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英美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外语与文学双重作用。
英美文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有益学生心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传统英美文学课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与记忆者。
这样的文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而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勿庸置疑,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我们对我院“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材料输入(即选材)、教学过程(即教学理念和方法)和成果输出(即学生讨论、研读报告、作业、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均体现创新教育的特色,加大了师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教育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包括英美文学课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英语教师一直采取“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1/ 15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件” ,不会自己动脑思考,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
---------------------------------------------------------------最新资料推荐------------------------------------------------------ 起。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英美文学课不应再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课,而应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多种要素,涉及到个体发现问题的独创性、判断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解决问题的高效性等多个方面。
这种教学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重视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情感、兴趣、气质、性格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服务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这一宗旨。
2.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文学史方面,我们强化文学常识的介绍,加入了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的知识,更新了许多教科书中陈旧、过时的观点,补充了很多教科书中没有包括的二战以后直至 20 世纪末的许多内容;在文学选读方面,我们强调阅读完整英文原著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编写了《新编英美文学概论》(英文版)教材,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材中所选诗歌和短篇小说都是完整的,以便学生对其有整体的理解认识,具备阅读原著的能力,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避免断章
3/ 15
取义。
至于长篇小说,教材中只给出作家简介、故事梗概和问题,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每月读一本英文原著小说,必须是没有经过缩写、简写或改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曾说过:“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读者会有所
---------------------------------------------------------------最新资料推荐------------------------------------------------------ 震动,有所启迪,而文学史那种二手介绍或选读的零碎敲打,是产生不出这种效果的。
”我们强调从整体上去感受、领会文学作品,以期学生能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寓意有所体会。
同时,所选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3. 教学模式的创新鉴于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的不同特点,我们的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两门课各由一位教师完整讲下来,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和系统的历史框架,保证其系统性和一致性;而文学选读课则采取分工合作的分段讲授、研讨和多种互动形式,各位教师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分别讲授不同的内容,做到课上讲解、讨论与课下实践相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其一,可以保障英美文学课的开设,有利于教学梯队的形成;其二,几位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加大了科研的广度与深度;其三,可以展现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及风采,使学生汲取众长,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文学作品,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创造文学教学与学习的氛围。
毫无疑问,这种分工合作的授课方式既有其稳定性、持续性和系统性,又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灵活性,充满了潜力和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出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与文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5/ 15
给学生最精彩的内容;促进了科研工作,增加了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分析的深度。
---------------------------------------------------------------最新资料推荐------------------------------------------------------ 4.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尝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与研读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分别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鼓励法。
在教学中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不满足于现有的“权威”结论。
在网络时代,对固定文本的理解趋势呈现一个“中心消除趋势” 。
如果学生对名家的评论或名家的译本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那他们就会一味接受,而不敢提出任何质疑,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僵化,创造性将丧失殆尽。
为此,我们提倡个性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不受教师的固有思路和权威观点的限制,进而扩大其课上的参与空间。
(2)实验探究法。
这是借鉴理工科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探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更好地指导英美文学课的教学。
意象派诗歌历来使学生感到头疼,他们难以体会隐含的抒情,更不用说能领会寓意了。
教师剖析诗歌包含的写景、抒情、寓意的三段式,介绍意象派诗
7/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