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

合集下载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未婚同居惩罚

依据社会设置:不登记就是未婚, 不承认生活实体“以夫妻名义公 开同居就是事实婚姻”
包二奶惩罚

强调构成“事实婚姻”,可以比 照重婚罪,判6个月
重婚行为类型

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重婚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又登记结婚而重婚,也 即两个法律婚的重婚。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 有重婚者欺骗婚姻登记机关而领取结婚证的,也有重 婚者和登记机关工作人员互相串通作弊领取结婚证的。 2、与原配偶登记结婚,与他人没有登记确以夫妻关 系同居生活而重婚,此即为先法律婚后事实婚型。 3、与配偶和他人都未登记结婚,但与配偶和他人曾 先后或同时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此即两个事实婚 的重婚。 4、与原配偶未登记而确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后又 与他人登结婚而重婚,此即先事实婚后法律婚型。 5、没有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已登记结婚或 以夫妻关系同居而重婚。
爱情 家庭、婚姻、 性与构成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物
家庭——南昌摩天轮
婚姻——百年好合,千里姻缘 一线牵
孩子
两种常见情况




第一,法律和制度,都给予某个共同 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与互补性 如,婚外恋的危害 第二,法律和制度都是在转型期,首 当其冲地被怀疑、被批判。 如,五四时期先进分子批判封建的包 办婚姻;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法律-婚姻法




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 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如: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 先成家后立业; 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

在战后福利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
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也得到了扩展,其 福利提供的普遍性与覆盖范围的广泛 性特征日益明显。但自60 年代中期以 后,伴随着贫困的再发现以及妇女运动 浪潮的高涨,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政策 开始呈现出针对性的特征。这是发达 国家为适应战后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 变迁而做出的符合逻辑的选择结果。

婚姻、家庭与社会2

婚姻、家庭与社会2

1、性别的具体化

性别划分的六个层次:
染色体性别 第一性征(生殖系统和性系统的差异)
第二性征(体型和体貌差异)
第三性征(性格、气质、举止差异) 第四性征(性取向) 第五性征(思维方式)
2、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 义等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 色体、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女祸史观
儒家伦理重尊卑和男女有别。阴不能居阳 位,女主不得与政,后妃不得恃宠惑帝, 以色献媚。从在古人眼中,女性有色,或 女性用权,都可以致“祸”,可称之为 “女祸”。 各种史书记载“女祸”足以“亡身、亡家、 亡天下”。这两处所指的女祸包括了后妃 “色惑”与“弄权”两方面的行为。

总结

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本质主义观念

原罪说:上帝首先创造了亚当,然后趁亚 当熟睡的时候取下他的一根肋骨造成夏娃。 亚当与夏娃快乐地生活在伊甸园里,直到 有一天夏娃禁受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禁 果。上帝知道后大怒,为了惩罚他们,上 帝让亚当以及男性子孙永远承受繁重的劳 动,让夏娃以及女性子孙永远承受生育的 痛苦并受到丈夫的管辖。原罪说为维护父 权制提供了重要的“男优女劣”的历史文 化基础。

性博物馆
观念变迁是过还是不过? 2003年四川出台新规定 明确要求男领导不 能配女秘书 地下性产业? 如何判断黄、淫秽 、色情有争议? 道德、法律有争议

二、西方性革命
西方禁欲主义极其表征 《花花公子》休· 海夫纳:性话语的出现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 妇人心。”“妇人之仁”。 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 班昭《女诫》: 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 瓦”。 《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 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

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

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

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第一部分性别·社会性别·文化·社会一、性别(sex)1、概念生理性别,指男女在生理上的差异。

2、是一种基于生物学的符号所指。

3、相关概念:男、女、间性人、第三性间性人(intersexed):具有男女两性生物学特征的人。

——两性体(hermaphrodites,赫马佛洛狄忒斯)二、社会性别(gender)是社会对男女的社会角色、行为、道德、自我意识的建构和不同期望。

是社会赋予男性或女性的身份、角色、活动、情感等。

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符号所指。

三、女性气质/男性气质1、概念女性气质(femininity)/男性气质(masculine)——指对女性/男性形象和社会角色的社会建构。

2、女性气质——美丽、温柔、关心、照顾人、情感外露——被动、软弱、不理智3、男性气质——独立、刚毅、理性、主动、情感内敛——进攻性、竞争性4、性别气质的形成社会认可的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观念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手段被灌输给个人。

这些社会观念规定了性别的社会意义。

(1)儿童养成时期——服装、房间装饰、玩具(2)教育内容——家庭(有意识、无意识)、学校、社会化(3)社会文化环境:——父权制、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女人三从四德(4)已有的社会榜样(5)宗教因素四、性别与社会性别1、大多数情况,性别与社会性别重叠、一致——大多数男性主要体现男性气质,大多数女性体现女性气质——某个男人比大多数男人都更显女性化,或者某个女人比大多数女人都更显男性化2、一定情况下,性别和社会性别不一致易性癖者的性别与社会性别并不一致——龙唐、《男孩别哭》、《大力士麦当娜》3、社会性别是个人选择,改变社会性别要比改变性别更容易。

——将性别文化规范内在化并体现其存在的个体强化了现存的社会观念;——拒绝受性别传统规范和社会意义的人则常常促进社会观念的变化。

4、转换性别与转换社会性别性别转换者,外科手术或者激素改变了性别,但必须重新学习社会性别(动作、手势、表情、仪态等)。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1.人类“初级生活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共同构成了“人类初级生活圈”的整体存在状态。

所有社会关系与社会运行的各种机制,其实已经从中产生出来。

因此不要拘泥于本章任何具体论述,而是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层面。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初级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如图9-3所示。

图9-3人类“初级生活圈”示意图在图9-2中,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图中间的斜虚线则表示女人与孩子被生物地连接在一起。

图的顶部中央表示男人与女人主要通过性、爱情与婚姻来实现连接与互动。

整个图形表达的是:把男人与女人连接起来的纽带,客观上出现生殖的结果,迫使男人与女人不得不供养孩子,使之成长为新一代的男人与女人。

人类就是在这样一个初级生活圈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中生生不息。

这个示意图表示的是主流模式,并不贬斥任何其他形式。

从个体的产生与成长来看,它就是最初的“社会”;从社会的构成来看,它又是最初级的“单元”;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源远流长,目前也并没有完全崩溃。

2.举例说明家庭与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有哪些异同?答:(1)家庭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的异同作为生活实体,家庭代表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作为社会设置,家庭则代表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在社会设置的意义上,不同的个人仅仅是由于这些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才组合成家庭的。

所以,尽管离婚而去的父亲或者母亲早已脱离了生活实体意义上的原家庭,但是在社会设置看来,他们与其子女仍然是一个家庭,仍然具有相应的权利义务。

(2)婚姻作为社会设置和作为生活实体的异同作为生活实体,婚姻代表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婚姻、家庭与社会11

婚姻、家庭与社会11
男性气质的固定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成份: 地位、坚强和非女性化。 地位——代表着功成名就和受人尊重; 社会成就取向。 坚强——力量和自信的表现。 非女性化——避免女性类型的活动,如 依赖、软弱、温柔等。在性活动上男性 是主动的、活跃的。女性特质被视为反 例,反衬男性特质。

女性气质(feminine/femininity)

首先,社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将社会 范畴化(social categorization),即将 个体划分为不同的范畴,每一范畴对应相 应的规则、权利和义务,由此简化人们的 社会知觉,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组织。强调 两性气质具有本质差别以实现社会范畴化 的管理。社会在确立和划分男性气质边界 的同时也就划分了女性气质的边界。
西方哲学思想史中的性别建构 西方哲学思想史充满了性别和性别关系的 论述。西方哲学如同西方宗教一样,引导 了西方文化的发展,是塑造民族气质、性 别气质的强大力量。 基本基调是建构“男性是第一性,女性是 第二性”的文化,由此男强女弱、男贵女 贱的性别气质根深蒂固地传递下来。

从亚里斯多德开始,很多哲学家热衷于宣 扬关于妇女天生低能、缺乏理性的论点。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用一种美化 妇女内在品性的方式强化了女性顺从的特 质,并对所谓的女性本质和美德大加赞赏。 生于18世纪末期的叔本华专门有一篇论女 人的文章,他认为,女人最适宜的职业是 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实际上就 很幼稚、轻佻漂浮、目光短浅,

1、性别的具体化

性别划分的六个层次:
染色体性别 第一性征(生殖系统和性系统的差异)
第二性征(体型和体貌差异)
第三性征(性格、气质、举止差异) 第四性征(性取向) 第五性征(思维方式)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十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一节 研究概述
家庭、婚姻、性和社会性别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 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 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 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群体生活圈”。 自人类形成开始,人们就从事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精神财富再生产,这三种基本 活动都必然是首先存在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这个 初级生活圈。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连接于此,互动于此, 双方是否协调发展也首先体现于此。因此各民族历史上都 有两种常见情况:
一、性存在的概念
性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的成果 ,就是“性存在(Sexuality)”。这个新词汇已经代替了 原来的性“sex”。因此,性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就是性存在 。 在大多数情况下,性这个概念主要是指生物过程,并 区别于其他生物过程。性存在的概念是为了区别于性。在 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 形态。 性存在是一个更为广泛和全面的概念。传统上说的性 ,只是性存在概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性的生物存在。 另一个子系统是性的心理存在,指性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 形式中的具体表现,或者说是人所感知到的性的生物存在 。还有一个子系统是行的社会存在,即前两种存在的社会 表现形态,或者说是由社会的人所标定的具有性的性质的 那些活动与过程。这三种存在相互作用,构成更大的性存 在的概念整体。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一)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 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最主要的危害是社会风化,也就是 道德秩序。此外,他们总是最直接的侵害特定社会所设置的人 们的“初级生活圈”,而这正是社会赖以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单 位。 (二)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如性犯罪、艾滋病等。 它们都是仅仅由性活动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性为载体,作 用于社会的其他领域。性病与艾滋病都可能通过多性伴侣行为 和血液接触传播。这些问题都不是医学所能解决的。 性犯罪的本质不是性,而是侵犯了他们的种种权益或社会 秩序。针对女性的性犯罪主要是一种暴力征服和对人身权的侵 害,而不仅仅是“性发泄”。 重婚、纳妾、拐卖妇女等现象都有性的因素,但涉及的主 要是婚姻制度和妇女的人身自由。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复习笔记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马克思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唯名论否认社会的存在,用个人的存在排斥社会的存在。

婚姻家庭与社会

婚姻家庭与社会

女祸史观
儒家伦理重尊卑和男女有别。阴不能居阳 位,女主不得与政,后妃不得恃宠惑帝, 以色献媚。从在古人眼中,女性有色,或 女性用权,都可以致“祸”,可称之为 “女祸”。
各种史书记载“女祸”足以“亡身、亡家、 亡天下”。这两处所指的女祸包括了后妃 “色惑”与“弄权”两方面的行为。
总结
东西方传统性别文化中的本质主义观念
2、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关系
本质论:又称生理决定论。主要观点是 “生理即命运”。性别本质主义、种族主 义等等。
“影响性别的生理影响因素有三大类:染 色体、荷尔蒙和大脑结构。”
2、构成论: “社会建构论最初的观点是: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结果
我的观点
1) 两性在生理层面上是平等的又是有差异 的。差异构成生命的丰富性,并不构成等 级的高低。
哈佛校长萨默斯的故事 哈佛校长萨默斯在2006年6月30日辞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用一种美化 妇女内在品性的方式强化了女性顺从的特 质,并对所谓的女性本质和美德大加赞赏。
生于18世纪末期的叔本华专门有一篇论女 人的文章,他认为,女人最适宜的职业是 看护和教育儿童,因为她们本身实际上就 很幼稚、轻佻漂浮、目光短浅,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性别
说文解字 从中国的象形文字看,文字的组成充
日常谚语:“头发长,见识短”。“最毒莫过 妇人心。”“妇人之仁”。
佛家观念:“男为七宝之身,女为五漏之体。” 班昭《女诫》: 生男为“弄璋”,生女为“弄
瓦”。 《圣经》文化中对夏娃的想象。 现代媒体对贪官与情妇关系的论述。
文化的身体实践:对女性身体的控制
烈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反思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西方哲学思想史中的性别建构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名词解释期末《社会学》概论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和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2、社会学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功能3、xx对社会学的贡献:马克思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学概念,但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马克思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社会,将社会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上,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实证主义(孔德斯宾塞迪尔卡姆)的基本观点:经验是科学的唯一来源,只有经过经验验证的知识才是科学的知识,未经验证的只是假设;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因此社会学的首要原则和任务就是客观描述事实揭示真相;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引起的,因此分析人的行为要了解外部因素,探求人的意识是没有意义的。

2、反实证主义(韦伯)的基本观点:反实证主义也称人本主义社会学。

强调区分自然客体与社会现象,反对把自然科学的方法绝对化;强调社会参与者的主体性、意识性、能动性,反对把人作为非人格的客观实体的物化现象;注重运用价值关联,主张对社会事实与价值判断、理论与实践进行分别处理。

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实践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级分析理论、实事求是的观点第三章社会1、社会唯实论的观点: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外在于个人而存在,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2、社会唯名论的观点:社会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名称,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社会是个人行动的产物和互动的形式。

3、对两种观点的评价:首先,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看到了社会与个人的区别;社会唯实论承认社会的独立性,但忽略了个人对社会的依懒性,认为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郑杭生课后题总结7-9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第七章社会互动1、简述社会互动的含义、特点与类型。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与群体)之间;②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③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④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⑤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格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

类型:①根据参与人数划分:二人互动、三人互动与多人互动②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划分:人际互动与群体互动③根据互动的目的划分:熟悉情境互动、生活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④根据互动中的人际关系及其性质划分: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⑤根据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划分: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2、简述网络时代社会互动的特点。

①网络互动的超时空性②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③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3、简述社会互动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1)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提出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

他认为,小型群体的面对面互动包括12类互动范畴,涉及取向、评价、控制、决定、紧张和整合等六项功能性问题,互动可分为下列阶段:①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

②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③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可能会重复某一阶段,在互动的各阶段中往往伴随情绪因素,在多人互动中,人们与谁互动,进行哪方面的互动都有较强的选择性。

(2)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①敌对或竞争。

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


• 从年龄结构看,22岁—35岁人群是离婚主
力军,36岁—50岁婚姻相对平稳,50岁以 上离婚率迅速上扬; • 从教育背景看,学历高低与离婚率高低成 反比,学历越低,离婚率越高,学历越高, 离婚率越低。
• 五、世系继承 • 1、父系继嗣 • 2、母系继嗣 • 3、双系继嗣
• 六、家庭生命周期
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 会性别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人类“初级生活圈” • 二、婚姻 • 1、定义:韦斯特马克在《人类婚姻史》中的观
点,婚姻是法律或习俗所承认的一个或一个以 上的男子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女子相结合的关 系,并包括他们在婚配期间相互所具有的以及 他们所生子女所拥有的权利与义务。 2、类型:婚姻的不同形态、不同状况 三、家庭 定义:婚姻+生活共同体
• 二、性的概念 • sex sexuality • 在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
表现出来的相应形态。
三、性的社会因素
• • • • • • • •
1、性的生命周期: 无性----有性-----无性 2、性的性别规定 3、性的阶层规定 4、性的语言系统与行为训练: 5、性的交往关系: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就是耍流氓。” /gn/201307/t20130718_35 51031.htm 6、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

• 思考:找出某些带性别偏见或性别歧视的
词语,试着将之改变成不带性别偏见的, 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
• 四、社会性别的视角 • 打工妹研究 • “性产业”研究 • 社会变迁研究
• 中国社会的性别差异: • /gn/201307/t201307
18_3551031.htm
• 4、婚姻的维系、发展与破裂 • 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 •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它可以看做是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基本研究对象。

图9-1(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品】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图9-1人类“初级生活圈”示意图这个示意图表示的是主流模式,并不贬斥任何其他形式。

从个体的产生与成长来看,它就是最初的“社会”;从社会的构成来看,它又是最初级的“单元”;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源远流长,目前也并没有完全崩溃。

(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ppt课件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ppt课件
• 1.它是持续时间最长存在范围最广的初级群体。 • 2.它是人际关系最直接最稳定的初级群体。 • 3.它是人类活动最集中最经常的初级群体。 • 4.它是社会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样的初级群体。 • 5.它对人的社会化过程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 • 6.它对社会稳定与开展有着巨大影响。 • 家庭的特征——国外学者的研究。
二、婚嫁达成的途径和形式 三、婚姻的择偶条件和范围
〔1〕抢夺婚
〔2〕指腹婚
〔3〕童养婚 与等郎婚
〔4〕转房婚
〔5〕招养婚
〔6〕表亲婚
〔7〕买卖婚
婚;
〔8〕交换
〔9〕包办婚
〔10〕自由婚
• 1、婚姻的范围 • 每个人的择偶是有条件标准的,
因 • 而同时也就是受条件限制的,它
只 • 能在社会法律和习俗划定的范围
• 它是指上述各种类型之外的其他情况的家庭,如由于收 养关系或者其他社会原因组合而成的家庭。这种家庭内 部不存在婚姻关系。例如,父母双亡未婚兄弟姐妹住在 一起的家庭、祖孙两人住在一起的家庭、单身家庭等等。
三、家庭功能及其变迁
• 〔一〕家庭的一般功能 • 家庭的功能往往受到家庭性质和结构的制约。同时,家庭的功能
• 表现 在现代社会,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开 展,人类家庭功能的变迁总的来说表现为弱化趋势。
四、家庭起源及其演变
• 家庭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由较低的形式 演进到较高的形式。
• 最早的原始人没有家庭,没有婚姻制度。整个群体中男子和女子是一种 血亲杂交关系,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二〕婚姻与爱情
1、爱情的本质: 〔1〕赫希俄德:神意 〔2〕阿里斯托芬:对整体性的渴望 〔3〕柏拉图对:善的渴望 〔4〕桑塔亚拉:理想的投放 〔5〕弗洛伊德:自恋 *爱情是社会生活开展与人的审美观念形成的产物。*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家庭章节题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一、选择题在对家庭进行分类时,一般按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提出的家庭类型概念,将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家庭和家庭。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主干;联合二、概念题1.主干家庭(人大2007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答: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性社会学(中财2011年研)答: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

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

3.性别角色(人大2006年研)答:性别角色概念来源于社会学中的社会角色理论。

它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的模式。

它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作为男性相联系的一整套规范系统和机制,使得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身份和性别特征,接受性别规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的性别特征。

、三、简答题1.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答:男性与女性的差别除了生理的构造外,是后天的。

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差异社会学家认为,“心理差异是指人们的行为、脑力和个性的差异。

”科学家采用跨文化观察的方法收集的大量资料表明:①女孩比男孩更多愁善感,更愿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且女孩相对更具有养育和忍受的天性;②男孩子比女孩子敢出风头,争强好胜,容易产生侵犯行为。

(2)社会化造成的两性差异社会因素是解释性别差异原因的主要途径。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也主宰着性。 现在爱情正在逐渐变成性生活和婚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
容。爱情与性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婚姻的主宰地位正在日 益丧失。
(二)性在互联网上
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为人们的性活动提供了更多的 机会与更加简便、快捷与隐秘的实施手段。(三)“性的少数人群”的“出来自”(五)涉性的人际交往
指那些客观上最终要结成性关系,但当前并无具体性表现 的人际交往,最典型的就是谈恋爱。
(六)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
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 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 无法与对方共享。这就是社会因素对于性生活的最主要影 响。
(一)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
“拉拉”(lesbian)与“同志”(gay)
(四)性权利、性健康与性快乐
1999年世界性学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Sexuality) 通过了《性权宣言》
你怎么看待同性恋婚姻?
(五)性产业 合法红灯区与卖淫嫖娼 (六)性教育 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 (七)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 性病、艾滋病 性犯罪 重婚、纳妾、拐卖妇女
男人、女人和孩子是初级生活圈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其间 的连接线表示人类最基本的供养关系。
人 类 初 级 生 活 圈
意义:
初级生活圈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 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 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如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 性、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都得到充分和集中的 反映。因此社会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 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 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生活实体先于社会设置而存在,高于社会设置而发挥作用。 但是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 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妥协的结果。这 就是性社会学对于自己的研究对象的两个基本命题。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九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九章

美国金昔,《人类男性性行为》《人类女性性行为》,开创“性释放总量”理论3、发展时期丛50年代初期开始到目前①关于性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不断涌现,引起较大反响。

②关于性现象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宏观研究和思辨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③比较公认的和规范的性社会学的理论创建。

时至1995年,爱德华·劳曼、盖格农等人出版了《性存在的社会组织》一书,系统的创建了“性存在的社会网络理论”,并且以历史上首次美国随机抽样的面访调查的数据分析,验证了自己的理论。

(二)性存在的概念性是指以达到高潮为中心环节和本质标志,以生殖器反应为最终表现形式的人类身心过程。

性存在是指上述概念的性,在特定的社会时空中,以人的活动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应形态。

性存在概念包含三个系统:性的生物存在、性的心理存在和性的社会存在。

(三)性的社会因素1、性的生命周期性的生命周期在中国表现为从无性到有性再到无性的过程。

2、性的性别鉴定两性的生物差异已被社会重新解释为性的性别角色。

3、性的阶层规定特定社会总是把占据优势地位的那些阶层的性关系与性行为模式,规定为总人口的典范或准则。

4、性的语言系统与相关行为的训练如何对待激情并划定行为界限,就是最主要的对性的相关行为的训练。

5、涉性的人际交往他是指那些客观上最重要结成性关系,但当前并无具体性表现的人际交往,最典型的就是“谈恋爱”。

6、性生活中的社会因素性生活中最根本的矛盾是:性行为要求“自私”,否则自己就无法达到性高潮;但是性关系却要求“无私”,否则无法与对方共享。

经典性学判定性生活状况时主要两大指标:性高潮频率和性爱抚种类的多少。

社会因素对性生活的影响,还集中的体现在当事人的性目标和性态度上。

(四)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1、性、爱情、婚姻三者的关系在以往的社会中,基本上是婚姻主宰着爱情,最近20年来中国性文化的主要变化表现在爱情与性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婚姻的主宰正在丧失。

2、色情品传播与嫖娼卖淫色情品传播和嫖娼卖淫首先得和最主要的危害了社会风化,社会和个人越是对自己的“初级生活圈”没有信心,就容易高估外来威胁的程度。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人大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九章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社会学重要的分支,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婚姻家庭社会学、性社会学和性别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社会学的研究有着一个最基本的假设——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和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

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把它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人类活动中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三种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这一关系中反映得最充分、最集中。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

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例如人的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精神与肉体、个人与社会、理智与情感、自私与无私等等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的问题,都得到充分和集中的反映。

这是人类活动的其他领域所难于比拟的。

因此社会学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作为个人活动与社会运行的中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必然按照双方的不同要求,同时扮演两种角色,显现出两种不同的特征和存在形态。

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它们又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结果,它们总是同时地既作为生活实体,又作为社会设置而存在而运行。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一、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的“婚”);二、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家庭、婚姻与社会性别本章内容架构:一、研究概述二、婚姻家庭社会学三、家庭生活的变迁与问题四、未来家庭的发展趋势五、社会性别引言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运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学最基本的假设: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作为连接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体现着并作用于双方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研究概述一、研究对象与意义二、研究的独特角度一、研究对象与意义初级生活圈--家庭、婚姻、性、社会性别完全可以分别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作为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中介,三者实际上又是一种系统的。

整体的存在。

引申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可以视之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人类三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物质、人口和精神财富再生产,首先存在于初级生活圈内之内。

初级生活圈对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重要影响(历史情况)第一,大多数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法律和制度,都基于某个共同的法理,具有极强的共通性与互补性。

--如,婚外恋的危害。

从整体指责危害原有的“初级生活圈”,统一在不同的法理或生活信仰之中。

第二,大多数关于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法律和制度都是在某种既有社会形态进入转型时期以后,首当其冲地被怀疑、被批判。

--如,五四时期先进分子批判封建的包办婚姻;新中国颁布的第一个法律-婚姻法。

历史意义:首先改造“初级生活圈”,以适应和牵动个人生活与社会运行的共同更新。

初级生活圈的重要意义初级生活圈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人类活动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最基本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在这一关系中反映得最充分最集中。

--如:家庭小世界,世界大家庭;--先成家后立业;--如何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现代的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之中,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因素在相互作用的运行中,稍有不协调,就可能引发矛盾与冲突,甚至造成“初级生活圈”残缺或解体。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相关事物或支持系统二、研究的独特视角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能否划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作为生活实体,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力图把家庭、爱情、婚姻生活、生命的繁衍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食物,包纳融会成一个“初级生活圈”。

(心理学) 社会设置--社会为了确保自己的运行,必然对生活实体进行管理,力求把“初级生活圈”置于某些特定的位置与相互作用关系之中。

社会也会对自己的设置进行调整与发展。

(法律)关系:二者不可能处处保持一致,中介物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现实存在状态是二者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如婚姻准备过程(恋爱与择偶)(人们总是不能与相爱的人结婚)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关系(例证)--如先同居再结婚;先结婚后同居--要房子还是要爱情,二择一生活实体——家社会设置——户依据社会设置:不登记就是未婚,不承认生活实体“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就是事实婚姻”登记结婚——社会设置(法律认可)举办婚礼——生活实体爱情: 社会设置--夫妻关系和睦生活实体——浪漫爱情社会设置——第三者插足生活实体——婚外恋男儿有泪不轻弹——社会设置只因未到伤心处——生活实体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一、定义婚姻的界定:--生活实体--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排除了多妻多夫,一夜情,或同性恋;住店式的性行为--社会设置 -- (1)当事人的婚(女人昏了头去结婚)(2)家庭之间的姻只要两个相爱的人结婚就会说幸福的VS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例证:无性生活或两地分居的夫妻是婚姻长期包娼不是婚姻家庭的定义生活实体 -- 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社会设置 -- 血缘+供养+继承家庭的特征第一,是一个群体,是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群体形式第二,婚姻是家庭的基础。

由婚姻缔结的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基础—夫妻轴 第三,血缘是家庭的重要特征,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纽带----夫妻轴-亲子轴,中国夫妻关系的变化第四,家庭成员交往密切,在共同生活中培养了深厚的感情,通常具有稳定、持久的情感联系。

家庭的性质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是一种最普遍的社会生活组织是一个历史范畴1、野蛮时代:前家庭时期:杂交(多夫多妻制)血婚制家庭:这是由嫡亲和旁系的兄弟姊妹集体相互婚配而建立的。

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伙婚制家庭(普那路亚家庭):这是由若干嫡亲的和旁系的姊妹集体地同彼此的丈夫婚配而建立的;同伙的丈夫们彼此不一定是亲属。

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关系(母系氏族社会)偶婚制家族:这是由一对配偶婚姻而建立的,但不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

婚姻关系只有在双方愿意的期间才维持有效。

2、文明时代父权制家族:这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通常由此产生将妻子幽禁于闺房的风俗。

----一夫多妻制专偶婚制家族(个体婚制家庭):这是由一对配偶结婚而建立的,专限与固定的配偶同居。

当《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大香格里拉”科考队深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浓雾顶村,他们对一妻多夫的婚姻状况感到意外,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谜团被逐渐揭开――土地缺少,人口膨胀,这或许是最适合横断山区峡谷生存的婚姻。

“我们家是祖传几个兄弟娶一个女人的。

”格荣定珠说。

家里的分工非常明确:弟弟负责放牧,他负责农田,妻子负责管理家务和内政。

一个稳定的大家庭才能富起来;他们有两个孩子,兄弟俩从来没有考虑过哪个孩子是谁的;离婚?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

考察队发现,一妻多夫的形成与地理条件有关,这里处于横断山脉区域,到处是高山峡谷;河谷气温高,适合耕作,山间或山顶是草场,只能放牧。

这是中国最特殊的区域之一:半农半牧区,这决定了一个男人对农、牧不能兼顾,一妻多夫家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男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如果兄弟中间有人爱上了别的女人,大家就会把他“嫁”出去――这会遭到全村的耻笑,因为他在逃避扶持一个大家庭的责任。

考察队沿滇藏线北上,在西藏昌都的左贡县东坝乡军拥村发现了更多的一妻多夫的家庭。

大峡谷的特殊地理造就了一妻多夫,这是节约资源也是创造财富的最好的方式。

考察队的专家还找出了文化因素――这一带仍然处于川、滇、藏交界的“大香格里拉”女性文化带,有强大的女性文化传统,一妻多夫没有随着时间的逝去而消亡,它在一些特殊的横断山区顽强地延续下来几个相关概念:家族:以五服(以穿的来辨别其与死者的亲疏关系)为界,是血缘的产物—三代以内禁止结婚宗族:指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各个家族结成的群体(林耀华《金翼》和庄孔绍《银翅》)家和户户主要是以居住地为标准划分的群体,一户可以由几个家庭,一个家庭也可以有几户(结婚后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分居两地的夫妻)亲属:指一些有着共同的祖先或血缘的人,或是有姻亲关系或养育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网络,亲属网络中的确切成员关系是由特定的文化规范决定的。

主干家庭——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

家庭类型多样化跨国婚姻发展迅速,1978年前后,中国的跨国婚姻很少,但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跨国婚姻的发展迅速。

此外,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空巢家庭、非婚生育的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家庭、再婚家庭、一人独居家庭等都有增多趋势。

家庭形式向多样化趋势发展。

家庭功能生产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生产和消费—贝克尔《家庭论》家庭的再生产功能:生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化--专业性机构的作用情感功能:家庭是最安全的港湾社会保障功能: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支持性行为调节功能:婚姻内的性关系得到认可社会地位分配功能:个体先赋地位的获得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一)家庭的规模与结构日益由联合与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转化(二)家庭关系——性爱、生殖、亲情三大内容谁说了算,父亲,母亲,双方共同商量(三)家庭功能丁克家庭,DINK——性爱的独联体家庭经济,甚至是家族王朝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一)婚姻准备与结婚学龄前儿童——亲密青春期少年——吸引成年——关切与体贴各阶段的缺乏、间断和失衡都会引来婚姻失败,不仅指结不了婚,也指独不了身,实际上缺乏生活能力和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择偶(1)动机(2)标准(3)通婚圈半径(4)般配程度,门当户对(5)家庭因素(6)择偶经历择偶原则“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

“资源交换论”在择偶领域的解释是,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人的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资源作为补偿。

“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

男女标准有别原则•男性有注重女方的相貌而忽视持家能力的趋向,女性更注重男方的能力与职业、事业的成功等因素;•男性往往会看中女性的身材相貌;女性会看中男性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力和经济水平2.通婚圈即最终择偶的空间范围,常用双方先前长期居住地之间的直线地理距离来标志趋势:通婚圈半径不断扩大3.择偶的家庭因素主要考察三方面:当事人对“门当户对”的考虑;原家庭对其择偶活动的参与程度;当事人从属原家庭的程度。

4.择偶经历主要考察:恋爱史;主要考察爱上过;交过朋友、恋爱过以及有过性行为的累计人数结婚(1)结婚行为的具体形式:婚前性行为、怀孕、同居、举办婚礼(2)婚姻投入(3)结婚对双方的价值价值观、人生观的温和程度婚姻的维系、发展与破裂幸福的婚姻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选对人,才有经营下去的必要婚前睁大眼睛,婚后睁只眼闭着眼影响婚姻家庭的各种社会因素1.计划生育政策——四二一结构现要放开这种政策2.社会设置的变化——1980年婚姻法确认了感情破裂是离婚的惟一条件和判定标准婚前财产公证婚姻家庭问题呈增多之势离婚率上升,稳定性下降,家庭关系趋于松散化,单亲家庭增多。

此外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婚外同居、重婚纳妾等等,近年来都呈上升的趋势。

社会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也蔓延到了家庭,伦理责任作为维系婚姻的主要纽带也开始松弛。

婚姻悲喜剧来源于转型期的不适应(1)婚内两性地位与角色在变化男人——妻管严,床头柜(跪),女人——事业家庭双肩挑,阴盛阳衰--传统的和和美美,夫唱妇随;现代是交换、互动、妥协(2)夫妻共同生活目标更难于建立:劳燕双归、各有洞天(3)婚姻目标日益浪漫化--越现实的婚姻越保险,越保险就应该越现实--婚前要死要活,婚后不死不活(4)婚姻质量:三种主观满意度:对配偶的,对双方共同生活状况的以及假想的“第三者”做比较的(5)离婚率--离婚者所最不易承受的后果,表面上设计孤独、经济损失、离开子女、名声不好等等,但最深刻的是心理挫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