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之我见
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之我见关键词:高校教学,英美文学,综合素质,教学改革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通过对英美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观察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技巧、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这种内容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整体素质。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英美文学课程被不断地边缘化,课程教学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
从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这个角度来看,加强英美文学课程建设和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目标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也就是说要开发智力,而智力的基础是文化知识。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和典型反映。
优秀的文学作品,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了解各种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和问题,增加知识,丰富思想,扩大视野。
对学习外国语言的学生来说,这种了解更为重要,也更为直接,更为深刻。
除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功、扩大知识面和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外,文学课还可以,也应该根据本身的规律和特点,使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讨论,提高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一名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尽管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千差万别,但对文学的最起码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文学鉴赏水平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文学及其文学理论的发展也是一个民族文化水平高低和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2. 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2.1 市场经济下英美文学地位尴尬近年来,市场经济,消费文化,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兴起,大学英美文学课的影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再加上很多人倡导所谓的“实用型人才“观念,更直接影响到大专院校的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
很可惜,我们看到,许多高校的急功近利和全然不顾压缩教学大纲和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
从表面上看,这些安排似乎是合理的,符合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并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这似乎是聪明、务实的措施,但恰恰与大学培养人文精神的原则是想违背的。
高中英美文学教学总结
高中英美文学教学总结引言:高中英美文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高中英美文学教学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1.1 了解与欣赏英美文学经典作品英美文学拥有丰富多样的经典作品,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狄更斯的长篇小说、泰戈尔的诗歌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1.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英美文学作品往往存在丰富的文化、社会、政治背景,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方法2.1 文学欣赏和阅读通过学生主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可以组织文学读书会、分组朗读活动等形式,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2.2 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资料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兴趣。
2.3 创设情境教学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内容3.1 文学史和文化背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背景等,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知。
3.2 经典作品欣赏选择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通过深入解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资源4.1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寻找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兴趣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2网络资源互联网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推荐相关网站、博客、论坛等资源,帮助学生扩展文学知识和背景知识。
英美文学及其教学改革探讨
英美文学及其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英美文学的发展轨迹,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文学批评理论,英美文学研究及我国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接下来围绕此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使该门课程真正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
关键词:批评理论认知功能艺术价值教学模式多年来,英美文学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发展过程中有得有失。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在从事了几年的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特别是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后,颇有体会。
首先,本文简单地叙述了英美文学的发展轨迹,认知功能和艺术价值,文学批评理论,然后又谈到了英美文学研究及多年来我国英美文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后围绕着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从而使该门课程真正成为一门素质培养课。
一、英美文学发展轨迹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的规律,历经盎格鲁—萨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及现代主义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战后英国文学大致呈现从写实到实验和多元的走势。
战后英国文坛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妇女作家的崛起,她们的创作不仅有从女性视角去表现当代妇女在男权社会所受的压抑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面,还有回避女性自我意识,以非性别化的作家身份去观察世界、表现生活一面。
多丽丝·莱辛是战后英国最杰出的妇女作家,她的小说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立足于人和社会,反思当代政治和文化思潮,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和社会的真实状况等等。
世纪末英国文坛异彩纷呈,现实主义与实验主义交错重叠,妇女作家和少数裔作家异军突起,英国文学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美国文学严格的说,其形成应从美国立国开始。
但实际上,在此以前一二百年的殖民时期的文学虽然不发达,主要以模仿为主,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是到19世纪末,由于完全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在文学上发展方面逐渐独立,不再是“英国文学的一个分支”。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思考]英美文学课程总结范文
[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策略思考]英美文学课程总结范文英美文学在国内外语院系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课程,一方面使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中提高语言文字能力,熟悉英美文化;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文学作品中人文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提升他们对于自身、社会以及世界的理解和思考,塑造他们的完整人格,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英美文学课程却因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较大:语义层面上,文学作品语言文化含量较高,语词不仅有理性意义、联想意义,还有超常规意义,语义理解上难度较大;第二,语篇层面上,文学作品中语篇方面的安排与布局,作家独特个性与创作在作品中的融入等都使文学语篇对读者构成不小挑战;第三,审美层面上,要使文学作品触动读者的心灵,激起他们丰富的情感,引发他们对于自身、人生及社会的思考,难度更大。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理解与思想提升为落脚点的教学策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思路与模式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一、以教师为主导同时,对文学作品的选材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难度不宜过高,应递进性地安排文学阅读材料,从而使学生通过阶梯性接触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而习得语言。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进行快速整体阅读,再进行语词方面的理解。
在语义层面上,针对主要语词的理性意义、联想意义、以及超常规意义,教师要进行生动形象地揭示,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与策略。
最后,对于学生审美活动的完成,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
文本的理解应当尽可能地从学生自身所处的历史环境乃至全部真实的历史出发,从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所说的“先结构”和“成见”出发。
文本的意义是无尽的,理解总是“生产性的别有所解”。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其中一名学生对小组意见作主题发言,从而引导学生对作品形成个人的独立见解。
同时,教师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评点,从而使学生的独立见解更深刻。
科目英美文学学习总结
科目英美文学学习总结在过去的学期中,我有幸学习了英美文学这门课程。
通过探索英国和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我深入了解了西方文化和人文精神。
在此,我将总结我在这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收获。
首先,我学会了欣赏和理解英美文学的独特之处。
在课堂上,我们一起读了众多著名的英美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弗农的诗歌等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我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英美文学中包含的深邃思想和情感。
每一部作品都像一扇窗户,打开我对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认知。
我学会了欣赏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手法,以及作者通过文学作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这些作品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使我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敬意。
其次,这门课程培养了我的文学分析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如何解读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写作论文和参与讨论来展示我们的思考。
我学会了挖掘文本中的细微细节,揭示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通过学习不同的批评和分析方法,我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这不仅提升了我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开拓了我的思维方式和批判思维能力。
我会运用这些分析技巧去欣赏更多的文学作品,深入探究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英美文学课程也增强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对这两个国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并从中领悟到更广阔的人类共通性。
这种跨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是我在现今全球化社会中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基础。
我相信,通过学习英美文学,我不仅仅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学水平,同时也培养了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
最后,学习英美文学让我体验了一种深度的阅读和思考的乐趣。
在阅读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时,我不仅仅享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更深陷其中,与作者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冥想,带给我启示和思考。
我发现,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
小学英美文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英美文学教学工作总结一、引言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和文化沟通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教学中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还能够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经过一学期的英美文学教学,我对于教学的方法、内容、评价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二、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初期,我设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首先,我希望学生能够熟悉英美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并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次,我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英美文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英美文学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和表达;最后,我希望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提高文学欣赏与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通过使用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通过观看动画、听英文歌曲、朗读诗歌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
此外,我还利用互联网,搜索、收集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素材,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美文学的乐趣。
2. 合作学习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能力提升。
除了小组合作,我还利用课堂上的角色扮演、课外的剧本表演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感受和运用英美文学的语言。
3. 情景教学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我注重将文学作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感受英美文化。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做实验等方式,我给学生营造出了一个真实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在情景中感受和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情感。
例如,当教学《小猪佩奇》时,我将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模仿其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任务驱动法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应用-英美文学课程总结
任务驱动法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的应用:英美文学课程总结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本科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渠道。
而就英语专业而言,大量的实用性课程如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等与市场联系紧密,能吸引学生投入兴趣和精力,但是作为与市场联系相对较弱的文学课程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为了让英美文学课程能够与时俱进,教学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应该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与时代接轨。
让各种新鲜的元素融入到经典文学著作的解读中,将现代社会中的微博、电影、网络视频等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但是。
与每一部文学著作相关的信息数量繁多。
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全部加以有效利用。
因此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收集、整理和归纳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更好地参与到英美文学课程当中。
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而为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提前为学生制定一系列的自主学习任务。
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有效地改革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增强文学课的时代性和创新性,为英美文学课注入新的活力。
一,任务驱动法的理论基础英美文学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课程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文学原著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英语语言的特点和技巧。
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美国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使学生在欣赏文学语言和发掘文本意义的过程中提高文学审美的能力。
但是,传统的美国文学教学模式不是偏重于美国文学史的讲解,就是侧重于作品选读中语言难点的讲解,难以让学生兼顾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两方面的能力培养与提高,也很难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英美文学课堂中能够很好的改变这一现状,它把文学课的内容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教师单向教学转向学生的主动参与,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教师还可 以安排和鼓励学生对讲过 的文学作 品分 角色表演 ,从而在轻 松活跃 的环境下对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手段 “ 黑板+ 书+ 粉笔 ”陈旧 、落后 、单一 ,已经 不能 适应2 世纪培 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要 ,也是造成文学课程教学效果 l 不尽如 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世纪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依靠现代化 教学手段来实现 。英美文学课程理论性强 、内容丰富 、知识庞杂 , 而
突显教学重点 ,使学生更容易消化吸收所要求掌握的知识 ,从而更 好 地达到预期的教 学效果 。
4 采取行之有效 的考核 方式
我国大多高校所选用的英美文学教材都是按照 时间顺 序编 排 , 教 师在讲授课程时也一般是 “ 以史为序” , 学生首次接触 文学学 习就遭 遇到最为晦涩难懂的古英语诗歌 《 贝奥武夫 》, 这种传统 的教学 方法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 种情况我们可 以尝 试按 照文 学体裁 不同种类 来安排教学 内容 ,即从小说 、散文再到戏剧 、诗 歌, 从易到难 、由浅入 深的顺序安排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例如 l世纪是 8 英国现 代小说 的开端 ,教师可 以从这个时期着手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小 说家笛福 的 < 鲁滨孙 漂流记 >和斯威夫特 的 《 格列弗游记 >进行重点 讲授,这些作 品通俗 易懂、语言规范 、 故事性强 ,便于学生理解 、吸 收 和把握 ;散 文体裁 可 以从培 根的 《 论说文集 )着手 ,其 中的名篇 < 论学问 >、 < 论友谊 >、 < 论爱情 》等都是脍炙人 口的经典散文 ; 戏剧体裁 以戏剧大师莎士 比亚 的剧本为教学资源则会全面展现戏剧的 特 点和 魅力 ;在讲 授诗 歌 时可 以从 古 英语 的头 韵体 诗 歌 《 贝奥 武 夫 ),讲到英雄双韵体 的 《 坎特伯雷故事集 》,再到l 世纪莎士比亚 6 的十四行诗、1世纪弥尔顿的无韵体诗及l世纪浪漫主义诗歌。所谓 7 9 “ 授人以渔” ,在这个过程 中,教师不仅传达了文学知识还传授了学 生欣赏文 学的能力和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自主学习 ,如让学 生根据这四种文 学体裁选择一位 自己感兴趣的作家及其作品来进行课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题小结.
“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探”教学成果总结成果完成人:梁亚平张艳刑利娜成果完成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二○○四年十一月“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新探”教学成果总结我所申报的教研课题《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于2001年立项,为院级教研课题.该课题参加人员为邢利娜,讲师,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博士生;张艳、讲师、安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获得硕士学位。
该课题的预期目标为对原开设的英美文学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院的英美文学原为一门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多,远远不能适应目前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们首先是将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课进行分开教学,在三年级开设英国文学史及选读,选用吴伟仁编教材;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在四年级开设,选用吴伟仁编教材。
我们计划编撰《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分别制作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教学课件,利用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选编优秀的中文译文,进行对比教学。
同时,开展积极的课堂讨论,增加小论文的写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课题的进展过程中,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工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所选的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文进行对比研究,他们先后到上海、北京等地查阅国内许多文学作品的中译本,进行对照研究,从而选择一些比较优秀的中文译本,对于一些还没有查阅到的选文自己进行翻译,并请有关专家给予审定。
在仔细阅读所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课文教学思考题,以便学生学习时参考。
经过二年的实践和努力,该课题组顺利完成了原定目标。
按时结题,并被阜阳师院评为院级“优秀”教研项目。
项目结题后,该项目人员再接再厉。
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又申报了省级教研项目《英美文学课程体系改革》,并于2004年获准立项,项目组将对英美文学课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利用网络资源,将这门课程建设好。
该课题在建设的过程中完成了《英国文学学习指南》一书,制作的电子教材已放进了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中进行使用。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探讨
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探讨【摘要】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传统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实践性、与当代社会脱节等。
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学素养。
改革的方向可以包括增加当代文学内容、引入跨学科教学等。
实施策略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开设专题讲座等。
通过改革,英美文学课程将更贴近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展望未来,英美文学课程将更加多元化,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结论认为,改革将为英美文学课程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专业发展。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现状、改革、传统设置、问题、必要性、重要性、方向、途径、实施策略、成果、发展、展望、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英美文学一直是英语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之一,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英美文学课程的设置起源于对英美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英美文学课程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背景介绍部分将对英美文学课程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英语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也将从研究的角度分析英美文学课程的改革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为后续正文部分的讨论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对英美文学课程的背景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该课程在英语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为接下来的研究和探讨提供必要的前提和支撑。
1.2 研究意义英美文学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文化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英美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背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英美文学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美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语言文学课程总结模板英美文学导论
语言文学课程总结模板英美文学导论【语言文学课程总结模板:英美文学导论】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课程内容回顾英美文学导论课程内容涉及到英、美两国的文学发展历程、文学流派、作品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从古代到现代,我们学习了许多经典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狄更斯的小说等。
通过阅读和讨论这些文学作品,我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了直观的认识,也更好地理解了英美文学对于世界文学的重要影响。
二、学习收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深入了解了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学到了许多文学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老师通过讲解文学理论、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主题,以及作家的创作背景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文学内涵的大门。
这些知识的积累为今后的研究和创作提供了基础。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时,我逐渐形成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我注重阅读文学作品,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分析和思考。
其次,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此外,我还养成了记笔记、制作思维导图等整理知识的习惯,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思考与反思通过学习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我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进行了思考和反思。
我认识到,要提高学习的效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自主学习和思考。
因此,我会更加注重课后阅读与思考,并做好积累和总结。
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讨论中有时不够主动积极,需要更多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这些反思将使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所改进。
五、展望未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对文学研究和创作有了更多的期待。
今后,我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文学理论,扩大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我相信,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我能够在英美文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英美文学导论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英美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分析方法的机会。
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
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路径摘要: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本文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英美文学课程改革的路径。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问题;改革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21-01一、当前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教材编制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过多现在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普遍采用的是由常耀信主编的《美国文学简史》和刘炳善主编的《英国文学简史》两套教材,都是将英美文学史的各个阶段与英美文学家、作品介绍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作家和作品与其所处的大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无论是以那种方式编写教材,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课时安排不足与授课任务繁重的问题。
一套英美文学课程教材,所选作家往往是二三百年甚至四五百年文学史中的著名作家,因此存在着学生不能充分阅读文学作品以了解作家的实际问题。
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在2年之内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有相当的了解,可见任务是很重的,这就导致学生对大多数作家的作品只能做到浅尝辄止。
(二)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缺乏师生间的互动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师在讲授每位作家时都沿用千篇一律的“生平+主要作品+写作特点+影响+选读”模式,讲授内容繁多,学生只能被动地忙于记笔记,没有时间思考和欣赏作品,更不用说参与课堂活动和与教师进行交流。
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对文学课产生厌学心理。
(三)授课方式古板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目前许多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
上文学史课时,教师罗列一大堆文学史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因为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复述”,怎样形成自己对文学作品的见解便无从谈起。
传统的文学课除了教授文学史外,常常要搞一点文学选读,作为对史的补充。
这种“语录”式节选,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
(四)考核形式不科学,无法反映学生真实水平长期以来,英美文学课采用单一的考试形式,即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的掌握程度。
英美文学教学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不断发展,英美文学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外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审美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英美文学教学活动。
以下是本学期英美文学教学总结。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学期,我们以《英国文学选读》和《美国文学选读》为主要教材,结合英国和美国文学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历史背景、文学文化思潮和流派,对英国和美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2. 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4. 帮助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知识。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 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3.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成果与反思1. 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参与度明显增强;2. 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得到了增强,能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3. 学生的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4.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2)课堂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表达观点不够自信,需要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3)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四、改进措施1.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轶事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2. 加强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3.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34期总第682期论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摘 要:英美文学课程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对于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提升人文修养、培养文化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持续优化的背景下,针对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展开研究尤有必要。
本文以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出发点,研究当前推进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分析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如课程目标片面、教材内容开发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学习实践不足等,而后结合高校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现实需求,对于如何推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改革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作者简介:吴萱(1981.08-),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市职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美文学。
现阶段传统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而且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相对低效,教师和学生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并未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
对此,教师应当积极将先进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推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本文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一、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改革的积极意义首先,提升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能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指导课程教学实践,从而推动课程教学实现目标、模式、内容以及评价等诸方面的优化,以此提升英美文学教学质量,切实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感受英美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而且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一窥英美国家的文化风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
其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相对不足,致使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实践进行指导,且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英美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外语与文学双重作用。
英美文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有益学生心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传统英美文学课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与记忆者。
这样的文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而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勿庸置疑,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我们对我院“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材料输入(即选材)、教学过程(即教学理念和方法)和成果输出(即学生讨论、研读报告、作业、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均体现创新教育的特色,加大了师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包括英美文学课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英语教师一直采取“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件”,不会自己动脑思考,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英美文学课不应再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课,而应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多种要素,涉及到个体发现问题的独创性、判断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解决问题的高效性等多个方面。
这种教学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重视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情感、兴趣、气质、性格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英美文学课程心得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英美文学课程心得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英美文学课程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知识课程。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多年的实践证明开设《英美文学》课程对增强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和研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为应对多变的市场经济,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英语+X”的模式,英语与应用型专业复合的结果往往是英美文学逐渐被边缘化,甚至在一些学校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减弱,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效果欠佳。
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有效地实现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英美文学课程目前的困境有教和学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紧,课堂上教师对庞杂浩繁的内容难以面面俱到。
通常来说,“文学史+选读”是普遍采用的模式。
但是重史轻读作品,文学课就基本是空谈,而读作品又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主要讲述节选的内容,对作品全文做整体的把握的比较少,又由于学生语言水品参次不齐,文学课很可能成了精读课的翻版从而忽略文本内涵的挖掘以及学生评析能力的培养(吕洪灵,2006:62)。
另外,目前的文学教学用书中缺少对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导致学生是被动接受老师的复述,死记硬背。
其次,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单一。
目前英美文学课程更多的是从课程教学出发,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对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容易造成课堂沉闷、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逐渐就丧失了对英美文学的兴趣。
第三,教学手段的运用仍需提高。
文学课堂现在多数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有效缓解了传统文学教育模式中有限的课时不能有效完成的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总结英美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外语与文学双重作用。
英美文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有益学生心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传统英美文学课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与记忆者。
这样的文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而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勿庸置疑,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我们对我院“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材料输入(即选材)、教学过程(即教学理念和方法)和成果输出(即学生讨论、研读报告、作业、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均体现创新教育的特色,加大了师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教育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包括英美文学课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英语教师一直采取“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1/ 15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件” ,不会自己动脑思考,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最新资料推荐------------------------------------------------------ 起。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英美文学课不应再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课,而应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多种要素,涉及到个体发现问题的独创性、判断问题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准确性、解决问题的高效性等多个方面。
这种教学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重视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情感、兴趣、气质、性格等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因此,英美文学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要服务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这一宗旨。
2.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文学史方面,我们强化文学常识的介绍,加入了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的知识,更新了许多教科书中陈旧、过时的观点,补充了很多教科书中没有包括的二战以后直至 20 世纪末的许多内容;在文学选读方面,我们强调阅读完整英文原著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编写了《新编英美文学概论》(英文版)教材,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材中所选诗歌和短篇小说都是完整的,以便学生对其有整体的理解认识,具备阅读原著的能力,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避免断章3/ 15取义。
至于长篇小说,教材中只给出作家简介、故事梗概和问题,我们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每月读一本英文原著小说,必须是没有经过缩写、简写或改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曾说过:“阅读文学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读者会有所---------------------------------------------------------------最新资料推荐------------------------------------------------------ 震动,有所启迪,而文学史那种二手介绍或选读的零碎敲打,是产生不出这种效果的。
”我们强调从整体上去感受、领会文学作品,以期学生能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寓意有所体会。
同时,所选的优秀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3. 教学模式的创新鉴于文学史和文学选读的不同特点,我们的英国文学史和美国文学史两门课各由一位教师完整讲下来,给学生一个整体认识和系统的历史框架,保证其系统性和一致性;而文学选读课则采取分工合作的分段讲授、研讨和多种互动形式,各位教师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分别讲授不同的内容,做到课上讲解、讨论与课下实践相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其一,可以保障英美文学课的开设,有利于教学梯队的形成;其二,几位教师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加大了科研的广度与深度;其三,可以展现教师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及风采,使学生汲取众长,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文学作品,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创造文学教学与学习的氛围。
毫无疑问,这种分工合作的授课方式既有其稳定性、持续性和系统性,又有很大的普遍性和灵活性,充满了潜力和活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讲出了文学作品的精华与文采;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5/ 15给学生最精彩的内容;促进了科研工作,增加了文学理论研究与文学作品分析的深度。
---------------------------------------------------------------最新资料推荐------------------------------------------------------ 4.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尝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与研读报告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分别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启发鼓励法。
在教学中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发散思维,不满足于现有的“权威”结论。
在网络时代,对固定文本的理解趋势呈现一个“中心消除趋势” 。
如果学生对名家的评论或名家的译本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那他们就会一味接受,而不敢提出任何质疑,久而久之,思想就会僵化,创造性将丧失殆尽。
为此,我们提倡个性的发展,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思维不受教师的固有思路和权威观点的限制,进而扩大其课上的参与空间。
(2)实验探究法。
这是借鉴理工科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探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期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更好地指导英美文学课的教学。
意象派诗歌历来使学生感到头疼,他们难以体会隐含的抒情,更不用说能领会寓意了。
教师剖析诗歌包含的写景、抒情、寓意的三段式,介绍意象派诗7/ 15歌突出写景部分,将抒情隐含其中,将寓意留给读者自己。
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模仿并创作意象派诗歌,然后介绍自己的诗歌意欲抒发什么情感、传递什么寓意。
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意象派诗歌的写作特点,进而学会欣赏意象派诗歌的美学价值和领会其深刻寓意。
(3)课题研究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调研课题来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独立研究的能力。
研读报告是让学生有机---------------------------------------------------------------最新资料推荐------------------------------------------------------ 会展示自己学习的内容并与同伴互相交流信息。
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现代媒体查阅资料,在每次课前作小型研读报告。
教师可提供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查资料、作报告。
题目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理解力与研究能力。
涉及面较广的问题,也可安排数名学生形成小组,共同解决。
对学生来说,自己独立“备课” 、调研,给同学做讲解,比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信息收益更大。
这种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
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查找资料、独立学习的能力,又充分张扬了其个性。
一旦学生对文学的个人爱好有了释放的空间,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4)讨论思辨法。
创新教育一定要保证学生交流活动的开展,而讨论和辩论则是体现创新教育的一种常用方法。
开展课堂讨论是使学生在英美文学课上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讨论能够明显激活学生的主动9/ 15性,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当众,一直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我们的课堂讨论通常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学生在讨论中,利用各自掌握的语言知识,取长补短,解决了作品中文字的难题,降低了文本理解的难度。
同时,在小组讨论的氛围当中,学生能够更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主动参与时的胆怯心理。
开放式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分析文学作品,帮助每一位学生建立自己与文学作品的对话,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无---------------------------------------------------------------最新资料推荐------------------------------------------------------ 论教师和学生都会发现一些自己从未想到过的新思路、新视角。
教师在教学中组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解答遇到的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5)娱乐活动法。
影视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为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播放根据英美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组织学生排练英语短剧,并在课堂或其他场合表演,这是一项集学习与娱乐于一身的方法。
通过亲身参与文学活动,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文学的召唤,体会到文学的魅力,于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文学的兴趣,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增强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信心。
5. 实践环节的调整学习英美文学,掌握系统的文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造性,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最关键的一环。
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除了改革教学方法,我们还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首先,课外作业是学生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下,通过收集资料,经过自己分析、思考后完成的,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1/ 15我们在教学中丰富了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文学选读的作业),要求学生翻译诗歌、创作诗歌、写自传、续写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写信和撰写各种相关文学体裁的评论性文章等。
同时,注重发挥课外作业在培养学---------------------------------------------------------------最新资料推荐------------------------------------------------------ 生独立思考能力,开发其创造性潜能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