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上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日总第课时

桃花源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陶渊明。

2. 熟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

教学方法:诵读法、归纳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遗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自主学习

1.学生介绍所了解的陶渊明、课文背景。

①陶渊明,名潜,字子亮,东晋著名诗人,诗歌多以表现田园山水、归居之乐见长。

②作者生活的朝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生灵涂炭。陶渊明曾做过几任小官,因不满现实黑暗,辞官归隐,躬耕僻野,寄情山水。

③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可独立成篇。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3、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

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何世,②乃不知有汉,③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三、合作翻译

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向对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②乃不知有汉:竟乃大惊:竟

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④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具答之详细地

⑤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黄发垂髦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处处志之作标记

诣太守到…去寻病终死

⑥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四、诵读训练。(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1.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4.若时间允许,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五、自主小结

“世外桃源”是同学们熟知的一个成语,它出自于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下堂课我们将一起从《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六、布置作业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恰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月日总第课时

桃花源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线索。

2. 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一、复习导入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l.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

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

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

三、交流互动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逢”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桃花源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3.请一位同学们朗读第2段,思考: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