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342c041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9.png)
王宁古代汉语考研题库王宁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汉语学者,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学等。
以下是根据王宁教授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古代汉语题库内容:# 一、古代汉语语法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请解释“偏正结构”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及其应用。
- 解释“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和例句。
2.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意动用法”的是哪一个?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孟子曰:“仁者见之谓之仁。
”C. 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 简答题:- 简述古代汉语中“谓语前置”的语法现象及其原因。
4. 翻译题:-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 二、古代汉语词汇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解释“之”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及其意义。
2. 选择题:- 下列哪个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但是”?A. 然而B. 虽然C. 既而3. 填空题:-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合适的古代汉语词汇:“________,温故而知新。
”4. 解释题:- 解释“不亦说乎”中的“说”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
# 三、古代汉语句式题库1. 名词解释题:- 请解释“宾语前置”句式在古代汉语中的特点。
2. 分析题:- 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并指出其特殊之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 改错题:- 下列句子中存在句式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综合应用题:- 根据所学知识,构造一个“被动句”的例子,并解释其结构。
# 结语通过以上题库的练习,考研学生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考研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题库内容应根据王宁教授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制。
(完整版)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
![(完整版)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10344345b9f3f90f76c61bc0.png)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A曰: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代汉语 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 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2ff9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a.png)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古代汉语部分(40 分)一、单选(18分)1.《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
”“谢”的意思:A.道歉B.感谢C.告诉D.辞却2.《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说"的意思:A.说服B.喜悦C.解释D.学说3.以下繁体字书写无误的是:A.曆史B.往復C.鯀統D.屍位素餐4.以下属于牙音的是:A.见溪辜疑B.帮滂并明C.端透定泥D.精清从心邪5.下列人物,按出生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哪一组?A.孔子,子思,孟子,曾子B.孔子,曾子,孟子,子思C.孔子,子思,曾子,孟子D.孔子,曾子,子思,孟子6.下列四项中的划线部分,与其他三项语法现象不同的是:A.《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B.《兑命》日:“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C.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D.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二、请将下面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22 分)坎坎伐輸兮,置之河之溽兮。
河水清且淪猗。
不稼不稿,胡取禾三百困兮?不狩不獵,胡瞻雨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现代汉语部分(40 分)三、下列各组词语的前后两个音节次序都正好相反。
请从词汇学和语言规范化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分析。
(20 分)蔬菜——菜蔬介绍——绍介健康——康健演讲——讲演离别——别离察觉——觉察感情——情感和平——平和路线——线路故事——事故雪白——白雪办法——法办四、根据以下例子,分析现代汉语趋向补语与宾语共现时的语序变化及其对句式、语义、语用的影响。
(20 分)她噙着泪珠一步一步走进了房间外面太冷,你还是回屋去吧爬上山来拿出一盒香烟来收回成本来冲出两个人来冲出来两个人语言学概论部分(20分)五、请简单定义辅音和元音,并解释两者的区别。
(10 分)六、语言是否有难易程度或是优劣之分?请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10分)小论文写作部分(50 分)七、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a9b75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2.png)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之乎者也”中“之”的用法是: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B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 《诗经》B. 《论语》C. 《孟子》D. 《大学》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子路问于孔子B. 于我如浮云C. 子曰:学而时习之D. 子不语怪力乱神答案:C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字的意思是:A. 经常B. 长久C. 长处D. 长度答案:A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和“矩”分别指:A. 圆规和直尺B. 规则和方法C. 法律和道德D. 工具和工具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中的______。
答案:《周南·桃夭》2.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其中“愤”指的是______。
答案:心求通而未得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中的______。
答案:《梁惠王下》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中的______。
答案:《子张》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诗经》中的“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通过类比来表达,兴则是通过触景生情来引发联想。
2. 孔子提出的“仁”的概念是什么?答案: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3. 解释《孟子》中“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会影响人的行为。
4.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从个人修养到治理国家,再到实现天下大同。
四、翻译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翻译《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28c5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0.png)
古代汉语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字不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假借字?A. 来B. 莫C. 无D. 尔答案:D2. “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作用是什么?A. 表示疑问B. 表示感叹C. 表示语气的舒缓D. 表示停顿答案:C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什么意思?A. 喜悦B. 说话C. 说服D. 说教答案:A4.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什么?A. 桃树B. 桃花C. 桃子D. 桃叶答案:B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诗经》中的?A. 《关雎》B. 《蒹葭》C. 《离骚》D. 《鹿鸣》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古代汉语经典《________》。
答案:《礼记》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君子”和“小人”分别指代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有德之人、无德之人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__》。
答案:《离骚》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的“子衿”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学子的衣领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温故”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复习旧知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解释“之乎者也”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和意义。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乎者也”是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语气的舒缓和停顿,有时也用于加强语气。
2. 简述《诗经》的分类。
答案:《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各地民间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则是祭祀时的颂歌。
3. 描述“赋、比、兴”在古代诗歌中的运用。
答案:“赋”是直接陈述事物,“比”是比喻,“兴”是起兴,即通过描写景物引起情感的抒发。
4. 解释“言必信,行必果”的含义。
答案:“言必信,行必果”意味着说话要守信用,做事要果断。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76fa1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c.png)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一、文字部分1、简述汉字的演变历程,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记事,其特点是笔画线条细瘦,多为直线,结构不固定。
金文则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字体繁复,小篆则线条规整,结构对称。
隶书在篆书基础上发展而来,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简化了字形,提高了书写效率。
楷书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成为后世通行的字体。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
草书则以流畅自由、笔画奔放为特点。
2、解释“六书”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六书”是古人总结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象形是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如“日”“月”。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指示性符号来表示字义,比如“上”“下”。
会意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通过它们的意义组合来表达新的意义,像“休”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义范畴,声旁表示读音,例如“江”“河”。
转注和假借属于用字法,转注是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相解释,假借是指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类型:“武”“刃”“本”“牧”“亦”。
“武”是会意字,从止,从戈,意为停止兵戈,有止戈为武之意。
“刃”是指事字,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刃。
“本”是指事字,在“木”的根部加一横,指示树根所在。
“牧”是会意字,从牛,从攴,表示手拿棍棒放牛。
“亦”是指事字,在“大”的腋下加两点,指示腋窝所在。
二、词汇部分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差异:“走”“汤”“涕”“穷”“偷”。
“走”在古代指跑,如“夸父与日逐走”,现在指步行。
“汤”古义是热水,如“冬日则饮汤”,今义通常指菜汤、汤汁。
“涕”古义指眼泪,如“临表涕零”,今义指鼻涕。
“穷”古义指处境艰难、不得志,如“穷则独善其身”,今义指贫穷。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6ee6df7ea417866fb84a8ed2.png)
一,填空30分1最早发现甲骨文的学者是2现存最早的纸写本书是3前人把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比较好的注疏和正义和刻在一起,名为4历代王朝祭祀的三皇是5明清时代的最高学府是6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7乾嘉学派以和的治学方法为主8汉字结构的六书是指9南宋四大书院是指10佛教禅宗的创立者是11我国古代音乐的五声音阶是12古代婚俗的六礼是13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14古人奉为四灵的祥瑞动物是15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开始16春秋五霸一般指17儒家教学的六艺是指礼乐射18三礼是指19玄学家谈玄论道所依据的三玄是指20宋代理学中的濂学是指的学术思想21汉代实施以选考和推举为主的选举制度22行省制度始于元朝23我国古代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是和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主张25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的思想26尚书·禹贡中的九州是27明清之际的三大启蒙思想家是28乾嘉学派的皖派领袖是29新学伪经考的作者是,新学是指之学、30王国维治史学主张的法。
二名词解释24分五德终始谶纬之学象山学派中体西用三简答题36分1谈谈中国文化务实性的特点2简述两汉的历史发展3简述孟子的学术思想四论述40分1宋代理学主要有哪几派?主要思想是?2试述明清科举考试的三级考试情况五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或问曰尧舜传诸贤禹传诸子信乎(原来是简体字的我改成繁体,以便锻炼。
另外此段出自四库全书)或問曰堯舜傳諸賢禹傳諸子信乎曰然然則禹之賢不及於堯與舜也歟曰不然堯舜之傳賢也欲天下之得所也禹之傳子也憂後世争之之亂也堯舜之利民也大禹之慮民也深曰然則堯舜何不以憂後世曰舜如堯堯傳之禹如舜舜傳之得其人而傳之堯舜也無其人而不傳慮其患而不得如已者禹也舜不能以傳禹堯為不知人禹不能以傳子舜為不知人堯以傳舜為憂後世禹以傳子為慮後世[/]版友协助找到的03年到05年的真题。
如果你还有知道的,欢迎上传。
[]中国文学史 2003年1月19日上午一、指出下列作品所属的文学体制(2*5=10)1. 班固《咏史》2.庾信《哀江南赋》3.许尧佐《柳氏传》4.李商隐《马嵬》5.欧阳修《秋声赋》二、指出下列几段话所评论的对象(2*5=10)1.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DOC)
![古代汉语考研真题练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dfb8a2cab14e852458fb578d.png)
古代汉语加点词和语法二,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带点词得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每小题2分)1,丞相亮其悉朕意。
2,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
3,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4,舜其大知也与!5,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
6,来,予与尔言。
7,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10,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得意义(共20分,每小题2分)1,祸将作矣。
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
2,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3,驱诸婢妾数十人出路,任其所之。
4,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
5,在中庭晒头,神气傲迈,了无相酬意。
6,每一令处,平伐其攻。
7,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
8,古之明王,奉此六者以牧万民,民用而不失。
9,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10,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特殊得语法现象(共14分,每小题2分)1,既入焉,而示之璧,曰:“活我,吾与女璧”。
2,今郑人贪懒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3,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
4,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
5,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
”6,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赐;不才,吾唯子之怨。
7,憻父亡走歧下,而豳人悉从憻父而邑焉。
一,解释加点的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是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共20分)1,蒯通说不听,已佯狂为巫。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3,庄共寤生,惊姜氏。
4,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5,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9,彼且奚适也?10,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有特殊用法的请说明试哪种情况,如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等。
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3,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b87eed0975f46527d3e12b.png)
考研资料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其始播百谷。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江水又东,经巫峡。
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7、使妇人载以过朝。
8、首身离兮心不惩。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资料——古代汉语试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资料——古代汉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f2c2e1bb4cf7ec4afed0e2.png)
A相似关系 B因果关系 C动静关系 D时空关系(9)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中与其它各项不同的一组是()A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B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
C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D壁有瑕,请指示王。
(10)同义词“比/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范围广狭不同 B性状情态不同C程度轻重不同 D感情色彩不同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
(2)所谓古今词义的变化主要指同一个词表示的基本意义或理性意义和一些古今并不相同。
(3)《左传》是一部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
(4)词义引申的基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到。
(5)同义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词的差异,二是的差异,三是情感色彩的差异。
(6)《经传释词》是清王引之着,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特殊用法的著作。
(7)近人张相着,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词537个,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8)“匍匐、参差、萧条、狼藉”属于古代汉语复音词中的。
(9)“宋何罪之有?”这句话中的“之”的语法作用是。
(10)“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属于古代汉语中的句式。
(11)“愬—诉、俛—俯、泪—涙,”三组字前字和后字属于关系。
三、解释句中划线的词(每题1分,共20分)(1)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2)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3)愿无伐善,无施劳。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不义不昵,厚将崩。
(8)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9)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10)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11)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1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13)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14)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2a696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d.png)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古代汉语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考研学子来说,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我们精心编制了这份古代汉语题库,涵盖了词汇、语法、音韵、文字、文献等多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
一、词汇部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春秋:本义是春季和秋季,常用来指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也泛指光阴、岁月。
行李:古义指外交使者,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2、分析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变化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
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菜汤、汤汁。
3、指出下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意为驻军。
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二、语法部分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并说明其类型何陋之有?这是宾语前置中的“之”字提前,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唯利是图:这是宾语前置中的“是”字提前,正常语序应为“唯图利”。
2、分析下列句子的被动句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为……所……”表被动。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表被动。
3、解释下列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之:作助词,如“辍耕之垄上”,“之”是动词,到……去。
作代词,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之”代指“我”。
以:作介词,如“以勇气闻于诸侯”,表示凭借。
作连词,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示并列。
三、音韵部分1、简述上古音韵的特点上古音韵中,声母数量较多,韵母系统较为复杂,声调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例如,上古汉语中存在复辅音声母,而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2、解释“叶音说”的错误“叶音说”是一种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随意改变字音以求押韵的错误学说。
它违背了语音发展的规律,不是科学的音韵学研究方法。
3、分析下列诗词的押韵情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押“ang”韵。
四、文字部分1、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的演变。
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带答案
![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a9baa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61.png)
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带答案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带答案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对于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来说,考研题库是一个必备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并提供相应的答案。
一、《古代汉语考研题库》《古代汉语考研题库》是一本专门为考研生准备的古代汉语习题集。
该题库包含了大量的古代汉语试题,涵盖了古代汉语的各个方面,如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古代汉语语法等。
这些题目旨在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规则,提高他们的古代汉语水平。
二、题目示例及答案1. 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正确的古代汉语句子?A. 今天天气晴朗。
B. 吾乃大明天子。
C. 我们去公园玩吧。
答案:B. 吾乃大明天子。
解析:古代汉语中,“吾乃”是表示自称的一种方式,意为“我是”。
而“大明天子”则是指明朝的皇帝。
因此,选项B是一个正确的古代汉语句子。
2. 请翻译下面这句古代汉语:“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案:君子之间的友谊像清水一样淡薄。
解析:这句古代汉语是出自《论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应该淡薄而不浮华。
3. 下列句子中,哪一个是正确的古代汉语语法?A. 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B. 他们皆为我之友。
C. 他们是我朋友。
答案:B. 他们皆为我之友。
解析:古代汉语中,“皆”是表示全部的意思,“为”是表示属于的意思,“我之”是表示我的意思。
因此,选项B是一个正确的古代汉语语法。
通过以上的题目示例和答案,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汉语考研题库》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学习工具。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巩固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提高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起来,古代汉语考研题库是学习古代汉语的必备工具之一。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提高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介绍的古代汉语考研题库能对学习古代汉语的人有所帮助。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5bc07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6.png)
考研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属于上古汉语时期的是()。
A. 于是B. 所以C. 然而D. 因为2. “之乎者也”是古代汉语中的()。
A. 语气词B. 助词C. 动词D. 名词3. 在古代汉语中,“吾”和“我”的区别在于()。
A. 人称不同B. 语气不同C. 用法不同D. 时代不同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倒装句式的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一词,其意为()。
A. 苗条B. 美丽C. 贤淑D. 温柔6. 下列句子中,属于被动句的是()。
A. 吾射不中而反B. 被明月兮佩宝璐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 吾日三省吾身7.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夭夭”形容的是()。
A. 桃花的颜色B. 桃花的形状C. 桃花的香气D. 桃花的生命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B.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9.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论语》D. 《左传》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________》。
12. “________,死而后已”出自《左传》,表达了忠诚不渝的精神。
13. “________,白露为霜”是《诗经》中的名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14. “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琵琶行》,表达了战士的思乡之情。
15. “________,死亦为鬼雄”出自《离骚》,表达了屈原的坚定意志。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5e97a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70.png)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古代汉语是学习中文专业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考研中语言文学类学科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考试,以下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古代汉语题库,包含常见的古代汉语试题,供考生参考和练习。
一、词语解释1. 解释下列古代汉语词语的含义:- 至乎- 夙兴- 诋诃- 隆准- 志趣相投2. 下列句子中的古代汉语词语有哪些现代意义:- 乾坤扇,神通广,皆与众生不同。
- 除却巫山不是云,真个庐山真面目。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以下文言文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红楼梦》一百六十回畸笏志怀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更峰前一尺雪。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丛被禽惊。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日暮闲云山,松间磬竹阴。
坐地愚公移山志,拈花只许剪春风。
1.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请简要概括其主题思想。
2. 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简要介绍一下他的背景和贡献。
三、古代汉语总结1. 简要总结古代汉语的特点和变迁过程。
2. 为什么学习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献非常重要?四、造句练习根据以下古代汉语词语,造出一至两个完整的句子。
1. 枭雄2. 玉石俱焚3. 悲欢离合4. 予取予求5. 无边无际五、古代汉语用法辨析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句子中。
1. 牵挂、忧心、焦急、忧伤、担忧a) 听到他出了车祸的消息,我一直______。
b) 考试成绩一直没有出来,我的______越来越大。
2. 担当、负责、负担a) 解决问题需要大家共同______。
b) 他尽职尽责,毫不推______。
六、句子翻译将以下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
1. 我爱你。
2. 今天天气很好。
3. 他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七、填空题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古代汉语词语。
1. 大雁南飞,______天涯。
2. 昔日______,今朝不再。
3. 纷纷扬扬的______,给大地增添了生机。
以上为考研古代汉语题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考生们可以利用这份题库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提高古代汉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e260c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5.png)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对于考研学子来说,古代汉语是一门具有一定难度但又至关重要的学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我们精心整理了这份古代汉语题库精编版。
一、文字学部分1、汉字的结构请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类型:“日、本、休、江、颖”。
解释“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汉字结构方式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指出下列各组字中哪些是古今字,哪些是异体字,哪些是繁简字:“泪淚、说悦、后後”。
简述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及作用。
3、六书理论依据六书理论,判断“炙、秉、亦、莫”的造字方法。
谈谈六书理论对汉字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词汇学部分1、单音词与复音词指出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单音词,哪些是复音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分析古代汉语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
2、古今词义的异同解释下列词语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差异:“走、汤、涕、币”。
探讨古今词义演变的类型和原因。
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确定“兵、信、亡、及”的本义,并说明其引申义的发展脉络。
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分析字形来探求词的本义。
三、语法学部分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解释其意义:“左右欲刃相如”“范增数目项王”。
论述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别。
2、特殊句式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何以战?”“求人可使报秦者。
”总结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虚词用法解释下列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之、而、以、于”。
比较“之”和“其”在用法上的异同。
四、音韵学部分1、上古音简述上古音的声纽和韵部系统。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古音知识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音韵现象。
2、中古音介绍《广韵》的体例和特点。
说明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演变的主要规律。
3、诗词格律分析一首律诗的平仄和押韵情况。
解释律诗对仗的特点和要求。
五、文献学部分1、古书的注释简述古书注释的体例和主要类型。
举例说明注疏中常见的术语及其含义。
2、古籍的版本谈谈古籍版本的类型和鉴别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古代汉语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句中,“之”用作指示代词的一句是()A曰:否,以票易之。
B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C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此车一人殿之,可以成事。
2、下列句中,“其”作人称代词的一句是()A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B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D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
3、下列句中,“所”字结构表示动作对象的一句是()A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B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
C诺,恣君之所使之。
D其人—一为具言所闻。
4、下列句中,“见”表示对他人行为的接受,有指代宾语作用的一句是()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B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5、下列句中,“相”表示一方发出动作、另一方接受动作的偏指关系的一句是()A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C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D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6、下列句中,“其”表示祈使语气的一句是()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C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D一之为甚,其可再乎7、下列句中,“以”用作连词,表示后一项动作是前一项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B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车,尽破之以归秦。
D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8、下列句中,“为”作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的一句是()A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B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且无令舆师陷入君地。
9、下列句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鞅复见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10、下列句中,“则”作连词,表示后项的行为、情况是前项动作施事者未曾料到、一般译为“原来已经”的一句是()A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B于是至则围王离。
C欲速则不达。
D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11、下列句中,“而”作连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转折意味的一句是()A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B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C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D子产而死,谁其嗣之12、在“滕君,则诚贤君()”和“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A也,焉B矣,焉C矣,也D耳,矣13、在“晋国,天下莫强()”和“孟尝君问:‘冯公有亲()’”句中,括号里使用的句末语气词应该依次是()A也,乎B焉,哉C焉,乎D矣,与14、在下列句中,“与”作为句中语气词表示顿宕舒缓语气的一句是()A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B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C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D谁与,哭者15、下列句中,“甚”做副词、表示程度高的一句是()A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B甚雨及之,楚师多冻。
C苛政暴吏,甚于虎也。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16、下列句子中,有名词意动用法的是()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
C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7、下列句子中,数词作状语的句子是()A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B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C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8、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是()A春风风人,春雨雨人。
B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C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19、“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其中“宝”是()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名词的意动用法D名词的使动用法20、“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其中“美”是()A名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1、“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中的“于”字是()A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B连词,连接动词与宾语C介词,引介动作行为的承受者D 句中语气词,可不译2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与下面()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A焉用亡郑以陪邻B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C驴不胜怒,蹄之。
D孟尝君客我。
2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中的“见”与下面()中的加点字同属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A今京不度,非制也。
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而后私仇也。
C晋侯饮赵盾酒。
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4、下列各句的加点字用法独特的一句是()A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B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C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D从左右,皆肘之。
25、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古代汉语里,实际上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
B在古代汉语里,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用得多些。
C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比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要严格些。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是副词,意思是“又一次”。
26、下列四种说法中,错误的有()A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副词“非”否定的不只是后面的动词,而是后面的整个谓语,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在古代汉语里,“而”字经常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如“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C“所以”在古代汉语里是连词吗──不是,是代词加介词。
如“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就中正也。
”中的“所以”不能解释成现代汉语的“因此”。
D在古代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有“其”、“之”,“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
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句中的“与”是()A作连词B作介词C作动词D读去声28、下列各句中含名词性“所”字结构的有()A不如早为之所。
B诺,咨君之所使之。
C从弟子女十人所。
D伐木所所。
29、“不介马而驰之”中的“而”字是()A结构助词B逆接连词C顺接连词D句中语气词30、“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句中的()A“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来源。
B“之”无任何意义,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于”是介词,介绍被支配的对象。
C“之”是代词,复指“媪”;“于”是介词,介绍对象。
D“之”是结构助词,作用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是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
31、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公曰:“良医也。
”厚为之礼而归之。
D孟尝君客我。
32、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一句是()A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B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碗、瘘、疠。
3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A宣子说,乃轻币。
B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下列句子,属于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庄公寤生,惊姜氏。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3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A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3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A失期,法皆斩。
B射之,豕人立而啼。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沛公欲王关中。
3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A曹公,豺虎也。
B尔欲吴王我乎C友风而子雨。
D天下云集而响应。
3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A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3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40、《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句中的“食”字,是()。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B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C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D及物动词的一般用法41、《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中的“方”是一个()副词。
A时间B范围C程度D语气42、《论语·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句中介词“于”的用法是引进()。
A行为的对象B行为的主动者C比较的对象D行为的地点43、()句中的“以”是一个连词,表示两项动作连续性的时间关系。
A《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B《左传·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
”C《商君书·开塞》:“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
”D《淮南子·览冥》:“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4、《山海经·海外北经》:“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句中的“道”是()。
A名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名词用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45、在“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句中,“之”字的语法分析正确的是()A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B 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 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名词性词组D 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到”46、在下列句子中,用“其”表示祈使语气的句子是()A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B 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C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D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47、下列句子中有及物动词使动用法的是:()A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
B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48、下列句子,“是”作为系词表示判断的一句是()A是社稷之臣也。
B此是何种也C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D是炎帝之少女。
49、下列判断句,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的一句是()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B夫战,勇气也。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D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50、下列句子,属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一句是()A子以君师辱于敝邑。
B既而大叔命西部北鄙贰于己。
C百里奚举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