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设计】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合集下载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针织学)PPT课件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针织学)PPT课件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凡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 二针道 n=2 三针道 n=3 四针道 n=4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列; 则最大花宽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 ”或“ ”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N(N为针筒总针数)
提花轮中高钢米——织针上升至退圈高度——成圈 提花轮中中钢米——织针上升至集圈高度——集圈 提花轮中无钢米——织针不编织
2.特点 结构简单; 花纹有明显得螺旋形外观(相邻两个花 型之间有横向和纵向位移); 三功位选针; 提花轮呈倾斜配置,占空间小,有利于 增加成圈系统数。
3、矩形花纹的形成和设计 由提花轮提花机形成的花纹区域有三种: . 矩形(最为普遍 ) . 六边形 . 菱形 假设 提花轮槽数=T
提花轮序号
钢米排列
1
19 6H、1L、2H、1L、5H
2
20 5H、1L、4H、1L、4H
3
21 4H、1L、6H、1L、3H
4
22 3H、1L、8H、1L、2H
5
23 2H、1L、4H、2L、4H、1L、1H
6
24 1H、1L、4H、1L、2H、1L、4H、1L
7
25 5H、1L、4H、1L、4H
15
33 4H、1L、6H、1L、3H
16
34 5H、1L、4H、1L、4H
17
35 6H、1L、2H、1L、5H
18
36 7H、2L、6H
⑵ r≠0
当总针数N不能被提花轮槽数T整除时,提花 轮槽与织针的关系就不会像r=0时那样固定不 变。则针筒在第二转时,提花轮起始槽就不会 与第一针啮合。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

3_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提花_集圈_添纱)1

5.衬纬组织的结构特点、特性和编织方法。 6.毛圈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用途 和基本编织方法,毛圈沉降片的构型以及 对织物的影响。 7.调线织物的结构特点、特性,四色调线装 置的工作原理与调线织物的编织方法。 8.绕经织物的结构特点、特性和用途,绕经 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绕经织物的编织方法。
9.长毛绒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用 途,毛条喂入式和毛纱割圈式长毛绒组织 的编织方法。 10.移圈织物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和用 途,移圈机件构型,纱罗组织和菠萝组织 的编织方法。 11.常用的复合组织种类、结构特点、特性 和编织方法
集圈的连接作用一面具有孔眼效应的集圈组织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1形成方法集圈组织的编织方法与提花组织相似需要?织针13被选中上升到退圈高织针2被选中上升到集圈虚线2为编织集圈的织针针踵运动轨迹
集圈的连接作用
一面具有孔眼效应的集圈组织
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 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织防脱散横列) 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 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
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
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
3、分类: • 按单双面来分,可分为单面集圈组织和双面集 圈组织。 • 按悬弧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列、双列、多列集
圈组织。
• 按参加集圈的针数分,可分为单针、双针、三 针集圈。 一般将悬弧多少与参加集圈的针数多少结 合起来命名。
三针单列集圈
单针三列集圈
双针双列集圈

纬编的基本组织课件

纬编的基本组织课件
深受消费者喜爱。
经编组织的家居用品应用
纬编组织家居用品的优势在于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 易于清洗和保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 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纬编组织在家居用品上的应用案例包括高档床单、窗 帘等,这些产品具有美观、实用、舒适等特点,能够 提升家居的品质和舒适度。
织物的透气性
纬编组织的透气性取决于纱线的透气性 和织物结构。纱线的透气性越好,织物 的透气性越好。同时,织物结构的松紧 也会影响织物的透气性。一般来说,织 物结构越紧密,透气性越差。
VS
织物的保暖性
纬编组织的保暖性取决于纱线的保暖性和 织物结构。纱线的保暖性越好,织物的保 暖性越好。同时,织物结构的松紧也会影 响织物的保暖性。一般来说,织物结构越 紧密,保暖性越好。
斜向组织结构的织物具有 较好的纹理感和立体感, 适合制作时尚服饰和家居 用品。
ABCD
斜向组织结构通常用于制 作具有特殊风格的织物, 如条格布、提花布等。
斜向组织结构的织物在加 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控 制织造工艺参数,以保证 织物的质量。
03
纬编组织的形成原理
线圈的形成
纬编针织物是由一系列线圈构成的,线圈是由一根或几根纱线在针织机 上通过弯曲和相互穿套而形成的。
毛圈组织与毛巾组织
毛圈组织
指在纬编针织物的表面形成毛圈的结构。毛圈组织常用于制作具有柔软、保暖性 能的织物,如毛衣、绒衫等。
毛巾组织
指在纬编针织物的表面形成类似毛巾纹理的结构。毛巾组织常用于制作具有吸湿、 保暖性能的织物,如毛巾、浴巾等。
05

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第三章纬编的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Ⅰ Ⅱ Ⅲ Ⅳ
例2: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 :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
织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三)双面提花圆机的上针成圈系统与上机工艺 1、上针成圈系统 、


织针——分高、 织针——分高、低踵 ——分高 两种针。 两种针。 • 三角——分二条针道, 三角——分二条针道, ——分二条针道 活络可以调节。 活络可以调节 • 配置——上下针呈罗 配置—— ——上下针呈罗 纹配针。 纹配针。
成圈
不编织
(二)多针道变换三角选针原理与 工艺设计 1.选针原理 选针原理 通过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又称不同 通过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 踵位织针) 踵位织针)和相对应三角的变换来实现选 针的目的。 针的目的。 单面四针道针织机 双面四针道针织机
机件配置 三角: 三角: ZA成圈三角, 成圈三角, 成圈三角 ZB集圈三角, 集圈三角, 集圈三角 ZC浮线三角(不编织) 浮线三角(不编织) 浮线三角 ——三功位选针 三功位选针 织针: 织针: 踵位0# 踵位 #——选针踵 选针踵 踵位5# 踵位 #——压针踵 压针踵 踵位1- # 踵位 -4#——选针踵 选针踵
三角: 三角: 编织纬平针组织: 编织纬平针组织: 1-4#不工作,0# - 不工作, 与最高位三角工作。 与最高位三角工作。 编织提花组织: 编织提花组织: 0#不工作,1-4# 不工作, - 根据花纹要求换成成 集圈、浮线三角。 圈、集圈、浮线三角。 最高位三角工作。 最高位三角工作。
2.形成花纹的能力 形成花纹的能力 1)花纹的宽度 ) 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 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不同花 纹的纵行数B 取决于踵位数。 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二针道 B0=2 三针道 B0=3 四针道 B0=4

针织四纬编花色组织

针织四纬编花色组织
5)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在4-5个圈距为宜;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是采 用意匠图来表示。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 完全一样。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这样就形 成了拉长的线圈 。 2)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效应。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 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
2、用途 1)服装用布 2)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编织方法及走针轨迹
成圈针:织针达到退圈高度 不编织针:织针未被选中,保持在最低位置
编织提花织物的走针轨迹
虚线1:被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虚线2:未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成圈
不编织
第二节 集圈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二)部分线圈添纱组织 定义:在地组织内,仅有部 分线圈进行添纱。 1、绣花添纱——地纱始终
成圈编织,而面纱则在需要
形成花纹的针上进行成圈, 面纱可以与地纱同色或异色。
2、架空添纱——由二根纱支相 差悬殊的纱线编织而成,有 些地方参与成圈的只有一根 纱线(细支纱),另一根呈 浮线停留在织物反面。 3、架空添纱和绣花添纱的区别: 绣花添纱——织物反面无浮线 存在; 架空添纱——织物反面有浮线 存在。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
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
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
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
当排列。
(二)双面提花组织
1、分类: 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第三章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第三章纬编花色组织及其编织工艺11
第三章 纬编花色
组织与编织工艺
本章知识要点
提花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多针道变换三角的选针原理和工艺设 计,及双面提花织物的反面设计。
集圈组织的结构、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走针轨迹和工艺设计。
其它花色组织简介。
第一节 提花组织与编织工艺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
三、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生产设备:具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 提花圆机的分类:机械式、电子式 机械式选针特点: 价格便宜;但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花型范
围小。 电子式选针特点: 花型大小不受限制;变化快;但价格较贵。
机械式选针方式分类:
直接式: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 用于针踵来进行选针。如:分针三角、多针 道变换三角、提花轮选针。
3、分类:
单面集圈组织 按针床数 双面集圈组织。
按集圈 次数
单列集圈组织。 双列集圈组织。 多列集圈组织。
按集圈 针数
单针集圈 双针集圈 三针集圈。
命名: 针 列集圈
a:单针三列集圈 b:双针双列集圈 c:三针单列集圈
(一)单面集圈组织
1、定义:单面集圈组织是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 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 列;
则最大花宽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 ”或“ ”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n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 = N(N为针筒总针数)
2)花纹的高度
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线
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有3n种排列可能

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 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
9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 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 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 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 当排列。
10
11
(二)双面提花组织
1、分类: 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或分为: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
3
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4
(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5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 特点:
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是 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2)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外观平整;
3)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个线圈后面只有一根浮线(两色 浮线交换处除外);
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1)由于浮线的存在,织物延伸性小。 2)脱散性小,织物厚,平方米克重大。 3)生产效率低。 2、用途 1)服装用布 2)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19
模块二
任务十 单面多针道圆机 编织提花织物的上机工艺
20
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生产设备:具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 选针机构的分类: 1.直接式选针 ——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用于
12
2. 完全提花组织——指 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 织反面线圈时,所有 反面织针(在圆机中 即上针盘织针)都参 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 花组织。
13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 1)反面形成横条效应 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在2 -3色为宜。

毛圈组织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解析课件

毛圈组织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解析课件

G1:地纱的 喂入与编 织系统; 其中G1.1 和G1.2分 别是织针 的退圈和 脱圈区域。
H1、H2:两 根毛圈纱 的喂入与 编织系统
1.起始位置: 织针1的 针头大约与握持沉降片4的 片颚6相平齐。
2.垫入地纱: 织针上升到退圈最高
点,地纱28垫入针钩,握 持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移动 以握持住旧线圈。毛圈沉 降片9向外退出
三、毛圈组织的编织工艺
(一)毛圈的形成原理
1、导纱器 两个导纱孔。 1——地纱,垫纱位置较
低, 2——毛圈纱,垫入位置
较高。
2、毛圈的形成: 地纱1——在沉降片的片颚上弯纱——普通线圈 毛圈纱2——在片鼻上进行弯纱——拉长沉降弧
3、毛圈高度的调整 (1)更换片鼻高度不同 的沉降片(片鼻上沿至 片颚上沿的垂直距离称 为沉降片片鼻的高度) (2)双沉降片技术
被选中织针
未被选中织针
7.第二色毛圈纱预弯纱: 织针下降,第二色 毛圈33纱搁持在毛圈沉降片边沿11上预弯纱形成 毛圈
8.旧线圈脱在预弯纱 的地纱和毛圈上形 成新线圈 : 织针下降,钩住纱 线穿过位于握持沉 降片边沿6上的旧线 圈29,形成封闭的 新线圈。
(二)普通毛圈的编织
(双沉降片技术) 双沉降片——由脱圈沉
降片1和握持毛圈沉降片2 组成。二片沉降片相邻排 列在同一槽中。
两种沉降片的片踵高度 不一样,因此在沉降片三 角的作用下,它们的运动 有所不同。
成圈过程
(1)织针上升退圈 • 针1上升退圈。 • 两片沉降片相对运动;握
持毛圈沉降片4向针筒中心 挺进,其片鼻伸入前几个 毛圈2中去,抽紧,使毛圈 高度均匀;脱圈沉降片3略 向外退,放松地纱线圈。
(2)垫入地纱和毛圈纱
• 地纱5垫入位置较低; • 毛圈纱7垫入位置较高; • 握持毛圈沉降片4和脱圈

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资料课件

纬编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资料课件

纬编提花组织的织物特点
纬编提花组织的织物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外观和性能上。由 于纬编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和织物结构,使得其具有丰富 的花型和纹理变化,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设计需求。
纬编提花组织的织物还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能够适 应人体的运动和呼吸需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舒 适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纬编提花组织的保暖性
纬编提花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够有效地保持身体温暖。
纬编提花组织的纤维排列紧密,能够有效地阻挡外部冷空气的侵入,同时保留身体内部的热量。此外,纬编提花组织还可以 通过增加衣物厚度来进一步提高保暖性能。这种保暖性使得纬编提花组织在寒冷的环境中非常实用,能够有效地防止寒冷侵 袭。
纬编提花组织的弹性与舒适性
纬编提花组织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适应身体运动,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
纬编提花组织的纤维排列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身体运动时随之伸缩,适应身体的各种动作。这种 弹性使得纬编提花组织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舒适度,不会对皮肤产生束缚感或不适感 。
纬编提花组织的装饰性
纬编提花组织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工艺和图 案设计展现出独特的装饰效果。
型纬编提花组织等。
根据线圈密度和图案的复杂程度 ,纬编提花组织可以分为简单纬 编提花组织和复杂纬编提花组织

此外,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纬 编提花组织还可以分为天然纤维 纬编提花组织和合成纤维纬编提
花组织。
02
纬编提花组织的结构
纬编提花组织的编织原理
纬编提花组织是纬编织物的一种,通过在针织机上按照设计要求将纱线按照一定 的规律交织而成。
纬编提花组织的柔软性和保暖性能使其成为冬季家纺 产品的优选材料。
纬编提花组织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针织学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针织学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一)单面提花组织分类:源自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 特点:
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 是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2)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外观平整;
3)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个线圈后面只有一根浮线(两 色浮线交换处除外);
针筒总针数N N = Z·T±r Z-正整数 ;r-余数
(1)总针数N可被提花轮槽数整除,余数r =0 此时,针筒转一圈,提花轮自转Z转。 花纹的最大宽度:Bmax=T 花纹的最大高度:Hmax=M/e M-成圈系统数(即提花轮数) e -色纱数
特点:
花纹一个接一个,平行排列,垂直重叠;
花纹没有纵移和横移;
2. 完全提花组织——指 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 织反面线圈时,所有 反面织针(在圆机中 即上针盘织针)都参 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 花组织。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
1)反面形成横条效应
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在2 -3色为宜。
3.不完全提花组织——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 提花组织。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凡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 二针道 n=2 三针道 n=3 四针道 n=4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列; 则最大花宽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 ”或“ ”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N(N为针筒总针数)
4)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即每个横列中只参加一 次编织;

第6章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第6章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
30
(二)双面集圈组织 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和双罗纹组织
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1.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还可以起到一种连
接作用。
31
2.常见组织:
(1)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个横列完成一个 循环称之为半畦编组织。
32
(2)集圈是在织物的两面形成的,两个横列 完成一个循环称之为畦编组织。
33
集圈的连接作用
34
二、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利用集圈形成较多的花色效应(色彩效应、 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脱散性较平针组织小(织防脱散横列)。 3、耐磨性比平针、罗纹差,而且容易抽丝。 4、厚度较平针与罗纹组织的大。 5、横向延伸较平针与罗纹差。 6、断裂强力比平针与罗纹差(线圈受力不均)。
2、特点: ①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形成花色效应。 ② 利用多列集圈形成凹凸网眼效应。 ③ 利用几种色纱与集圈单元组合形成色彩效应。 ④ 利用集圈悬弧来减少单面提花组织中浮线的长度。
27
3、结构效应:
利用集圈单元在平针中的排列可形成各种结构花色效应。 ➢斜纹效应: 根据集圈单元在平针线圈中有规律排列,形成斜纹效应。 采用单针双列集圈,斜纹明显。
28
➢凹凸小网孔效应:
如图所示,利用单针双列或单针多列集圈形成凹凸不平的 织物。集圈的悬弧愈多,织物表面的凹凸效应愈明显,小 孔也愈大。
网孔
29
➢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 不能看见悬弧,只显示在反面。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 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
46

纬编花色组织—集圈织物

纬编花色组织—集圈织物
二、常用集圈组织
KTKTKKKKTKTK KKKK
87654321
单珠地(小珠地)小珠地:单针单列交替集圈编织,2路两针完成一循环,常用工艺反面来做服装的服用正面。
二、常用集圈组织
KTTK
工艺反面呈现网眼效应
工艺正面类似纬平针正面效应
双珠地在同一纵路上连续两针集圈,再连续两针成圈,交替进行,4路两针完成一循环。双珠地具有六角网眼的表面。又称为六角网眼、反面珠地。
1.概念:在针织物的某些线圈上,除套有一个封闭的旧线圈外,还有一个或几个悬弧的花色组织。2.结构单元:线圈+悬弧
如图3-3-1
一、集圈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3.类别:集圈组织:单面集圈组织、双面集圈组织。单面集圈组织:在平针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双面集圈组织:在罗纹组织或双罗纹组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形成的集圈组织。
4321
氨纶珠地案例
二、常用集圈组织
2.色彩花纹效应的单面集圈组织
二、常用集圈组织
色彩花纹效应: 在集圈组织中,由于悬弧被正面圈柱覆盖,在织物正面看不见悬弧,如图所示,第二横列的黑色集圈悬弧正面不显示,显示的是第一横列的白色成圈大线圈。色彩花纹效应: 当采用色纱编织时,凡是形成悬弧的色纱,在织物的正面将被拉长线圈所遮盖,在正面只呈现成圈纱的色彩效应。如图(2)(3)(4)所示,形成纵条纹效应。
图3-3-11
色彩花纹效应案例思考1:按图示的排纱与结构意匠图,能得到图示的色彩效果吗?思考2:按图示的排纱与编织图,能得到图示的格子效果织物吗?
二、常用集圈组织
成圈
集圈
3.缩短单面提花织物反面浮线的单面集圈组织 白色纱5针距长浮线单面提花织物----易勾丝
二、常用集圈组织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

常用纬编花色组织

压针三角6不需要调换 ,只需调整高低位 置;
其余5块三角都可根据织物组织进行调换;
0号起针三角:
编织平针组织时, 0号起针踵的三角调 换成成圈三角, 1—4号选针踵的三角不 工作。
编织提花组织时,0号起针踵三角不工作, 1—4号选针踵的每一个三角根据花纹要 求调换 。
2.形成花纹的能力 1)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与最大花宽Bmax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 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 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 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3.设计案例
例1: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 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Ⅰ ⅡⅢⅣ
双色均匀提花组织,一个横列每二个成圈系统完成,织针排列 呈步步高”/“。
例2: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
织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 一个横列要 两个成圈系统完 成。
● 织针呈对称 排列
● 织针1’=5’
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数要增加
例1:N=12,T=4,M=4,e=1。设计花型。 Bmax=T=4 Hmax=M/e=4
例2:欲在提花轮提花机上编织集圈花色织物, 机号=18, 筒径φ=28 , N=1500, T=15 , M=36, e=1 。
解:1.设计计算
N/T=100 r=0 Bmax=T=15 取B=15 Hmax =M/e =36÷1=36 横列 取H=18 (*一般希望B与H较接近)
8
26 1L、3H、1L、6H、1L、3H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针织学)

第三章常用纬编花色组织与圆机编织工艺(针织学)

横列序号
提花轮序号 1 2 3 4 5 6 7 19 20 21 22 23 24 25
钢米排列 6H、1L、2H、1L、5H 5H、1L、4H、1L、4H 4H、1L、6H、1L、3H 3H、1L、8H、1L、2H 2H、1L、4H、2L、4H、1L、1H 1H、1L、4H、1L、2H、1L、4H、1L 5H、1L、4H、1L、4H
1) 花宽 ∵留齿高度不同的提花片,运动规律可不同 ∴不同花纹纵行数B0=37 当提花片步步高“/”或步步低“\”排列 Bmax=37 通常取Bmax=36 当提花片对称排列“/\”或“\/” Bmax=72 当提花片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环 则 Bmax=N 通常花宽B取N的约数
2)花高 Hmax=M/e M-成圈系统数 实际设计中 当Hmax /H 为整数时 编织整数个花型 当Hmax /H ≠整数时 ,可将余数的成圈 系统设置成不编织 e-色纱数
机件配置 三角: EA成圈三角, EB集圈三角,
EC浮线三角(不编织)
——三功位编织 织针: 踵位0#——选针踵 踵位5#——压针踵
踵位1-4#——选针踵
压针三角6不需要调换 ,只需调整高低位 置; 其余5块三角都可根据织物组织进行调换; 0号起针三角: 编织平针组织时, 0号起针踵的三角调 换成成圈三角, 1—4号选针踵的三角不 工作。 编织提花组织时,0号起针踵三角不工作, 1—4号选针踵的每一个三角根据花纹要 求调换 。
例1:根据所给两色均匀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 制定上机工艺(排出成圈系统、提花片、拨片 位置) (1)机器条件:选用S3P172单
面提花圆机;成圈系统数72;拨 片档数n=37;
(2)花宽B=12, 花高H=12
(3)提花片片齿排列:按单片 “步步低\”方式排列;

纬编 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纬编 提花组织结构与特性认识

”或“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N(N为针筒总针数)
29
2)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最大花高Hmax
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
线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 H0=3n-1 若为四跑道
各档三角均为 浮线三角
H0=3n-1=34-1=80
9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
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
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
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
当排列。
10
11
(二)双面提花组织
1、分类:
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或分为: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
12
2. 完全提花组织——指
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
所选机器转一圈,可织多少个完全组织花高?织物幅宽 上有多少个完全组织花宽?
39
纬编提花组织 结构与特性认识
1
主要内容
1、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2、单面多针道圆机编织提花织物的上机工艺
设计方法。
2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提花组织: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 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 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 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 组织。
5)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在4-5个圈距为宜; 6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是 采用意匠图来表示。
7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8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1-2

针织学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1-2
正面,也称四角网眼。
三、双面集圈组织
1. 定义:双面集圈组织是在罗纹组织或双罗纹组 织的基础上进行集圈编织而形成的。
2. 双面集圈组织的作用: • 形成花色效应,在织物一面形成小孔花纹。 • 在双层织物组织中,集圈起到一种连接作用。
3.常见组织: (1)半畦编组织:只在织物的一面形成集圈,两
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循环。
分别在两个针床上编织的组织可通过 集圈连接在一起。
四、集圈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特性: 1. 利用集圈可形成多种花色效应(色彩效 应、网眼、凹凸、闪色效应等)。 2. 脱散性、横向延伸性、耐磨性、断裂强 力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小,且容易抽丝。 3. 织物厚度、宽度比平针与罗纹组织大, 长度比基础组织小。
第三章 纬编花色组织与编织工艺
第一节 提花组织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定义——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选择的某些织针 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线的织针不成圈, 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 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3.分类:
单面提花组织 针床数 双面提花组织
用途:毛衫、T恤、吸湿快干功能性服装
三、双面提花组织
在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的提花组织。通常在 织物的正面形成色彩花纹效果。其反面有横条纹、 纵条纹、小芝麻点、大芝麻点等几种效果。
正面
反面
1.完全提花组织
织物反面呈横条纹状外观。在编织反面线 圈时,每一成圈系统所有上针全都参加编织。
练习:能不能把编织图画出来??

78

56

34

12
六角网眼(反面珠地) 四角网眼(正面珠地)
(2)双珠地: 交错的单针双列集圈。 • 凹凸效应比单珠更明显。 • 生产效率比单珠低。 • 织物厚度比单珠要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纬编提花组织 结构与特性认识
1
主要内容
1、提花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特性、编织 方法和走针轨迹。
2、单面多针道圆机编织提花织物的上机工艺 设计方法。
2
一、提花组织的结构与分类
1.提花组织:将纱线垫放在按花纹要求所
选择的某些织针上编织成圈,而未垫放纱 线的织针不成圈,纱线呈浮线状浮在这些 不参加编织的织针后面所形成的一种花色 组织。 2.结构单元:线圈+浮线
1、分类: 可分为:完全提花组织、不完全提花组织 或分为:均匀提花组织、不均匀提花组织
12
2. 完全提花组织——指 每一路成圈系统在编 织反面线圈时,所有 反面织针(在圆机中 即上针盘织针)都参 加编织的一种双面提 花组织。
13
完全提花组织特点: 1)反面形成横条效应 2)反面线圈的纵密>正面线圈纵密;色纱数应在2 -3色为宜。
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取决于踵位数, B0=n 凡同一踵位的织针编织的纵行完全相同 二针道 n=2 三针道 n=3 四针道 n=4
28
若踵位排列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列; 则最大花宽Bmax=B0=n
若踵位对称排列“ ”或“ ” 则最大花宽Bmax=2B0=2n
将4档针踵织针以各种顺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环, 则最大花宽Bmax≤N(N为针筒总针数)
反面呈芝麻点






17
三色不完全均匀提花组织
三色提花——三个成圈系统完成一个正面线圈横列。18
二、提花组织的特性与用途
1、特性: 1)由于浮线的存在,织物延伸性小。 2)脱散性小,织物厚,平方米克重大。 3)生产效率低。 2、用途 1)服装用布 2)装饰用和其他产业用
19
模块二
任务十 单面多针道圆机 编织提花织物的上机工艺
4)每枚织针编织次数相同,即每个横列中只参加一次 编织;
5)浮线太长,容易勾丝,一般在4-5个圈距为宜; 6
应用:依靠色纱组合来形成色纹图案,设计是 采用意匠图来表示。
7
2.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 一般可分单色或多色不均匀提花组织
8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特点:
1) 在确定的循环周期内,每枚织针参加编织的次数不 完全一样。某些织针连续几个横列不编织,这样就形 成了拉长的线圈 。
14
3.不完全提花组织——指在编织反面线圈时, 每一个横列由两种色纱编织而成的一种双面 提花组织。
反面组织:纵条、小芝麻点、大芝麻点 注:反面形成直条效应,色纱效应集中,容易
显露在正面而形成“露底”现象 ,通常采 用芝麻点做反面。
15

反面呈纵条纹




正面花纹意匠图


反面花纹意匠图
16

机械式如:拨片式、推片式、提花轮式和 滚筒式等 ,用于小花型提花。
电子式选针分为:多级式和单级式两类。
特点:变换花纹快,花型大小和变化不受 限制,但机器价格较贵。
22
(一)编织方法及走针轨迹 成圈针:织针达到退圈高度 不编织针:织针未被选中,保持在最低位置
23
编织提花织物的走针轨迹
虚线1:被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虚线2:未选上成圈的织针针踵轨迹。
成圈 不编织 24
(二)多针道圆机选针原理与工艺设计实例 1.选针原理
通过不同高度针踵的织针(又称不同踵位织 针)和相对应三角的变换来实现选针的目的。
单面四针道针织机—编织单面提花织物 双面四针道针织机—编织双面提花织物
25
机件配置 三角: EA成圈三角, EB集圈三角, EC浮线三角(不编织) ——三功位编织 织针: 踵位0#——选针踵 踵位5#——压针踵 踵位1-4#——选针踵
29
2)不同花纹的横列数H0与最大花高Hmax 对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档均有成圈、集圈和浮
线三种变换,若有n档三角,则
H0=3n-1
若为四跑道
各档三角均为 浮线三角
H0=3n-1=34-1=80
假如花纹横列重复出现,且不成循环,则完全组织
花高可扩大,但Hmax ≤M(M-成圈系统数)
Hale Waihona Puke 30通常 B----为总针数的约数 H----为成圈系统数的约数 B与H的比例要适当,使花型美观
图中,一个横列由两路(两个成圈)系统编织而成。
36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为某一单面提花织物的编织图。 1、作出该织物的编织图、结构意匠图; 2、简述该织物的外观效果; 3、指出应该在几针道机器上编织?作出相应的上机
3
3.分类:单面提花组织 双面提花组织
4
(一)单面提花组织 分类:均匀(规则)提花
不均匀(不规则)提花
5
1.单面均匀提花组织
• 特点:
1)在每一个横列中,每一种色纱都出现一次,如果是 双色提花,每一个横列中有两种色纱出现;
2)线圈大小相同、结构均匀、外观平整;
3)每个线圈后面都有浮线,浮线数等于色纱数减一, 如果是双色提花,每个线圈后面只有一根浮线(两色 浮线交换处除外);
31
图2-4-5(2)
32
3.设计案例
例1: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 针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Ⅰ ⅡⅢⅣ
双色均匀提花组织,一个横列每二个成圈系统完成,织针排列
呈步步高”/“。
33
.
34
例2:根据所给单面提花组织花纹意匠图,绘出织针
排列图和三角排列图 织针呈对称排列
35
单面提花组织多针道机上机工艺 实例
26
压针三角6不需要调换 ,只需调整高低位 置;
其余5块三角都可根据织物组织进行调换; 0号起针三角:
编织平针组织时, 0号起针踵的三角调 换成成圈三角, 1—4号选针踵的三角不 工作。 编织提花组织时,0号起针踵三角不工作, 1—4号选针踵的每一个三角根据花纹要 求调换 。
27
2.形成花纹的能力 1)不同花纹的纵行数B0与最大花宽Bmax
2)线圈大小不相同,结构不均匀,外观有凹凸效应。 线圈指数——编织过程中某一线圈连续不脱圈的次
数,线圈指数愈大,一般线圈越大。
9
单面不均匀提花组织的应用
应用范围:袜品
目的:不均匀提花组织用 来编织短浮线的单面提花 组织 ,使浮线减少而将提 花线圈与平针线圈纵行适 当排列。
10
11
(二)双面提花组织
20
提花组织的编织工艺 生产设备:具有选针功能的针织机 选针机构的分类: 1.直接式选针 ——通过选针机件(三角、钢米)直接作用于
针踵来进行选针。 如:分针三角、多针道变换三角、提花轮选针
21
2.间接式选针 ——在发出信息的选针元件与执行选针信
息的工作机件之间有传递信息的机件。
分为:机械式选针和电子式选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