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向量知识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重点知识点大全(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若M 为△ABC 的边AB 上一点,且AB⃑⃑⃑⃑⃑ =3AM ⃑⃑⃑⃑⃑⃑ ,则CB ⃑⃑⃑⃑⃑ =( ) A .3CM⃑⃑⃑⃑⃑⃑ −2CA ⃑⃑⃑⃑⃑ B .3CA ⃑⃑⃑⃑⃑ −2CM ⃑⃑⃑⃑⃑⃑ C .3CM ⃑⃑⃑⃑⃑⃑ +2CA ⃑⃑⃑⃑⃑ D .3CA ⃑⃑⃑⃑⃑ +2CM ⃑⃑⃑⃑⃑⃑ 答案:A解析:先用向量CB →,CA →表示向量CM →,再转化为用CA →,CM →表示CB →即可得答案.解:根据题意做出图形,如图,所以CM →=CB →+BM →=CB →+23BA →=CB →+23(CA →−CB →)=13CB →+23CA →,所以CB →= 3CM →−2CA →.故选:A.小提示:关键点睛:解题关键在于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进行求解,属于基础题2、已知向量a ,b ⃑ 满足|a |⃑⃑⃑⃑⃑ =1,a ⊥b ⃑ ,则向量a −2b ⃑ 在向量a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 )A .aB .1C .-1D .−a答案:A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求出(a −2b ⃑ )⋅a ,再借助投影向量的意义计算作答.因|a |⃑⃑⃑⃑⃑ =1,a ⊥b ⃑ ,则(a −2b ⃑ )⋅a =a 2−2b ⃑ ⋅a =1,令向量a −2b ⃑ 与向量a 的夹角为θ,于是得|a −2b ⃑ |cosθ⋅a ⃑ |a ⃑ |=(a ⃑ −2b ⃑ )⋅a ⃑ |a ⃑ |⋅a⃑ |a ⃑ |=a ,所以向量a −2b ⃑ 在向量a 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a .故选:A3、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则12AC ⃑⃑⃑⃑⃑ +12BD ⃑⃑⃑⃑⃑⃑ =( )A .AB ⃑⃑⃑⃑⃑ B .CD ⃑⃑⃑⃑⃑C .CB ⃑⃑⃑⃑⃑D .AD ⃑⃑⃑⃑⃑答案:D分析:由平面向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由题意得AC ⃑⃑⃑⃑⃑ =AB ⃑⃑⃑⃑⃑ +AD ⃑⃑⃑⃑⃑ ,BD ⃑⃑⃑⃑⃑⃑ =AD ⃑⃑⃑⃑⃑ −AB ⃑⃑⃑⃑⃑ ,所以12AC ⃑⃑⃑⃑⃑ +12BD ⃑⃑⃑⃑⃑⃑ =12(AB ⃑⃑⃑⃑⃑ +AD ⃑⃑⃑⃑⃑ +AD ⃑⃑⃑⃑⃑ −AB ⃑⃑⃑⃑⃑ )=AD ⃑⃑⃑⃑⃑ .故选:D.4、下列条件中能得到a ⃗=b ⃑⃗的是( )A .|a ⃗|=|b ⃑⃗|B .a ⃗与b ⃑⃗的方向相同;C .a ⃗=0⃑⃗,b ⃑⃗为任意向量D .a ⃗=0⃑⃗且b ⃑⃗=0⃑⃗答案:D分析:根据相等向量的概念,即可得到结果.由于a ⃗=b ⃑⃗,所以a ⃗与b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D.5、向量a ⃗,b ⃑⃗满足a ⃗=(1,√3),|b ⃑⃗|=1,|a ⃗+b ⃑⃗|=√3,则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为()A .-1B .−12C .12D .1答案:B解析:根据题条件,先求出a ⃗⋅b ⃑⃗,再由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结果.因为向量a ⃗,b ⃑⃗满足a ⃗=(1,√3),|b ⃑⃗|=1,|a ⃗+b ⃑⃗|=√3,所以|a ⃗|2+2a ⃗⋅b ⃑⃗+|b ⃑⃗|2=3,即4+2a ⃗⋅b ⃑⃗+1=3,则a ⃗⋅b⃑⃗=−1, 所以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为|b →|cos <a →,b →>=a →⋅b →|a →|=−12. 故选:B.6、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a (sin A −sin B )+b sin B =c sin C,a +b =2c =2,则△ABC 的面积为( )A .3√38B .√34C .√32D .3√32 答案:B分析:由正弦定理化角为边结合余弦定理可求出C =π3,再由已知可求出ab =1,即可求出面积.因为a (sin A −sin B )+b sin B =c sin C ,由正弦定理得a (a −b )+b 2=c 2,即a 2+b 2−c 2=ab ,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12, 又C ∈(0,π),所以C =π3.又a +b =2c =2,则c =1,a +b =2,由a 2+b 2−c 2=a 2+b 2−1= ab,(a +b)2−3ab =1,得ab =1.所以S △ABC =12ab sin C =12×1×1×sin π3=√34. 故选:B.7、在△ABC 中,已知b 2=ac 且c =2a ,则cos B 等于( )A .14B .34C .√24D .√23答案:B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得cosB .b 2=ac,c =2a ,则b 2=2a 2,由余弦定理得cosB =a 2+c 2−b 22ac =a 2+4a 2−2a 22a⋅2a =34. 故选:B8、在△ABC 中,若AB⃑⃑⃑⃑⃑ ⋅BC ⃑⃑⃑⃑⃑ +AB ⃑⃑⃑⃑⃑ 2=0,则△ABC 的形状一定是( ) A .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分析:先利用数量积运算化简得到accosB =c 2,再利用余弦定理化简得解.因为AB ⃑⃑⃑⃑⃑ ⋅BC ⃑⃑⃑⃑⃑ +AB⃑⃑⃑⃑⃑ 2=0,所以accos(π−B)+c 2=0, 所以accosB =c 2,所以ac ×a 2+c 2−b 22ac =c 2,所以b 2+c 2=a 2,所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多选题9、下列结果为零向量的是( )A .AB ⃑⃑⃑⃑⃑ −(BC ⃑⃑⃑⃑⃑ +CA ⃑⃑⃑⃑⃑ )B .AB ⃑⃑⃑⃑⃑ −AC ⃑⃑⃑⃑⃑ +BD⃑⃑⃑⃑⃑⃑ −CD ⃑⃑⃑⃑⃑ C .OA ⃑⃑⃑⃑⃑ −OD ⃑⃑⃑⃑⃑⃑ +AD ⃑⃑⃑⃑⃑ D .NO ⃑⃑⃑⃑⃑⃑ +OP ⃑⃑⃑⃑⃑ +MN ⃑⃑⃑⃑⃑⃑⃑ −MP⃑⃑⃑⃑⃑⃑ 答案:BCD分析:根据向量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即可逐项判断.A 项,AB⃑⃑⃑⃑⃑⃗−(BC ⃑⃑⃑⃑⃑⃗+CA ⃑⃑⃑⃑⃑⃗)=AB ⃑⃑⃑⃑⃑⃗−BA ⃑⃑⃑⃑⃑⃗=2AB ⃑⃑⃑⃑⃑⃗; B 项,AB ⃑⃑⃑⃑⃑⃗−AC ⃑⃑⃑⃑⃑⃗+BD ⃑⃑⃑⃑⃑⃑⃗−CD ⃑⃑⃑⃑⃑⃗=CB ⃑⃑⃑⃑⃑⃗+BC ⃑⃑⃑⃑⃑⃗=0⃑⃗;C 项,OA ⃑⃑⃑⃑⃑⃗−OD ⃑⃑⃑⃑⃑⃑⃗+AD ⃑⃑⃑⃑⃑⃗=DA ⃑⃑⃑⃑⃑⃗+AD ⃑⃑⃑⃑⃑⃗=0⃑⃗;D 项,NO ⃑⃑⃑⃑⃑⃑⃗+OP ⃑⃑⃑⃑⃑⃗+MN ⃑⃑⃑⃑⃑⃑⃑⃗−MP ⃑⃑⃑⃑⃑⃑⃗=NP ⃑⃑⃑⃑⃑⃑⃗+PN ⃑⃑⃑⃑⃑⃑⃗=0⃑⃗.故选:BCD.10、已知向量a ⃗=(1,−2),b⃑⃗=(−1,m),则( ) A .若a ⃗与b ⃑⃗垂直,则m =−1B .若a ⃗//b⃑⃗,则m =2 C .若m =1,则|a ⃗−b ⃑⃗|=√13D .若m =−2,则a ⃗与b⃑⃗的夹角为60° 答案:BC分析:利用向量垂直、平行的坐标表示求参数m ,即可判断A 、B 的正误;由m 的值写出b⃑⃗的坐标,再由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及模长的坐标求法、夹角的坐标求法求|a ⃗−b ⃑⃗|、a ⃗与b⃑⃗的夹角,即可判断C 、D 正误. A :a ⃗与b ⃑⃗垂直,则−1−2m =0,可得m =−12,故错误;B:a⃗//b⃑⃗,则m−2=0,可得m=2,故正确;C:m=1有b⃑⃗=(−1,1),则a⃗−b⃑⃗=(2,−3),可得|a⃗−b⃑⃗|=√13,故正确;D:m=−2时,有b⃑⃗=(−1,−2),所以cos<a⃗,b⃑⃗>=a⃑⃗⋅b⃑⃗|a⃑⃗||b⃑⃗|=√5×√5=35,即a⃗与b⃑⃗的夹角不为60°,故错误.故选:BC11、(多选)已知向量a⃗,b⃑⃗,在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则a⃗>b⃑⃗B.若|a⃗|=|b⃑⃗|,则a⃗=b⃑⃗C.若a⃗=b⃑⃗,则a⃗//b⃑⃗D.若|a⃗|=0,则a⃗=0答案:CD分析:根据向量相等和模值相等的区别分析四个选项便可得出答案.解:向量的模值可以比较大小,但是向量不能比较大小,故A错;向量的模值相等,只能证明大小相等并不能说明方向也相同,故B错;两个向量相等,这两个向量平行,所以C正确;模值为零的向量为零向量,故D正确故选:CD填空题12、《后汉书·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如图,为张衡地动仪的结构图,现要在相距200km的A,B两地各放置一个地动仪,B在A的东偏北60°方向,若A地动仪正东方向的铜丸落下,B地东南方向的铜丸落下,则地震的位置在A地正东________________km.答案:100(√3+1)分析:依题意画出图象,即可得到A=60∘,B=75∘,C=45∘,AB=200,再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可得;解:如图,设震源在C处,则AB=200km,则由题意可得A=60∘,B=75∘,C=45∘,根据正弦定理可得200 sin45∘=ACsin75∘,又sin7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22×√32+√22×12=√6+√24所以AC=200sin75∘sin45∘=200×√6+√24√22=100(√3+1),所以震源在A地正东100(√3+1)km处.所以答案是:100(√3+1)13、已知向量a⃗,b⃑⃗的夹角为120°,|a⃗|=2,|b⃑⃗|=1,若(a⃗+3b⃑⃗)⊥(2a⃗+λb⃑⃗),则实数λ=___________. 答案:−1分析:由(a⃗+3b⃑⃗)⊥(2a⃗+λb⃑⃗),可得(a⃗+3b⃑⃗)⋅(2a⃗+λb⃑⃗)=0,化简后结已知条件可求得答案解:因为向量a⃗,b⃑⃗的夹角为120°,|a⃗|=2,|b⃑⃗|=1,且(a⃗+3b⃑⃗)⊥(2a⃗+λb⃑⃗),所以(a ⃗+3b ⃑⃗)⋅(2a ⃗+λb ⃑⃗)=0,即2a ⃗2+(6+λ)a ⃗⋅b⃑⃗+3λb ⃑⃗2=0, 所以8+(6+λ)×2×1×(−12)+3λ=0,解得λ=−1,所以答案是:−114、设向量m ⃑⃑ =2a −3b ⃑ ,n ⃑ =4a −2b ⃑ ,p =3a +2b ⃑ ,若用m ⃑⃑ ,n ⃑ 表示p ,则p =________.答案:−74m ⃑⃑ +138n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设p ⃗=xm ⃑⃑⃗+yn ⃑⃗,则有p ⃗=3a ⃗+2b ⃑⃗=x(2a ⃗−3b ⃑⃗)+y(4a ⃗−2b ⃑⃗)=(2x +4y)a ⃗+(−3x −2y)b⃑⃗, 得{2x +4y =3−3x −2y =2⇒{x =−74,y =138.,所以p ⃗=−74m ⃑⃑⃗+138n ⃑⃗, 所以答案是:−74m ⃑⃑⃗+138n ⃑⃗解答题 15、△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asinAsinB +ccosA =(acosA +2b )cosB(1)求B ;(2)若b =2√3,AB⃑⃑⃑⃑⃑ ⋅CB ⃑⃑⃑⃑⃑ =6,求△ABC 的周长 答案:(1)B =π3;(2)6√3. 分析:(1)根据asinAsinB +ccosA =(acosA +2b )cosB ,利用正弦定理结合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化简为2sinBcosB =sinB 求解;(2)利用余弦定理得到(a +c )2−3ac =12,然后由AB⃑⃑⃑⃑⃑ ⋅CB ⃑⃑⃑⃑⃑ =6求得ac 代入即可. (1)因为 asinAsinB +ccosA =(acosA +2b )cosB ,所以a (sinAsinB −cosAcosB )+ccosA =2bcosB ,所以−acos(A +B)+ccosA =2bcosB所以acosC +ccosA =2bcosB由正弦定理得sinAcosC +sinCcosA =2sinBcosB整理得sin (A +C )=2sinBcosB =sinB因为在△ABC 中,所以sinB ≠0,则2cosB =1所以B =π3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cosB ,即(a +c )2−3ac =12,因为AB ⃑⃑⃑⃑⃑ ⋅CB ⃑⃑⃑⃑⃑ =BA ⃑⃑⃑⃑⃑ ⋅BC ⃑⃑⃑⃑⃑ =accosB =12ac =6, 所以ac =12,所以(a +c )2−36=12,解得a +c =4√3.所以△ABC 的周长是6√3小提示:方法点睛:在解有关三角形的题目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适合,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够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
新教材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提炼汇总
第六章 平面向量初步6.1 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1)6.1.1 向量的概念 ........................................................................................................... 1 6.1.2 向量的加法 ........................................................................................................... 5 6.1.3 向量的减法 ......................................................................................................... 10 6.1.4 数乘向量 ............................................................................................................. 13 6.1.5 向量的线性运算 ................................................................................................. 16 6.2 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 . (19)6.2.1 向量基本定理 ..................................................................................................... 19 6.2.2 直线上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 22 6.2.3 平面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 ................................................................................. 24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 (30)6.1 平面向量及其线性运算6.1.1 向量的概念知识点向量的定义与表示(1)定义:既有__大小__又有__方向__的量. (2)表示方法:①几何表示法:用以A 为始点,以B 为终点作__有向线段__AB→.②字母表示法:在印刷时,通常用__加粗__的__斜体小写__字母如a ,b ,c 、…表示向量,在书写时,可写成__带箭头__的小写字母如a →,b →,c →,….(3)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也称为向量的长度或模,如a ,AB →的模分别记作|a |,|AB→|. 思考:(1)定义中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描述了向量的哪方面的特性?只描述其中一个方面可以吗?(2)由向量的几何表示方法我们该如何准确地画出向量?提示:(1)向量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大小是代数特征,方向是几何特征.看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了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二者缺一不可.(2)要准确画出向量,应先确定向量的起点,再确定向量的方向,最后根据向量的大小确定向量的终点.知识点特殊向量(1)零向量:__始点__和__终点__相同的向量称为零向量,记作0. (2)单位向量:长度(或模)为__1__的向量称为单位向量.(3)相等向量:大小__相等__且方向__相同__的向量称为相等向量.向量a 与b 相等,记作a =B .(4)平行向量或共线向量:方向__相同__或__相反__的非零向量称为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向量a 平行于b ,记作a ∥B .规定__零__向量平行于任何向量.思考:(1)0与0相同吗?0是不是没有方向? (2)若a =b ,则两向量在大小与方向上有何关系? (3)“向量平行”与“几何中的平行”一样吗?提示:(1)0与0不同,0是一个实数,0是一个向量,且|0|=0.0有方向,其方向是任意的.(2)若a =b ,意味着|a |=|b |,且a 与b 的方向相同.(3)向量平行与几何中的平行不同,向量平行包括基线重合的情况,故也称向量共线.题型向量的有关概念典例剖析典例1 给出下列命题: (1)平行向量的方向一定相同; (2)向量的模一定是正数;(3)始点不同,但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是相等向量;(4)若向量AB→与CD →是共线向量,则A 、B 、C 、D 四点必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3)__.[分析] 从共线向量、单位向量、相反向量等的概念及特征进行逐一考察,注意各自的特例对命题的影响.[解析] (1)错误.两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都视为平行向量.(2)错误.|0|=0.(3)正确.对于一个向量只要不改变其大小和方向,是可以任意移动的.(4)错误.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只要求方向相同或相反即可,并不要求两个向量AB →,CD →必须在同一直线上.故填(3).规律方法:要充分理解与向量有关的概念,明白它们各自所表示的含义,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解决与向量概念有关问题的关键.题型相等向量与共线向量典例剖析典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DE 是矩形.(1)找出与向量AB→相等的向量;(2)找出与向量AB→共线的向量.[分析] (1)找与向量AB →相等的向量,就是找与AB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2)找与AB→共线的向量,就是找与AB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解析] (1)由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DE 是矩形知,DC →,ED →与AB→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所以与向量AB →相等的向量为DC →,ED →. (2)由题图可知DC→,ED →,EC →与AB →方向相同,BA →,CD →,DE →,CE →与AB →方向相反,所以与向量AB→共线的向量有DC →,ED →,EC →,BA →,CD →,DE →,CE →.规律方法:1.寻找相等向量的方法:先找与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长度相等的向量,再确定哪些是同向且共线的.2.寻找共线向量的方法:先找与表示已知向量的有向线段平行或共线的线段,再构造同向或反向的向量.3.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关系: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若两向量相等,则两向量方向相同,模相等;若两向量共线,则两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题型向量的表示与应用典例剖析典例3 (1)如图的方格由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并在一起组成,方格纸中有定点A ,点C 为小正方形的顶点,且|AC→|=5,画出所有的向量AC →;(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N ,M 分别是AD ,BC 上的点,且CN→=MA →.求证:DN →=MB →.[分析] (1)根据方向与大小确定终点即可.(2)利用向量相等证明四边形ABCD ,CNAM 为平行四边形,进而得到DN →=MB →.[解析] (1)画出所有的向量AC→,如图:(2)因为AB→=DC →,所以|AB→|=|DC →|,且AB ∥CD , 所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A→|=|CB →|,且DA ∥CB . 又因为DA →与CB →的方向相同,所以CB→=DA →. 同理可证四边形CNAM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CM →=NA →.因为|CB→|=|DA →|,|CM →|=|NA →|, 所以|MB→|=|DN →|,DN ∥MB , 即DN→与MB →的模相等且方向相同,所以DN →=MB →. 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4 在□ABCD 中,O 是两对角线AC ,BD 的交点,设点集S ={A ,B ,C ,D ,O },向量集合T ={MN →|M ,N ∈S },且M ,N 不重合,则集合T 中元素的个数为__12__.[错解] S ={A ,B ,C ,D ,O },S 中任意两点连成的有向线段有:AB →,AC →,AD→,AO →;BA →,BC →,BD →,BO →;CA →,CB →,CD →,CO →;DA →,DB →,DC →,DO →;OA →,OB→,OC →,OD →,共有20个元素. [辨析] 求解时,若忽略对相等向量的考虑.[正解] 在上面20个向量中,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如图),共有8对向量相等,即AB →=DC →,BA →=CD →,AD →=BC →,DA →=CB →,AO →=OC →,OA →=CO →,DO →=OB→,OD →=BO →, 又集合中元素具有互异性,所以集合T 中的元素共有12个.6.1.2 向量的加法知识点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1)向量加法的定义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 (2)向量求和的法则三角形法则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a ,BC →=b作出向量AC →,则向量__ AC →__称为a 与b 的和,记作a +b ,即a +b =AB→+BC →=AC →.平行四边形法则已知两个__不共线__向量a ,b ,作AB →=a ,AD →=b ,以__AB→__,__ AD →__为邻边作□ABCD ,则对角线上的向量AC→=__a +b __.|| __≤__||__≤__||b |.思考:(1)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中求和的两个向量的起点与终点是怎样连接的?和向量的起点与终点是怎样的?(2)利用向量求和的三角形法则时,若向量a ,b 中有零向量怎么办?若两向量共线时,能否利用三角形法则求和?(3)向量求和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中“不共线”是否多余,去掉可以吗? (4)平行四边形法则中,求和的两个向量与和向量的起点有什么特点?和向量是怎样产生的?提示:(1)求和的两个向量“首尾连接”,其和向量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2)对于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规定0+a =a +0=A . 当两向量共线时,仍可以使用三角形法则求和.(3)不可以,因为如果两个向量共线,就无法以它们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也不会产生和向量.(4)求和的两个向量与和向量共起点,和向量是以求和的两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向量.知识点多个向量相加为了得到有限个向量的和,只需将这些向量依次首尾相接,那么以第一个向量的始点为__始点__,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为__终点__的向量,就是这些向量的和,如图所示.知识点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 结合律a +b =b +a(a +b )+c =a +(b +c )思考:(a +提示:成立,向量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因此在进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时,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和任意的组合去进行.题型向量的加法法则典例剖析典例1 (1)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点,点F 为线段DE 延长线上一点,DE ∥BC ,AB ∥CF ,连接CD ,那么(在横线上只填上一个向量):①AB→+DF →=__AC →__;②AD →+FC →=__AB →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①③__. ①若|a |=3, |b |=2, 则|a +b |≥1,②若向量a ,b 共线,则|a +b |=|a |+|b |, ③若|a +b |=|a |+|b |,则向量a ,b 共线.(3)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 、b 、c 不共线,求作向量a +b +C .[解析] (1)如题图,由已知得四边形DFCB 为平行四边形,由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可知:①AB→+DF →=AB →+BC →=AC →; ②AD→+FC →=AD →+DB →=AB →. (2)①正确,当两向量反向时,和向量的模最小为1;②中描述的只是向量同向时的情况,故不正确,反之正确,即③正确.(3)a 、b 、c 不共线中隐含着a ,b ,c 均为非零向量,因为零向量与任一向量都是共线的.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解法一:(三角形法则):如图(1)所示,作AB→=a ,BC →=b ,则AC →=a +b ,再作CD→=c ,则AD →=AC →+CD →=(a +b )+c ,即AD →=a +b +C .解法二:(平行四边形法则):∵a 、b 、c 不共线,如图(2)所示.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以OA→、OB →为邻边作□OADB , 则对角线OD→=a +b ,再作OC →=c ,以OC→、OD →为邻边作□OCED . 则OE→=a +b +C . 规律方法:1.向量求和的注意点:(1)三角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也适用. (2)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仍是一个向量.(3)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时不适用.2.利用三角形法则时,要注意两向量“首尾顺次相连”,其和向量为“起点指向终点”的向量;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要注意两向量“共起点”,其和向量为共起点的“对角线”向量.题型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典例剖析典例2 化简或计算:(1)CD →+BC →+AB →=__AD →__.(2)AB →+DF →+CD →+BC →+F A →=__0__.(3)□ABCD 中(如图),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则①AD→+AB →=__AC →__; ②CD→+AC →+DO →=__AO →__; ③AB→+AD →+CD →=__AD →__; ④AC→+BA →+DA →=__0__. [解析] (1)CD→+BC →+AB →=(AB →+BC →)+CD →=AC →+CD →=AD →.(2)AB →+DF →+CD →+BC →+F A →=(AB →+BC →)+(CD →+DF →)+F A →=AC →+CF →+F A →=AF →+F A →=0.(3)①AD→+AB →=AC →,②CD→+AC →+DO →=CO →+AC →=AO →, ③AB→+AD →+CD →=AC →+CD →=AD →, ④AC→+BA →+DA →=DC →+BA →=0. 规律方法:(1)解决该类题目要灵活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和向量加法法则,注意各向量的起、终点及向量起、终点字母排列顺序,特别注意勿将0写成0.(2)运用向量加法求和时,在图中表示“首尾相接”时,其和向量是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的终点.题型利用向量加法证明几何问题典例剖析典例3 在□ABCD 的对角线BD 的延长线及反向延长线上,取点F ,E ,使BE =DF (如图).用向量的方法证明:四边形AECF 也是平行四边形.[解析] ∵AE→=AB →+BE →,FC →=FD →+DC →.又∵AB→=DC →,BE →=FD →,∴AE →=FC →, 即AE ,FC 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规律方法:用向量证明几何问题的一般步骤: (1)要把几何问题中的边转化成相应的向量. (2)通过向量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得到向量间的关系.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4 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有定点O ,P ,Q ,E ,F ,G ,H .则OP →+OQ →=( C )A .OH →B .OG →C .FO →D .EO→ [错解] A[辨析] 选错的原因是没有认真根据向量的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图形.[正解] 以OP ,OQ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则OP →+OQ →=OM →,由OM→和FO →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得OM →=FO →,即OP →+OQ →=FO →.6.1.3 向量的减法知识点相反向量定义:如果两个向量大小__相等__,方向__相反__,那么称这两个向量是相反向量.性质:(1)对于相反向量有:a +(-a )=__0__.(2)若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__-b __,a +b =0. (3)__零向量__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思考:有人说:相反向量即方向相反的向量,定义中“大小相等”是多余的,对吗?提示:不对,相反向量要从“模”与“方向”两个方面去理解,不是仅方向相反,还必须大小相等.知识点向量的减法(1)定义:平面上任意两个向量a ,b ,如果向量x 满足__b +x __=a, 则称x 为向量a ,b 的差,记作x =a -B .(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向量a -b =__BA →__,如图所示.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__b __的终点指向向量__a __的终点的向量. (3)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当向量a ,b 不共线时,向量a ,b ,a -b 正好能构成一个三角形,因此求两向量差的作图方法也常称为向量作差的三角形法则.(4)a -b =a +(-b ).思考:(1)由向量减法作图方法,求差的两个向量的起点是怎样的?差向量的方向如何?(2)由向量减法的定义,你认为向量的减法与加法有何联系?提示:(1)求差的两个向量是共起点的,差向量连接两向量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2)向量减法的实质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利用相反向量的定义,-AB →=BA →,就可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题型向量的减法典例剖析典例1 (1)在△ABC 中,D ,E ,F 分别为AB ,BC ,CA 的中点,则AF →-DB →等于( D )A .FD →B .FC → C .FE→ D .BE→ (2)如图,已知向量a ,b ,c ,求作a -b -C .[解析] (1)由题意可知AF→-DB →=DE →-DB →=BE →.(2)如图,以A 为起点分别作向量AB→和AC →,使AB →=a ,AC →=B .连接CB ,得向量CB →,再以点C 为起点作向量CD →,使CD →=C .连接DB ,得向量DB →.则向量DB →即为所求作的向量a -b -C .规律方法:1.作两向量的差的步骤 移—平移向量使之共起点 ↓连—连接两向量的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2.求两个向量的减法的注意点(1)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如a -b ,可以先作-b ,然后用加法a +(-b )即可.(2)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对共线向量也适用. 题型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典例剖析典例2 化简AC →-BD →+CD →-AB →得( D ) A .AB→B .AD →C .BC→ D .0[解析] (1)解法一:AC→-BD →+CD →-AB →=AC →-BD →+CD →+BA →=(AC →+CD →)+(BA →-BD →)=AD →+DA →=0. 解法二:AC→-BD →+CD →-AB →=AC →+DB →+CD →+BA →=(AC→+CD →)+(DB →+BA →)=AD →+DA →=0. 规律方法:向量减法运算的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可以通过相反向量,把向量减法的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运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此时要注意两个向量要有共同的起点引入点O ,逆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将各向量起点统一题型向量加减运算几何意义的应用典例剖析典例3 (1)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7+1,|b |=7-1,且|a -b |=4,则|a +b |的值为__4__.(2)如图所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B 是该平行四边形外一点,且AB →=a, AC→=b ,AE →=c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CD →,BC →,BD →.[解析] 如图,令OA→=a ,OB →=b ,则|BA →|=|a -b |.以OA 与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CB ,则|OC →|=|a +b |.由于(7+1)2+(7-1)2=42.故|OA→|2+|OB →|2=|BA →|2,所以△OAB 是∠AOB 为90°的直角三角形,从而OA ⊥OB ,所以平行四边形OACB 是矩形.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有|OC →|=|BA →|=4,即|a +b |=4.(2)因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D→=AE →=c ,BC →=AC →-AB →=b -a,故BD→=BC →+CD →=b -a +C . 规律方法:1.解决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问题的思路应搞清楚图形中的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平行向量以及构成三角形三向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已知向量与被表示向量的转化渠道.2.利用向量加、减法求解或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1)由题意作出相对应的几何图形,构造有关向量.(2)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向量的加、减法进行运算.(3)构造三角形(一般是直角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题.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4写出下列各式成立时,向量a、b应满足的条件.(1)|a+b|=|a-b|;(2)|a+b|=|a|+|b|;(3)|a+b|=|a|-|b|; (4)|a-b|=|a|+|b|.[错解](1)a、b垂直.(2)a、b方向相同.(3)a、b方向相反,且|a|>|b|.(4)a、b方向相反.[辨析]忽略“a、b中至少一个为零向量”的条件,使答案不完整.[正解](1)a、b垂直或a、b中至少一个为零向量.(2)a、b方向相同或a、b中至少一个为零向量.(3)a、b方向相反且|a|>|b|,或b=0.(4)a、b方向相反,或a、b中至少一个为零向量.6.1.4数乘向量知识点向量的数乘运算定义: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__向量__,这种运算简称数乘向量,记作λA.规定:(1)当λ≠0 且a≠0时,|λa|=|λ||a|,且①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__相同__;②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__相反__.(2)当λ=0或a=0时,λa=__0__.思考:(1)定义中“是一个向量”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2)若把|λa|=|λ||a|写成|λa|=λ|a|可以吗?为什么?提示:(1)数乘向量的结果仍是一个向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2)不可以,当λ<0时不成立.知识点向量数乘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则λ(μa )=__(λμ)__a ; 特别地,我们有(-λ)a =-(λa )=λ(-a ).思考:这里的条件“λ,μ为实数”能省略吗?为什么?提示:不能,数乘向量中的λ,μ都是实数,只有λ,μ都是实数时,运算律才成立.知识点向量共线的条件如果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则b ∥A .思考:“若向量b ∥a ,则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成立吗? 提示:不成立,若a =0,b ≠0,则λ不存在. 题型数乘向量的定义典例剖析典例1 设a 是非零向量,λ是非零实数,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有__②③__. ①|-λa |≥|a |; ②a 与λ2a 方向相同; ③|-2λa |=2|λ|·|a |.[分析] 根据数乘向量的概念解决.[解析] 当0<λ<1 时,|-λa |<|a |,①错误;②③正确.规律方法:数乘向量与原来向量是共线的,其几何意义就是把原来的向量沿着它的方向或者反方向放大或缩小.题型数乘向量的运算典例剖析典例2 下列各式化简正确的是__②③__. ①-3×2a =-5a ; ②12a ×3×(-2)=-3a ; ③-2×AB →=2BA →;④0×b =0.[分析] 根据向量数乘的运算律解决.[解析] 因为-3×2a =-6a ,12a ×3×(-2)=-3a ,-2×AB→=-2AB →=2BA →,0×b =0.所以,①④错误,②③正确.规律方法:λa 中的实数λ称为向量a 的系数,数乘向量运算就是把数与向量的系数相乘,作为新向量的系数.题型数乘向量的应用典例剖析角度1 判断向量共线典例3 已知a =2e, b =-4e, 判断a ,b 是否平行,求|a |∶|b |的值;若a ∥b ,说出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分析] 利用数乘向量的定义解决.[解析] 因为b =-4e =-2(2e )=-2a ,所以a ∥b ,且2|a |=|b |,即|a |∶|b |=1∶2.向量a ,b 反向.母题探究:把本例条件改为“a =2e ,b =3e ,”其他条件不变,试判断a 与b 是否平行,求|a |∶|b |的值;若a ∥b ,说明它们是同向还是反向.[解析] 因为b =3e =32(2e )=32a ,所以a ∥b , 且32|a |=|b |,即|a |∶|b |=2∶3.向量a ,b 同向.角度2 判断三点共线典例4 已知AB →=e ,BC →=-3e ,判断A ,B ,C 三点是否共线,如果共线,说出点A 是线段BC 的几等分点.[分析] 利用数乘向量的定义解决.[解析] 因为BC→=-3e =-3AB →,所以AB →∥BC →, 且有公共点B ,所以A ,B ,C 三点共线,又因为BC =3AB ,且向量AB →,BC →反向,如图,所以点A 是线段BC 的三等分点.规律方法:数乘向量的应用(1)如果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则b ∥A .(2)如果存在实数λ,使得AB →=λAC →,则AB →∥AC →,且AB 与AC 有公共点A ,所以A ,B ,C 三点共线.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5 若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 =32,则AC →=__35 __AB →,BC →=__-25__AB→. [错解] 35 25 设AC =3k ,则CB =2k ,所以AB =5k ,故AC →=35AB →,BC →=25AB →.[辨析] 解决有关数乘向量的问题,注意向量的方向的对应性.[正解] 因为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 =32,所以AC →与AB →方向相同,BC →与AB →方向相反,且AC AB =35,BC AB =25,所以AC→=35AB →,BC →=-25AB →.6.1.5 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点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的混合运算规定:一般地,一个含有向量加法、数乘向量运算的式子,要先算__数乘向量__,再算__向量加法__.运算律:设对于实数λ,μ以及向量a ,b ,有(1)λa +μa =__(λ+μ)a __.(2)λ(a +b )=__λa +λb __.思考:(1)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能进行混合运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里的条件“λ,μ为实数”能省略吗?为什么? 提示:(1)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的结果仍是一个向量.(2)不能,数乘向量中的λ,μ都是实数,只有λ,μ都是实数时,运算律才成立.知识点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加、减、数乘向量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题型向量的线性运算典例剖析典例1 (1)化简6a -[4a -b -5(2a -3b )]+(a +7b );(2)把满足3x -2y =a ,-4x +3y =b 的向量x 、y 用a 、b 表示出来. [分析] 求解的依据是运算律,采用与代数式的运算相似的方法. [解析] (1)原式=6a -(4a -b -10a +15b )+a +7b =(6-4+10+1)a +(1-15+7)b =13a -7B .(2)由已知得⎩⎨⎧3x -2y =a ,①-4x +3y =b .②①×3+②×2得x =3a +2b ,①×4+②×3,得y =4a +3B . ∴x =3a +2b ,y =4a +3B .规律方法:熟练掌握和运用运算律(实数与向量的积满足的结合律与分配律),即当λ、μ为实数时,有:①(λμ)a =λ(μa );②(λ+μ)a =λa +μa ;③λ(a +b )=λa +λB .题型用已知向量表示相关向量典例剖析典例2 (1)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AD =12AB ,BE =23BC .若DE →=λ1AB →+λ2AC →(λ1,λ2为实数),则λ1+λ2的值为__12__.(2)如图所示,已知□ABCD 的边BC ,CD 上的中点分别为K ,L ,且AK →=e 1,AL →=e 2,试用e 1,e 2表示BC →,CD →.[解析] (1)由已知DE→=BE →-BD →=23BC →-12BA →=23(AC →-AB →)+12AB →=-16AB →+23AC →, 所以λ1=-16,λ2=23,从而λ1+λ2=12.(2)设BC →=x ,则BK →=12x ,AB →=AK →+KB →=e 1-12x ,DL →=12e 1-14x ,又AD →=x ,由AD→+DL →=AL →,得x +12e 1-14x =e 2,解方程得x =43e 2-23e 1,即BC→=43e 2-23e 1,由CD →=-AB →,AB →=e 1-12x ,得CD →=-43e 1+23e 2. 规律方法: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的技巧(1)由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时,要善于利用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及向量线性运算的运算律.(2)当直接表示较困难时,应考虑利用方程(组)求解. 题型向量平行、三点共线问题典例剖析典例3 如图,在△ABC 中,D ,F 分别是BC ,AC 的中点,AE =23AD ,AB →=a ,AC→=B .(1)用a ,b 分别表示向量AE→,BF →;(2)求证:B ,E ,F 三点共线.[解析] (1)∵AD→=12(AB →+AC →)=12(a +b ),∴AE →=23AD →=13(a +b ), ∵AF→=12AC →=12b , ∴BF→=AF →-AB →=-a +12B . (2)由(1)知BF→=-a +12b ,BE→=-23a +13b =23(-a +12b ), ∴BE→=23BF →. ∴BE→与BF →共线. 又BE ,BF 有公共点B , ∴B ,E ,F 三点共线.规律方法:1.证向量平行,用b =λA .2.证三点共线,除证明两向量平行外还需要两向量有公共点.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4 设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向量k a +2b 与8a +k b 的方向相反,则k =__-4__.[错解] ±4[辨析] 本题容易出现得到k =±4的错误,出错的原因是忽视了条件方向相反对k 取值的限制.因此由两个向量共线求参数时要注意两向量的方向.[正解] 因为向量k a +2b 与8a +k b 的方向相反,所以k a +2b =λ(8a +k b )⇒⎩⎨⎧2=λk ,k =8λ⇒k =-4(因为方向相反,所以λ<0⇒k <0).6.2 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6.2.1 向量基本定理知识点共线向量定理如果__a ≠0__,且b ∥a ,则存在__唯一__的实数λ,使得b =λA . 如果A ,B ,C 是三个不同的点,则它们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得AB→=λAC →. 思考:(1)定理中的条件“a ≠0”能否省略,为什么? (2)这里的“唯一”的含义是什么?提示:(1)不能.如果a =0,b ≠0,不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如果a =0,b =0,则对任意实数λ,都有b =λA .(2)如果还有b =μa ,则有λ=μ. 知识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两个向量a ,b __不共线__,则对该平面内的__任意一个__向量c ,__存在唯一__的实数对(x ,y ),使得c =x a +y B .(2)基底:平面内__不共线__的两个向量a ,b 组成的集合{a ,b }称为该平面上向量的__一组基底__.思考:(1)定理中的“不共线”能否去掉? (2)平面内的每一个向量都能用a ,b 唯一表示吗?提示:(1)不能,两个共线向量不能表示平面内的任意向量,不能做基底. (2)是的,在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确定的不共线的向量的和,且这样的表示是唯一的.题型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典例剖析典例1 已知向量m ,n 不是共线向量,a =3m +2n ,b =6m -4n ,c =m+x n .(1)判断a ,b 是否平行; (2)若a ∥c ,求x 的值.[解析] (1)显然a 为非零向量,若a ∥b ,则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即6m -4n =λ(3m +2n ),∴⎩⎨⎧ 6=3λ,-4=2λ,∴⎩⎨⎧λ=2,λ=-2,∴λ不存在.∴a 与b 不平行. (2)∵a ∥c ,∴存在实数r ,使得c =r A . ∴m +x n =r (3m +2n ) ∴⎩⎨⎧1=3r ,x =2r ,∴⎩⎪⎨⎪⎧r =13,x =23,x =23.规律方法:1.利用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可解决两类向量问题:(1)判定向量平行(先假设平行,用基本定理列方程,根据λ1e 1+μ1e 2=λ2e 1+μ2e 2,其中e 1,e 2不共线,列实数方程组,求解);(2)已知向量求参数.2.判定向量平行还可用结论“当存在实数λ,使得b =λa 时,b ∥a ”. 3.证三点共线:用三点共线的两个充要条件. 题型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典例剖析典例2 (1)设e 1、e 2是不共线向量,则下面四组向量中,能作为基底的组数是( C )①e 1和e 1+e 2 ②e 1-2e 2和e 2-2e 1 ③e 1-2e 2和4e 2-2e 1 ④e 1+e 2和e 1-e 2 A .1 B .2 C .3D .4(2)如果e 1、e 2是平面α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 A ) A .若实数λ1、λ2,使λ1e 1+λ2e 2=0,则λ1=λ2=0B .空间任一向量a 可以表示为a =λ1e 1+λ2e 2,这里λ1、λ2是实数C .对实数λ1、λ2,λ1e 1+λ2e 2不一定在平面α内D .对平面α中的任一向量a ,使a =λ1e 1+λ2e 2的实数λ1、λ2有无数对 [分析] (1)根据基底的构成条件判断.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理解判断.[解析] (1)③中,∵4e 2-2e 1=-2(e 1-2e 2),∴两向量共线,其他不共线,故选C .(2)平面α内任一向量都可写成e 1与e 2的线性组合形式,而不是空间内任一向量,故B 不正确;对任意实数λ1、λ2,向量λ1e 1+λ2e 2一定在平面α内;而对平面α中的任一向量a ,实数λ1、λ2是唯一的.规律方法: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1)在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沿两个不共线的方向分解成两个向量的和,且这样的分解是唯一的,同一个非零向量在不同的基底下的分解式是不同的,而零向量的分解式是唯一的,即0=x a +y b ,且x =y =0.(2)对于固定的不共线向量a ,b 而言,平面内任一确定的向量的分解是唯一的,但平面内的基底却不唯一,只要平面内的两个向量不共线,就可以作为基底,它有无数组.题型用基底表示向量典例剖析典例3 如图所示,设M ,N ,P 是△ABC 三边上的点,且BM→=13BC →,CN →=13CA →,AP →=13AB →,若AB =a ,AC→=b , 试用a ,b 将MN→,NP →,PM →表示出来.[解析] NP→=AP →-AN →=13AB →-23AC →=13a -23b ,MN→=CN →-CM →=-13AC →-23CB →=-13AC →-23(AB →-AC →)=-13b -23(a -b )=-23a+13B .PM→=-MP →=-(MN →+NP →)=13(a +b ). 规律方法: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作用及注意点(1)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任何一组基底都可以表示任意向量.用基底表示向量,主要是利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向量的加减法运算.(2)解题时要注意适当选择向量所在的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利用已知向量表示未知向量,或找到已知向量与未知向量的关系,用方程的观点求出未知向量.易错警示典例剖析典例4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和BD 相交于点O ,设A D →=a ,A B →=b ,若A B →=2D C →,则A O →=__23a +13b __(用a 和b 表示).[错解] 2a +b 设A O →=λAC →,则A O →=λ(A D →+D C →)=λ(A D →+12A B →)=λAD →+12λAB →.∵D 、O 、B 三点共线,∴λ-12λ=1,∴λ=2. ∴A O →=2A D →+A B →=2a +B .[辨析] 不能正确应用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致错.[正解] 23a +13a 设A O →=λAC →,则A O →=λ(A D →+D C →)=λ(A D →+12A B →)=λAD →+12λAB →.因为D 、O 、B 三点共线,所以λ+12λ=1, 所以λ=23,所以A O →=23A D →+13A B →=23a +13B .6.2.2 直线上向量的坐标及其运算知识点直线上向量的坐标给定一条直线l 及这条直线上一个单位向量e ,对于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个向量a ,一定存在__唯一__的实数x ,使得a =x e ,此时x 称为向量a 的__坐标__.在直线上指定原点O ,以e 的方向为正方向,如果把向量a 的始点平移到原点O ,那么a 的终点对应的数就是向量a 的坐标.思考:向量a 的坐标x 能刻画它的模与方向吗? 提示:能.(1)|a |=|x e |=|x ||e |=|x |.(2)当x >0时,a 的方向与e 的方向相同;当x =0时,a 是零向量;当x <0时,a 的方向与e 的方向相反.知识点直线上向量的运算与坐标的关系如果直线上两个向量a,b的坐标分别为x1,x2.(1)a=b的充要条件是__x1=x2__.(2)a+b的坐标为__x1+x2__,a-b的坐标为__x1-x2__,λa的坐标为__λx1__.(3)设A(x1),B(x2)是数轴上的两点,M(x)是线段AB的中点,则AB=__|x2-x1|__,x=__x1+x22__.题型求直线上的向量坐标典例剖析典例1已知e是直线l上的一个单位向量,向量a与b都是直线l上的向量,分别在下列条件下写出a与b的坐标:(1)a=2e,b=-3e;(2)a=-13e,b=4e.[解析](1)∵e的坐标为1,又a=2e,b=-3e,∴a的坐标为2,b的坐标为-3.(2)∵e的坐标为1,又a=-13e,b=4e,∴a的坐标为-13,b的坐标为4.规律方法:为了求出直线上向量的坐标,可以选择如下两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1)将向量用单位向量表示出来.(2)将向量的始点平移到原点,读出终点的坐标.题型直线上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典例剖析典例2已知直线上向量a的坐标为-3,b的坐标为4,求下列向量的坐标:(1)a-b;(2)15b;(3)-2a+3B.[解析](1)a-b的坐标为-3-4=-7.(2)15b的坐标为15×4=45.(3)-2a+3b的坐标为(-2)×(-3)+3×4=18.规律方法:若a,b的坐标分别为x1,x2,则a+b的坐标为x1+x2,a-b的坐标为x1-x2,λa的坐标为λx1,u a+v b的坐标为ux1+v x2,u a-v b的坐标为ux1-v x2.。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单选题1、已知向量a ⃑,b ⃑⃑满足|a ⃑|=√3,|b ⃑⃑|=2,且a ⃑⊥(a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30°B .60°C .120°D .150° 答案:A分析:利用数量积的定义,即可求解.解:a ⃑⊥(a ⃑−b ⃑⃑),所以a ⃑⋅(a ⃑−b ⃑⃑)=0,即|a →|2−|a →||b →|cos <a →,b →>=0,解得cos <a →,b →>=√32,又因为向量夹角的范围为[0°,180°],则a ⃑与b ⃑⃑的夹角为30°,故选:A.2、“黄金三角形”是几何历史上的瑰宝,它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暂且称为“黄金三角形A ”.如图所示,已知五角星是由5个“黄金三角形A ”与1个正五边形组成,其中sin18°=√5−14,则阴影部分面积与五角形面积的比值为( ).A .√5−14B .√55C .√5+16D .3√520答案:B分析:在三角形ABC 中,由sin18°值,可得BCAC =√5−12,即BD AB=√5−12,设△ABC 的面积为x ,由此可知△BCD 和△CEF 的面积均为√5−12x ,△CDE 的面积为x ,由此即可求出结果.如图所示,依题意,在三角形ABC 中,sin18°=BC 2AC=√5−14,故BC AC=√5−12; 所以BDAB =√5−12, 设△ABC 的面积为x ,则△BCD 面积为√5−12x ,同理△CEF 的面积为√5−12x , △CDE 的面积为x ,则阴影部分面积与五角形面积的比值为2x+2⋅√5−12x 2⋅√5−12x+6x=√55. 故选:B .3、在△ABC 中,已知AB =6,AC =2,且满足DB ⃑⃑⃑⃑⃑⃑⃑=2AD ⃑⃑⃑⃑⃑⃑,AE ⃑⃑⃑⃑⃑⃑=EC ⃑⃑⃑⃑⃑⃑,若线段CD 和线段BE 的交点为P ,则AP⃑⃑⃑⃑⃑⃑⋅(CA ⃑⃑⃑⃑⃑⃑+CB ⃑⃑⃑⃑⃑⃑)=( ). A .3B .4C .5D .6 答案:B分析:待定系数法将AP ⃑⃑⃑⃑⃑⃑向量分解,由平面向量共线定理求出系数,然后代回原式计算 设AP⃑⃑⃑⃑⃑⃑=xAB ⃑⃑⃑⃑⃑⃑+yAC ⃑⃑⃑⃑⃑⃑, 由DB ⃑⃑⃑⃑⃑⃑⃑=2AD ⃑⃑⃑⃑⃑⃑知AB ⃑⃑⃑⃑⃑⃑=3AD ⃑⃑⃑⃑⃑⃑,∴AP ⃑⃑⃑⃑⃑⃑=3xAD ⃑⃑⃑⃑⃑⃑+yAC ⃑⃑⃑⃑⃑⃑,∵D ,P ,C 三点共线,∴3x +y =1①, 由AE⃑⃑⃑⃑⃑⃑=EC ⃑⃑⃑⃑⃑⃑知AC ⃑⃑⃑⃑⃑⃑=2AE ⃑⃑⃑⃑⃑⃑,∴AP ⃑⃑⃑⃑⃑⃑=xAB ⃑⃑⃑⃑⃑⃑+2yAE ⃑⃑⃑⃑⃑⃑,∵B ,P ,E 三点共线,∴x +2y =1②, 由①②得:x =15.y =25,∴AP ⃑⃑⃑⃑⃑⃑=15AB⃑⃑⃑⃑⃑⃑+25AC ⃑⃑⃑⃑⃑⃑, 而CA⃑⃑⃑⃑⃑⃑+CB ⃑⃑⃑⃑⃑⃑=−AC ⃑⃑⃑⃑⃑⃑+AB ⃑⃑⃑⃑⃑⃑−AC ⃑⃑⃑⃑⃑⃑=AB ⃑⃑⃑⃑⃑⃑−2AC ⃑⃑⃑⃑⃑⃑, ∴AP ⃑⃑⃑⃑⃑⃑⋅(CA ⃑⃑⃑⃑⃑⃑+CB ⃑⃑⃑⃑⃑⃑)=(15AB ⃑⃑⃑⃑⃑⃑+25AC ⃑⃑⃑⃑⃑⃑)(AB ⃑⃑⃑⃑⃑⃑−2AC ⃑⃑⃑⃑⃑⃑)=15(AB ⃑⃑⃑⃑⃑⃑2−4AC ⃑⃑⃑⃑⃑⃑2)=15×(62−4×22)=4 故选:B4、已知平面向量a ⃑=(1,2),b ⃑⃑=(-2,m ),且a ⃑∥b ⃑⃑,则2a ⃑+3b ⃑⃑=( ) A .(-4,-8)B .(-8,-16) C .(4,8)D .(8,16) 答案:A分析:根据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求出m ,再根据向量线性运算得坐标表示即可求解. ∵a ⃑∥b ⃑⃑,∴1×m =2×(-2),∴m =-4,∴b ⃑⃑=(-2,-4), ∴2a ⃑+3b ⃑⃑=(2,4)+(-6,-12)=(-4,-8). 故选:A.5、已知向量a ⃑=(−1,m ),b ⃑⃑=(m +1,2),且a ⃑⊥b ⃑⃑,则m =( ) A .2B .−2C .1D .−1 答案:C分析:由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计算.由题意得a ⃑⋅b ⃑⃑=−m −1+2m =0,解得m =1 故选:C .6、在△ABC 中,cos C =23,AC =4,BC =3,则cos B =( )A .19B .13C .12D .23答案:A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余弦定理求得AB ,再根据cosB =AB 2+BC 2−AC 22AB⋅BC,即可求得答案.∵在△ABC 中,cosC =23,AC =4,BC =3根据余弦定理:AB 2=AC 2+BC 2−2AC ⋅BC ⋅cosCAB 2=42+32−2×4×3×23可得AB 2=9 ,即AB =3 由∵ cosB =AB 2+BC 2−AC 22AB⋅BC=9+9−162×3×3=19故cosB =19.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7、在△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 ,若A =45°,B =60°,b =2√3,则c 等于( ) A .√6−√24B .√6+√24C .√6−√2D .√6+√2答案:D分析:先求出C ,再由正弦定理求解即可. 解:在△ABC 中,C =180°−45°−60°=75°. 由正弦定理可知csinC =bsinB ,所 以csin75°=2√3sin60°, 故c =2√3sin75°sin60°=4sin75°=4sin(30°+45°)=4×√6+√24=√6+√2.故选:D.8、已知向量|a ⃑|=2,|b ⃑⃑|=4,且a ⃑,b ⃑⃑不是方向相反的向量,则|a ⃑−b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B .[2,6) C .(2,6]D .[2,6] 答案:B分析:直接由||a ⃑|−|b ⃑⃑||≤|a ⃑−b ⃑⃑|<|a ⃑|+|b⃑⃑|求解即可. 由已知必有||a ⃑|−|b ⃑⃑||≤|a ⃑−b ⃑⃑|<|a ⃑|+|b ⃑⃑|,则所求的取值范围是[2,6). 故选:B. 多选题9、如果平面向量a ⃗=(2,−4),b ⃑⃗=(−6,12),那么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b ⃑⃗|=3|a ⃗|B .a ⃗//b⃑⃗ C .a ⃗与b ⃑⃗的夹角为30°D .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2√5 答案:AB分析:根据向量坐标运算及向量共线的意义可得解.因为a ⃗=(2,−4),b ⃑⃗=(−6,12),所以b ⃑⃗=−3a ⃗. 在A 中,由b ⃑⃗=−3a ⃗,可得|b ⃑⃗|=3|a ⃗|,故A 正确; 在B 中,由b ⃑⃗=−3a ⃗,可得a ⃗//b⃑⃗,故B 正确; 在C 中,由b ⃑⃗=−3a ⃗,可得a ⃗与b⃑⃗的夹角为180°,故C 错误; 在D 中,a ⃗在b ⃑⃗方向上的投影为a ⃑⃗⋅b ⃑⃗|b ⃑⃗|=22=−2√5,故D 错误. 故选:AB .10、Δ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已知向量a ⃑、b ⃑⃑满足AB ⃑⃑⃑⃑⃑⃑=3a ⃑,AC ⃑⃑⃑⃑⃑⃑=3a ⃑+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A .a ⃑为单位向量B .b ⃑⃑//BC ⃑⃑⃑⃑⃑⃑C .a ⃑⊥b ⃑⃑D .(6a ⃑+b ⃑⃑)⊥BC ⃑⃑⃑⃑⃑⃑ 答案:ABD解析:求出|a ⃑|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向量的减法法则求出b ⃑⃑,利用共线向量的基本定理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计算出a ⃑⋅b ⃑⃑,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计算出(6a ⃑+b⃑⃑)⋅BC ⃑⃑⃑⃑⃑⃑,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综合可得出结论. 对于A 选项,∵AB ⃑⃑⃑⃑⃑⃑=3a ⃑,∴a ⃑=13AB ⃑⃑⃑⃑⃑⃑,则|a ⃑|=13|AB⃑⃑⃑⃑⃑⃑|=1,A 选项正确; 对于B 选项,∵AC ⃑⃑⃑⃑⃑⃑=3a ⃑+b ⃑⃑=AB ⃑⃑⃑⃑⃑⃑+b ⃑⃑,∴b ⃑⃑=AC ⃑⃑⃑⃑⃑⃑−AB ⃑⃑⃑⃑⃑⃑=BC ⃑⃑⃑⃑⃑⃑,∴b ⃑⃑//BC ⃑⃑⃑⃑⃑⃑,B 选项正确; 对于C 选项,a ⃑⋅b ⃑⃑=13AB ⃑⃑⃑⃑⃑⃑⋅BC ⃑⃑⃑⃑⃑⃑=13×32×cos 2π3≠0,所以a ⃑与b ⃑⃑不垂直,C 选项错误; 对于D 选项,(6a ⃑+b ⃑⃑)⋅BC ⃑⃑⃑⃑⃑⃑=(AB ⃑⃑⃑⃑⃑⃑+AC ⃑⃑⃑⃑⃑⃑)⋅(AC ⃑⃑⃑⃑⃑⃑−AB ⃑⃑⃑⃑⃑⃑)=AC ⃑⃑⃑⃑⃑⃑2−AB ⃑⃑⃑⃑⃑⃑2=0,所以,(6a ⃑+b ⃑⃑)⊥BC ⃑⃑⃑⃑⃑⃑,D 选项正确. 故选:ABD.小提示:本题考查向量有关命题真假的判断,涉及单位向量、共线向量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垂直向量的判断,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11、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点G 为△ABC 的重心,则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B ⃑⃑⃑⃑⃑⃑+BC ⃑⃑⃑⃑⃑⃑=CA ⃑⃑⃑⃑⃑⃑B .AG⃑⃑⃑⃑⃑⃑=12(AB ⃑⃑⃑⃑⃑⃑+AC ⃑⃑⃑⃑⃑⃑) C .AF ⃑⃑⃑⃑⃑⃑+BD ⃑⃑⃑⃑⃑⃑⃑+CE ⃑⃑⃑⃑⃑⃑=0⃑⃑D .GA ⃑⃑⃑⃑⃑⃑+GB ⃑⃑⃑⃑⃑⃑+GC ⃑⃑⃑⃑⃑⃑=0⃑⃑ 答案:CD分析:根据向量的加法运算、相反向量、中线的向量表示,重心的性质分别计算求解. 由D ,E ,F 分别是边BC ,CA ,AB 的中点,点G 为△ABC 的重心,因为AB⃑⃑⃑⃑⃑⃑+BC ⃑⃑⃑⃑⃑⃑=AC →≠CA ⃑⃑⃑⃑⃑⃑,故A 错误; 由12(AB⃑⃑⃑⃑⃑⃑+AC ⃑⃑⃑⃑⃑⃑)=AD →≠AG →, 故B 错误; 因为AF ⃑+BD ⃑+CE ⃑=12(AB →+BC →+CA →)=0⃑, 故C 正确;因为GA ⃑⃑⃑⃑⃑⃑+GB⃑⃑⃑⃑⃑⃑+GC ⃑⃑⃑⃑⃑⃑=−23[12(AB →+AC →)+12(BA →+BC →)+12(CA →+CB →)] =−13(AB →+BA →+BC →+CB →+AC →+CA →)=0→, 故D 正确. 故选:CD 填空题12、在△ABC 中, a =5,b =5√3,A =30°,则B =________. 答案:60°或120°分析:利用正弦定理求得sinB ,由此求得B . 由正弦定理得asinA=b sinB,即5sin30°=5√3sinB ⇒sinB =√32, 由于0°<B <180°,所以B =60°或B =120°. 所以答案是:60°或120°13、在△ABC 中,cos∠BAC =−13,AC =2,D 是边BC 上的点,且BD =2DC ,AD =DC ,则AB 等于 ___.答案:3分析:运用余弦定理,通过解方程组进行求解即可. 设DC =x,AB =y ,因为BD =2DC ,AD =DC ,所以BC =3x,AD =DC =x , 在△AD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cosC =AC 2+CD 2−AD 22AC⋅DC =4+x 2−x 24x=1x ,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cosC =AC 2+CB 2−AB 22AC⋅BC=4+9x 2−y 212x,于是有4+9x 2−y 212x=1x ⇒9x 2−y 2=8(1),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知:cosA =AB 2+CA 2−CB 22AB⋅AC=y 2+4−9x 24y=−13,⇒27x 2−3y 2−4y =12(2),把(1)代入(2)中得,y =3, 所以答案是:314、在△ABC 中,P 是BC 上一点,若BP ⃑⃑⃑⃑⃑⃑=2PC ⃑⃑⃑⃑⃑⃑,AP ⃑⃑⃑⃑⃑⃑=λAB ⃑⃑⃑⃑⃑⃑+μAC ⃑⃑⃑⃑⃑⃑,则2λ+μ=___________. 答案:43##113分析:根据给定条件,用向量AB ⃑⃑⃑⃑⃑⃑,AC ⃑⃑⃑⃑⃑⃑表示向量AP ⃑⃑⃑⃑⃑⃑,再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求解作答. 在△ABC 中,BP ⃑⃑⃑⃑⃑⃑=2PC ⃑⃑⃑⃑⃑⃑,则AP ⃑⃑⃑⃑⃑⃑=AB ⃑⃑⃑⃑⃑⃑+BP ⃑⃑⃑⃑⃑⃑=AB⃑⃑⃑⃑⃑⃑+23BC ⃑⃑⃑⃑⃑⃑=AB ⃑⃑⃑⃑⃑⃑+23(AC ⃑⃑⃑⃑⃑⃑−AB ⃑⃑⃑⃑⃑⃑) =13AB ⃑⃑⃑⃑⃑⃑+23AC ⃑⃑⃑⃑⃑⃑, 又AP ⃑⃑⃑⃑⃑⃑=λAB ⃑⃑⃑⃑⃑⃑+μAC ⃑⃑⃑⃑⃑⃑,且AB ⃑⃑⃑⃑⃑⃑,AC ⃑⃑⃑⃑⃑⃑不共线,则λ=13,μ=23,所以2λ+μ=43. 所以答案是:43解答题15、已知函数f (x )=4cosxsin (x −π3)+√3. (Ⅰ)求函数f (x )在区间[π4,π2]上的值域.(Ⅱ)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若角C 为锐角,f (C )=√3,且c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答案:(Ⅰ)[1,2];(Ⅱ)√3分析:(Ⅰ)利用差角的正弦公式、辅助角公式化简函数,结合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函数f(x)在区间[π4,π2]上的值域;(Ⅱ)先求出C ,再利用余弦定理,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Ⅰ)f(x)=4cosxsin(x −π3)+√3=4cosx (sinxcos π3−cosxsin π3)+√3=4cosx (12sinx −√32cosx)+√3=2sinxcosx −2√3cos 2x +√3=sin2x −√3cos2x =2sin(2x −π3),由π4⩽x⩽π2,有π6⩽2x−π3⩽2π3,所以12≤sin(2x−π3)≤1∴函数f(x)的值域为[1,2].(Ⅱ)由f(C)=√3,有sin(2C−π3)=√32,∵C为锐角,∴2C−π3=π3,∴C=π3.∵c=2,∴由余弦定理得:a2+b2−ab=4,∵a2+b2⩾2ab,∴4=a2+b2−ab⩾ab.∴S△ABC=12absinC=√34ab⩽√3,∴当a=b,即△ABC为正三角形时,△ABC的面积有最大值√3.。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1.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模1)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物理中的矢量:速度、加速度、力。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叫做数量,如物理中的标量:身高、体重、年龄。
在数学中,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这是一个标量。
海拔、温度、角度都是数量,不是向量。
向量可以平移,与位置无关。
2) 向量的几何表示: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有向向量的大小,用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即用表示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字母表示,例如AB、BC 等,用小写字母a、b等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度为模,表示为|AB|、|a|等。
3) 向量的模:AB的大小,也就是AB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4)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零向量的长度为0,方向是任意的。
5) 单位向量:长度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与AB共线的单位向量是±AB/|AB|)。
6)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两个向量叫相等向量,相等向量有传递性。
7) 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如果a、b、c是非零向量且方向相同或相反(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则a∥b∥c。
任一组平行向量都可移动到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平行向量又叫共线向量,任一向量都与它自身是平行向量,并且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平行向量没有传递性。
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但共线向量不一定相等。
8) 相反向量:与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
2.向量的加法运算1) 三角形法则:AB+BC=AC。
特征:首尾相接的几个向量相加,等于从首向量的起点指向末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2) 平行四边形法则: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AB+AD=AC。
特征:同起点的两个向量相加,等于以这两个向量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在向量(起点不变)。
3) 向量的加法性质:a+b=b+a,a+(-a)=0,(a+b)+c=a+(b+c),|a+b|≤|a|+|b|。
第六章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一、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是指平面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它是由起点和终点确定的有向线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向量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数对(a, b),其中a表示横坐标的增量,b表示纵坐标的增量。
二、平面向量的表示1. 平面向量的概念平面向量是由两个向量确定的,即它的坐标是有序对(x, y)。
例如平面向量a=(1, 2),其中1表示横坐标的增量,2表示纵坐标的增量。
2. 平面向量的运算(1)平面向量的加法平面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平面向量的对应坐标相加,即(a, b)+(c, d)=(a+c, b+d)。
(2)数乘对于平面向量a=(x, y)和实数k,数乘ka=(kx, ky)。
三、平面向量的运算平面向量的运算包括:平面向量的加法、数乘、模长和方向角。
1. 平面向量的加法设平面向量a=(x₁, y₁),b=(x₂, y₂),则a+b=(x₁+x₂, y₁+y₂)。
2. 数乘设平面向量a=(x, y),实数k,则ka=(kx, ky)。
3. 模长平面向量的模长表示向量的长度,它的计算公式是:|a| = √(x² + y²)。
4. 方向角平面向量的方向角表示向量与x轴的夹角。
它的计算公式是:θ = arctan(y/x)。
四、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 向量的共线如果平面向量a=λb,则a和b共线。
2. 向量的线性组合设有向量a、b,向量a' = λa,b' = μb,如果a' + b' = 0,那么向量a和b线性无关。
也就是说,向量a和向量b不是平行的,且不是共线的。
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1)结合律(a+b)+c=a+(b+c)(2)交换律a+b=b+a(3)数乘结合律k(la)=(kl)a五、平面向量的坐标位置关系1. 向量的平行平面向量a和b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λb。
2. 向量的垂直平面向量a和b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b=0。
向量知识点与公式总结
向量知识点与公式总结一、向量的基本概念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个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
2. 向量的表示:通常用字母加上一个箭头表示向量,如a、b、c等,也可以用粗体字母表示向量,如a、b、c等。
3. 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做模,通常用|a|表示,表示向量a的大小。
4. 向量的方向:向量的方向是指向量所在的直线的方向。
通常用角度来表示,如θ,表示与x轴的夹角。
5. 坐标表示:向量也可以用坐标来表示,如(a₁, a₂, a₃)表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向量。
6. 零向量:大小为零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通常用0表示。
7. 平行向量: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那么它们就是平行向量。
8. 共线向量:如果两个向量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它们就是共线向量。
二、向量的运算1.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相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表示为a + b = c,其中c的分量是a和b的分量相加得到的。
2. 向量的减法:向量的减法是指将一个向量的分量减去另一个向量的分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表示为a - b = c,其中c的分量是a和b的分量相减得到的。
3. 向量的数量乘法:向量的数量乘法是指将一个向量的每个分量乘以一个数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表示为ka = b,其中b的分量是a的每个分量乘以k得到的。
4. 内积:两个向量a和b的内积表示为a·b,它等于a与b的模的乘积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内积的计算公式为a·b = |a||b|cosθ。
5. 外积:两个向量a和b的外积表示为a×b,它等于一个新的向量,它的大小等于a与b 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a和b所构成的平面。
三、向量的性质1. 方向性:向量有方向性,即向量的方向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2. 大小性:向量有大小性,即向量有模,它的大小可以用模来表示。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 平面向量的概念 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名称定义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作向量,向量的大小叫作向量的长度(或称模)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叫作零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记作0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表示两个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则这两个向量叫作平行向量,平行向量又叫共线向量.规定:0与任一向量平行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易误提醒1.对于平行向量易忽视两点:(1)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2)两平行向量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易忽视重合这一条件.2.单位向量的定义中只规定了长度没有方向限制.[自测练习]1.若向量a与b不相等,则a与b一定( )A.有不相等的模B.不共线C.不可能都是零向量D.不可能都是单位向量解析:若a与b都是零向量,则a=b,故选项C正确.答案:C2.若m∥n,n∥k,则向量m与向量k( )A.共线B.不共线C.共线且同向D.不一定共线解析:可举特例,当n=0时,满足m∥n,n∥k,故A,B,C选项都不正确,故D 正确.答案:D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 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1)交换律:a +b =b +a ;(2)结合律: (a +b )+c =a +(b +c )减法求a 与b 的相反向量-b 的和的运算叫作a 与b 的差三角形法则a -b =a +(-b )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的运算(1)|λa |=|λ||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λ(μa )=(λμ)a ;(λ+μ)a =λa +μa ;λ(a +b )=λa +λb易误提醒1.作两个向量的差时,要注意向量的方向是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 2.数乘向量仍为向量只是模与方向发生变化,易认为数乘向量为实数.[自测练习]3.已知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AB →+AC →=BC →B.AB →=12BC →+DA →C.AD →-DC →=AC → D .2CD →+BA →=CA →解析:本题考查向量的线性运算.A 错,应为AB →+AC →=2AD →;B 错,应为12BC →+DA →=BD →+DA →=BA →;C 错,应为AC →=AD →+DC →;D 正确,2CD →+BA →=CB →+BA →=CA →,故选D.答案:D知识点三 共线向量定理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得b =λa . 易误提醒1.在向量共线的重要条件中易忽视“a ≠0”,否则λ可能不存在,也可能有无数个. 2.要注意向量共线与三点共线的区别与联系. 必记结论 三点共线等价关系:A ,P ,B 三点共线⇔AP →=λAB →(λ≠0)⇔OP →=(1-t )·OA →+tOB →(O 为平面内异于A ,P ,B 的任一点,t ∈R )⇔OP →=xOA →+yOB →(O 为平面内异于A ,P ,B 的任一点,x ∈R ,y ∈R ,x +y =1).[自测练习]4.已知a 与b 是两个不共线向量,且向量a +λb 与-(b -3a )共线,则λ=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a +λb =k [-(b -3a )],所以⎩⎪⎨⎪⎧λ=-k ,1=3k ,解得⎩⎪⎨⎪⎧k =13,λ=-13.答案:-13考点一 向量的基本概念|1.已知a ,b ,c 是任意向量,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 ∥b ,b ∥c ,则a ∥c ;②若a ∥b ,则a ,b 方向相同或相反; ③若a =-b ,则|a |=|b |;④若a ,b 不共线,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4 B .3 C .2D .1解析:按照平面向量的概念逐一判断.若b =0,则①②都错误;若a =-b ,则|a |=|b |,③正确;若a ,b 不共线,则a ,b 中一定没有零向量,④错误,所以正确命题只有1个.答案:D2.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一定能使a |a |+b|b |=0成立的是( ) A .a =2b B .a ∥b C .a =-13bD .a ⊥b解析:由a |a |+b |b |=0得a |a |=-b |b |≠0,即a =-b|b |·|a |≠0,则a ,b 共线且方向相反,因此当向量a ,b 共线且方向相反时,能使a |a |+b|b |=0成立.对照各个选项可知,选项A中向量a ,b 的方向相同,选项B 中向量a ,b 共线,方向相同或相反,选项C 中向量a ,b 的方向相反,选项D 中向量a ,b 互相垂直,故选C.答案:C解决向量的概念问题应关注五点(1)正确理解向量的相关概念及其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2)相等向量具有传递性,非零向量的平行也具有传递性. (3)共线向量即平行向量,它们均与起点无关.(4)向量可以平移,平移后的向量与原向量是相等向量.解题时,不要把它与函数图象移动混为一谈.(5)非零向量a 与a |a |的关系:a|a |是a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考点二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1)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BC →=3CD →,则( ) A.AD →=-13AB →+43AC →B.AD →=13AB →-43AC →C.AD →=43AB →+13AC →D.AD →=43AB →-13AC →[解析] 由题意得AD →=AC →+CD →=AC →+13BC →=AC →+13AC →-13AB →=-13AB →+43AC →,故选A.[答案] A(2)(2015·东北三校联考(二))已知在△ABC 中,D 是AB 边上的一点,若AD →=2DB →,CD →=13CA →+λCB →,则λ=________. [解析] 因为AD →=2DB →,CD →=13CA →+λCB →,所以CD →=CA →+AD →=CA →+23AB →=CA →+23(CB→-CA →)=13CA →+23CB →,所以λ=23.[答案]3平面向量线性运算问题的两种类型及解题策略(1)向量加法或减法的几何意义.向量加法和减法均适合平行四边形法则.(2)求已知向量的和.一般共起点的向量求和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差用三角形法则;求首尾相连向量的和用三角形法则.1.设O 为△ABC 内部的一点,且OA →+OB →+2OC →=0,则△AOC 的面积与△BOC 的面积之比为( )A.32 B.53 C .2D .1解析:取AB 的中点E ,连接OE ,则有OA →+OB →+2OC →=2(OE →+OC →)=0,OE →+OC →=0,所以E ,O ,C 三点共线,所以有△AEO 与△BEO 面积相等,因此△AOC 的面积与△BOC 的面积之比为1,故选D.答案:D考点三 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设向量a ,b 不平行,向量λa +b 与a +2b 平行,则实数λ=________. [解析] 由于λa +b 与a +2b 平行,所以存在μ∈R ,使得λa +b =μ(a +2b ),即(λ-μ)a +(1-2μ)b =0,因为向量a ,b 不平行,所以λ-μ=0,1-2μ=0,解得λ=μ=12.[答案]21.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1)可以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向量共线,也可以由向量共线求参数的值.(2)若a,b不共线,则λa+μb=0的充要条件是λ=μ=0,这一结论结合待定系数法应用非常广泛.2.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若AB→=λAC→,则A、B、C三点共线.2.设两个非零向量e1和e2不共线.(1)如果AB→=e1-e2,BC→=3e1+2e2,CD→=-8e1-2e2,求证:A,C,D三点共线;(2)如果AB→=e1+e2,BC→=2e1-3e2,AF→=3e1-k e2,且A,C,F三点共线,求k的值.解:(1)证明:AB→=e1-e2,BC→=3e1+2e2,∴AC→=AB→+BC→=4e1+e2,又CD→=-8e1-2e2,∴CD→=-2AC→,∴AC→与CD→共线.又∵AC→与CD→有公共点C,∴A,C,D三点共线.(2)∵AB→=e1+e2,BC→=2e1-3e2,∴AC→=AB→+BC→=3e1-2e2.∵A,C,F三点共线.∴AC →∥AF →,从而存在实数λ,使得AC →=λAF →. ∴3e 1-2e 2=3λe 1-λk e 2, 又e 1,e 2是不共线的非零向量,∴⎩⎪⎨⎪⎧3=3λ,-2=-λk ,因此k =2.∴实数k 的值为2.13.方程思想在平面向量呈线性运算中的应用【典例】 如图所示,在△ABO 中,OC →=14OA →,OD →=12OB →,AD 与BC 相交于点M ,设OA →=a ,OB →=b .试用a 和b 表示向量OM →.[思路点拨] (1)用已知向量来表示另外一些向量是用向量解题的基本要领,要尽可能地转化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中去.(2)既然OM →能用a ,b 表示,那我们不妨设出OM →=m a +n b . (3)利用向量共线建立方程,用方程的思想求解. [解] 设OM →=m a +n b ,则AM →=OM →-OA →=m a +m b -a =(m -1)a +n b . AD →=OD →-OA →=12OB →-OA →=-a +12b .又∵A ,M ,D 三点共线,∴AM →与AD →共线. ∴存在实数t ,使得AM →=tAD →,即(m -1)a +n b =t ⎝⎛⎭⎪⎫-a +12b .∴(m -1)a +n b =-t a +12t b .∴⎩⎪⎨⎪⎧m -1=-t ,n =t 2,消去t 得,m -1=-2n ,即m +2n =1.①又∵CM →=OM →-OC →=m a +n b -14a =⎝⎛⎭⎪⎫m -14a +n b ,CB →=OB →-OC →=b -14a =-14a +b .又∵C ,M ,B 三点共线, ∴CM →与CB →共线.∴存在实数t 1,使得CM →=t 1CB →,∴⎝ ⎛⎭⎪⎫m -14a +n b =t 1⎝ ⎛⎭⎪⎫-14a +b ,∴⎩⎪⎨⎪⎧m -14=-14t 1,n =t 1.消去t 1得,4m +n =1.②由①②得m =17,n =37,∴OM →=17a +37b .[方法点评] (1)本题考查了向量的线性运算,知识要点清楚,但解题过程复杂,有一定的难度.(2)易错点是,找不到问题的切入口,想不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3)数形结合思想是向量加法、减法运算的核心,向量是一个几何量,是有“形”的量,因此在解决向量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判断、求解,这是研究平面向量最重要的方法与技巧.如本题易忽视A ,M ,D 三点共线和B ,M ,C 三点共线这个几何特征.(4)方程思想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注意体会.[跟踪练习] 如图,△ABC 中,GA →+GB →+GC →=0,CA →=a ,CB →=b .若CP →=m a ,CQ →=n b ,CG ∩PQ =H ,CG →=2CH →,则1m +1n=________.解析:由GA →+GB →+GC →=0,知G 为△ABC 的重心,取AB 的中点D (图略),则CH →=12CG→=13CD →=16(CA →+CB →)=16m CP →+16n CQ →,由P ,H ,Q 三点共线,得16m +16n =1,则1m +1n =6.答案:6课时跟踪检测 A 组 考点能力演练1.关于平面向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零向量是唯一没有方向的向量 B .平面内的单位向量是唯一的C .方向相反的向量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方向相反的向量D .共线向量就是相等向量解析:对于A ,零向量是有方向的,其方向是任意的,故A 不正确;对于B ,单位向量的模为1,其方向可以是任意方向,故B 不正确;对于C ,方向相反的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共线向量不一定是方向相反的向量,故C 正确;对于D ,由共线向量和相等向量的定义可知D 不正确,故选C.答案:C2.已知O ,A ,B ,C 为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若2AC →+CB →=0,则向量OC →等于( ) A.23OA →-13OB → B .-13OA →+23OB →C .2OA →-OB →D .-OA →+2OB →解析:因为AC →=OC →-OA →,CB →=OB →-OC →,所以2AC →+CB →=2(OC →-OA →)+(OB →-OC →)=OC →-2OA →+OB →=0,所以OC →=2OA →-OB →,故选C.答案:C3.已知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设CB →=a ,CA →=b ,则AM →=( ) A.12a -b B.12a +b C .a -12bD .a +12b解析:AM →=AC →+CM →=-CA →+12CB →=-b +12a .答案:A4.(2015·海淀期中)如图所示,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一点,且BD =2DC ,若AC →=mAB →+nAD →(m ,n ∈R ),则m -n =( )A .2B .-2C .1D .-1解析:AC →=AB →+BC →=AB →+32BD →=AB →+32(AD →-AB →)=-12AB →+32AD →,则m =-12,n=32,所以m -n =-2. 答案:B5.若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a 与b 的起点相同,已知a ,t b ,13(a +b )三个向量的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t =( )A.12 B .-12C .2D .-2 解析:设OA →=a ,OB →=t b ,OC →=13(a +b ),则AC →=OC →-OA →=-23a +13b ,AB →=OB →-OA →=t a -a .要使A ,B ,C 三点共线,只需AC →=λAB →,即-23a +13b =λt b -λa 即可,又a ,b 是两个不共线的非零向量,∴⎩⎪⎨⎪⎧ -23=-λ,13=λt ,解得⎩⎪⎨⎪⎧λ=23,t =12,∴当三个向量的终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t =12.答案:A6.(2016·长沙一模)在矩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的交点,若BC →=5e 1,DC →=3e 2,则OC →=________.(用e 1,e 2表示)解析:在矩形ABCD 中,因为O 是对角线的交点,所以OC →=12AC →=12(AB →+AD →)=12(DC→+BC →)=12(5e 1+3e 2).答案:12(5e 1+3e 2)7.已知向量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a =2e 1-e 2与b =e 1+λe 2共线,则λ=________.解析:因为a 与b 共线,所以a =x b ,⎩⎪⎨⎪⎧x =2,λx =-1,故λ=-12.答案:-128.已知点G 是△ABC 的外心,GA →,GB →,GC →是三个单位向量,且2GA →+AB →+AC →=0,如图所示,△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x 轴的非负半轴和y 轴的非负半轴上移动,O 是坐标原点,则|OA →|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因为点G 是△ABC 的外心,且2GA →+AB →+AC →=0,所以点G 是BC 的中点,△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BAC 是直角.又GA →,GB →,GC →是三个单位向量,所以BC =2,又△ABC 的顶点B ,C 分别在x 轴的非负半轴和y 轴的非负半轴上移动,所以点G 的轨迹是以原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弧.又|GA →|=1,所以当OA 经过BC 的中点G 时,|OA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GA →|=2.答案:29.已知a ,b 不共线,OA →=a ,OB →=b ,OC →=c ,OD →=d ,OE →=e ,设t ∈R ,如果3a =c,2b =d ,e =t (a +b ),是否存在实数t 使C ,D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存在,求出实数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由题设知,CD →=d -c =2b -3a ,CE →=e -c =(t -3)a +t b ,C ,D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k ,使得CE →=kCD →,即(t -3)a +t b =-3k a +2k b ,整理得(t -3+3k )a =(2k -t )b .因为a ,b 不共线,所以有⎩⎪⎨⎪⎧t -3+3k =0,t -2k =0,解之得t =65.故存在实数t =65使C ,D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0.设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 满足OP →=OA →+λ⎝ ⎛⎭⎪⎫AB →|AB →|+AC →|AC →|,λ∈[0,+∞).求点P 的轨迹,并判断点P 的轨迹通过下述哪一个定点: ①△ABC 的外心;②△ABC 的内心;③△ABC 的重心;④△ABC 的垂心. 解:如图,记AM →=AB→|AB→|,AN →=AC→|AC→|,则AM →,AN →都是单位向量,∴|AM →|=|AN →|,AQ →=AM →+AN →,则四边形AMQN 是菱形,∴AQ 平分∠BAC . ∵OP →=OA →+AP →,由条件知OP →=OA →+λAQ →, ∴AP →=λAQ →(λ∈[0,+∞)),∴点P 的轨迹是射线AQ ,且AQ 通过△ABC 的内心.B 组 高考题型专练1.)设D ,E ,F 分别为△ABC 的三边BC ,CA ,AB 的中点,则EB →+FC →=( ) A.BC →B.12AD →C.AD →D.12BC → 解析:设AB →=a ,AC →=b ,则EB →=-12b +a ,FC →=-12a +b ,从而EB →+FC →=⎝ ⎛⎭⎪⎫-12b +a +⎝ ⎛⎭⎪⎫-12a +b =12(a +b )=AD →,故选C. 答案:C2.对任意向量a ,b ,下列关系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A .|a ·b |≤|a ||b |B .|a -b |≤||a |-|b ||C .(a +b )2=|a +b |2D .(a +b )·(a -b )=a 2-b 2解析:对于A 选项,设向量a ,b 的夹角为θ,∵|a ·b |=|a ||b ||cos θ|≤|a ||b |,∴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当向量a ,b 反向时,|a -b |≥||a |-|b ||,∴B 选项错误;对于C 选项,由向量的平方等于向量模的平方可知,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可推导出(a +b )·(a -b )=a 2-b 2,故D 选项正确,综上选B.答案:B3.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AD =12AB ,BE =23BC .若DE →=λ1AB →+λ2AC →(λ1,λ2为实数),则λ1+λ2的值为________.解析:DE →=DB →+BE →=12AB →+23BC →=12AB →+23(BA →+AC →)=-16AB →+23AC →,所以λ1=-16,λ2=23,即λ1+λ2=12.答案:124.△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已知向量a ,b 满足AB →=2a ,AC →=2a +b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①a 为单位向量;②b 为单位向量;③a ⊥b ;④b ∥BC →;⑤(4a +b )⊥BC →.解析:∵AB →=2a ,AC →=2a +b ,∴a =12AB →,b =BC →,又△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 |=1,|b |=2,故①正确,②错误,③错误;由b =BC →,知b ∥BC →,故④正确;∵4a +b =2AB →+BC →=AB →+AC →,∴(4a +b )·BC →=(AB →+AC →)·BC →=-2+2=0,∴(4a +b )⊥BC →,故⑤正确.答案为①④⑤.答案:①④⑤。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6章
《高等数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6章第6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是高等数学中的重点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向量及其运算、空间直线与平面方程、空间曲线及其切线等内容。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总结:一、向量及其运算1.向量的定义: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有向线段表示。
2.向量的运算:(1)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2)向量的数乘:向量乘以一个实数。
(3)向量的数量积:等于两个向量的模的乘积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的乘积。
(4)向量的向量积:等于两个向量模的乘积与它们夹角的正弦的乘积。
(5)向量的混合积:等于三个向量的向量积与第三个向量的数量积。
二、空间直线及其方程1.空间直线的定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空间直线的方程:(1) 参数方程:x = x0 + at, y = y0 + bt, z = z0 + ct(2)对称方程:(x-x0)/a=(y-y0)/b=(z-z0)/c(3)一般方程:Ax+By+Cz+D=0三、空间平面及其方程1.空间平面的定义:三点共面确定一个平面。
2.空间平面的方程:(1)一般方程:Ax+By+Cz+D=0(2)点法式方程:A(x-x0)+B(y-y0)+C(z-z0)=0(3)法线方程:(x-x0)/l=(y-y0)/m=(z-z0)/n四、空间曲线及其切线1.切线的定义:曲线上特定点的切线是通过该点且与曲线相切的直线。
2.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的切线方程:(1)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程:x=x0+h,y=y0+k,z=z0+l(2)曲线的切线方程:(x-x0)/h=(y-y0)/k=(z-z0)/l以上是《高等数学》第6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并掌握向量的定义和运算、空间直线和平面的方程、曲线的切线方程等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国通用2023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全国通用2023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b )2−c 2=4,C =120°,则△ABC 的面积为( ) A .√33B .2√33C .√3D .2√3答案:C解析:利用余弦定理可求ab 的值,从而可求三角形的面积. 因为C =120°,故c 2=a 2+b 2−2abcos120°=a 2+b 2+ab , 而(a +b )2−c 2=4,故c 2=a 2+b 2+2ab −4=a 2+b 2+ab , 故ab =4,故三角形的面积为12×ab ×sin120°=√34×4=√3,故选:C.2、△ABC 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 ,已知b 2+c 2−a 2=bc ,则A =( ) A .π6B .5π6C .π3D .2π3 答案:C分析:利用余弦定理求出cosA ,再求出A 即可. ∵b 2+c 2−a 2=bc ,∴cosA =b 2+c 2−a 22bc=bc 2bc =12,∵0<A <π,∴A =π3.故选:C3、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60°,a =√3,则b+csinB+sinC等于( )A .12B .√3C .√32D .2 答案:D解析:由已知结合正弦定理即可直接求解.A =60°,a =√3,由正弦定理可得,bsinB =csinC =asinA =√3√32=2,∴b =2sin B ,c =2sin C ,则b+csinB+sinC =2. 故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4、若A(−2,3),B(3,2),C (12,m)三点共线,则实数m 的值为A .2B .−2C .52D .−12答案:C分析:由三点共线可得出向量共线,再根据向量共线的知识即可解题. 因为A(−2,3),B(3,2),C (12,m)三点共线,所以方向向量AB⃑⃑⃑⃑⃑ =(5,−1)与AC ⃑⃑⃑⃑⃑ =(52,m −3)共线, 所以5(m −3)−(−1)×52=0,解得m =52. 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点共线和向量共线问题,属于常规题型.5、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中,∠A =90°,AB =2,AC =4,点P 在以A 为圆心且与边BC 相切的圆上,则PB ⃑⃑⃑⃑⃑ ⋅PC ⃑⃑⃑⃑⃑ 的最大值为( )A .16+16√55B .16+8√55C .165D .565答案:D分析: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根据PB ⃑⃑⃑⃑⃑ ·PC ⃑⃑⃑⃑⃑ =|PD ⃑⃑⃑⃑⃑ |2−5可求其最大值. 以A 为原点建系,B (0,2),C (4,0),BC:x4+y2=1,即x +2y −4=0,故圆的半径为r =√5,∴圆A:x 2+y 2=165,设BC 中点为D (2,1),PB ⃑⃑⃑⃑⃑ ·PC⃑⃑⃑⃑⃑ =PD ⃑⃑⃑⃑⃑ 2−14BC ⃑⃑⃑⃑⃑ 2=|PD ⃑⃑⃑⃑⃑ |2−14×20=|PD ⃑⃑⃑⃑⃑ |2−5, |PD |max =|AD |+r =√5√5=√5,∴(PB ⃑⃑⃑⃑⃑ ·PC ⃑⃑⃑⃑⃑ )max =815−5=565, 故选:D.6、已知向量|a |=2,|b ⃑ |=4,且a ,b ⃑ 不是方向相反的向量,则|a −b ⃑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B .[2,6) C .(2,6]D .[2,6] 答案:B分析:直接由||a |−|b ⃑ ||≤|a −b ⃑ |<|a |+|b⃑ |求解即可. 由已知必有||a |−|b ⃑ ||≤|a −b ⃑ |<|a |+|b ⃑ |,则所求的取值范围是[2,6). 故选:B.7、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CB⃑⃑⃑⃑⃑ |−|PB ⃑⃑⃑⃑⃑ +PC ⃑⃑⃑⃑⃑ −2PA ⃑⃑⃑⃑⃑ |=0,则△ABC 的形状是( ) A .等腰直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 答案:B分析:根据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模长公式,可以得出AB⃑⃑⃑⃑⃑ ⋅AC ⃑⃑⃑⃑⃑ =0,由此可判断出△ABC 的形状. 由|CB ⃑⃑⃑⃑⃑ |=|PB ⃑⃑⃑⃑⃑ +PC⃑⃑⃑⃑⃑ −2PA ⃑⃑⃑⃑⃑ |,可得|CB ⃑⃑⃑⃑⃑ |=|AB ⃑⃑⃑⃑⃑ +AC ⃑⃑⃑⃑⃑ |,即|AB ⃑⃑⃑⃑⃑ −AC ⃑⃑⃑⃑⃑ |=|AC ⃑⃑⃑⃑⃑ +AB ⃑⃑⃑⃑⃑ |,等式|AB ⃑⃑⃑⃑⃑ −AC ⃑⃑⃑⃑⃑ |=|AC ⃑⃑⃑⃑⃑ +AB ⃑⃑⃑⃑⃑ |两边平方,化简得AB ⃑⃑⃑⃑⃑ ⋅AC ⃑⃑⃑⃑⃑ =0,∴AB ⃑⃑⃑⃑⃑ ⊥AC ⃑⃑⃑⃑⃑ , 因此,△ABC 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与数量积运算,也考查了模长公式应用,是中等题. 8、已知向量a =(2,3),b ⃑ =(3,2),则|a –b ⃑ |= A .√2B .2 C .5√2D .50 答案:A分析:本题先计算a −b ⃑ ,再根据模的概念求出|a −b ⃑ |. 由已知,a −b ⃑ =(2,3)−(3,2)=(−1,1), 所以|a −b ⃑ |=√(−1)2+12=√2, 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模长的计算,容易题,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计算能力的考查.由于对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存在理解错误,从而导致计算有误;也有可能在计算模的过程中出错.9、设在△ABC 中,角A ,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c , 若 bcosC +ccosB =asinA , 则△ABC 的形状为( )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 答案:A分析: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和正弦定理求得sinA =sin 2A ,得到sinA =1,求得A =π2,即可求解.因为bcosC +ccosB =asinA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BcosC +sinCcosB =sin 2A , 即sin (B +C )=sin 2A ,即sinA =sin 2A ,所以sinA =1, 又因为A ∈(0,π),所以A =π2,所以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A.10、已知向量a ,b ⃑ 满足|a |=2,|b ⃑ |=3,|a −2b ⃑ |=2√13则a 与b⃑ 的夹角为( )A .π6B .π3C .2π3D .5π6答案:C分析:先对|a −2b ⃑ |=2√13平方,代入已知条件整理得a ⋅b ⃑ =−3,再利用数量积公式可求得. ∵|a −2b ⃑ |=2√13,∴|a −2b ⃑ |2=a 2−4a ⋅b ⃑ +4b ⃑ 2=52, 又|a |=2,|b ⃑ |=3,∴a ⋅b ⃑ =−3, 设a 与b ⃑ 的夹角为θ, ∴cosθ=a⃑ ⋅b ⃑ |a ⃑ ||b ⃑ |=−12,从而θ=2π3,所以a 与b ⃑ 的夹角θ=2π3. 故选:C 填空题11、已知非零向量a ,b ⃑ ,|a |=8, |b ⃑ |=5,则|a +b ⃑ |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13分析:根据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性质,有|a +b ⃑ |2=|a |2+2a ⋅b ⃑ +|b ⃑ |2,即可求|a +b ⃑ |的最大值. ∵|a +b ⃑ |2=|a |2+2a ⋅b ⃑ +|b ⃑ |2=89+80⋅cos <a ,b ⃑ >, ∴当cos <a ,b ⃑ >=1时,|a +b ⃑ |2有最大值为169. ∴|a +b ⃑ |的最大值为13. 所以答案是:13.12、在菱形ABCD 中,AB =3,∠BAD =60°,CE ⃑⃑⃑⃑⃑ =2EB ⃑⃑⃑⃑⃑ ,则AE ⃑⃑⃑⃑⃑ ⋅BD ⃑⃑⃑⃑⃑⃑ =___________. 答案:−3分析:利用向量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可得AE ⃑⃑⃑⃑⃑ =AB ⃑⃑⃑⃑⃑ +13AD ⃑⃑⃑⃑⃑ 、BD ⃑⃑⃑⃑⃑⃑ =AD ⃑⃑⃑⃑⃑ −AB ⃑⃑⃑⃑⃑ ,再应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及已知条件求AE ⃑⃑⃑⃑⃑ ⋅BD⃑⃑⃑⃑⃑⃑ 即可. 由题意,AE ⃑⃑⃑⃑⃑ ⋅BD ⃑⃑⃑⃑⃑⃑ =(AB ⃑⃑⃑⃑⃑ +13AD ⃑⃑⃑⃑⃑ )⋅(AD ⃑⃑⃑⃑⃑ −AB ⃑⃑⃑⃑⃑ )=−AB 2⃑⃑⃑⃑⃑⃑⃑⃑ +13AD 2⃑⃑⃑⃑⃑⃑⃑⃑ +23AB ⃑⃑⃑⃑⃑ ⋅AD ⃑⃑⃑⃑⃑ =−9+3+3=−3.所以答案是:−313、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AD ,∠ABC =60°,∠BCD =150°,AB⃑⃑⃑⃑⃑ =4EB ⃑⃑⃑⃑⃑ ,BC =4√33,AE =2√3,若点M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M ⃑⃑⃑⃑⃑⃑ ⋅E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答案:154分析:根据题目条件,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结合已知条件得到相关点的坐标,设出线段CD 上的动点的坐标,求得AM ⃑⃑⃑⃑⃑⃑ ,EM ⃑⃑⃑⃑⃑⃑ 的坐标关于t 的表达式,得到AM ⃑⃑⃑⃑⃑⃑ ·EM ⃑⃑⃑⃑⃑⃑ 关于t 的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最小值. 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由AE =2√3得E(2√3,0),由AB ⃑⃑⃑⃑⃑ =4EB ⃑⃑⃑⃑⃑ 得EB = 2√33, 又∵BC =4√33,∠ABC =60°,∴∠BEC =90°,且EC =2,∠BCE =30°.∴C(2√3,2),作CF ⊥AD 于F ,∵∠BCD =150°,∴∠DCF =30°, 由FC =AE = 2√3,∴DF =2,∴D(0,4),∵M 在线段CD 上,故可设AM ⃑⃑⃑⃑⃑⃑ =(1−t )AD ⃑⃑⃑⃑⃑ +tAC ⃑⃑⃑⃑⃑ =(2√3t,4−2t),(0<t <1) ∴EM ⃑⃑⃑⃑⃑⃑ =AM ⃑⃑⃑⃑⃑⃑ −AE⃑⃑⃑⃑⃑ =(2√3(t −1),4−2t), ∴AM⃑⃑⃑⃑⃑⃑ ·EM ⃑⃑⃑⃑⃑⃑ =12(t 2−t )+(4−2t )2=16t 2−28t +16, 当t =78时取得最小值4×16×16−2824×16=154,所以答案是:154.小提示: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及的最值问题,关键是建立坐标系,并利用已知条件得到相关点的坐标,要熟练掌握线段上的点的坐标的设法. 解答题14、 在△ABC 中,内角A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b +c =2a ,3csinB =4asinC .(Ⅰ)求cosB 的值; (Ⅱ)求sin (2B +π6)的值. 答案:(Ⅰ) −14;(Ⅱ) −3√5+716. 分析:(Ⅰ)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得到a,b,c 的比例关系,然后利用余弦定理可得cosB 的值(Ⅱ)利用二倍角公式首先求得sin2B,cos2B 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sin (2B +π6)的值. (Ⅰ)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b sinB=c sinC得bsinC =csinB ,又由3csinB =4asinC ,得3bsinC =4asinC ,即3b =4a . 又因为b +c =2a ,得到b =43a ,c =23a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B =a 2+c 2−b 22ac=a 2+49a 2−169a 22⋅a⋅23a=−14.(Ⅱ)由(Ⅰ)可得sinB =√1−cos 2B =√154, 从而sin2B =2sinBcosB =−√158,cos2B =cos 2B −sin 2B =−78.故sin (2B +π6)=sin2Bcos π6+cos2Bsin π6=−√158×√32−78×12=−3√5+716.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与余弦公式,以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基础知识.考查计算求解能力.15、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AB =2,CD =5,∠ABC =2π3.(1)若AC =2√7,求梯形ABCD 的面积; (2)若AC ⊥BD ,求tan∠ABD . 答案:(1)7√3;(2)tan∠ABD =2√33. 分析:(1)△ABC 中,利用含∠ABC 的余弦定理表达式建立BC 的方程,求出BC 而得△ABC 面积,再利用面积关系求△ADC 的面积得解;(2)由题设中角的信息用∠ABD 表示出△ABC 与△BDC 中的相关角,再在这两个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建立两个方程,联立整理得tan∠ABD 的方程,解之即得.(1)设BC =x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AC 2=AB 2+BC 2−2AB ⋅BCcos∠ABC 得: 28=22+x 2−2⋅2⋅x ⋅cos2π3,即x 2+2x −24=0,而x>0,解得x =4,所以BC =4,则△ABC 的面积S △ABC =12AB ⋅BC ⋅sin∠ABC =12⋅2⋅4⋅√32=2√3,梯形ABCD 中,AB //CD ,△ABC 与△ADC 等高,且CD =5AB 2,所以△ADC 的面积S △ADC =5S △ABC2=5√3,则梯形ABCD 的面积S =S △ABC +S △ADC =7√3; (2)在梯形ABCD 中,设∠ABD =α,而AC ⊥BD , 则∠BDC =α,∠BAC =π2−α,∠DBC =2π3−a ,∠BCA =α−π6,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ABsin∠BCA =BCsin∠BAC 得:2sin(α−π6)=BCsin(π2−α),在△BDC 中,由正弦定理CDsin∠DBC=BC sin∠BDC得:5sin(2π3−α)=BC sinα,两式相除得:2sin(2π3−α)5sin(α−π6)=sinαsin(π2−α)⇒2⋅(√32cosα+12sinα)5⋅(√32sinα−12cosα)=sinαcosα,整理得5√3sin 2α−7sinαcosα−2√3cos 2α=0, 即5√3tan 2α−7tanα−2√3=0 解得tanα=2√33或tanα=−√35, 因为α∈(π6,π2),则tanα=2√33,即tan∠ABD =2√33. 小提示:(1)三角形中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求第三边,利用余弦定理建立关于第三边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2)涉及平面多边形问题,把图形拆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再在各个三角形内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
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1 / 3人教A 版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同步讲义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知识点总结1. 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零向量:长度为的向量.单位向量:长度等于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2. 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⑶三角形不等式:.⑷运算性质:①交换律:;②结合律:;③.⑸坐标运算:设,,则.3. 向量减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连终点,方向指向被减向量.⑵坐标运算:设,,则.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4. 向量数乘运算:⑴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的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①;②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当时,.⑵运算律:①;②;③.⑶坐标运算:设,则.5.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01a b a b a b -≤+≤+a b b a +=+ ()()a b c a b c ++=++ 00a a a +=+=()11,a x y =()22,b x y = ()1212,a b x x y y +=++ ()11,a x y =()22,b x y = ()1212,a b x x y y -=-- A B ()11,x y ()22,x y ()1212,x x y y AB =--λa a λa a λλ=0λ>a λ a 0λ<a λ a 0λ=0a λ=()()a a λμλμ= ()a a a λμλμ+=+()a b a b λλλ+=+ (),a x y = ()(),,a x y x y λλλλ==()0a a ≠ b λb a λ=2 / 3设,,其中,则当且仅当时,向量、共线.6.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使.(不共线的向量、作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7. (选讲)分点坐标公式:设点是线段上的一点,、的坐标分别是,,当时,点的坐标是.8.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⑴.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⑵性质:设和都是非零向量,则①.②当与同向时,;当与反向时,;或.③.⑶运算律:①;②;③.⑷坐标运算:设两个非零向量,,则.若,则,或设,,则.设、都是非零向量,,,是与的夹角,则.9. 正弦定理: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10.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1),,;(2),,;(3);(4).11. 三角形面积公式:.12. 余弦定理:在中,有,,()11,a x y = ()22,b x y = 0b ≠ 12210x y x y -=a ()0b b ≠1e 2e a1λ2λ1122a e e λλ=+1e 2e P 12P P 1P 2P ()11,x y ()22,x y 12λP P =PPP 1212,11x x y y λλλλ++⎛⎫⎪++⎝⎭()cos 0,0,0180a b a b a b θθ⋅=≠≠≤≤0a b 0a b a b ⊥⇔⋅= a b a b a b ⋅= a ba b a b ⋅=- 22a a a a ⋅== a = a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b λλλ⋅=⋅=⋅ ()a b c a c b c +⋅=⋅+⋅ ()11,a x y =()22,b x y = 1212a b x x y y ⋅=+ (),a x y = 222a x y =+ a =()11,a x y =()22,b x y = 12120a b x x y y ⊥⇔+= a b()11,a x y = ()22,b x y = θa b cos a ba b θ⋅==C ∆AB a b c A B C R C ∆AB 2sin sin sin a b c R C===A B 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sin :sin :sin a b c C =A B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C C++===A +B +A B 111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A ==B C ∆AB 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3 / 3.13. 余弦定理的推论:,,.14. 设、、是的角、、的对边,则:(1)①若,则;(2)若,则;(3)若,则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a b c C ∆AB A B C 222a b c +=90C =222a b c +>90C <222a b c +<90C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必考知识点归纳(带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已知向量a⃑=(1,−√7),|b⃑⃑|=3,a⃑⋅b⃑⃑=3√6,则a⃑与b⃑⃑的夹角为()A.π6B.π4C.π3D.2π3答案:A分析:先计算向量a⃑的模,再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将a⃑⋅b⃑⃑=3√6展开,即可求得答案. 因为a⃑=(1,−√7),所以|a⃑|=√12+(−√7)2=2√2,又因为a⃑⋅b⃑⃑=3√6,设a⃑与b⃑⃑的夹角为θ,θ∈[0,π],所以|a⃑||b⃑⃑|cosθ=3√6,即2√2×3×cosθ=3√6,解得cosθ=√32,故θ=π6,故选:A.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π3,b=3,a=√3,则c=().A.√3B.2√3C.3−√3D.3答案:B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可构造方程直接求得结果.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3+c2−√3c=9,即c2−√3c−6=0,解得:c=2√3或c=−√3(舍),∴c=2√3.故选:B.3、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π6,且|a⃑|=2|b⃑⃑|=2,则a⃑⋅b⃑⃑=()A.√3B.1C.2√3D.2答案:A解析: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即可求解.由|a⃑|=2|b⃑⃑|=2,则|a⃑|=2,|b⃑⃑|=1,又向量a⃑与b⃑⃑的夹角为π6,所以a⃑⋅b⃑⃑=|a⃑||b⃑⃑|cos⟨a⃑,b⃑⃑⟩=2×1×√32=√3.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考查了基本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4、已知向量a⃗=(√3,1),b⃑⃗=(−√3,1),则a⃗与b⃑⃗的夹角为()A.30°B.60°C.120°D.150°答案:C分析:根据数量积的夹角公式进行求解,再结合平面向量夹角范围即可得到答案解:cos⟨a⃗,b⃑⃑⟩=a⃑⃗⋅b⃑⃑|a⃑⃗||b⃑⃑|=−3+12×2=−12,因为0°≤⟨a⃗,b⃑⃑⟩≤180°,所以⟨a⃗,b⃑⃑⟩=120°,故选:C5、△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C=30∘,c=10.如果△ABC有两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A.[10,20]B.[10,10√3]C.(10,10√3)D.(10,20)答案:D分析:作出图形,根据题意可得出关于a的不等式,由此可解得a的取值范围.如下图所示:因为△ABC有两解,所以asinC=12a<c=10<a,解得10<a<20.故选:D.6、如图,△ABC中,角C的平分线CD交边AB于点D,∠A=2π3,AC=2√3,CD=3√2,则BC=()A.3√3B.4C.4√2D.6答案:D分析:△ACD中由正弦定理求得∠ADC后可得∠ACD,从而得∠ACB,B角,得AB,用余弦定理可得BC.在△ACD中,根据正弦定理得sin∠ADC=AC⋅sinACD =2√3×√323√2=√22,由∠ADC<∠A,所以∠ADC=π4,所以∠ACD=π−2π3−π4=π12,所以∠ACB=π6,则∠B=π6,所以AB=AC=2√3,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2=(2√3)2+(2√3)2−2×2√3×2√3×(−12)=36,所以BC=6.故选:D.小提示:关键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基础知识,解题时对照已知条件选用恰当的公式进行计算.如先在△ACD中选用正弦定理求得两边中另一边的对角,可得三角形的第三角,这样图形听所有角都已知,然后再求选用公式求边.本题也可以不用余弦定理求边BC.7、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则12AC⃑⃑⃑⃑⃑⃑+12BD⃑⃑⃑⃑⃑⃑⃑=()A .AB ⃑⃑⃑⃑⃑⃑B .CD ⃑⃑⃑⃑⃑⃑C .CB ⃑⃑⃑⃑⃑⃑D .AD ⃑⃑⃑⃑⃑⃑ 答案:D分析:由平面向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由题意得AC ⃑⃑⃑⃑⃑⃑=AB ⃑⃑⃑⃑⃑⃑+AD ⃑⃑⃑⃑⃑⃑,BD ⃑⃑⃑⃑⃑⃑⃑=AD ⃑⃑⃑⃑⃑⃑−AB⃑⃑⃑⃑⃑⃑, 所以12AC ⃑⃑⃑⃑⃑⃑+12BD ⃑⃑⃑⃑⃑⃑⃑=12(AB ⃑⃑⃑⃑⃑⃑+AD ⃑⃑⃑⃑⃑⃑+AD ⃑⃑⃑⃑⃑⃑−AB ⃑⃑⃑⃑⃑⃑)=AD ⃑⃑⃑⃑⃑⃑.故选:D.8、若|AB ⃑⃑⃑⃑⃑⃑|=5,|AC ⃑⃑⃑⃑⃑⃑|=8,则|BC ⃑⃑⃑⃑⃑⃑|的取值范围是( ) A .[3,8]B .(3,8) C .[3,13]D .(3,13) 答案:C分析:利用向量模的三角不等式可求得|BC⃑⃑⃑⃑⃑⃑|的取值范围. 因为|BC ⃑⃑⃑⃑⃑⃑|=|AC ⃑⃑⃑⃑⃑⃑−AB ⃑⃑⃑⃑⃑⃑|,所以,||AC ⃑⃑⃑⃑⃑⃑|−|AB ⃑⃑⃑⃑⃑⃑||≤|BC ⃑⃑⃑⃑⃑⃑|≤|AC ⃑⃑⃑⃑⃑⃑|+|AB ⃑⃑⃑⃑⃑⃑|,即3≤|BC ⃑⃑⃑⃑⃑⃑|≤13. 故选:C. 多选题9、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a 2+b 2<c 2,则C >π2B .若ab =c 2,则C ≥π3 C .若a 3+b 3=c 3,则C <π2 D .若a +b =2c ,则C >π2 答案:AC分析:利用余弦定理及基本不等式一一判断即可; 解:对于A 选项,a 2+b 2<c 2,可以得出cosC =a 2+b 2−c 22ab <0,∴C >π2,故A 正确;对于B 选项,因为ab =c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2ab−ab 2ab=12,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因为C ∈(0,π),所以0<C ≤π3,故B 错误;对于C 选项,假设C ≥π2,则c >a ,c >b ,则c 2≥a 2+b 2,所以c 3≥a 2c +b 2c >a 3+b 3与a 3+b 3=c 3矛盾,∴C <π2,故C 正确,对于D 选项,取a =b =c =2,满足a +b =2c ,此时C =π3,故D 错误;故选:AC.10、已知△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a =6,4sin B =5sin C ,有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有 ( )A .△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0B .满足条件的△ABC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C .当A =2C 时,△ABC 的周长为15D .当A =2C 时,若O 为△ABC 的内心,则△AOB 的面积为√7 答案:ACD分析:对于A ,运用圆的方程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所求最大值;对于B ,考虑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断;对于C ,运用正弦定理可得4b =5c ,运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即可得到所求周长;对于D ,运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等积法,即可得到所求面积. 以BC 的中点为坐标原点,BC 所在直线为x 轴,可得B (﹣3,0),C (3,0), 4sin B =5sin C ,可得4b =5c ,设A (m ,n ),可得4√(m −3)2+n 2=5√(m +3)2+n 2,平方可得16(m 2+n 2﹣6m +9)=25(m 2+n 2+6m +9), 即有m 2+n 2+823m +9=0,化为(m +413)2+n 2=(403)2,则A 的轨迹为以(﹣413,0),半径为403的圆,可得△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2×6×403=40, 故A 对;a =6,4sin B =5sin C 即4b =5c ,设b =5t ,c =4t ,由36+16t 2=25t 2,可得t =43,满足条件的△ABC 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故B 错误;a =6,4sin B =5sin C ,A =2C ,可得B =π﹣3C ,由正弦定理可得4b =5c ,可得b =5c4,由b sinB =csinC ,可得5c 4sin(π−3C)=csinC =5c 4sinC (4cos 2C−1),由sin C ≠0,可得:4cos 2C ﹣1=54,解得:cos C =34,或﹣34(舍去),sin C =√1−cos 2C =√74,可得sin A =2sin C cos C =2×34×√74=3√78, 3√78=√74,可得:c =4,b =5,则a +b +c =15,故C 对;a =6,4sin B =5sin C ,A =2C ,可得B =π﹣3C ,由正弦定理可得4b =5c ,可得b =5c4,由b sinB=csinC,可得5c 4sin(π−3C)=csinC =5c 4sinC (4cos 2C−1),由sin C ≠0,可得:4cos 2C ﹣1=54,解得:cos C =34,或﹣34(舍去), sin C =√1−cos 2C =√74,可得:sin A =2sin C cos C =2×34×√74=3√78, 3√78=c √74,可得:c =4,b =5,S △ABC =12bc sin A =12×5×4×3√78=15√74. 设△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 ,则R =2Sa+b+c=2×15√744+5+6=√72,S △ABO =12cR =12×4×√72=√7.故D 对.故选:ACD .小提示: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考查转化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难题.11、已知向量a ⃑=(2,1),b ⃑⃑=(−3,1),则( ) A .(a ⃑+b ⃑⃑)⊥a ⃑B .|a ⃑+2b⃑⃑|=6 C .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是(−65,25)D .(2√55,√55)是向量a ⃑的单位向量答案:AD分析:根据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及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即可判断判断A ; 根据向量坐标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模的坐标运算即可判断判断B ; 根据投影向量的计算公式即可判断C ; 判断向量(2√55,√55)是否与向量a ⃑共线,及模是否为1,即可判断D.解:对于A ,a ⃑+b ⃑⃑=(−1,2),则(a ⃑+b ⃑⃑)⋅a ⃑=−2+2=0, 所以(a ⃑+b ⃑⃑)⊥a ⃑,故A 正确;对于B ,a ⃑+2b ⃑⃑=(−4,3),则|a ⃑+2b ⃑⃑|=5,故B 错误; 对于C ,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为|a ⃑|⋅cos⟨a ⃑,b ⃑⃑⟩⋅b⃑⃑|b⃑⃑|=a⃑⃑⋅b ⃑⃑|b⃑⃑|⋅b⃑⃑|b⃑⃑|=−5b ⃑⃑10=(32,−12),故C 错误; 对于D ,因为向量(2√55,√55)的模等于1,2√55×1−2×√55=0,所以向量(2√55,√55)与向量a ⃑共线,故(2√55,√55)是向量a ⃑的单位向量,故D 正确.故选:AD. 填空题12、骑自行车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的耐力性有氧运动,深受大众喜爱,如图是某一自行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已知图中的圆A (前轮),圆D (后轮)的半径均为√3,△ABE ,△BEC ,△ECD 均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设点P 为后轮上的一点,则在骑动该自行车的过程中,AC⃑⃑⃑⃑⃑⃑⋅BP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答案:36分析:由题意以AD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点D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所涉及的点的坐标求出,其中P 点坐标借助于三角函数表示,则所求的结果即可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由题意圆D (后轮)的半径均为√3,△ABE ,△BEC ,△ECD 均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P 为后轮上的一点,如图以AD 所在的直线为x 轴,以点D 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8,0),B(−6,2√3),C(−2,2√3).圆D 的方程为x 2+y 2=3,设P(√3cosα,√3sinα), 所以AC⃑⃑⃑⃑⃑⃑=(6,2√3),BP ⃑⃑⃑⃑⃑⃑=(√3cosα+6,√3sinα−2√3), 故AC⃑⃑⃑⃑⃑⃑⋅BP ⃑⃑⃑⃑⃑⃑=6sinα+6√3cosα+24=12sin (α+π3)+24≤12+24=36. 所以答案是:36.13、海伦公式是利用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边长a ,b ,c 直接求三角形面积S 的公式,表达式为:S =√p(p −a)(p −b)(p −c),p =a+b+c 2;它的特点是形式漂亮,便于记忆.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独立提出了“三斜求积术”,虽然它与海伦公式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与海伦公式完全等价,因此海伦公式又译作海伦-秦九韶公式.现在有周长为10+2√7的△ABC 满足sinA:sinB:sinC =2:3:√7,则用以上给出的公式求得△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 答案:6√3分析:由正弦定理得三角形三边之比,由周长求出三边,代入公式即可. ∵sinA:sinB:sinC =2:3:√7,∴a:b:c =2:3:√7, ∴△ABC 周长为10+2√7,即a +b +c =10+2√7, ∴a =4,b =6,c =2√7,∴p =4+6+2√72=5+√7,∴△ABC 的面积S =√(5+√7)(1+√7)(√7−1)(5−√7)=6√3. 所以答案是:6√3.14、已知P ,Q 分别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的中点,BC ⃑⃑⃑⃑⃑⃑=a ⃑,DA ⃑⃑⃑⃑⃑⃑=b ⃑⃑,且a ⃑,b ⃑⃑是不共线的向量,则向量PQ⃑⃑⃑⃑⃑⃑=___________. 答案:−12a ⃑−12b⃑⃑ 分析:取AB 的中点E ,连接PE,QE ,然后利用向量的加法法则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求解. 如图,取AB 的中点E ,连接PE,QE ,因为P ,Q 分别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的中点,BC ⃑⃑⃑⃑⃑⃑=a ⃑,DA ⃑⃑⃑⃑⃑⃑=b⃑⃑ 所以PE ⃑⃑⃑⃑⃑⃑=12CB ⃑⃑⃑⃑⃑⃑=−12a ⃑,EQ ⃑⃑⃑⃑⃑⃑=12AD ⃑⃑⃑⃑⃑⃑=−12b⃑⃑, 所以PQ ⃑⃑⃑⃑⃑⃑=PE ⃑⃑⃑⃑⃑⃑+EQ ⃑⃑⃑⃑⃑⃑=12CB ⃑⃑⃑⃑⃑⃑+12AD ⃑⃑⃑⃑⃑⃑=−12a ⃑−12b⃑⃑. 所以答案是:−12a ⃑−12b⃑⃑解答题15、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a ⃑|=3,|b ⃑⃑|=2. (1)求(2a ⃑+b ⃑⃑)⋅(a ⃑−2b ⃑⃑)的值; (2)求|2a ⃑+b ⃑⃑|的值. 答案:(1)19;(2)2√7.分析:(1)由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即可求解; (2)先计算|2a ⃑+b ⃑⃑|2=(2a ⃑+b ⃑⃑)2的值,再开方即可求解. (1)因为|a ⃑|=3,|b ⃑⃑|=2,且a ⃑,b ⃑⃑的夹角为120∘, 所以a ⃑⋅b ⃑⃑=|a ⃑|⋅|b⃑⃑|⋅cos120∘=3×2×(−12)=−3, 所以(2a ⃑+b ⃑⃑)⋅(a ⃑−2b ⃑⃑)=2a ⃑2−3a ⃑⋅b⃑⃑−2b ⃑⃑2=2|a⃑|2−3a⃑⋅b⃑⃑−2|b⃑⃑|2=2×9−3×(−3)−2×4=19;(2)|2a⃑+b⃑⃑|2=(2a⃑+b⃑⃑)2=4|a⃑|2+4a⃑⋅b⃑⃑+|b⃑⃑|2=36−12+4=28,所以|2a⃑+b⃑⃑|=2√7.。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小结
高一数学第六章知识点小结第一节平面上的向量平面上的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向量通常用有序数对表示。
1. 向量的表示和运算(1) 向量的表示:向量AB可以用表示为→AB或AB。
(2) 向量的加法:向量的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将两个向量的起点相同,然后将它们的终点相连,所得线段即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
(3) 向量的数乘:数乘是将一个向量的长度与方向同时乘以一个实数k,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2. 向量的数量积(1) 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向量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B|·cosθ,其中|→A|和|→B|分别为向量的模,θ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2) 向量的数量积应用:数量积可以计算两个向量的夹角,从而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向量的垂直性和平行性。
第二节平面上的几何变换平面上的几何变换是指通过移动、翻转、旋转、缩放等操作,使得图形在平面上发生变换。
1. 平移(1) 平移定义:平移是指将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的操作。
(2) 平移的性质:平移保持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方向不变。
2. 翻转(1) 翻转定义:翻转是指将图形绕着一条直线翻折的操作。
(2) 翻转的性质:翻转保持图形的大小不变,但可以改变其形状和方向。
3. 旋转(1) 旋转定义:旋转是指将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定角度的操作。
(2) 旋转的性质:旋转保持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但改变其方向。
4. 缩放(1) 缩放定义:缩放是指将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拉伸或压缩的操作。
(2) 缩放的性质:缩放改变图形的大小,但保持其形状和方向不变。
第三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指直线和圆在平面上的相互位置。
1.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
(2) 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直线切于圆。
(3) 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不重合的交点。
(4) 直线在圆内:直线与圆没有交点,且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向量知识点总结
向量知识点总结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几何、物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对向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与只有大小的标量(如温度、长度等)不同,向量通过其大小(模)和方向来完全确定。
比如力、速度等都是向量。
二、向量的表示1、几何表示用有向线段来表示向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2、字母表示通常用小写字母表示向量,如 a、b、c 等。
在印刷体中,向量可以用粗体字母表示,如a、a、a。
三、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称为向量的模,记作|a| 。
如果向量 a =(x, y) ,则其模为|a| =√(x²+ y²) 。
四、零向量长度为 0 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 0 。
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
五、单位向量模等于 1 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对于任意非零向量 a ,与之同向的单位向量为 a /|a| 。
六、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七、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八、向量的加法1、三角形法则已知向量 a 、 b ,首尾相连,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的向量即为 a + b 。
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 A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 a 、 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D ,则对角线 AC 就是 a 与 b 的和,记作 a + b 。
向量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交换律: a + b = b + a结合律:(a + b) + c = a +(b + c)九、向量的减法向量 a 加上向量 b 的相反向量,叫做 a 与 b 的差,即 a b = a +(b) 。
十、数乘向量实数λ 与向量 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
当λ > 0 时,λa 与 a 同向;当λ < 0 时,λa 与 a 反向;当λ = 0 时,λa = 0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梳理)
1.数量与向量(1)概念:在数学中,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而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称为数量 2.向量的两个要素向量由大小与方向两个要素组成,大小是代数的特征,方向是几何特征 3.有向线段 (1)有向线段具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它包含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如图所示. (3)向量的表示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 →,线段AB 的长度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 4.向量的表示(1)几何表示: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2)字母表示:向量可以用字母a ,b ,c ,…表示(印刷用黑体a ,b ,c ,书写时用a →, b →, c →). 3.模、零向量、单位向量向量AB →的大小,称为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0;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平行向量也可叫做共线向量) 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a 与b 是两个平行向量,如若平行。
则记作a ∥b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 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a 与b 是相等,记作a =b .注意向量相关概念的注意点(1)表示有向线段时,起点一定要写在终点的前面. (2)要注意0与0的区别及联系,0是一个实数,0是一 向量,且有|0|=0.一、向量的加法运算1.定义: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2.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1)向量加法的三角法则+,已知非零向量a,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做AB=a,BC=b,则向量AC叫做a与b的和,记作a b +=+=,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即a b AB BC AC三角形法则的使用条件: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另一个向量的起点(2)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O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b,以OA,OB为邻边做OACB,则以O为起点的向量OC,(OC 是OACB的对角线)就是向量a与b的和,我们把这种作两个向量和的方法叫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规定:对于零向量与任意向量a,我们规定a+0=0+a=a3.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b=b+a(2):结合律:(a+b)+c=a+(b+c)平行四边形法则的适用条件:两个向量起点相同二、向量的减法运算1.相反向量:与向量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的相反向量,记作﹣a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 向量的减法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则a -b=a+(-b).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则是向量的减法3.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已知向量a ,b ,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BA a b =- 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三、向量的数乘运算 1.向量数乘的定义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a a λλ=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γ<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2.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向量数乘的几何意义是把向量沿着它的方向或反方向放大或缩小.特别地,一个向量的相反向量可以看成-1与这个向-a)=lt 量的乘积,即-a=(-1 )a. 3.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设λ,μ是实数,a,b 是向量 (1)结合律:λ(μa )=(λμ)+a (2)第一分配律:(λμ)a=λa+μa (3)第二分配律:λ(a+b )=λa+λb 四.向量的数量积 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O 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作OA →=a ,OB →=b ,则∠AOB =θ(0≤θ≤π)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如图所示).当θ=0时,a 与b 同向;当θ=π时,a 与b 反向. 3. 垂直:如果a 与b 的夹角是π2,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a向量数量积的定义非零向量a ,b 的夹角为θ,数量|a ||b |cos θ叫做向量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 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 ·b =b ·a (交换律).2.(λa )·b =λ(a ·b )=a ·(λb )(数乘结合律).3.(a +b )·c =a ·c +b ·c (分配律).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分别为i ,j ,取{i ,j }作为基底.对于平面内的任意一个向量a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得a =x i +y j .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都可由x ,y 唯一确定,我们把有序数对(x ,y )叫做向量a 的坐标,记作a =(x ,y ).2.在直角坐标平面中,i =(1,0),j =(0,1),0=(0,0). 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a =(x 1,y 1),b =(x 2,y 2),已知点A (x 1,y 1),B (x 2,y 2),那么向量AB →=(x 2-x 1,y 2-y 1),即任意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已知a =(x ,y ),则λa =(λx ,λy ),即: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坐标. 平面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则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 =λb .如果用坐标表示,可写为(x 1,y 1)=λ(x 2,y 2),当且仅当x 1y 2-x 2y 1=0时,向量a ,b (b ≠0)共线.注意: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极易写错,如写成x 1y 1-x 2y 2=0或x 1x 2-y 1y 2=0都是不对的,因此要理解并熟记这一公式,可简记为:纵横交错积相减.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a 与b 的夹角为θ. 则a ·b =x 1x 2+y 1y 2. (1)若a =(x ,y ),则|a |2=x 2+y 2或|a |=x 2+y 2.若表示向量a 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则a =(x 2-x 1,y 2-y 1),|a |=x 2-x 12+y 2-y 12.(2)a ∥b ∥x 1x 2+y 1y 2=0.(3)cos θ=a·b|a||b|=x 1x 2+y 1y 2x 21+y 21 x 22+y 22.用向量方法讨论物理学中的相关问题,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步骤: (1)问题转化,即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建立模型,即建立以向量为载体的数学模型. (3)求解参数,即求向量的模、夹角、数量积等. (4)回答问题,即把所得的数学结论回归到物理问题.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cos 2222A bc c b a -+=B ca a c b cos 2222-+=,C ab b a c cos 2222-+=余弦定理得推论;cosA=bc a c b 2222-+,cosB=ca b a c 2222-+,cosC=ab c b a 222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sin sin sin Cc B b A a ==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1.a =2R sin A ,b =2R sin B ,c =2R sin C .2.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其中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
高一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制作手抄报
高一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制作手抄报以下是高一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制作手抄报。
1.平面向量的定义:平面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表示为有序数对。
2.平面向量的表示:平面向量AB可以表示为AB或者a。
3.平面向量的相等与运算:两个向量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相等。
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的运算法则。
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a·b的运算结果是一个实数,满足a·b = ,a,,b,cosθ,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θ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5.平面向量的性质:-任意向量a与自身的数量积等于它的模长的平方:a·a=,a,^2-若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90度,则a·b=0。
-若向量a与向量b的夹角θ满足0<θ<180度,则a·b>0表示夹角为锐角,a·b<0表示夹角为钝角。
6.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向量可以表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可以用于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垂直平分线等。
7.平面向量的共线与垂直:两个向量a和b共线,当且仅当它们的数量积a·b=0。
两个向量a和b垂直,当且仅当它们的数量积a·b=0。
8.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若两个向量的和等于另一个向量,则这两个向量共线。
若两个向量的和等于零向量,则这两个向量共线。
9. 平面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若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k1、k2、..、kn,使得向量k1a1 + k2a2 + ... + knan = 0,则向量组{a1,a2,...,an}线性相关;否则,线性无关。
10. 平面向量的投影:向量a在向量b上的投影为向量b与a的夹角的余弦值乘以向量b的模长,即Proj_b a = ,a,cosθ * b/,b。
以上是高一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你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以图表、图解等方式呈现在手抄报上。
高二数学选修第六章知识点
高二数学选修第六章知识点选修第六章是高二数学的重要部分,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表示与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应用、向量的向量积及其几何应用。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向量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我们将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称为向量。
向量有很多种表示方法,例如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坐标表示向量,即将向量的起点放在坐标原点,终点则对应于向量的坐标。
2. 向量的表示与运算向量可以通过一些基本向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这些基本向量称为坐标轴上的单位向量。
常用的单位向量有 i、j、k,它们分别与 x、y、z 轴正方向平行。
线性组合可以通过加减运算得到,例如 a = x1i + y1j + z1k,b = x2i + y2j + z2k,则 a + b = (x1 + x2)i + (y1 + y2)j + (z1 + z2)k。
3. 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应用向量的数量积又称为点积或内积,表示为 a · b。
数量积的结果是一个标量,用来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及其相关的几何性质。
数量积的计算公式为a · b = |a| |b| cosθ,其中 |a| 和 |b| 分别表示向量 a 和 b 的模长,θ 表示夹角。
数量积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几何应用:- 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垂直:若 a · b = 0,则 a 和 b 垂直。
- 计算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cosθ = (a · b) / (|a| |b|)。
- 判断两个向量的方向:若 a · b > 0,则 a 和 b 的夹角为锐角;若 a · b < 0,则 a 和 b 的夹角为钝角。
- 计算两个向量的投影:将一个向量投影到另一个向量上可以用数量积来计算。
4. 向量的向量积及其几何应用向量的向量积也称为叉积或外积,表示为 a × b。
向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向量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向量的定义和性质1. 向量的定义:在数学中,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它是空间中的一个几何量,由其大小和方向确定。
向量通常用有向线段表示,起点表示向量的起点,终点表示向量的终点。
2. 向量的性质:(1) 向量的大小: 向量的大小是指向量的长度,通常用|AB|表示,其中A和B分别为向量的起点和终点。
向量的大小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即|AB| = √(x2-x1)² + (y2-y1)²。
(2) 向量的方向: 向量的方向是指向量的指向,通常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的方向即为向量的方向。
(3) 向量的零向量: 零向量是指大小为0的向量,用0表示,它的起点和终点重合。
(4) 向量的相等: 两个向量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的大小和方向都相等。
(5) 向量的加法: 向量的加法是指将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大小为两个向量的大小之和,方向为两个向量的方向之和。
(6) 向量的数乘: 向量的数乘是指将一个向量的每个分量乘以一个常数得到一个新的向量,其大小为原向量的大小乘以常数,方向不变。
二、向量的表示1. 坐标表示: 在直角坐标系中,向量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数对(a, b),其中a和b分别为向量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2. 分解表示: 一个向量可以分解为与坐标轴平行的两个向量相加的形式,即V = Vx + Vy,其中Vx和Vy分别为向量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3. 模长和方向角表示: 一个向量可以表示为它的大小和方向角的形式,即V = |V|∠θ,其中|V|为向量的大小,θ为向量与x轴的夹角。
三、向量的运算1. 加法运算: 两个向量A和B的加法运算定义为A + B = (Ax + Bx, Ay + By),即对应分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2. 减法运算: 两个向量A和B的减法运算定义为A - B = (Ax - Bx, Ay - By),即对应分量相减得到一个新的向量。
新教材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知识点汇总及解题规律方法提炼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1)概念: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有向线段①定义:具有方向的线段. ②三个要素:起点、方向、长度.③表示:在有向线段的终点处画上箭头表示它的方向.以A 为起点、B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记作AB→.④长度:线段AB 的长度也叫做有向线段AB →的长度,记作|AB →|.(3)向量的表示■名师点拨(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 (2)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要注意AB →的方向是由点A 指向点B ,点A 是向量的起点,点B 是向量的终点.2.向量的有关概念(1)向量的模(长度):向量AB →的大小,称为向量AB →的长度(或称模),记作|AB →|.(2)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记作0.(3)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3.两个向量间的关系(1)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也叫做共线向量.若a ,b 是平行向量,记作a ∥b .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即对任意向量a ,都有0∥a .(2)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若a ,b 是相等向量,记作a =b .■名师点拨(1)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两个概念没有区别. (2)共线向量所在直线可以平行,与平面几何中的共线不同. (3)平行向量可以共线,与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平行不同.典型例题1向量的相关概念给出下列命题:①若AB→=DC →,则A ,B ,C ,D 四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 ②在▱ABCD 中,一定有AB →=DC →;③若a =b ,b =c ,则a =c .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解析】 AB→=DC →,A ,B ,C ,D 四点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故①不正确;在▱ABCD 中,|AB→|=|DC →|,AB →与DC →平行且方向相同,故AB →=DC →,故②正确;a=b ,则|a |=|b |,且a 与b 的方向相同;b =c ,则|b |=|c |,且b 与c 的方向相同,则a 与c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故a =c ,故③正确.【答案】 ②③(1)判断一个量是否为向量的两个关键条件 ①有大小;②有方向.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理解零向量和单位向量应注意的问题①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所有的零向量都相等; ②单位向量不一定相等,易忽略向量的方向. 典型例题2向量的表示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下列向量:(1)OA→,使|OA →|=42,点A 在点O 北偏东45°方向上; (2)AB→,使|AB →|=4,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上; (3)BC→,使|BC →|=6,点C 在点B 北偏东30°方向上. 【解】 (1)由于点A 在点O 北偏东45°方向上,所以在坐标纸上点A 距点O 的横向小方格数与纵向小方格数相等.又|OA→|=42,小方格的边长为1,所以点A 距点O 的横向小方格数与纵向小方格数都为4,于是点A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OA→,如图所示.(2)由于点B 在点A 正东方向上,且|AB→|=4,所以在坐标纸上点B 距点A 的横向小方格数为4,纵向小方格数为0,于是点B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AB →,如图所示.(3)由于点C 在点B 北偏东30°方向上,且|BC→|=6,依据勾股定理可得,在坐标纸上点C 距点B 的横向小方格数为3,纵向小方格数为33≈5.2,于是点C 的位置可以确定,画出向量BC→,如图所示.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的步骤典型例题3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如图所示,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且OA→=a ,OB →=b ,在每两点所确定的向量中.(1)与a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哪些? (2)与a 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 (1)与a 的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有OD→,BC →,AO →,FE →.(2)与a 共线的向量有EF→,BC →,OD →,FE →,CB →,DO →,AO →,DA →,AD →.1.[变条件、变问法]本例中若OC →=c ,其他条件不变,试分别写出与a ,b ,c 相等的向量.解:与a 相等的向量有EF →,DO →,CB →;与b 相等的向量有DC →,EO →,F A →;与c 相等的向量有FO→,ED →,AB →. 2.[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与AD→共线的向量有哪些?解:与AD→共线的向量有EF →,BC →,OD →,FE →,CB →,DO →,AO →,DA →,OA →.共线向量与相等向量的判断(1)如果两个向量所在的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 (2)共线向量不一定是相等向量,但相等向量一定是共线向量.(3)非零向量的共线具有传递性,即向量a ,b ,c 为非零向量,若a ∥b ,b ∥c ,则可推出a ∥c .[注意]对于共线向量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要注意直线平行或重合两种情况.6.2.1向量的加法运算1.向量加法的定义及运算法则(1)两个法则的使用条件不同.三角形法则适用于任意两个非零向量求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求和.(2)在使用三角形法则时,应注意“首尾连接”;在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应注意范围的限制及和向量与两向量起点相同.(3)位移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三角形法则的物理模型.力的合成可以看作向量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物理模型.2.|a +b |,|a |,|b |之间的关系一般地,|a +b |≤|a |+|b |,当且仅当a ,b 方向相同时等号成立. 3.向量加法的运算律交换律 a +b =b +a 结合律 (a +b )+c =a +(b +c )典型例题1平面向量的加法及其几何意义如图,已知向量a ,b ,c ,求作和向量a +b +c .【解】 法一:可先作a +c ,再作(a +c )+b ,即a +b +c .如图,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向量OA→=a ,接着作向量AB →=c ,则得向量OB→=a +c ,然后作向量BC →=b ,则向量OC →=a +b +c 为所求.法二:三个向量不共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作.如图,(1)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a ,OB →=b ;(2)作平行四边形AOBC ,则OC →=a +b ;(3)再作向量OD→=c ;(4)作平行四边形CODE ,则OE→=OC →+c =a +b +c .OE →即为所求.(1)应用三角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①平移向量使之“首尾相接”,即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与第二个向量的起点重合;②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并以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即为两个向量的和.(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 ①平移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使之共起点; ②以这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③平行四边形中,与两向量共起点的对角线表示的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和. 典型例题2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化简: (1)BC→+AB →; (2)DB→+CD →+BC →; (3)AB →+DF →+CD →+BC →+F A →.【解】 (1)BC →+AB →=AB →+BC →=AC →. (2)DB→+CD →+BC → =BC→+CD →+DB → =(BC→+CD →)+DB → =BD→+DB →=0. (3)AB →+DF →+CD →+BC →+F A →=AB →+BC →+CD →+DF →+F A → =AC →+CD →+DF →+F A → =AD →+DF →+F A →=AF →+F A →=0.向量加法运算中化简的两种方法(1)代数法:借助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向量转化为“首尾相接”,向量的和即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2)几何法:通过作图,根据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化简. 典型例题3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某人在静水中游泳,速度为43千米/小时,他在水流速度为4千米/小时的河中游泳.若他垂直游向河对岸,则他实际沿什么方向前进?实际前进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解】 如图,设此人游泳的速度为OB→,水流的速度为OA →,以OA→,OB →为邻边作▱OACB ,则此人的实际速度为OA →+OB →=OC →. 由勾股定理知|OC→|=8,且在Rt △ACO 中,∠COA =60°,故此人沿与河岸成60°的夹角顺着水流的方向前进,速度大小为8千米/小时.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和物理学问题的基本步骤(1)表示:用向量表示有关量,将所要解答的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 (2)运算:应用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将相关向量进行运算,解答向量问题.(3)还原:根据向量的运算结果,结合向量共线、相等等概念回答原问题.6.2.2 向量的减法运算1.相反向量(1)定义:与a 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a 的相反向差,记作-a ,并且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2)结论①-(-a )=a ,a +(-a )=(-a )+a =0;②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向量,那么a =-b ,b =-a ,a +b =0. ■名师点拨相反向量与相等向量一样,从“长度”和“方向”两方面进行定义,相反向量必为平行向量.2.向量的减法(1)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即a -b =a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则向量BA →=a -b ,如图所示.(3)几何意义: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名师点拨(1)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2)在用三角形法则作向量减法时,只要记住“连接向量终点,箭头指向被减向量”即可.(3)对于任意两个向量a ,b ,都有||a |-|b ||≤|a +b |≤|a |+|b |. 典型例题1向量的减法运算化简下列各式: (1)(AB→+MB →)+(-OB →-MO →); (2)AB→-AD →-DC →.【解】 (1)法一:原式=AB →+MB →+BO →+OM →=(AB →+BO →)+(OM →+MB →)=AO →+OB→=AB →. 法二:原式=AB→+MB →+BO →+OM →=AB →+(MB →+BO →)+OM →=AB →+MO →+OM →=AB →+0 =AB→. (2)法一:原式=DB→-DC →=CB →.法二:原式=AB→-(AD →+DC →)=AB →-AC →=CB →.向量减法运算的常用方法典型例题2向量的减法及其几何意义如图,已知向量a ,b ,c 不共线,求作向量a +b -c . 【解】 法一:如图①,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b ,OC→=c ,连接BC , 则CB→=b -c . 过点A 作AD 綊BC ,连接OD , 则AD→=b -c , 所以OD→=OA →+AD →=a +b -c . 法二:如图②,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连接OB ,则OB →=a +b ,再作OC →=c ,连接CB ,则CB→=a +b -c . 法三:如图③,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A →=a ,AB →=b ,连接OB , 则OB→=a +b ,再作CB →=c ,连接OC , 则OC→=a +b -c .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的两种思路(1)可以转化为向量的加法来进行,如a -b ,可以先作-b ,然后作a +(-b )即可.(2)可以直接用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即把两向量的起点重合,则差向量为连接两个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典型例题3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如图所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点B 是该平行四边形外一点,且AB→=a ,AC →=b ,AE →=c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CD →,BC →,BD →.【解】 因为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D→=AE →=c ,BC →=AC →-AB →=b -a , 故BD→=BC →+CD →=b -a +c .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三个关注点(1)搞清楚图形中的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共线向量以及构成三角形的三个向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已知向量与被表示向量的转化渠道.(2)注意综合应用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以及向量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来分析解决问题.(3)注意在封闭图形中利用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 例如,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0.6.2.3 向量的数乘运算1.向量的数乘的定义一般地,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 ,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如下:(1)|λa |=|λ||a |.(2)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 =0.■名师点拨λ是实数,a 是向量,它们的积λa 仍然是向量.实数与向量可以相乘,但是不能相加减,如λ+a ,λ-a 均没有意义.2.向量数乘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λ(μa )=(λμ)a . (2)(λ+μ)a =λa +μa . (3)λ(a +b )=λa +λb .3.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共线定理(1)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对于任意向量a ,b ,以及任意实数λ,μ1,μ2,恒有λ(μ1a ±μ2b )=λμ1a ±λμ2b .(2)向量a (a ≠0)与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λa . ■名师点拨若将定理中的条件a ≠0去掉,即当a =0时,显然a 与b 共线. (1)若b ≠0,则不存在实数λ,使b =λa . (2)若b =0,则对任意实数λ,都有b =λa . 典型例题1向量的线性运算(1)计算:①4(a +b )-3(a -b )-8a ; ②(5a -4b +c )-2(3a -2b +c ); ③23⎣⎢⎡⎦⎥⎤(4a -3b )+13b -14(6a -7b ).(2)设向量a =3i +2j ,b =2i -j ,求⎝ ⎛⎭⎪⎫13a -b -⎝ ⎛⎭⎪⎫a -23b +(2b -a ).【解】 (1)①原式=4a +4b -3a +3b -8a =-7a +7b .②原式=5a -4b +c -6a +4b -2c =-a -c .③原式=23⎝ ⎛⎭⎪⎫4a -3b +13b -32a +74b=23⎝ ⎛⎭⎪⎫52a -1112b=53a -1118b .(2)原式=13a -b -a +23b +2b -a =⎝ ⎛⎭⎪⎫13-1-1a +⎝ ⎛⎭⎪⎫-1+23+2b =-53a +53b =-53(3i +2j )+53(2i -j ) =⎝ ⎛⎭⎪⎫-5+103i +⎝ ⎛⎭⎪⎫-103-53j =-53i -5j .向量线性运算的基本方法(1)类比方法:向量的数乘运算可类似于代数多项式的运算.例如,实数运算中的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式等变形手段在数与向量的乘积中同样适用,但是在这里的“同类项”“公因式”指向量,实数看作是向量的系数.(2)方程方法:向量也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解,把所求向量当作未知数,利用代数方程的方法求解,同时在运算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恰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典型例题2向量共线定理及其应用已知非零向量e 1,e 2不共线.(1)如果AB →=e 1+e 2,BC →=2e 1+8e 2,CD →=3(e 1-e 2),求证:A 、B 、D 三点共线;(2)欲使k e 1+e 2和e 1+k e 2共线,试确定实数k 的值.【解】 (1)证明:因为AB →=e 1+e 2,BD →=BC →+CD →=2e 1+8e 2+3e 1-3e 2=5(e 1+e 2)=5AB→. 所以AB→,BD →共线,且有公共点B , 所以A 、B 、D 三点共线. (2)因为k e 1+e 2与e 1+k e 2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使k e 1+e 2=λ(e 1+k e 2), 则(k -λ)e 1=(λk -1)e 2,由于e 1与e 2不共线,只能有⎩⎨⎧k -λ=0,λk -1=0,所以k =±1.向量共线定理的应用(1)若b =λa (a ≠0),且b 与a 所在的直线无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若b =λa (a ≠0),且b 与a 所在的直线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重合.例如,若AB→=λAC →,则AB →与AC →共线,又AB →与AC →有公共点A ,从而A ,B ,C 三点共线,这是证明三点共线的重要方法. 典型例题3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如图,ABCD 是一个梯形,AB→∥CD →且|AB →|=2|CD →|,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已知AB →=e 1,AD →=e 2,试用e 1,e 2表示下列向量.(1)AC→=________;(2)MN →=________.【解析】 因为AB →∥CD →,|AB →|=2|CD →|,所以AB→=2DC →,DC →=12AB →. (1)AC →=AD →+DC →=e 2+12e 1. (2)MN→=MD →+DA →+AN → =-12DC →-AD →+12AB → =-14e 1-e 2+12e 1=14e 1-e 2. 【答案】 (1)e 2+12e 1 (2)14e 1-e 2[变条件]在本例中,若条件改为BC →=e 1,AD →=e 2,试用e 1,e 2表示向量MN →.解:因为MN→=MD →+DA →+AN →, MN→=MC →+CB →+BN →, 所以2MN→=(MD →+MC →)+DA →+CB →+(AN →+BN →).又因为M ,N 分别是DC ,AB 的中点, 所以MD→+MC →=0,AN →+BN →=0. 所以2MN→=DA →+CB →,所以MN →=12(-AD →-BC →)=-12e 2-12e 1.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2)方程法当直接表示比较困难时,可以首先利用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建立关于所求向量和已知向量的等量关系,然后解关于所求向量的方程.6.2.4 向量的数量积1.两向量的夹角(1)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O 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作OA →=a ,OB →=b ,则∠AOB =θ(0≤θ≤π)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2)特例:①当θ=0时,向量a 与b 同向; ②当θ=π2时,向量a 与b 垂直,记作a ⊥b ; ③当θ=π时,向量a 与b 反向. ■名师点拨按照向量夹角的定义,只有两个向量的起点重合时所对应的角才是两向量的夹角,如图所示,∠BAC 不是向量CA →与AB →的夹角.作AD →=CA →,则∠BAD 才是向量CA →与AB →的夹角.2.向量的数量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与b ,它们的夹角为θ,把数量|a ||b |cos__θ叫做向量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记作a ·b ,即a ·b =|a ||b |cos__θ.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为0. ■名师点拨(1)两向量的数量积,其结果是数量,而不是向量,它的值等于两向量的模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乘积,其符号由夹角的余弦值来决定.(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记作a ·b ,千万不能写成a ×b 的形式. 3.投影向量如图(1),设a ,b 是两个非零向量,AB→=a ,CD →=b ,我们考虑如下变换:过AB →的起点A 和终点B ,分别作CD →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 1,B 1,得到A 1B 1→,我们称上述变换为向量a 向向量b投影(project),A 1B 1→叫做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如图(2),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作OM→=a ,ON →=b ,过点M作直线ON 的垂线,垂足为M 1,则OM 1→就是向量a 在向量b 上的投影向量.(2)若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为e ,a 与b 的夹角为θ,则OM 1→=|a |cos θ e .■名师点拨当θ=0时,OM 1→=|a |e ;当θ=π2时,OM 1→=0;当θ∈⎣⎢⎡⎭⎪⎫0,π2时,OM 1→与b 方向相同;当θ∈⎝ ⎛⎦⎥⎤π2,π时,OM 1→与b 方向相反;当θ=π时,OM 1→=-|a |e .4.向量数量积的性质设a ,b 是非零向量,它们的夹角是θ,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则 (1)a ·e =e ·a =|a |cos θ. (2)a ⊥b ⇔a·b =0.(3)当a 与b 同向时,a·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b =-|a ||b |.特别地,a·a =|a |2或|a |=a·a . (4)|a·b |≤|a ||b |. ■名师点拨对于性质(2),可以用来解决有关垂直的问题,即若要证明某两个非零向量垂直,只需判定它们的数量积为0即可;若两个非零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它们互相垂直.5.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 (1)a·b =b·a (交换律).(2)(λa )·b =λ(a·b )=a ·(λb )(结合律). (3)(a +b )·c =a·c +b·c (分配律). ■名师点拨(1)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消去律;若a ,b ,c 均为非零向量,且a·c =b·c ,但得不到a =b .(2)(a·b )·c ≠a·(b·c ),因为a·b ,b·c 是数量积,是实数,不是向量,所以(a·b )·c与向量c 共线,a·(b·c )与向量a 共线,因此,(a·b )·c =a·(b·c )在一般情况下不成立.(3)(a ±b )2=a 2±2a ·b +b 2. 典型例题1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1)已知|a |=6,|b |=4,a 与b 的夹角为60°,求(a +2b )·(a +3b ).(2)如图,在▱ABCD 中,|AB →|=4,|AD →|=3,∠DAB =60°,求:①AD→·BC →;②AB →·DA →. 【解】 (1)(a +2b )·(a +3b ) =a·a +5a·b +6b·b =|a |2+5a·b +6|b |2=|a |2+5|a ||b |cos 60°+6|b |2=62+5×6×4×cos 60°+6×42=192. (2)①因为AD→∥BC →,且方向相同,所以AD→与BC →的夹角是0°, 所以AD→·BC →=|AD →||BC →|·cos 0°=3×3×1=9. ②因为AB→与AD →的夹角为60°,所以AB→与DA →的夹角为120°, 所以AB→·DA →=|AB →||DA →|·cos 120° =4×3×⎝ ⎛⎭⎪⎫-12=-6.[变问法]若本例(2)的条件不变,求AC →·BD →.解:因为AC→=AB →+AD →,BD →=AD →-AB →,所以AC→·BD →=(AB →+AD →)·(AD →-AB →) =AD→2-AB →2=9-16=-7.向量数量积的求法(1)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首先确定两个向量的模及向量的夹角,其中准确求出两向量的夹角是求数量积的关键.(2)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向量的加、减与数量积的混合运算类似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典型例题2向量模的有关计算(1)已知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a|=2,|b|=1,则|a+2b|=()A.3B.23C.4 D.12(2)向量a,b满足|a|=1,|a-b|=32,a与b的夹角为60°,则|b|=()A.13 B.12C.15 D.14【解析】(1)|a+2b|=(a+2b)2=a2+4a·b+4b2=|a|2+4|a||b|cos 60°+4|b|2=4+4×2×1×12+4=2 3.(2)由题意得|a-b|2=|a|2+|b|2-2|a||b|·cos 60°=34,即1+|b|2-|b|=34,解得|b|=12.【答案】(1)B(2)B求向量的模的常见思路及方法(1)求模问题一般转化为求模的平方,与向量数量积联系,并灵活应用a2=|a|2,勿忘记开方.(2)a·a=a2=|a|2或|a|=a2,可以实现实数运算与向量运算的相互转化.典型例题3向量的夹角与垂直命题角度一:求两向量的夹角(1)已知|a |=6,|b |=4,(a +2b )·(a -3b )=-72,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__;(2)(2019·高考全国卷Ⅰ改编)已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b |,且(a -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______.【解析】 (1)设a 与b 的夹角为θ,(a +2b )·(a -3b )=a ·a -3a ·b +2b ·a -6b ·b =|a |2-a ·b -6|b |2 =|a |2-|a ||b |cos θ-6|b |2=62-6×4×cos θ-6×42=-72, 所以24cos θ=36+72-96=12, 所以cos θ=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2)设a 与b 的夹角为θ,由(a -b )⊥b ,得(a -b )·b =0,所以a ·b =b 2,所以cos θ=b 2|a ||b |.又因为|a |=2|b |,所以cos θ=|b |22|b |2=12.又因为θ∈[0,π],所以θ=π3. 【答案】 (1)π3 (2)π3 命题角度二:证明两向量垂直已知a ,b 是非零向量,当a +t b (t ∈R )的模取最小值时,求证:b ⊥(a+t b ).【证明】 因为|a +t b |=(a +t b )2=a 2+t 2b 2+2t a ·b =|b |2t 2+2a ·b t +|a |2,所以当t =-2a ·b 2|b |2=-a·b|b |2时,|a +t b |有最小值. 此时b ·(a +t b )=b·a +t b 2=a·b +⎝ ⎛⎭⎪⎫-a·b |b |2·|b |2=a·b-a·b=0.所以b⊥(a+t b).命题角度三:利用夹角和垂直求参数(1)已知a⊥b,|a|=2,|b|=3且向量3a+2b与k a-b互相垂直,则k 的值为()A.-32B.32C.±32D.1(2)已知a,b,c为单位向量,且满足3a+λb+7c=0,a与b的夹角为π3,则实数λ=________.【解析】(1)因为3a+2b与k a-b互相垂直,所以(3a+2b)·(k a-b)=0,所以3k a2+(2k-3)a·b-2b2=0.因为a⊥b,所以a·b=0,又|a|=2,|b|=3,所以12k-18=0,k=3 2.(2)由3a+λb+7c=0,可得7c=-(3a+λb),即49c2=9a2+λ2b2+6λa·b,而a,b,c为单位向量,则a2=b2=c2=1,则49=9+λ2+6λcos π3,即λ2+3λ-40=0,解得λ=-8或λ=5.【答案】(1)B(2)-8或5求向量a与b夹角的思路(1)求向量a与b夹角的关键是计算a·b及|a||b|,在此基础上结合数量积的定义或性质计算cos θ=a·b|a||b|,最后借助θ∈[0,π],求出θ的值.(2)在个别含有|a|,|b|与a·b的等量关系中,常利用消元思想计算cos θ的值.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e 1,e 2}的选取不唯一,即一个平面可以有多个基底.(2)基底{e 1,e 2}确定后,实数λ1,λ2是唯一确定的. 典型例题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设e 1,e 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①e 1与e 1+e 2;②e 1-2e 2与e 2-2e 1;③e 1-2e 2与4e 2-2e 1;④e 1+e 2与e 1-e 2.其中,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是________(写出满足条件的序号).【解析】 ①设e 1+e 2=λe 1,则⎩⎨⎧λ=1,1=0,无解,所以e 1+e 2与e 1不共线,即e 1与e 1+e 2能作为一组基底. ②设e 1-2e 2=λ(e 2-2e 1),则(1+2λ)e 1-(2+λ)e 2=0,则⎩⎨⎧1+2λ=0,2+λ=0,无解,所以e 1-2e 2与e 2-2e 1不共线,即e 1-2e 2与e 2-2e 1能作为一组基底.③因为e 1-2e 2=-12(4e 2-2e 1), 所以e 1-2e 2与4e 2-2e 1共线,即e 1-2e 2与4e 2-2e 1不能作为一组基底.④设e 1+e 2=λ(e 1-e 2),则(1-λ)e 1+(1+λ)e 2=0,则⎩⎨⎧1-λ=0,1+λ=0,无解,所以e 1+e 2与e 1-e 2不共线,即e 1+e 2与e 1-e 2能作为一组基底.【答案】 ③对基底的理解(1)两个向量能否作为一个基底,关键是看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若共线,则不能作基底,反之,则可作基底.(2)一个平面的基底一旦确定,那么平面上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用这个基底唯一线性表示出来.设向量a 与b 是平面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若x 1a +y 1b =x 2a +y 2b ,则⎩⎨⎧x 1=x 2,y 1=y 2.[提醒] 一个平面的基底不是唯一的,同一个向量用不同的基底表示,表达式不一样. 典型例题2用基底表示平面向量如图所示,在▱ABCD 中,点E ,F 分别为BC ,DC 边上的中点,DE与BF 交于点G ,若AB→=a ,AD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向量DE →,BF →.【解】 DE →=DA →+AB →+BE →=-AD→+AB →+12BC → =-AD→+AB →+12AD →=a -12b . BF→=BA →+AD →+DF →=-AB →+AD →+12AB →=b -12a .1.[变问法]本例条件不变,试用基底{a ,b }表示AG →.解:由平面几何知识知BG =23BF , 故AG→=AB →+BG →=AB →+23BF → =a +23⎝ ⎛⎭⎪⎫b -12a =a +23b -13a =23a +23b .2.[变条件]若将本例中的向量“AB →,AD →”换为“CE →,CF →”,即若CE →=a ,CF →=b ,试用基底{a ,b }表示向量DE→,BF →. 解:DE→=DC →+CE →=2FC →+CE →=-2CF →+CE →=-2b +a . BF→=BC →+CF →=2EC →+CF → =-2CE→+CF →=-2a +b .用基底表示向量的两种方法(1)运用向量的线性运算法则对待求向量不断进行转化,直至用基底表示为止.(2)通过列向量方程或方程组的形式,利用基底表示向量的唯一性求解. 典型例题3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如图,在△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AC 上,且AN =2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AP ∶PM 与BP ∶PN .【解】 设BM →=e 1,CN →=e 2,则AM →=AC →+CM →=-3e 2-e 1,BN →=BC →+CN →=2e 1+e 2. 因为A ,P ,M 和B ,P ,N 分别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μ使得AP →=λAM →=-λe 1-3λe 2,BP →=μBN →=2μe 1+μe 2. 故BA →=BP →+P A →=BP →-AP →=(λ+2μ)e 1+(3λ+μ)e 2. 而BA →=BC →+CA →=2e 1+3e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得⎩⎨⎧λ+2μ=2,3λ+μ=3,解得⎩⎪⎨⎪⎧λ=45,μ=35.所以AP→=45AM →,BP →=35BN →, 所以AP ∶PM =4∶1,BP ∶PN =3∶2.1.[变问法]在本例条件下,若CM→=a ,CN →=b ,试用a ,b 表示CP →.解:由本例解析知BP ∶PN =3∶2,则NP→=25NB →,CP→=CN →+NP →=CN →+25NB →=b +25(CB →-CN →) =b +45a -25b =35b +45a .2.[变条件]若本例中的点N 为AC 的中点,其他条件不变,求AP ∶PM 与BP ∶PN .解:如图,设BM →=e 1,CN →=e 2,则AM →=AC →+CM →=-2e 2-e 1,BN →=BC →+CN →=2e 1+e 2. 因为A ,P ,M 和B ,P ,N 分别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μ使得AP →=λAM →=-λe 1-2λe 2, BP →=μBN →=2μe 1+μe 2. 故BA →=BP →+P A →=BP →-AP →=(λ+2μ)e 1+(2λ+μ)e 2. 而BA →=BC →+CA →=2e 1+2e 2,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得⎩⎨⎧λ+2μ=2,2λ+μ=2,解得⎩⎪⎨⎪⎧λ=23,μ=23.所以AP→=23AM →,BP →=23BN →, 所以AP ∶PM =2,BP ∶PN =2.若直接利用基底表示向量比较困难,可设出目标向量并建立其与基底之间满足的二元关系式,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及相关结论,从不同方向和角度表示出目标向量(一般需建立两个不同的向量表达式),再根据待定系数法确定系数,建立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即得.6.3.2 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 6.3.3 平面向量加、减运算的坐标表示 6.3.4 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分解及加、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1.平面向量坐标的相关概念■名师点拨(1)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实质上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一种应用形式,只是两个基向量e 1和e 2互相垂直.(2)由向量坐标的定义知,两向量相等的充要条件是它们的横、纵坐标对应相等,即a =b ⇔x 1=x 2且y 1=y 2,其中a =(x 1,y 1),b =(x 2,y 2).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若a =(x 1,y 1),b =(x 2,y 2),λ∈R ,则 ①a +b =(x 1+x 2,y 1+y 2); ②a -b =(x 1-x 2,y 1-y 2); ③λa =(λx 1,λy 1).(2)一个向量的坐标等于表示此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坐标减去起点坐标. ■名师点拨(1)向量的坐标只与起点、终点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它们的具体位置无关. (2)已知向量AB →的起点A (x 1,y 1),终点B (x 2,y 2),则AB →=(x 2-x 1,y 2-y 1). 典型例题1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第一象限,|OA →|=43,∠xOA =60°,(1)求向量OA→的坐标;(2)若B (3,-1),求BA→的坐标.【解】 (1)设点A (x ,y ),则x =|OA →|cos 60°=43cos 60°=23,y =|OA →|sin60°=43sin 60°=6,即A (23,6),所以OA→=(23,6). (2)BA→=(23,6)-(3,-1)=(3,7).求点和向量坐标的常用方法(1)求一个点的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该点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置的坐标. (2)求一个向量的坐标时,可以首先求出这个向量的始点坐标和终点坐标,再运用终点坐标减去始点坐标得到该向量的坐标. 典型例题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已知向量a =(5,2),b =(-4,-3),若c 满足3a -2b +c =0,则A .(-23,-12)B .(23,12)C .(7,0)D .(-7,0)(2)已知A (-2,4),B (3,-1),C (-3,-4),且CM →=3 CA →,CN →=2 CB →,求点M ,N 的坐标.【解】 (1)选A.因为a =(5,2),b =(-4,-3),且c 满足3a -2b +c =0,所以c =2b -3a =2(-4,-3)-3(5,2)=(-8-15,-6-6)=(-23,-12).(2)法一:因为A (-2,4),B (3,-1),C (-3,-4), 所以CA→=(-2,4)-(-3,-4)=(1,8), CB→=(3,-1)-(-3,-4)=(6,3). 因为CM→=3 CA →,CN →=2 CB →, 所以CM→=3(1,8)=(3,24),CN →=2(6,3)=(12,6). 设M (x 1,y 1),N (x 2,y 2),所以CM →=(x 1+3,y 1+4)=(3,24), CN →=(x 2+3,y 2+4)=(12,6), 所以⎩⎨⎧x 1+3=3,y 1+4=24,⎩⎨⎧x 2+3=12,y 2+4=6.解得⎩⎨⎧x 1=0,y 1=20,⎩⎨⎧x 2=9,y 2=2.所以M (0,20),N (9,2).法二:设O 为坐标原点,则由CM→=3 CA →,CN →=2 CB →, 可得OM→-OC →=3(OA →-OC →),ON →-OC →=2(OB →-OC →), 所以OM→=3 OA →-2 OC →,ON →=2 OB →-OC →. 所以OM→=3(-2,4)-2(-3,-4)=(0,20), ON→=2(3,-1)-(-3,-4)=(9,2). 所以M (0,20),N (9,2).平面向量坐标(线性)运算的方法(1)若已知向量的坐标,则直接应用两个向量和、差及向量数乘的运算法则(2)若已知有向线段两端点的坐标,则必须先求出向量的坐标,然后再进行向量的坐标运算.(3)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可类比数的运算进行. 典型例题3向量坐标运算的综合应用已知点O (0,0),A (1,2),B (4,5),及OP→=OA →+tAB →.(1)t 为何值时,点P 在x 轴上?点P 在y 轴上?点P 在第二象限? (2)四边形OABP 能为平行四边形吗?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 (1)OP→=OA →+tAB →=(1,2)+t (3,3)=(1+3t ,2+3t ).若点P 在x 轴上,则2+3t =0,所以t =-23. 若点P 在y 轴上,则1+3t =0,所以t =-13. 若点P 在第二象限,则⎩⎨⎧1+3t <0,2+3t >0,所以-23<t <-13.(2)OA→=(1,2),PB →=(3-3t ,3-3t ).若四边形OABP 为平行四边形, 则OA →=PB →,所以⎩⎨⎧3-3t =1,3-3t =2,该方程组无解.故四边形OABP 不能为平行四边形.[变问法]若保持本例条件不变,问t 为何值时,B 为线段AP 的中点? 解:由OP→=OA →+tAB →,得AP →=tAB →.所以当t =2时,AP→=2AB →,B 为线段AP 的中点.向量中含参数问题的求解策略(1)向量的坐标含有两个量:横坐标和纵坐标,如果纵坐标或横坐标是一个变量,则表示向量的点的坐标的位置会随之改变.(2)解答这类由参数决定点的位置的题目,关键是列出满足条件的含参数的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就能达到解题的目的.第2课时 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应用两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设a =(x 1,y 1),b =(x 2,y 2),其中b ≠0.则a ,b (b ≠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 1y 2-x 2y 1=0.■名师点拨(1)两个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还可以写成x 1x 2=y 1y 2(x 2≠0,y 2≠0),即两个不平行于坐标轴的共线向量的对应坐标成比例.(2)当a ≠0,b =0时,a ∥b ,此时x 1y 2-x 2y 1=0也成立,即对任意向量a ,b 都有x 1y 2-x 2y 1=0⇔a ∥b . 典型例题1向量共线的判定(1)已知向量a =(1,-2),b =(3,4).若(3a -b )∥(a +k b ),则k =________.(2)已知A (-1,-1),B (1,3),C (2,5),判断AB →与AC →是否共线?如果共线,它们的方向相同还是相反?【解】 (1)3a -b =(0,-10),a +k b =(1+3k ,-2+4k ), 因为(3a -b )∥(a +k b ),所以0-(-10-30k )=0, 所以k =-13.故填-13.(2)因为AB→=(1-(-1),3-(-1))=(2,4),AC→=(2-(-1),5-(-1))=(3,6), 因为2×6-3×4=0,所以AB→∥AC →,所以AB →与AC →共线.又AB →=23AC →,所以AB →与AC →的方向相同.[变问法]若本例(1)条件不变,判断向量(3a -b )与(a +k b )是反向还是同向? 解:由向量(3a -b )与(a +k b )共线,得k =-13, 所以3a -b =(3,-6)-(3,4)=(0,-10), a +k b =a -13b =(1,-2)-13(3,4) =⎝ ⎛⎭⎪⎫0,-103=13(0,-10), 所以向量(3a -b )与(a +k b )同向.向量共线的判定方法典型例题2三点共线问题(1)已知OA→=(3,4),OB →=(7,12),OC →=(9,16),求证:点A ,B ,C 共线;(2)设向量OA →=(k ,12),OB →=(4,5),OC →=(10,k ),求当k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共线.【解】 (1)证明:由题意知AB→=OB →-OA →=(4,8),AC→=OC →-OA →=(6,12),所以AC →=32AB →, 即AB→与AC →共线. 又因为AB→与AC →有公共点A ,所以点A ,B ,C 共线.(2)法一:因为A ,B ,C 三点共线,即AB →与AC →共线,所以存在实数λ(λ∈R ),使得AB→=λAC →.因为AB →=OB →-OA →=(4-k ,-7),AC →=OC →-OA →=(10-k ,k -12), 所以(4-k ,-7)=λ(10-k ,k -12), 即⎩⎨⎧4-k =λ(10-k ),-7=λ(k -12),解得k =-2或k =11. 所以当k =-2或k =11时,A ,B ,C 三点共线. 法二:由已知得AB→与AC →共线,因为AB→=OB →-OA →=(4-k ,-7),AC →=OC →-OA →=(10-k ,k -12), 所以(4-k )(k -12)+7(10-k )=0, 所以k 2-9k -22=0,解得k =-2或k =11. 所以当k =-2或k =11时,A ,B ,C 三点共线.判断向量(或三点)共线的三个步骤典型例题3向量共线的应用如图所示,在△AOB 中,A (0,5),O (0,0),B (4,3),OC→=14OA →,OD →=12OB →,AD 与BC 相交于点M ,求点M 的坐标. 【解】 因为OC →=14OA →=14(0,5)=⎝ ⎛⎭⎪⎫0,54, 所以C ⎝ ⎛⎭⎪⎫0,54. 因为OD →=12OB →=12(4,3)=⎝ ⎛⎭⎪⎫2,32, 所以D ⎝ ⎛⎭⎪⎫2,32.设M (x ,y ),则AM→=(x ,y -5),AD →=⎝ ⎛⎭⎪⎫2-0,32-5=⎝ ⎛⎭⎪⎫2,-72.因为AM→∥AD →, 所以-72x -2(y -5)=0, 即7x +4y =20.①又CM →=⎝ ⎛⎭⎪⎫x ,y -54,CB →=⎝ ⎛⎭⎪⎫4,74,因为CM →∥CB →,所以74x -4⎝ ⎛⎭⎪⎫y -54=0,即7x -16y =-20.②联立①②解得x =127,y =2,故点M 的坐标为⎝ ⎛⎭⎪⎫127,2.应用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求解几何问题的步骤1.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已知a =(x 1,y 1),b =(x 2,y 2),则a ·b =x 1x 2+y 1y 2. 即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等于它们对应坐标的乘积的和. ■名师点拨公式a ·b =|a ||b |cos 〈a ,b 〉与a ·b =x 1x 2+y 1y 2都是用来求两向量的数量积的,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书写形式上的差异,两者可以相互推导.2.两个公式、一个充要条件(1)向量的模长公式:若a =(x ,y ),则|a |(2)向量的夹角公式: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a =(x 1,y 1),b =(x 2,y 2),θ是。
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超全)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已知向量AB →=(2,2),AC →=(t,1),若AB →⋅BC →=2,则t =( ) A .5B .4C .3D .2 答案:B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计算BC →,再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求解即可得答案. 解:根据题意得:BC →=AC →−AB →=(t,1)−(2,2)=(t −2,−1), 所以AB →⋅BC →=2(t −2)+2×(−1)=2t −4−2=2,解得t =4. 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向量的减法坐标运算,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考查运算能力,是基础题. 2、已知向量a ⃗=(1,1),b ⃗⃗=(−2,3),那么|a ⃗−2b ⃗⃗|=( ) A .5B .5√2C .8D .√74 答案:B分析:根据平面向量模的坐标运算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因为向量a ⃗=(1,1),b ⃗⃗=(−2,3),所以a ⃗−2b ⃗⃗=(5,−5) |a ⃗−2b ⃗⃗|=√52+(−5)2=5√2. 故选:B.3、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 ⃗⃗⃗⃗⃗ |=3,若BA ⃗⃗⃗⃗⃗|BA ⃗⃗⃗⃗⃗ |+BC ⃗⃗⃗⃗⃗|BC ⃗⃗⃗⃗⃗ |=BD ⃗⃗⃗⃗⃗⃗|BD ⃗⃗⃗⃗⃗⃗ |,则|AC ⃗⃗⃗⃗⃗ |=( ) A .2√3B .3√3C .4√3D .3 答案:B解析:由题意分析可知,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ABC =120∘,然后求解|AC ⃗⃗⃗⃗⃗ |. ∵BA⃗⃗⃗⃗⃗ |BA ⃗⃗⃗⃗⃗ |+BC⃗⃗⃗⃗⃗ |BC ⃗⃗⃗⃗⃗ |=BD⃗⃗⃗⃗⃗⃗ |BD ⃗⃗⃗⃗⃗⃗ |,则BD 平分∠ABC ,则四边形ABCD 为菱形.且∠ABC =120∘,由|AB ⃗⃗⃗⃗⃗ | = |BC ⃗⃗⃗⃗⃗ |=3,则|AC ⃗⃗⃗⃗⃗ |=3√3, 故选:B.小提示:关键点睛:本题考查向量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要注意a⃗ |a ⃗ |为a 上的单位向量,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4、我国东汉末数学家赵夾在《周髀算经》中利用一副“弦图”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在“赵爽弦图”中,若BC ⃗⃗⃗⃗⃗ =a ,BA ⃗⃗⃗⃗⃗ =b ⃗ ,BE⃗⃗⃗⃗⃗ =3EF ⃗⃗⃗⃗⃗ ,则BF ⃗⃗⃗⃗⃗ =( )A .1225a +925b ⃗ B .1625a +1225b⃗ C .45a +35b ⃗ D .35a +45b ⃗ 答案:B分析:根据给定图形,利用平面向量的加法法则列式求解作答.因“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且BC=a →,BA ⃗⃗⃗⃗⃗ =b ⃗⃗,BE ⃗⃗⃗⃗⃗ =3EF ⃗⃗⃗⃗⃗ , 则BF ⃗⃗⃗⃗⃗ =BC ⃗⃗⃗⃗⃗ +CF ⃗⃗⃗⃗⃗ =BC ⃗⃗⃗⃗⃗ +34EA ⃗⃗⃗⃗⃗ =BC ⃗⃗⃗⃗⃗ +34(EB ⃗⃗⃗⃗⃗ +BA ⃗⃗⃗⃗⃗ ) =BC ⃗⃗⃗⃗⃗ +34(−34BF ⃗⃗⃗⃗⃗ +BA ⃗⃗⃗⃗⃗ ) =BC⃗⃗⃗⃗⃗ −916BF ⃗⃗⃗⃗⃗ +34BA ⃗⃗⃗⃗⃗ ,解得BF ⃗⃗⃗⃗⃗ =1625BC ⃗⃗⃗⃗⃗ +1225BA ⃗⃗⃗⃗⃗ ,所以BF ⃗⃗⃗⃗⃗ =1625a ⃗+1225b⃗⃗. 故选:B5、一个骑行爱好者从A 地出发向西骑行了2km 到达B 地,然后再由B 地向北偏西60°骑行2√3km 到达C 地,再从C 地向南偏西30°骑行了5km 到达D 地,则A 地到D 地的直线距离是( ) A .8B .3√7C .3√3D .5 答案:B分析:根据给定信息作出图形,再利用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计算作答. 如图,在△ABC 中,∠ABC =150∘,AB =2,BC =2√3,依题意,∠BCD =90∘,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AB 2+BC 2−2AB ⋅BCcos∠ABC =4+12+8√3×√32=2√7,由正弦定理得:sin∠ACB =ABsin∠ABCAC=2√7,在△ACD 中,cos∠ACD =cos(90∘+∠ACB)=−sin∠ACB =2√7,由余弦定理得:AD =√AC 2+CD 2−2AC ⋅CDcos∠ACD =√28+25+2×2√7×52√7=3√7,所以A 地到D 地的直线距离是3√7km. 故选:B6、已知a ,b ⃗ 是不共线的向量,OA ⃗⃗⃗⃗⃗ =λa +μb ⃗ ,OB ⃗⃗⃗⃗⃗ =3a −2b ⃗ ,OC ⃗⃗⃗⃗⃗ =2a −3b ⃗ ,若A,B,C 三点共线,则实数λ,µ满足( )A .λ=μ−5B .λ=μ+5C .λ=μ−1D .λ=μ+1 答案:B解析: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方法,分别求得AB ⃗⃗⃗⃗⃗ =(3−λ)a −(2+μ)b ⃗ ,BC ⃗⃗⃗⃗⃗ =−a −b ⃗ ; 再由AB⃗⃗⃗⃗⃗ //BC ⃗⃗⃗⃗⃗ ,得到3−λ=−(2+μ),即可求解. 由OA ⃗⃗⃗⃗⃗ =λa +μb ⃗ ,OB ⃗⃗⃗⃗⃗ =3a −2b ⃗ ,OC ⃗⃗⃗⃗⃗ =2a −3b⃗ , 可得AB ⃗⃗⃗⃗⃗ =OB ⃗⃗⃗⃗⃗ −OA ⃗⃗⃗⃗⃗ =(3−λ)a −(2+μ)b ⃗ ,BC ⃗⃗⃗⃗⃗ =OC ⃗⃗⃗⃗⃗ −OB ⃗⃗⃗⃗⃗ =−a −b ⃗ ; 若A,B,C 三点共线,则AB ⃗⃗⃗⃗⃗ //BC ⃗⃗⃗⃗⃗ ,可得3−λ=−(2+μ),化简得λ=μ+5. 故选:B.7、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点E 为AO 的中点,若AB =2,∠BAD =60°,则AB⃗⃗⃗⃗⃗⃗⋅DE ⃗⃗⃗⃗⃗⃗=( )A .−2B .−12C .−72D .12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以对角线交点为坐标原点,对角线所在直线为x,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求解. 解:如图,以点O 为坐标原点,OD,OA 所在直线为x,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由AB =2,∠BAD =60°,所以A(0,√3),B(−1,0),D(1,0),E(0,√32), 所以AB⃗⃗⃗⃗⃗⃗=(−1,−√3),DE ⃗⃗⃗⃗⃗⃗=(−1,√32), 所以AB⃗⃗⃗⃗⃗⃗⋅DE ⃗⃗⃗⃗⃗⃗=1−32=−12. 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8、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3|b ⃗⃗|, (2a ⃗+3b ⃗⃗)⊥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 .π6B .π3C .2π3D .5π6答案:C分析:设a ⃗与b⃗⃗的夹角为θ, |b ⃗⃗|=t ,进而根据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和向量垂直时数量积为0得cosθ=−12,进而得答案.解:根据题意,设a ⃗与b ⃗⃗的夹角为θ, |b ⃗⃗|=t ,则|a ⃗|=3|b ⃗⃗|=3t , 若(2a ⃗+3b ⃗⃗)⊥b ⃗⃗,则(2a ⃗+3b ⃗⃗)⋅b ⃗⃗=2a ⃗⋅b ⃗⃗+3b ⃗⃗2=6t 2cosθ+3t 2=0, 即cosθ=−12, 又由0≤θ≤π,则θ=2π3,故选:C . 多选题9、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AC,AB 上的点,且AE ⃗⃗⃗⃗⃗ =EB ⃗⃗⃗⃗⃗ ,AD ⃗⃗⃗⃗⃗ =2DC ⃗⃗⃗⃗⃗ ,BD 与CE 交于点O ,则( )A .OC ⃗⃗⃗⃗⃗ +EO ⃗⃗⃗⃗⃗ =0⃗B .AB⃗⃗⃗⃗⃗ ⋅CE ⃗⃗⃗⃗⃗ =0 C .|OA⃗⃗⃗⃗⃗ +OB ⃗⃗⃗⃗⃗ +OC ⃗⃗⃗⃗⃗ +OD ⃗⃗⃗⃗⃗⃗ |=√3D .ED ⃗⃗⃗⃗⃗ 在BC ⃗⃗⃗⃗⃗ 方向上的投影为76 答案:BD解析:可证明EO =CE ,结合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法则可判断A ;由AB ⃗⃗⃗⃗⃗ ⊥CE ⃗⃗⃗⃗⃗ 结合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判断B ;建立直角坐标系,由平面向量线性运算及模的坐标表示可判断C ;由投影的计算公式可判断D. 因为△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E ⃗⃗⃗⃗⃗ =EB⃗⃗⃗⃗⃗ , 所以E 为AB 的中点,且CE ⊥AB ,以E 为原点如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E (0,0),A (−1,0),B (1,0),C(0,√3),由AD ⃗⃗⃗⃗⃗ =2DC ⃗⃗⃗⃗⃗ 可得AD ⃗⃗⃗⃗⃗ =23AC ⃗⃗⃗⃗⃗ =(23,2√33),则D (−13,2√33), 取BD 的中点G ,连接GE ,易得GE//AD 且GE =12AD =DC ,所以△CDO ≌△EGO ,EO =CO ,则O (0,√32), 对于A ,OC ⃗⃗⃗⃗⃗ +EO ⃗⃗⃗⃗⃗ =EC ⃗⃗⃗⃗⃗ ≠0⃗ ,故A 错误; 对于B ,由AB ⃗⃗⃗⃗⃗ ⊥CE ⃗⃗⃗⃗⃗ 可得AB⃗⃗⃗⃗⃗ ⋅CE ⃗⃗⃗⃗⃗ =0,故B 正确; 对于C ,OA ⃗⃗⃗⃗⃗ =(−1,−√32),OB ⃗⃗⃗⃗⃗ =(1,−√32),OC ⃗⃗⃗⃗⃗ =(0,√32),OD ⃗⃗⃗⃗⃗⃗ =(−13,√36), 所以OA ⃗⃗⃗⃗⃗ +OB ⃗⃗⃗⃗⃗ +OC ⃗⃗⃗⃗⃗ +OD ⃗⃗⃗⃗⃗⃗ =(−13,−√33),所以|OA ⃗⃗⃗⃗⃗ +OB ⃗⃗⃗⃗⃗ +OC⃗⃗⃗⃗⃗ +OD ⃗⃗⃗⃗⃗⃗ |=23,故C 错误; 对于D ,BC⃗⃗⃗⃗⃗ =(−1,√3),ED ⃗⃗⃗⃗⃗ =(−13,2√33), 所以ED ⃗⃗⃗⃗⃗ 在BC ⃗⃗⃗⃗⃗ 方向上的投影为BC ⃗⃗⃗⃗⃗ ⋅ED ⃗⃗⃗⃗⃗⃗|BC⃗⃗⃗⃗⃗ |=13+22=76,故D 正确.故选:BD.小提示:关键点点睛:建立合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 10、在下列向量组中,可以把向量a →=(3,2)表示出来的是( ) A .e 1→=(0,0),e 2→=(1,2)B .e 1→=(−1,2),e 2→=(5,−2) C .e 1→=(3,5),e 2→=(6,10)D .e 1→=(2,−3),e 2→=(2,3)答案:BD分析:根据a →=λe 1→+μe 2→, 选项A :无解,故选项A 不能;选项B : 解得λ=2,μ=1,故选项B 能. 选项C :无解,故选项C 不能. 选项D :解得λ=512,μ=1312,故选项D 能. 解:根据a →=λe 1→+μe 2→,选项A :(3,2)=λ(0,0)+μ(1,2),则3=μ,2=2μ,无解,故选项A 不能;选项B :(3,2)=λ(−1,2)+μ(5,−2),则3=−λ+5μ,2=2λ−2μ,解得,λ=2,μ=1,故选项B 能. 选项C :(3,2)=λ(3,5)+μ(6,10),则3=3λ+6μ,2=5λ+10μ,无解,故选项C 不能.选项D :(3,2)=λ(2,−3)+μ(2,3),则3=2λ+2μ,2=−3λ+3μ,解得λ=512,μ=1312,故选项D 能. 故选:BD11、已知λ,μ∈R ,AB ⃗⃗⃗⃗⃗ =(λ,1),AC ⃗⃗⃗⃗⃗ =(−1,1),AD ⃗⃗⃗⃗⃗ =(1,μ),那么( ) A .CB⃗⃗⃗⃗⃗ +DC ⃗⃗⃗⃗⃗ =(λ−1,1−μ) B .若AB ⃗⃗⃗⃗⃗ ∥AD ⃗⃗⃗⃗⃗ ,则λ=2,μ=12C .若A 是BD 中点,则B ,C 两点重合 D .若点B ,C ,D 共线,则μ=1 答案:AC分析:根据向量运算、向量平行(共线)等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A 选项,CB⃗⃗⃗⃗⃗ +DC ⃗⃗⃗⃗⃗ =AB ⃗⃗⃗⃗⃗ −AC ⃗⃗⃗⃗⃗ +AC ⃗⃗⃗⃗⃗ −AD ⃗⃗⃗⃗⃗ =AB ⃗⃗⃗⃗⃗ −AD ⃗⃗⃗⃗⃗ =(λ,1)−(1,μ)=(λ−1,1−μ),A 选项正确.B 选项,若AB⃗⃗⃗⃗⃗ //AD ⃗⃗⃗⃗⃗ ,则λ⋅μ=1,故可取λ=3,μ=13,B 选项错误. C 选项,若A 是BD 的中点,则AB⃗⃗⃗⃗⃗ =−AD ⃗⃗⃗⃗⃗ ,即(λ,1)=(−1,−μ)⇒λ=μ=−1, 所以AB⃗⃗⃗⃗⃗ =AC ⃗⃗⃗⃗⃗ =(−1,1),所以B,C 两点重合,C 选项正确.D 选项,由于B,C,D 三点共线,所以BC ⃗⃗⃗⃗⃗ //BD ⃗⃗⃗⃗⃗⃗ , BC⃗⃗⃗⃗⃗ =AC ⃗⃗⃗⃗⃗ −AB ⃗⃗⃗⃗⃗ =(−1,1)−(λ,1)=(−1−λ,0), BD⃗⃗⃗⃗⃗⃗ =AD ⃗⃗⃗⃗⃗ −AB ⃗⃗⃗⃗⃗ =(1−λ,μ−1), 则(−1−λ)×(μ−1)=0×(1−λ)⇒λ=−1或μ=1,所以D 选项错误. 故选:AC 填空题12、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O 、A 、B 不共线,xOA ⃗⃗⃗⃗⃗ +yOB ⃗⃗⃗⃗⃗ =2AB ⃗⃗⃗⃗⃗ ,则x +y =________ 答案:0解析:根据向量的线性运算求出(x +2)OA ⃗⃗⃗⃗⃗ +(y −2)OB ⃗⃗⃗⃗⃗ =0⃗⃗,根据对应关系求出x +y 的值即可. ∵ xOA⃗⃗⃗⃗⃗ +yOB ⃗⃗⃗⃗⃗ =2AB ⃗⃗⃗⃗⃗ , ∴xOA ⃗⃗⃗⃗⃗ +yOB ⃗⃗⃗⃗⃗ =2(OB ⃗⃗⃗⃗⃗ −OA ⃗⃗⃗⃗⃗ ), ∴(x +2)OA ⃗⃗⃗⃗⃗ +(y −2)OB ⃗⃗⃗⃗⃗ =0⃗⃗, ∴x =−2,y =2,x +y =0. 所以答案是: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给定一个向量,我们把与这个向量__方__向__相___反___、__大__小__相__等____ 的向量称为它的相反向量,向量 a 的相反向量记作_-__a___.因为零 向量的始点与终点相同,所以-0=__0____. 不难看出,a+(-a)=__0____,A→B+(-A→B)=__0____. 向量的减法可以看成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即 a-b=__a_+__(_-__b_)___. ■名师点拨 相反向量与相等向量一样,都从“长度”和“方向”两方面进行定 义,相反向量必为平行向量.
【解】 (1)①A→B+O→A-O→B=A→B+(O→A-O→B)=A→B+B→A=0; ②A→B+(B→D+C→A)+D→C=(A→B+B→D)+(D→C+C→A)=A→D+D→A= 0; ③O→B-O→A-O→C-C→O=(O→B-O→A)-(O→C+C→O)=A→B. 故填①0,②0,③A→B. (2)因为B→C=a,C→D=b,D→E=c. ①D→B=C→B-C→D=-B→C-C→D=-a-b. ②E→C=-C→E=-(C→D+D→E)=-b-c.
2.向量的相等与平行
一般地,把大小__相__等___、方向__相__同___的向量称为相等的向量. 如果两个 非零向量 的方向 __相__同__或__相__反____,则称这 两个向量 平
行.因为零向量的方向不确定,因此通常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 行.两个向量 a 和 b 平行,记作 __a_∥__b__.两个向量平行也称为两
1.一般地,平面上任意给定两个向量 a,b,如果 向量 x 能够满足 b+x=a,则称 x 为向量 a 与 b 的差,并记作__x_=__a_-__b___.在平面内任取一点 O,作O→A=a,O→B=b,作出向量B→A,注意到O→B+B→A=O→A, 因此向量B→A就是向量 a 与 b 的差(也称B→A为向量 a 与 b 的差向 量),即O→A-O→B=B→A.上述求两向量差的作图方法也常称为向量
向量 a,b 的模与 a+b 的模之间满足不等式 __|_|a_|_-__|b_|_|≤__|_a_+__b_|≤__|a_|_+__|b_|_____.
2.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一般地,平面上任意给定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a,b,在该平面内任取
一点 A,作A→B=a,A→C=b,以 AB,AC 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
②始点和终点相同的向量称为_零__向__量__.零向量的模为___0____.零 向量的方向是_不__确__定__.模不为 0 的向量通常称为__非___零__向__量____.模 等于 1 的向量称为___单__位__向___量____.e 是单位向量的充要条件是 _|_e_|=__1__.
■名师点拨 向量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但向量不是有向线段.向量是规定了大 小和方向的量,有向线段是规定了起点和终点的线段.
解析: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可知 A→C=a+b,B→D=b-a.
答案:a+b b-a 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向量A→B的相反向量为________.
答案:B→A,C→D
向量加减法的运算及简单应用
(1)化简:①A→B+O→A-O→B=________; ②A→B+(B→D+C→A)+D→C=________; ③O→B-O→A-O→C-C→O=________. (2)如图,①用 a,b 表示D→B; ②用 b,c 表示E→C.
利用已知向量表示相关向量 (1)如图,▱ABCD 中,E 是 BC 的中点,若A→B=a,A→D= b,则D→E=( )
A.12a-b C.a+12b
B.12a+b D.a-12b
2.在△ABC 中,AD 为 BC 边上的中线,E 为 AD 的中点,则E→B
=( )
A.34A→B-14A→C
B.14A→B-34A→C
3.多个向量相加 结合律:(a+b)+c=__a_+__(_b_+__c_)__. 因为向量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所以有限个向量相加的结果 是唯一的,我们可以任意调换其中向量的位置,也可以任意决定相 加的顺序.例如 (a+b)+(c+d)=a+[(b+c)+d]=[(d+c)+a]+b.
向量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C.34A→B+14A→C
D.14A→B+34A→C
利用向量判断三点共线
已知非零向量 e1、e2 不共线.如果A→B=e1+e2,B→C= 2e1+8e2,C→D=3(e1-e2),求证:A、B、D 三点共线. 【证明】 因为A→B=e1+e2,B→D=B→C+C→D=2e1+8e2+3e1- 3e2=5(e1+e2)=5A→B.所以A→B,B→D共线,且有公共点 B,所以 A、 B、D 三点共线.
1.数乘向量
一般地,给定一个实数 λ 与任意一个向量 a,规定它们的乘积是
一个向量,记作__λ_a__,其中: (1)当 λ≠0 且 a≠0 时,λa 的模为_|λ_|_|a_|_,而且 λa 的方向如下:
①当 λ>0 时,与 a 的方向_相__同__; ② 当 λ<0 时,与 a 的方向_相__反__. (2)当 λ=0 或 a=0 时,λa=__0___. 上述实数 λ 与向量 a 相乘的运算简称为__数__乘__向__量__.当 λ 和 μ
化简O→P-Q→P+P→S+S→P的结果等于( )
→ A.QP
→ B.OQ
→ C.SP
→ D.SQ
解析:选 B.原式=(O→P+P→Q)+(P→S+S→P)=O→Q+0=O→Q.
如图,在▱ABCD 中,A→B=a,A→D=b,用 a, b 表示向量A→C,B→D,则A→C=________,B→D= ________.
1.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 a≠0 且 b∥a,则存在唯一的实数 λ,使得_b_=__λ_a___.
由共线向量基本定理及前面介绍过的结论可知,如果 A,B,C
是三个不同的点,则它们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_存__在__实__数___λ_,__使__得__A→_B_=__λ_A→_C_______.
复习旧知识:
在四边形 ABCD 中,A→B=D→C,若|A→D-A→B|
=|B→C-B→A|,则四边形 ABCD 是( )
A.菱形
B.矩形
C.正方形
D.不确定
解析:选 B.因为A→B=D→C,
所以四边形 ABCD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A→D-A→B|=|B→C-B→A|,所以|B→D|=|A→C|.
所以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个向量__共__线___. ■名师点拨
共线向量仅仅指向量的方向相同或相反;相等向量指大小和方向均
相同.
向量的有关概念
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若向量 a 与 b 同向,且|a|>|b|,则 a>b; (2)若向量|a|=|b|,则 a 与 b 的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或相反; (3)对于任意向量|a|=|b|,若 a 与 b 的方向相同,则 a=b; (4)向量 a 与向量 b 平行,则向量 a 与 b 方向相同或相反.
பைடு நூலகம்B.B→D+D→A+A→C
C.A→B+B→D+D→C
D.D→C+B→A+A→D
解析:选 C.在 A 中B→A+A→D+D→C=B→D+D→C=B→C;在 B 中B→D
+D→A+A→C=B→A+A→C=B→C;在 C 中A→B+B→D+D→C=A→D+D→C=
A→C;在 D 中D→C+B→A+A→D=D→C+B→D=B→D+D→C=B→C.
都是实数时有 λ(μa)=_(_λμ__)a_. 数乘向量的定义说明,如果存在实数 λ,使得 b=λa,则_b_∥__a_.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的混合运算 一般地,对于实数 λ 与 μ,以及向量 a,有 λa+μa=__(_λ_+__μ_)_a__. 一般地,对于任意实数 λ,以及向量 a 与 b,有 λ(a+b)=__λ_a_+__λ_b___. (2)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向量以及它们的混和运算,统称为向量的 线性运算.
答案:③
4.在下列命题中: ①平行向量一定相等;②不相等的向量一定不平行;③共线向 量一定相等;④相等向量一定共线;⑤长度相等的向量是相等 向量;⑥平行于同一个非零向量的两个向量是共线向量. 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由向量的相关概念可知④⑥正确. 答案:④⑥
1.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一般地,平面上任意给定两个向量 a,b,在该平面内任取一点 A,作A→B=a,B→C=b,作出向量A→C,则向量A→C称为向量 a 与 b
1. 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a 0 ,且b // a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 ,使得 b a 如果b 0 ,且a // b ,则存在唯一的实数t ,使得 a tb
ABDC
,
作
出
向
量
→ AD
,
因
为
→ BD
=
→ AC
,
因
此
→ AD
=
_A_→_B_+__B_→D__=__A→_B__+__A→_C_______.
这种求两向量和的作图方法也常称为向量加法的
___平__行__四__边__形__法__则_____.
由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不难看出,向量的加法运算满足交换 律,即对于任意的向量 a,b,都有___a_+__b_=__b_+__a____.
【解】 (1)不正确.因为向量由两个因素来确定,即大小和方向, 所以两个向量不能比较大小. (2)不正确.由|a|=|b|只能判断两向量的长度相等,不能确定它们的 方向关系. (3)正确.因为|a|=|b|,且 a 与 b 同向,由两向量相等的条件,可得 a=b. (4)不正确.因为向量 a 与向量 b 若有一个是零向量,则其方向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