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的功效和特点

荠菜的功效和特点
荠菜的功效和特点

荠菜

荠菜被古人誉为“灵丹草”,是“天然之珍”。专家们指出,荠菜作为一种野菜,深受人们的喜爱,绝不是偶然的。据现代科学分析,荠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E、维生素C、钙、磷、铁、钾、钠、镁、锰、锌、铜和硒等成分。荠菜所含的蛋白质、钙、维生素C尤多,钙含量超过豆腐,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相仿。荠菜为野菜中味最鲜美者,是因为它富含氨基酸达11种之多。

荠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胡萝卜素为维生素A原,所以是治疗干眼病、夜盲症的良好食物。

止血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还含有香味木昔,可降低毛细血管的渗透性,起到治疗毛细血管性出血的作用。

降脂降压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中及肝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消炎抗病毒荠菜所含的橙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含量的作用,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并抑制眼晶状体的醛还原酶,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有疗效。

防癌抗癌荠菜中所含的二硫酚硫酮,具有抗癌作用。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防止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消化道中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预防胃癌和食管癌。促进粪便排泄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粪便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其花与籽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荠菜种子含油20%——30%,可用于制皂或油漆。荠菜耐寒,冬季保护栽培较容易,对于供应冬季绿叶蔬菜有一定作用。

(一)荠菜的功效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肝、心、肺经。《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本草撮要》:"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主治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血、便血、目赤肿痛等。

荠菜有类似麦角的作用。实验表明,荠菜浸膏试用于动物离体子宫或肠管,均呈显著收缩,全草的醇提取物有催产素样的子宫收缩作用。

止血作用:临床上常荠菜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荠菜酸所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荠菜,菜叶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种为人工种植的,菜叶宽大,不太香,药效较差。

对心、血管的作用:适量吃一些荠菜,可以有效扩大人体内的血管,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人整个的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早先认为其降压作用与所

含胆碱及乙酰胆碱有关,但在荠菜醇提取物中未见此二物,而发现一个不同于乙酰胆碱的季铵化合物。

其他作用:适量吃荠菜可以增强人的睡眠质量,对人的大脑兴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使人情绪平稳;另外,荠菜还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有一定的退热作用等。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健脾利水,降压明目。用于肾结核尿血,产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肺结核咯血,高血压病,感冒发热,肾炎水肿,泌尿系结石,乳糜尿,肠炎。主治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血、便血、目赤肿痛等。

禁忌人群:便溏者慎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消化不良、体质衰弱的中老年人。

阳春三月,正是采荠菜的好时候。在田野、路旁、庭院,到处可以见到野生的荠菜。荠菜虽是野菜,却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它的蛋白质含量每公斤为42.4克,在叶菜、瓜果类蔬菜中数一数二;它的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不相上下;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柑桔。而且它还富含各种无机盐,因此荠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爱。

荠菜古称“护生草”,民谚有云:“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荠菜具有多种医疗功能,它有良好的降血压、止血作用,对麻疹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中医学认为荠菜性味甘平,具有清肝调脾,和血利水之功效。

荠菜的特点是什么

植物形态:

荠菜根白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枝。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5——40cm,稍有分枝毛或单毛。基生叶丛生,有柄,大头羽状分裂,裂片常有缺刻;茎生叶狭披针形,长1——2cm,宽约2mm,基部耳状抱茎,边缘有缺刻或锯齿。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花小,萼片4;花瓣44,白色,呈十字展开;雄蕊6,四强;子房上位。短角果倒三角形或倒心形,扁平,先端微凹,有极短的宿存花柱。种子2列,长椭圆形,淡褐色。花期3——4月,果期5——6月。

开花时茎高20——50厘米,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白色,两性。萼片4个,长圆形,十字花冠。短角果扁平。呈倒三角形,含多数种子。

荠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冷凉和晴朗的气候。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生长发育适温为12——20℃,气温低于10℃、高于22℃则生长缓慢,生长周期延长,品质较差。荠菜的耐寒性较强,-5℃时植株不受损害,可忍受-7.5℃的短期低温。在2——5℃的低温条件下,荠菜10——20天通过春化阶段即抽薹开花。荠菜对土壤的选择不严,但以肥沃、疏松的土壤栽培为佳。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全草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荠菜营养价值很高,可谓百蔬之冠,维生素C和核黄素含量极高,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各种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还含有十多种氨基酸。

种子加工贮藏(整理版)

种子加工贮藏学复习指导 〇、必考点 1、在种子加工贮藏实践中如何利用种子的物理特性特性? 种子的物理特性是指种子本身所具有或者是在移动堆放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物理属性。 (1)根据单粒种子进行测定:子粒大小、颜色、饱和度、硬度、透明度等 (2)根据群体进行测定:千粒重、比重、容重、密度、孔隙度及散落性等 1)种子形状:是设计种子清选机械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指标。 圆形种子,按宽度分离,使用圆孔筛;扁长形的种子,按长度分离,使用窝眼筒;按厚度分离,使用长孔筛;种子形状不规则,流动性差,影响清选干燥及播种,可通过处理(如磨圆、包衣)等增加种子的流动性,也利用机械化播种。种子形状不规则,种子散落性差,对仓库(散装仓)墙体的侧压力小。反之,对仓库墙体的强度要求较高。 2)种子颜色:与种子的成熟度(活力)密切相关;与种子的耐贮藏能力相关;种子颜色的差异是种子色选机分离种子的依据 3)千粒重因植物、品种类型(遗传因素)而有大差异;同品种因生长环境、收获期(外因)而有较小差异;通过种子大小与混杂物的差异可确定筛孔尺寸。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千粒重突然发生显著的增大或减少,有可能是吸潮、霉变或发生虫害;通常来说,种子的大小(千粒重)与种子的成熟度(活力)密切相关。 4)容重:种子检验上的品质指标之一。通过检查比重和容重监测种子的贮藏状态。 5)孔隙度的大小标志着种子堆内的空气流通状况。孔隙度大,易于干燥,熏蒸杀虫、杀菌。孔隙度也可用于计算种子堆中氧气的贮存量,以及在密闭条件下绝氧时间 6)散落性:可用于计算仓壁所需承受的侧压力;可用于设计运输工具;种子清选时——自流淌筛的倾斜角应稍大于静止角,使种子顺利通过;种子输送时——输送带的坡度应小于静止角以防种子下滑;可做为种子贮藏状况的一个指标 7)种子平衡水分实际应用: 首先,利用平衡水分来确定种子安全贮藏水分。吸湿平衡曲线上第一个转折点和第二个转折点的1/2处为束缚水与自由水的界限,即临界水分。种子的安全水分一般不应超过临界水分。其次,种子平衡水分是一定相对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种子是解吸还是吸湿的分界线。最后,种子平衡水分是在某一特定条件下种子的最大持水量。 2、种子的“出汗”现象与种子的“结露”的区别 (1)后熟引起种子贮藏期间的“出汗”现象(出汗:未通过后熟的种子,新入库产生的)新入库的农作物种子由于后熟作用尚在进行之中,细胞内部的代谢作用仍然比较旺盛,其结果使种子水分逐渐增多,一部分蒸发成为水汽,充满种子堆的间隙,一旦达到过饱和状态,水汽就凝结成微小水滴,附在种子颗粒表面,这就形成种子的“出汗”现象。种子收获后,未充分干燥就进仓,通风不良,容易形成这种现象。 (2)种子的结露:当湿热的空气和较低温度种子层相遇,种粒间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便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与露水相似的水滴。结露原因是温差。具体为种子入库质量差;种仓的密闭性能差;种仓建筑材料的隔热性能差;种仓中害虫或微生物的发生;机械通风条件控制不当 3、种子的结露--相关知识? (1)结露发生部位*种堆上层:开春,种子表面3cm入冬,距种子表面20-30cm;*地面(或下层):地面或距地面2-4cm;*四周:夏天,南墙;冬天,北墙;*种子堆内部:发热点机械通风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章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以及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 教学重点:1.旅游的概念;2.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难点:旅游的定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本章侧重讨论关于旅游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的定义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会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瑞士汉泽克尔、克普拉夫于1942年提出,后来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简称“艾斯特”定义。 2、“旅游是人们离开其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某地旅行和在该地逗留期间的各种活动。” 3、美国: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其他地方去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4、英国:旅游是人的活动,即市场的活动,而非一项产业的活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WTO马尼拉会议以后:旅游取代人员往来,是指人们出于非移民及和平的目的,或者出于能够导致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及精神等方面的个人发展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合作等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6、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 7、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的其他来访游客过程中,由于旅游者、旅游企业、东道地政府和东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艾斯特”定义的特点:在这个定义中,旅行和逗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的表述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的内涵的综合性。该定义中关于“非定居者”的表述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强调“这些人不会导致定居”则在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并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该定义中的“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的表述实际上反映的是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综上所述,旅游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 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常见的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等;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论地方志的六大服务功能 俞慧军 《地方志工作条例》第5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地方志工作,履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组织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曾指出:“每地修志,主要目标在于补行政官吏之鉴览,以订其发施政令之方针。”刘世锋:《浅谈地方志的价值与作用》,《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4期。李铁映指出:“修志的目的在于用,不仅为当代人用,也为后代人用。”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地方志》1997年第5期。笔者认为,撰修方志是为了经世致用,造福桑梓。修志的过程,同时也是利用资料服务社会的过程,志书编成出版后,方志机构要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宣传志书,使志书进入社会,进入大众视野,进入寻常百姓家;走向世界,走入国际市场,加入国际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明。方志的服务功能越大,服务的对象越多,服务的范围越广,方志的社会效益就越大,存在的价值也就越大。以笔者浅见,在新时期,方志和地方志机构在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中有六大功能。 一、服务政治的功能 方志要服务好政治,成为本地党政领导管理一方的参考书。“资治”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一大传统功能。新方志所记述的丰富而翔实的资料,有助于在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小康社会的政治建设。1992年1月,《沙洲县志》张家港市的前身为1962年建立的沙洲县,故1992年第一轮出版的志书为《沙洲县志》(下限至1985年),1986年9月撤县建立张家港市。出版后,成为张家港市历届党政领导了解全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资政地情书。首先,《沙洲县志》主要记载本地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活动情况,并对1962年建县至1985年历届人代会的情况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这给历届党政领导在政策的制订时提供了主要的参考依据;也给广大人民群众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提供了参照,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从而促进全市(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其次,《沙洲县志》作为社会主义新方志,还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客观翔实的记载。《沙洲县志》除了记载机构设置演变的情况及历届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更替情况外,还着重记载了各个时期干部的编制变化情况和分布情况、干部的年龄结构和工龄情况、文化程度、调动和分配情况、退职和离退休情况等,这些为总结干部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了资料,从而有利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政府机构的自身建设。再次,司法、执法的民主化,是小康社会民主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沙洲县志》所记载的刑事、检察、民事调解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执政者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司法、执法公开、公正和民主的程度。新方志服务政治的功能更集中地体现在二轮修志的实践中,二轮修志中对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机构、司法和执法机关、政党、统一战线等方面的客观记载,对一个地方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政治建设都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多年来,在历届新任市领导上

种子加工与贮藏复习题

种子加工与贮藏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种子贮藏加工:是研究种子加工贮藏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加工过程中种子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科学。 2.种子的呼吸作用:是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气的参与下将本身的贮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的过程。 3.有氧呼吸:是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4.无氧呼吸:缺氧条件下,细胞把种子储存的某些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5.呼吸强度:一定时间内单位重量种子放出的CO 2 量或吸入O 2 的量。 6.呼吸系数:单位时间内放出的CO 2 体积和吸入O 2 体积之比。 7.种子临界水分:当游离水将出现时的种子含水量。 8.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将形态成熟到生理成熟变化过程。 9.种子的后熟期:完成后熟所需的时间。 10.种子的容重和比重:容重是单位体积内种子的绝对重量。比重为一定绝对体积的种子重量和同体积水的重量比,也就是种子绝对重量和它的绝对体积之比。 11.种子密度和孔隙度:种子实际体积与容器体积之比的百分率既为种子密度;容器内种子间隙的体积与容器体积之比的百分率既为种子孔隙度。二者之和横为100%。 12.种子散落性:种子由高出下落和移动时,形成一般流水状,因而成为种子流,种子这种特性称为散落性。 13.种子静止角:种子自然落于平面形成锥体,锥体地面与底部直径所形成的角度,称为种子静止角。 14.种子自流角:种子摊放在其他物体的平面上,将平面的一端向上慢慢提起形成一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之角(既斜面的陡度)亦随之逐渐增大,种子在斜面上开始滚动时的角度和绝大多数种子滚落时的角度。 15.种子自动分级:种子堆在移动过程中各组分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特性综合作用而发生重新分配的现象。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教案

第三节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主题公园定义: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2.主题公园的缘起 迪斯尼乐园的出现标志着主题公园的诞生。 1989年9月深圳锦绣中华的成功开业,标志着中国主题公园的诞生。 3.主题公园具有下列特性: 主题公园是一种产业,其投资建设是一种企业行为; 主题公园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 主题公园必须有特定且易于了解的主题; 园中所有内容,包括实体环境的塑造、营运管理等都是在该统一主题之下构成的; 主题公园是一种非日常化的、戏剧性的舞台空间,让游客产生暂时摆脱现实时空的心理效果。 二、主题公园的类型 主题公园的类型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划分,但一般或以主题内容进行划分,或以吸引范围进行划分,或以规模大小进行划分。 3.以主题内容划分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中国民俗村 以童话幻想、科学、宇宙为主题;--广东中山宇游科幻城 以动物观赏为主题;--上海野生动物园 以异国地理环境和文化为主题;--世界之窗 以影视文化为主题;--浙江横店影视城 以文学文化遗产为主题;--无锡三国城 4.以吸引范围划分 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公园---如迪斯尼世界。 具有区域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5.以规模大小划分 大型主题公园和小(微)型主题公园 三、主题公园的特点 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被动游憩形式、投入高,占地规模大、高门票,高消费第四节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影响主题公园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空间集聚和竞争 ·决策者行为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 主题公园要求选址在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保证有良好的客源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主题公园所在的城市除了客源市场条件好以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城市对外公共交通,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2007-04-18 14:47:58 大中小 地方志的基本知识 一、地方志的性质 1、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古代又称地志、地记等。方者,方域, 地方;志者,记也,述也。地方志是以一定地域(主要是行政区划)为范围,按一定体例综合记载一定时期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新方志是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一个地方自然、社会各方面的现状与历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地方科学文献(或者说综合性地情资料书)。 2、方志的基本特征。 (1)地方性(地域性):历代各类方志,均以一定地域为记述范围,又因地域不同,所记风物人文亦不同。表现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2)资料性:方志任务不是探索历史规律,而是为认识地情、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为决策提供依据。其价值与功能即体现于资料性。 (3)纪实性(实录性):历来要求修志要实事求是,据实而书,“夫志,为一邑实录”。不实则无用,甚至起反作用。志书所录,又多为经过分析考证的一二手资料。

(4)综合性:内容是综合的,兼具史、地、自然、社会各方面,容纳古今百科记述方法和体裁是综合的,有概括提炼而非单纯资料汇编;又综合运用各种体裁。 (5)实用性:方志“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章学诚),也正因其资料丰富,史实可靠,实用性强,而历代不衰。 3、史志关系。志与史,可谓同源异流,殊途同归,既有共性,更各有特点。史、志有密切联系。上古史、志不分,即所谓“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郑樵《通志序》)。梁启超也认为“最古之史,实为方志,如孟子所称“晋《乘》、楚《寿杌》、鲁《春秋》,庄子所称‘百二十国宝书’比附今著,则一府州县志而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方志发展过程中在内容、体例方面吸收了史书的不少特点,有着基本相同的治学要求和编写原则,均有资政、鉴戒的作用。从内容和体例看,可谓史中有志,志中有史。志又为史提供资料,“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史”(梁启超《龙游县志序》)。 但史、志有别,不能以史代志。其区别在于:(1)对象和任务不同:历史记述研究的主要是社会现象,目的是为提示历史发展规律;方志则自然、社会并重,主要反映本地自然、社会的基本情况,提供有关系统资料。(2)内容不同:史重宏观,举大弃小,志的内容更广泛详备,宏微俱备;史重分析论述,志重资料说明;史重过去,志重现状,所谓“隔代修史,当代修志”。(3)体例不同:史纵志横,即史以时间为经,纵向论述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志则横分门类记述各方面情况。史、志均有纵横,但史以纵为主,志以横为

种子贮藏加工复习题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种子储藏加工:是研究种子储藏与加工原理和技术以及藏加工过程中种子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应用科学 2.种子的呼吸作用:是种子内活的组织在酶和氧的参与下将本身的储藏物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个的过程 3.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植物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4.无氧呼吸:缺氧条件下,细胞把种子储存的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释放能量的过程。 5.呼吸强度:一定时间内,单位重量种子放出的CO2量或吸入O2的量 6.呼吸系数:单位时间内放出CO2体积和吸收O2体积之比 7.种子临界水分:当游离水将出现时的种子含水量称为临界水分 8.种子的后熟作用:种子从形态成熟到生理成熟变化过程成为种子后熟作用。 9.种子的后熟期:完成后熟所需的时间。 10.种子的容重和比重:容重是指单位体积内种子的绝对重量。比重为一定绝对体积的种子重量和同体积水的重量比,也就是种子绝对重量和它的绝对体积比。 11.种子密度和孔隙度:种子实际体积与容器体积之比的百分率即为种子密度,容器内种子间隙的体积与容器的体积之比的百分率既为种子孔隙度。二者之和横为100% 12.种子散落性:种子由高处下落或移动时,形成一股流水状,因而称为种子流,种子这种特性称为散落性 13.种子静止角:种子自然落于平面形成锥体,椎体底面与底部直径所形成的角度,称为静止角 14.种子种子自流角:种子摊放在其他物体的平面上,将平面的一端向上慢慢提起形成一斜面与水平面所成之角(即斜面的陡度)亦随之逐渐增大,种子在斜面上开始滚动时的角度和绝大多数种子滚落时的角度 15.种子自动分级:种子堆在移动过程中各组分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特性综合作用而发生重新分配的现象 16种子导热性和比热容:种子堆传递热量的性能叫导热性。1kg 种子升高一摄氏度所需热量 17.种子吸附性:种子表面和毛细管内壁可以吸附其他物质的气体分子,这种性能称为种子吸附性 18.种子吸湿性: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析的性能。 19.种子平衡水分:种子对水汽的吸附和解析作用以同等速度进行达到动态平衡时的水分 20.种子加工:是指收获到播种前对种子采取各种处理工序,把种子加工成商品种子的工艺过程,内容包括精选,干燥,精选分级,种子处理和包衣,种子包装等一系列过程 21.种子传湿力:指种子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能吸收水气,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能散出水汽,种子这种吸收或散出水汽的能力。22.种子干燥介质:与种子接触,把热量带给种子,使种子受热,并带走种子中汽化的水分的物质 23.空气的重度和比容:单位体积空气的重量称为重度。单位重量空气所占体积称为空气比容 24.绝对湿度: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重量相对湿度:同温同压下空气绝对湿度与该湿度饱和状态水蒸气含量之比的百分率 . 饱和湿度:空气所容纳的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含量最大值 25.种子湿扩散:由于湿力梯度引起水分向含水率低的方向移动的现象 26.种子热扩散:在温度梯度下水分随热源方向由高温处移向低温处的现象 27.种子处理:在种子一生中任何时期人为施加的各种方法 28.种子包衣:利用粘着剂或成膜剂将杀菌剂、杀虫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着色剂或填充剂等非种子材料包裹在种子表面以达到使种子成球形或基本保持原有形状,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发芽,促进成苗,增加产量,提高质量的一项种子新技术。 29.种子丸化:利用粘着剂将杀菌剂、杀虫剂、染色剂、填充剂等非种子物质粘着在种子外面通常做成在大小和形态没明显差异的球形单位 30.种子包膜:利用非生物物质包在种子外面形成薄膜基本保持原来形状的种子单位 31.种子加工成套设备:将种子加工的各个环节的专用设备连接起来组成流水线 32.种子仓库害虫:是指在收获后,脱粒,清选,储藏加工和运输过程危害储藏物品的昆虫和螨类。广义地说就是指一切危害储藏物品的害虫 33.种子微生物区系在一定生态条件下存在于种子上的微生物种类和成分 34.种子霉变:就是微生物分解和利用种子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35.种子仓库:保藏种子的场所,也是种子的的生存环境. 36.种子入库:包括入库前准备、种子包装和合理堆放等工作 37.种子的“三温三湿”:仓内温湿度大气温湿度、种堆温湿度。 38.种子结露:结露是空气中水汽量达到饱和状态后,凝结成水的现象发生在种子上就叫结露, 39.露点温度:开始出现结露的温度 40.种子发热:在正常情况下,种温随着气温,仓温的升降而变化,如果种温不符合这种变化规律,发生异常高温时,这种现象称为发热 41.种子仓库自然通风法:是根据仓房内外温湿度状况,选择有利于降温降湿的时机,打开门窗让空气自然交流达到仓内降温散湿的一种方法 42. 种子仓库机械通风法:是一种机械鼓风(或吸风)通过通风管或通风槽进行空气交流,使种子堆达到降温,降湿的方法43.种子低温仓库:是采用机械降温的方法使仓库内的温度保持

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1、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从广义来说,旅游是人们处于主观审美、娱乐和社会交往等非就业性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旅游目的地进行的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出访问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侠义上说,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休闲行为,其本质取决于旅游的目的,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里快感为目的的审美和自娱过程。 旅游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2、旅游的本质和它特征。 旅游的本质是愉悦,其中包括社会性愉悦,休闲性愉悦,消费性愉悦。 旅游行为的特征异地性,暂时性,责任意识放松,占有意识外显。 3、旅游产品概念和特点。 旅游产品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愉悦需要而在一定的地域被生产或开发出来以供销售的物象或劳务。其中最典型的旅游产品形式是旅游地。旅游产品的特点:①旅游产品是专门出卖给旅游者而生产或开发出来的。②旅游产品的生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依赖于旅游资源所生产的资源依托型旅游产品,二是凭借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仿造或创造的资源脱离型旅游产品。③旅游产品主要供旅游者购买,其功能上具有可观赏性或愉悦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性。④旅游产品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某种现象。⑤旅游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人类专门为旅游目的投入的劳动,否则就不是旅游产品。⑥旅游者的各种媒介要素(如饭店、交通等接待性产业)不是旅游产品,但它们可成为旅游产品利益的追加组成部分。⑦旅游产

方 志 历 史 渊 源 和 新 方 志 的 作 用

【内容摘要】我国编修地方志延续了2000多年,据统计,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从秦汉发轫以来,唐宋大体定型,至清而称极盛。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编修地方志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新编地方志在更加开阔的领域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本文以山西为例探讨编修地方志的历史和新编地方志在当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方志历史当代作用 一编修和使用地方志历史悠久 地方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地方性百科全书,它以丰富 的资料和特殊的价值受到了中外学者的格外重视。 宋代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曾视方志为“博物之书”。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典籍,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称其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被誉为“一方之全史”,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还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古代的地方志,源于记载考察各地的历史、地理。秦代以前偏重于历史,唐汉时期偏重于地理,宋以后史志合一。历代存下来的旧志书达9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1/10。这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精神财富。 田智红 方志历史渊源和新方志的作用 —— —以山西编修地方志为例

山西博物院学术文集(2011年) 我国地方志发轫于秦汉,成型于唐宋,造极于元明,到清代中后期形成编修地方志的鼎盛时期。纵观古代编修地方志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编修。秦统一六国后虽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但仍下令各地官员上报地情资料。汉魏六朝时编修地理志、郡书、都邑志已有较大的发展。到隋唐,编修地方志成为官方的一项要务,强调“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书成为各级当政者必读的典籍。清朝时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曾亲自过问修志、用志大事。当时的统治者,视地方志为“资治之书”、“致用之书”。在现存的千余种10万多卷地方志书中,清代的有5700余种,其中康、乾两朝最多。即使在战乱不断的民国年间,各地也编修地方志书1200余种,辑录古方志100余种。 山西自古以来素有“文献之邦”称号。自魏晋以来到明清两代,编修地方志始终不衰。山西最早的方志为魏晋时期的《上党记》。若以《上党记》为起点,山西方志的编修,至今已延续了1700多年。从魏晋时期起至民国时期,山西的地方志编修共计898种,其中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前共修65种。永乐十九年后共修志301种。清代共修志441种。民国共修志91种。若除去山、水、寺等志,仅按行政区划(从省至村)编修的志书,山西共有方志460种,约占全国现存方志数的1/20,居全国各省、市、区第八位。在这些志书中,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和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两部《山西通志》,一直被方志学家公认为是地方志的精品之一。成化《山西通志》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的存目中。光绪《山西通志》全面记载了上起唐虞三代,下至清末的山西历史及与山西有关的政治、经济、天文地理、文化教育、金石古迹、风土人情等,是古代山西6部通志中内容最丰富、考证最精要、体例最完备、资料最翔实的一部,梁启超在其《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中称其为“出自学者之手,斐然可列著作之林者”。《续四库全书提要》则评价它“不独为《山西通志》之模范,且可为它省志书之准绳”。该书中由山西洪洞人王轩撰写的《山西疆域沿革图考》和杨笃手订的《山右金石记》,专门印成单行本发行,至今仍被海内外地理学家、金石家、考古学家所重视。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新方志事业在继承我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历来都十分关心和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和利用。新中国成立后,编撰社会主义新方志的任务便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56年国务院在制定我国第一个12年社科远景规划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就提出,要将编修地方志列入20个国家重点项目之中。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再次倡议各地要编修地方志。同年8月9日,周恩来在同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的邓衍林教授谈话时提出,要“系统整理县志”。1959年7月,山西省人民委员会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编写山西现代史、整编地方志。会议通过由专人起草整理和编写历史资料等问题的方案。到1960年秋天,全省已有原平、离石等50余县开始编修新县志。这标志着山西省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撰正式起步。在这次新方志的编撰中,

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59172234.html, 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技术要点分析 作者:焦玉伟梁珈语张瑞 来源:《种子科技》2018年第06期 摘要:大豆种子在收获期间和成熟期间,经过清选与加工之后,需要及时安全贮藏,才 能保证大豆的种子质量。处理好种子生产和营销的主要措施,也是农业生产上增产增收的保证。介绍了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及贮藏技术要点,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种子;贮藏入库;种子贮藏技术;安全贮藏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6-0042-02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志码: B 大豆种子含有较高的油质和极其丰富的蛋白质,如果贮藏不当,在高湿、高温、机械损伤以及微生物的综合作用下,会影响种子的生活力,破坏大豆种子的品质,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如引起种子回潮、冻害、发热、霉变、虫蚀等现象,因此,在贮藏大豆种子期间,必须采取相关的科学技术措施,避免因贮藏不当而造成农业经济损失。 1 大豆种子的贮藏特性 每一种植物的种子都是赋有生命的,在种子收获后再到转年播种间,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进行贮藏。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认为种子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但即便如此,其生命活动也不会停止。种子管理的水平高低,会对其转年播种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如种子发芽率等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从大豆种子特点来看,其外皮有一层蜡质层进行保护,使得其所产生的病虫害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种子而言更少,因此对大豆种子的管理贮藏难度相对较小。但与此同时,因为大豆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其种子发生氧化酸败的可能性较大。在大豆种子贮藏时,一旦种子水分高于13%且温度达到25 ℃,其靠近脐的两片叶子部位就会出现红变现象,这时豆粒会出现较显著的浸油脱皮现象,随后整个豆粒都会变软,进而对种子的生命力带来不利影响,而且会对大豆的口感及品质都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为了避免出现混杂现象,在大豆种子贮藏过程中,要采取单拉、单割、单垛、单脱粒及单晾晒、单保管等一系列措施。 2 大豆种子的贮藏技术 2.1 适时收获 应在完熟期的晴天收获,以利晾晒。当豆叶已全部脱落,茎荚和籽粒开始表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且用手摇动大豆植株豆荚互相碰撞发出声响时收获为宜。收获时最好要连根拔起,这样做一方面能减少荚果脱落,增加经济价值;另一方面能够使植株养分继续向种子进行输送,增加其饱满度。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 (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GB1350(安全储藏和品质)—1999 前言 G B1350-1986《稻谷》实施发布12年以来,对我国稻谷的生产和流通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稻谷品种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标准中的一些指标已不适应,需对其加以修订。 新增内容: ——质量要求增加“整精米率”和“谷外糙米”指标。 主要修订内容: ——将原分类修改为五类,即: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粳糯稻谷、籼糯稻谷。 ——粳稻谷、粳糯稻谷出糙率统一为一个标准,中等质量为不低于77.0%,不再划分一、二、三类地区。 ——将“晚籼稻谷”、“籼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3.5%,与早籼稻谷相同,粳稻谷、粳糯稻谷水分修订为不超过 14.5%。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 B1350—1986。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湖北省粮食局、广东省粮食局、上海市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成都粮科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余敦明、王志明、刘光亚、管景诚、王杏娟。 稻谷G B1350—199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谷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T5490―1985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 G B5491―1985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 B/T5492―1985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 G B/T5493―1985粮食、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 G B/T5494―1985粮食、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 G B/T5495―1985粮食、油料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法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范标准

地方志基础知识和编写规 一、地方志的概念 (一)什么是地方志 地方志是地方志书及地方志类书的总称。关于“地方志”的定义,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宋朝的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地方志为“博物之书”;清朝的方志大师章学诚认为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原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学术顾问傅振伦称“方志是以行政地区为主的历史”,“以地区为主的历史书,名曰方志”;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主编的《方志学概论》中称“方志,或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或行政区划)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辞海》和《辞源》中称“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还有许多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称地方志为“一方古今览”、“地方之百科全书”等等。因此,直至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地方志仍无一个统一的、确切的、为各方各界都接受的概念和定义。只能说在社会主义新方志第一轮志书编纂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有各种不同的认识。 尽管如此,这些认识还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1)地域性和记述性。地方志主要指的就是这一点,“地方志”也称“方志”,“方”就是地域性,说明它有一定的区域围;“志”就是记述性,古人说“志者,记也”,说明它是以记述为主的。(2)时间性。地方志书有一定的断限,但又不同于历史的分期。(3)门类性。地方志书按事物的性质分门别类地进行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横排竖写”。(4)综合性。即地方志书要进行综合记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志书记述的整体性。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后,经过20余年的理论探讨和具体实践,至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67号主席令所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才正式对地方志书(地方志)有了统一的科学的定义,《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三条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二)地方志的作用 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之初,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方志编纂者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上,即地方志的作用是“存史、资政、教化”,“存史”是第一位的,随后才是“资政”、“教化”。但随着修志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修志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地方志作用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将“资政”作用前移到第一位,同时又增补了信息作用和窗口作用,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方志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信息、窗口”5种作用。我个人认为这5种作用是非常正确的,因为这是社会主义新方志本身特点所决定的,志书一经出版,就必然肩负着为统治者(执政者)的决策提供历史的基本资料、对社会人群尤其是对下一代青少年进行爱国爱家乡的传统教育、传播历史和现代化信息、扩大本地区(本系统或本行业)的对外宣传以及为后世留下翔实可靠的丰富史料这5种作用。 (三)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 常见的地方志书和地方志类书按名称大致可分为7种,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只要书籍名称在这7种之的书籍,一般都可以认为是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 1. 《××图》、《××图经》、《××图志》、《××图记》。“图”在代时较多,如《地图》;“图经”出现于汉代,到唐代时为极盛时期,东汉时有《巴郡图经》、唐代有《沙州图经》;“图志”和“图记”在隋代至宋代时曾流行一时,如隋代的《区宇图志》、宋代的《长安图记》等。因当时有相当一部分地方志书或地方志类书是以图为主,并配有一定的说明文字而成书的。以后才逐步发展到以文字为主,配以一定的图表而成书。这里的“经”、“志”、“记”都

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

猪肉贮藏过程中的品质的变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猪肉在(常温)贮藏过程中各项指标(包括PH值,肉色大理石纹,弹性,嫩度,色泽,失水率以及挥发性盐基氮)的变化。 关键词:猪肉贮藏变化品质 一.前言 1.研究的意义 肉中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稍久,因受外界微生物的侵染,以及肉内部自身酶的作用,会产生种种生理生化变化,以致腐败变质。但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 ,对猪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那些价格低、品质差的猪肉制品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猪肉品质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 研究目的是知道肉的品质包括那些方面;掌握肉的各种品质的检测方法;了解猪肉的特点及市场前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是猪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对于了解猪肉的储藏中肉品的质量变化,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保障猪肉的食品安全有着着重要意义。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

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猪肉的品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近年的“瘦肉精”等事件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猪肉的品质变化,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为研究新的贮藏方法,保障肉的贮藏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现在,国内外都在研究猪肉在储藏中的各种生理生化变化,肉品的颜色,组织状态、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等发生变化都严重影响肉的品质。已经有研究表明肉的贮藏过程发生的质量变化,通过对肉制品的研究,制出相应的标准,研发出相应的保藏方法。发达国家在猪肉品质检测方面有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导致许多非新鲜的猪肉在市场上大量销售。其中,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包括超声波检测技术,图像与光谱检测技术,电鼻子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在猪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国内对猪肉无损检测技术有近红外光谱技术,人工嗅觉和人工味觉触觉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等,在市场上多数使用嗅觉触觉视觉等技术检测但由于没有专人带领检 测或是培训使得许多检测不标准,结果偏差很大,近年猪肉市场的波动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猪肉的品质没有的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国家在这方面也开始大力着手开发研制新技术。 另外,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研究出肉制品质量变化链,找出肉品腐败临界点,对于预防肉制品的变化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地方志与地方志的写法

地方志与地方志的写作方法 (晋中市史志院副院长李新文) 一、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的概念) “方”者地方也,“志”者记述也。“方志”者地方之记述也。 地方志是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 二、地方志的性质、功能、特点。 1、性质:资料性著述。 2、内容:包括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既反映历史发展,又呈现现实状况。举凡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灾异等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被称为“一方之百科全书”。 3、取材范围: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如《祁县志》即记祁县现行区划范围的事情。驻在祁县的国家、省、市管单位,行政上虽不属祁县管理,但处在祁县地域,应在记述范围。 4、功能(作用):古称“存史、资治、教化”,今引伸为“存史、资政、育人”。 “存史”就是记载当地历史并传之后世;“资治”就是帮助当政者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并以次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因为自从隋朝实行地方官吏回避制度后,一直到明清都是不让当地人在当地做官。地方官到一地任职,必定要翻阅地方志了解当地情况;“教化”即教育,就是通过阅读地方志,自觉不自觉地会受到爱国、爱乡的教育。今天,又有学者提出了“交流”的功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要实行经济全球化,国家要实行对外开放,从地方上来说,要加强开放力度,引进外资,扩大交流,要走出去。地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志书可以让外地人全方位地认识本地、了解本地,提高知名度。所以,志书的功能今天越来越多样化。有关志书在各地政府招商引资中所起的作用的例子已经很多。 5、记事时限:即志书的时间界限。如这次《祁县志》就是从1978年1月1日记起,到2010年12月31日结束,不能超越时限。 6、目的:地方志被称为“一方之全史”,即通过记载自然、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变化,反映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当今状况,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服务。 历史变迁:写清某一事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兴衰起伏,反映事物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历史轨迹。 当今状况:各项事物在志书下限,如祁县2010年底呈现的状况。 例如:记祁县1978年起的行政区划变化,必须反映1978年时实行的是社队制,有多少个公社多少个大队,各自的隶属关系,之后有什么变化,即调整、增减情况;到1984年改乡镇村制,有多少乡镇多少个行政村多少个自然村,各自的隶属关系;之后有什么变化,即调整、增减情况,特别是2001—2002年的撤乡并镇之后乡镇的重大变化情况,移民并村后,行政村、自然村的变化情况以及隶属关系等;最后交代清楚到2010年底的乡镇村变化情况。 7、六个特性:具有时代的鲜明性(思想性)、编纂的科学性、使用的资料性、明确的区域性、内容的广泛性、编纂的连续性。 ①时代的鲜明性(即思想性):它是时代的产物、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任何时代的志书,都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封建社会的志书充斥着大量的封建糟粕,比如宣扬封建迷信、倡导封建礼教,大量记载节妇烈女,就是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维持封

旅游的定义与旅游的特点

绪论 一、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远远不是什么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目的,特别是出于经商贸易、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和接触的需要,所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的 国际旅游先国际后国内 中国旅游先国内后国际------一开始是政府办公机构 二、旅游的定义(判别) 第一类是旅游的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即为了规范人们对旅游的本质认识,从理论上对旅游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提到本质特征如流动,人际 A.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概念性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自己的常居环境,连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旅行和逗留活动 B 从供给的角度定义旅游 概念性定义是特指旅游业;技术性定义是由为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愿望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机构和设施构成的产业 第二类是旅游的技术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即为了使旅游调查和统计具有可操作性,从某些具体指标上对旅游现象进行界定。-----提到具体的数字 A 从需求的角度定义旅游 技术定义主要是出于统计和立法的目的,需要将短途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行区别开来 三、旅游与闲暇、游憩的概念关系(闲暇与游憩的区别)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它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一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四、旅游系统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层次性 3.复杂性 4.开放性 5.动态性 6.地域性 五、我国关于国际旅游概念的定义 中国国家旅游局定义: 以目的和国籍界定,便于海关统计。 1979年定义:(国际)旅游者是指来我国参观、旅行、探亲访友、休养、考察或从事贸易、业务、体育、宗教活动、参加会议等的外国人、外籍华裔、华侨和港澳、台胞。 排除8种非旅游者:★应邀来访的部级以上人员及随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