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服饰史第五章资料
中国服饰史书
春秋战国服饰 ------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各自为政,一方面 竞相发展生产,注重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 财富。特别是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掳掠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 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交流提高。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 服装剪裁工艺和装饰艺术,也无不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 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发明了推陈出新的深衣服饰。 这一时期,围绕社会上层统治者聚合起一个个巨大的消费集团, 列国之间的聘问往还也需要用大量美锦文绣,请盟求和竟然贿 以执针、织紝的数十数百的工奴、工妾。工匠之众、风气之盛, 促使官、私纺织、刺绣高级工艺品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周代往 日“珠玉锦绣不獼于市”的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 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初秋战国时期,不,衣裘冠履,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即便 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均求贵重。
服装的发展沿革与社会制度 密切相关,材料的讲究、数 量的增多、服用的普遍程度 又与社会生产相适应。在商 代能穿上丝绸衣服的,可能 还是少数。到西周,虽说周 成王、周公不一定比商纣王 穿着奢侈,可是各地大小邦 国封君的穿衣打扮都有了种 种排场。地方条件较好的, 无疑更有可能把衣服、帷帐、 茵褥做得格外华丽精美。至 于一般平民,身分等级在下, 只能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 毛布衣,穷极的只好草编如 蓑衣的”牛衣“了。
韶 文
------现 代
割 ” 蚕 茧 ----台 北 故 宫 博
贯头衣
贯头衣
贯头衣大致用整幅织物拼合,不加裁剪而缝 成,周身无袖,贯头而着,衣长及膝,是一 种概括性或笼统化的整体服装。 从出土的岩画中可以看出,在丝织品出现之 后,贯头衣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 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 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器时代部件衣着, 称为人类服装的祖型。
中国服饰史
中国服饰史距今约1万年,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因而服装形 式发生了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
商周
(约公元前17世纪~前771年)由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 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汉服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
中国服饰商代服饰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 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奴隶主和贵族,平时已穿色彩华美的丝 绸衣服。衣料用色厚重,除使用丹砂等矿物颜料外,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栎斗和种植的蓝草、茜草、紫 草等也已用作染料,为服饰材料和纹饰提供了空前的物质条件。奴隶、平民一般穿本色麻、葛布衣或粗毛布衣。
博士聂崇义于建隆二年(961)上《三礼图》(图10 ),奏请重新制订了服制。此后100多年间,又几度加以完 善,且对民间多有禁例,“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然而由于宋代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衣服之章, 上下混淆”,南宋时已不可遏制。社会上层衣服算是符合常规的,大致有官服、便服、遗老服等三式。
汉服袄裙中后期更出现了前代未见的形制款式如立领,以及于一件衣服的显眼处大量使用钮扣。至清朝期间 逐渐被禁止,但仍有少数款式和特征流传至今。
上层社会的官服是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自唐宋以降,龙袍和黄色就为王室所专用。百官 公服自南北朝以来紫色为贵。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为正色,又因《论语》有“恶紫之夺朱也”,紫色自官服 中废除不用;样式近似唐代圆领服而尺寸宽大,盘领右衽,两侧各多出一块,称“襬”(摆);衣料多用纻丝或纱、 罗、绢,但颜色、花纹有别。最有特色的是用“补子”表示品级。补子是一块约40~50cm见方的绸料,织绣上不 同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的补子用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图12)。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衣 服长短和袖子大小区分身份,长大者为尊。
中国历代服饰史第五章
2、常服
也称燕服,是逊于公服的轻礼服。
《旧唐书·舆服志》:“燕服,盖古之亵服也,今谓之常 服。……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 用。”
常服是唐朝最常见、常用,最有特色的服饰。
由幞头、圆领袍、革带、靴(六和靴)搭配组成。
实用,服饰样式不分等级,从皇帝重臣到士庶百姓都可以 穿,以服色、衣料、革带、章服却分等级。
第五章、隋唐五代服饰
一、隋朝的服饰制度
隋朝开始,服饰又走向奢华。 隋炀帝时恢复秦汉章服制度。
1、皇帝服制:大裘冕、衮冕,将日、月、星辰重又放回 冕服
2、诸王百官服制:王公至五品官员服冕服,六品以下官 员服爵弁服。
3、皇后命妇服制:皇后四等礼服分别是袆衣、鞠衣、青 服和朱服。命妇服制均为深衣制。
由原来的幅巾(幧头)演变而来,到北朝周武帝时将幅巾 裁出垂脚,向后幞发,所以称为幞头。
幞头四条垂带两条系于脑后而下垂,两条带子折带反系于 头顶,所以又叫折上巾。
幞头因简易,一般多为军旅、平民束裹,隋唐五代成为男 子的普遍首服。
隋末唐初在幞头内另加巾子(冠架),以便裹出固定的样 式。
二、唐朝的服饰制度
妇女服饰:短襦长裙,裙腰系得很高;贵族妇女流行窄衣 大袖,长裙高履,外加小袖披风,多为翻领式样。
男子常服:幞头袍衫。 裤褶仍然穿着,体现胡服特色。
(一)隋朝妇女服饰
基本样式:短襦长裙,裙腰较高,一般在胸部以上,体现 俏丽修长,配以披帛(帔帛)。
贵族妇女:窄衣大袖,长裙高履,外加小袖披风,多为翻 领式样。
1、唐朝法服
祭服:参加祭礼活动所穿的服饰,是最高级的法服。 朝服:仅次于祭礼的礼仪活动穿的服饰,又称为具服。 公服:次于朝服的公事礼服,又称为从省服。
服饰史
第一章先秦服装第一节早期服饰一面料:丝、葛布、麻料二款式:最早的是裙发展出坎肩式上衣三配饰:最普遍的是项链四贯口衫(贯头衫)形式今日连衣裙,形制为用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布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口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前后两片,以带系成贯口衫也成贯头衫。
五原始社会流行的服饰色彩:红1,火:生食到熟食2,火:驱走严寒3,火:驱走野兽4胜利:战争与狩猎5生命的延续与希望6太阳:驱走黑暗7显耀功绩8熟透的果实是红色的六夏朝崇尚的服饰色彩是黑色1、生活方式的转变:由游牧转为农耕(1)奴隶喜欢黑色(2)土地受关注2、家庭的出现:群婚→小家庭婚同昏娶同取七、上朝崇尚的服饰色彩是白色同同时并存,二分法模式(《春秋》季节之分春秋,方向只为东西)第二节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一冕服:冕冠、上衣、下裳、前有蔽膝、腰间有束带、足登舄屦二冕冠:其板为綖,綖做前圆后方形,戴时后面略高一寸,有向前倾斜之势。
旒为綖板下成串垂珠,一般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据礼仪轻重、等级差异,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
每旒多为穿五彩玉珠九颗或十二颗。
冕冠戴在头上,以筓沿两孔穿发髻固定,两边各垂一珠,叫做“黈纩”,也称“充耳”,垂在耳边,意在提醒君王勿轻信谗言,连同綖板前低俯就之形都含有规劝君王仁德的政治含义。
三衣裳: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四十二章纹饰:日月星辰代表照临山代表稳重龙代表应变华虫代表文丽宗shi代表忠孝藻代表洁净火代表光明粉米代表滋养黼(斧形)代表决断黻代表明辨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与胡服一、深衣: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形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为一体。
因而上身合体,下赏宽广长至足踝或及地,男女文武贵贱皆穿。
二、胡服:特征为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三、胡服骑射赵国赵武灵王“非以养欲而东之也”第二章秦汉服装(六王毕四海一)第一节男子袍服与冠履一、袍: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为袂,领口袖口处绣夔纹或方格纹等。
中国服装史
(1)续衽钩边:衣襟接长, 斜角绕至背后,以丝带扎系。 续衽:将衣服的前襟接长 钩边:滚边 (2)矩领,圆袖,下摆不开衩,领,袖,下摆的 边缘饰有素色或绣绘的滚边. (3)衣长至踝间
3
冕服
• 周“等级制度”,形成了完整的衣冠制度,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冕服 中国最重要的礼服,帝王卿相祭服。
• (1)冕冠 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 冠顶称綖(板) 上玄下纁,前低后高 冠身两侧各施小孔,名“组”, 带冠后冠以发笄, 冕板上有12“旒”、每旒上有12颗玉珠。
北京山顶洞人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穿孔的鱼骨、兽骨、兽牙、贝壳、石珠 用皮绳串起做装饰 装饰于头、颈、腰、腕、脚等
2 甲骨文记载 衣(上装) 裳(下装) 3 传说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之乾 坤”
4 原始宗教 图腾崇拜 十二章文 图腾纹样 5 服装材料 蚕丝—我国是发源地 嫘祖,丝织物生产的发明传播者 “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 苎麻—天然植物纤维 动物毛皮
第二节 夏商周、春秋战国
初始上衣下裳 发展冕服深衣 长衣长袍改为“胡服”
• 1 上衣下裳 上身为衣,下身为裙 ,对天地 的尊崇,体现在上衣下裳制和 玄衣黄裳的服色.
• 2 深衣(始于周,流行于战国) 上下连属,腰缝以上称‘衣’,以下称 ‘裳’ 裁制为12片,应一年12个月。 上合体,下宽广。
特点:
第五节 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 北方民族,泛指五胡少数民族之地 • 1 主要服饰: 1)袴褶: 犹如汉族长袄, 腰束革带, 裤管宽松,长及足 2)缚裤:裤冠增大, 在裤管的膝盖处丝袋 紧紧扎系 以便行动
• 3)
裲裆:前后两片,布帛,肩部皮质 褡襻,腰间皮带扎系。
• 2 妆饰 薄鬓 长眉 额黄之妆 花黄 薄鬓: 将鬓发梳成薄薄的一片,形如蝉翼, 被修理成狭窄的薄片, 长度通常处在颈间, 动荡飘逸的美感。
中国服装史
第一章中国服装史起源和先秦服饰(一)原始社会的服饰(前5000—前2000年)概况:茹毛饮血,衣禽兽之皮,树叶蔓草遮体人们用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染饰物(目前所知最早的矿物着色工艺染制品)。
他们把死去的人加以埋葬并举行仪式,还在死者尸体周围洒赤铁矿研磨红色粉沫,以象征鲜血。
红色在原始人意识中是血液的象征,失去血液便失去生命,使用红色有寄望再生之意,说明原始人的色彩观念和原始宗教观念交织在一起的。
原始人使用这些附属饰品除了包含广泛的装饰意义以外,还包含着神灵的意义。
10万年前出现的“智人”能够制造衣服及饰品,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二)中国早期服饰服装起源:保护说,装饰说,遮羞说。
早期服饰状况:1,裸态生活期;2,兽皮,树叶与装饰期:(典型服饰特征:兽皮披,戴贝壳,兽牙等装饰。
服装款式:最常见是裙,其次是遮挡前胸后背坎肩式长衣,下摆过臀)骨针,约在2万年前后北京山顶洞人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表明史前人类已懂得缝纫的方式3,纤维织物期:(典型服装特征:贯口衫,贯口衫织出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面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竖口,穿时可将头伸出,前后两片,以带束成贯口,也称作贯头衫。
)主要衣料:葛布,麻布,纺织品(三)先秦服饰---奴隶社会(前21世纪到前771年,中国服装史奠基阶段,一些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均在此期间走向成熟)夏商周三代服制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各有变革和发展,到了周代冠服制度趋于完备。
3.1)商代服饰:上衣下裳(chang)是当时的主要服饰形制,上衣多为交领右衽,腰系带,下裳即裙,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为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
蔽膝:一种权位的象征,上广一尺,下展二尺,长三尺。
(下图阴影部分)3.2)周代服饰:仍保留商代的上衣下裳服饰形制,上衣款式多为直裾式,交领、右衽衣襟,袖身比商代时宽博。
西周代衣料已用织锦和刺绣。
一、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制度(冕mian冠)1、它产生于信天命、事鬼神、终日郊天祀地的特定时期。
中国历代汉服简介中国古代服饰史 ppt课件
ppt课件
19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由于上衣下裳并不方便,便 有了深衣制的改革。把衣、裳 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 是上下缝合。
由于当时人没有穿裤子的习惯, 需要以衣物紧密包裹才不至于 暴露身体,深衣因为“被体深 邃”而得名。
深衣的衣缘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为交领曲裾式,一为交领直 裾式。
ppt课件
20
ppt课件
9
一、原始社会服饰 二、商周至秦汉服饰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四、隋唐服饰 五、宋明服饰 六、元清服饰
历代服饰简介
ppt课件
10
一、原始社会服饰
《韩非子•五蠹dù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因此,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 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 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 服装史的序幕。
ppt课件
6
二、服饰是政治的一部分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政 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 自古国君为政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 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所以,在中国传统上, 服装是政治的一部份,其重要性,远超出治服装在现代社 会的地位。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服 装,其特点是上衣长大,一般 长过膝盖或盖住脚面。衣领有 交领、圆领之分。衣袖不长, 均为窄袖。
魏晋之际袍服传入我国南方, 逐渐成为时尚服装。
ppt课件
30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袴褶
袴褶实际上是一种上衣下裤 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 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 这种服装原出于军中,服无 定色。袴褶原来是北方游牧 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 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 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 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 们用锦带在膝盖处系扎,使 之形成皱褶称为“缚裤”。
中国历代服饰流变史【全】【图】——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文库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
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
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
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
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
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黄色)。
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自己穿黑色丝织衣、皮鞋。
一般官员要穿禅衣,又名"祗服"。
在西汉时期二百年之中,服饰实行"深衣制",它的特点是象蝉一样的头冠(帽子)、红色的衣服、象田字状的领子、戴玉、红色的鞋。
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
服饰总称"禅衣"。
禅衣是单层的外衣。
禅衣里面有中衣、深衣,其形与禅衣无大区别,只是袖形有变化,都属于单层布帛衣裳。
官员在上朝时都要穿黑色禅衣。
汉衣款式以衣襟分类,可以划分两种:一为"曲裾禅衣",即开襟是从领曲斜至腋下;一为直裾禅衣,是开襟从领向下垂直,此种禅衣又称" "。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
汉代仍然沿用,到东汉,男子穿深衣的已经不多了,一般为直裾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这种服式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3、袖宽为一尺二寸;4、衫无袖;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
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
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
中国服装史笔记
序论一、中国服装史中的五次变革(1)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引入中原,最主要是改去下裳而着裤。
(2)魏晋南北朝,“蛮夷入主中原”,民族间的交流、交融十分普遍,最终有些民族融入了汉族,各族服饰间的交流也是必然。
(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历史时期,穿胡服成为一时风尚。
胡服和受西域影响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衣裙,这时服饰的丰富多彩正是与外来文化交流的结果。
这也是中国服装史上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
(4)清朝,剃发、满装、蓄辫子,这次大规模的服饰变革使满族服饰形式成为中国服装的主流,长辫、马褂、凉帽成为西方人眼里的中国服饰。
(5)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第一次将西方的服饰“拿来”作为中国礼服,从此,西方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地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服饰。
这是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影响一直至今。
二、东西方服装的比较(1)东西方服饰形态在早年是相近的,中世纪之后欧洲采用窄衣文化,在裁剪上采用“省道”技术,使西方服饰越来越立体,而东方服饰一直采用平面剪裁的方法,保持东方服饰的宽松、飘逸。
(2)东西方文化的民族心理、文化背景与审美观念的差异是导致东西服饰不同的重要因素。
西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张第二性征;东方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饰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这使东西服饰文化分道扬镳上千年。
(3)历史、地理、气候的差异是服装材料和实用功能倾向的客观原因。
第一章原始社会服饰一、历史背景(1)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
(2)中国服饰的源流可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磨制的骨针和饰品是目前关于中国服饰最早的实物证明。
(3)新石器时代石制、陶制纺轮证明了原始纺织业的发端。
二、原始织物(1)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祖先就开始养蚕抽丝利用蚕丝为自己的生活服务了。
中国服装史文档
中国服装史悠远的先秦服饰历史悠久的中国服装文明•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同时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宗教、生活习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习中国服装史的目的。
概述1、原始社会•400万年前元谋人•4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纹身•4-5万年前冰河期兽皮•1万年前山顶洞人纺织品周口店骨针(孔细)2、奴隶制社会•公元前21世纪起•夏 14代17王 400多年•成汤商 17代31王 600多年•公元前1027年-前770年西周 257年•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春秋300年/战国354年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4、服饰•服饰的起源西方服饰社会心理学遮羞说保护说装饰说性别吸引说中国古代战国《吕览》《世本》:“伯余、黄帝制衣裳”。
西汉刘安《淮南子》:“伯余之初作衣也,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掩)形御寒。
”第一章先秦服饰上古时期•《礼记•王制》:东方曰“夷”,批发文身;南方曰“蛮”,雕题交趾;西方曰“戎”,批发皮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
•西方“亚当与夏娃”。
•距今25000年的山顶洞人时期是我国服装的发祥时期。
•骨针;兽牙串;动物韧带撇开的丝筋为线;红色的赤铁矿粉末•纺织衣料的出现:•独具特色的服装配套•独具特色的原始首饰第一章先秦服饰夏商周•公元前21世纪夏大禹尚黑•公元前16世纪商——公元前8世纪的西周末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禹与等级制度•“天子”•以“礼”为形式的等级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一、礼服——冕服•论语:“子曰,禹,吾无间然矣,恶衣服而至美黼冕”。
•天子六冕,冕服就是冕冠以及礼服组成的服装。
冕服图王权的标志——十二章纹样•十二章的由来•十二章形象•清代龙袍上的十二章天子礼服六冕•大裘冕(祭天之服,12章)•衮冕(吉服,9章)•鷩冕(祭先公与乡射的礼服)•毳冕(衣3章,裳2章)•希冕(3章,上下均绣)•玄冕(衣不加章饰,裳绣1章)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二、一般服饰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三、舄履周代男女穿着的鞋子是一样的,并设有“屦人”以管理王与王后的鞋子。
中国服装史(20121025)
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中山装出现在历史巨大变 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款式 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 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 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 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 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
11
汉 代 皇 帝 冕 服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12
秦 代 将 官 铠 甲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13
汉 代 将 官 铠 甲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14
秦汉妇女的曲裾深衣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秦汉妇女的直裾深衣
15
秦汉服饰特点
长沙马王堆 素纱蝉衣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 以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 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
中国服装史
第一节 原始社会服装—朦胧与萌芽 第二节 奴隶社会服装—积淀与定型
第三节 封建社会早期服装—成熟与融会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服装—绚丽与素雅 第五节 封建社会后期服装—寓意与腐熟 第六节 近现代服装—锐变与革新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2
第一节 原始社会服装—朦胧与萌芽
(距今170万年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35
11/1/2012
中国服装史
36
清朝服饰
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清代是个满汉 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原后,
中国服装史
●《中国服装史》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课程教案进入课程学习第一节概述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
当时,在我国西北地区尚有契丹族建立的大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1127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利用宋王朝内部危机,攻入汴京,掳走北宋徽钦二帝,国号为金。
钦宗之弟康王赵构南越长江,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登基称帝,史称南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并开始东征和统一全国的活动。
成吉思汗及后辈先后灭西辽、高昌、西夏、金、大理、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进而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忽必烈继位,国号为元。
这一时期各族人民之间交往,非常频繁。
但不似唐王朝在平等友好气氛之中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从服饰来看,尽管互为吸收,但基本上还是各自保留其本民族的特点。
第二节汉族官服与民服一、男子服装(一)襴衫两宋时期男子常服。
襴衫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襴,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
一般常用细布制成,颜色为白,腰间束带。
也有不施横襴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舒适轻便。
(二)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
除帽衫之外,还有紫衫、凉衫,或称白衫等。
(三)裘衣由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
(四)幞头为各式硬脚,其中直脚为某些官职朝服,其脚长度时有所变。
两边直脚甚长,是宋代典型首服式样。
另有交脚、曲脚,为仆从,公差或卑贱者服用。
高脚、卷脚、银叶弓脚,一脚朝天一脚卷曲等式幞头,多用于仪卫及歌乐杂职。
另有取鲜艳颜色加金丝线的幞头,多作为喜庆场合。
(五)幅巾在官员幞头逐渐演变为帽子时,庶人已不多戴,一般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了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
如桶高檐短的“东坡巾”,还有“程子巾”、“逍遥巾”、“高士巾”和“山谷巾”等。
(六)朝服式样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
黄色仍为皇帝专用服色。
(七)民服大都短衣、紧腿、缚鞋、褐布,以便于劳作。
服装史——五宋代服饰PPT课件
.
褙子
40
.
41
穿背子的妇女
.
42
.
43
.
44
.
宋代词人——李清照
45
.
现代服饰风格体现
46
.
2、裙、裤 裙依旧是宋代妇女下裳的主流服装,大多以罗纱为料,
或刺绣,销金。盛行石儒裙,百褶裙。 女裙内穿裤,裤子上有绣花,无裆,多为贵妇所穿。另
有合裆裤,可穿在外面,便于劳作,保暖性好,为劳动妇 女所常穿。
50
.
宋贵妇礼服
51
.
52
对襟大袖衫,披帛,长裙穿戴展示图
妇女襦裙
穿窄袖短襦的宫女
在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 欲”的理性之美的影响下, 服装一反唐朝的艳丽之色, 形成淡雅恬静之风。此时的 上襦多为大襟半臂,下裙时 兴“千褶”、“百叠”,腰 间系以绸带,裙色一般比上 衣鲜艳,其中老年妇女和农 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 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 缀以珠玉,当时还出现了前 后开衩的“旋裙”及相掩以 带束之的“赶上裙”。在裙 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 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 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 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 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
47
.
裙
48
.
49
贵妇服饰
.
戴凤冠、穿衫裙、 挂缨络的妇女
大袖罗衫长裙展示图
宋代贵妇礼服— —宋代大袖衫、长裙、 披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 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 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 女所穿,是一种礼服。 普通妇女不能穿着。穿 着这种服装,必须配以 华丽精致的首饰,其中 包括发饰、面饰、耳饰、 颈饰和胸饰等。
.
宋文官服饰
6
.
宋武官服饰
中国服装史唐宋元明清近代 ppt课件
3 公服:古代官吏在衙役处理公务时所穿的服装,形 制相对简单,无挂佩及蔽膝,后来以颜色区分等级, 礼节上轻于朝服
4 常服(宴服):即生活服
(1)圆领袍衫:圆领右衽,领、袖、襟 处有缘边,衣长及足踝或及地,足登乌 皮靴
(2)缺胯袍:两侧开衩,便于行动,多 为军装
(3)裙:麻织或毛织,上着短衣,下着 长裤
(3)软角幞头:用柔软的质料制成,两角插在脑后
硬角幞头:幞头两角硬挺,内有金属丝,使其有弹 性
(二)鞋:普遍穿皮靴,居家穿丝履
第二节女子服饰
一 首饰
1 幂篱:初唐时期,一种大幅方巾,由轻薄透明的纱 制成,戴时披体而下,障蔽全身
2帷帽:(席帽)高顶宽沿的笠帽,周围有面纱,下垂 至颈
3胡帽:较厚的锦缎或乌羊毛
(2)中晚唐至五代:传统的宽袍大袖,长裙、丝履开 始流行,此时女子以肥胖为美,服饰趋向宽大、袒露 ,材料日趋轻薄
(3)五代时期宽衣大袖渐为窄衣合体,裙腰基本落于 腰间
四 女服样式
1 襦、袄、衫、袍、裙是女子的日常服饰
特点:a有织纹或绣纹
b领口样式较多,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
双弧领、翻领等
后有铭纹,根据品级高低和文武官级不同,具有不同
纹饰
4 袍的颜色:天子黄袍
文武官:
三品以上服紫 四品深绯
五品浅绯
六品深绿
七品浅绿
八品深青
九品浅青
四 首服与鞋
(一)幞头
1幞头与幞巾的区别: 幞头四角有带
幞巾四角无带
2唐代不同时期幞头形制不同:
中国服装史讲义
东汉25年A.D.~220年A.D.(定都洛阳)
二、男子服装与冠履:
袍服:秦汉男子以袍为贵,汉代以袍为礼服。有曲裾袍、直裾袍两种样式。
单衣:仕宦平日燕居之服,同袍式,内穿,很薄,无衬里。
裤:
早期无裆,称为“绔”
后发展为有裆之裤称“军”,合裆短裤称“犊鼻军”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
首服:
冠
冕冠:又叫远游冠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是女子常服之一。
裙: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直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其中似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另有众多间色裙;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
女子服饰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服: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
襦: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襦的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有袒领,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一般可见到女性胸前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襦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二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衣裙加宽,袖子放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裹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官吏(唐人《游骑图卷》局部)。
(3)铭袍衫
回文铭袍衫。武则天时的赐给大 臣的服饰。右衽、圆领、大袖, 前有鸟兽饰纹,后有回文铭。
2、常服
也称燕服,是逊于公服的轻礼服。
《旧唐书·舆服志》:“燕服,盖古之亵服也,今谓之常 服。……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 用。”
常服是唐朝最常见、常用,最有特色的服饰。
由幞头、圆领袍、革带、靴(六和靴)搭配组成。
实用,服饰样式不分等级,从皇帝重臣到士庶百姓都可以 穿,以服色、衣料、革带、章服却分等级。
常见的常服:襕袍衫、缺胯袍衫、铭袍衫。
袍服形制简单,且相近,所以以服色分等级:皇帝赭黄色, 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五品以上服朱,六七品服绿, 八九品服青。
唐代圆领袍衫展示 图及纱罗幞头图。
裹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帝王及官吏(阎立本《步辇图》)
裹幞头、穿 圆领袍衫、 乌皮靴的官 吏(陕西乾 县李重润墓 壁画)
远游冠
1、2为晋代进贤冠, 3、4、5、6为唐代进贤冠
本图左1、2、3为戴武士冠、平巾帻、武弁的文吏(长安 城郊隋唐墓出土陶俑)。右1为戴武弁的文吏(河南洛阳
出土陶俑)
本图为戴漆纱笼冠、穿大袖礼服的文吏(陕西乾县李贤墓
壁画《礼宾图》)。图左边三位为唐代官员朝服形象,左 边第四位为东罗马使者,左边第五位为高句丽国使者。
隋朝时期的短 襦、长裙及翻 领窄袖女服穿 戴展示图
额黄妆、穿半臂 长裙的妇女
陕西西安出土隋彩绘女 俑,小袖衫,高腰裙 。
穿襦裙、 半臂、披 帛的宫廷 侍女(陕 西乾县李 山蕙墓壁 画)
上图为隋朝时期内穿
大袖短襦、长裙,外
罩翻领窄袖衫的隋代 妇女(敦煌莫高窟303 窟壁画)。
(二)隋朝幞头
由原来的幅巾(幧头)演变而来,到北朝周武帝时将幅巾 裁出垂脚,向后幞发,所以称为幞头。
幞头四条垂带两条系于脑后而下垂,两条带子折带反系于 头顶,所以又叫折上巾。
幞头因简易,一般多为军旅、平民束裹,隋唐五代成为男 子的普遍首服。
隋末唐初在幞头内另加巾子(冠架),以便裹出固定的样 式。
二、唐朝的服饰制度
按服制等级分为:祭服、朝服(皇太子及百官朝服叫具 服)、公服(从省服)、常服。前三者称为法服。
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革带、靴子为主要形制。 服饰以品色衣、环带和章服区别等级。 冠帽主要有幞头、通天冠、进贤冠、笼冠、帻等。 初唐女装以窄袖为时尚,胡服尤其盛行。中唐以后衣衫又
趋于宽大。唐代社会上思想比较开放,常有妇女穿着男装, 还流行袒胸的低领衣服。 异族(国)服饰并存:胡服、回鹘装、裤褶。
妇女服饰:短襦长裙,裙腰系得很高;贵族妇女流行窄衣 大袖,长裙高履,外加小袖披风,多为翻领式样。
男子常服:幞头袍衫。 裤褶仍然穿着,体现胡服特色。
(一)隋朝妇女服饰
基本样式:短襦长裙,裙腰较高,一般在胸部以上,体现 俏丽修长,配以披帛(帔帛)。
贵族妇女:窄衣大袖,长裙高履,外加小袖披风,多为翻 领式样。
宫人侍女流行半臂(短袖衣套在长袖衣外面),下着十二 帔裙(下摆很大的长裙)。
民间妇女一般穿青裙,外出戴羃罗,把面部罩住。
本图为隋朝 时期的短襦、 长裙、披帛 女服穿戴展 示图及穿小 袖短襦、长 裙的隋代妇 女(隋代瓷
俑实物)。
隋彩绘仆侍 陶俑群,梳 平云髻,小 袖衫,高胸 裙,河南博 物院藏。
(1)襕袍衫
在袍衫下摆处加一横襕,结合胡服圆领窄袖的特点,汲取 深衣上衣下裳连属的形式。
官宦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七拼服绿,八九品 服青。
戴硬脚幞头、穿襕袍的 晚唐士人(韩晃 《文苑
图》局部)。
(2)缺胯袍衫
在胯下开衩的袍衫,衩长短不一。 开衩,便于行动,一般为士人、庶民劳动者服用,或者作
上右图为 唐代文官 大袖礼服 展示图 (根据出 土陶俑及 壁画复原 绘制)。
唐代戴武 弁的文吏
(3)公服:次于朝服的公事礼服,又称为从省服。
《新唐书·舆服志》:“从省服,五品以公事、朝谒、 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亦曰公服。” 庶人结婚时也可以借绛公服一用。
本图为戴介帻、穿 大袖衫的初唐文吏
皇帝朝服为通天冠服,冠梁增至24梁,另附蝉12只,金博 山,玉簪导。衣服包括绛纱质大袖袍、红罗裳、白纱中单、 白襦裙、白袜黑舄,再附以蔽膝、方心曲领。
皇太子及品官朝服称为具服,《新唐书·舆服志》:“以
具服,远游三梁,加金博山,附蝉9首……绛纱袍,红裳, 白纱中单……方心曲领,绛纱蔽膝,白袜黑舄。” 品官朝服分为文武两类: 1、文官:亲王用远游冠,其余品官用进贤冠 2、武官:武弁大冠(笼冠) ,或曰“平巾帻”
第五章、隋唐五代服饰
一、隋朝的服饰制度
隋朝开始,服饰又走向奢华。 隋炀帝时恢复秦汉章服制度。
1、皇帝服制:大裘冕、衮冕,将日、月、星辰重又放回 冕服
2、诸王百官服制:王公至五品官员服冕服,六品以下官 员服爵弁服。
3、皇后命妇服制:皇后四等礼服分别是袆衣、鞠衣、青 服和朱服。命妇服制均为深衣制。
唐代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加上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服 饰也丰富的华丽。
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 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 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 妙的冠服。
唐朝服饰特点
1、唐朝法服
祭服:参加祭礼活动所穿的服饰,是最高级的法服。 朝服:仅次于祭礼的礼仪活动穿的服饰,又称为具服。 公服:次于朝服的公事礼服,又称为从省服。
(1)祭服:参加祭礼活动所穿的服饰,是最高级的法服。
天子祭服: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六种。 唐显庆元年间之后,除了衮冕,其他五种冕服基本不用。
冕服衣裳上衣八章,下裳4章,韨由原来的赤皮改为丝帛。 冕冠冠顶多了“天河带”,环绕于冠顶,垂于身前。起到
固冠的作用。 皇太子冕服为衮冕。五品以上官员冕服分为衮冕、鷩冕、
毳冕、絺冕、玄冕。六品以下服爵弁。
左图为戴冕冠、穿冕服的帝王(阎 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2)朝服:仅次于祭礼的礼仪活动穿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