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常见疾病常见技术操作及检查症状的护理
消化科疾病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方法
评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和部位,采取舒适的体位,给予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的方法,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
焦虑
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疾病应对心态。
活动无耐力
评估炼,提高活动耐力。
睡眠障碍
评估患者的睡眠状况,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规律作息、睡前放松等,必要时给予镇静催眠药物。
自我护理能力下降
评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如饮食、清洁、用药等,教会患者及家属护理技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2.2针对其他相关护理诊断的护理方法
护理诊断
护理方法
口腔卫生问题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口腔疼痛
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疼痛的程度和部位,给予局部止痛药物,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活动无耐力
患者因疾病导致体力下降,活动耐力降低。
睡眠障碍
患者因疾病带来的不适或焦虑,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自我护理能力下降
患者因疾病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他人帮助。
1.2其他相关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定义及诊断依据
口腔卫生问题
患者因口腔卫生不良,可能导致口腔感染、口腔溃疡等。
口腔疼痛
患者出现口腔疼痛,可能与口腔溃疡、牙齿问题等有关。
口腔干燥
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干燥的程度,给予口腔湿润治疗,如使用口腔喷雾剂,多饮水,保持室内湿度适宜。
以上是消化科疾病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方法的简要概述,具体实施时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护理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关爱患者,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
消化科疾病的护理诊断及其护理方法
1.护理诊断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对于消化内科医生来说,熟悉并掌握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及操作规范,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介绍其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一、胃部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是胃黏膜破坏形成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诊治流程如下: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腹部触诊等体格检查;2) 确诊与鉴别诊断:通过胃镜检查、尿素呼气试验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等;4) 随访与复查:定期随访患者病情,同时进行复查胃镜、HP试验等,评估治疗效果。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GERD是胃酸返流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反酸等。
诊治流程如下: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程度、频率等;2) 确诊:通过症状评估、内镜检查等明确GERD的诊断,并排除其他原因;3) 非药物治疗:建议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如减少饮食摄入、避免饱餐等;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酸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5) 外科干预:对于未能得到药物治疗效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干预;6) 随访: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必要的复查。
二、肝胆系统疾病1. 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乙肝、丙肝等不同类型。
诊治流程如下: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病毒感染史、输血史等,并进行肝脏触诊等体格检查;2) 病毒型别鉴定:通过抗体检测等方法确定病毒型别;3) 肝炎病情评估:根据肝功能、病毒血清学指标等评估病情;4) 治疗方案选择:根据患者的临床类型、病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抗病毒治疗等;5) 随访与复查: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疗效,复查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完整版)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完整版)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简介消化科护理是指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和照顾。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本文将介绍消化科常见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护理诊断消化科护理的诊断有助于护士了解患者的问题和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以下是消化科常见的护理诊断:1. 营养不良:该诊断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由于消化吸收功能受损而造成的营养不良问题。
2. 恶心和呕吐:该诊断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伴随的恶心和呕吐症状,需要针对这些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3. 腹泻:该诊断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出现腹泻症状,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不适。
4. 腹胀:该诊断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感到腹胀不适,需要针对腹胀症状进行相应的护理处理。
护理措施根据上述护理诊断,以下是消化科常见的护理措施:1.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患者,护士应协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推荐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并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
2. 恶心和呕吐护理:护士应关注患者的饮食惯和摄入量,并嘱咐患者避免食用易引起恶心和呕吐的食物。
在恶心和呕吐发作时,应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如提供清淡的食物、保持患者舒适等。
3. 腹泻管理:护士应监测患者的排便情况,保持患者的肛门清洁,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并及时更换患者的尿布或床单。
4. 腹胀缓解:护士应鼓励患者适量饮水,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并引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来缓解腹胀感。
结论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的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护士在实施这些护理措施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以确保护理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张玲. 消化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utrition support for adults: oral nutrition support, enteral tube feeding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R]. London: NICE, 2006.。
(更新版)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
(更新版)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一、概述消化科护理诊断与措施是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更新版的消化科常见护理诊断与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常见护理诊断1. 营养不良:由于疾病、疼痛、食欲不振等原因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2. 疼痛: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疼痛,如胃痛、腹痛等。
3. 焦虑:患者对疾病预后、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担忧和恐惧,导致心理压力大。
4. 活动无耐力:由于病情导致患者身体虚弱,活动能力下降。
5. 便秘:消化系统疾病或药物副作用导致患者排便困难。
6. 肝功能异常:如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导致的肝功能损害。
7. 肾功能异常:如急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等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8. 出血倾向: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导致的出血风险。
9. 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等。
10. 电解质失衡:如胃炎、胃溃疡等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三、护理措施1. 营养不良:-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 监测患者营养指标,如体重、血红蛋白等。
2. 疼痛:-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制定疼痛管理计划。
-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抗酸药等。
- 鼓励患者进行舒适的体位调整,如半卧位。
3. 焦虑:-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
-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解答疑问。
- 必要时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如SSRI类抗抑郁药。
4. 活动无耐力:- 评估患者活动能力,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 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5. 便秘:- 评估患者排便情况,制定排便计划。
- 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乳果糖等药物治疗。
6. 肝功能异常:- 评估患者肝功能指标,如ALT、AST、ALB等。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消化内科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胃、食道、肠道等部位的疾病。
在护理工作中,专科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护理技术与操作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准确评估病情在提供护理服务之前,护士需要通过细致而准确的病情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病史、病情变化、疼痛程度、排泄情况等。
通过仔细观察和与患者交流,护士能够获取重要的信息,判断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
二、合理制定护理计划基于准确的病情评估,护士需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当包含具体的护理目标、护理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的评估。
针对不同的消化内科疾病,护理计划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在胃溃疡的护理计划中,应包括消除疼痛、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并发症等内容。
三、合理运用药物护理药物护理是消化内科疾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护士需要了解常见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及时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预。
四、合理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护理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饮食计划。
例如,在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应避免食用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同时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五、有效的疼痛管理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发作时间等。
基于评估结果,护士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疼痛,如给予镇痛药物、采用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提供心理支持等。
六、安全的护理操作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操作,如输液、插管、抽血等。
为确保患者安全,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如正确洗手、戴手套、采用无菌操作等。
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措施一、体液不足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导致的体液丧失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呕吐或腹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腹泻严重时因碱性物质含量高的小肠液丧失,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常有呼吸加深加快;如持续性呕吐,因丧失大量胃酸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浅而慢。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2 )准确观察和记录呕吐、腹泻的次数、性状、量、颜色、气味和伴随症状等,记录每日的液体出入量、尿相对密度、体重、皮肤弹性,并估算脱水的程度。
2.一般护理(1)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病室环境整洁、安静、舒适。
(2 )制定出每日的摄入水量计划每日应补充的液量是:①已经损失量;②当日生理需要量;③当日的额外损失量。
补液的成分的确定,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化验检查确定 Na+、K+、Ca2+、C1_的量,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制定出每日无机盐类的摄入量。
补液的方式则可以根据病情而定:严重体液不足与电解质失衡者,主要以静脉滴注方式予以纠正;而对于轻度失衡者则以口服补充为主要方式进行调整。
口服补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避免引起恶心、呕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提供患者喜欢的饮料。
补液的计划一定要具体,如橘子汁100 mL;糖盐水800 mL,而不能以“橘子汁、糖盐水适量”这种模糊的方式表达;口服补液也可通过食物调整。
(3)饮食以少渣、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根据医嘱可分别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饮食。
3.对症护理(1)呕吐时应帮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予清水漱口。
腹泻频繁者,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周围,以免肛周皮肤糜烂。
(2)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褥等;开窗通气以除去异味。
4.心理护理安慰、体贴患者,语言和态度上表示对患者的关心,以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减轻患者的紧张及恐惧。
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参考模板
第十七章消化内科常用专科检查及护理第一节胃酸分泌功能检查及护理胃酸分泌功能检查是收集患者空腹使用刺激剂后的胃酸标本,测定胃液量、胃液酸度及胃液PH,以评价胃粘膜分泌功能。
检查项目包括基础胃酸排泌量(BAO)、最大胃酸排泌量(MAO)和高峰胃酸排泌量(PAO)。
适应证(1)辅助诊断促胃液素瘤、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
(2)胃大部切除术及迷走神经切除术前,估计手术预期效果,或者是术后判定迷走神经切除是否完全。
(3)制酸剂、抗胃液素等药物疗效评价。
禁忌证(1)食管肿瘤、食管狭窄或重度静脉曲张者。
(2)上消化道出血止血后不足2周者。
(3)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发作者。
(4)鼻咽部有急性感染者。
操作前准备(1)向患者说明检查方法、意义,减少其顾虑和不安,以取得患者配合。
(2)抽胃液前24—48小时停用一切影响胃液分泌的药物。
(3)嘱患者检查前晚禁食,检查当天早晨空腹(禁饮禁食)。
(4)准备好胃管包、试管等检查所需物品。
操作过程及配合1、胃管插入(1)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位(有义齿者应取下义齿),胸前铺橡胶单、治疗巾。
嘱患者放松。
(2)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测量插入长度并做好标记。
将胃管涂以液状石蜡,左手垫无菌纱布持胃管,右手夹胃管前端送入口腔(或一侧鼻腔内)内,当插入至约15CM处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即将胃管插入食管。
(3)当胃管插入至50CM(经口腔插入)或55CM(经鼻腔插入)标记处时,胃管末端接注射器进行抽吸,以保证胃管是否在胃腔内。
若未能抽出胃液,可通过改变胃管插入深度、患者体位后再予以抽吸。
如抽出胃液,将胃管用胶布固定于患者面部。
2、胃液留取(1)将空腹胃液全部抽出,标记为”0”,记录总量,取10ML送检,以测定总酸度(2)继续抽吸一小时胃液量,测定BAO。
(3)给予五肽促胃液素6μg/㎏肌内注射,然后每隔15分钟抽胃液一次,每次各抽10ML送检,标记标本号数及次数。
内科护理--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
案例引导患者,男,38 岁,因饮用大量烈性酒后感恶心、上腹部胀痛,次日早晨解黑便来医院就诊。
护理体检:患者意识清晰,表情焦虑,T 37.0 ℃,P 78 次/min,.R 20 次/min,BP 110/75 mmHg,上腹部轻压痛,余未见异常。
考虑临床诊断:急性胃炎,拟做胃镜检查。
问题1. 医嘱行胃镜检查,护士应如何进行术中护理?2. 胃镜检查术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胃镜检查又称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检查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是目前应用最广、进展最快的内镜检查术。
通过胃镜检查,医生可用肉眼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管腔情况,还可在直视下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一、胃镜检查(1)上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原因者。
(2)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原因不明者。
(3)上消化道肿瘤的确诊。
(4)需做内镜治疗者。
(5)需要随访观察的病变一、胃镜检查1. 适应证胃镜检查的应用比较广泛,一般来说,所有诊断不明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均可行此项检查。
胃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如下:(1)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2)各种原因所致休克、昏迷等危重状态。
(3)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腐蚀性食管炎的急性期。
(4)意识不清及精神失常不能配合检查者。
(5)严重咽喉部疾病、主动脉瘤及严重的颈胸段脊柱畸形等。
一、胃镜检查2. 禁忌证(6)急性传染性肝炎或胃肠道传染病患者一般暂缓检查。
(7)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或抗原携带者,艾滋病患者应采取特殊的消毒措施。
(1)胃镜检查仪器一套。
(2)喉头麻醉喷雾器、无菌注射器及针头。
(3)2% 利多卡因、地西泮、肾上腺素等药物。
(4)其他用物,如无菌手套、弯盘、牙垫]等。
3. 操作方法1)用物准备一、胃镜检查一、胃镜检查2)检查前准备(1)护士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意义和安全性,说明做检查时可能会出现恶心。
(2)护士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情况,以排除检查禁忌证。
消化科疾病护理诊断与照护措施
消化科疾病护理诊断与照护措施概述消化科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包括胃、肠、肝、胆、胰等器官的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照护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化科疾病护理诊断与照护措施。
消化科疾病护理诊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化科疾病护理诊断:1. 腹痛相关护理诊断:对于患有腹痛的患者,护理诊断可能包括“急性腹痛”、“慢性腹痛”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护理人员可以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如监测疼痛程度、观察腹部肿胀等。
2. 消化不良相关护理诊断:消化不良是指胃肠道消化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护理诊断可能包括“恶心和呕吐”、“腹胀”等。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饮食习惯、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等来辅助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肝功能异常相关护理诊断: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黄疸、腹水等症状。
护理诊断可能包括“黄疸”、“腹水”等。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观察患者的皮肤黄染情况等来进行诊断,并提供相应的照护措施。
消化科疾病照护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消化科疾病照护措施:1.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合理安排饮食。
对于消化不良患者,可以采用小而频繁的餐食,避免食用过油、辛辣、刺激性食物。
对于肝功能异常患者,限制蛋白质和盐的摄入量。
2. 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如抗酸药、抗恶心药等。
护理人员应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协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3. 疼痛管理:对于腹痛患者,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疼痛。
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疼痛程度,并根据需要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
4. 病情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呼吸、心率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5. 康复指导:对于患有慢性消化科疾病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康复指导,如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变等。
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
结论消化科疾病护理诊断与照护措施是消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消化内科护理的技能与操作指南
消化内科护理的技能与操作指南消化内科护理是指对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科护理中的一些常用技能与操作指南,以帮助护士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一、消化内科基础护理技能1. 观察与记录:护士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并及时记录。
特别需要关注患者的食欲、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2. 患者安全与隐私保护: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时,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并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在进行操作时,应遵循消毒与洗手的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3. 床位与体位调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护士可协助患者进行床位调整和体位转换,以减轻患者身体不适,并预防压疮的发生。
4. 协助进食与胃肠准备:对于需要进食或接受胃肠准备的患者,护士应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协助。
例如,根据医嘱调配适合患者的饮食,监测饮食摄入情况,或协助患者进行胃肠准备。
5. 药物管理:护士应熟悉常用的消化系统相关药物,包括抗酸药、抗胆碱药、抗生素等,并遵循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二、消化内科特殊护理技能1. 管道插入护理:包括胃管插管、鼻胃管插管等。
护士在插管前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选择适合的插管方法和器材,并掌握正确的插管步骤和操作技巧,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
2. 腹腔引流护理:对于需要腹腔引流的患者,护士应做好引流器的安装与固定,观察引流管中液体的性质、颜色和量,并记录相关信息。
定期更换引流器和消毒引流管的开口部分,以预防感染。
3. 胃肠造瘘护理:当患者需要进行胃或肠造瘘手术后,护士应提供相应的术后护理。
包括定期观察并记录造瘘口的状态、保持造瘘口的清洁、协助患者进行造瘘口的护理,并给予相关的饮食指导。
4.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于不能正常进食或吸收营养的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开展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包括输注肠内营养制剂、中心静脉营养等,护士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监测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消化内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道疾病、肝病、胆道疾病等。
在消化内科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介绍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一、胃肠道疾病的护理技术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检查方法,护士在胃镜检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告知患者禁食、洗胃等操作。
在检查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操作,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检查结束后进行观察和护理。
2. 肠道准备: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或肠道手术,护士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包括灌肠、洗肠等操作。
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肠道准备,确保手术或检查顺利进行。
3. 营养支持: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由于病情或手术原因需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护士需要进行管路护理、营养输注等操作,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二、肝胆疾病的护理技术1. 药物治疗:某些肝胆疾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护士需要根据医嘱进行药物配置、静脉注射等操作,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2. 肝素治疗:部分肝胆疾病患者需要进行肝素治疗,护士需要掌握肝素注射的技术和注意事项,避免血液凝固等并发症的发生。
3. 饮食护理:肝胆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饮食护理,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指导,避免对肝脏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护理操作规范1. 洗手消毒:在进行护理操作前,护士需要进行洗手消毒,确保双手清洁。
尤其在进行输液、口腔护理等操作时,洗手消毒更是必不可少。
2. 个人防护:在与传染性疾病患者接触时,护士需要佩戴口罩、手套、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患者隐私保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护士需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尽量减少患者的尴尬和不适感,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
总结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涉及多方面的护理内容,包括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的护理技术,以及护理操作规范等。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是研究人体消化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医学科学,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胆囊、胰腺等的疾病。
为了更好地指导医生进行临床诊疗和操作,下面就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介绍。
一、消化内科诊疗指南1. 消化内科常见诊断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反流性食管炎Peptic ulcer disease (PUD): 消化性溃疡病Gastritis: 胃炎Hepatitis: 肝炎Gallbladder disease: 胆囊疾病Pancreatitis: 胰腺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炎症性肠病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肠易激综合征2. 消化内科常见检查Endoscopy: 内窥镜检查Colonoscopy: 结肠镜检查Upper gastrointestinal series: 上消化道造影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计算机断层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磁共振成像3. 消化内科常见治疗Medications: 药物治疗Antibiotics:抗生素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质子泵抑制剂H2 blockers: H2受体阻滞剂Antacids: 抗酸剂Surgery: 外科手术治疗Laparoscopic surgery: 腹腔镜手术Open surgery: 开放性手术4. 消化内科注意事项饮食健康: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饮食习惯。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消化系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避免疾病加重。
及时就诊:发现消化系统疾病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可耽误治疗。
二、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1. 内窥镜检查注意事项预约检查时间:预约检查时间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安排,避免检查当天手术量过大而无法完成检查。
消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
消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引言消化科护理是指在消化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科学的护理诊断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本文档将介绍消化科护理的诊断及措施。
诊断消化科护理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病情和护理需求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过程,旨在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和优先级,为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以下是常见的消化科护理诊断:1. 营养不良: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异常或进食障碍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表现为体重减轻、贫血等。
护理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和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2. 消化不良:患者由于消化系统疾病或手术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
护理目标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缓解症状,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3. 疼痛:患者由于消化系统疾病或手术后出现腹痛、胃痛等疼痛症状。
护理目标是通过药物使用和非药物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措施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消化科护理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常用的消化科护理措施:1.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避免高脂、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必要时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2.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类型和症状,合理使用抗酸药、抗生素、止吐药等药物,确保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或控制。
3. 疼痛管理:通过给予镇痛药物、热敷、按摩等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其生活质量。
结论消化科护理诊断及措施的制定对于消化科疾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合理的诊断可以为护理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而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并促进康复。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全面关心和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
消化科常见病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消化科常见病种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一、急性胃炎的护理(一)急性胃炎的护理诊断/问题及依据1、疼痛:腹痛由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所致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胃黏膜炎症所致的呕吐、腹泻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4、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5、焦虑与呕吐、腹部不适所致精神紧张及无法正常饮食有关有关(二)护理措施1. 疼痛:腹痛由于胃粘膜的炎性病变所致(1)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和伴随症状。
(2)嘱患者卧床休息,协助患者采取有利于减轻疼痛的体位。
(3)给予局部热敷、按摩等以减轻腹痛。
(4)疼痛时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等缓解腹痛症状。
(5)分散患者注意力,如谈话、深呼吸、音乐疗法等减轻疼痛。
2.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胃黏膜炎症所致的呕吐、腹泻有关(1)监测生命体征: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直至稳定。
(2)观察失水征象:准确测量和记录每日的出入量、尿比重、体重。
动态观察实验室结果,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
观察病人有无失水征象,病人可出现软弱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弱、尿量减少,可有烦躁、神志不清以致昏迷等表现。
(3)观察呕吐的情况:观察呕吐特点,记录呕吐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颜色、量、性质、气味。
(4)积极补充水和电解质:剧烈呕吐不能进食或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输液给予纠正。
3.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1)评估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帮助病人寻找并及时除去发病因素,控制病情的进展。
(2)指导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对急性应激造成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保证身心两方面得以充分休息。
(3)指导患者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一般可给予无渣、半流质的温热饮食。
如少量出血可给予牛奶、米汤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
剧烈呕吐、呕血的患者应禁食。
(4)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4.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1)加强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及温湿度,呕吐物及粪便的性状等,动态掌握病情变化。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消化内科是内科的一种,你知道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方式的知识。
欢迎阅读。
第一节、消化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一、护理要点(一) 病情观察(1) 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症状。
(2) 根据病情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的变化。
(3)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诱因、缓解因素。
(二) 落实治疗(1) 遵医嘱落实各项常规及特殊检查。
(2) 特殊用药,如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时严格按医嘱匀速泵入。
(3) 特殊准备行胃镜检查前禁食、水。
肠镜检查前两日进食无渣食物,避免食用蔬菜、水果。
18:00后勿进食,20:00左右,服用泻药一盒,次日晨空腹8点再服用两盒,直至解3次清水样便为止。
(三) 护理措施1. 用药护理(1) 增强黏膜防御力的口服药(如达喜)、促进胃动力药物(如吗叮啉)、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胃溃疡者不宜服用,禁用于幽门梗阻患者)宜饭前及睡前服用。
(2) 对胃有刺激、破坏胃黏膜屏障的口服药(如阿司匹林)宜饭后服用。
(3) 制酸剂(如奥美拉唑)、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应在饭后0.5~1 h后服用。
(4)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剧烈腹痛时,不可单独使用。
镇静剂禁用于肝昏迷前期患者。
(5)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口服药要研碎后服用,溃疡病患者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2. 对症护理(1) 腹痛测量、记录生命体征,按医嘱应用解痉剂。
急腹症应禁食,不用腹部热敷和灌肠,禁用麻醉止痛剂。
(2) 腹胀宜进食无渣、易消化、不产气的食物,必要时肛门排气或灌肠,胃肠减压。
(3) 腹泻及时留取标本送检,腹部保暖,肛周护理。
(4) 呕血准确记录呕血、黑粪的量及生命体征,准备急救药品、物品和备血、输血。
卧床休息。
(5) 黄疸瘙痒患者可给止痒剂或镇静剂,必要时立即隔离。
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
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措施一、体液不足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导致的体液丧失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呕吐或腹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
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腹泻严重时因碱性物质含量高的小肠液丧失,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常有呼吸加深加快;如持续性呕吐,因丧失大量胃酸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浅而慢。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2 )准确观察和记录呕吐、腹泻的次数、性状、量、颜色、气味和伴随症状等,记录每日的液体出入量、尿相对密度、体重、皮肤弹性,并估算脱水的程度。
2.一般护理(1)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病室环境整洁、安静、舒适。
(2 )制定出每日的摄入水量计划每日应补充的液量是:①已经损失量;②当日生理需要量;③当日的额外损失量。
补液的成分的确定,除根据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化验检查确定 Na+、K+、Ca2+、C1_的量,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制定出每日无机盐类的摄入量。
补液的方式则可以根据病情而定:严重体液不足与电解质失衡者,主要以静脉滴注方式予以纠正;而对于轻度失衡者则以口服补充为主要方式进行调整。
口服补液时,应注意少量多次,避免引起恶心、呕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提供患者喜欢的饮料。
补液的计划一定要具体,如橘子汁100 mL;糖盐水800 mL,而不能以“橘子汁、糖盐水适量”这种模糊的方式表达;口服补液也可通过食物调整。
(3)饮食以少渣、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根据医嘱可分别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饮食。
3.对症护理(1)呕吐时应帮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吐毕予清水漱口。
腹泻频繁者,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周围,以免肛周皮肤糜烂。
(2)及时更换污染的衣物、被褥等;开窗通气以除去异味。
4.心理护理安慰、体贴患者,语言和态度上表示对患者的关心,以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减轻患者的紧张及恐惧。
消化内科护理的技能与操作指南
消化内科护理的技能与操作指南在医院中,消化内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负责诊治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内科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下面将详细介绍消化内科护理的技能与操作指南。
一、患者评估在进行消化内科护理工作时,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了解、症状观察、体征检查等。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二、导管护理消化内科患者中常常需要留置胃管、肠管等导管,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导管的插管技术、使用方法和常见问题处理。
在导管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定期观察导管通畅情况,防止导管移位或堵塞。
三、药物管理消化内科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护士需要具备合理用药知识,正确给药方式和时间。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四、饮食护理消化内科患者有时需要限制饮食,护士需要根据医嘱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在饮食护理中要关注患者的饮食习惯和忌口要求,避免食物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五、疼痛管理消化内科患者常伴有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护士需要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合理给予止痛药物或其他疼痛管理措施。
在疼痛管理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六、病情观察在进行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
通过及时观察可以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
七、安全护理在消化内科工作中,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问题,包括防止跌倒、误吸、意外伤害等。
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洗手、穿刺消毒、床位锁定等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以上是消化内科护理的技能与操作指南,护士在进行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广大护士同仁能够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炎患者的护理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按临床发病的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
第一节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概述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个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
急性胃炎主要包括:①急性腐蚀性胃炎②急性化脓性胃炎③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1.药物2.急性应激3.酒精4.十二指肠反流液5.感染或病毒摄入治疗要点(1)针对原发病采取防治措施(2)药物引起的立即停药(3)口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4)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5)如伴有出血应急进行处理,可应用止血药物主要护理问题1.舒适的改变与上腹痛有关2.知识的缺乏缺乏关于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3.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活动。
对急性应急所致或伴有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或解除其精神紧张,保证身、心两方面得以充分的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应定时、有规律、少量多餐,避免辛辣、生硬刺激食物,忌暴饮暴食、饮酒等。
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暂禁食。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要时应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本病的发生。
4.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
5.健康宣教⑴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
⑵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应有规律,避免过热、过冷、辛辣食物及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嗜酒者应戒酒,以防酒精损伤胃黏膜。
⑶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使用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
⑷若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征象时,及时就诊。
第二节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概述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病因及病发机制1.幽门螺杆菌感染2.饮食和环境因素3.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4.物理及化学因素治疗要点(1)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未能检出幽门螺杆菌的胃炎,应分析其病因。
(2)有胆汁反流者,可用考来烯胺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
因消炎药引起,应立即停服并用抗酸药或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
(3)腹胀、恶心呕吐的病人可用胃动力药。
主要护理问题1.腹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喂食及消化吸收不良等有关。
3.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自身免疫性胃炎致恶性贫血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与预防知识的了解。
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并注意腹部保暖。
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饮食护理⑴饮食治疗原则: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
避免摄入生硬、过甜、过咸、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⑵制定饮食计划:与患者及家庭共同制定饮食计划,指导他们改进烹饪技巧,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患者食欲。
胃酸低者食物应在完全煮熟后食用。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⑴胶体铋剂⑵抗菌药物。
4.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采用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
5.缓解疼痛可采用热敷、针灸。
6.健康宣教⑴休息与活动:生活应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
⑵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免过热、过冷、辛辣食物及咖啡、⑶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嗜酒者应戒酒,以防酒精损伤胃黏膜。
⑷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病因、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指导;介绍药物不良反应。
⑸随访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概述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异质性疾病群,即者之间的病因、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而临床表现相似。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量研究充分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如下假说。
1.幽门螺杆菌-促胃液素-胃酸学说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3.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减少(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直接作用于黏膜,透过细胞弥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细胞内高浓度的NSAID产生毒素性作用而损害胃黏膜屏障。
此外,NSAID还可抑制环氧合酶进而消弱黏膜防御作用。
(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会对自身产生消化引发溃疡。
(四)其他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遗传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药物治疗(1)减低胃酸药物①碱性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其复方制剂,中和胃酸,对缓解溃疡疼痛症状有一定效果,但愈合溃疡的疗效低。
②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其选择性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对消化性溃疡起积极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少。
③质子泵抑制药:包括奥拉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常见不良反应少、包括头痛、腹痛、腹泻。
(2)保护胃黏膜药物①硫糖铝,作用机制主要与其黏附覆盖在溃疡面上阻止胃酸、胃蛋白酶侵袭溃疡面和促进内源性前列腺合成等有关。
其不良反应小,便秘是其主要不良反应。
②胶体次枸橼酸铋,CBS除了具有与硫糖铝类似的作用机制外,尚有较强的抗HP作用,主要用于根除HP联合治疗。
常用的有枸橼酸铋钾。
胃肠动力药物:消化性溃疡病人有胃潴留、排空迟缓、胆汁反流或胃食管反流者,(3)可同时给予促胃动力药物。
(4)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抗酸分泌剂、抗生素或起协同作用的铋及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
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腹痛与胃酸刺激溃疡面,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疼痛致摄入量减少、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防治知识等。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
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严重或者有并发症时,嘱其卧床休息。
病情较轻的患者应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
2.饮食护理合理有效的饮食能促进溃疡面愈合。
(1)食物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若并发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
少量出血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
(2)进餐方式:指导患者规律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在溃疡活动期,少食多餐。
3.用药护理根据医嘱给与相应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本病的发生和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规律及治疗效果,增强其信心。
5.疼痛的护理(1)帮助患者认识和去除病因: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机制,指导其尽量减少或去除加重和诱发疼痛的因素。
(2)指导缓解疼痛:密切观察及详细了解患者疼痛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其疼痛特点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
6.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7.穿孔的护理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外科手术指征。
立即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备血等手术前准备。
及时手术治疗。
8.幽门梗阻护理轻者可进食流质饮食,重者需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检测电解质结果。
9.手术患者的护理(1)缓解疼痛:遵医嘱用止痛药,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
(2)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10.健康宣教(1)休息与活动:保持乐观情绪。
指导患者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劳累,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起及加重溃疡病的相关因素。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与结构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3)用药指导:教育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减量,防止溃疡复发。
(4)随访指导:定期复诊。
若出现上腹疼痛节律发生变化或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胃癌患者的护理概述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病因与病发机制胃癌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以下因素与发病有关。
1.环境及饮食因素2.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3.癌前病变4.遗传基因治疗1.手术治疗为目前唯一有可能根除胃癌的手段。
2.内镜下治疗是与早期胃癌且不能耐受手术者。
3.化学治疗常用于辅助手术治疗。
4.其他治疗中药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等。
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对疾病的发展缺乏了解,担忧癌症预后有关。
2.疼痛与胃十二指肠黏膜受损、穿孔后胃肠内容物对腹膜的刺激及手术切口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急性穿孔后禁食、腹膜大量渗出,幽门梗阻患者呕吐导致水和电介质丢失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综合症等。
6.知识缺乏缺乏与胃癌综合治疗相关的知识。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告知有关疾病的手术的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消极心里,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同时鼓励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放松、分散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止痛。
3.饮食和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并少量多餐。
4.合并症的护理合并出血的患者应观察呕血、便血情况,定时检测生命体征、有无口渴及尿少等循环血量不足的表现,及时补充血用量;急性穿孔患者要严密观察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变化等,禁食及胃肠减压、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5.健康宣教(1)强调疾病的治愈需靠术后长期配合。
(2)强调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
(3)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4)饮食宜少量多餐,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食腌、熏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戒烟酒。
(5)讲解并发症的表现及紧急处理。
(6)定期门诊随访,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等,注意预防感染。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肠结核多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少数患者可由牛型结核杆菌感染致病。
其感染途径有:1.经口感染为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
2.血行播散多见于粟粒型肺结核。
3.直接蔓延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少数见于直肠。
治疗(1)抗结核药物治疗:短程化疗,疗程为6~9个月。
(2)对症治疗。
(3)适当休息,加强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手术治疗:只限于合并症者。
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结核杆菌侵犯直肠黏膜后致炎性病变有关。
2.腹泻与肠结核所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结核杆菌感染及病程迁延致慢性消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