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A 哮喘防治指南袖珍本 2009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b45f90dd88d0d233d46a66.png)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GINA方案)一、背景全球哮喘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澳大利亚、瑞典、美国以及中国的研究,都显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展,哮喘的患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发达国家儿童哮喘的患病,高于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高于乡村。
2000年,我国进行了儿童哮喘率的调查,显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重庆的儿童哮喘患病率最高,为3.34%,而患病率最低的是我国的拉萨,仅为0.52%。
全球哮喘防治的创议,也就是GINA方案,为我们给出了一个全球哮喘的预防与治疗的指导。
GINA方案,是在全球范围内,治疗哮喘的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每两年都会有更新。
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由全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医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发行,在2004年,也进行了第二次的修整。
二、儿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name="02" id="02">(一)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 T 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儿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二)病因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炎症使气道呈现高反应状态(即呼吸道对各种理化及生物刺激因子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敏感及强烈的反应),并在一定促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易感者气道痉挛即哮喘发作。
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抗原后,使平滑肌立即发生痉挛,此为速发性哮喘反应。
更常见的是不少患者在接触抗原数小时乃至数10小时后方始发作哮喘,称为迟发性哮喘反应,这是气道慢性非特异性(过敏)炎症的结果是气道粘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分泌增中、粘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加上管腔内粘液栓阻塞是哮喘发作的重要机制。
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
![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6f8f45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9.png)
gina对支气管哮喘的分级标准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对呼吸道造成持续的炎症和收缩。
Asthma is a chronic airway disease that causes ongoing inflammation and constriction of the airways.2.根据GINA的标准,支气管哮喘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严重程度。
According to the GINA standards, asthma can be classified into 4 different levels of severity.3.第一级轻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通常有较少的症状和发作,可以通过使用急救雾化器来缓解。
Patients with mild persistent asthma at level one usually have fewer symptoms and attacks and can be relieved with the use of a rescue inhaler.4.第二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症状和发作,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
Patients with moderate persistent asthma at level two may experience more symptoms and attacks, requiring longer treatment.5.第三级重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通常会有严重的症状和发作,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治疗。
Patients with severe persistent asthma at level three usually have severe symptoms and attacks, requiring more aggressive treatment.6.第四级难治性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的严重症状和发作,需要进行持续的治疗和监控。
GINA 2009(袖珍版)
![GINA 2009(袖珍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c583c689eb172ded63b7f4.png)
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其他的自我管理计划,如: /asthma/index.html
z 哮喘控制测试(ACT): z 哮喘控制问卷(ACQ):/Asthma1.htm z 哮喘治疗评估问卷(ATAQ): z 哮喘控制评分系统
与未来的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特征包括: 临床控制不良,过去一年频繁急性发作甚至需要医疗救助,FEV1 较低,暴露于吸烟,使用大剂量药物 *任何急性发作都需要审核是否进行了足够的维持治疗 §根据定义,任何一周出现 1 次急性发作代表哮喘未控制 ﹟对于 5 岁及以下的儿童,不能依靠肺功能测试
已证实有效的评估哮喘控制的工具如:
第四部分 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 14 表 8 哮喘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 16
哮喘管理的特殊问题…………………………………………… 17 附录 A:哮喘药物一览表——控制性药物…………………… 18 附录 B:哮喘联合治疗 附录 C:哮喘药物一览表——缓解症状药物………………… 19
6
哮喘管理的四个部分
哮喘管理需要四个彼此关联的部分以取得和维持哮喘的控制。:
第一部分 建立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伙伴关系 第二部分 发现危险因子并减少接触 第三部分 评估、治疗和监测哮喘 第四部分 处理哮喘急性发作
第一部分 建立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伙伴关系
对哮喘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哮喘患者与其医疗小组之间的伙伴关系。
职业性哮喘:工作场所获得性哮喘常常被漏诊。诊断需要有对职业性刺激性物
质的明确接触史;在从事该职业之前没有哮喘症状;症状和工作场所之间有明确 的关系(离开工作场所症状改善,回到工作场所症状加重)。
2006GINA中文版
![2006GINA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058b47336c1eb91a375d7e.png)
目录前言我们对哮喘的了解有哪些?哮喘的诊断表1 这是哮喘吗?哮喘控制水平分级表2 哮喘控制水平哮喘治疗的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医患伙伴关系表3 维持哮喘控制的行动计划内容范本第二部分:识别并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表4 避免接触常见抗原和污染物的策略第三部分:对哮喘进行评估、治疗和监测表5 基于哮喘控制的管理方法表5A 基于哮喘控制的管理方法用于5岁及五岁以下儿童表6 各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估计等效剂量表7 哮喘治疗中应监测的问题第四部分:控制哮喘恶化表8 哮喘发作的严重度分级哮喘管理中需特殊考虑的问题附件A:哮喘药物一览表控制药物附件B:哮喘药物一览表缓解药物编译者的话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
如果哮喘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患者的日常生活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199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委员会,1994年出版了哮喘防治指南---《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
此后几经修改,于2006年12月7日出版了最新版指南。
《哮喘管理和预防的指南袖珍本》是根据《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编写的。
为了及时了解GINA指南的新内容,我们组织编译了该袖珍本,供各位医务人员参考,若有裨益,深感荣幸。
通读GINA2006版新指南后,本人认为该指南有以下几个特点:1. 总结最新流行病学资料,发现全球哮喘负担很重,而不正确治疗的代价会更大。
2. 由于哮喘是一种易变的疾病,即使已得到控制,仍然需要监测。
3. 强调肺功能检查在哮喘诊断中的作用,它可评估气流受限的严重程度、可逆性、变异性,但肺功能检查结果对5岁及以下的儿童并不可靠。
对于5岁及以下的儿童、老年人和职业性哮喘患者,其诊断可能还需要进行其它检查。
4. 强调根据哮喘控制水平(而非以往的哮喘病情严重度分级)进行哮喘管理。
解读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
![解读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81bfcb031126edb6f1a1090.png)
解读2012 年儿童哮喘国际共识2014-05-26 11:06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作者:向莉字体大小-|+来自于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EAAc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AAAAI)、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院(AcAAI) 以及世界变念反应组织(wAO) 的专家组成的哮喘变态反应和免疫国际联合会(IcAALL) 于20l2 年 6 月发表儿童哮喘国际共识(IcoN)。
ICAAELL 的委员对:2006 年以来修订或颁布的国际代表性或区域性儿童哮喘指南分析比较,这些指南文件包括澳大利亚哮喘管理手册2006 版、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0l1 年更新版、5 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与管理的全球策略2009 年版、日本儿童哮喘指南2008 版、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关于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计划的专家组报告一3 的2007 年版、儿童哮喘诊断和治疗的pRAcTALL 共识报告2008 年版、英国哮喘管理指南2011 年修订版(sIGN)。
IcON 强调了以上各项指南关于儿童哮喘管理理念的共同点一一哮喘治疗目标为疾病控制,达到哮喘控制的目标需要将教育患儿及其父母与卫生服务的专业人士的教育共同结合起来。
应规律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便精细调整治疗方案。
大多数儿童经合理的药物治疗能控制症状和减少未来患病风险。
表型特异性哮喘治疗是未来发展趋势。
1 哮喘的定义和分类通过比较不同指南文件在定义哮喘的差异性和共性,指出在慢性炎症这一病理本质上已经达成共识。
并在使用描述性定义中,不同程度地涵盖了症状、表现类型和潜在机制。
但由于迄今为止,有关慢性呼吸道炎症、支气管高反应性、症状三者之问的关系仍小清楚,因此,IcON 认为在哮喘的定义中增加更加细化的描述,例如细胞类型、症状时程、可逆性及其触发因素,并不能增加在哮喘认知方面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住临床应用中,使用一个简化的哮喘的工作定义更为实用,即哮喘是与多变的气流阻塞和支气管高反应性相关的慢性炎症病变。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哮喘控制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哮喘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3886ef57c1cfad6195fa761.png)
Czech Turkey Republic
Russia
Georgia Denmark
India
Romania
Singapore Spain Colombia Ukraine Sweden Kyrgyzstan Vietnam Albania
SRD-2011-SS-03-0519
Slovenia Germany Ireland Yugoslavia Croatia Australia Canada Brazil Austria Taiwan ROC United States Thailand Portugal Malta Greece Mexico Moldova China Syria South Africa United Kingdom Hong Kong
气道慢性炎症, 气道高反应性 和可逆性气流受限的关系
宿主因素 使个体易于或免于 发生哮喘的因素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生) 环境因素 使易感的个体发生 哮喘,或诱发症状, 或使症状加重/持续
炎 症
气道高反应性 可逆性气流受限 危险因素 (哮喘的发作)
GINA pocket guide updated 2010.
中高剂量ICS 低剂量ICS+ 白三烯调节剂 低剂量ICS+ 缓释茶碱 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抗IgE治疗
初始治疗:对于大多数未经治疗的哮喘患者,从第2级开始治疗;如症状明 显,属哮喘未控制,从第3级开始治疗
内容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SRD-2011-SS-03-0519
GINA哮喘治疗目标: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8周控制评估
4周控制评估 舒利迭 50/500μg 或 FP 500μg 舒利迭 50/250μg 或 FP 250μg 第3步 舒利迭 50/100μg 或 FP 100μg 第2步 第1步 周 -4 0 4 12 24 36 52 56 舒利迭 50/500μg + 口服泼尼松龙
儿童哮喘新进展 ppt课件
![儿童哮喘新进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c2ff6df111f18583d05ad3.png)
编辑版ppt
10
在最终确定哮喘诊断之前,必须考虑到 其他可能引起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等 呼吸道疾病的病因,并予以排除。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9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26
PRACTALL EAACI / AAAAI 共识报告
PRACTALL 建议,持续性哮喘的初始控制 治疗采用ICS 或 LTRAs
ICS (200 µg BDP 等效剂量)
或
LTRA (剂量随着年龄而变化)
持续性哮喘的一线治疗
持续性哮喘的一线治疗之一
当哮喘控制不理想时应作为维持 有证据支持 LTRA作为轻度哮喘儿童的
编辑版ppt
24
顺尔宁 安全有 效控制 儿童哮 喘和喘 息
编辑版ppt
25
白三烯调节剂 在间歇性哮喘病史的2-5岁患儿,孟鲁司
特可减少病毒诱发的哮喘症状,改善哮 喘的一些临床指标。
孟鲁司特还可降低气道对乙酰甲胆碱或 干冷空气过度通气的反应性。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9
控制不佳c
增加ICS 剂量 (800 µg BDP 等效剂量) 或
LTRA + ICS 或
+ LABA
控制不佳c
aLTRA对于合并鼻炎的患儿尤其有效; b检查依从性, 避免接触过敏原, 重新评估诊断; c检查依从性考虑咨询专家.
ICS=吸入糖皮质激素; LTR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BDP= 丙酸倍氯米松; LABA=长效 β2-激动剂.
最新 哮喘防治指南与GINA方案
![最新 哮喘防治指南与GINA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c59dad65ce0508763213d3.png)
表2治疗期间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级
目前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 间歇发作(第1级) 症状<每周1次 短暂发作 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 发作期间肺功能正常 轻度持续(第2级) 症状≥每周1次,但<每周1次 夜间哮喘症状>第月2次,但<每 周1次 发作期间肺功能正常 严重程度分级 间歇发作 轻度持续 中度持续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根据GINA方案和我国实际情况,由中华
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组织全国专家制订,
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2002.11。
定义(指南)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细胞、肥
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 皮细胞等)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并引起反复 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
哮喘防治指南与GINA方 案
GINA方案由来
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
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 17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 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并 出版了一套名为《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ol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2002.3.再版
嗽。
诊断标准(GINA)
喘息—呼气时高音调的哨笛声—尤其是儿童 (胸部检查正常不能除外哮喘)。 以下任何病史:
1)咳嗽、尤其是在夜间加重。
2)反复喘息。 3)反复呼吸困难。 4)反复胸闷 (注:湿疹、枯草热、哮喘家族史和特应性病史 经常与哮喘有关)。
症状在夜间发生或加重,扰醒病人。 症状在接触以下物品或下列情况下出现或加重: 动物皮毛、化学气雾剂、温度改变、 室尘螨、药物(阿司匹林与受体阻断剂)、 运动、花粉、呼吸道感染、烟雾、 剧烈情绪波动。 可逆性和多变的气流受阻—使用肺量仪 (FEV1和FVC)或峰流速(PEF)仪测定。
哮喘GINA指南解读定义、分型、诊断、病情评估和监测PPT课件
![哮喘GINA指南解读定义、分型、诊断、病情评估和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8434a1647d27284b735193.png)
精品课件
37
致死性哮喘危险因素
2014年GINA
解读
1、需气管插管 2、过去12个月内住院或急救史 3、吸入激素使用不规律 4、近期使用或停用口服激素 5、大剂量SABA 6、未记录哮喘日志 7、既往或现有心理疾病 8、合并食物过敏
精品课件
38
哮喘急性发作的监测
2014年GINA
解读
1、轻中度:说短语、喜坐、平静、呼 吸加快、辅助呼吸肌未参与呼吸、 心率100-120次/分。氧饱和90-95%、 PEF>50%预计值。
精品课件
31
症状控制测试
精品课件
32
症状控制测试
2014
2011
精品课件
33
哮喘控制测试对比
2014
过去4周有无: 1、白天发作>2次/周
2、夜间哮喘发作 3、缓解药物>2次/周 4、因为哮喘活动受限
2011
白天发作
活动受限 夜间症状 缓解药物 PEF或FEV1
控制 无
无 无 无
无
部分 >2次/ 周
较多,对ICS反应较差。 3、晚发型哮喘:成年女性多见。
多为非过敏性,需高剂量ICS。 4、气流受限型:和气道重塑相关。 5、肥胖型哮喘:多有呼吸症状而
少嗜酸粒细胞炎症。
精品课件
7
表型
• 最常见的表型包括:
• ① 过敏性哮喘:童年发病,常有过敏性疾病史 或相应家族史,如湿疹,过敏性鼻炎,食物或药 物过敏史等。诱导痰或病理学显示气道较多嗜酸 性粒细胞浸润。这种哮喘常常对吸入激素治疗反 应较好。
1、重新对年龄进行分层,诊断标准分别列出成人及儿童
2、PEF监测明确提出一天两次测量且>2周。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44964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4.png)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更新要点一、哮喘诊断GINA2024修订了哮喘临床实践诊断流程图(图1)。
在全球范围内,很大一部分卫生专业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无法进行(或无法及时进行)肺活量测定,而呼气峰值流量(PEF)虽不如肺活量测定法可靠,但比仅依据症状评估要好。
本流程图允许根据当地资源选择不同的初始肺功能检查。
此外,还明确了识别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的标准,并提供了有关暂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的更多内容。
GINA再次审查了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建议,将支气管扩张剂反应性的标准FEV1从基线增加≥12%或200mL改为预测值的基线增加>10%。
图1哮喘临床诊断流程图(上图提及Box可于指南原文查阅)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在临床实践中,CVA可能难以与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区分开来,通常其肺活量测定结果正常,仅能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发现存在可变的气流受限。
此外,一些患者随疾病进展可出现喘息和气道高反应。
CVA的治疗方法与一般哮喘相同,如果停止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咳嗽可能会复发。
三、哮喘控制的评估指南指出,哮喘症状控制的评估不应局限于最近4周,除评估症状控制之外,还必须评估患者的病情加重(包括恶化)、肺功能加速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虽然ICS能显著减少哮喘加重,并且在未服用ICS的患者中,严重加重与肺功能的更大下降有关,但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吸入性ICS可防止病情发展为持续性气流限制。
四、GINA哮喘治疗目标哮喘治疗的目标是实现个体患者可能的最佳长期哮喘结局,包括长期控制疾病症状和急性加重、肺功能下降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OCS)的长期不良反应],实现风险的长期最小化。
此外,患者/照顾者的哮喘治疗目标与医疗目标存在差异,也需了解关注。
五、哮喘的缓解最近,临床和学术研究领域就重症哮喘的生物疗法对哮喘的治疗缓解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目前已发表了若干拟议的定义和实施标准。
哮喘防治指南与GINA方案ppt课件
![哮喘防治指南与GINA方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6f58a4be1e650e53ea9954.png)
喘息—呼气时高音调的哨笛声—尤其是儿童 (胸部检查正常不能除外哮喘)。
以下任何病史:
1)咳嗽、尤其是在夜间加重。
2)反复喘息。
3)反复呼吸困难。
4)反复胸闷
(注:湿疹、枯草热、哮喘家族史和特应性病史
经常与哮喘有关)。
2021精选ppt
7
症状在夜间发生或加重,扰醒病人。 症状在接触以下物品或下列情况下出现或加重:
2021精选ppt
17
β2受体激动剂 通过对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膜表面β2受体兴 奋,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细胞脱颗粒和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 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等,缓解哮喘症状。
2021精选ppt
18
表5 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起效时间 速效 (数分钟) 慢效 (30分钟)
哮喘防治指南与GINA方 案
2021精选ppt
1
GINA方案由来
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 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 17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 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并 出版了一套名为《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ol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 -2002.3.再版
动物皮毛、化学气雾剂、温度改变、 室尘螨、药物(阿司匹林与受体阻断剂)、 运动、花粉、呼吸道感染、烟雾、 剧烈情绪波动。 可逆性和多变的气流受阻—使用肺量仪 (FEV1和FVC)或峰流速(PEF)仪测定。
2021精选ppt
8
当使用峰流速测定时,如果存在以下任何一种 情况则考虑哮喘:
1)吸入速效B2激动剂后15-20分钟,PEF增 加超过15%。
降低 15
常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 激素是最有效的抗变态反应炎症的药物,能干 扰花生四稀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合 成,抵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和活性,抑制细 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细胞膜 上β2受体合成。
难治性哮喘Gina 指南
![难治性哮喘Gina 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166534d48bd63186bcebbcb4.png)
吸入技术的正确使用
患者评估 观察评估
不正确 1%
正确 8%
正确 99%
不正确 92% n=77
M Swan, Faculty of Pharmacy, USyd
对疾病和治疗缺乏充分认识?
哮喘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益处:
∗ 减少了
∗ ∗ ∗ ∗ ∗
住院治疗 急诊治疗 不定期求医 工作和学校的休假日 夜间哮喘发作
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选用1种 低剂量的ICS加 LABA 中高剂量的ICS 低剂量的ICS加 白三烯调节剂 低剂量的ICS加 缓释茶碱
加用1种或以上 中高剂量的ICS 加LABA 白三烯调节剂 缓释茶碱
加用1种或2种 口服最小剂量 的糖皮质激素 抗IgE治疗
注: 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 白三烯调节剂:受体拮抗剂或合成抑制剂
难治性哮喘
Louis-Philippe BOULET, MD FRCPC FCCP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传播及执行委员会主席
魁北克市 心肺研究所 魁北克市 加拿大
呼吸和心血管健康知识预 防和教育的主席
难治性哮喘: 概要
• • • •
哮喘的概念和流行病学 基本机制:治疗靶点 治疗目标: 达到控制标准 哮喘难以控制的原因?
2A 规律的不依从
1B
不规律的依从性
2B
不规律的不依从
周
Lacasse, Boulet et al. Can Respir J 2005
不坚持用药的原因
无意的依从性差 误解治疗方法,健忘,忙碌,生活方式 没有意识到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忘记医生的医嘱 没有记住更换哮喘药物的标准 有意的依从性差 患者认为无治疗必要 决定用另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害怕药物不良反应或只是不喜欢药物的味道 认为有害作用大于有利作用 引起依从性差的患者相关因素 信心和态度,文化背景 对效应、风险或副反应的感性认识(安全性) 病人缺乏对自身疾病的感性认识 以往的健康体验 实用性问题 自我效能 同龄人的影响
GINA指南解读
![GINA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41edc137fd5360cbb1adb27.png)
Barnes PJ, et al. Eur Respir J 2002; 19(1): 182-191
FACET证实: ICS+LABA协同作用一小步,哮喘控制一 大步
95
FEV1 (% 预计值)
90
布地奈德 800µg + 福莫特罗 12µg
85
布地奈德200µg + 福莫特罗 12µg 布地奈德 800µg
结论 • 真实世界中,ICS+LABA较ICS+LTRA联
合治疗:
– 具有更好的依从性 – 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132:63-9.
新指南继续强调基于控制水平调整治疗 方案 对阶梯治疗方案进行了“三大”更新
更新一 增加了不同阶梯的“首选”控制药物推荐
下列特征提示哮喘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可能性低:
➢ 无其他呼吸道症状的单独咳嗽 ➢ 长期咳痰 ➢ 气短伴有头晕,头昏目眩或外周刺痛(感觉异常 ➢ 胸痛 ➢ 运动性呼吸困难伴吸气噪音
GINA updated 2014.
哮喘初始诊断流程
患者存在呼吸道症状 这些症状是典型的哮喘症状吗?
是
否
详细的病史/哮喘急性发作 病史/急性发作支持哮喘诊断吗?
STEP3
低剂量 ICS/LABA
STEP4
STEP5
中等/高剂 量
ICS/LABA
GINA updated 2014.
ICS/LABA具有协同作用
ICS/LAB
ICS
A
LABA
糖皮质 激素受体
⊕ ⊕
√抗炎作用
√ 支气管扩张
• 2-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强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 • 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2-受体表达 • 糖皮质激素可以预防因长期使用2-受体激动剂而产生的受体下调
中重度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
![中重度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https://img.taocdn.com/s3/m/79bcaa3a580216fc700afd3b.png)
中重度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文章来源:本站源创发布人:Label 发布时间:2009-8-17 21:18:50中重度哮喘治疗方案的调整支气管哮喘防治全球创议( GINA) 将哮喘的严重程度分为三度四级,其中三级和四级属于中度和重度哮喘。
在整个哮喘人群当中中重度哮喘大约只占1/ 3 ,但在临床上轻度哮喘患者很少就诊,中重度哮喘大约占就诊患者的2/ 3 甚至更多。
中重度哮喘患者由于症状明显,频繁就诊,因为哮喘控制不良,经常出现急性发作,需要住院治疗,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占用了大部分的医疗资源。
无论是从提高哮喘防治的整体水平的角度,还是从减少哮喘疾病负担的角度,都应当将中重度哮喘作为哮喘长期管理的主要的目标人群。
一、中重度哮喘的推荐治疗方案对于一个中度的哮喘患者,GINA 推荐的首选治疗是低到中剂量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ICS) 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 。
当然也可以考虑ICS 加其他的控制性药物,如缓释茶碱、白三烯调节剂等等。
而对于重度的哮喘患者, GINA 首先推荐大剂量的ICS 加LABA。
2006 年GINA 进行了第5 版修订,其中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不再使用严重程度的概念,而代之以哮喘控制的概念,将哮喘分为控制的哮喘、部分控制的哮喘、没有控制的哮喘以及急性发作的哮喘。
而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是根据哮喘的控制水平进行调整,也就是说,2006 的GINA 治疗的核心是基于控制水平的哮喘管理。
具体到不同的控制水平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措施, GINA 推荐了五个级别的治疗。
从第三级到第四级,GINA 仍然首先推荐ICS 加LABA 的联合治疗,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控制性药物。
而第五级的治疗,主要针对的是所谓的难治性哮喘,经过第四级的初始治疗仍然不能取得哮喘的控制,则可能需要在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口服糖皮质激素或者抗IgE 治疗[1 ]。
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 ICS 和LABA兼顾了哮喘的两个基本的病理生理环节。
GINA岁及以下儿童哮喘全球诊断和管理指南
![GINA岁及以下儿童哮喘全球诊断和管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4b51239551810a6f424868b.png)
如何诊断哮喘?
诊断困难
l 2009年GINA指出 l 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 l 明确诊断哮喘可能比较困难.
诊断困难的原因
(1)婴幼儿期气道的发育尚未成熟,在气道的生理、 解剖及免疫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2)因为反复|发作性呼吸道症状,如喘息和咳嗽, 在非哮喘儿童中很常见,尤其在3岁以下儿童。
(3)喘息性疾病的临床自然表型在婴幼儿期尚未充分 显现,是暂时性喘息还是哮喘尚需日后观察;
治疗试验
➢ 应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至少8-12周, 可能对哮喘的诊断提供某些依据(证据D)
➢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这种干预的效果:它们在多 大程度上影响白天和夜间症状的控制,以及因症状加 重需增加吸入剂量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频率
➢ 若治疗期间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而停药时症状加重,则 支持哮喘诊断
哮喘预测指数 API
l 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 险因素,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
l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哮喘病史;
l
(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l
(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l 次要危险因素包括:(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l
(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
症状
病史
l 5岁以下儿童,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症状的病史; l 一级亲属中有明确的哮喘家族史(尤其是母
亲); l 和/或有特应性表现,如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
和/或过敏性鼻炎, l 均增大了哮喘的诊断可能性
用于哮喘诊断和监测的检查
下列检查可用于辅助诊断
治疗试验 特应性测试 胸部X片 肺功能测试
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
定义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 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 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 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 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 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Executive Committee (2009)
GINA Assembly (2009)
L - D Eric D. Bateman, M.D., South Africa, Chair IA Louis-Philippe Boulet, M.D., Canada R Alvaro Cruz, M.D., Brazil E Mark FitzGerald, M.D., Canada T Tari Haahtela, M.D., Finland MA Mark Levy, M.D., United Kingdom
RO FOUR COMPONENTS OF ASTHMA CARE .....................................9 REP Component 1. Develop Patient/Doctor Partnership..................9
R Figure 3. Example of Contents of an Action Plan to Maintain O Asthma Control....................................................10
Updated 2009
BASED ON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REPRODUCE!
OR
GLOBAL INITIATIVENOFOT ARLATSETRHMA
IA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asthma programs. ER •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T GINA Executive Summary. Eur Respir J 2008; 31: 1-36 M •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for Adults
Publications are available from . This Pocket Guide has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Updated 2009). Technical discussions of asthma, evidence levels, and specific citations from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re included in that source document.
ATE Component 4. Manage Exacerbations.....................................18 M Figure 8. Severity of Asthma Exacerbations ..........................21
© 2009 Medical Communications Resources, Inc.
TABLE OF CONTENTS PREFACE .......................................................................................2 WHAT IS KNOWN ABOUT ASTHMA?...........................................4 DIAGNOSING ASTHMA ..............................................................6
1
PREFACE
Asthma is a major cause of chronic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roughout
E! the world and there is evidence that its prevalence has increased C considerably over the past 20 years, especially in children. The Global U Initiative for Asthma was created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asthma OD among health professionals,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and the general R public, and to improv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through a concerted EP worldwide effort. The Initiative prepares scientific reports on asthma, R encourages dissemin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R and promote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n asthma research. R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offers a framework to achieve and TE maintain asthma control for most patients that can be adapted to local AL health care systems and resources. Educational tools, such as laminated T cards, or computer-based learning programs can be prepared that are NO tailored to these systems and resources. O 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program publications include: L - D •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09).
TER Component 2. Identify and Reduce Exposure to Risk Factors..11 AL Figure 4. Strategies for Avoiding Common Allergens and T Pollutants ............................................................11
ED Ken Ohta, M.D., Japan T Pierluigi Paggario, M.D., Italy H Soren Pedersen, M.D., Denmark IG Manuel Soto-Quiroz, M.D., Costa Rica COPYR Gary Wong, M.D., Hong Kong ROC
NO Component 3. Assess, Treat, and Monitor Asthma.................12 O Figure 5. Management Approach Based on Control..............14 - D Figure 6. Estimated Equipotent Doses of Inhaled IAL Glucocorticosteroids .............................................15 R Figure 7. Questions for Monitoring Asthma Care ..................17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5 YRe
MATERIAL - DO
COPYRIGHTED
®
A Pocket Guide for Physicians and Nurses
Figure 1. Is it Asthma? ........................................................6
CE! CLASSIFICATION OF ASTHMA BY LEVEL OF CONTROL ...............8 DU Figure 2. Levels of Asthma Control.........................................8
2
Acknowledgements: Grateful acknowledgement is given for unrestricted educational grants from AstraZeneca, Boehringer Ingelheim, Chiesi Group, GlaxoSmithKline, Meda Pharma, Merck Sharp & Dohme, Novartis, Nycomed, PharmAxis and Schering-Plough. The generous contributions of these companies assured that the GINA Committees could meet together and publications could 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