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

合集下载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_26a4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_26a4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作文辅导0428 08162010安徽高考作文解析(附满分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

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附:[简介]阮元(17641849年),清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元,江苏仪征人。

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中进士,第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少詹事,入值南书房。

历任山东学政、浙江学政、户部左侍郎、浙江巡抚、江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职。

在任期间,除吏治军政之外,编书撰述不辍。

在广东期间,建议禁鸦片,对英商采用较严厉的政策。

1826年(道光六年)任云贵总督,随即又晋升体仁阁大学士。

1838年(道光十八年)返扬州定居,先后加太子太保、太傅。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去世,谥“文达”[《吴兴杂诗》作品赏析]诗的头两句刻画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

“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

第二句更是关于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画,准确、生动而富有韵味。

“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整体上构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图。

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点分布的分形。

自然界的水系本来是由千溪万涧逐步汇聚而成的,村落是人们择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类分形结构。

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分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

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

地理分形造就了气象的分形特征,地理分形与气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分形特性,导致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阅卷报告之一(安徽卷、山东卷)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阅卷报告之一(安徽卷、山东卷)

L 思路土 翘毒

重 蓐作 文 黪
啦橱
★ 思 路 A: 用 常 规 视 角 , “ 运 谈 主
荷 之 秋 思
安 徽 一考 生
山高 月 小 , 风 萧 索 , 茎残 荷 , 秋 一 挣 扎 于 荷 田 之 中 . 在 冷 风 中 瑟 瑟 发 抖 , 得 格 外 凄凉 。 显 残 荷 似 乎 从 噩 梦 中 醒 来 , 叹 一 长
姆 卷精神土翕蠢馥
此 材 料 作 文 命 题 因 选 用 古 诗 材 料 而 别 具一 格 , 在考 查 学 生 的理 性 意 思 辨 能 力 , 诗 外壳 中蕴 含着 现代 精 古 神 。 构思 本 题 时 , 生 一定 要 从 整 体 考
上 把 握住 古 诗 内蕴 的哲 理 , 此 诗 蕴 而
◎ 马 俊 强
安徽卷
含 的哲 理 就 只体 现 在其 最 后 两 句 中 。
这 最后 两 句 “ 处 种 菱 浅 种 稻 , 深 深 不 不 浅 种 荷 花 ” 映 了 两 方 面 的 核 心 内 反 容 : 方 面 , 植 者 能 根 据 水 性 不 同 一 种 这 一 实 际来 安 排 合适 的种 植 对象 ; 另
得抄 袭 。③ 不 得 透 露个 人 相关 信 息 。
④ 书 写规 范 , 确 使用 标 点符 号 。 正
待 自己 ’ 问题 , 的 而题 意 要 求 谈 的是
‘ 体 如 何对 待 客 体 ’的 问题 )、水 主 ”“ 流有 不 择 深 浅 、 分 城 乡 、 润 万 物 不 滋 的 ‘ 善 ’ 德 ” 就 均 不 能算 作 “ 上 之 等 切 合 题 意 ” 。划 、要 按 客 观 规 办 事 , 形 而 上 ”“ 不
学 搞 ‘ 刀 切 ’绝 对 化 ” , 为 “ 一 、 的 视 切 合 题 意” ② 如写 “ 。 选择 适 合 自己的 道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4篇

2010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4篇

一、2010年高考安徽作文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作品注释(1)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

杂诗:具体内容没有在题目里明确揭示的诗。

(2)交流四水:即四水交流。

交,交错纵横。

四水:湖州市有东苕溪、西苕溪等四条主要河流。

抱城斜:环抱着吴兴城曲折地流淌着。

散作千溪:分散为若干条支流。

(3)遍:遍布,布满。

(4)菱:一年生水生草本,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

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作品赏析:诗的头两句刻画的是河流水系的分形特征。

“交流”、“斜”或多或少已透露出作者对水系不规则性、复杂性的观察和感受,是对整形几何观的某种超越。

第二句更是关于水系分形的典型刻画,准确、生动而富有韵味。

“散作”就是分散的意思,从环抱吴兴城的四水沿河上溯,作者看到的是不断分叉而形成的千溪万流,整体上构成一幅分支式分形图。

水系的分形造就了居民点分布的分形。

自然界的水系本来是由千溪万涧逐步汇聚而成的,村落是人们择水而居所形成的,都是一类分形结构。

作者采用诗家惯常的人格化手法,仿佛是先有了居民点的分形分布,而后河流为了亲近千村万户,便从吴兴城外的四水开始,逐步分散为千溪万涧,遍洒人间。

水系是自然地理系统的分形,居民点分布是人文系统的分形,两幅分形画面不可分离地交织在一起,既展示了独特的美学意韵,又体现了大地的厚德载物。

地理分形造就了气象的分形特征,地理分形与气象分形共同造就了生态环境的分形特性,导致动植物的多样性、差异性、相关性和复杂性,形成植物生态系统的分形特性。

诗作的后两句表明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意会到这种生态分形,通过对农作物间种的形象描绘,反映了河流分形带来的生态多样性,进一步丰富了诗作对水系分形描绘的内涵。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阅卷报告之一(安徽卷山东卷)-精品文档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阅卷报告之一(安徽卷山东卷)-精品文档

2010年高考“材料作文”阅卷报告之一(安徽卷山东卷)安徽卷作文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卷精神此材料作文命题因选用古诗材料而别具一格,意在考查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古诗外壳中蕴含着现代精神。

构思本题时,考生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住古诗内蕴的哲理,而此诗蕴含的哲理就只体现在其最后两句中。

这最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反映了两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方面,种植者能根据水性不同这一实际来安排合适的种植对象;另一方面,种植者能根据物性不同这一实际来安排合适的种植环境。

这两方面的核心内容蕴含着一个核心哲理:主体(种植者)应根据客体(“种植环境”或“种植对象”)的具体情况来采取适宜办法,而不能形而上学地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因此,考生若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准自己的位置(此类立意谈的是‘客体如何对待自己’的问题,而题意要求谈的是‘主体如何对待客体’的问题)”、“水流有不择深浅、不分城乡、滋润万物的‘上善’之德”等就均不能算作“切合题意”。

安徽高考作文阅卷领导组对古诗哲理作出了如下阐释:此诗通过写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说明了如下道理――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物尽其用);要按客观舰律办事,不能形而上学、“一刀切”,摘绝对化。

安徽高考作文阅卷领导组还对“内容评分”作出了如下阐释:①写“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物尽其用、合理利用、有效利用、合理规划)”、“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形而上学搞‘一刀切’、绝列化”的,视为“切合题意”。

②如写“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把才能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恰当)的位置”、“大材大用,小材小用”、“资源合理配置”,视为“符合题意”。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引言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是让考生选择一个问题,并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在本文中,将讨论选择的问题并分析其重要性,随后从个人经历出发,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和思考。

最后,将探讨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方法和措施,并总结全文。

选择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课业压力。

因此,解决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个人经历与思考作为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困扰。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着要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性,这导致了我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功课上。

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我们还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完成大量的作业和练习题。

为了应付考试,我们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社交活动时间。

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缺乏成长的空间和机会。

然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家长和社会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

家长们往往对学生的成绩寄予厚望,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因此,他们会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过度关注和干预,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针对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解决:1. 改革教育体制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的培养。

因此,我认为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减少学生的考试压力。

首先,可以减少考试的数量和频率,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可以通过引入多元评价的方法,如综合评价、口头评价等,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这样能够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改革教育体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深入学习。

学校可以设置开放式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考同题作文欣赏:安徽卷 doc

高考同题作文欣赏:安徽卷 doc

2010年高考同题作文欣赏:安徽卷2010高考安徽卷作文题:根据哲理诗作文“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鲁迅先生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让人佩服的。

中国古代也留下了神农氏尝白草的佳话。

天生万物,然后生人,宇宙满足了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阳光、空气、水、土地缺一不可,有人活得精彩,有人活得平常,有人活得堕落。

有的人死了比泰山更重,有的人死了比鹅毛还轻。

当我们呱呱落地伢伢学语的那一刻,父母教育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父母的父母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就这样一代一代。

他们说: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他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父母的父母这样说,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也这样说。

先说一段很久前我读到的一则小故事,说的是很多年前日本的某个小村庄,这个村庄除了有很多的树以外,一无资源,二无地域优势。

可是当地人很想发展地方经济,于是请了一个高级的策划师。

高人指点说:你们全部到树上生活。

村民们很不解,但是他们照办了。

后来,此事经过报道,因好奇而前往观光的人络绎不绝,小村迅速窜红。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这种违背人自然生存规律的行为,但是,也能给我们以启示:循规导举并不是一贴就灵的万金油;很多时候需要有“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勇气。

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固守只会萎缩。

邓小平先生说过: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那么我们也可以说:种菱种稻种荷花,不管种到什么位置,只要有好收成,就很适宜。

请放下那些条条框框,请允许“出格”。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可见,以千里马之能也需要非常照顾特别对待。

这段话再次表明:因人而异、“因马而异”、凡事不可一概而论的道理。

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告诉人们: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变化的。

世界上没有东西是一尘不变的,所以要善于运用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墨守陈规。

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

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

传统都有其原本,原本是传统的始发言行。

传统的始发言行有其特定的原初行动者、特定的受动者,还有其特定的叫作参照系的现实环境。

在传统的原本中,所有这些都是特定的、不能代替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进展,原本逐步地被认为是具有权威性的、天经地义的、带有信仰性质的东西而为群体所接受,成为凝聚群体的力量,这样,原本也就逐步地形成为传统。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逐步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远离原本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远离,是指原初行动者、受动者和当时的参照系已消失而成为过去。

这样,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就取得了相对独立于原本所处的参照系以及原初说话人、原初受话人的自主性。

正是这种远离或自主性,打破了原本的限制,扩大了原本的范围,丰富了原本的含义。

这里的关键在于解释。

在新的参照系之下对原本作新的解释,这就是传统远离原本的原因。

任何一个写下来的作品,一旦公诸于世,它就是向广大的人群说话,不仅是向同时代人说话,而且是向后来人说话。

作为受话人的读者不仅限于同时代人,而且有后来人。

读者可以对写作的原本作出各不相同的回应,这些回应都是根据读者自己所处的参照系对原本所作的新解释。

可以说,传统的原本在形成为传统的过程中,不断地参照变化了的环境,在后来的一连串读者面前展开一系列不断更新的世界。

写作的原本是如此,行动的原本也是这样。

传统的行动痕迹往往出乎原初行动者的始料之所及,自有后来人的评说——解释。

这样看,解释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

传统本来就具有两面性,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因新的参照系与之相摩擦而不断更新自己,又因其偏执性而抗拒摩擦,力图使自身永恒化。

可以说,传统既是摩擦的结果,又是对摩擦的抗拒。

那种把传统一味看成凝固不变而无更新的观点是错误的、不符合史实的。

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

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

2010年安徽卷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湖南永州市一中刘小忠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审题导引该材料作文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来审题立意:1.从自然之理出发,根据客观条件,因“水”制宜,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利用“水”的“深”“浅”而种植相应的作物,引申思考做任何事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考生可以联系国家当前的经济建设,只有按照科学规律,转变原先掠夺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行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低碳环保社会。

同时,在国家许多大政方针的制定上,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合理政策,不搞“一刀切”和绝对化。

但如果就哲理本身写哲理,很难下笔,甚至仅能演绎为一篇哲学小论文,更有甚者会联系课本内容,将教材中的有关哲学内容大段地移植过来,那将不可能得高分。

2.从庄稼种植的角度思考,种植者要把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庄稼种植到不同条件的田地里,要根据水的深浅种上不同的作物,反之就不会有收成。

人才的培养何尝不是这样。

据此可以谈人才培养问题,要因材施教。

尤为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这首古诗还暗含了考前着重介绍过的“钱学森之问”,适度的嫁接移植不失为聪明之举。

在人才培养上,也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不能一个模子灌输应试教育。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沃”。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读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读

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深度解读作者:田春林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0年第09期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实行自主命题以来,作文试题命题坚持能力立意,命题方式不断创新、审题难度逐年加大、思维含量稳步提高,在众多的高考作文试题中逐渐形成了“理性与诗意并存,大气与细腻兼具”的“徽派风格”:从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2006年)到以“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出发”为题的命题作文(2007年、2008年),再到以“弯道超越”为素材的新材料作文(2009年),及至今年的哲理诗读后感,五个创新的脚印,形成了一行由感性思考到理性思辨的轨迹。

笔者不揣浅陋,现就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做简单评析,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吴兴风景美无涯,力避宿构戒套话这首诗美在朴实无华,妙在意境悠远。

诗人笔下的吴兴风景,透露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悠远,营造出一派自然清新的田园氛围,让我们不由得“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绿树、青山、村舍、流水;雾霭蒙蒙、炊烟袅袅、月色溶溶、凉风习习;飘荡的白云、深邃的蓝天、娇艳的夕阳、倦飞的鸟群等等这些田园意象给我们带来太多美的享受与启迪。

然而,读出诗歌味固然可嘉,悟出哲理则更为重要。

就作文审题而言,需要注意两个层面,首先要将这首诗读通、读懂,其次要根据“蕴含的哲理”进行思考和联想,然后来写一篇文章。

如果没有紧扣“哲理”二字,单从这首诗的田园风光进行思考联想:哪怕从中国古典的山水田园诗到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从中国的水墨写意山水画到法国米勒的油画《拾麦穗的女人》,从谢灵运、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到英国的济慈、俄罗斯的叶赛宁……这些丰富的联想一旦失去哲理的支撑,繁复的画面顿显驳杂,堆砌的辞藻也就成了空洞套话。

增加作文的审题难度,一方面可以增加有效区分度,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宿构和套作,因为通不过审题这道关口,提炼不出“哲理”,无论套话有多巧妙,得分都将大打折扣。

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

洗碑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

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

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

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

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

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

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

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

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

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

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高温烘箱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

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

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

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

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

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

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

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

”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

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

”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

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

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咸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0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2011-2-27 15
3.从“庄稼”的角度思考,或曰从自身成 . 庄稼”的角度思考,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长的角度切入,面对“水资源”的客观条件, 荷花” “菱”、“稻”、“荷花”们该如何选择才能发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 请到深水区, 挥出自身优势呢?如果你是“菱”,请到深水区, 如果你是“荷花” 那也大可不必羡慕“ 如果你是“荷花”,那也大可不必羡慕“菱”的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 水深,你在浅水区照样“出污泥而不染, 而不沃” 而不沃”。不同的环境就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式去 规划自己的人生, 规划自己的人生,人在很多时候应该主动地去调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 整自己,如果你的面前是一片深水区域,如果你 坚持做一颗“水稻” 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坚持做一颗“水稻”,恐怕永无“出头”之日了, 何不改变一下向“ 的方向发展, 何不改变一下向“菱”的方向发展,这同样可以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赢得属于自己的精彩。(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 把才能运用到合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位置,大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材大用,小才小用,资源合理配置,扬长避短,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量力而行。)
20112011-2-27
4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 选 。 诗文默写形式依旧“8选5”。
20112011-2-27
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但探究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旧考小说, 有突破。 有突破。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 考许辉的小说,从形象分析、环境分析到对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小说要素的考量,再到对小说内在意蕴的认识。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 考题是对考生的由表面现象到本质,由直观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语言到深层寓意方面的思辨能力的考查。 小题探究题: 有人认为, 第14小题探究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 小题探究题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 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 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本身阅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 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 的见解。 的见解。”这是要求考生对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精神和民族心理予以思考,与以往谈启示不同。

2010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评析

2010年高考安徽卷优秀作文评析

和谐之美和谐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会心微笑的背后,和谐存在于我们每个获得成功的时刻。

它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是一种恬静的美。

人生在世需要相互合作、我们的社会需要谐同配合。

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价值,但正是这些不同的价值凝聚成一种力量——整个社会得以和谐运转。

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一道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

和谐之美给生命带来温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植物与土地的和谐。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是悲情与景物的和谐;“春光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像冬日的一缕阳光将温暖洒满人间,像夏日的微风驱走阵阵炎热,像早春的小草为大地带来绿的生机、绿的希望,和谐共同构成了一篇美妙的乐章,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

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

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

和谐之美是一种沟通。

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和谐让人心向往之,俞伯牙高山流水独一无二的音乐带来了摄人心魄的唏嘘感动,千百年来在人类中间广为传诵。

白居易深入民间,诗人的良心与百姓的悲苦和谐统一,诗人的佳作与百姓的话语如出一辙,诗人的才情与百姓的悲苦融于一炉,造就了感人至深的千古统唱!一曲梁祝便得多少代人潸然泪下,是什么给了它经久不衰的力量?情感与音符的完美交融显出它的光芒,千年的进步在这里融为了瞬间的歌声。

和谐之美是一种放达。

老鹰捕击长空自由翱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风帆乘风破浪在海中搏击风雨,不是夸耀自己的樯桅。

只要你用一颗平凡的心去对待生活,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群!生活是一块五彩的调色盘,只要用心去勾勒它充满魅力的线条,就会有和谐社会的欣欣向荣!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评析]抒情真切自然手法灵活多样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抒情散文。

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阅卷实录 .doc

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阅卷实录 .doc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阅卷实录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从材料看,提供的是一段网络讨论,大体涉及五层意思:(1)“什么是浅阅读?”“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

浅阅读很时髦的”,这两句解释了什么是“浅阅读”并指出“浅阅读”很流行的现状。

(2)“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这是说明“浅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备受冷落的主客观原因。

(3)“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这两句意在提示考生思考“浅阅读”之不足与消极影响。

(4)“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这是另一种观点:“浅阅读”无可非议,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生活。

(5)“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这一句说的是读书可以是非功利的,是可以让人为之着迷的(可惜这是“过去的日子”中的情景);同时,它也有意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与体验来构思作文。

经过以上一番分析,就该考虑文章的立意问题了,在这一点上考生的认识可以是多元化的:一、你可以推崇“深阅读”。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精选五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精选五篇)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精选五篇)第一篇: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如下: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评析】2010年安徽省高考作文延续了往年的材料作文的类型,只是材料的展现方式由原来的现代文转变为古诗词。

与去年的“弯道超越”相比,前者与时代联系得更为紧密,后者则完全以材料为主。

出现这个变化的原因仍然是为了防止考生宿构作文,即提前背范文,考试时往话题上套。

不难看出,命题者有意避开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材料选取的是清代诗人阮元的一首《吴兴杂诗》。

这首诗之前我没有读过,估计读过的考生也不多。

但让我感到十分惊讶和惭愧的是,今天上午考试结束后,我们学校的一位叫张明东的数学老师说这是一首在他们老家十分流行的打油诗,并且张口就背了出来。

可见,真正好的东西还是易于流传的。

分析一下这首诗的题目不难看出,“吴兴”是一个地名,“杂诗”则说明该诗属于杂感性质。

单看诗题,题旨并不明确。

但这未必是坏事,在带学生复习古诗鉴赏时,我曾经说过,一首作者名不见经传(有时是我们孤陋寡闻)的古诗词,又没有任何注解,题目也没有透露出多少有用的信息,这时我们尽可放心,因为只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相信考生读了这个材料以后,把握这首诗歌的主旨并不难。

因为该诗的最后两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浅显易懂,它体现了该诗的主旨是“因地制宜”,要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种什么作物。

考生只要理解到这个层面,以此为中心,据此展开联想,进行立意应该就没有什么偏差了,所以准确立意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在此基础上比一般的立意更新颖更深刻一些,这就涉及到发展等级里的创新性和深刻性的问题。

2010年安徽宣城高考卷作文

2010年安徽宣城高考卷作文

2010年安徽宣城高考卷作文
好心情是久旱甘霖的欢呼,好心情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好心情是相濡以沫的温馨。

让我们搭上好心情列车,开始一段好心情之旅吧!
好心情是巴黎塞纳河畔的欢快舞曲。

飞扬的笑脸,欢乐的歌声,热情的掌声,舞动的脚步。

好心情就这么简单。

好心情是爱尔兰田园里的美丽景色。

白云般的牛羊,如茵的绿地,潺潺的流水,成荫的树木。

好心情就如此丰富。

好心情是美国迪斯尼的童真。

可爱的米老鼠,美丽的白雪公主,笨笨的威尼熊,活泼的兔八哥。

好心情就这样无邪。

好心情是埃及金字塔的神秘风采。

无边的大漠,金色的天空,雄伟的人面狮身像,成行的驼队。

好心情就这样随意。

好心情不仅仅是万千景色,而且还出现在人的生活中。

好心情,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好心情,是朋友好言相劝的关怀;好心情,是对手真诚的一个握手;好心情是陌生人的相互谦让,自己一份好心情,让世界对着你微笑,让生活对着你歌唱。

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和平之鸽放飞,让友谊之歌响起,让世界从此友爱和睦。

不再拥有硝烟战火,让大家同唱一首和平之歌。

好心情之旅不会结束,请你让自己的人生成为永恒的好心情之旅吧,给自己也给他人一份好心情!。

★安徽省高考作文《杂论》_2010高考作文.doc

★安徽省高考作文《杂论》_2010高考作文.doc

★安徽省高考作文《杂论》_2010高考作文:安徽省高考安徽省2010高考语文试卷第21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做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

用古诗做题目,现代高考中并不少见。

加之,今次考的又是以啰嗦浅显无意蕴闻名于世的清诗,可想而知,古代的科举题目遇上后现代的语境,考完了,结局总会令人心伤的。

作者阮元不知何许人也,既然会做做打油诗,想必有点功名。

然,某日他进城见到美景:城外四水交汇一处,散在千家万户,脑中反应的立刻便是种菱角种水稻种荷花这些农事,想必也是务农出身的了。

甚至很可能就是凤凰男一只。

笔者严正申明,对于务农人士绝无任何偏见,只是忽然想起现在居住的某城某高知教授聚集的住宅楼对面,有无数戴眼镜的学究市民在无视硕大一块“禁止占地”“周二推掉作物请勿耕种”的牌子努力自力更生,突然心生感慨而已。

阮元看见有公共的水,想到的就是可以引向私人的水。

引水为的是灌溉,灌溉为的是耕种,这种想法跟今天的大学教授们也并无什么不同。

即使据说资本和巨型超市已经统治世界,沃尔玛开到家门口的今天,他们(或我们)已经不需要亲自动手耕种。

伊的遗传密码里仍然镌刻着耕种的程序。

据说无数留学生正在家门口英国人的玫瑰园里种白菜,门口的景象也使我乐观地相信,2012如果真的到来,门前的胡萝卜大白菜西红柿大概可以让我多支持一段时间。

这话题扯远了就得说回来不然得不了分,咱还是话说想当年。

想当年,务农的阮元会作诗了,心心念念的还是家乡的那块地,最忘不掉的还是种地的那点事。

逛街的时候,写诗的时候,心里其实都惦记着,无一刻忘记。

水有深浅,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都有说法。

不能乱。

乱则不和谐,不和谐则什么也种不出,则饥荒,民以食为天,这是天塌地陷的大事。

所以业务农业技术员阮元同志用极为直白朴素的语言来说明如何利用好这么一片好水。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张坤;杨志杰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中旬·读写新空间)》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妈,请让我安静长大小时候,看一邻家阿姨的孩子小星坐在门口欢快地吹口琴,你二话不说,立刻夺下我手中的小火车.拖着我走出家门.边走边嚷:“你也学吹口琴!不过咱学就学出名堂,瞎吹有啥用?”妈,我知道你根本不懂音乐,你就是眼红邻家小孩的优秀,我知道你不服输.要强!可妈,你知道吗?我一听口琴两个字头皮都发麻,我真的憎恨这个!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张坤;杨志杰
【作者单位】安徽界首顾集中学;安徽界首顾集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J], 唐惠忠
2.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J], 李弗不
3.2012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J], 洪峻
4.2011午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J], 李斌;王杰成
5.2009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安徽卷) [J], 张浩然;段之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第一篇: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2010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沿袭了去年的命题形式,依然为材料作文。

与去年的“弯道超越”引起的广泛议论不同,今年的材料作文,是对一首哲理诗歌内涵的理解后作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在社会上引起一片争议,很多考生对这一新的变化措手不及。

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泪流满面,有的大叫历史上最难的怪题。

到底结果如何呢?笔者有兴参加了今年的语文阅卷,现把有关情况笔录如下。

一、必不可少的培训 2010年6月10日下午4时,来自全省880名语文阅卷教师齐聚安徽大学新校区礼堂,等待高考阅卷动员会的到来。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致欢迎词,并做了动员报告。

在会上,要求阅卷老师树立使命感,工作上要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严明纪律,保证质量,统一尺度,认真评卷。

6月11日上午8时,各评卷教师到指定的机房,各就各位。

由安徽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陈道贵统一调度,作文阅卷组组长江守传宣布了安徽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

具体如下:(一)作文题意的确定。

2010材料作文,是对清乾隆时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歌内涵的理解后作文。

这首七绝,是描绘他家乡吴兴的一篇佳作。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于浅显中藏深意,在俗语间寓哲理。

隐喻遇事做人,忌蹈陈规陋矩,应当因地制宜;不悖逆天时地利,莫违抗自然规律。

用今天的时语表述,便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一刀切,搞绝对化。

然而,抽样调查发现,能够审准题意的不足三分之一,大多偏题,离题。

为此,安徽评卷组认为考生如果能够抓住诗歌的上述内涵,从“做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一刀切,搞绝对化”都视为切合题意。

只要该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就可打一等分。

如果写“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合理配置资源”、“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也视为符合题意。

2010年高考全国卷安徽卷满分作文(1)

2010年高考全国卷安徽卷满分作文(1)

2010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凡事,适可而行后适可而止。

当然,止于至善,是每个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管是偏远乡村的农夫,渔夫还是繁华都市的工人,高管,都在为这快节奏的社会发展打着合谐的节拍.然而,富士康的兄弟姐妹,却因为跟不上着这和谐的节拍,付出生命的代价.环境是改变一个人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困在当前环境而不知返途,人生是美好的,不能因为短暂的挫折和伤痛就要选择轻生.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过的努力的耕种怎能感受收获的喜悦?用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的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来映照这些经不起生命折腾的人最为恰当不过了.经不起打击,你就遗失了后天的美好.也许,环境只是人生选择上的一个失误.人的十字路口,选择失误,错过机遇,确实很多.如果这个集体真的不合适你,你可以考虑换个集体.不一定非要等老板觉得你不能胜任这份工作的时候,你才选择离开.人生要找合适自己的,不是找凑合自己的.哪怕这份工作薪水不错,但违背你的原则和道德底线,你可以大方地说\'NO\',没有什么丢脸和庸俗.近些年,安徽出了一个名人----许嵩.他被冠以\'周杰伦接班人\'和\'音乐界韩寒\'之称,可见其影响力.我们且不说,他是谁谁谁的影子,随便在哪个搜索引擎一搜,都是他的海量信量.读过他简历的人都知道,他是安徽医科大学毕业生,然而,他却走上独立创作音乐的道路,集词曲唱录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创作型歌手当中都属屈指可数的奇人.他没有签约任何唱片公司,只通过官网宣传,就有很好的销量,他拥有全球海量FANS.这么多的人粉他,说明他是成功的,是大家的典范.医学和音乐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业,但许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把这个选择无限最大化了.选择合适自己的,很重要;不适合自己的,只会让你白搭更多.再拿婚姻来说,找一个爱的人是过一辈子,不是马马虎虎地过一生.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不能将就地过,要过就要有滋有味地过.时下,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里男选女,女选男.惊现雷人雷语,让老外对中国人的爱情观和爱情价值观都产生了疑问,中国人就这么低俗吗?对别人提要求,首先也得掂量自己的斤两,适合的纽带是拴在两个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其中一个人离谱得有悖社会风气的条件上,那样,适合的天平终有一端不平衡而倾斜.令人啼笑皆非的凤姐,不知山高水深不为过,居然弄不清自己的份量,狂言只有北大清华研究生才适合自己,也不怪在作秀节目现场被人扔鸡蛋,换成我,肯定要扔鹅卵石.有人做过精确的估算,全中国有6人符合凤姐的要求,但愿这6人中的一人这辈子能和凤姐憋屈着坚强地幸存到生命的终点. 葱就是葱,插哪儿都装不了蒜.大家都明白这个简单常识:水田种不了麦子,旱地种不了稻子.如果你非要违背客观规律,主观臆断行事,只会适得其反,狼狈收场.人生亦是如此,适可而行方始步,量力而行却止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作文辅导1201 1446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阅卷杂记2010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题目,沿袭了去年的命题形式,依然为材料作文。

与去年的“弯道超越”引起的广泛议论不同,今年的材料作文,是对一首哲理诗歌内涵的理解后作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在社会上引起一片争议,很多考生对这一新的变化措手不及。

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泪流满面,有的大叫历史上最难的怪题。

到底结果如何呢?笔者有兴参加了今年的语文阅卷,现把有关情况笔录如下。

一、必不可少的培训2010年6月10日下午4时,来自全省880名语文阅卷教师齐聚安徽大学新校区礼堂,等待高考阅卷动员会的到来。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致欢迎词,并做了动员报告。

在会上,要求阅卷老师树立使命感,工作上要精益求精,恪尽职守,严明纪律,保证质量,统一尺度,认真评卷。

6月11日上午8时,各评卷教师到指定的机房,各就各位。

由安徽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陈道贵统一调度,作文阅卷组组长江守传宣布了安徽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

具体如下:(一)作文题意的确定。

2010材料作文,是对清乾隆时诗人阮元的一首哲理诗歌内涵的理解后作文。

这首七绝,是描绘他家乡吴兴的一篇佳作。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于浅显中藏深意,在俗语间寓哲理。

隐喻遇事做人,忌蹈陈规陋矩,应当因地制宜;不悖逆天时地利,莫违抗自然规律。

用今天的时语表述,便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一刀切,搞绝对化。

然而,抽样调查发现,能够审准题意的不足三分之一,大多偏题,离题。

为此,安徽评卷组认为考生如果能够抓住诗歌的上述内涵,从“做任何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搞一刀切,搞绝对化”都视为切合题意。

只要该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就可打一等分。

如果写“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大材大用,小材小用”、“合理配置资源”、“扬长避短”、“量力而行”也视为符合题意。

只要该文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按一等打分;如果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突出,按二等打分。

如写“水的好处”,“水的作用”,“水的奉献精神”,“荷花的精神”,“爱需要奉献”,“生活需要磨砺”,“存在即合理”等,为偏离题意。

(二)评分细则的制定。

阅卷组根据以往的评分情况,还制定如下的评分标准。

总体评分原则是: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有度,公平合理。

总体分为四类给分:一类:6050分,以55分为中间线;二类:4839分,以43分为中间线;三类:3624分,以30分为中间线;四类:28分以下。

具体评分时采用两级评分标准。

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基础等级包括内容和表达两部分,其中内容20分,表达20分,内容以“题意”和“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和“文体”为重点。

发展等级评分,用一点评分法。

即发展等级中16个评分点,只要其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

无标题的扣2分;字数不足800字的,每不足50字的扣1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不重复计算;标点最多扣2分。

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

确认为抄袭作文和雷同卷,作为问题卷提交中心组。

特别是抄袭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的,要交组长重审。

雷同卷的判定,要求字数至少有200字相同,可判为零分,但必须交组长重审。

残篇399字以下,结合内容、表达等按四类评分,不超过20分;400599字,结合内容、表达等,最高按三类评分,不超过30分;600字以上结合内容、表达等,最高按三类评分,不超过38分。

书写要求: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如果字迹过于潦草,随意涂抹,难以辨认,在三等以下打分。

两人评分差不得高于10分,在610分为正常分,超过这个范围,交第三人重评。

二、痛苦并快乐的阅卷2010年6月11日上午,我们所有阅卷老师都是在争议和熟悉评分细则中度过的。

听着组长的培训,看着专家组评出的标杆文,很快结束了上午四个小时的工作。

下午,进入试评阶段,每位老师评卷不得少于150份。

我们为了准确定位自己,吃透评分细则,每评60份就去中心组的小组长那里看自己和专家的评分差距。

整评下来,我与专家的接近率为百分之九十一。

第一天,虽然没有看到很多让我眼前一亮的文章,但我还是把每篇文章读上两遍,认真对着评分细则打分,就怕冤枉了考生。

接下来的几天,中心组要求提速。

我也慢慢地进入状态,速度也快了。

根据个人阅卷来看,总体感觉让我动心的文章不是很多。

之前一直期待的满分作文,也没有出现。

很多是二十几分的文章。

有些作文,我基本上抱着同情心去打分,也上不了30分。

当然也遇到了几篇如《因材施教,振兴中华》、《找准位置,绽放光彩》、《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合理规划》等文章,都评到50分以上。

这些文章不仅审题准确,标题亮丽,而且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让人挑不出太多的瑕疵。

但是也有些作文,一看标题,就知离题万里。

如《水的作用》、《荷花精神》、《爱的奉献》、《我的家乡》、《江南美景》、《昭君的选择》、《放飞心灵看世界》、《低碳经济》等。

这样的作文最多也就是21分。

评分的过程既是快乐的过程,也是痛苦的折磨。

如果遇到标题亮丽,结构完整,中心明确,卷面整洁,字迹工整的,我们会感到轻松得多,评分也快。

如果遇到文采飞扬,观点明了的,还会让邻伴来欣赏一番。

但是常常会遇到让我们痛苦的事,特别是眼睛涩麻时,再遇到一些字迹潦草,卷面涂抹,标题不明了,甚至无标题者,我们最痛苦。

因为不花一定的时间,不读几遍,不知所云。

惟恐优秀的文章从手下溜走,对不起良心,也对不起考生。

让我们审美疲劳的还有文章的选材。

许多文章,只要写找准位置的,就举陶潜归隐,鲁迅弃医从文,屈原投江,李白旷达,只要写因材施教的就是孔子教徒等,没有新鲜感。

三、评卷中发现的问题阅卷过程中,看到一些考生不甘平淡,力避俗套,大胆创新,写出了彰显文化底蕴而又富有个性的作文,如有些同学从文体上创新,采用书信体形式,故事新编形式,来表达诗歌的内涵,很有新意。

但在阅卷过程中还发现,三分之二的考生,虽然能扣住题意作文,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顺,但感情不够真挚,缺少文采,缺乏文化积淀,大多打为二类、三类文。

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以下几个方面:①审题粗心化。

许多同学不能认真审题,不能够抓住诗歌的内涵,不知抓住诗歌蕴涵哲理的语句,随便抓住一点就写。

于是就有同学抓住诗歌的前两句,写“水的好处”、“水的作用”、“水的奉献精神”等,还有的考生写“荷花的精神”、“生活需要磨砺”、“自然的和谐之美”、“存在即合理”、“人依赖大自然”等,这些是与诗歌的哲理不沾边的。

给我们的印象是这些考生根本就没读懂诗歌,没理解诗歌的含义。

无形中影响了作文的整体得分。

②文体单一化。

今年考生所选文体大多是议论文,举几个找准位置的或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例子,然后论证一下,就此了事。

写其他文体的微乎其微。

③内容空洞化,情感虚假化。

多数考生举一两个例子,发一番议论,抒几句感情,矫情造作。

还有的考生没有举例,空发议论。

④语言平庸化。

语言表达病句多,错别字较多。

有位考生可能是紧张,写出这样的笑话:“上了高中,母爱更瘦了,皮肤更黑了,眼睛更干瘪了。

”许多考生错字较多,如把“抚养”写成“扶养”,把“因材施教”写成“因才施教”等。

更有些考生的卷面模糊不清,有的文章结构不完整,思路不清晰,甚至空着不写。

有的考生干脆就写一个标题。

还有的考生作打油诗或者写几句顺口溜。

如有位考生写出这样一段话:“开会领导不到我先到,拍拍话筒照不照;领导讲话我鼓掌,带动全场一片响;领导吃饭我先尝,看看饭菜凉不凉;领导喝酒我抵挡,领导睡觉我站岗……”更有些考生大求老师发慈悲,说这个作文题,实在太糟糕,我看不懂,请您高抬贵手,给我多打几分。

四、刻骨铭心的阅卷启示回眸阅卷以来的一幕幕,对作文的评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文阅卷场不是咖啡屋,而是流水作业的现代车间。

在时间紧、任务重、天气热的情况下,阅卷速度可想而知。

虽然有如此多的细则,但一篇作文的最重要的评分依据还是整体感知。

尤其是阅卷老师的最初印象。

因此我们高考作文必须遵守以下黄金规则:1.题意要明确。

要完全符合命题者所设计的意图,要清晰明确。

因此审题立意就相当重要了。

平时要加强审题方面的训练。

2.结构要清晰。

最好清晰得让阅卷老师在半分钟内就可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等。

要做到主旨明确,可把要表达的意思浓缩成一句话,形成主旨句,放在醒目的地方。

或做开头,或做小标题。

要做到结构清晰,可采用并列式、层递式、对比式。

最好采用片段组合式。

还要有过渡句或过渡段。

3.语言要优美。

语言上要求优美典雅,追求文化氛围。

精心打造亮点。

只有好的语言才能让人陶醉,征服了老师何愁不得高分。

4.内容要丰富。

高考作文内容要充实。

许多考生作文不足500字,干干巴巴的几个例子,更不会有文采,自然不会得高分。

5.书写要规范。

考生的书写,对作文影响很大。

书写不规范,不清晰,试卷经过扫描后,就会模糊,屏幕效果差,得不到高分。

上述内容,也可简单地概括为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即讲标题,讲开头,将主体,讲结尾,讲中心句。

讲标题,就是标题要亮丽,最好要体现中心;讲开头就是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讲主体,就是主体要像猪肚那样充实、丰富;讲结尾,就是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刚健;讲中心句,就是每段都要用中心句点明主旨。

四美,即卷面美,语言美,结构美,中心美。

卷面美,就是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语言美,就是语言要有文采,要善用修辞;结构美,就是结构要严谨,前后要照应,过渡要自然;中心美,就是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记叙文中心要突出,散文主旨要鲜明。

三热爱,即热爱党和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长辈。

热爱党和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就是要求考生不能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不能攻击中国共产党;热爱长辈,就是要懂得感恩,不能辱骂父母老师等。

五、2011年备考思考基于以上规则,对2011年高考考生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审题立意训练,防止全盘皆输。

今年全国18套卷子中材料作文10道,命题作文7道,话题作文1道。

这些材料作文只给材料,不给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或自定话题,或谈感受。

这种变化,就要求考生先审清题意,然后才能确定要写的内容。

否则,审题失误,满盘皆输。

命题作文也是如此。

2.把握各种命题类型,做到有备无患。

今年全国18套卷子中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皆有。

这些就启示我们,作文备考,题型训练要全面,要有计划。

在平时训练时要树立开放意识,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做一些限制性的写作训练,做到每种题型都要掌握其最基本的要求和写法。

3.充实自己的大脑,增加知识储备。

写作的过程,也就是考生知识与能力运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