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球的反弹高度》章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1. 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篮球或足球一个。
2. 卷尺一把。
3. 黑板和粉笔。
4. 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发现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球的落地高度和反弹高度,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 知识讲解: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与球的反弹高度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球的反弹高度》2. 教学目标: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4. 教学内容: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实验操作,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练习巩固。
作业设计1. 测量不同高度下球的反弹高度,并计算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比例。
2. 观察不同材质的球(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的反弹高度,分析反弹高度与材质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掌握了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2.掌握求出物体竖直上抛和下落时,经过某一时刻的高度和所需时间的基本方法;3.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在活动中发扬团结合作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重难点1.确认关键概念和基本定义;2.增强数学探究的意识;3.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教学过程1. 热身学生参加球类游戏,关注球的反弹高度,并讨论有关反弹的问题。
2. 导入通过直接观察和数学探究求解问题,引入数学概念“反弹高度”。
教师示范:(1)将球从手中自由落体抛出,当球离地面2秒时,观察球的高度并记录在笔记中。
(2)将球从手中抛出,当球离地面的高度比刚才记录的高度低时,观察球的高度并记录在笔记中。
(3)从笔记中得出结论:球从相同高度抛出,反弹高度与落地时的高度相等。
3. 学习(1)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发放“用经验法求解球的反弹高度”的学习材料。
(2)引导学生用“办不到的事”(容不下的工具等)换成“能力不同”(原创性、解释性的工具库空间),探索,比较方法和探索结果。
(3)作业:练习题《小问题演练》第21题和第22题。
4. 回顾(1)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之前的学习成果,列出每个小组达到的成果。
(2)发表成果,小组之间进行反馈。
(3)学生对材料中因用经验法而存在的不足和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进行指出、改正。
解析与拓展该教案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基于对物体自由落体运动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入了“反弹高度”的概念,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师在该教案上,尤其需要注意让学生把目光放远,注重激发他们的生活笔记和思维交流能力,更是开拓创新和积极思考的重要手段。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球的反弹高度》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球的反弹高度》教案一. 教材分析《球的反弹高度》是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四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探究球的反弹高度,让学生理解影响反弹高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实际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决。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学会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数据分析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尺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记录表格。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球类,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球类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地面上反弹的高度是否一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球的反弹高度》。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球的反弹高度》(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球的反弹高度》(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球的反弹高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球的反弹高度与球的材质、下落高度、地面硬度等因素的关系。
同时,通过测量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球的材质、下落高度、地面硬度等因素的关系;学会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1. 球的反弹高度与多个因素的关系,如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如何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2. 学具:小球(不同材质)、直尺、地面硬度测试仪、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球的反弹现象,引发学生对球的反弹高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质、下落高度、地面硬度等因素对球的反弹高度的影响。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规律。
3. 数据分析: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运用数学知识分析数据,找出球的反弹高度与各因素的关系。
4. 知识讲解:讲解如何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强调数据的准确性。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1.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球的反弹高度》2. 重点内容:球的反弹高度与各因素的关系、测量和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球的反弹特性;2.掌握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的公式;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明白反弹高度与掉落高度和反弹系数之间的关系;2.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公式,提高应用能力;3.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篮球、绳子、卷尺、计算器等教学工具;2.班级准备一些实践操作的物品,如书、瓶子等。
教学环节环节一:引入(1)用篮球示范,让学生观察篮球反弹时的变化;(2)和学生一起研究球的反弹规律和影响因素;(3)提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呢?”环节二:讲解公式(1)讲解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的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反弹高度 = 掉落高度× 反弹系数;(2)使用篮球示范,并请学生模仿,练习计算反弹高度的公式;(3)对反弹系数进行讲解,解释为何不同材质的地面有不同的反弹系数。
环节三:拓展应用(1)学生分组,用卷尺和篮球测量掉落高度和反弹高度,并计算出反弹系数;(2)拓展应用: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掉落高度和反弹系数对反弹高度的影响。
环节四:总结(1)总结如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的公式及其应用;(2)坚持反复练习,深入理解掉落高度、反弹系数与反弹高度之间的关系;(3)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评估1.课堂观察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记录;2.反馈练习题:布置网上知识竞赛、思考题、编程等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球的反弹特性和计算反弹高度的公式,帮助学生掌握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不断深入理解掉落高度、反弹系数与反弹高度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多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下册 苏教版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球的反弹高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并分析数据。
教具学具准备1. 篮球或足球一个。
2. 卷尺或测量工具。
3. 记录表。
4.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2.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卷尺或测量工具测量球的初始高度和反弹高度,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实验数据,讨论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 总结与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并进行讲解。
5. 应用与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互相交流解答过程。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球的反弹高度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1. 球的反弹高度2. 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应用与练习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用自己的球进行实验,记录球的初始高度和反弹高度,并分析数据。
2. 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理解了球的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并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数据,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球的反弹高度的知识,还培养了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物体反弹高度与初始高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材质的球反弹高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在实践活动中,激发起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积累猜想验证、小组合作、比较分析、探究交流等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场地、充足气的足球、篮球、排球若干个,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测量用尺,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媒体出示几组同学们玩球的图片)谈话引入:这是老师在体育课上拍到的镜头,老师知道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三种球。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2.引出课题:当我们将这些球从一定高度抛下后,它们都会反弹。
(板书:反弹)3.游戏引出问题:①(出示两个同样质地但球内空气含量不同的篮球)选两名学生上台30秒比赛拍球,其余学生做评委。
②交换球再拍一次。
③交流感受,体会是球内空气的含量影响了球的反弹高度。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球内空气)4.小结揭示课题:球内空气含量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不同。
(完整板书课题:球的反弹高度)5.提出问题:球的反弹高度除了与球内部的空气含量有关,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二、初步探究简单了解与球的反弹高度有关的部分因素1.猜猜球的反弹高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桌或四人一小组讨论)2.集体交流,随机验证。
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相关演示,并完成板书:(球的材质、下落高度、接触面、拍球力度、球的大小……)三、提出猜想1.提出问题:如果从同一高度用同样的力度将这三种同样充足气的球落向同样的地面,这三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2.初步猜想:不同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
2.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3.通过实践及观察,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2.加深对反弹高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实践中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
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用篮球、砖头等物体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们对不同物体在不同高度下反弹后的高度有了直观上的了解。
球的反弹高度的探究学生们在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两人,一人扔球,一人记录球的反弹高度。
每组同学可以随意选择不同高度进行实验,最终记录下所有的实验数据,然后集中汇总数据,求出平均值。
反思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实验结果的因素。
同学们可以结合扔球的高度、地面的材质、球的弹性和重量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对反弹高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计算反弹高度在同学们对反弹高度有了充分的认识后,老师可引导同学们通过公式$h_1=\\frac{1}{2}h_0$,计算出反弹高度的值,并让同学们将实验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拓展实验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反弹高度与其它因素的关系,老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实验,如变换地面材质、改变弹性球等。
练习与作业1.课堂上进行习题练习,帮助同学们巩固知识点。
2.课后布置反弹高度实验报告,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对反弹高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实验,表现认真。
2.学情反应:学生们很容易从实践中理解反弹高度概念,学情较好。
3.教学效果:反馈表明,课程让学生们对反弹高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教学反思1.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多引导同学们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从而提升同学们的探究能力。
2.在课后的实验报告布置中,老师应该给予同学们更具体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更明确报告的重点,提升报告质量。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掌握简单的重力计算方法。
2.理解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关系。
3.能够利用公式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和速度。
4.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关系。
2.球的反弹高度和速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1.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关系的理解。
2.复杂问题下球的反弹高度和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球和表面平整的地板。
2.重物和弹簧。
3.计时器和尺子。
4.课件、讲义。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球的反弹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球会弹起来再落下?”。
引导学生想到重力、弹性势能和动能等概念。
步骤二:实验将球从一定高度高度落下,记录弹起来的高度,利用观测到的弹起高度,计算球的反弹高度。
步骤三:讲解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或手写板书,讲解球的反弹高度和速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对弹簧实验的观察,掌握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关系。
步骤四:练习让学生自己完成计算球的反弹高度和速度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步骤五:总结回顾本堂课学习的知识点,强调物理实验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完成切实可行的物理实验,研究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关系,写出实验记录和分析。
2.利用公式,计算不同高度球的反弹高度和速度,并简单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扩展1.观察球对各种不同的表面反弹的情况,了解不同表面的摩擦力和弹性对于球反弹的影响和规律。
2.观察球反弹高度与初速度、质量和地球重力的关系,探究物理规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球的反弹高度》这一课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投掷力度、角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来进行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投掷力度、角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投掷力度、角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球的反弹高度与投掷力度、角度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投掷器等。
2.学具:记录表格、笔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球的反弹高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球反弹的现象?球的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反弹高度,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它们的反弹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投掷器投掷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球类,并记录每次投掷的反弹高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球的反弹高度与投掷力度、角度之间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总结球的反弹高度与投掷力度、角度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探讨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球的落地高度与反弹高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准确记录球的落地高度和反弹高度。
2. 如何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找出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小球、记录表。
2. 学具:每组一个尺子、小球、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反弹高度?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球的落地高度和反弹高度,每组至少进行5次实验。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尝试找出规律。
4. 小组讨论:每组分享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讨论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5. 总结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数学表达式。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2. 内容:反弹高度的概念、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课堂实验,计算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2. 让学生思考,如果球的落地高度是100厘米,反弹高度会是多少厘米?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记录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规律。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准确记录球的落地高度和反弹高度,并指导学生分析数据,找出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球的反弹高度丨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球的反弹高度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球的反弹高度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2. 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篮球或足球一个。
2. 卷尺或直尺。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2. 观察:让学生观察球的下落和反弹过程,记录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的数据。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总结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4. 解答:讲解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5.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反弹高度。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球的反弹高度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5. 重点知识点作业设计:1. 观察其他物体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不同材质的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并掌握了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球的反弹高度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球在不同高度下落地后的反弹高度,并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公式和图表来描述和预测球的反弹高度。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2.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数学公式和图表来描述和预测球的反弹高度。
教具学具准备:1. 篮球或足球等球类2. 米尺或测量工具3. 白板和笔4. 计算器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球在不同高度下落地后的反弹高度,并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公式和图表来分析实验数据,寻找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
4. 总结规律: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数学规律。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球的反弹高度相关的问题。
板书设计:1.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具学具准备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球的反弹高度相关的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球的反弹高度与落地高度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数学公式和图表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并通过讨论和总结得出了数学规律。
整体上,学生对球的反弹高度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练习。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两个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球的反弹高度问题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的重要环节。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球的反弹与高度的关系;2.掌握球的反弹高度计算方法;3.进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
教学重点1.掌握球的反弹高度计算方法;2.进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
教学难点1.计算反弹高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1.篮球、排球各一个;2.1米量尺;3.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一只篮球和一只排球,问学生篮球与排球哪个弹性更好,为什么?让学生猜想一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球的小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坐标系,以地面为X轴,垂直竖直方向为Y轴,然后开始进行实验。
先比较篮球和排球的重量,将两个球放在同样高度(离地面约1米)的位置,从同样的高度将两个球自由落下,记录两个球分别落地时的高度,然后再从相同的高度将两个球反弹,记录两个球反弹后达到的最大高度,将数据写入表格中。
球种自由落体高度(米)反弹高度(米)篮球 1.000.75排球 1.000.503. 计算反弹高度教师让学生根据上述数据计算篮球和排球的反弹高度。
教师解释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反弹高度=反弹高度/自由落体高度。
最后将篮球与排球反弹高度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篮球与排球重量、弹性的因素对反弹高度的影响。
4. 进行球的反弹高度实验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反弹高度实验,让学生继续体验篮球和排球反弹高度的不同,掌握计算方法。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深对篮球和排球反弹高度计算方法的理解;2.学生可结合生活实际探究弹性与质量对反弹高度的影响。
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篮球、排球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并用实验数据加以说明;2.了解各种球类的弹性与质量特点,试着解释为什么篮球、排球反弹高度的结果不同?课堂检测1.你知道什么是反弹高度吗?2.用自己的话解释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3.如果你拥有一个不同于篮球、排球材质的球,你会如何进行实验,以确认该球的弹性特点?参考资料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
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弹性和压缩性的基本概念;2.了解小球反弹的基本规律;3.计算小球的反弹高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球反弹的基本规律;2.计算小球的反弹高度。
三、教学难点1.解决实际问题中球的反弹高度计算问题;2.确定不同种类的球的反弹规律。
四、教学方法1.观摩演示法;2.讨论法;3.演练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先向学生展示两个小球,一个塑料球和一个乒乓球。
让学生拍打小球,并讨论这两个小球之间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乒乓球比塑料球更容易弹起来,而塑料球被拍打后会停在地上。
2. 观摩演示1.首先,让学生观察老师拍打乒乓球时球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记录球反弹的次数,并记录下球的高度;2.然后,让学生观察老师拍打塑料球时球的运动情况。
让学生记录球反弹的次数,并记录下球的高度。
3. 讨论分析1.让学生发表对于两种小球的结论;2.让学生讨论塑料球为什么不容易弹起来;3.让学生发表对于弹性和压缩性的看法。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选择一种小球,例如乒乓球,进行拍打;2.让学生记录下小球弹起来的次数,并测量小球反弹的高度;3.让学生用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个乒乓球从一米高的地方掉落,反弹了几次,反弹后的高度是多少?5. 拓展练习1.让学生观察其他材质的小球,比如篮球、排球等,发现不同小球的反弹规律和反弹高度的不同;2.让学生在不同高度下对同一种小球进行实验,记录下反弹次数和反弹高度,以此来理解小球反弹的基本规律。
六、小结通过对于球的反弹高度的探究,让学生理解了弹性和压缩性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计算小球反弹高度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科学问题的乐趣。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球的反弹高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球的反弹高度与弹球高度的关系;2.学习如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3.锻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如何计算球的反弹高度;2.教学难点:掌握反弹时球的失重时间。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引入新知识向学生出示一个弹球,并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弹球的反弹高度跟弹球时给出的高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通过学生的回答逐渐引出本次的教学内容。
2. 计算反弹高度首先,老师向学生说明:当弹球从一定高度落到地面时,弹球与地面发生碰撞,弹球反弹的高度与弹球所落的高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然后,老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数据。
实验过程如下:1.在实验室或操场上张贴一张 A4 纸;2.将弹球从 50 厘米的高度落下,观察弹球反弹高度并记录下来;3.将弹球从 100 厘米的高度落下,观察弹球反弹高度并记录下来;4.将弹球从 150 厘米的高度落下,观察弹球反弹高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表格如下:落球高度(厘米)弹球反弹高度(厘米)50341006615098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弹球落到地面时,速度为 0,球的动能已经全部转化为势能;2.当弹球与地面发生碰撞时,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弹球反弹的高度应该跟弹球落下的高度成正比。
根据上述结论,可以得出计算公式:反弹高度 = 落球高度× 弹球反弹高度 / 落球高度例如:当落球高度为 100 厘米时,弹球反弹高度为 66 厘米,则反弹高度 = 100 × 66 / 100 = 66 厘米。
3. 讨论和展示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引导学生思考:1.弹球的弹力来自哪些因素?2.弹球在弹起的过程中误差大,如何减小误差?4.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弹球反弹高度与弹球落下的高度成正比,同时锻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能力。
四、教学评价1.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和计算的情况;2.能否正确得出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3.班级讨论展示的质量和效果。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实践课《球的反弹高度》教案
“球的反弹高度”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球的反弹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设计乒乓球、篮球落下时反弹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感知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并从这种自然现象中引发学生思考、探索一些实践问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记录比较数据,能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操作实验、收集数据、计算比较等活动,感受用实验方法探究问题结论的过程,体会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增强实践和探索问题的能力,积累收集数据、观察比较、探究结论等方面的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合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各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掌握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充足气的篮球1个,不充足气的篮球1个,小皮球、弹力球、乒乓球、刻度尺各六个,多媒体教具等。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师:当老师把篮球从一定高度抛下后,它会怎么样?生:这就是球的反弹。
师: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先用张老师带来的篮球进行个互动游戏,需要两位同学参加,谁愿意?师:开始之前,请大家听清老师要求:15秒的时间进行拍篮球,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他们所拍篮球的反弹有什么不同?师:时间到,篮球的反弹有什么不同?(反弹高度不同)师:两位同学交换篮球再拍15秒。
师:时间到,老师采访一下同学,你对这两个球反弹上来的力量、高度有什么体会?为什么那个球反弹高度不够?师:你也是这样的认为的吗?两位同学请回。
师:现在大家已经发现,球内充气不足会影响球的反弹高度。
(板书:球内充气不足)那大家想过没,一个球的反弹高度还与什么有关?师:老师听到有同学讲,反弹高度会和下落高度有关?(用球演示不用高度下落反弹情况)师:高度越高反弹越高,高度越低反弹越低。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并掌握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实验中获取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实验,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如何进行实验来获取球的反弹高度的数据。
3. 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能够进行实验并分析数据。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进行实验,如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不同类型的球,尺子或测量工具,计算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球的反弹高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来获取数据。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球的反弹高度的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例如分析不同类型的球的反弹高度是否有差异,或者反弹高度与球的重量、硬度等因素的关系。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球的反弹高度2. 内容: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验步骤、数据分析方法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类似的实验,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2. 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来回答,例如比较不同类型的球的反弹高度,或者分析反弹高度与球的重量、硬度等因素的关系。
课后反思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来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了解他们对球的反弹高度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球的反弹高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数学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数学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球的反弹高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玩过球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球。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种球:排球、皮球、网球,且三种球的气都差不多足)谁想来拍一拍?请三个学生分别来拍这三种球,然后再轮换拍,每人把每种球都拍一遍。
请这三个同学说说拍球的感受。
小结游戏、引出问题:各种不同的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会低一些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1.教师示范,讲清活动要求。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事先准备好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的高度并做好记号)选一个排球,让球的最上沿和100厘米的刻度线对齐,让它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也是球的最上沿的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2.随机抽4名学生合作实验。
(老师将他们4人分工:1人让球自然落下,1人在球反弹的高度做记号,1人测量球反弹的高度,1人做记录。
)对这四人的合作做出评价,并提出注意改进的地方。
3.学生分组实验。
(组长做好人员分工)⑴ 用排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⑵ 用篮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⑶ 用足球做实验。
分三次从三个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记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求出每次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展示学生的记录结果。
先横向比较同一个球从不同高度落下、反弹的数据,再纵向观察不同的球从同种高度下落后的反弹高度,比较算出的分数,发现了什么?交流小结:对于同一个球,虽然每次下落高度和反弹高度不一样,但是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都是很接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球的反弹高度。
(教材第78~79页)
1. 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
3. 使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难点: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篮球、足球、排球、尺子。
师:同学们,平时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
师:打篮球、踢足球、拍皮球等都是同学们喜爱的运动。
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都会反弹,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不同的球反弹情况相同吗?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
先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同一种球由不同的人来做结果一样吗?
【设计意图: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主体是学生,这样设计,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师: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想想
生活中你见到的现象。
生1: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不会超过下落高度,在我们平时玩的时候我试过。
生2:球的反弹高度会超过下落高度,记得课间我们扔球玩的时候,使劲把球扔出去,球会弹得很高。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今天我们研究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的前提必须是在“正常情况下”。
不能给球施加外力的影响。
接下来在我们进行实验前,先认真阅读下面的资料。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
实验步骤:①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
②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下来。
注意问题:①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②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高度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
③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
④及时做好记录。
实验要求:①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②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学生阅读后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用同一个球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用不同的球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其反弹高度一般也是不同的。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提高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师: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生2:认真实验才可能得到准确的数据。
生3:收集的数据越多,越容易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呢?”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的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
球的反弹高度
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也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
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A类
已知一个小球从1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每次反弹高度都是原来的一半。
请问等小球静止的时候,大约一共运动多少米?
(考查知识点:反弹高度;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B类
一个弹力球从10米高的地方自由落下,到了地面又反弹起来,然后落下又反弹,每次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的,第2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第3次呢?
(考查知识点:反弹高度;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大约一共运动30米。
B类:
10××=(米)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