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
2015年6月7日:广东2015年高考作文立意指导豫北闲人
2015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所有人都将关注的焦点投向了作文。本文不打算进行宏观意义上的点评,而想就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如有雷同,如有偏差,贻笑大方之余,亦可不吝赐教,展开争鸣。原题如下: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略。
总体而言,今年的作文题很有文艺范儿,不仅高端大气上档次,所谓自然,所谓网络,而且低调奢华有内涵,所谓云卷云舒,所谓花鸟树木。这是第一感觉,很棒,很不错,很有新意!仔细分析,发现这则材料并没有审题方面的难度,这说明出题者并没有在审题方面故意设置障碍。这是第二感觉。再深入思考,发现这样的文章好写,但不容易写好,偏离题意较难,深入开掘也较难,它不仅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与文字表达功底。这是第三感觉。
对于新材料作文,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判断材料类型,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则议论类的材料,和去年的材料类型有相似之处,这也体现了今年高考作文的延续性的特征。对于议论类的材料,我教给学生的方法就是提取关键词,按照命题作文的思路去写。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感知自然,核心内容是感知自然的方式,围绕这个话题去写,就应该算是符合题意的文章。
不过仔细对比,发现今年的作文和去年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去年的老照片,其实包含着两个相反的观点:黑白胶片和数码技术在数量、记录内容、留存状况、保存记忆等方面的对比,两者各有长处,又各有不足。数码技术适应了当今信息时代,所以取代了黑白胶片。也就是说,去年材料的话题是两个: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但是今年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感知自然,或者说,这更像是一则讨论类的材料,即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出现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将作文题目稍微变化一下,来看:
关于如何感知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而有人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缺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有人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而有人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自然离我们的远近也不同。
这样理解的话,作文的审题立意就立刻明了了。首先,既然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那我们首先要找到讨论的话题。这则材料讨论的话题是感知自然,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象,即自然,所谓自然,指的就是外在于人类活动的自在自为的自然界,这里的自然,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而是我们的感知对象,甚至是审美对象。二是感知,注意,感知本身就包含感与知两个含义,前者是观察、感受、体验、观赏,偏重于感性,后者是认识、得知、获取、知觉,偏重于理性。也就是说,考生写的话题一定是感知自然,不能是保护自然开发自然研究自然破坏自然等话题,当然也不是泛泛而谈什么科技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其次,就是确定作文的含义,所谓确定含义,就是要找到与话题相关的其他关键词,比
如看测知说点嗅,以及难逾目力所及乐趣名性清香气息,前者是感知自然的途径、方法,后者是感知自然的结果、意义。材料中还有一组关键词,也值得注意,即远和近,这两个词加了引号,说明其包含的意思是异常丰富的,而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远与近。这里的远与近是精神心理方面的距离,而且含有辩证意味。当我们直接感受自然时,我们离自然很近,但是离自然之名称概念与物理性质就较远;当我们用认识的方式去获取了关于自然的知识时,我们离自然很近,但我们离真实的自然、具体的自然就很远。
因此,考生在立意的时候就有了三重维度:第一重是围绕感知自然中的感受自然展开,可以谈论感受自然的原因,也可以谈论感受自然的意义,也可以谈论感受自然的具体方式,当然,也可以辩证看待感受自然的局限。第二重是围绕感知自然中的认知自然展开,立意的方法与上述相同,可以谈论认知自然的意义与局限。第三重则是辩证立意,即认识到感受与认知两种途径的优点与局限,并将两种途径结合起来讨论。想获得自然之规律,譬如天气规律、花鸟树木的物理性质、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那就要采取认知的方式;要想在自然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心灵的慰藉、诗意的乐趣,那就要采取感受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同但不对立,我们在不同的时候,目的不同,对自然的感知方式也就不同,而很多情况下,我们既需要用理性的方式去认识自然,也需要用感性的方式去感受自然。
在写作模式上,考生既可以写成现实评论类的文章,例如围绕当今社会某种感知自然的途径,进行评论,也可以写成寓意启发类的文章,即提炼出一个普遍的一般的观点,然后运用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正反论证等方法去证明。在文体选择上,考生既可以围绕感知自然的途径进行讨论,也可以抒发感情,也可以叙写与感知自然相关的典型事件,夹叙夹议。当然,热爱诗歌的考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因为关于自然的话题是适合写成诗歌的,中国古代不就有大量的关于感知自然的诗歌吗?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本身就包含着两种感知自然的方式,一种是审美静观,看半亩方塘,看天光云影,在云卷云舒中获得审美的享受;一种是理性认知,在清澈池水中,悟出关于读书、关于学问的道理。
在立意思维方面,考生可综合运用定义分析原因分析价值分析结果分析措施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例如何为感知自然,这是定义分析;感知自然的好处是什么,这是价值分析;感知自然的局限性,这是结果分析;如何感知自然,这就是措施分析了。在行文过程中,考生一定要注意文章的脉络结构,最好确保段与段之间有关系,而且最好要有标志词,例如并列段落要有过渡,正反段落要有反之,因果段落要有因此,补充段落要有当然,这些标志词不仅是语言形式上的逻辑,更是考生思维逻辑的体现。
讨论类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关键在参与讨论,作为考生,必须参与进来,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而不能超然物外,不能高高在上。如果本文写成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功来源于多种方法的共同使用等文章,那就等于是偏离了本次讨论的话题,即感知自然的途径,自然也就属于偏离题意的文章了。
总之,这样的具有文艺性质的材料,理科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表明观点并论证,文科生可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文章的形式方面进行开掘。总之,今年的作文,牛!为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