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B版 专题13近代物理初步 新高考版 训练册(含答案)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B版 专题13近代物理初步 新高考版 训练册(含答案)

专题十三近代物理初步五年高考基础题组1.(2023全国甲,15,6分)在下列两个核反应方程中X+714N→Y+817OY+37Li→2XX和Y代表两种不同的原子核,以Z和A分别表示X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则()A.Z=1,A=1B.Z=1,A=2C.Z=2,A=3D.Z=2,A=4答案D2.(2022湖南,1,4分)关于原子结构和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B.玻尔的原子理论完全揭示了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D.电子束穿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揭示了电子的粒子性答案C3.(2023北京,14,3分)在发现新的物理现象后,人们往往试图用不同的理论方法来解释。

比如,当发现光在地球附近的重力场中传播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后,科学家分别用两种方法作出了解释。

现象:从地面P点向上发出一束频率为ν0的光,射向离地面高为H(远小于地球半径)的Q点处的接收器上,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为ν。

方法一:根据光子能量E=hν=mc2(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m为光子的等效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和重力场中能量守恒定律,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ν。

方法二:根据广义相对论,光在有万有引力的空间中运动时,其频率会发生变化。

将该理论应用于地球附近,可得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频率ν=ν式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地球半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方法一得到ν=ν01+为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B.由方法二可知,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大于发出时光的波长C.若从Q点发出一束光照射到P点,从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知,其频率会变小D.通过类比,可知太阳表面发出的光的频率在传播过程中变大答案B4.(2023湖南,1,4分)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反应堆中科院环流器装置(EAST)创下新纪录,实现403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为可控核聚变的最终实现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比重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更多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12H+13H→24He+-10eC.核聚变的核反应燃料主要是铀235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答案A5.(2022湖北,1,4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47Be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47Be+-10e→X+00νe。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母题题源解密专题1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母题题源解密专题1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解析版)

专题13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母题来源】2022年全国乙卷【母题题文】常温下,一元酸HA 的3a K (HA)=1.010-⨯。

在某体系中,+H 与-A 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c (HA)c(HA)c A -=+总,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Ⅰ中()()()c Hc OH c A +--=+B .溶液Ⅱ中的HA 的电离度()-c A c (HA)⎛⎫ ⎪ ⎪⎝⎭总为1101C .溶液Ⅰ和Ⅱ中的(HA)c 不相等D .溶液Ⅰ和Ⅱ中的c (HA)总之比为410- 【答案】B 【试题解析】A .常温下溶液I 的pH=7.0,则溶液I 中c (H +)=c (OH -)=1×10-7mol/L ,c (H +)<c (OH -)+c (A -),A 错误;B .常温下溶液II 的pH=1.0,溶液中c (H +)=0.1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则--0.1(A )(HA)-(A )c c c 总=1.0×10-3,解得-(A )(HA)c c 总=1101,B 正确; C .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II 中的c (HA)相等,C 错误;D .常温下溶液I 的pH=7.0,溶液I 中c (H +)=1×10-7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710[(HA)(HA)](HA)c c c -总=1.0×10-3,溶液I 中c 总(HA)=(104+1)c (HA),溶液II 的pH=1.0,溶液II 中c (H +)=0.1mol/L ,K a =+-(H )(A )(HA)c c c ⋅=1.0×10-3,c 总(HA)=c (HA)+c (A -),0.1[(HA)(HA)](HA)c c c -总=1.0×10-3,溶液II 中c 总(HA)=1.01c (HA),未电离的HA 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 和II 中的c (HA)相等,溶液I 和II 中c 总(HA)之比为[(104+1)c (HA)]∶[1.01c (HA)]=(104+1)∶1.01≈104,D 错误; 答案选B 。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理综复习实验题13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理综复习实验题13及答案

综合物实验题(13)1.(18分)(1)(6分)如图1—1所示为一只电容式传感器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当动片(实线图)和定片(虚线图)之间正对扇形区的圆心角的角度θ发生变时,电容便发生变,于是通过测量电容的变情况就可以知道θ的变情况。

那么,在图1—2中,能正确反映和θ间函关系的是。

(2)(6分)如图2—1所示为测量电阻的电路,R为待测电阻,R为阻值可读可调的电阻箱,R′为适当的保护电阻,阻值未知,电E的电动势未知,S为单刀双掷开关,A为电流表,请完成以下实验要求:按图2—1所示的电路,在图2—2中的实物图上连线。

b 测量R的步骤为:①将S向端闭合,电流表的读为I;②将S向b端闭合,适当调节电阻箱R使得电流表读仍为..I,并记下此时R的读,其值为R0那么,在本实验中R的测量值为。

(3)(6分)如图3—1所示的暗箱有A、B、、D共4个接线柱,V1、V2是两个分别连接在B、和D、A接线柱上的想电压表,S为连接在、D接线柱上的开关。

现有两节完全相同的普通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均相同)以及R1=3Ω,R2=2Ω的电阻各一只,还有供连接用的导线若干。

某实验小组选用这些组件相互串联装入暗箱中,实验发现:(1)当开关S接通时,V1读为250V,V2读为150V;(2)开关S断开时,V1的读是300V,V2的读是000V求:请在右图中直接画出暗箱内的连线图;b 每节干电池的内阻r大小是。

2.(1)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让质量为1的小球从斜槽轨道上某处自由滚下,与静止在轨道末端的质量为2的小球发生对心碰撞,如图所示,某位同认为实验中必须遵守如下事项: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轨道末在必须水平.1必须大于2D.入射小球1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E.实验中必须测量桌面离地面的高度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2)某同在技活动中,设计一个实验装置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其结构如图所示。

当滑真A在光滑的水平杆上作简谐振动时,滑块A发生位移并带动滑片P在光滑的电阻丝上运动,从而在B间输出电压信号,成为示波器的信息。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神经调节

2024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 神经调节

消退 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小表达 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它的建立与消退皆为学
习过程,都需
的参与。
答案:大脑皮层
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
易混易错 正常成年人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大脑皮层发 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控制。
小表达 1.脑卒中患者的上肢、下肢和脊髓都没有受伤,却不能运动,为什么?
2.一位脑出血患者发病时右手、右腿出现运动障碍,请问脑出血可能发生在 (部位)。
答案:1.脑卒中患者的大脑某区域受损伤,肢体失去了大脑的控制而不能运动,说明脊 髓控制的运动受大脑的调控。 2.左大脑皮层运动区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2)完成反射的结构——反射弧
小表达 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作出的反应是反射吗?针刺手臂感觉疼痛是反射 吗?请写出判断依据。
答案:反射活动需经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作出的反应 不是反射;疼痛的感觉产生在大脑皮层,由于未经过效应器,针刺手臂感觉疼痛也不是 反射。
2.兴奋传递的过程
易混易错 1.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 透性:若使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则产生兴奋;若使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 增加,Cl-内流,则可抑制兴奋产生。 2.同一神经递质作用于不同的细胞可能产生不同的现象,如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引 起兴奋,但对心肌细胞则是抑制兴奋产生的。

2022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物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2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五)物理试题1.原子核A 、B 结合成放射性原子核C .核反应方程是A +B →C ,已知原子核A 、B 、C 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C m ,结合能分别为A E 、B E 、C E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A 、B 、C 中比结合能最小的是原子核CB .原子核A 、B 结合成原子核C ,释放的能量()2A B C E m m m c∆=+-C .原子核A 、B 结合成原子核C ,释放的能量A B CE E E E ∆=+-D .大量原子核C 经历两个半衰期时,已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占原来的142.如图所示,在竖直面内,固定一足够长通电导线a ,电流水平向右,空间还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在通电导线a 的正下方,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的导线b ,其长度为L ,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使悬挂导线b 的细线不受力,需要在导线b 中通入水平向左的电流B .若导线b 中通入方向向右、大小为Ⅰ的电流,细线恰好不受力,则导线a 在导线b 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mg ILC .若导线b 中通入方向向右、大小为Ⅰ的电流,细线恰好不受力,则导线a 在导线b 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mg B IL-D .若导线b 中通入方向向右、大小为Ⅰ的电流。

细线恰好不受力,此时若使b 中电流反向,大小不变,则每一根细线受到导线b 的拉力大小将变成2mg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重物,在塔吊电动机的拉力下,由静止开始向上以加速度1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重物上升到高度h 、重物速度为1v 时塔吊电动机功率达到额定功率0P ,此时立刻控制电动机使重物做加速度大小为2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到零,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一切摩擦,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重物匀减速阶段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为()2m g a +B .重物匀加速阶段电动机提供的牵引力大小为01P v C .计算重物匀加速阶段所用时间的方程为20112P t mgh mv -=D .假设竖直方向足够长,若塔吊电动机以额定功率0P 启动,速度1v 就是其能达到的最大速度4.如图所示,带电荷量为Q 的等量同种正电荷固定在水平面上,在其连线的中垂线(竖直方向)上固定一光滑绝缘的细杆,细杆上套一个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小球从细杆上某点a 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时速度为零,b 间的距离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

(人教版)高考一轮化学:综合实验探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一轮化学:综合实验探究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一轮化学:综合实验探究练习(含)答案专题:综合实验探究1、有镁、铝混合粉末25.5克,将它完全溶于600ml 5mol/L的盐酸溶液中,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A.1000 ml B.500 ml C.1500 ml D.100 ml 【答案】C2、以下实验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 向5 mL 10% CuSO4溶液中滴加5滴2% NaOH溶液制得Cu(OH)2,再加少量乙醛煮沸,观察到红色沉淀B. 用溴水鉴别苯、四氯化碳C. 苯中混有少量的苯酚,加入浓溴水沉淀后过滤除去苯酚D. 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用氢气加成除去乙烯【答案】A. 滴加5滴2% NaOH,碱不足,不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A错误;B. 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萃取后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C. 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引入新杂质,应选NaOH、分液,故C错误;D. 易引入新杂质氢气,应选溴水、洗气,故D错误;故选:B。

3、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发生的反应如下: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相关数据列表如下:沸点/℃密度/(g•cm-3)水中溶解性正丁醇11.72 0.8109 微溶正丁醛75.7 0.8017 微溶实验步骤如下: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 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3)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层(填“上”或“下”)(4)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答案】(1)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容易发生迸溅,故答案为:不能,容易发生迸溅;(2)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漏,故选c;(4)正丁醛密度为0.8017 g•cm-3,小于水的密度,故分层水层在下方,故答案为:下;(5)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故答案为: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6)2/3.89=51.4%/4、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3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解析版)

13.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Br-80 Ag-108 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5mL 蒸馏水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 固体5.8g D.用pH 试纸测氯水的pH【答案】C【解析】A项,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则用10mL量筒量取5.0mL 蒸馏水,故A错误;B项,乙醇与水互溶,不能选分液漏斗分离,应选蒸馏法,故B错误;C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则用托盘天平可称量NaCl 固体5.8g,故C正确;D项,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选pH试纸,应选pH 计测定其pH值,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A项,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项,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项,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项,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可用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B.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答案】A【解析】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时,应重新配制,故A错。

新高考生物重难点强化训练05 实验与探究(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重难点强化训练05 实验与探究(解析版)

重难点05 实验与探究(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在实验考查方面,考纲要求学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的数据进行处理。

纵观历年高考一向注重对教材实验的考查,经常考的教材实验主要集中在必修一模块,内容主要涉及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的作用、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此外,还可能进行拓展和创新设计考题,但实验原理仍立足于教材,难度不会太大。

【满分技巧】1.在掌握教材实验原理、步骤、细节的基础上,能合理分析实验结果异常的原因2.抓住实验的几大基本原则分析或设计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科学性原则3.遇到陌生情境时要联系回顾已学知识中的生物学原理,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必备知识】1.牢固掌握教材中的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2.能熟练运用实验原则进行实验分析和设计。

【限时检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20•北京)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均可完成的是()A.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B.提取和分离叶绿素C.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D.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答】解:A、紫色的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无法观察叶绿体,A错误;B、紫色的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无法提取和分离叶绿素,B错误;C、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C正确;D、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黑藻叶片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D错误。

故选:C。

2.(2020•江苏)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

在生物科学史中,下列科学研究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A.卡尔文(M.Calvin)等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途径B.赫尔希(A.D.Hershey)等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梅塞尔森(M.Meselson)等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D.温特(F.W.Went)证明胚芽鞘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解答】解:A:卡尔文利用14C标记CO2,从而探明光合作用中有机物的转化途径为CO2→C3→(CH2O)n,A不正确。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 专题12 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解析版)

新高考化学实验特训专辑12.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四)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Br-80 Ag-108 I-127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1.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实验室进行蒸馏实验结束时,应先撤酒精灯,继续通冷凝水一段时间C.实验室中进行可燃性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再点燃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防止液体滴到管外,滴管尖端应与试管内壁接触【答案】D【解析】A项,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为防止试剂交叉污染,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A正确;B项,进行蒸馏操作时,为防止冷凝管破裂,加热前应先通冷凝水,蒸馏结束后继续通冷凝水一段时间,故B正确;C项,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易爆炸,必须先验纯、后点燃,故C正确;D项,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不能触及试管内壁,以免污染试剂,故D错误。

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溶液需存放在加有少量铁粉的试剂瓶中,防止变质B.食盐水中Ca2+、SO42-等杂质的去除,应先加Na2CO3溶液,后加BaCl2溶液C.用四氯化碳来萃取碘水中的I2,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D.用BaCl2溶液来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2SO3样品是否变质【答案】C【解析】A项,Fe+2Fe3+=3Fe2+,产生杂质,因此不能加入铁粉,故错误;B项,为了将杂质离子完全除去,所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的除杂试剂成为新杂质,故Na2CO3的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因此应先加BaCl2溶液,后加Na2CO3溶液,故错误;C项,四氯化碳难溶于水且密度大于水,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碘的四氯化碳在下层,因此有机层液体从下口流出,故正确;D项,BaCl2与Na2SO3反应:BaCl2+Na2SO3=BaSO3↓+2NaCl,也有白色沉淀产生,不能说明亚硫酸钠变质,应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故错误;故选C。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2021年整理)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2021年整理)

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13 实验与探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13 实验与探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13 实验与探究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三实验与探究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河南郑州质检一,30)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倍镜观察的视野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时,应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斐林试剂检验某组织样液,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其中一定含有葡萄糖D.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联会现象【答案】B【解析】换用高倍物镜前需在低倍镜下调视野清楚,并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A错误;甲基绿和吡罗红需先混合再使用,B正确;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反应都能产生砖红色沉淀,如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等,C错误;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而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错误。

2.(2016广东揭阳二模,4)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学显微镜可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B.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C.在 95%乙醇中加入无水 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D.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所得数值可能偏大【答案】B【解析】叶绿体中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B说法错误。

专题13静电场知识的应用-2023年高考物理电场常用模型模拟精练(解析版)

专题13静电场知识的应用-2023年高考物理电场常用模型模拟精练(解析版)

2023年高考物理《静电场》常用物理模型最新模拟题精练专题13静电场知识的应用(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3广东重点高中期末)如图甲是某同学设计的一实验装置,两端开口的空塑料瓶中固定着一根钢锯条和一块金属片,图乙为塑料瓶俯视图。

将钢锯条和金属片分别跟静电起电机的两极相连。

将点燃的蚊香放入塑料瓶内,很快就看见塑料瓶内烟雾缭绕。

摇动起电机,顿时塑料瓶清澈透明,停止摇动,又是烟雾缭绕。

当起电机摇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演示的是静电除尘现象,烟尘带了正电荷B.锯条附近的电场强度小于在金属片附近的电场强度C.锯条附近的电势高于金属片附近的电势D.电场力对烟尘做正功【参考答案】.D【名师解析】将钢锯条和金属片分别跟静电起电机的两极相连,摇动起电机,使锯条带负电,金属片带正电,它们之间的空气被电离,电子在往金属片运动的过程中,遇到烟尘,使烟尘带负电,最终烟尘被吸附到金属片上,最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在金属片底端的瓶子底部,所以该实验装置演示的是静电除尘现象,A错误;根据尖端放电知识可知,锯齿状的铁锯条附件的电场更强一些,所以锯条附近的电场不是匀强电场,B错误;由甲图知,金属片带正电,锯条带负电,所以锯条附近的电势低于金属片附近的电势,C 错误;烟尘带负电,电场力对带负电的烟尘做正功,使得烟尘聚集到金属片上,D正确。

2.(2023天津河西区高二期中)对于书本中几幅插图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该女生和带电的金属球带有同种性质的电荷B.乙图为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带正电的尘埃被收集在线状电离器B上C.丙图中,燃气灶中电子点火器点火应用了静电屏蔽的原理D.丁图中,两条优质的话筒线外面包裹着金属外衣应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甲图中,带电金属球的多余电荷转移到该女生,该女生和带电金属球带有同种性质的电荷,故A 正确;乙图为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带正电的尘埃被收集在带负电的金属板上,故B 错误;丙图中,燃气灶中电子点火器点火应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故C 错误;丁图中,两条优质的话筒线外面包裹着金属外衣应用了静电屏蔽的原理,故D 错误。

高中化学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利用1.(2021·全国高考甲卷真题)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1)2I 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①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_______后可循环使用。

②通入2Cl 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反应物用量比()()22n Cl /n FeI =1.5时,氧化产物为_______;当()()22n Cl /n FeI >1.5,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

(2)以3NaIO 为原料制备2I 的方法是:先向3NaIO 溶液中加入计量的3NaHSO ,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3NaIO 溶液,反应得到2I ,上述制备2I 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KI 溶液和4CuSO 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2I ,若生成21mol I ,消耗的KI 至少为_______mol 。

2I 在KI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3I +I I 。

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 与4CuSO 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气蒸馏可制得高纯碘。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2AgI+Fe=2Ag+ Fe 2++2I - AgNO 3 FeI 2+Cl 2= I 2+FeCl 2 I 2、FeCl 3 I 2被过量的2Cl 进一步氧化 --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4 防止单质碘析出【解析】(1) ①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gI ,AgI 可与Fe 反应生成FeI 2和Ag ,FeI 2易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Fe=2Ag+ Fe 2++2I -,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AgI+Fe=2Ag+ Fe 2++2I -;AgNO 3;②通入2Cl 的过程中,因I -还原性强于Fe 2+,2Cl 先氧化还原性强的I -,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化产物只能是I 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I 2+Cl 2= I 2+FeCl 2,若反应物用量比()()22n Cl /n FeI =1.5时即2Cl 过量,先氧化完全部I -再氧化Fe 2+,恰好将全部I -和Fe 2+氧化,故氧化产物为I 2、FeCl 3,当()()22n Cl /n FeI >1.5即2Cl 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故答案为:FeI 2+Cl 2= I 2+FeCl 2;I 2、FeCl 3;I 2被过量的2Cl 进一步氧化;(2)先向3NaIO 溶液中加入计量的3NaHSO ,生成碘化物即含I -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I -)加入3NaIO 溶液,反应得到2I ,上述制备2I 的两个反应中I -为中间产物,总反应为-3IO 与-3H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4SO 和2I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故答案为:--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 (3) KI 溶液和4CuSO 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2I ,化学方程式为4KI+2CuSO 4=2CuI ↓ +I 2+2K 2SO 4,若生成21mol I ,则消耗的KI 至少为4mol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I -浓度增大,可逆反应--23I +I I 平衡右移,增大2I 溶解度,防止2I 升华,有利于蒸馏时防止单质碘析出,故答案为:4;防止单质碘析出。

2021-2022年高三第五次理综强化训练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三第五次理综强化训练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第五次理综强化训练试题 含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Cu:64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78分)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B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C .植物体内的叶绿素a 和b 都含有镁元素D .动物体内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含有碳元素2.右图①、②、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a 、b 、c 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三种不同方式。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的③物质和②物质一样,也有水溶性和脂溶性部分B .小分子物质以方式b 进出细胞C .某些免疫抑制药物可作用于①,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 .物质以方式c 进入细胞时,③形状可以发生改变3.右图为基因型为aaBbCc 的某动物(2N=6)细胞分裂示意图,据 此可确认该细胞( )A .发生过基因突变B .将形成四种配子C .是次级精母细胞D .携有能控制该种动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4.基因型为YyRr 雄果蝇细胞(DNA 都用15N 标记)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进行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 及一个核内DNA 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图的DE 段一个细胞内只含2个染色体组,图2的F 时期核DNA 数目加倍B .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图1的BC段一个细胞中只可能含有0条或1条Y 染色体C .在L 时期基因组成为YR 、yr 、Yr 、yRD .图2的I 时期核DNA 数与染色体数之比为2∶1,含15N 的DNA 与不含15N 的DNA 分子比值为1∶1①③② a b c5.为研究酵母菌的发酵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装置,并将有关检测结果绘制成图乙。

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一定量的检验试剂。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检验发酵产物酒精需向①号试管中滴加含重铬酸钾的浓硫酸B. 设②号试管对照组是为了排除无关变量温度对实验的干扰C. 图乙曲线b表示①号试管内玻璃管口气泡释放速率变化D. 图乙曲线a表示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变化规律6.图1表示染色体DNA的基因表达过程,图2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强化训练)-2021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复习(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 第11题 化学实验基础(强化训练)-2021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复习(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5 第11题化学实验基础(强化训练)1.在一定条件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纯净的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l2+3C 高温2AlCl3+3C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加热MnCl2+Cl2↑+2H2OB.装置b、c中盛装的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C.装置d、e之间应添加一个干燥装置D.此实验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答案】D【分析】向氧化铝和过量碳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氯化铝,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可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反应制备氯化铝,e为尾气处理,依此解答该题。

【详解】A.装置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加热MnCl2+Cl2↑+2H2O,A项正确;B.b为饱和食盐水,可用于除去氯化氢,c为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B项正确;C.氯化铝易水解,则应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d中,C项正确;D.尾气除氯气外还有CO,不能直接排放,D项错误;答案选D。

2.对于下面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目的,表述错误的是A.装置甲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才能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B.装置乙改用水浴加热,才能用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C.充分冷敷装置丙中圆底烧瓶后,打开止水夹,可见“喷泉”现象D.装置丁可用于实验室制备SO2【答案】B【详解】A.高锰酸钾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装置后加接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可吸收二氧化碳、水等,可获得纯净干燥的甲烷,故A正确;B.制备乙酸乙酯,可直接加热,无需水浴加热,故B错误;C.氨气易溶于水,可导致圆底烧瓶压强减小,可形成喷泉,故C正确;D.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硫,故D正确;故选B。

高中化学专题13 晶体结构与性质-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

高中化学专题13 晶体结构与性质-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高频考点集训(解析版)

专题13 晶体结构与性质一、单选题1.用来测定某一固体是否是晶体的仪器是A.质谱仪B.红外光谱仪C.pH计D.X射线衔射仪【答案】D【解析】A.质谱仪通常用来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质荷比的最大值,A不符合题意;B.红外光谱仪通常用来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从而测定有机物结构式,B不符合题意;C.pH计用来测量溶液的酸碱性,C不符合题意;D.同一条件下,当单一波长的X-射线通过晶体和非晶体时,摄取的图谱是不同的,非晶体图谱中看不到分立的班点或明锐的谱线,故可用x-射线衍射仪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氯化钠晶体的阳离子配位数是6,推测氯化铯晶体的阳离子的配位数也是6B.CO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SiO2也是直线型分子C.金刚石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推测晶体硅中原子之间也是以共价键结合D.SiH4的沸点高于CH4,推测HCl的沸点高于HF【答案】C【解析】A.氯化钠晶体的阳离子配位数是6,但是氯化铯晶体的阳离子的配位数是8,故A错误;B.CO2是直线型分子,SiO2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B错误;C.金刚石和晶体硅都是原子晶体,以共价键相结合,所以金刚石中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晶体硅中原子之间也是以共价键结合,故C正确;D.氟化氢含有氢键,沸点高于氯化氢,故D错误;故选C。

3.前四周期元素X、Y、Z、W、T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位于同一周期,X的最简单氢化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在同周期中电负性最小,二元化合物E中元素Y和W的质量比为23:16,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中,元素Z形成的离子半径最小,T元素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Z、T的单质晶胞堆积方式相同B.W和T的单质混合加热可得化合物T2WC.X的单质是分子晶体D.X、W的简单氢化物都是极性分子【答案】B【解析】A.Y、Z、T的单质分别为Na、Al、Cu,晶胞堆积方式分别为体心立方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堆积方式不同,故A错误;B.W和T的单质混合加热,即铜和硫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u2S,故B正确;C.X为C,C的单质如金刚石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D.X、W的简单氢化物即CH4,H2S,甲烷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B。

2021年高三实验班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实验班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实验班第五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Al 27,S 32,Cl 35.5,Fe 56,Zn 651.几种微粒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则可说明A .可能是同一元素B .一定是同一元素C .彼此之间一定是同位素D .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2.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能使pH 试纸呈红色的溶液:Fe 2+、Mg 2+、NO 3-、Cl —B .在饱和的氯水中:SO 42-、NH 4+、A13+、CH 3CHOC .加入A1能放出H 2的溶液中:Cl —、SO 32-、NO 3-、HCO 3-D . =0.1mol/L 的溶液:Na +、K +、SiO 32-、A1O 2-3.反应4NH 3(g )+5O 2(g )4NO (g )+6H 2O (g )在5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为A .v (O 2)=0.01mol/(L·s)B .v (NO )=0.08mol/(L·s)C .v (H 2O )=0.003mol/(L·s)D .v (NH 3)=0.001mol/(L·s)4.进行一氯取代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产物的烷烃是A .(CH 3)2CHCH 2CH 2CH 3B .(CH 3)3CCH 2CH 3C .(CH 3)2CHCH (CH 3)2D .(CH 3)2CHCH 32442充水,也无多余的水分,所用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A.45.8%B.57.6%C.72.3%D.无法确定7.欲使0.1mol/L 的NaHCO 3溶液中c (H +)、c (CO )、c (HCO 3¯)都减少,其方法是 ( )A .加入氢氧化钠固体B .加水C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D .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8.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B 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需外接电源才能工作溶液发生反应乙二酸具有酸性C 乙二酸可与KMnO4NaCl固体可导电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D Na在Cl2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9.Ⅰ、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欲比较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其设计的依据是;但该装置存在缺陷,请指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高考实验综合强化训练(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Na-23 Al-27Si-28 S-32 Cl-35.5 K-39 Fe-56 Cu-64 Br-80 Ag-108 Ba-137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5mL 蒸馏水B.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醇和水C.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 固体5.8g D.用pH 试纸测氯水的pH【答案】C【解析】A项,量筒的最小刻度为0.1mL,则用10mL量筒量取5.0mL 蒸馏水,故A错误;B项,乙醇与水互溶,不能选分液漏斗分离,应选蒸馏法,故B错误;C项,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则用托盘天平可称量NaCl 固体5.8g,故C正确;D项,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选pH试纸,应选pH 计测定其pH值,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时可通过加碎瓷片防暴沸B.可用精密pH试纸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C.用加水后再分液的方法可将苯和四氯化碳分离D.根据燃烧产生的气味,可区分棉纤绵和蛋白质纤维【答案】C【解析】A项,加热液体至沸腾时,必须要在反应容器内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否则出现暴沸将会很危险,A项正确;B项,精密pH试纸可以将pH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可以区分pH=5.1和pH=5.6的两种NH4Cl溶液,B项正确;C项,苯和四氯化碳互相溶解,均难溶于水,因而加水不影响苯和四氯化碳的互溶体系,不可以分液,可采用蒸馏分离,C项错误;D项,棉纤绵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纤维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而可以用燃烧法区别,D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可用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B.焰色反应时,先用稀盐酸洗涤铂丝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然后再进行实验C.将新制氯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看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该晶体中含有NH+4【答案】A【解析】定容时因不慎使液面高于容量瓶的刻度线时,应重新配制,故A错。

4.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用标准盐酸滴定NaHCO3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B项错误;加几滴CuSO4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Zn与置换出来的Cu及稀H2SO4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放出H2的速率,A项正确;黄色是Na+的焰色,C项正确;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既不能太少,也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D项正确。

5.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解析】A项,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B项,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C项,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D项,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故选A。

6.下列方法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答案】C【解析】①通过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大小可以比较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符合题目要求;②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不是漂白性,不符合题目要求;③通过Cu和Mg的析出情况可以比较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符合题目要求;④碳酸钠、硅酸钠分别为C、Si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形成的盐,比较同温同浓度碳酸钠、硅酸钠的水解程度可以确定C、Si的非金属性强弱,符合题目要求;⑤反应热与反应速率无关,不符合题目要求。

故C项正确。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上称量B.欲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C.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氨气D.实验室用图2所示装置检验火柴头燃烧产生的SO2【答案】D【解析】NaOH固体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A项错;Na2CO3溶液在除去SO2的同时也会与CO2反应,B项错;加热NH4Cl固体不会得到氨气,且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C项错。

8.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某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解析】A项,只要是碱性溶液均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不一定是氨气的水溶液;B项,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氧化性气体,如NO2、溴蒸气等;C项,苯与溴水混合,溴水褪色,是萃取过程,不是加成反应;D项只能说明该物质中含有C、H元素或S、H元素,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碳氢氧化合物,还可能为硫氢化合物。

9.某实验小组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含少量NaCl),准确称量W g样品进行实验,下列实验方法所对应的实验方案和测量数据最合理的是()【解析】A项,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滴定Na2CO3时,达到滴定终点时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CO2↑+H2O,根据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可求得Na2CO3的质量,进而可求出其质量分数,故A项正确;B项,测定原理是通过碱石灰吸收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2,利用CO2和Na2CO3的物质的量关系求得Na2CO3的质量,但由于碱石灰还能吸收反应中带出的水蒸气,会使测定结果偏高,故B项不合理;C项,测定原理是利用样品和盐酸反应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CO2的质量,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但由于CO2可溶于水,产生的CO2不能全部逸出,且部分水蒸气也会逸出,因此减轻的质量并不是产生的全部CO2的质量,故C项不合理;D项,测定原理是用排水法测出样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O2的体积,进而求得Na2CO3的质量,但由于CO2可溶于水,测得的体积会小于实际产生的CO2的体积,从而造成结果偏低,因此D项也不合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中,制备Fe(OH)3胶体,应把饱和FeCl3溶液逐滴加入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反应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项中,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应在HCl气流中加热,防止MgCl2发生水解反应。

C项中,Cu粉能和稀HNO3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应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项中,由于H2O中的H比乙醇中的H易电离,所以Na与H2O反应比Na与乙醇反应剧烈得多,可以用与Na的反应来比较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11.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解析】A中氨气制备装置正确;HCl极易溶于水,导管直接通入水中会发生倒吸现象,B错;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溶液的稀释,C错;NO2气体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备Al(OH)3悬浊液:向1 mol·L-1 AlCl3溶液中加过量的6 mol·L-1 NaOH溶液B.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D.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答案】D【解析】NaOH过量,Al(OH)3会被溶解生成NaAlO2,A项错误;饱和NaOH溶液可以与CH3COOH 反应,同时也与乙酸乙酯反应,B项错误;待测液中先加氯水,则无法确定溶液中原来存在的是Fe2+还是Fe3+,或二者都有,C项错误;H2O2的浓度相同时,一支试管中加催化剂,一支不加,通过观察生成气泡的快慢来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项正确。

13.实验室可将硬质玻璃管改装为燃烧管(如图所示),挤压软塑料瓶瓶壁,向装有固体B的锥形瓶中加入液体A,同时往燃烧管中通入气体C并点燃,可看到明显的燃烧现象(金属网用以防止气体混合爆炸)。

若用此装置模拟工业制氯化氢,则关于试剂选择正确的是()选项溶液A 固体B 气体C【答案】D【解析】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在燃烧管中不能与氯气充分混合,不能燃烧,A项错误;该装置不需加热即可获得氯气,而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反应需加热才能发生,B项错误;金属铁和硝酸反应不会产生氢气,C项错误;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可以生成氯气,氯气和氢气在燃烧管中混合均匀可以获得氯化氢,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D项正确。

1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现象不符合...事实的是( )A.向FeCl溶液B.将混有少量氯化C.向装有10 mL溴水的D.将灼热的铜丝伸【解析】A项,Fe3+能与SCN-反应生成血红色的Fe(SCN)3,A项正确;B项,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比氯化钾大,故先析出硝酸钾晶体,B项错误;C项,正已烷的密度比水小,光照条件下,溴能与正已烷发生取代反应,上下层均呈无色,C项正确;D项,灼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D项正确。

15.木炭和浓硫酸共热能产生CO2、SO2、H2O的混合气体,某同学拟设计实验方案,欲选用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无水硫酸铜,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

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用上述三种试剂且每种试剂仅用一次,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B.CO2的检验必须在吸收SO2后进行,因为S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若再提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则为达到实验目的品红溶液必须使用两次D.混合气体中含有H2O的实验现象是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答案】C【解析】项A项,由于题给三种试剂中没有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试剂,且二氧化硫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干扰二氧化碳的检验,所以只用题述三种试剂且每种试剂仅用一次,则无法判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故A正确;B项,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先除去二氧化硫,故B正确;C项,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硫时,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完全褪色,则不需要再用品红溶液判断二氧化硫是否吸收完全,即品红溶液可以使用一次,故C错误;D项,无水硫酸铜固体由白色变蓝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2O,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