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95075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2.png)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对于中考生物科目来说,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的归纳:显微镜的结构1. 镜筒:显微镜的主体部分,包括物镜和目镜。
2. 物镜:位于镜筒下方,用于放大标本的镜头。
3. 目镜:位于镜筒上方,用于观察物镜放大后的图像。
4.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通常配有压片夹固定标本。
5. 调焦旋钮: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6. 光源:提供照明,使标本可见。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3. 放置标本:将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
4. 观察:左眼注视目镜,转动粗准焦旋钮,使物镜逐渐靠近标本,直到看到图像。
5. 调焦:转动细准焦旋钮,使图像清晰。
6. 清洁和收镜:观察结束后,用擦镜纸清洁镜头和载物台,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基于光学原理,物镜和目镜共同作用,将标本放大。
物镜负责初步放大,目镜则进一步放大物镜的成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10倍物镜和10倍目镜的显微镜总放大倍数为100倍。
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使用可见光进行观察。
2. 电子显微镜:使用电子束进行观察,分辨率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细胞结构观察、组织切片分析、微生物研究等。
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1. 避免强烈震动和高温。
2. 定期清洁镜头和载物台。
3. 存放时避免潮湿和直射阳光。
结束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对于中考生物科目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可以提高观察和分析生物标本的能力,为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显微镜。
(完整版)显微镜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完整版)显微镜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3d344784254b35eefd34cc.png)
生物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高一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d820a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7.png)
高一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结构,对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面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可见光来观察物体的显微镜。
它由物镜、目镜、台、支架和光源等部件组成。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并通过调节粗调和细调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使用电子束来观察物体的显微镜。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高的分辨率,可以看到更详细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二、显微镜的原理1. 放大原理: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放大物体。
物镜放大物体的近距离图像,目镜再次放大物镜所得的图像,从而放大物体。
2. 分辨原理:分辨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两个接近物体的界限。
分辨度取决于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
波长越小,分辨度越高;数值孔径越大,分辨度越高。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准备样本: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需要准备好要观察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昆虫等。
2. 调节光源:在观察样本之前,需要确保光线充足且均匀。
可以通过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强度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3. 调节物镜和目镜:根据所需要的放大倍数,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
先用粗调将物镜与样本距离缩短至最近,然后用细调调节焦距直到得到清晰的图像。
4. 观察和记录:通过调节焦距和移动样本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图像。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眼镜或手机等设备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可以帮助生物学家观察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细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化学分析:显微镜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分布,从而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分析。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4dd3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4.png)
小学生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观世界的仪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细节,比如细胞、细菌、微生物等等。
在科学实验室或者学校的实验室里,显微镜是常见的仪器之一,它在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显微镜的知识吧。
一、显微镜的种类显微镜有许多种类,其中主要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主要包括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螺旋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各种类型。
荧光显微镜可以对生物样品中的某些部分进行特异性标记,使其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荧光,从而可以对特定的细胞结构或者分子进行观察和研究。
2.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一种显微镜。
它可以对样品进行高倍率的放大,从而让人们能够看到更加微小的细节和结构。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它们在生物学、材料科学、地质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显微镜的构成1.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用来放大样品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一个显微镜会有多个不同倍率的物镜,比如4倍、10倍、40倍等。
物镜的放大倍率不同,所能观察到的细节也会有所不同。
2.目镜目镜是用来观察物镜放大后的样品的部分,它一般有一个或者两个,视觉舒适度更好。
3.镜头显微镜的镜头也非常重要,它会影响到观察到的图像的清晰度和质量。
一般来讲,优质的镜头能够让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
4.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支撑结构,质量好的支架能够保证显微镜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并且支架上的焦螺距能够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5.光源显微镜通常需要透过样品进行观察,为了让样品的细节更加清晰,需要光源来照亮样品。
一般情况下显微镜会配有自己的光源,或者可以使用环境光源。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用到偏光装置来观察一些特殊的样品。
三、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工作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要对显微镜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先检查一下显微镜有没有损坏,然后调节一下焦距和光源,最后检查一下有没有灰尘和杂质。
显微镜复习_知识点比较全面
![显微镜复习_知识点比较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8e9d174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c.png)
显微镜复习_知识点比较全面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具,可以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细菌、组织等微小物体。
下面是关于显微镜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显微镜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的类型1.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射光学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的图像,再通过目镜观察。
2.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替代传统的光线,通过电子透视来观察物体,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探针显微镜:利用如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通过探针的接触和扫描来观察物体表面形貌和性质。
二、显微镜的结构1.光路系统:包括光源、准直系统、物镜、目镜、光学管等部分,用于形成清晰的放大图像。
2.支撑结构:包括底座、臂架、台面等部分,用于稳定显微镜的工作。
3.调焦系统:包括粗调焦和细调焦机构,用于调节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像。
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物体的图像,再通过目镜放大物镜的图像,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
2.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电子束和电磁透镜来放大物体的图像,通过电子束的透视观察物体。
3.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探针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观察物体的形貌和性质。
四、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技巧1.标本制备:对于光学显微镜,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薄片或薄荷状,并进行染色或固定处理;对于电子显微镜,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超薄切片。
2.调焦调光:适当调节粗焦距和细焦距,以及光源的亮度,使得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明亮。
3.换倍镜选取: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以获取适当的放大倍率。
4.样品移动:通过移动样品台面或滑块来对样品进行观察,需要谨慎操作,避免碰撞和损坏。
5.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细节,包括图像的特征、颜色、大小等。
以上是有关显微镜的复习知识点,涵盖了显微镜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使用技巧。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显微镜,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显微镜复习及知识点
![显微镜复习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b141671eb91a37f1115cfb.png)
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清洁、收镜装好镜头对好光,左眼看镜右眼睁,调节粗螺把镜降轻轻降到玻片边,慢慢倒拧镜向上片向右移像左移,片往下移像向上先用低倍后高倍,仔细观察莫急慌考点1 关于构造部件及用途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各部分名称(如右图示)考点2 关于对光操作的要求(1)做到“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2)做到“一线”,即通过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的光线是一条直线。
考点3 关于视野亮度的调节显微镜下视野亮度的调节与反光镜、遮光器有关。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平面、凹面)是不同的。
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平面镜;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凹面镜。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
光圈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考点4 关于物像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物像放大倍数的计算: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考点5 关于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量的变化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考点6 关于镜头的识别和使用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类,都是凸透镜。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螺旋),一般有3-4个物镜,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3)各类镜头特征比较,如下:考点7 关于视野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放大的倒像,即物像比实物要大,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如下图示)考点9 关于转换使用高倍镜的操作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操作步骤如下:①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②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③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④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⑤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考点10 关于污物位置的确定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
生物显微镜高中知识点总结
![生物显微镜高中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ced64b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e.png)
生物显微镜高中知识点总结一、生物显微镜的原理生物显微镜利用光学原理来放大微小物体,并使其变得可见。
其主要原理包括折射、放大和成像等。
1.折射原理生物显微镜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折射来放大被观察的物体。
当光线通过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使得物体的影像放大。
2.放大原理生物显微镜通过透镜系统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成可见大小,使其成像在目镜和物镜之间的焦点处,从而使得物体在目镜中得到进一步放大。
3.成像原理生物显微镜通过透镜的放大作用,使得被观察的物体在目镜中得到清晰的成像,从而实现对微小物体的观察和研究。
二、生物显微镜的构造生物显微镜通常由光源、物镜、目镜、载物台、焦距调节装置、鼓风装置等部分组成,其中物镜和目镜是最关键的部分。
物镜和目镜分别用来放大被观察的物体,而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样品。
焦距调节装置用来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便使样品能够得到清晰的成像。
光源用来照亮样品,而鼓风装置用来吹拂样品,以便观察不同角度的样品。
三、生物显微镜的操作生物显微镜的操作需要注意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便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下面是生物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首先需要准备好要观察的样品,将样品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夹具夹住样品,以防止在观察过程中样品移动。
2.选择物镜根据样品的大小和要观察的细胞结构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进行观察。
通常情况下,先使用低倍物镜进行初步观察,然后再使用高倍物镜进行细致观察。
3.调节光源调节光源的亮度和角度,使得样品能够获得适当的照明,以便得到清晰的成像。
4.调焦使用焦距调节装置,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得样品能够得到清晰的成像。
5.观察样品通过目镜观察样品,观察样品的形态、结构和细胞器等特征,以便获取需要的观察结果。
6.记录观察结果观察完毕后,可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样品的图片,以记录观察结果。
四、生物显微镜的应用生物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环境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生物显微镜的一些主要应用:1. 生物学研究在生物学研究中,生物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组织学、生理学等研究中,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结构、细胞器、细胞分裂等现象。
重要的显微镜知识点
![重要的显微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67e6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e.png)
重要的显微镜知识点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细胞结构。
它的发明对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逐步介绍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
1.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显微镜类型。
它利用透镜组将光线聚焦到样本上,并通过目镜和物镜来放大图像。
光学显微镜通常具有两个参数,即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表示目镜和物镜的倍数乘积,而分辨率决定了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2.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是光学显微镜中的两个重要组件。
目镜位于显微镜顶端,是用于放大图像的镜片。
物镜位于样本顶部,是用于聚焦光线并放大图像的镜片。
常见的物镜有4x、10x、40x和100x等倍数,而目镜通常为10x倍数。
3.分辨率分辨率是显微镜的一个关键参数,它决定了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它受到波长和数值孔径的影响。
波长越小,分辨率越高。
数值孔径是物镜的一个参数,表示物镜能够收集的光线数量。
数值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4.相差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是一种常用于观察无色透明样本的显微镜。
它利用物镜上的相差镜片来增强样本中的相差效果,从而使样本的细节更加清晰可见。
相差显微镜常用于生物学领域的细胞观察。
5.荧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是利用荧光染料或标记物来观察样本的一种显微镜。
在荧光显微镜中,样本通常会被标记上特定的荧光染料,这些染料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时会发出荧光。
荧光显微镜可用于观察细胞内的特定结构和分子。
6.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使用电子束而非光线的显微镜。
它的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高得多,可观察到更小的物体和更细微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有两种主要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样本内部的细节,而扫描电子显微镜则用于观察样本表面的形貌。
7.数字显微镜数字显微镜是一种将显微镜图像转换为数字图像的显微镜。
它通过连接到计算机或显示器上的摄像头来实现。
数字显微镜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方便保存和共享图像结果。
初一生物显微镜相关知识点详解
![初一生物显微镜相关知识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951fd7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6.png)
初一生物显微镜相关知识点详解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知识点,帮助初一学生更好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镜座: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座通常较重,以确保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稳定不易倾倒。
2. 镜臂: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连接镜座和镜筒。
镜臂的设计通常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握持和操作。
3. 镜筒:连接在镜臂的前上方,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镜筒的长度和直径会影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视野范围。
4. 载物台:位于镜筒下方,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载物台通常可以上下移动,以便调节焦距。
5.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用以调节光线强弱。
遮光器的设计可以帮助用户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6. 粗准焦螺旋:用于快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使用。
粗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大,适合初步对焦。
7. 细准焦螺旋:用于缓慢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更加清晰,通常在使用高倍镜时使用。
细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小,但精度较高,适合精细对焦。
8.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可向任意方向转动,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分别适用于光线较强和较弱的情况。
反光镜的选择和调整对显微镜的成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9. 目镜:用于放大物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5倍到20倍之间。
10. 物镜:用于放大物象,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的放大倍数通常在4倍到100倍之间。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确保显微镜放置稳固,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倒。
小学科学显微镜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显微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6a3d5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1c.png)
小学科学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的类型1. 光学显微镜:利用透镜和物镜放大物体。
透镜有凹透镜和凸透镜,物镜有放大倍数。
2.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的折射来放大并显示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更高,分辨率更高。
二、显微镜的结构1. 基座:显微镜的支撑结构,能够保持显微镜的稳定。
2. 支架:支持物镜和目镜的部分,负责固定这两个重要的光学组件。
3. 物镜:用来放大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决定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 目镜:人眼观察的透镜,通常具有一定倍数的放大效果。
5. 调焦装置:用来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物体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
6. 光源:提供光线照射被观察物体,使其能够反射出光学信号供显微镜观察。
7. 变倍镜: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焦距,调整放大倍数。
8. 物台:放置被观察样品的部分,通常具有可移动、固定等功能。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调节光源:打开光源使它保持光线均匀,调节亮度适宜观察条件。
2. 调节物镜:先用最小倍数的物镜对样品进行初步观察,再逐渐调大倍率进行放大观察。
3. 调节焦距:利用调焦装置来调整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被观察物体能够清晰地显现出来。
4. 移动样品:如果需要观察物体的不同部位,可以通过调节物台的位置或者移动样品来实现。
5. 注意保养:使用完显微镜后,要及时清洁透镜,并将显微镜放回原位,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领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细胞器和微生物等微小生物。
2. 化学实验: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化学反应的细微过程,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3. 材料科学:用来观察金属、陶瓷等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4. 医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常用显微镜来观察血液、组织和细胞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关于小学科学显微镜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显微镜知识,孩子们可以了解微观世界的奥妙,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6ec9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7.png)
中考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历程1.1 显微镜的发明显微镜是一种利用透镜和反射镜放大细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其原理是通过透镜或反射镜使光线聚焦,从而放大被观察的物体。
现代显微镜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
荷兰眼镜商扬·斯沃斯(Zacharias Janssen)和其父汉斯·斯沃斯(Hans Janssen)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
而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是第一个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科学家。
1.2 显微镜的发展在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显微镜,包括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
其中,电子显微镜的发明标志着显微镜的重大飞跃,使得人们可以观察到比光学显微镜更微小的物体。
二、显微镜的分类及结构2.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对物体进行放大观察的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物镜、目镜、台、光源、反射镜等。
其中,物镜和目镜是光学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物镜用于放大样品,目镜用于放大视野。
2.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对物体进行放大观察的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电子枪、对焦系统、透镜等。
与光学显微镜相比,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更微小的物体,因此在生物、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3 原子力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使用原子尖端对物体进行放大观察的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扫描探针、反馈系统等。
原子力显微镜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显微镜,可以对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观察。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3.1 样品的制备在观察样品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工作。
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样品的制备方法也不同。
例如,在观察动植物的细胞时,通常需要将样品进行薄切片,以便于显微镜对其进行放大观察。
3.2 调节显微镜在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对显微镜进行调节,以使得观察结果更加清晰。
主要包括对焦、调整光源、选择合适的目镜和物镜等。
显微镜的构造及知识点总结
![显微镜的构造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79f36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d.png)
显微镜的构造及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的构造1.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1)物镜:即观察的物体通过物镜放大后,成像在目镜焦面上。
一般显微镜所有的放大倍率除了物镜外,还包括目镜的倍率。
(2)目镜:显微镜的目镜是用来观察物体显微图像时用的透镜。
目镜的放大倍率是比较小的,通常为5倍、10倍、15倍等。
目镜与物镜的焦距必须匹配,这样才能看到清晰的放大像。
2.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1)照明系统:比如反射光源和透射光源的照明系统;(2)镜筒系统:用于目镜和物镜的安装的镜筒系统;(3)焦平面系统:用于放大像的成像系统。
3. 显微镜的机械系统(1)镜架:是显微镜的承托物,是显微镜的主要支撑构件;(2)镜座:显微镜的显示端的支架,用于稳固显微镜设备。
4. 显微镜的附件(1)测微鼓飞机械:用来观测目镜放大倍率的装置;(2)准直镜:用于调整光线的平行程度。
二、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1. 显微镜的类型(1)光学显微镜:指用透射光形成放大像的显微镜。
透射光显微镜是最早发明的显微镜,它是通过物镜底部有一光源的透镜式显微镜。
(2)电子显微镜:主要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即利用电子束替代光束对被测物进行成像和分析的一种高分辨率显微镜。
2. 显微镜的应用(1)生物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和研究生物细胞、微生物等微小的生物体。
(2)医用显微镜:用于临床医学的病理学诊断,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标本的形态结构。
(3)材料显微镜:用于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组织成分。
(4)学术研究:科学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和研究各种微小结构。
3. 显微镜的原理(1)放大原理:通过物镜和目镜的合作,使被观察物体得以放大。
(2)成像原理:显微镜使用透镜或反射镜将物体的物理像放大到目镜处。
4. 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1)焦距调节:通过移动物镜或目镜来实现清晰成像。
(2)曝光调节:用于调节观察物体的光线强弱。
(3)放大倍率调节:根据被观察物体的大小和结构特点进行调节。
高一认识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认识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41444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9.png)
高一认识显微镜知识点归纳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科学实验和观察中常用的仪器,它能够放大微小的物体,使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
在高一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一些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显微镜的分类a. 光学显微镜:依靠透射或反射光线来放大物体的显微镜,主要分为单透镜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
b.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来放大物体的显微镜,可分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2.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a.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光源、粗、细调焦装置、载物台等部分组成。
b. 光线经过光源,经过凸透镜物镜聚焦光线,进入目镜后再次发生折射,形成放大的像。
3. 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a. 使用显微镜前,首先需要调整光源的明亮度,保证观察物体的充足光线。
b. 将待观察的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利用粗调焦装置将物镜与标本逐渐靠近,再利用细调焦装置使画面更加清晰。
4. 显微镜观察与成像a. 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使人眼无法分辨的细小结构变得可见。
b. 使用不同倍数的物镜和目镜,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 放大倍数 = 物镜倍数 ×目镜倍数,常用的目镜倍数有4倍、10倍、40倍等。
5. 显微镜的维护与保养a. 使用显微镜后,要轻轻擦拭镜片和器皿,保持干燥和清洁。
b. 镜片需要定期清洗,可使用特定的清洁剂和柔软的纸巾进行清洁。
c. 收起显微镜时,要将部分松动的部件固定好,放入器皿中保护。
6. 显微镜的应用领域a. 生物学:用于观察细胞、细菌、纤维等微小生物结构。
b. 化学:用于观察和研究化学反应的细微变化。
c. 材料科学:用于分析材料的颗粒、纹理和晶体结构等。
d. 医学:用于疾病诊断和病理研究等领域。
通过对显微镜的认识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微观世界,发现隐藏在微小物体中的奥秘。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显微镜,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进一步拓展科学的视野。
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
![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61beee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3.png)
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显微镜的使用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显微镜就是一种能把特别小的东西放大好多好多倍的仪器,让咱们能看到眼睛平常看不到的小东西,像细胞啥的。
②重要程度:在生物学、医学还有材料科学这些学科里特别重要。
要是没有显微镜,咱们就没法研究细胞结构,也不知道细菌长啥样。
③前置知识:你得对观察对象有点了解,比如在生物里知道细胞大概是个啥概念。
知道光的简单原理,像光沿直线传播啥的,对理解显微镜的光路有点帮助。
④应用价值:在医院里,医生用显微镜看血液里的细胞有没有异常。
在学校实验室里,让学生能亲自看到细胞,对科学有直观的认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生物实验技能这个板块里那可是相当重要的部分。
是观察微观生物结构的必备手段,就像在看细胞结构这一块,它就是排头的方法。
②关联知识:和生物里的细胞结构知识关系很密切。
和物理学里的光学知识也分不开,毕竟是靠光来成像的。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掌握显微镜的对焦挺难的。
新手常常把倍数搞错,要么就是找不到观察的标本在哪。
- 关键点:关键是要理解不同镜头的放大倍数,还有就是光路的原理,这样才能准确操作。
④考点分析:在生物学考试里常考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可能会让你写出使用顺序。
还有让你根据看到的图像判断是高倍镜还是低倍镜下的情况。
三、详细讲解【方法技能类】①基本步骤:- 首先,把显微镜从箱子里拿出来小心放好,别碰着镜头啥的。
- 然后,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这就好比给眼睛找个合适的窗户看外面。
我记得我第一次做的时候,找这个通光孔都找半天,感觉就像在迷宫里找出口。
- 接着,调整光圈和反光镜。
光线暗就把光圈调大,反光镜往光亮的地方转。
就像给舞台打光一样,让舞台(载物台)上亮亮的。
- 再把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好。
有一回我没夹紧标本,一动就跑了。
- 之后,眼睛看着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缓缓下降,等到快接近标本的时候就停。
这个过程就像慢慢靠近一个神秘宝藏,可别弄破了宝藏(标本)哦。
初中学生显微镜知识点总结
![初中学生显微镜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4886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c.png)
初中学生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一、显微镜的种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通过透镜的原理放大物体,是最常见的显微镜之一。
它分为单镜头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100-2000倍。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通过物体进行成像的原理放大物体。
它的放大倍数更高,可以达到100万倍以上,同时对于观察生物细胞等非常小的物体有很好的效果。
二、显微镜的构造1. 箩筐:显微镜的底部,可以放置载玻片或载玻片夹。
2. 台柱:支撑显微镜的稳定性,使之不易晃动。
3. 旋钮:可以调整镜头的高低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4. 物镜:放大物体的镜头,有不同倍数的物镜可供选择。
5. 镜筒:装有目镜和物镜的管状部分,可以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
6. 螺旋装置:调节物镜的位置,以便获得清晰的图像。
7. 目镜:放大物体的镜头,通常为10倍。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调节光源:打开显微镜下方的灯泡,以提供足够的光源。
2. 调节放大倍数:选择合适的物镜进行观察,初中生常用的有4倍、10倍、40倍和100倍的物镜。
3. 调节焦距:使用螺旋装置或旋钮调节物镜的位置,使得平台上的物体能够清晰地观察到。
4. 放置载玻片:将待观察的样品放置在载玻片上,再用载玻片夹固定好。
5. 观察、记录:通过目镜观察物体,可以使用相机或手机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记录。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方面:可以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原生动物、细菌等微生物。
2. 化学方面:可以观察晶体结构、溶液中的晶体、晶格等。
3. 医学方面:用于临床诊断,如观察体液中的微生物、血细胞等。
4. 材料学方面:可以观察材料的组织结构、表面形貌、晶粒大小等。
五、显微镜的维护1.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灯源,调整物镜和目镜,清理显微镜外观的灰尘和杂物。
2. 显微镜在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撞击和摔落。
3. 镜片上的水珠应及时擦拭,避免影响观察效果。
4. 镜筒不能伸缩过快,以免损坏装置。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二)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二)](https://img.taocdn.com/s3/m/b4a8831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b.png)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二)引言概述:显微镜是生物学中一种重要的实验工具,通过它可以观察到微小的生物结构和细胞变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总结初中生物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显微镜的分类和结构1.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区别2. 光学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3. 电子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显微镜的使用前准备工作2. 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调节焦距3. 显微镜镜片和样本的处理方法4. 使用显微镜时需要注意的卫生问题5. 显微镜的存放和保养方法三、显微镜中的标本制备与观察技巧1. 静态标本和动态标本的制备方法2. 常用的染色技术介绍3. 如何选取适合观察的显微镜放大倍数4. 观察样本时的调焦和调光技巧5. 高清晰度观察技巧四、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1. 细胞结构的观察和研究2. 生物组织的切片和观察3. 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4. 显微镜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贡献5. 显微镜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五、常见的显微镜问题及解决方法1. 显微镜图像模糊的原因和解决方法2. 显微镜调焦困难的处理办法3. 镜片污染及清洁方法4. 显微镜零件损坏的维修方法5. 如何处理显微镜镜头修复问题总结: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中必备的实验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生物结构和细胞变化。
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分类和结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标本制备与观察技巧、显微镜在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合理操作和正确使用显微镜,我们能更好地进行生物学实验和研究。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4fa1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0.png)
初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1. 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观察样本的镜头,位于显微镜的上方,观察者通过它来查看放大的图像。
- 物镜:接近样本的镜头,负责初步放大样本。
- 粗微调螺旋:用于大幅度调整物镜与样本之间的距离,使样本进入视野。
- 细微调螺旋:用于小幅度调整物镜与样本之间的距离,使图像更清晰。
- 载玻片:放置样本的平台,通常样本被放在一个薄的玻璃片上。
- 光源:提供照明,使样本可见。
2.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放大样本。
物镜首先放大样本,然后目镜进一步放大物镜形成的图像。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 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 选择适当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观察画图和记录。
- 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 观察:- 放置载玻片标本。
- 先使用粗微调螺旋降低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但要避免物镜与载玻片接触。
- 观察时,先注视着物镜,然后慢慢转动粗微调螺旋,直到基本看清物像。
- 微调细调螺旋,使图像清晰。
三、显微镜的保养1. 使用后的清理:- 取下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
- 清理载玻片和机械部分,保持干燥。
- 将显微镜放回镜箱中,存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
2. 注意事项:- 不要随意拆卸显微镜的部件。
- 避免显微镜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
- 不要用手直接触摸镜头,以免留下指纹或油渍。
四、显微镜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1. 细胞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 学习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
2. 组织观察:- 观察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 了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特点。
3. 微生物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
- 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显微镜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e4f11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d.png)
显微镜知识总结(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构成物体压缩的虚像→目镜→把经物镜构成的压缩虚像进一步压缩。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压缩倍数就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压缩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压缩倍数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恰好相反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①进一步增强或弱化光源亮度;②减小或增大光圈;③反光镜采用平面镜或凹面镜(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1.取镜与放置:(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到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右(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挑选一很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凝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旋转反光镜,并使光线通过通光孔散射至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见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1)把必须观测的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挡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3)左眼见目镜内,同时逆向缓缓旋转粗准焦螺旋,并使镜筒下降,直至看见物像年才,再稍稍旋转细准焦螺旋,并使看见的物像更加准确。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1.操作步骤:(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3)旋转转换器,安远走高倍物镜,穿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并使视野亮度适合(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2.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2)采用高倍镜观测时,无法旋转粗准焦螺旋1、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a.转用凹面反光镜,摆大光圈b.转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解析:光照光亮时,必须将视野变暗才可以确切的看见细胞中的内容物,因此换平面镜和小光圈。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b595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8.png)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观察微观事物的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分类、操作技巧以及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提供显微镜相关知识的全面总结。
正文内容: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1.光学原理:显微镜通过透明样本的透射或反射产生图像。
介绍光的折射、散射、吸收等基本原理。
2.目镜和物镜的作用:目镜放大目标到初像,物镜放大初像得到最终物像。
介绍目镜和物镜的种类和功能。
3.成像原理:介绍显微镜的光路结构,包括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如光源、凹物镜、凸物镜、接物眼镜等。
二、显微镜的分类1.光学显微镜:介绍最常用的光学显微镜,如亮场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等,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2.电子显微镜:介绍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分类,如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及其在纳米材料和生物领域的应用。
3.原子力显微镜:介绍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其在材料科学和表面形貌研究中的应用。
三、显微镜的操作技巧1.样本制备:详细介绍显微镜样本的制作步骤,包括固定、切片、染色等。
解释每个步骤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对焦调节:介绍显微镜的对焦方法,包括调节物镜、宏观和微观对焦,提供实用的对焦技巧和误差排除方法。
3.图像调节:介绍调节亮度、对比度和色彩平衡等参数的方法,以获得更清晰的显微图像。
4.数字显微镜操作:介绍数字显微镜的特点和操作方法,包括数码相机的安装和使用,以及图像采集和处理。
5.维护与清洁:介绍显微镜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方法,包括镜头和机械部件的保养,以及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1.图像模糊:介绍图像模糊的可能原因,包括对焦错误、光源问题和样本问题,提供解决模糊图像的方法。
2.显微镜失调:介绍显微镜装置失调的表现和原因,如物镜不对中、目镜未调节等,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3.样本准备不当:介绍样本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固定不彻底、切片厚度不一致等,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0个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10个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81769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a.png)
10个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1. 显微镜的历史显微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最早的显微镜是由荷兰眼镜工匠扎克利斯·雅恩森发明的。
之后,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虹宾斯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的设计。
从那时起,显微镜逐渐成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 显微镜的类型主要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三种类型。
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使用可见光来放大物体。
电子显微镜则使用电子束来放大物体,因此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细节。
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和分子级别的结构。
3.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光聚焦在被观察的物体上,然后放大物体的图像。
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来穿透样品,然后通过电子透镜将图像传至显示屏上。
原子力显微镜则通过测量探针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图像。
4. 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它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细菌和组织等微生物结构;在医学中,则可以用来检测疾病和诊断病变。
5. 显微镜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大小。
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让我们观察到更小的细节。
6. 显微镜的操作在使用显微镜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清洁和干燥,以及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和对焦距离。
此外,还需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
7. 显微镜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镜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显微镜如超分辨显微镜和多光子显微镜等已经问世,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8. 显微镜与科研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微小结构、研究生物学现象,并且对于发现新的科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难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9. 显微镜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显微镜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加精密、便携和智能化。
这将会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
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的位置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举例: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例1.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例2.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偏向左上方,在换高倍镜观察前应该把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具体说法是()
A.向左上方移动载玻片B.向右上方移动载玻片
C.向左下方移动载玻片D.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
例3.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暗,视野变大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视野变大
D.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视野变小
4. 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例1.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内容物。
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5. 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例1.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B.4个C.16个D.32个答案:A
例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分生组织细胞中的()
A.2个B.4个C.8个D.16个答案:B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的位置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例1.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玻片时污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污物仍存在。
那么污物在( )
A.玻片上B.物镜上C.目镜上D.反光镜上答案:C
补充资料:显微镜使用注意问题
1、取送方法要正确。
因为反光镜是通过镜柄插放在镜臂下面的,目镜是插放在镜筒上端的,所以,它们很容易滑落而损坏。
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用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另外,也不准许学生取下反光镜和目镜乱照乱摸。
2、镜头的保护。
目镜和物镜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的盒内。
上实验课期间,为了防止落上灰尘,要制作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课间时要随时罩好。
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如果擦拭不净,最好蘸一点二甲苯继续擦。
注意,决不能把镜头放到二甲苯中浸泡,这样会使镜头开胶,镜片脱落。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和防止镜筒下滑。
一般地说,粗、细准焦螺旋各转动一周,可以使镜筒分别移动10 mm和0.1 mm。
要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物镜,使镜筒缓缓下降。
否则,很容易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