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已产生基本认同,并着重了解了道德方面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第五课关注“法律”这一特殊的社会规则。

“法不可违”处于第五课的第一框题,是学生相对系统地了解法律的起始课。本课既是对七年级法律相关内容的深入(即从未成年人的视角拓展到整个社会的视角去看待法律),又为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专册打下知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教学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

三、学情分析

对于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初中学生存在以下特点:

1.违法而不自知。青少年学生缺乏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淡薄,日常行为即使出现违法行为,或者遭遇法律侵权也不自知,无法将这些行为与违法联系起来,更无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知法而有偏差。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法律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规则,但是对于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判定等了解并不深入,很多学生只能认识到杀人、纵火等严重犯罪是违法行为,对于一般违法行为了解极少。

3.守法而存侥幸。青少年学生易受到环境影响,加之易冲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他们虽然懂得要遵守法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又经常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觉得“小事”无所谓,不拘小节,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力图让学生明辨是非、对法律加深了解,增强守法的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五环节高效课堂模式”教学理念,在活

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升华的主要特点,我在教学环节上,

主要设计了五个环节:1.教师导入;2.自主学习,明确新

知;3.合作探究;4.展示升华;5.拓展应用并进行总结

违法分类

观点辨析

1、有没有不受限制的绝对自由?

2、中学生还是未成年,法律方面不需要要求太严格

3、一般违法行为比较轻微,可以不必承担法律责任

4、违法必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板书设计:违法无小事

1.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准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全体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

2.违法行为的分类:

按照违反法律类别: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刑事违法.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一般违法、犯罪.

3.遵章守法是我们的基本准则。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尊法、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