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02ce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6.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总结一、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标是让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完成一项实际的机械制造工艺项目,深入了解了机械制造的全过程,掌握了相关的工艺知识和技能。
二、项目概述我们的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和制造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
这个任务涵盖了从材料选择、工艺方案设计、制造过程规划,到实际制造和检测的全部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和条件,进行创新性的设计。
三、设计过程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对各种可能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最适合我们的材料。
然后,我们根据零件的特性和要求,设计了多种工艺方案,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比较,最终确定了一个既满足要求又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运用了理论知识,还充分发挥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创新性的思考。
四、制造过程进入制造阶段,我们按照设计的工艺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制造过程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比如材料加工的难度、设备操作的精度等。
但通过团队协作和不断尝试,我们最终克服了这些问题,成功地完成了零件的制造。
五、检测与评估完成制造后,我们对零件进行了详细的检测。
通过与设计要求的对比,我们发现零件的各项参数均满足要求,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同时,我们也对整个设计和制造过程进行了反思和评估,总结了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这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我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机械制造的全过程,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更复杂、更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97eb19b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7.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机械制造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加工技术、工艺流程、设备及其使用、工艺设计等诸多方面,是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撑。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的重要教材。
它是传授机械制造工艺学知识的主要方式,承担着许多重要的教学任务。
本文将从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设计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的结构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工艺流程和基本原理等;第二部分为机械加工工艺,主要介绍机械加工的各类工艺,包括车、铣、刨、磨、钻等常见的工艺;第三部分为非机械加工工艺,主要介绍非机械加工工艺,如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化学加工等。
此外,还有一些教材会对机械制造的工艺设计、工装设计、精密加工和加工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的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通常会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工程素材、加工工艺等基础知识。
2.机械加工工艺:包括车、铣、刨、磨、钻等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
3.非机械加工工艺:包括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化学加工等非机械加工工艺的原理和特点。
4.加工质量控制:包括如何正确选择加工工艺、如何正确使用加工设备、如何进行质量检测等。
5.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流程规划、设备选择、制定加工工艺、制定加工方案等。
三、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的特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实践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讲解方式灵活: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需要采用多种讲解方式,既可以通过文字、图表,也可以通过实际演示来进行讲解。
3.内容丰富: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需要涵盖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内容丰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制造工艺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45aa4a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9.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和探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方法和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机械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材料与工艺:机械制造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而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材料与工艺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2.加工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不同零件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例如,钻孔、铣削、车削、磨削等传统加工工艺,以及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等新兴加工工艺。
这些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准确性、表面光洁度和加工效率。
3.工装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
工装夹具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们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研究工装夹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机械制造过程提供支持和保障。
4.设备和工艺参数: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艺参数。
例如,加工中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冷却液等设备,以及加工速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
这些设备和参数的选择和配置,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轿车制造:轿车制造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轿车的制造涉及到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和装配工艺,要求零件精度高、质量可靠。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轿车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指导。
2.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零件的精度、强度和重量都有极高要求,同时也对工艺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有较高需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造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3.机械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的加工和制造,这些设备的工艺要求和性能指标均不相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4aad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2.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具备一定的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能力,为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规划,金属的切削加工性,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设计,工艺参数计算,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
2.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实践8 学时。
3.2 教学进度第一周: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第二周:工艺过程及其规划第三周:金属的切削加工性第四周:机械加工方法第五周:工艺过程设计第六周:工艺参数计算第七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第八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4.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张某某5.2 实验设备车床、铣床、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
5.3 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CAD 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在讲解每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8b9925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3.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导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范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 3. 熟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制造工艺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常见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等;–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组装工艺:包括零件的装配和调试。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切削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优化。
4.机械制造中的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模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5.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控制:–精度与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精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6.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理解;3.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艺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4.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3.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02b306e1e87101f69f3195d8.png)
产品 制造
售后服 务回收
产品 销售
制造系统 是指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制造活动所形成的 系统,即设计、制造、装配及整市理课场件 乃至回收的全过程。 12
三、机械制造科学技术的发展
沿着“广义制造”或称“大制 造”的方向发展
可以分为4个方面: 1. 现代设计技术、 2. 现代成形和改性技术、 3. 现代加工技术、 4. 制造系统和管理技术。
工序号
工序内容
设备
1
车一端面,钻中心孔*;
车床I
调头,车另一端面,钻中心孔
2
车大外圆及倒角;调头,车 车床II
小外圆、切槽及倒角
3 铣键槽、去毛刺
铣床
图7–1 阶梯轴
讨论:
生产规模不同, 工序的划分不一 样。
工序号
表7-2 大批大量生产的工艺过程
工序内容
设备
1 铣两端面,钻两端中心孔* 铣端面钻中 心孔机床
原材料
成品(机器)
§1.2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与工艺系统
• 生产过程按功能可划分为工艺过程和辅助过程。
u 辅助过程—为艺 过程服务的过程。
u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 工艺过程— 直接改
变生产对象的形状、 尺寸和性质的过程。
• 工艺过程可逐级分 为工序、工步、走 刀以及安装、工位
机械零件(产品)的生产过程
造、低压铸造、负压铸造
液晶定向整理课件
9
第一章 绪 论
1.去除加工
又称分离加工,是从工件上去除—部分材料而成形。 2.结合加工 结合加工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结合在一 起而成形,是一种堆积成形、分层制造方法: 附着又称沉积,在工件表面覆盖一层材料,是—种弱结合,如:电镀 注入又称渗入,是在工件表面渗入某些元素,与基体材料产生 物化反应,以改变工件表面层材料的力学性质,是—种强结合, 如:渗碳、渗氮、氧化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77c5d3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5.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兴趣,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内容: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3. 机械制造工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工程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概念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内容等。
3. 分析实际案例: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其应用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工艺方法等。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制定与优化:工艺规程、工艺卡片、工艺数据库等。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生产效率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 利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利用仿真软件,演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实施与控制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相关仿真软件。
4. 实际生产案例资料。
机械设计专业优质课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
![机械设计专业优质课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9d827b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3.png)
机械设计专业优质课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机械设计专业优质课: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是机械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涵盖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与材料选择等内容。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核心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学习机械制造的起点。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
他们将学习到机械加工的分类和主要工艺过程,例如铣削、车削、钻削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刀具的选择与使用、机床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等实用技能。
二、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设计与规划机械制造工艺流程的设计与规划是机械制造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设计与规划机械制造的工艺流程。
他们将学习到如何根据产品的需求、材料的特性等因素进行流程的选择与调整。
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到如何进行加工工艺的优化,以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与效率。
三、机械制造工艺中的设备与材料选择机械制造工艺中的设备与材料选择对产品的质量与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选择适合的机床设备和刀具,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加工。
他们将学习到不同设备和材料在机械制造中的特点和应用,从而能够做出合理的选择。
四、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的实践应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的实践应用是学生在课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机械制造过程中。
他们将学习到如何操作机床设备,如何进行加工工艺的优化以及如何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的核心技能。
总结:机械设计专业的课程之一,机械制造工艺与工程,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将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与材料选择等内容,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
![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cea4cd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0.png)
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一环。
机械设计指的是利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方法设计出满足特定功能需求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
而制造工艺则是将机械设计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包括材料选择、工艺规划、加工制造等环节。
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重要性1. 增强专业素质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够提升个人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质。
了解机械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能够更好地进行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规划,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深入理解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涉及到机械原理、结构和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可以深入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3. 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以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设计和制造的挑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二、有效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方法1. 建立坚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
首先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机械原理、工程材料、加工工艺等。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科书、参加课程培训等途径来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
2. 多进行实践操作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多进行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可以参加实习或者工作实践,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互促进。
3. 学习专业软件和工具学习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和工具,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软件等。
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和工具,可以提高设计和制造的效率。
4. 参与项目实践参与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相关项目的实践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可以参加学校或者企业组织的机械设计竞赛、创新项目等,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总结6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总结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92114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a.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总结6篇第1篇示例: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制造专业的重要课程,它主要是介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原理和应用。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各种机械制造过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这个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程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科。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术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我们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进取心,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学习机会,我不仅能够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和方法,还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重要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它不仅是我们学习机械制造工艺的基础,还是我们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通过不懈努力和实践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和欠缺。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注:此总结是根据一般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做了一般性的归纳和总结,没有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和具体案例】。
第2篇示例: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机械制造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在本学期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我首先学习了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机械加工工艺是将工件通过切削、成形、焊接等方式加工成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在课程中,我了解了常见的机械加工工艺有铣削、车削、钻削、磨削等。
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形状的工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来进行加工。
机械工程的工艺技术有哪些
![机械工程的工艺技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2c788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c.png)
机械工程的工艺技术有哪些机械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设计、制造和维护机械设备和系统。
在机械工程领域,工艺技术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如何使用材料和工具来加工、制造和装配机械产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工程工艺技术。
1.铸造技术:铸造是一种重要的制造工艺,通过将熔融金属或合金材料倒入模具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的零件或产品。
铸造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制造,如铁、钢、铜、铝等。
2.锻造技术:锻造是利用锤击或压力将金属材料塑形的工艺,它可以使金属材料在加热状态下改变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
锻造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零件和工具,如汽车发动机曲轴、钢轨等。
3.机加工技术:机加工是利用机床和刀具将原材料切削、成型和加工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机加工方法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磨削等。
机加工技术适用于制造各种精密零件和工具。
4.焊接技术:焊接是将金属材料通过高温加热并加入填充材料,使其相互融合的工艺。
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制造,如焊接机器人、钢结构等。
5.模具技术: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产品的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具。
模具技术包括模具设计、制造和使用。
模具技术在汽车工业、家电行业和塑料制品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6.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用于改变金属零件的表面性能和外观。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
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提高机械零件的耐腐蚀性能和美观度。
7.装配技术:装配技术是将多个零部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的过程。
装配技术包括零部件的准备、定位、固定和测试。
装配技术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8.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技术是确保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的关键。
质量控制技术包括测量和测试技术、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等。
质量控制技术在机械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以上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机械工程工艺技术,这些技术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机械工程工艺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演变,为机械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e777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c.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授课对象:_____专业学生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步骤和方法。
了解毛坯的选择原则和方法,以及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以及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和分析。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毛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和装配工艺路线。
能够运用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尺寸精度问题。
能够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使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课程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概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作用和格式。
2、毛坯的选择毛坯的种类和特点。
毛坯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和内容。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和内容。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6、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的概念和装配精度。
机械工程中的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
![机械工程中的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1207f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7.png)
机械工程中的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机械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工程学科,涉及到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
制造工艺是指将设计好的产品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和制造,最终得到合格的产品。
而装配技术则是指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
本文将从制造工艺和装配技术两个方面,探讨机械工程中的相关知识。
一、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机械工程中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常见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加工、焊接等。
其中,铸造是将熔化的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形状的工艺。
铸造工艺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部件。
锻造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冲击或挤压等方式改变其形状和组织结构的工艺。
锻造工艺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广泛应用于船舶、机床等领域。
加工是指通过切削、磨削等方式将材料从原始状态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
加工工艺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工艺,可以制造出高精度的零部件。
焊接是将两个或多个金属材料通过熔化或塑性变形等方式连接在一起的工艺。
焊接工艺可以实现零部件的连接和修复,广泛应用于船舶、桥梁等领域。
除了这些传统的制造工艺,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工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制造工艺。
例如,激光切割是一种利用高能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切割的工艺。
激光切割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领域。
3D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构建物体的制造工艺。
3D打印可以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
这些新的制造工艺为机械工程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创新空间。
二、装配技术装配技术是将各个零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机械产品的技术。
装配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零部件组合,还包括了零部件的定位、配合、固定等工作。
装配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在装配过程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手工装配、自动装配和半自动装配。
手工装配是指通过人工操作将零部件进行组装的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期末总结
![机械制造工艺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d1286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d.png)
机械制造工艺期末总结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整个机械制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
本期末总结主要从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与分类、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工艺改进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与分类机械制造工艺是指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运用一定的设备、工具和工艺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工艺过程和工艺环节,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的技术体系。
机械制造工艺按照加工方式可分为切削加工、焊接加工、塑性加工等多种类型。
切削加工是指用刀具对工件进行材料的剪切和去除,包括铣削、车削、钻削等操作;焊接加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工件通过加热或施加压力,使其在原子结构上连接起来;塑性加工是指通过应力使材料的形状发生改变,如锻造、拉伸、挤压等操作。
二、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选择工艺方案、制定工艺路线、工艺参数的确定、加工设备的选型和加工试验等步骤。
选择工艺方案是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批量、工艺性能、设备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工艺方案。
制定工艺路线是根据产品的结构、形状和工艺流程的要求,确定加工顺序和方法。
工艺参数的确定是对加工工艺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合理配置和调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加工设备的选型是根据加工工艺和产品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和工具。
加工试验是在确定了工艺方案、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之后,进行实际的加工试制,验证和改进工艺。
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参数是机械制造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加工效果。
确定合理的工艺参数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在确定工艺参数时,需要考虑到工件材料的性能、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工件表面质量要求等因素。
对于切削加工来说,工艺参数主要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等;对于焊接加工来说,工艺参数主要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对于塑性加工来说,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温度、应力和变形速度等。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21f88e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6.png)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
机械制造工程基础包括机械工艺、机械加工、机械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1. 机械工艺:机械工艺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工艺操作和方法的总称,包括铸造、锻造、冷热加工、焊接、表面处理等工艺过程。
机械工艺的选择和优化可以影响到制造成本、质量和生产效率。
2. 机械加工:机械加工是将原材料或半成品经过一系列的切削、磨削、钻孔、铣削、车削等加工方式,将其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艺过程。
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钻削等。
3. 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指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设计出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机械产品。
机械设计涉及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运动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4. 机械制造自动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技术手段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增加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一种方法。
其中涉及到自动化设备的选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集成等技术。
5. 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中使用的材料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
金属材料包括钢、铝、铜等,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复合材料等。
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适用范围对机械制造很重要。
6. 机械安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机械设备的安全性。
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使用,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安全包括机械结构的安全设计、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以及劳动者的安全操作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以上是机械制造工程基础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机械制造的技能和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37e8dfb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f.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机械制造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1.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1.2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分类1.3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作用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2.1 工艺过程的定义与分类2.2 工艺过程的设计与优化2.3 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3. 机械制造工艺方法3.1 铸造工艺3.2 焊接工艺3.3 切削工艺3.4 塑性成形工艺3.5 表面处理工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工艺学的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工艺过程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
2. 视频:播放相关工艺过程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实例图片:展示实际工艺过程中的图片,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章节4.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4.1 尺寸精度4.2 形状精度4.3 表面质量4.4 机械性能5.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5.1 概述5.2 铸造设备5.3 焊接设备5.4 切削设备5.5 表面处理设备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掌握工艺参数的测量方法及调整技巧。
3. 让学生熟悉各种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七、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7.1 尺寸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2 形状精度的定义与分类7.3 表面质量的定义与分类7.4 机械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2.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8.1 工艺设备的分类与选型8.2 铸造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3 焊接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4 切削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8.5 表面处理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工艺参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 绪论
![机械制造工艺学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02d724b0b4e767f5acfcebb.png)
(1) 实践性强。学习时应注意基本理论与生产实际的结 合,分析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重视实践性环节。
(2) 综合性强。与金工、机械加工基础、公差、刀具、 机床、夹具,企业管理等课程都有联系,注意联系和综合应 用以往所学知识。
(3) 灵活性大。工艺理论与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 灵活性,在不同的条件甚至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处 理方法,因此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的分析。
7
1.1.2 广义制造论
表 1-1 材料成形机理的范畴(续)
分类 加工机理
加工方法
物理加工 物理气相沉积、离子镀 附 着 热物理加工 蒸镀、熔化镀
加 工
化学加工
化学气相沉积、化学镀
电化学加工 电镀、电铸、刷镀
结 合 加 工
物理加工 离子注入、离子束外延
注 入 加
热物理加工
晶体生长、分子束外延、渗碳、掺 杂、烧结
加工方法
力学加工
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磨粒流加工、磨 料喷射加工、液体喷射加工
去
电物理加工
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等离 子体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
除 加
电化学加工 电解加工
工 物理加工 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
化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 化学铣削、光刻加工
复合加工
电解磨削、超声波电解磨削、超声电火 花电解磨削、化学机械抛光
• 手工生产阶段:体脑结合,设计与制造一体 • 大工业生产阶段:社会分工,设计与工艺分开 • 虚拟现实工业生产阶段:体脑高度结合。 (二)材料成形机理的扩展 • 传统分类:热加工、冷加工 • 现在分类:去除加工、结合加工、变形加工
6
1.1.2 广义制造论
机械制造工艺学12篇
![机械制造工艺学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3b5e05c1c708a1294a442a.png)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机床夹具设计基础 第三章 切削过程及控制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分析与控制 第五章 工艺规程设计
第1章 导论
一、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及特点; 三、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一、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传统制造技术主要着眼点是实现生 产的优质、高效和低成 本,而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目的除了实现优质、高效、的成本 外,敏捷制造、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其追求的重要目标。
3)先进制造技术比传统制造技术更加重视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重视制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精简及合理化,从而产生了 一系列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方式。
如下差距:
–工业生产能耗和物耗高。万元产品能耗是发达国家的5 倍,物耗高40% –劳动生产率低下,平均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5~1/20。 –工业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基础 机械、大型成套设备等级比发达国家低1~2个等级,综合 技术水平落后20余年。 –企业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差。企业投入的科研 经费不到发达国家的1/30。
机械制造是将设计输出的指令和信息输入机械制造系统, 加工出合乎设计要求的产品的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machinery technology)
定义1:是研究机械制造系统、机械制造过程和制造手段的 科学。
定义2:是研究集机械、电子、光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 生物科学、激光学、管理学等最新成就为一体的一个新兴技 术与新兴工业,归纳总结机械制造工艺的科学理论与实践, 探索解决工艺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规律 的一门科学。
1. 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及其主要特点 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1adc36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知识。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的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流程。
3. 示范:通过示例或动画,展示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工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互动:进行课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程学实验指导书(工艺)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实验一机床静刚度测定在工艺系统(机床——夹具——刀具——工件)受到切削力作用时,将会产生一定的弹性位移,这对工件的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机床刚度在整个工艺系统刚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他直接影响到机床加工中的精度、生产率和表面光洁度等。
机床刚度是评定机床性能和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测定机床刚度,有静载荷测定和动载荷测定二种,由于静载荷测定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所以目前在实际中应用较多。
本实验是采用静刚度测定仪对车床进行静刚度测试。
一、实验目的1、熟悉采用三向静刚度测定仪测定机床静刚度的方法:2、掌握车床的部件刚度及机床综合刚度的计算方法:3、分析机床静刚度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探讨提高机床刚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机床处于静止状态,在常用切削位置处,用模拟正常切削时的切削力对机床施加静载荷,并测量在不同载荷下车床各部件在误差敏感方向上的变形量。
所以载荷为总切削力,是一空间矢量。
加载时,载荷由小逐步增大(最大载荷为机床所允许最大载荷的2/3),然后卸载,载荷由大逐步减小,就可以绘出加载,卸载的变形曲线——即静刚度曲线。
加载装置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一个刚度很大的弓形支架以及加力和测力装置组成。
使用时,先将弓形支架1稳定地安装在前后顶尖之间。
拧动加力螺钉2,就可以使圆形测力环3产生弹性力而旋加到模拟车力上,所以载荷由测力环中的千分表对应测力环已标定的数值。
弓形支架1上开有不同α角度的螺孔。
根据所需α角度的大小进行选用。
β角也可以调整。
α和β角决定了切削分力与总切削力之间的关系:(图2)P X =P ·sin αP y = P ·cos α·sin β P z = P ·cos α·cos β在模拟切削力的作用下,敏感方向分别由千分表测得床头、尾架刀架的变形量,得到: 床头刚度:K j 头=y P Y 头头=y P Y 头·Lx-L 尾架刚度:K j 尾=y P Y 尾尾=y P Y 尾·L x 刀架刚度:K j 刀=y P Y 刀则机床静刚度可用下式表示:j 1K 机=j 1K 头·(L L x )2+j 1K 尾(L k )2+j 1K 刀式中 x ——弓形架左端面至弓形架受力点间的水平距离。
L ——弓形架全长。
L 值及不同加力角度下的x 值见图1当x=2L,即加力螺钉2处在0位时,此时有:床头刚度:K j头=y 2 P Y头尾架刚度:K j尾=y 2 P Y尾刀架刚度:K j刀=y PY 刀则机床静刚度可用下式表示:1 j K 机=41(1j K头+1j K尾)+1j K刀三、实验仪器和设备1、机床:CA61402、加载装置:三向静刚度测定仪3、测量仪器:千分表四只、磁性表架三只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将三向静刚度测定仪安装在及床上。
2、装好测变形量的三只千分表(如图1),磁性表座安放在床身上。
3、为了消除间隙的影响,预加载荷接近极限值后卸载,然后将千分表调整到零位。
4、拧动加载螺钉,逐渐进行加载,同时观察测力环内千分表的读数。
以20公斤力为间隔加载至极限240公斤,然后同样按此间隔卸载,分别记录下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千分表的读数。
五、实验注意事项1、将刀架的纵、横楔铁调整到适当位置,间隙大大会产生爬行现象;间隙太小,刀架的变形会很小。
2、将模拟车刀牢牢地夹紧在刀架上,否则,受力过大后刀杆会移动。
3、锁紧尾架的各个活动环节。
4、实验中,当弓形架转过β角以后,为防止测力圈掉下,可用一细铁丝将测力圈连于弓形架上。
5、注意加载值不能超过所规定的极限载荷值,否则会损坏仪器和设备。
六、实验结果加载模拟切削力(α= ——;β= ——)实验数据填入下表:绘制床头、尾架、刀架部件刚度曲线图。
实验二 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为了巩固课程中学到的有关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本次实验是在调整好的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试件,测量其加工尺寸,对测得的数据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来分析该工序的加工精度,要求:1. 绘制尺寸分布曲线,计算标准差S 及平均尺寸X ;2. 绘制点图;3. 绘制X —R 质量控制图;4. 确定本工序的加工精度能力,并分析加工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与计算方法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使一批工件加工出来的尺寸各不相同,为了对某一工序的加工精度进行分析 研究,从工序连续生产出来的工件中抽取部分工件(本次实验的试件为100件)进行测量得到加工尺寸的一系列数据,可画出频数直方分布曲线。
若所取的工件数较多,组距较小,折线就接近于实际分布曲线。
在没有明显变化系统的误差情况下,即工件的误差是由很多相互独立的微小的随机因素所组成,则工件的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由概率论知识它的方程为:22121⎪⎪⎭⎫⎝⎛--=σπσX X eY式中:σ——均方根误差,又称标准差X ——工件平均尺寸X ——尺寸工件尺寸的分布近似地看作在±3σ范围的分布,工序的工艺能力系数C P 为:6P C δσ=式中: δ——所规定的零件公差。
利用分布曲线可以比较方便地研究加工精度,可以分辨出工序的偶然误差的大小 ,以及是否存在着系统误差。
但是,采用分布曲线法控制加工精度必须全部检查所有加工工件,当一批工件加工完成后,才能绘制分布曲线图,在生产上常用点图或X ——R 图法,可以及时对加工精度进行分析控制。
点图是以顺序加工的工序件序号作横坐标,工件的加工尺寸为纵坐标,对一批工件中的每一件加工所得尺寸,依次在坐标上点出。
点图可以反映出加工尺寸随时间而变的关系,可以看出尺寸的变化趋势,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以便及时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
X ——R 称为平均尺寸——极差(又称范围)控制图。
它在大批大量生产过程进行之前,先加工一批试件,根据其所得的加工尺寸,求出其平均值X 和极差R 而制造成的。
用此X ——R 图可以及时地了解以后大批量生产的加工精度进行分析控制。
从数理统计的原理来看一个过程的质量参数的总体分析其平均值X 和均方根差σ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则工艺是稳定的。
X 图的中心线为:11ki i X X k ==∑X 图的上控界限为:2s X X A R =+ X 图的下控界限为:R A X X x 2-= R 图的中心线为:11ki i R R k ==∑R 图的上控界限为:13s R R R D R σ=+= R 图的下控界限为:23x R R R D R σ=-= 三、实验所用的设备、仪器和试件: 量具:比较仪 试件:短圆柱 四、实验步骤:1.按加工顺序测量工件的加工尺寸,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前先用适当的块规调整好比较仪)2.绘制实验分布曲线,作图步骤如下:1)找出这批加工尺寸的数值的最大与最小值,即X MAX ,X MIN ; 2)确定分组数K ; 3)计算组距d ; 4)决定组界; 5)列出频数分布表; 6)计算X 和S ;7)绘制实验分布曲线;8)计算工艺能力系数C P,并确定工艺能力属于哪一级。
3.绘制X——R图五、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实验三组合夹具的组装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组合夹具的特点及组合夹具的基本元件。
2、初步掌握组合夹具组装的基本步骤。
3、根据零件加工工艺要求,组装出符合工艺要求的夹具。
二、组合夹具的编号组合夹具元件编号按HB1769-87《组合夹具元件标记规则》的规定,采用型别代号和六位阿拉伯数字以横式表示,前四位数字表示分类代号,后二位数学表示规格。
规格代号(一)型别代号型别代号用大、中、小、微四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当一个元件用于二个或二个以上系列时,该元件为通用元件,用“通”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T”表示。
型别代号字母见表1。
表11、第一位数字表示“类”。
按组合夹具元件的用途划分,并按元件用途主、次程度的先后顺序编排。
元件类的代号见表2。
表22、第二位数字表示“组”。
按元件的形状、结构、用途等划分,原则上按元件形状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
组别编号见表3。
3、第三位数字表示“分组”。
按元件功能划分,原则上按元件的功能由少到多的顺序编排。
4、第四位数字表示“品种”。
按元件的结构划分,原则上按元件的结构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
(三)规格代号第五、六位数字表示“规格”。
同一品种内的元件规格尺寸由小到大、由短到长、在01-99范围内顺序编号,当主要元件规格较少时,按05、10、15……的形式顺序编号。
表3(四)元件编号示例示例一 小型系列六等分切向圆基础板 分组(切向槽) 组(圆形) 类(基础件)示例二 中型长方头槽用螺栓 分组(槽用螺栓) 组(螺栓) 类(紧固件)示例三带肩对位轴分组(对位槽)组(轴类定位件)类(定位件)三、实验原理和步骤组合夹具的组装是将分散的组合夹具元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组装成为加工所需要的各种夹具的过程。
组合夹具的组装本质上与设计和制造一套专用夹具相同,也是一个设计(构思)和制造(组装)的过程。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又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一)组合夹具性质及特点1、组合夹具性质组合夹具是在机床夹具元件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夹具。
它是由预先制造好的标准化组合夹具元件,根据被加工工件的工序要求组装而成的。
因此组合夹具具有通用性和专用性双重性质,即组成夹具的元件是通用性的元件,而一但组装成成套夹具即为专用夹具。
组合夹具结构灵活多变,元件长期重复使用。
因此,其主要元件比其它型式的夹具零件具有高精度、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性高的特点,单个元件功能多样,并有完全互换性。
组合夹具元件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的特点与专用夹具使用规律形成明显差异:专用夹具:组合夹具2、组合夹具特点根据组合夹具是由能重复使用的标准化元件组装而成的夹具特点,故元件之间的联接要求应定位准确、连接可靠、按元件定位联接形式不同,当前国内外组合夹具分成槽系组合夹具和孔系组合夹具。
(二)组装步骤1、熟悉技术资料组装人员在组装前,必须掌握有关该工件加工的各种原始资料,如工件图纸,工艺技术要求,工艺规程等。
1)工件(1)工件的材料: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切削性能与切削力。
(2)加工部位和加工方法:以便选用相应的元件。
(3)工件形状及轮廓尺寸:以确定选用元件型号与规格。
(4)加工精度与技术要求:以便优选元件。
(5)定位基准及工序尺寸:以便选择定位方案及调整。
(6)前后工序的要求:研究夹具与工序间的协调。
(7)加工批量及生产率要求: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2)机床及刀具(1)机床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机床主轴,工作台的安装尺寸,加工方式等。
(2)可供使用刀具的种类、规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