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方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村建设的不断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和改善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方案。

一、农村环境现状及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至城市,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耕地面积下降等问题。

而留在农村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造成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灌溉用水、农药施用等方面存在大量污染问题。

二、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农村环境进行评估。

通过监测数据,了解农村环境污染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与改善方案提供依据。

三、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生活垃圾。

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站,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推广清洁能源利用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广农村生活和村庄建设中的清洁能源利用。

通过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燃料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传统能源的污染排放,改善农村空气质量。

五、加强农田污染防治制定严格的农田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农药、化肥的管理和使用。

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和有机农业,减少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

六、发展农村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种植绿色农产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保护农田和水源的生态环境。

七、建立农村环境教育体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素养。

通过组织环境保护讲座、举办环境保护文化活动等方式,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八、加强农村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高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同时,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宣传,推动政策的全面落实。

九、促进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利用丰富的农村资源,开展农村生态旅游。

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因为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比较脆弱,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又必然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新农村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全面规划,要合理规划农村的用地结构,科学制定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村庄用地承载力、耕地保护利用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规划标准。

通过科学规划,可以合理调配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保护,达到生态环境与农村建设和谐统一的目的。

二、加强农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农田的保护,保护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禁止随意征地和围垦湿地,科学规划农田的利用方式,推广生态农业,提倡种植有机农产品,保护生态环境。

要加大力度改造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实现生态环境和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农村绿化,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村绿化的建设,提高农村绿地的利用率,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域的绿化建设力度,提高农村绿地的品质和数量,打造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环境的整体提升。

通过绿化建设,可有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和改善,重点解决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净化农村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确保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良好。

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源和破坏性行为的治理力度,提高对农村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五、加强新农村建设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村建设的监管和评估,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测和评估制度,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工作,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方案。

1.生态规划与土地利用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首先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规划,明确农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土地利用方面,应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合理划定不同区域的用地功能。

重要的农田应该保留下来,避免过度开发造成土地沙化和生态破坏。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同时,也可以推动农村居民改变习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3.农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农村垃圾处理与再利用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可以在农村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点,鼓励农民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垃圾的处理。

此外,可以开展农村垃圾再利用工作,将可再生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水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是新农村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重点。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和改善农村饮水条件等,以保障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农田生态保护农田生态保护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可以通过加强农田土壤保护、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方式,保护和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田灌溉管理和防治农田水土流失的措施,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6.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提倡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等方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推广农田水利综合利用和低碳农业技术,降低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7.生态公益林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出发,提出为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的对策。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特点1.自然环境多样性。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多样,包括山地、平原、湖泊、河流等, 这就意味着每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问题。

2.农村生活方式的传统性。

农村生活方式繁多,有的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因地区而异,由此也增加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

3.产业结构的转型期。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改革,很多地区农业产业已由传统的种植业或畜牧业向新兴的生态农业转型,并且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也在农村地区迅速发展。

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1.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

随着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过度开发,农田环境受损、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日益成为突出。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农药、化肥对土地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等问题。

3.生态系统退化。

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问题如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加剧,迫切需要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1.推进农村土地规划管理。

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土地利用,严格控制农村建设用地的规模,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加大投入,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

3.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等对土地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并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4.加强农田环境保护。

大力实施农田水土保持工程,加强水土流失防治,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恢复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5.加快农村生态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环境污染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

农村区域内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对策:1.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减少污染物排放。

2.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查和监督,推动农村环境治理的全面展开。

二、资源浪费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在低效的项目上,如过度砍伐树木、盲目填埋垃圾等,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可能引发生态环境恶化。

对策:1.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优先选择可再生资源进行建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鼓励农民参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倡绿色生产方式,推动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三、生态破坏问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土地扩张、建筑开发等因素,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愈发突出。

对策:1.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重视湿地、树林等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2.加强农村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留农田、林地等自然资源,维护农村生态平衡。

四、水土流失问题部分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土地资源的减少导致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对策:1.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采取措施防止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土地生态功能。

2.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倡耕地轮作休耕、有机农业等方式,改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

五、环境监管不力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相对滞后,监管不力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一些违法行为得以滋生。

对策:1.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而农村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区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并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

1.背景介绍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下推动农村全面发展的战略举措。

然而,由于农村人口众多、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因素,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进行保护与治理。

2.生态环境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造成的;土壤退化则是因长期过度耕作、过度施肥等原因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则是由于农村地区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所致。

3.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农村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村旅游发展。

其次,保护好生态环境可以营造宜居的乡村环境,吸引人才回流和发展乡村产业。

4.生态环境治理对策针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一方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用水、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技术等。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减少农田土壤退化。

此外,也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环保法律法规宣传和执行力度。

5.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与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

农村生态农业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采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田布局,实施农业土壤有机质积累等,实现农业产业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

6.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评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需要依据科学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加强农村环境评估,科学评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7.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为了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一、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质污染、土地资源破坏、生态保护不力等方面。

二、水质污染随着工业和农业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农村的水质遭到了严重污染。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弃物以及农田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等,都直接或间接进入水源,使得水质逐渐恶化。

这对农村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三、土地资源破坏为了满足城市的用地需求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和开发,导致土壤贫瘠化、湿地消失等问题。

这不仅使得农田减少,影响农村的农业生产能力,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四、生态保护不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工作不够到位。

一些地方由于生态环境监管松散,出现了乱砍滥伐、乱排乱放等现象,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使一些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五、解决方案之水质污染防控为解决农村水质污染问题,首先要加强农田和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推动农业生产的无害化、资源化。

其次,建立健全农村污水处理网络,提高农民对污水处理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加大投入,引入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改善农村生活水环境。

六、解决方案之土地资源保护为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可以在新农村建设中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土地建设项目,确保农田的保留和扩大。

同时,加强土壤保护意识,推动土壤保育措施的实施,确保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七、解决方案之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普及和宣传。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严格禁止乱砍滥伐、野生动植物走私等行为,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村的生态安全。

八、农村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需要加强农村环境教育的推广。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农民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主人翁精神,推动农村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九、农村环保产业的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保问题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保问题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保问题解决方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保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不当、生活垃圾无序处理等方面。

解决方案:1.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广科学施肥、绿色种植等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2.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推广农田沼气池建设,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清洁能源;3.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

二、农村水土流失问题农村水土流失主要由于大规模的农田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

解决方案:1.加强土地保护意识,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鼓励农民实施水土保持措施;2.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减少农田径流,减缓水土流失;3.发展农田林网工程,推广绿色植被覆盖,增加农田的固土保水功能。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多是由缺乏合理的垃圾处理设施和缺乏垃圾分类意识所致。

解决方案:1.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覆盖率;2.加强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提倡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的理念;3.推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利用,提高垃圾处理效益。

四、农村水源污染问题农村水源污染问题主要由于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流入水源,以及农田灌溉中的废水排放等原因。

解决方案:1.严禁农业废弃物流入水源,加强农田环境管理,规范农田灌溉水的使用;2.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监测;3.提倡农民使用生态友好型农业生产资料,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五、农村能源消耗问题农村能源消耗问题主要由农村生活用电负荷增大、农田灌溉用电增加等原因导致。

解决方案:1.加强农村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节能意识,推广节能家电使用;2.推动农村生活用电结构调整,鼓励使用清洁能源装置;3.提高农田灌溉水源利用率,降低农田灌溉用电量。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注重农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重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

一、农业面临的环境挑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面临着诸多环境挑战。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农田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与农村环境。

而新农村建设则应当立足于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积极推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避免农产品残留物的累积。

此外,有机农业还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品质与产量。

三、推动农田环境治理农田环境治理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应当加强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治理,采取科学的农田和水利建设措施,减少农田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

同时,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推动农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

四、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达标是农村环境中的一大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确保农村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使他们积极配合污水处理工作。

五、推进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垃圾处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大环境问题。

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推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应当加大对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将垃圾资源化处理与无害化处理相结合。

六、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是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抓手。

应当推广农村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例如,可以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生物质气化炉等清洁能源设施,减少农村的二氧化碳排放。

七、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离不开有效的监管机制。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的重要性及相应的措施。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存在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等。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大量的化肥、农药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源和土地中,导致水质和土壤质量下降。

三、生态环境改善的意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息息相关。

生态环境改善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能够提高土地质量和农产品的质量,有效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四、提倡可持续发展农业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倡导可持续发展农业。

可持续发展农业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科学种植、旋耕、水土保持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

新农村建设要积极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农作物保护剂,并逐步推广有机食品,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和消费水平。

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厉行治理的氛围,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的健康。

七、农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环境改善的基础。

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和培训,加强农民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自觉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八、加强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是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强大动力。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农业生产,推动农业高效、节能、环保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保措施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保措施分析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保措施分析一、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畜禽养殖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挑战。

土地的过度利用、水源的污染、农药与化肥的滥用以及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处理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担忧。

二、生态环保措施的重要性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人民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因此,采取有效的生态环保措施至关重要,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的空气、水源和土壤,维护居民的健康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田的生态保护农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是农村生态环保的重要方面。

通过改善农田的水土流失问题、推广防沙治沙,保护农作物多样性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土地资源的流失,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四、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村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紧缺和水污染的双重挑战。

因此,保护水源地,加强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提升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能力等措施,可以有效维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

五、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的滥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通过加强农药和化肥的管理,推广绿色、有机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的生态系统。

六、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和处理是农村生态环保的重要方面。

通过加强居民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广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垃圾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七、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推广生态农业是农村生态环保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态种植和农业多样化经营模式,可以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农村地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空气净化、水土保持等多重生态效益。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参与,建设更多的生态公益林,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

九、环境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知识水平,对于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加强环境规划和管理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环境规划和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和前提。

要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正确引导农村建设,优化布局结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强化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加大环境修复和治理力度,确保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是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农村地域辽阔,居民散居,垃圾处理方式单一,且缺乏有效的分类和处理手段,导致垃圾随意倾倒,污染环境。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引导农民逐步改变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建立起健全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是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查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推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采取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

应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利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要加强对农民的环保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展望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展望

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及展望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分析1. 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不当,农田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频发。

2. 缺乏有效治理手段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着治理手段不够科学、技术不够先进、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

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环保人才,缺乏有效的技术装备,制约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

3. 政府监管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着监管不到位、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

一些乡村环境违法行为被轻易忽视,导致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治。

二、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展望1. 完善治理体系未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应当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加强环保规划编制、环境监测评估、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等工作,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水平。

2. 推动技术创新应当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村庄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强化政府监管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乡村环保责任制度,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4. 加强公众参与农村居民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和主要责任人,应当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推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政府、企业、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只有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强化政府监管,加强公众参与,才能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注入新的活力。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各界都应该共同努力。

本文将探讨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措施。

一、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与治理通过建设农村环境监测站点,开展环境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建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治理成果的评估与监督。

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农民垃圾分类意识。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推广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农村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农村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建立农村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地下水开采量,避免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

四、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品质。

通过合理的农田规划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五、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管理设立农村生态保护区,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保护。

设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

六、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和太阳能等。

加大对农村清洁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减少农村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七、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八、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制定与执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村环境破坏行为的惩罚力度。

加强环保执法力量,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有效实施。

九、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农村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农村环境数据和治理成果。

增强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化和公正性。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是导致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物质不仅会残留在土壤和农产品中,还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壤污染。

此外,农膜的大量使用也给农村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废弃农膜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难以降解,严重影响了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

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日益增加。

但目前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机制,许多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和清运车辆,村民们只能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边或田地里,造成环境污染和卫生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和处理技术,大量可回收垃圾被浪费,有害垃圾也得不到妥善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潜在威胁。

3、畜禽养殖污染突出近年来,农村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规模化养殖程度较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和污染治理设施。

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周边的土壤、水体和空气,还容易引发疾病传播。

此外,一些养殖场选址不合理,靠近村庄和水源地,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的危害。

4、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一些城市的污染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向农村地区转移。

这些企业往往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环境监管相对薄弱,这些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查处和制止。

5、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突出,许多地方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问题。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工业污染等也使得农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恶化,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问题。

一、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出多个问题。

首先,农业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过量导致农田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堪忧。

其次,农村的饲养业和养殖业大量排放农业废弃物和污水,对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再次,农村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现象频发,导致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此外,农村环境的恶化还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比如饮用水源的污染和农药残留等。

二、生态农业的推动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指的是在保持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具有多个推动力。

1.生态价值观念的觉醒: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为生态农业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政策导向的支持: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出台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为生态农业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导向。

3.市场需求的引导: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升级,对绿色食品和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三、发展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有机农业是指以生物多样性、循环利用和自然保护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农业生产方式。

发展有机农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加大对有机农业的科研力度,研发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模式。

2.建立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监管制度,提高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3.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严格的农业生产标准,加强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新农村建设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保护问题。

本文将从农田污染、农药使用、水资源浪费、生态保护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农田污染农田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在新农村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

土壤酸碱化、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等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解决农田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

采用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措施,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从而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

其次,加强土壤监测和污染防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农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药使用农药在农田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过度和不当使用农药也带来了环境和人体健康问题。

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农药管理,减少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减少农药使用,可以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无公害农产品种植等。

此外,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指导,加强农民的农药知识培训,促使农民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次,提高使用效果,同时保护农作物安全。

三、水资源浪费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可以加强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利用。

通过修建水利设施,改善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四、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实现生态保护,可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保护农田和湿地的生态功能,不擅自开垦和破坏自然湿地,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采用有机耕作、绿色种植等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新农村建设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加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本文将从农村环境保护现状、污染治理措施以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农村环境保护的不完善是当今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农村工业和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垃圾等问题日渐严重,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

同时,一些农民对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的破坏难以遏止。

二、农村污染治理措施为了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首先,加强污染源的管控,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其次,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它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可以采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农村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根本在于农民的环境意识。

因此,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先进示范农村,激发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推动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农村环境管理的提升农村环境保护需要有规范的管理机制。

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督和检查,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制裁,推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六、科技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

此外,可以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环保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环保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环保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环保问题分析一、现状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然而,农业环保问题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农药与化肥过度使用、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二、农药化肥过度使用问题农药与化肥的过度使用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严峻问题。

长期以来,农民对农药与化肥使用认识不足,过度依赖它们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过量喷洒农药及施用化肥对土壤造成了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品质,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杂草、残根以及饲养业的粪便等,都会成为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源。

这些有机废弃物的随意处理,直接导致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污染的水源无法满足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需求,土壤的污染又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或者随意倾倒,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手段,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肥料、生物质能源等有价值的产品,不仅能够解决污染问题,还能够创造经济效益。

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是农业环保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缺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许多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

六、生态农业的推广与发展生态农业是解决农业环保问题的关键。

通过合理运用有机农业技术、生物防治等手段来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助于恢复土壤的自然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了实现农业环保的目标,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研发高效、环保的农业技术,如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农业技术、农作物选育等,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八、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业环保问题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农村地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把“三农”问题作为目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我们农村的明天留下美好的家园。

本文将对引起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防治污染的对策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分析;对策
1现实中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1.1使用水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上世纪中期以来,城市的不断建设,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人口的猛增,加之对剑江河流域的无序开发,使城市河道水量减少,水质严重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江河流域保护迫在眉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1)生活污水污染
目前,全国大部分农村还没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且农村环保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致使大部分生产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随意倾倒或直接排入水体,有些难以处理的固体垃圾也直接倒入水中。

生活污水正以不断增加的范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农药化肥的超量使用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

为提高产量和效率,人们经常会通过施加肥料和喷洒农药来增产。

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不按规定使用农药和肥料,且施肥、喷药配套技术和器械不完备,造成农用化学品大量浪费并直接污染环境。

化肥、农药的超量使用严重污染了地表及地下水,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3)工业废水的污染
20世纪80年带初期,由于当时的环保制度落后,许多工厂的工业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外面或河流中。

一些造纸厂、化工厂、锉厂等排放的重金属都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源,这些厂子排放的污水直接流入河中导致水变坏,或土壤污染,不光污染环境还很大程度的危害了人们的健康,现在“癌症村”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该方面的污染。

1.2土壤污染严重,土地耕作力下降,耕作面积减少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为城建、工业、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农民不合理的耕作,造成土壤污染、耕作面积减少,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1)废弃塑料农膜污染
农膜的使用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价值,但因回收率不高和其本身难以降解易造成土壤污染,也影响农作物生长。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塑料农膜废弃率为81.3%,使用可降农膜比例仅为3.15%,以及塑料袋的普遍使用,这样在农村也产生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各种塑料制品及农膜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溶出有毒物质,对耕地的污染非常大。

耕地污染使其转换为财富的能力下降,加快了土地退化和沙化,削弱了土地的产出能力并降低了农产品的质
量。

(2)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活垃圾逐年增加,而大多数乡镇还没有建设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垃圾一般都弃置于河塘和凹地,既影响环境美观,又污染土壤。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

1.3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林业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森林火灾、人为任意砍伐、公路和铁路建设条件需要,农村的山林植被在不断的减少和被破坏。

加上矿石的无规划开采以及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开采小煤矿、小金矿等逐年增多,不仅直接破坏了农村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而且引发山体塌陷、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和景观的严重破坏,并致使山体保水功能和水位下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矿石开采中剩下的尾矿、研石等废弃物大量堆存,既造成了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又占用了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闲置和浪费,还使一座座青山千疮百孔,有碍观瞻。

2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及防治对策
2.1加强国家宏观决策,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管理监管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和一些重要工业点源污染防治上,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防治监管重视不够。

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因素包括不多,考虑不够,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建议在修改《环保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时增加一些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条文,且不同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政策,不能一刀切。

2.2加大政府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中央及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对农村生产的绿色产品应通过增加绿色产品消费税、免除农村环境治理税和补助农民生产绿色产品进行保护。

促进种植户和养殖户的联合,提高他们充分利用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的积极性。

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同时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乱倒、乱堆的问题,减少生活垃圾及禽畜粪便对空气、水源的污染。

2.3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
通过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来改善目前农村出现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污染的问题。

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有责任指导和帮助农民,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机会,使农民懂得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让农民知道保护家乡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并采取措施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交给他们耕作的技术,让他们更科学合理的进行农业生产。

2.4从大局出发,杜绝将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转移到农村
中央政府应对那些直接影响国家安全、稳定,不能进行大、超规模开发、生态环境脆弱等地区的地方政府及居民、农民给予保护生态环境的补助费,对工作在这些地区的党政干部其考核政绩应是生态环境的保护情况,而不是GDP、工业产值,更不是毁林、毁草破坏生态环境。

各级政府,尤其是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各级基层政府应从大局出发,坚决杜绝污染重、耗能大的企业落户到本地区及农村,防止本地区及农村生态环境再次受到破坏和污染,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2.5工业污染防治
在农村分布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大多由于规模小、分散、技术落后等原因污
染严重,耗能大,应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节能减排,关小上大,促进形成区域工业小区,以高科技手段,将上游的废料变为下游的原料,走循环产业、循环经济的道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喻太刚.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2):42-43.
[2]史晓慧.邯郸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北环境科学,2003,11(2):21-24.
[3]马井玉,刘志海.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11(A06):255-256.
[4]张炳荣.闽西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与控制[J].福建环境,1991(2):25.
[5]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19-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