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共30页文档
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PPT文档共30页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2)原文宝命全形论(2) 岐伯说: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到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到火,就能熔化;水遇到土,就能遏止。
这种变化,万物都是一样,不胜枚举。
所以用针刺来治疗疾病,能够嘉惠天下人民的,有五大关键,但人们都弃余不顾,不懂得这些道理。
所谓五大关键:一是要精神专一,二是要了解养身之道,三是要熟悉药物真正的性能,四要注意制取砭石的大小,五是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
能够懂得这五项要道,就可以掌握缓急先后。
近世运用针刺,一般的用补法治虚,泻法制满,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麽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
帝曰:愿闻其道。
黄帝道:希望听你讲讲用针刺的道理。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
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
手动若务,针耀而匀。
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
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
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岐伯说: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
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
病人有虚实之分,见到五虚,不可草率下针治疗,见到五实,不可轻易放弃针刺治疗,应该要掌握针刺的时机,不然在瞬息之间就会错过机会。
真刺时手的动作要专一协调,针要洁净而均匀,平心静意,看适当的时间,好象鸟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象稷一样繁茂。
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他形迹的起落。
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侯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黄帝道:怎样治疗虚症?怎样治疗实症?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
(完整word版)黄帝内经背诵条文
《黄帝内经》第一单元宝命全形1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2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4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5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宝命全形论
达:贯通,(穿三透)。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 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 然,不可勝竭。故鍼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 就曰熄译知灭】毒,岐藥土伯為受说真木:,克木四就遇日穿到制透金砭,就石金会受被小火砍大克伐,就,五缺火曰损受知,水府水克藏 受血土氣克之就診绝。流五,法万俱物立都,是各遵有循这所种先制。胜规律,各
帝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
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
短長,萬物并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
問其方。”方:法也,道也。
【译】黄帝说:人出生就有形体,形体离不开阴 阳的变化。天地阴阳之气相合,在地域上分为九 州,在时令上分为四季,月份有小有大,昼夜有 短有长,世上万物并存,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不 可能一一进行估量。至于人体的虚实、呼吸呻吟 这些微妙的疾病变化,请问用针治疗的方法。
中的道理。
23
【译】第一是调养精(神三,)第二是懂得养生,第三 是辨识岐药伯物曰的:真“伪木,得第金四而是伐掌,握火制得作针水具而的滅大,小土 尺得寸木,而第達五,是金懂得得火脏而腑缺气,血水的得诊土断。而这絕五,个萬原物则盡 确然立,之不后可,勝选竭择。运故用鍼时有还懸应布当天根下据需者要五有,所黔先首后共。 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 曰知毒藥為真,四日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 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
【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的味道是咸的,它的 咸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弦将要断绝之时,发出 的声音嘶哑不清;树木陈旧衰老,枝叶就要凋零。
7
【译】人病情深重,发(出一的)声音如同逆呃之声。 岐伯對曰:“夫鹽之味鹹者,其氣令器津泄; 絃絕者,其音嘶敗;木敷者,其葉發。病深 者,其聲噦。人有此三者,是謂壞府,毒藥 無治,短鍼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爭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原文宝命全形论本篇重点:一:说明治病之道养生之法均离不开内外环境的统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原则.二:具体阐述针刺必须懂得五个关键问题及气候的重要意义.三;指出医务工作者的临证态度.应该审察至微,全神贯注,小心用针.原文与:黄帝问曰: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
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的现象,说明内脏已有严重破坏,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因为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
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
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但思想上有些慌乱疑惑,因治疗不当反使病势加重,又没有更好的方法来替代,人们看起来,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麽好呢?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
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黄帝内经两篇P
• 更代:替代。 更代:替代。 帝曰: 帝曰:“余念 残贼:残暴不仁。 其痛,心爲之亂惑, 其痛,心爲之亂惑, • 残贼:残暴不仁。 反甚其病,不可更 反甚其病,不可更 百姓聞之, 代。百姓聞之,以 殘賊。 爲殘賊。爲之奈 何?”
岐伯曰: 岐伯曰:“夫人生 於地,懸命於天, 於地,懸命於天, 天地合氣, 天地合氣,命之曰 人能應四時者, 人。人能應四時者, 天地爲之父母。 天地爲之父母。知 萬物者,謂之天子 天子。 萬物者,謂之天子。
天有陰陽,人有十 天有陰陽,人有十 二節;天有寒暑, 二節;天有寒暑, 人有虛實。 人有虛實。能經天 地陰陽之化者, 地陰陽之化者,不 四時。 失四時。知十二節 之理者, 之理者,聖智不能 欺也。
• 十二节:指人体左右两侧肩、 十二节:指人体左右两侧肩、 肘、腕、髋、膝、踝十二处大 关节。 太素·知针石》 关节。《太素·知针石》杨上 善注: 天有十二时, 善注:“天有十二时,分为阴 子午之左为阳, 阳,子午之左为阳,子午之右 为阴;人之左手足六大节为阳, 为阴;人之左手足六大节为阳, 右手足六大节为阴, 右手足六大节为阴,此为一合 一说指人体十二经脉。 也。”一说指人体十二经脉。 • 经:效法。 效法。 • 失:违背。 违背。 • 欺:超越。 超越。
宝命全形
第一单元宝命全形[原文101]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时,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白话解]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行为动作不显衰老;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而动作就都衰弱无力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呢,还是因为人们不会养生所造成的呢?岐伯回答说:上古时代,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的规律而加以适应,应用各种修身养性之法,饮食有所节制,生活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健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饮酒如啜汤,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尽,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情的一时之快,违逆生命健康的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原文102]夫上古之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故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白话解]古代深懂养生之道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都讲到对四时不正之气,要及时避开,心地清净安闲而无杂念妄想,真气便顺畅充足,精神守持与内,疾病还会从哪里来呢?因此,人们养生应该做到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不焦虑,形体劳作而不至于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宝命全形论
宝命全形论黄帝问岐伯说:苍天覆盖着万物,大地装载着万物,在天地间全部都具备的万物之中,没有比人更可宝贵的了。
人依靠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而生成,按照四季气候与人体的五脏之气相对应的变化规律而生长。
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全都想要保全自己的形体而不夭亡。
对于人的身体上的疾病,如果不了解它的实情,留存人的身体上并向体内蔓延浸透的病邪一天天加深,就要侵犯附着到骨髓了,我内心很忧虑这种情况。
我想要用针治疗这种疾病,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岐伯回答说:“盐的味儿是咸的,它的气味能使器皿渗出水来;琴瑟之弦将要断绝,声音是嘶裂不清的;树木陈旧衰老,它的枝叶就要凋零。
这些都像病情深重的人,他的声音逆呃;人有这三种症状的话,这就是脏腑败坏,用药物已不能治疗,用针刺也无法取效。
皮肤肌肉坏伤;恶血与肺气交争,肤色晦暗,枯槁无光。
”黄帝说:我怜念、同情病人的痛苦,心里为这件事烦乱不安,反而加重了病人的病情,我又不能以身替代。
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会认为我残暴不仁,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岐伯说:人生在地上,而命悬系在上天,天地阴阳之气的交合,这就产生了人。
人如能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天地就是用它阴精阳气养育人类的父母;能够通晓万物的人,这就叫他是天子(即掌握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人)。
自然界有六阴六阳,人有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自然界有阴阳消长之寒暑变化;人有阴阳消长之虚实变化。
能效法天地阴阳变化之道的人,就不会违背四季气候的变化;能够了解十二经脉之理的人,圣智之人也不能超越他;能明察人身股肱八节之风变动、五行之气相胜交替主时、通达人身气血虚实之理的人,就有独特的见解和行动,连呵欠、呻吟、叹息这些极其微小方面的变化,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
黄帝说:人生下来有形体,是离不开阴阳之气的。
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的交合,就分成了九州地域,又把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月份有大小,昼夜有短长,万物一齐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它们的阴阳消长变化,是不能全部予以一一度量的。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着于骨髓,心私虑之。
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黄帝问道:天在上覆盖着,地在下载负着,天地之间万物俱备,但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是依赖天地的精气而生存,顺应四时生长化收藏的规律而成长。
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身体的健康。
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附着于骨髓,我为上述这种情况甚感忧虑。
我想用针刺的方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呢?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按《太素》为陈)者,其叶发(按《太素》为落)。
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腑,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比如树木枯死的时候,其树叶就会谢落。
人在病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
人要是有了这样三种现象,说明中焦病症严重,药物和针炙都失去治疗作用,如果皮肤肌肉受伤败坏、血气枯槁,就很难挽回了。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其病不可更代,百姓闻之,以为残贼,为之奈何?黄帝道:我很同情病人的痛苦,心中为此忧心忡忡,又不能以我的身体去替代,人们听说病患无法得到医治,将要认为我残忍粗暴,究竟怎么办才好呢?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
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
能存八动之变,五胜更立;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
岐伯说:人的形体出生在地上,人的生命悬挂在天上,天地阴阳之气相互感应和合,才产生了人。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医学典籍,它是通过阐述人的形体构造和命运定数的关系,来探究人体健康与长寿的门径。
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人生与健康的关系,以及人类需要关注的长寿之道。
宝命全形论一文中,阐述了人的命格构成和人体形态的关系,认为人的命运和身体形态、构造密切相关,而且个体之间的定数差异不是偶然的。
同时,讨论了如何遵循自然规律,以获得健康长寿的生活方式和方法。
文章强调“防患于未然”,即在未患病之前就应该调养身体,注重预防保健,可以有效地延长生命的长度。
在阅读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学强调整体性,它是关注生命健康的学问,而并不是治疗疾病。
在中医学中,预防保健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
因此,它更加侧重于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增强身体免疫力和再生能力,从而让人们拥有健康、长寿的生活。
总之,《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让我认识到健康长寿是建立在生活方式和习惯上的,而不是依赖于医学治疗。
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调整饮食、作息、保持身体活动,以及注意情感上的
调节。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我们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健康,长久地享受美好的生活。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宝命全形
《黄帝内经》原⽂选读-宝命全形《黄帝内经》原⽂选读第⼀单元宝命全形(2学时)●素问·上古天真论(2学时)●素问·四⽓调神⼤论(指导⾃学)●灵枢·天年(指导⾃学)长春中医药⼤学内经教研室第⼀单元宝命全形《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
”——即世间万物,⼈是最宝贵的。
宝命,珍惜⽣命之意;全形,保全形体之意。
宝命全形,即保养⽣命的意思。
⼜称养⽣、摄⽣、道⽣。
本单元主要讨论《内经》的养⽣思想和⽅法等问题。
【教学要求】1.掌握养⽣的意义、原则和⽅法,熟悉⼈体⽣长、发育、⽣殖、衰⽼的⽣理过程和肾⽓的作⽤。
理解补肾法对延缓衰⽼的意义;调理冲任与⽣殖机能的关系。
2.熟悉“四⽓调神”的养⽣之道及违背四时阴阳所产⽣的病变;掌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涵义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3.熟悉古⼈对⽣命形成的认识;掌握⼈之寿夭的根本因素;了解⼈之⽣长壮⽼的过程。
【教学内容】1.上古之⼈长寿及《内经》时代⼈早衰的基本原因。
2.养⽣的原则和⽅法。
3.⼈体⽣长壮⽼的⾃然过程,肾⽓在⽣命过程中的重要性。
4.“四⽓调神”的养⽣之道。
5.“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医学思想。
6.“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
7.⼈始⽣的物质基础。
8.神在⽣命活动中的作⽤。
9.脏腑功能活动与⼈之⽣长壮⽼及寿夭的关系。
⼀、原⽂导读《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解]上古:即远古,指⼈类⽣活的早期时代。
以周代⽽⾔,上古指史前的远古时期。
王冰注:“⽞古也。
”⽞,远也。
天真:有三说,即:1、指⾃然、纯真、质朴⽆邪的天性。
《素问直解》注:“天真者,天性⾃然之真,毫⽆⼈欲之杂也。
”2、指⼈体禀赋的⾃然寿命。
⼜称“天年”、“天寿”。
3、即指先天真元之⽓。
本篇主要讨论了上古之⼈,保养天真以祛病延年的原则、⽅法、道理以及先天真⽓在⼈体⽣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故以“上古天真论”名篇。
[内容提要]1、养⽣的主要法则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二)
《黄帝内经素论》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二)SW25——《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SW25—D0501→Q0501‖→‖LS01—Q0103‖→‖LS78‖(已迁至《九针论》)‖SW25—Q0101→D0201‖→‖SW25—D0301‖迁移说明:1、所论与前后文意不接,显见乱简,当迁出;2、《素问悬解》卷七《宝命全形论》置于D0301“敢问其方”句后,从之;3、本节迁出后,其迁出位,帝问伯答义理相从;其迁入位,帝问“人有三者,是为坏府”之治法,后接伯答五行相胜及悬布天下之“五法”,义理两通,正当其位。
‖SW25—Q0207‖→‖SW25—Q0210‖迁移说明:1、所论与前后文意不随,当迁出;2、《素问悬解. 宝命全形论》置于“呿吟至微,秋毫在目”前,前后义理相贯,从之。
‖SW25—Q0202→Q0203‖→‖SW25—Q0206‖迁移说明:1、所论与前后文意不属,显见乱简,当迁出;2、《素问悬解.宝命全形论》置于“不知四时”句后,前后义理相通,从之。
D0000宝:据《说文》:“宝,珍也”、《韩非子.解老》:“吾有三宝,持而宝之”可知:宝,即珍爱。
D0102四时之法:《素问悬解》卷七《宝命全形论》注:“四时之法,生长收藏之令也。
”D0102庶:《尔雅》:“庶,众也。
”即民众、百姓,D0102全:保全,使之完整无缺。
D0102余:余,原位“欲针除其疾病”前,窜简,调至“心私虑之”前,使义顺。
Q0103木敷者,其叶发:1、《内经注评》引张景岳注:“敷,内溃也。
”2、《太素》注:“木陈者,其叶落,于义尤切。
”3、发,在湘楚方言中,为脱落之意。
Q0104哕:yue3,干呕象声词。
Q0105三者:1、《素问集注》注:“如有此三者之比,而声哕者,哕之败证也。
此因病深而胃腑已坏,虽毒药无可治其内,短针无可取其外,此皆皮毛焦绝,肌肉损伤,而气血争为腐败矣。
”2、即以味咸、弦绝、木敷而喻人哕因之“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
【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五篇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来自广东中医药00:0005:07宝命全形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翻译】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
人依靠天地之大气和水谷之精气生存,并随着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生活着,上至君主,下至平民,任何人都愿意保全形体的健康,但是往往有了病,却因病轻而难于察知,让病邪稽留,逐渐发展,日益深沉,乃至深入骨髓,我为之甚感忧虑。
我要想解除他们的痛苦,应该怎样办才好?【原文】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
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
【翻译】岐伯回答说:比如盐味是咸的,当贮藏在器具中的时候,看到渗出水来,这就是盐气外泄;比如琴弦将要断的时候,就会发出嘶败的声音;内部已溃的树木,其枝叶好象很繁茂,实际上外盛中空,极容易萎谢;人在疾病深重的时候,就会产生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