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究合作交流展示提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1】阅读下列材料||,谈谈改革前的农村存在哪些弊端?结合教材第39页<相关史事>||,总结其原因||。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二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问题2】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材第38页《相关史事》||。

【问题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教材第39页||。

师:出示材料和问题||,组织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前的农村存在的弊端||。

生: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改革前的农村存在的弊端||,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背景||。

师:点拨指出:材料一||,农民劳动不积极;材料二||,靠救济生存;原因:农村原有的人民公社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导致农民越过越穷||。

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最新部(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最新部(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过程与方法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八下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八下历史

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革?
探究二:探究改革方式及带来的变化
1、小组合作探究,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请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献言献策。

材料四:海尔集团的发展
材料五:
2、改革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三、铸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正式开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展示图片,教师引导对比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GDP的增速走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课堂小结:
出示图片:
【基础巩固类】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质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主要讲述了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在此背景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果。

教材通过介绍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展示了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我国历史背景和改革开放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细节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内容可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澄清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掌握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举措和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

2.难点: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具体举措和成效。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时期的经济改革,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相关历史文献、新闻报道、案例分析等。

3.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改革开放的歌曲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部编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农村”“城市”改革两条线索。

以材料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国企改革,培养通过视频、材料等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认识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阅读史料、图片、问题导向,能够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内容以及它的积极作用。

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史实。

2、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了解国企改革内容、目标。

掌握通过视频、材料等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家庭采访、社会调查,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下册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关键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

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以及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包括三个子目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研究,突出重点。

难点:国企改革。

这部分理论性较强,从几方面入手:当时中国的国企企业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问题,怎么纠正这些问题。

进而引出国家一步步制定的政策,最终落脚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上。

从与国企的对比中得出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

学情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初中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的。

从课标入手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同时,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pt及设计意图步骤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本课内容上承十一届三站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从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验证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正确性。

伟大的理论来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

这节课在本单元教学内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了解国企改革的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那么我国是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歌曲中的“老人”是谁?“春天”是什么意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果吧。

【教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 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 2. 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 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 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知识与能 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 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 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提示:乡镇企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78年12月的一个寒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按下红手印,率先包产到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开始了,也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凤阳小岗时发出感慨:“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40年来,这一声惊雷化作浩荡东风,敲响安徽人民的奋进鼓点,汇聚起勇往直前的改革动能,孕育了弥足珍贵的“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二)、讲授新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一: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下降为1.85元。

材料二: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1、背景:农村改革前,我国农村经济落后,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农民缺乏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通过介绍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经济术语和政策名称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掌握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些政策名称和术语的理解,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用于展示和说明。

2.准备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主要讲述了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的经济体制改革。

本节课内容涉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主要内容,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梳理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1978年以来的我国经济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历史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市一等奖】优质教案

部编教材历史八年级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本课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农村”“城市”改革两条线索。

以材料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用情境教学、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国企改革,培养通过视频、材料等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认识改革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阅读史料、图片、问题导向,能够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内容以及它的积极作用。

了解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史实。

2、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了解国企改革内容、目标。

掌握通过视频、材料等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通过家庭采访、社会调查,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下册第八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关键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

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以及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包括三个子目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体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客观规律。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史料研究,突出重点。

难点:国企改革。

这部分理论性较强,从几方面入手:当时中国的国企企业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问题,怎么纠正这些问题。

进而引出国家一步步制定的政策,最终落脚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上。

从与国企的对比中得出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势。

学情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初中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的。

从课标入手抓住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展示图片、小组探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学生在学会基础知识同时,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pt及设计意图步骤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3分钟)播放新闻视频《改革开放》师:刚刚闭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仍是中国必由之路。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2.开始: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概况:时间:1978年。

对象: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

小岗村责任承包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结果:1978年农业获得大丰收,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意义: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普遍实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自编的歌谣。

5.影响:(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2)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二、知识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内容:(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本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人教)教案: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

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

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介绍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内容及其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多来源于教材和课堂,缺乏实际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认识改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过程和成果。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背景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改革的过程。

八下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八下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1版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主题:《经济体制改革》课时:1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课程内容:了解农村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2.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8课。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3.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本节课借助历史史料、影视素材和创设情境等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艰涩的学科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搜集口述资料,了解身边的历史。

学习目标:1.创设情境,解析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内容。

2.分析史料,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

3.通过教师讲解,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4.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就了强大的祖国!评价任务:1、创设情境,分析史料,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

2、分析史料,回顾旧知,分析农村改革的背景。

3、创设情境、利用影视素材,总结农村改革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

4、分析史料,理解城市改革的原因、内容。

5、教师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
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
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
方法
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
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
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

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

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教师提问: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的局面,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3.教师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小岗村。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

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1)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3)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4)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
,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

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4%,第一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

7.教师提问: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提示: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目标导学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材料二:1956年夏天,上海天气很热,一家企业想买一批风扇,就打报告到上级有关部门申请,结果经过11个部门的层层审批,等申请报告批下来,夏天早过去了。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①政府——要给企业下达生产任务,严格规定产品的数量、品种、样式等,还负责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新产品开发、人员安排、职工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发放等;
②企业——只管生产;③工人——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每月都能按照级别领取固定工资;④政府管得太多,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

政企不分,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财富,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3.教师引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城市改革的内容。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4.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改革的目的和结果。

提示:目的: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

结果: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

提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引导学生回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提示: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课堂总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得到了很大发展。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精力充沛,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因此,教师一方面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预设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教学衔接不畅的情况,需要教师加强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