美国戏剧

合集下载

美国非裔戏剧美学百年流变

美国非裔戏剧美学百年流变

美国非裔戏剧美学百年流变万金【摘要】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愈演愈烈,黑人文艺理念也伴随艺术发展初具规模,各种形式的艺术竞相争鸣,非裔戏剧却处于缺位状态.以杜波依斯为代表的早期黑人文艺理论家在阐释黑人文学理论时,着重强调了对非裔戏剧发展的希冀,并总结黑人艺术的美学目标——作为宣传的艺术.非裔戏剧美学秉承杜波依斯的美学理念,并以黑人运动为背景,不断呼应、表现、反思、补充黑人的生存抗争.时至今日,非裔戏剧逐步摆脱欧洲中心主义的艺术意识形态束缚,形成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一批黑人剧作家作品进入严肃戏剧殿堂而成为经典.本文试结合社会历史语境和戏剧文本,梳理20世纪初期杜波依斯、中期依马穆·巴拉克和奥古斯特·威尔逊以及新生代戏剧家的戏剧美学思想,分析以美国黑人运动为背景而不断演进的非裔戏剧美学,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当代戏剧美学理论及黑人文艺美学理论研究,有助于把握美国戏剧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期刊名称】《文化艺术研究》【年(卷),期】2018(011)004【总页数】7页(P64-70)【关键词】美国非裔戏剧;美学;政治;审美【作者】万金【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 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8341936年尤金·奥尼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奠定了奥尼尔的剧坛地位,还将美国戏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20世纪20年代蓬勃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此时也日臻成熟,黑人文艺在小说、诗歌、戏剧创作等方面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广度和多样性,强烈而清晰地展示着“新黑人”的精神面貌。

兰斯顿·休斯以“美国黑人桂冠诗人”的身份,在美国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黑人小说的发展也表现出汹涌之势,创作手法力图突破现实主义藩篱,探求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以适应“新黑人”的精神面貌。

相较而言,非裔戏剧“仅存在短短不过一个世纪”[1],虽然在主题上有所创新,试图在舞台上描绘黑人的形象,却不免落入欧洲中心主义的“佳构剧”俗套,为博得商业成功而刻画形象刻板的黑人。

美国戏剧经典的跨文化呈现

美国戏剧经典的跨文化呈现

美国戏剧经典的跨文化呈现目录一、内容概览 (1)1. 美国戏剧文化的重要性 (1)2. 跨文化呈现的必要性 (2)二、美国戏剧经典作品分析 (3)1. 《悲惨世界》 (5)2. 《皆大欢喜》 (6)3. 《飞越疯人院》 (7)三、跨文化呈现的方式与策略 (8)1. 文化元素的融合 (10)2. 角色与情节的调整 (11)3. 语言与表现手法的创新 (12)四、跨文化呈现的效果与影响 (13)1. 对目标文化的冲击与启发 (14)2. 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15)3. 对美国戏剧发展的长远影响 (16)五、结论 (18)1. 美国戏剧经典跨文化呈现的意义与价值 (18)2. 对未来跨文化交流的展望 (19)一、内容概览美国戏剧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形式之一,其经典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本文档旨在通过对美国戏剧经典作品的跨文化呈现,探讨美国戏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以及其对全球戏剧艺术的影响。

通过对美国戏剧经典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戏剧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在全球戏剧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各国戏剧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为推动全球戏剧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美国戏剧文化的重要性美国戏剧文化在全球戏剧艺术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和深刻的社会内涵,不仅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也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观。

美国戏剧的重要性体现在其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多元文化融合上,为全球的戏剧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新的视角。

美国戏剧文化具有显著的创新性,自19世纪初期开始,美国戏剧就在不断地吸收欧洲传统戏剧元素的同时,也在寻求自我创新和突破。

从早期的音乐剧、喜剧,到现代的话剧、舞台剧,美国戏剧一直在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新颖的剧情设计吸引观众。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丰富了美国戏剧的内涵,也为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戏剧专业介绍

美国戏剧专业介绍

美国戏剧专业介绍戏剧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艺术之一,也有不少学生会选择出国学习戏剧专业,其中美国是申请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下面就是对美国戏剧专业的介绍。

美国的戏剧类研究生大致有两个模式。

一是文科硕士类(MA),研究型为主,也是攻读博士学位(Ph.D) 的一个过渡。

学制一般是2年,有专业方向,但不涉及特别具体的专业门类,比如表演、导演等。

比较适合国内留学生选择,尤其是本科没有学过戏剧课程的同学,可以相对系统地学习。

英国MA一般是一年制,感觉时间上有些局促,因为还要考虑到语音文化的适应期。

另一个模式是艺术硕士类(MFA),具体有表演、导演、编剧、设计、制作等专业。

强调职业化的训练,是本专业的一个终端学位。

学制3年,招生人数有限,适合有一定戏剧背景和特长的学生报考。

如果你有较强的背景和专业兴趣,可以直接考虑MFA专业。

或者先读MA,再转报MFA。

申请准备:确定大致学校后,根据学校官方网站上的申请要求进行准备。

外国学校网站更新较快,一般都可以得到需要的报考信息。

如不完备,还可以电邮联系咨询和索取。

对于一些MFA 专业,报考时作品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把握不好的话,还是找一下中介机构,进行全方面的辅导。

费用介绍:至于费用方面,美国学费相对很高,对于自费留学来说是个需要考虑的方面。

但戏剧研究生阶段,很多学校都给予各种奖助学金,一般第二学期或第二年开始。

现实中,家庭经济背景一般,通过自身努力、依靠奖助学金读完戏剧研究生的也很多。

院校推荐:1、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耶鲁大学戏剧学院(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Drama)是耶鲁大学专业的研究学院,在美国hollywood report等专业戏剧影视院校排名中,多年蝉联第一。

2、茱莉亚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The Juilliard School)始建于1905年,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专业音乐院校之一,位于美国纽约市林肯中心的一所艺术学院。

学校有舞蹈、戏剧与音乐三个专业学科。

09-10年_美国文学佳作 戏剧

09-10年_美国文学佳作 戏剧


On his return home, Stanley meets Blanche and they talk amicably, but as the conversation develops and as details of Blanche's past come out—particularly her marriage to a husband who is now dead, and the loss of Belle Reve, the family's property—we see Stanley beginning to distrust her. Blanche makes herself very much at home, taking long and frequent baths and drinking Stanley's alcohol, even whilst making disparaging comments about Stanley and Stella's standard of living.
Scenes 3 and 4

The tension in the house continues in the next scene when the sisters return after an evening out to the house where Stanley is holding a poker party. Resenting the interest that Mitch, one of his friends, shows in Blanche, the now drunken Stanley shows his jealousy of Blanche and becomes violent with Stella, who we now know is pregnant. After retreating briefly upstairs to the Hubbells' apartment, Stella returns to Stanley and they go off to bed together.

美国戏剧

美国戏剧

美国百老汇
百老汇大道(Broadway)为纽约市重要的南北 向道路,南起巴特里公园(Battery Park),由 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由于此路两旁分布著为 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 扬地,因此成为了戏剧音乐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上演的是比 较高雅的音乐剧、戏剧, 百老汇的表演内容多以 经典剧目为主。
作家,提出“戏剧为真实而艺术”的理论, 代表作有《玛格莱特· 弗莱明》、《疏远》和 《岸边田亩》等。
19世纪的情节剧
戏剧情境险恶多变、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剧情发展 中包含着大量偶然及巧合的因素,充满了紧张的戏 剧场面。

19世纪的情节剧
• 19世纪后半叶盛行情节剧,其中以D.布西考 尔特、D.贝拉斯科的剧作最能吸引观众。 • 布西考尔特被认为是自邓勒普以后第一位 真正美国商业性的职业剧作家,著有《纽 约穷人》、《杰西· 布朗》等剧。 • 贝拉斯科也主要以演出人和导演享名,强 调舞台上应呈现绝对真实的场景。与人合 作的名作有《马里兰之心》和《蝴蝶夫 人》。
20世纪美国戏剧
20世纪,美国剧作 家在注意描绘当代生 活真实的同时,也开 始注意挖掘人物的心 理因素和动机。 运用现实主义、象 征主义、表现主义、 神秘主义和意识流等 不同手法创作。
பைடு நூலகம்
20世纪美国戏剧
•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 国戏剧开始多样化,最杰出 的剧作家是E •
.奥尼尔。
创作出《琼斯皇帝》、 《安娜· 克里斯蒂》、 《上帝的儿女都有翅膀》、 和《奇异的插曲》等名剧。
美国百老汇
• 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有几十种,其中以
“悲惨世界”、“美女与野兽”、“歌剧魅 影”、“西贡小姐”、等等剧目最为出色。 • 那里上演的剧目,往往是一演就是7~8年,有 的甚至10几年。拿“猫”剧来说,从1982年10 月开始上演到2000年6月落幕,上演事件长达 18年之久。以199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猫” 剧以“从现在乃至永远”(From now to ever) 为广告语,为纽约市带来滚滚财源。

the crucible戏剧总结

the crucible戏剧总结

the crucible戏剧总结《The Crucible》(《活着的夹缝中》)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Arthur Miller)于1953年创作的一部话剧,被认为是对20世纪美国历史上的麦卡锡主义时期的一种隐喻。

以下是该戏剧的简要总结:情节梗概:背景设定:故事发生在1692年的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镇,这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莱茵河巫术审判的背景。

第一幕:塞勒姆镇爆发了一场谣言,指控一些女孩与巫师共谋,并进行邪恶的巫术活动。

镇上的人们开始对此感到惊恐,而这些指控导致了一系列的审订和指控。

第二幕:约翰·普鲁托(John Proctor)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Elizabeth)被卷入了这场风波。

约翰曾犯过通奸罪,而他的前情人阿比盖尔(Abigail)正是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之一。

阿比盖尔企图通过诬陷其他人来掩盖她的罪行。

第三幕:审订委员会开始对被指控的人进行审订,其中包括许多无辜的人。

人们发现,通过编造谎言,他们可以毫无责任地摆脱不喜欢的人。

第四幕:面对审订委员会的盲目审订和对无辜人的指控,约翰·普鲁托和其他人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一些人选择坚守真理,而其他人为了生存而屈服于谎言。

最终,普鲁托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保护真相和道义。

主题:1.谎言和虚假:戏剧突显了谣言和虚假如何在社会中蔓延,导致无辜人受害。

2.道义与生存的冲突:人们在道义和生存之间做出选择,有时候为了保命而背弃自己的原则。

3.对权力的批判:对权力滥用和宗教审订的揭示,以及权威如何导致不公平和冤屈。

4.历史事件的隐喻:麦卡锡主义时期被隐喻为塞勒姆巫术审判,通过历史事件反映对那个时代的批判。

5.个人责任: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对真相的坚持。

《The Crucible》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的权力滥用、虚伪、道德抉择和对真理的探寻。

《推销员之死》之主题阐释

《推销员之死》之主题阐释

杨霞内容摘要:《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最著名的剧本,它不仅反映了在一个家庭内部的残酷斗争,而且也反映了一个更大的关于美国民族的价值观念。

这部戏剧揭示出对美国梦盲目信仰的代价并且包含了一些其它重要的主题:无边的幻想,懦弱的行为和成功的内涵。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美国民族价值观美国梦一.《推销员之死》揭示“美国梦”亚瑟·米勒于1915年10月17日出生于纽约市。

当他在密歇根大学上学期间,便开始了戏剧创作。

1949年,米勒完成《推销员之死》,并赢得了普利策奖,这也使米勒在美国名声大噪。

米勒花了一个半月时间写出的《推销员之死》,被誉为‘美国梦不再’的代表作。

许多评论家形容《推销员之死》是第一个伟大的美国悲剧。

“在艺术手段上,悲剧根源的充分挖掘,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产生了惊人的悲剧艺术效果;在悲剧的审美价值上,生活悲剧与戏剧悲剧关系的分析及其观众对悲剧审美效应的反映,使原本是普通百姓的故事包含了现代社会悲剧的基本特征。

”[1]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推销员之死》是米勒最著名的剧本,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家庭内部的残酷斗争,而且也描写了一个更大的关于美国民族的价值观念的问题。

这部戏剧揭示出对美国梦盲目信仰的代价。

米勒指控美国在推销建立在资本主义式的物质主义基础上以培育战后经济的虚假神话。

物质主义掩盖了建国先辈们最初勾画的真正的美国梦所具有的个人价值和道德标准。

在这部戏剧中第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美国梦”的衰败。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社会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美国梦’的内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广义的方面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

”[3]“美国梦”建立在“独立宣言”基础之上:“我们相信人生来具有这些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戏剧

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戏剧

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作为20 世纪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抗议传统写作方式的同时,探索戏剧艺术的新境界。

它以其非线性结构、对话的日常化及主体的内省作为其特征,同时探索了人类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观。

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戏剧,如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谁知道 6 月是什么时候》,奥斯卡·王尔德的《少年军官》和伯特兰德·罗素的《天堂花园》,这些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声誉而闻名。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谁知道 6 月是什么时候》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 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不仅写了《老人与海》等小说,还尝试了戏剧创作。

在他的戏剧作品《谁知道 6 月是什么时候》中,他将战争、爱情和人类的生命价值融合在一起,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内省风格。

这部剧虽然没有受到现代主义戏剧的全部影响,但它通过其主题和风格,让人们感受到了现代主义戏剧艺术的魅力。

奥斯卡·王尔德的《少年军官》奥斯卡·王尔德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戏剧作品《少年军官》也是他的文学成就之一。

这个作品涉及了人性和道德问题,并通过刻画主角 J. Worthing 的经历,展示了人类在探索自我和探索社会中的复杂体验。

该剧的主题与现代主义思想相似。

虽然在古典美学中被视为不文明的、野蛮的思想和风格,但这种沉思、思辨和思考人性的方法却在现代主义戏剧中得到了探讨。

伯特兰德·罗素的《天堂花园》伯特兰德·罗素是 20 世纪的一位重要的作家和剧作家。

《天堂花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美国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戏剧佳作。

该剧创作于 1985 年,讲述了主角邓恩在他的家乡丧失了亲人后,回到了那个曾经属于他们的庄园,寻求着愉快的回忆,却在那里面对着自己人生的挑战。

在表达邓恩复杂的人性和思想的同时,罗素也巧妙地将历史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纳入了剧本中。

结论现代主义戏剧是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创新的传达方式和探索人性的深刻主题而成为 20 世纪文学的一大亮点。

《玻璃动物园》戏剧艺术

《玻璃动物园》戏剧艺术

浅谈《玻璃动物园》的戏剧艺术摘要: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是其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

剧中运用象征,舞台道具投影,间离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与传统戏剧完全不同的新戏剧,特别是其中的间离效果引起了读者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表现主义间离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杰出的戏剧家。

1944年12月6日美国芝加哥城市剧院上演了他的《玻璃动物园》。

该剧围绕四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而展开,包括被丈夫抛弃了的母亲阿曼达,天生残疾的女儿劳拉,一直希望离家出去寻求梦想的儿子汤姆,和一个他们希望成为劳拉情人的来访者吉姆。

该剧不仅深刻地揭示了置身于美国30年代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而无法处理好现实和幻想矛盾的逃避者,还大量地使用了表现主义手法。

田纳西·威廉斯在尤金·奥尼尔之后,把戏剧中的表现主义手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并有所创新。

这种手法在《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等戏剧中都有所体现。

本文就《玻璃动物园》中的表现主义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它对现代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表现主义的最高成就体现在戏剧领域。

“在戏剧界,表现主义是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一种反叛。

表现主义者反对把文学艺术看作是对自然和印象的再现,他们要求突破外在的描写,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突破对暂时现象的抒写而展示永恒的品质和真理。

”威廉斯一方面继承了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技法,通过一些特殊的舞台手段对人物的心理进行“造型”并将其作为剧情发展变化的征兆。

二、《玻璃动物园》中的表现主义手法1.背景在场景的处理方面,威廉斯创设了一种压抑的场景。

幕启时面对观众的是温菲尔德家的“阴森森的后墙”,房子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出阴沉的面貌。

“两条小巷的两侧都是错综复杂的晾衣绳、垃圾箱和附近一带引起人不详联想的那些避火梯的格子栏杆”(威廉斯,《玻璃动物园》鹿金译)。

美国戏剧和黑人文学

美国戏剧和黑人文学

美国戏剧概说美国戏剧的历史较短。

从殖民地时代起到19世纪初,戏剧在成就上远逊于同时期的散文、诗歌和小说。

直到20世纪初,才渐趋成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赶上了世界水平而进入黄金时代殖民地时代的戏剧戏剧等文艺活动由于受清教主义的束缚和教会的敌视而被视为一种―罪恶‖,尽管如此,17和18世纪仍然出现个别欧洲移民创作的剧本,例如,W.达尔贝(William Darby) 1665年写的《裸者和幼兽》(Ye Bare and Ye Cubb)是迄今已知的第一出北美戏剧,但已失传18世纪的戏剧•American subjects began to be treated seriously. The first tragedy is The Contrast(1787) by Royal Tyler. It is considered ―typical American play‖ about American soldiers.19世纪的戏剧–poetical plays, esp in the first half of a group of playwrights–after civil war: realism, melodrama情节剧, emotional incidents (domestic melodrama), with simple plots•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was a time of great change for the American theater. It was atime of tremendous growth in population in America, especially in cities on the East Coast. Americans had more leisure time and better standards of living, and they looked to the theater to provide entertainment. As the population of the country grew rapidly, the number of theaters in large and mid-size cities grew as well. From the 1850s until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ousands of new theaters were built•The 1828 election of Andrew Jackson as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fueled the spirit ofnationalism that had been growing in the country. Hallmarks of the nationalistic movement were patriotism, optimism, and idealism, and these values were reflected in the American theater. Romanticism, the dominant aesthetic mode in writing and the arts in Europe, was embraced in America theater as well but was blended with nationalistic overtones, producing more democratic and populist themes•Another aspect of the prosperity of this era was the growth of businesses serving the theater industry. Especially in New York City, there was tremendous growth of businesses such as dramatic agencies, costume shops, theater suppliers, photography studios, trade newspapers, boarding houses公寓and hotels, and restaurants catering to the theater trade20世纪的戏剧separation from the old tradition•1920s: ―Little Theatre Movement‖ began after 1912, Washington Square Players华盛顿广场剧团, Provincetown普罗温斯顿剧团Players (New York City, Greenage Village). They are fre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theatre and can be as experimental as they like.As the new medium of cinema was beginning to replace theatre as a source of large-scale spectacle, the Little Theatre Movement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ound 1912. In several large cities, beginning with Chicago, Boston, Seattle and Detroit companies formed to produce more intimate, noncommercial, and reform-minded致力改革的entertainments•1930s: Eugene O‘Ne il, Clifford Odets•Post-war: second climax of American drama, 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60s: Theatre of the Absurd, Edward AlbeeEugene O’Neil尤金·奥尼尔(1888-1953)作品•Bound East for Cardiff《东航卡迪夫》•Beyond the Horizon《天边外》•The Emperor Jones《琼斯皇帝》•The Hairy Ape《毛猿》•Desire under the Elms《榆树下》•The Iceman Cometh《卖冰的人来了》•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长夜漫漫路迢迢》point of view•His purpose is to get the root of human desires and frustrations.人的欲望和挫败的根源•He showed most characters in his plays as seeking meaning and purpose in their lives, some through love, some through religion, some through revenge, all met disappointment.•The characters seem to share O‘Neil‘s perplexities of human nature人性的困惑. As a result of his tragic and nihilistic虚无主义view of life, his works, in general, indicated chaos混乱andhopelessness无望.The Hairy Ape•《毛猿》(1922)是作者在完成《安娜·克里斯蒂》(Anna Christie)的同时又创作的一部兼有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戏剧•主人公扬克(Yank)是一艘远洋轮船上的司炉,以身强力壮得到同伴的敬畏而自豪,但遭到旅客中一个有钱的女人的侮辱,便到去寻找他的生活地位,最后只好与动物园的一只大猩猩结交朋友,结果却死在它的大力拥抱之中。

美国戏剧感想总结一下

美国戏剧感想总结一下

美国戏剧感想总结一下《Come Back, Little Sheba》改编自威廉·英奇的同名百老汇戏剧,1952年由导演丹尼尔·曼搬上大银幕。

1950年,雪莉·布恩在百老汇的《兰闺春怨》一剧中扮演洛拉·德莱尼一角,取得很大成功,获得托尼奖和纽约戏剧评论家奖。

所以在1952年,当《兰闺春怨》搬上银幕时,仍由她主演,并以此获得第二十五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和1952年全美电影评议会最佳女主角奖以及纽约电影评论最佳女主角奖。

1953年,这部影片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授予的剧情片国际奖。

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的电影版《兰闺春梦》是布思的电影处女作。

在经典的好莱坞黄金年代,百老汇戏剧始终是好莱坞各大类型片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这一时期有众多优秀的百老汇戏剧被好莱坞各大片商搬上大银幕。

这其中不乏《欲望号街车》、《兰闺春怨》、《玫瑰纹身》等名作。

正是在电影业繁荣的簇拥之下,美国戏剧也由此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黄金时期。

20世纪初,美国剧作家在注意描绘当代生活真实的同时,也开始注意挖掘人物的心理因素和动机。

尽管商业性戏剧演出仍然控制剧院,但一些在19世纪已成名的剧作家仍朝着接近生活现实的健康方向迈进,如贝拉斯科在《黄金西部的姑娘》和《兰乔的玫瑰》中描绘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地方色彩,奥古斯图斯·托玛斯在《迷人的时刻》和《男人的想法》两剧中探讨了家庭关系和种族对抗等问题;C.菲奇在《向上爬的人》和《真理》两出社会喜剧中反映了时髦的风俗习尚。

为了促进美国戏剧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教授乔治·皮尔斯·贝克率先在大学里创办“47号戏剧创作工作室”,先后培养出曼德华·谢尔顿、菲利普、巴里、E.奥尼尔、S.霍华德等一大批戏剧人才。

随后,戏剧教育家布伦达尔·马修斯、弗雷德里克·亨利·柯克、托玛斯·史蒂文斯和A.H.奎因也都为建立大学的戏剧课程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盘点美国百老汇10大经典音乐剧

盘点美国百老汇10大经典音乐剧

去到美国纽约,一定要去百老汇看一场音乐剧。

美国音乐剧票房前十:《狮子王》、《歌剧魅影》、《邪恶女巫》、《妈妈咪呀》、《芝加哥》、《泽西男孩》、《美女与野兽》、《悲惨世界》、《猫》、《欢乐满人间》。

这些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剧持续上演了这么多年一定有它们存在的魅力。

而其中的《狮子王》、《妈妈咪呀》将分别于2015年11月22日和2015年9月5日停演,如果你想看那就赶紧订票吧,再不看就没机会了!TOP1.《狮子王》【2015年11月22日停演,欲购从速】荣耀:导演茱莉·泰默凭借此剧,成为第一位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导演的女性。

演出地点:纽约明斯科夫剧院(Minskoff Theater)《狮子王》根据1994年迪士尼大获成功的同名动画电影改编,诠释小狮子辛巴历经艰难险阻并最终成为狮子王的传奇故事。

由百老汇知名导演朱莉·泰默担任导演、服装和面具设计。

壮观的舞台和灯光效果、华丽的服装,令观众仿佛置身于非洲大草原。

预订网址:/mustactive-detail-nstd_bdilion001?utm_source=huisi&utm_medium=baiduwenku&u tm_keyword=1TOP2. 《歌剧魅影》荣耀:获得最佳音乐剧、最佳导演、最佳戏剧男主角、女主角等七项托尼奖。

演出地点:美琪大剧院(Majestic Theater)根据法国侦探小说家卡斯顿·勒胡所撰著的爱情惊悚小说《歌剧魅影》改编,1986年首演,于1988年获得七项托尼奖,是史上最成功的音乐剧之一。

该歌剧讲述了一个住在巴黎歌剧院地下墓穴的蒙面人物的故事,他对周围所有事物进行恐怖统治。

他疯狂爱上了一位纯真的年轻女高音歌者克里斯蒂娜,他用尽自己的力量培养她杰出的才能,努力将她打造成一颗新星。

预订网址:/mustactive-detail-nstd_bdicpha001?utm_source=huisi&utm_medium=baiduwenku& utm_keyword=1TOP3. 《邪恶女巫》荣耀:获得过35个主要奖项(包括莱美奖)和3项托尼奖。

美国生态戏剧的缘起与发展动向

美国生态戏剧的缘起与发展动向

有机体和无机物进行的对生物学交互关 系和能量流动的 研究” 0 [ 4 ] 2 3 4 1 8 6 9年, 德国生物学家 E・ 海克尔提 出生态
学概念, 专指研究动植物及其环境之间 、 动物与植物之间
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影 响的一门学科。1 9 5 5年 , 美国文 化人类学家朱利安 ・ 斯 图尔德将“ 文化” 注人生态学 , 提 出“ 文化生态学” ( c u l t u r a l e c o l o y) g , 倡导建立专门学科探 究具有地域性差异的特殊文化特征和文化模 式的来 源。 1 9 7 2年, 美国学者约瑟夫 ・ 密克提出具有批评方法意义
除近年来出现的不为学界关注的一些环保戏剧外 , 其他方 面不足挂齿 , 甚至生态戏剧在国内还是以探讨 , ¨ 不再赘
述, 但有一点无可置疑 , 即戏剧界对 当代西方戏剧发展动 态缺乏及时了解和跟进,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戏剧与生态 关 系问题在中国成为被忽视或遮蔽的一部分。 当然 , 我们的戏剧家并非完全置戏剧和生态问题于不 顾。当代戏剧家中较早意识到环境 和生态危机并在剧作 中作了突出反映的 , 首推 当代戏剧 的“ 尖头兵” 高行健 , 戏 剧界开始关注戏剧与生态之问的关系主要也是在 1 9 8 0年
V0 】 . 1 2 No . 4 A p r .2 0 1 3
美 国生态戏剧 的缘起 与发展动 向
康 建 兵
( 广 州大 学 人 文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6 )
摘 要 : 美 国生 态戏剧 是 2 0世 纪 末兴起 于 美 国并扩 及 欧 美的一 场 新 兴戏 剧 思 潮和 戏剧 运动 ,
代的“ 显学” 。然而 , 在生态批评 的繁荣背后却存 在着一 些突出问题。比如, 生态批评的涉猎范 围几乎无所不包, 试 图对所有文学类型一网打尽 , 却又唯独对戏剧艺术不置 词, 而戏剧恰恰是最能以舞台演剧及其可以造成的社会

二十世纪的美国戏剧

二十世纪的美国戏剧

• 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有几十种,其中以“悲 惨世界”、“美女与野兽”、“西贡小姐” 等等剧目最为出色。 • 与百老汇同样出名的还有许多伟大的音乐 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安德鲁 劳埃德 韦 伯。他创作的百老汇的剧目许多都是传世 之作,其中以“猫”(Cats)、“歌剧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最为著名。
华盛顿中心舞台剧场
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纽约市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1966年建成。全部建筑 由大都会歌剧院、纽约州立剧场、爱乐音乐厅、维维恩. 彼欧蒙特剧场、演出艺术图书博物馆、朱利亚德学院及露 天舞台等组成,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文化艺术中心 之一。大都会歌剧院是艺术中心中最重要的演出场所,规 模庞大,观众席设有5层包厢,共容观众3788人。它是目 前世界上设备最完善、声响效果最佳的剧院之一。维维恩. 彼欧蒙特剧场是专用的话剧剧场,它与演出艺术图书博物 馆同在一幢建筑内。纽约州立剧场是专门演出轻歌剧及芭 蕾舞剧的剧场。
美国百老汇
• 百老汇大道(Broadway)为纽约市重要的 南北向道路,南起巴特里公园,由南向北 纵贯曼哈顿岛。由于此路两旁分布着为数 众多的剧院,是美国喜剧和音乐剧的重要 发扬地,因此成为了戏剧音乐剧的代名词。 • 百老汇上演的是比较高雅的音乐剧、戏剧, 百老汇的表演内容多以经典剧目为主。
• 百老汇艺术对于推动美国戏剧、歌舞表演 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许多好莱坞 的明星大腕都是百老汇的舞台艺术表演起 家后走上电影明星的道路。 • 著名的好莱坞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 女主角朱莉 安德鲁斯就是从百老汇的同名 音乐剧中的表演开始,被导演发现后走上 银幕,成为美国60年代的银幕偶像。
谢谢大家
著名剧院及组织
• 华盛顿中心舞台剧场

美国纽约百老汇看剧攻略,拿走不谢!

美国纽约百老汇看剧攻略,拿走不谢!

美国纽约百老汇看剧攻略,拿走不谢!朋友们都在谈论新上映的电影,你偶尔发表下观点,顺便说下哪部经典音乐剧又要上了,真的没有比这个更高大上的,聊聊电影、新歌、名画都弱爆了,音乐剧才是飙逼格必备神器!音乐剧是起源于19世纪末的一种歌剧,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

全世界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Broadway)和英国的伦敦西区,“百老汇”就成了美国戏剧的代名词。

百老汇是什么?百老汇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19 世纪初,当时的百老汇大道就已经成为美国戏剧艺术的活动中心。

建立于1810 年的Park Theater,是现今纽约百老汇剧院的始祖,而第二间剧院The Broadway,在 1821年才出现。

在这期间,百老汇的戏剧风格极大地受到当时欧洲维多利亚风格的影响。

随着一战结束,百老汇剧院文化开始蓬勃发展,于二十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1925年这里的剧院达80家之多。

经过历史的演进变迁,如今的百老汇大道两旁汇集起了几十家遐迩闻名的剧院,而沿着百老汇大街41街至53街之间的剧院区,就是我们常说的百老汇区。

随着百老汇戏剧表演艺术在世界各地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和声誉,现代人每每提起百老汇,已忽略了它的“宽街”本义,而是把它同戏剧表演艺术融为一体,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是世界戏剧艺术永恒魅力的象征和代表。

那些年我们“看过”的百老汇剧如果初到纽约的你对百老汇的音乐剧无从下手的话,那么今天的这篇百老汇看剧攻略一定要收好!身为观众面对价格不菲的门票以及眼花撩乱的剧目到底该怎么选呢?以下替各位整理了必看、最经典、最值回票价的大剧吧!音乐剧的经典:《歌剧魅影》《歌剧魅影》是百老汇音乐剧中经典中的经典,从1988年演出至今,是百老汇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show。

在88年的托尼颁奖典礼中包含了几乎所有奖项,从演员演出到舞台设计都是无可挑剔。

歌剧魅影的剧本,是根据法国小说家卡斯顿·勒胡所撰着的爱情惊悚小说《歌剧魅影》(法语:Le Fant me de l'Opéra)改编,音乐剧保留了原作的歌德式悬疑、阴森风格,巧妙的戏中戏令观众彷佛置身戏中,徘徊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完美地结合了剧场舞台与观众,使人不爱上这部剧也难!适合人群:4周岁及以上观众,原版电影粉,情侣,家庭。

当代美国戏剧研究专栏

当代美国戏剧研究专栏
段, 使 得 整 个 美 国 戏 剧 舞 台呈 现 出五 彩 缤 纷 的 场 面 。 2 O 世纪8 0年 代 , 美国女性 戏剧 , 尤其 是 南方 女性 剧 作 家的创 作 取 得 了瞩 目的成 绩 , 其 中玛
莎 ・诺 曼、 温迪 ・瓦瑟斯坦 、 贝丝 ・亨利 ( B e t h He n l e y ) 等 回 归现 实主 义写作 手 法 , 关注 美国底层 人群 的 生活 困境 , 围绕 当今 美 国社会 妇女 身份 、 性 别角 色、 家庭 地位 和婚姻 等 问题 进行 创 作 , 反 映
克劳利 ( Ma r t C r o wl e y ) 等作 家。他们 对传 统文化 价值观 等提 出质疑 , 对异性 恋霸 权提 出挑 战 ; 他 们 呼吁社 会 关注被 艾滋病 折磨 的边缘 群体 , 深刻揭 示性 与 艾滋 病 背后 所 隐含 着的政 治 、 宗教 、 种 族、 身份 、 权 力与话语 等 复杂 问题 。除此 而外 ,美 国戏剧 舞 台艺术 也 充 满 实验 性 与 革新 性 , 单 人 表演、 行 为 艺术 、 先锋 戏剧 , 使 得 美 国戏剧 向着 多元 开放 的方 向迈进 。 本 栏 目以世 纪之 交三十余 年来 的 美国戏剧 发 展 为 背景 , 对 三 位著 名 的 美 国非 裔戏 剧 家及 其 作 品和 一位 美 国南方女 性戏剧 家及 其作品 进行 了整体 观 照与 个案分析 。论 文《 颠 覆传 统 形 象 、 改 善 黑人 境遇 》 主要 讨论 了奥 古斯特 ・威 尔逊在 匹兹堡 系列剧 中塑造 的经典人 物 形 象, 指 出剧 作 家 之 目的在 于纠正 历 史上被 扭 曲的 黑人 形 象 , 揭 露针 对黑人 的种 族歧视 和压 迫 。《 论 苏珊 ・ 洛莉 ・
当代 美 国戏 剧 研 究 专 栏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培训资料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培训资料

02
故事情节分析
伊迪丝的角和性格特点
伊迪丝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她 既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女人,又 是一个受到社会和家庭束缚的受害者。
她渴望追求真爱和自由,但又无法摆 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她的内心充 满了挣扎和矛盾,这使得她的性格特 点十分鲜明。
埃德蒙的角色和性格特点
埃德蒙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角色。他 既是一个富有魅力和激情的男人,又 是一个自私和冷酷的人。
通过以上三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变, 以及剧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这些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背 景和价值观,使得该剧具有更加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03
主题和象征意义
欲望与道德的主题探讨
01
02
03
欲望的驱动力
奥尼尔通过描绘人物对财 富、权力、爱情的追求, 展示了欲望对个体行为的 驱动力。
对社会道德观念的反思
道德选择
剧中人物在面对道德困境时所做的选择 ,引发了对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观念的 反思,促使观众思考在特定情境下如何 坚守原则和价值观。
VS
道德冲突
剧中人物面临的道德冲突和内心挣扎,反 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的道德抉择 和困惑,促使观众深入思考道德与个人利 益、社会舆论之间的关系。
家庭与归属感
榆树下成为家庭成员聚集的场所,象征着家庭归 属感和亲情的力量。
家庭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反思
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奥尼尔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矛 盾性。
社会道德的约束力
剧中人物在追求欲望时,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和压力,引发对道德 观念的反思。
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
剧中人物在面对欲望和道德冲突时,需要权衡个人选择和社会责任, 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美国戏剧--毛猿--表现主义

美国戏剧--毛猿--表现主义

《毛猿》的表现主义《毛猿》是尤金·奥尼尔的表现主义代表作,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的,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表现主义文学善于透过事物的表象,展现内在的本质,从人的外部行为解释内在的灵魂。

那么在《毛猿》这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了许多事物的表象,来揭示隐藏在事物之后的内在本质,我就通过作品中出现的几个空间地点,来阐释一下这些表象下所包含的内在实质。

首先,无疑是这艘远洋的邮船。

戏剧的第一场到第四场所发生的事都在这艘邮船上。

在这艘船上,作者又描述了几个地方:前舱、甲板、炉膛口。

前舱和炉膛口是以杨克为代表的烧火工人呆的地方,那里是狭小黑暗、空气污浊的,而甲板是宽敞明亮、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的,呆在那里的是钢铁公司家的千金米尔德里德小姐和她的姑妈。

在这个社会中,以杨克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卖力地劳动着,可悲的是,他起初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使船发动的是他,他要船加速就加速,他是主导者,可是,这种盲目的自信被米尔德里德的一声“畜生”打破了,他看着自己,开始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的力量,怀疑自己的价值,这也是很多西方社会中底层人民普遍怀疑的东西: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到底有用还是没用?他们在这个社会中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既然怀疑了就肯定要求证,所以杨克就来到了我要讲的第二个空间表象:纽约五马路。

纽约五马路是勒昂带杨克来的,他带着杨克来见识一下以米尔德里德小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过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他们在五马路的拐角处看到了一家珠宝店和一家皮货店。

那里的东西很贵,并不是他们可以负担的起的,戏剧中勒昂说道:“这里这一件的价钱,能给一个挨饿的家庭,买下一年的粮食!”这里面卖的东西和下层人民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店铺不是为他们而存在,只是为上层人存在,而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供上层人互相攀比。

所以,纽约五马路的实质应该是一个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层人生活的世界,在这里,下层人根本无法融入进去。

杨克他是怀着怀疑的态度来的求证的,所以他就必须采取行动,于是他开始故意制造事端,他去靠近一位太太,无论他挑逗还是辱骂,对方几乎没有什么反应,而后,他又打了一个胖绅士,结果那位绅士却纹丝不动。

靡靡之乡 美国纽约百老汇戏剧欣赏

靡靡之乡 美国纽约百老汇戏剧欣赏

靡靡之乡美国纽约百老汇戏剧欣赏美国纽约百老汇戏剧欣赏美国纽约百老汇(Broadway)作为世界戏剧之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全球的观众。

这里每年上演着众多令人瞩目的音乐剧、话剧和舞蹈剧,成为戏剧爱好者壮丽的狂欢。

在纽约百老汇的聚光灯下,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靡靡之乡”。

一. 美国纽约百老汇的历史美国纽约百老汇拥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百老汇地区成为戏剧产业的中心,吸引了众多戏剧制作公司和演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老汇地区逐渐成为美国最杰出和最繁忙的戏剧区域。

二. 百老汇的魅力百老汇的音乐剧非常有名,其中一些甚至成为了美国的经典文化符号。

这些音乐剧的故事情节精彩纷呈,配以激动人心的歌曲和精心设计的舞蹈,让观众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例如,《猫》、《歌剧魅影》和《音乐之声》等作品长期在百老汇上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前来欣赏。

此外,在百老汇上演的话剧和舞蹈剧也非常出色。

世界各地的优秀编剧和导演纷纷涌入百老汇,为观众献上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百老汇的舞台技术和舞台设计也堪称一流,无论是音响效果还是场景布置,都令人赞叹不已。

三. 百老汇的影响力作为世界顶级的戏剧表演地,百老汇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许多成功的百老汇作品都被改编成电影,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受到观众的喜爱。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感人的故事深入人心。

尤其是音乐剧,由于百老汇的成功,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地戏剧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

百老汇还对戏剧制作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百老汇作品的演出中,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精湛的表演,还能见识到前卫的舞台设计和先进的演出技术。

百老汇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戏剧制作成果的平台,推动了戏剧艺术的发展。

四. 纽约百老汇的未来纽约百老汇作为全球戏剧界的中心,其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每年都会有新的音乐剧和话剧在这里首演,成为话题之作。

百老汇也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具有创新和突破性的作品出现在百老汇的舞台上。

探究美国的肥皂剧

探究美国的肥皂剧

探究美国的肥皂剧美国的肥皂剧通常指的是日间肥皂剧,即三大商业电视网在每天下午播出的一种超长连续剧。

肥皂剧是一种最能体现商业电视特点的节目样式,从内容、结构到制作体系、制作方式,无不体现着商业电视的基本原则。

●“肥皂歌剧”:从广播到电视许多专家都认为,肥皂剧的直接源头是18世纪曾流行于英国的“伤感小说”。

那是一种以妇女为主要对象,情节大多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小说样式。

20世纪30年代初,正在迅速崛起的商业广播网借用“伤感小说”的格式,开始在无线电广播中播放一种长篇的连续广播剧,一般是除周末外每天播放一集,每集15分钟。

据说第一部长篇广播连续剧是1930年开播的《彩色的梦》,创意人是被称为肥皂剧之母的艾尔娜·菲里普。

播出历史最长而又最有影响的一部则是1933年开播的《海伦·特伦特的罗曼史》,该剧一直延续到1960年才告结束。

也正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美国的听众开始用Soap Opera(直译为“肥皂歌剧”)来称呼这种长篇连续广播剧。

一般的解释是:用“肥皂”称之,是由于当时广播连续剧的赞助者主要是日用清洁剂商人,其间插播的广告也主要是肥皂广告。

但这种最流行的解释的可靠性其实是很值得怀疑的。

美国的电视肥皂剧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末,定格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

CBS在1950年开播的《最初一百年》(The First Hundred Years)被当作电视肥皂剧之始。

20世纪50年代电视肥皂剧成长发达的时期也正是广播肥皂剧没落衰败的时期。

1960年11月25日,美国最后一部广播肥皂剧《玛·帕金斯》停播,宣布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电视肥皂剧从此全面占领了日间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舞台,继而迅速发展。

但电视肥皂剧毕竟脱胎于广播时期的肥皂剧,因此在诸多基本特征上一直继承着广播肥皂剧的衣钵。

以18~49岁的家庭妇女为主要观众,以家庭日用品制造商为主要赞助者,以普通环境中的离奇故事为基本公式,以无止无休连绵不绝的叙事为基本结构……在这些基本点上,电视肥皂剧与广播肥皂剧并没有什么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6 Bound East for Cardiff (东航卡迪夫) produced at the Wharf Theatre in Massachusetts by the Provincetown Players. 1920 the Provincetown production of Beyond the Horizon (天边外) won him the Pulitzer Prize. Out of 47 plays, 4 received Pulitzer Prizes, the other three being Anna Christie(安娜· 克里斯蒂), Strange Interlude (奇异的插曲),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进入黑夜 的漫长旅程). Won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36. Shortly before he died of bronchial pneumonia in 1953, O’Neill set to destroy all of his remaining manuscripts. However 3 completed plays were uncovered among his papers: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Hughie; and A Touch of the Poet.
His position

He was the first playwright to explore serious themes in theatre. With him, American drama developed into a form of literature. And in him, American drama came of age (mature). He came only after Shakespeare and Bernard Shaw in the world of drama.
The Iceman Cometh
送冰人来了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A Semi-autobiographical play in four acts. The Tytone family: the father, James Tyrone, an actor; the drugaddicted mother, Mary; the elder brother, Jamie; and Edmund, based on O’Neill himself, stricken with Tuberculosis.
Brief Introduction



1. 17th century Ye Bare and Ye Cubb (1665) by William Darby 2. 18th century American subjects began to be treated seriously. The first tragedy is The Contrast (1787) by Royal Tyler. It is considered typical American play about American soldiers. 3.19th century poetical plays, esp in the first half of a group of playwrights after civil war: realism, melodrama, emotional incidents (domestic melodrama), with simple plots
Modern Drama
Eugene O’Neill, Tennessee Williams, Arthur Miller
Eugene O’Neill
(1888-1953)


1936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 Desire Under The Elms, The Iceman Cometh,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His plays are sometimes autobiographical, generally tragic, often experimentalil was a tireless experimentalist in dramatic art. He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division of scenes. He introduced the realistic or even the naturalistic into the American theatre. (2)He borrowed freely from the best traditions of European drama, especially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3)He made use of setting and stage property to help in his dramatic representation. (4)He wrote long introduction and directions for all the scenes, explaining the mood and atmosphere. (5)He sometimes wrote the actors’ lines in dialect.
Major Plays
The Hairy Ape (毛猿)





A social drama, but the social problem is only the touchstone to a larger problem, and social dislocation is only a symbol of a more profound cosmic dislocation. Theme: Profound spiritual poverty and disharmony which, beginning as a by-product of the industrial age, soon became its most dominant characteristic. ―Aw, hell! I can’t see—it’s all dark, get me? It’s all wrong!‖ Yank could not find a spiritual place in the universe. Ontological本体论的 problem of modern man’s existence Psychological study of one’s sense of being Attempt to reestablish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Desire Under the Elms, represents a milestone in American Drama.


Expressionistic Set for Eugene O'Neill's Desire Under the Elms The trees seem to brood over the home of Ephraim Cabot. Desire Under the Elms is a modern telling of Racine's Phaedra.
20th century



separation from the old tradition 1920s: Little Theatre Movement began after 1912, Washington Square Players, Provincetown Players (New York City, Greenage Village). They are freed from the conventional theatre and can be as experimental as they like. 1930s: Eugene O’Neil, Clifford Odets Post-war: second climax of American drama, Arthur Miller: Death of a Salesman 60s: Theatre of the Absurd, Edward Albee
Life



Born in New York City, Oct. 16, 1888 Father: James, matinee idol specialized in portraying the count of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James toured the entire country for sixteen years in this production. The family had a summer cottage in New London, but the Irish family was looked down upon by the Puritan neighbors. About mother: ―First seven years of my life spent mostly in hotels and railroad trains, my mother accompanying my father on his tours of the United States, although she never was an actress, disliked the theatre, and held aloof from its peop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