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第十六章 激励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I.《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II.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2.管理者:协调与监管其他人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达到的人。
(基层、中层、高层)3.组织的特点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精密的结构●人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名义领袖、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监管、宣传、发言)●决策制度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谈判者)6.卡茨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合作、沟通、协调)●概念技能(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高层管理者更为重要其他(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性的人脉网络等7.承诺升级: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时,决策者仍倾向于做出同样的决策III.第二章决策1.决策的过程(八个)●明确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执行备选方案●评估决策效果2.管理者决策的方式●理性假设:问题清晰、不模糊;有实际的目标;方案结果皆可知;最终选择利益最大化●有限理性:受到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直觉决策:基于感觉、经验●基于事实3.决策的分类●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性质相近的示例性问题,按程序化步骤、常规原则和方法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针对偶然的、新颖的、性质的和结构不明的问题进行决策。
4.决策的条件●确定性:存在确定的目标、面对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各个行动方案都有确定的结果的决策●风险●不确定性:不确定目标和自然状态12种常见的决策错误和偏见包括过度自信、即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确认、框架效应、可获得性、代表性、随机、沉默成本、自利、事后聪明5.怎么理解决策?广义的决策是人们针对所要决绝的问题,对未来活动的方向、目标、内容,以及程序、途径、方式、措施等进行设计和计划,制定并选择出行动方案。
护理管理学教案 激励
教案
(理论教学用)
单位:
教研室:护理管理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护理管理学授课时间:2008.03.
何推动行为的。
换句话说就是研究“激励是为什么而产生、什么东西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属于内容激励性理论。
行为改造理论:是从分析外部环境入手来研究如何改造并转化人的行为。
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
过程激励理论:注重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心理过程。
包括弗洛姆的期望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方面综合的加以考虑。
关键概念:
内容激励过程激励强化激励
思考题:
1.你对激励是如何理解的?
2.试以你身边的事情为例应用三种激励理论中任何一种。
案例思考:请用本节课所学的原理对课本中(p138-140)的三个案例进行分析。
(主要思考方向:书中案例运用到了那种激励理论)
补充阅读材料
俞克纯,沈迎选.《激励活力凝聚力》,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美]约翰·科特.《权利与影响》,孙琳、朱天易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附:本章内容所用图表:
图7.1 激励的过程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图7.2 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
图7.3 激励模型的整合。
管理学原理 第十六章 激励
管理学原理第十六章激励名词解释:1、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且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2、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也称为实利人,它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其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取经济报酬。
3、强化:是心理学术语,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4、积极强化:指积极行为发生以后,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在这种刺激作用下,个体感到对他有利,从而增强以后的行为反应频率,称为积极强化。
5、消极强化:当一个特定的强化能够防止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称为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6、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之后,使实施者受到经济上或名誉上的损失,或取消某些为人所喜爱的东西。
从而减少这种行为,称为惩罚。
7、消失:是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步降低频率,以至最终消失。
8、行为有因:是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
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激励理论的基本种类?P353-360答:①激励内容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求理论。
②激励过程理论:期望理论、波特——劳勒模式。
③行为改造理论:激励强化理论、归因论。
3、简述双因素理论?P354-355答:①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
②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得到后则没有不满,得不到则产生不满;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得到则感到满意,得不到则没有不满。
③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消极后果,职工知识处于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心状态;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00054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说明
00054 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说明一、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大纲管理学原理指定使用的教材为《管理学原理》(附大纲)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李晓光主编,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二、本课程的试卷题型及试题难易程度1.试卷题型结构表2.试卷分别针对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及能力层次命制试题,四个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三、各章内容分数的大致分布根据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试卷在命题内容的分布上,兼顾考核的覆盖面和课程重点,力求点面结合。
教材具体各章所占分值情况如下:四、考核重点及难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管理的两重性;(3)管理是一门艺术;(4)系统方法。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2)管理学形成的六个阶段;(3)科学管理理论内容;(4)管理过程理论内容;(4)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内容;(5)霍桑实验的内容和结论;(6)社会合作学派;(7)决策理论学派;(8)战略管理的特点;(9)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和特点(10)卓越绩效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 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一般环境包含的内容;(2)具体环境包含的内容;(3)组织外部环境的类型;(4)管理道德的内涵;(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四章 计划工作概述(1)计划工作的概念;(2)计划工作的特征;(3)计划工作的意义;(4)计划工作的程序;(5)计划工作的原理。
第五章 目标与战略(1)目标的概念;(2)目标的作用;(3)目标管理的概念;(4)目标管理的特点;(5)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6)目标管理的局限性;(7)外部环境分析因素;(8)战略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9)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
第六章 预测与决策(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分类;(2)预测的含义;(3)预测的作用;(4)预测的步骤;(5)正确决策的特征;(6)决策的类型;(7)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和合理决策;(8)主观决策法和计量决策法。
管理学原理之人本管理的核心
管理学原理之人本管理的核心——激励摘要:人本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人,要求企业的管理者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重视员工发展要求。
激励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可以说,激励是以人为本思想下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
因此,企业在实施人本管理中,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坚持合理的激励原则,选择合适的激励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关键词:激励以人为本员工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已不再是一句空话,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人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本管理的精髓在于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更重视发展员工,使企业在为员工谋求共同利益基础上共同发展。
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终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
在管理学中,广义的激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是人的动机系统被激发后,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对行为有着强大的内驱力,使人们向希望和目标进发。
作为现代管理的核心,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员工激励作为人本管理的关键,所激发出的员工的自动力是一个内在变量,是内部的心理过程。
因此,激励是指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激励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员工的动机被激发的越强烈,激励的程度就越高,为实现目标,工作就会越努力。
从大的轮廓来讲,作为以人本管理为落脚点的企业,企业文化、劳动用工、员工培训、薪酬和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企业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实践,而这些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会某一方面起到相应的激励效果。
(一)营造企业人本文化,突出激励的精神表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灵魂所在,实质上是一种“软激励”。
人本文化以创设员工和谐工作环境,特别是形成组织和个人认同一致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用能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激励手段,达到全方位激励员工的目的。
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一种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产生一种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管理学》PPT课件)
➢ 创客时代的动力 ➢ 创新人才的特质和角色 ➢ 创新活动的人才配置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组织结构不仅是劳动分工与协调的需要,也是指运用组织方法调整相关 行动者的行为,对其行为进行引导和整合。制度结构、层级结构和文化结构 是组织结构最主要的三种形式。
一、制度结构创新
作为规范组织各类参与者问权力与利益关系规范的总和,组织制度结构是不 同参与者之间的协调机制,是一种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机制,它规定了不同 参与者应当承担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
集权和分权 的统一
网络化的 层级组织
稳定与变化 的统一
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三、文化结构创新
文化结构通过组织文化来规范参与者间的非正式关系。 作为组织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 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组织文化通过行为导向、行为激励以及行为协 调三个方面,影响着其行为选择,使得他们在不同时空的行为准则必 然会趋向相互协调一致。
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企 业的“组织记忆”,是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 知识的迅速习得与经验的迅速交流将促进网络 化科层组织不断创新并推广新的行为准则和行 为方式。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
伴随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知识经济改变了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使 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 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 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 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主要不是记忆型的,而是学习型的。 ➢ 企业文化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的存在。
学习型企业文化必然是多元的。实际上,如 果没有对不断出现的异质价值观的容忍,就不可 能有企业文化的创新。同时,网络化科层组织的 文化多元化与各工作单元并行中心的特点以及企 业需要满足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特点也是相一致 的。
《管理学》笔记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
专升本《管理学》笔记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第十六章领导和领导者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一:领导的含义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因此一个人可能既是管理者也是领导者。
二:领导的作用 1:指挥作用 2:协调作用 3:激励作用具体作用:引导不同职工努力的朝同一目标,协调这些职工在不同时空的贡献,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一:领导者素质及条件个人品质或特征决定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领导的品质使天生的,与实践无关。
如:伟人说现代特性理论:品质特征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培养的(一)思想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创业精神。
(二)业务素质知识:1:懂得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2:懂得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3: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知行业发展方向。
4:懂得政治思想工作,心理学和人才学 5:应熟练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
业务技能:1: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概念能力。
2:决策能力 3: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4: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5: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6:知人善任的能力(三)身体素质二:经济全球化对企业领导指出的新要求建立远景、信息决策、配置资源、有效沟通、激励他人人才培养、承担责任、诚实教育、事业导向、快速学习三:领导集体的构成(一)年龄结构——领导班子的年轻化,是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二)知识结构——领导班子中不同成员的知识水平构成(三)能力结构——领导的效能不仅与领导者的知识有关,而且与他运用的知识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四)专业结构——领导班子中各位成员的配备应由各种专门的人才组成,形成一个合理的专业结构,从总体上强化这个班子的专业力量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1:专权型领导——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2:民主型领导——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
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第十六章 激励员工
第十六章激励员工学习内容█什么是动机█早期的动机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当代动机理论□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当代动机问题□激励多元化的员工队伍□绩效工资方案□账目公开管理█从理论到实践:激励员工的一些建议█本章小结█思考题学习目标阅读和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01.定义动机的过程。
02.描述三种早期的动机理论。
03.说明如何通过目标激励员工。
04.指出强化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之间的差异。
05.找出一些方法进行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
06.描述公平理论中激励的含义。
07.解释期望理论中的关键联系。
08.描述管理者当前面对哪些动机问题。
09.指出在管理活动中哪些具体措施能够更有效地激励员工。
在管理者从事的工作中,激励和奖赏员工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
成功的管理者,如本章开篇“管理者困境”中的主人公安吉尔·洛伦佐,认识到对某个人具有激励作用的刺激物对其他人可能作用很小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你可能会因为在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中工作而受到鼓舞,但别指望每个人都会如此;你可能会因为挑战性的工作而受到激励,但别人未必如此。
作为有效的管理者,要想让所有员工付出最大努力,必须了解员工如何受到激励以及为什么会被激励,并调整自己的激励活动以满足员工的这些需要和欲求。
█什么是动机--------------------------------------------------------------------------为了理解动机是什么,让我们首先看看动机不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许多人误以为动机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特质,这种特质某些人具备而另一些人不具备。
尽管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管理者会说某个员工缺乏动机,但有关动机的知识告诉我们不应这样标记一个人。
我们的知识表明,动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管理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 激励2. SBU3. 管理跨度4. 头脑风暴法5. 一般环境6. 滚动式计划7. 非正式组织8. MBO9. 目标10. 噪声11. 部门化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科学管理学派重点研究的是操作方法和作业方面的管理问题。
()2、领导的基础性权力有5种,包括指挥权、控制权、奖惩权、专长权、法定权。
()3、控制活动应该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4、权变理论就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权力的理论。
()5、对人际关系技巧的需求随领导地位的下降而增加。
()6、为促进组织内的信息有效沟通,法约尔指出“跳板原则”在组织中应可随意使用。
()7、在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中,能够有效结合组织的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水平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是事业部制。
()8、决策树适合于风险型决策。
()9、现代管理的中心是信息。
()10、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
()11、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2、根据菲德勒模型,民主型领导是在各种组织中最有效的领导行为()13、管理层次越多,各层次传递的信息量也就越多,因而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对于有次的住处沟通是有利的。
()14、政府部门划分为人事局、劳动局等等,其划分依据是职能。
()15、预先控制是指计划实施之前对投入资源的控制,因此它只对投入环节起作用。
()16、计划是组织中全体人员都必须承担的职责。
()17、目标管理适合于外部环境复杂的组织用于提高组织效率。
()18、滚动计划法适用于制定任何类型的计划。
()19、俗话说:"一山难容二虎"、"一条船不能有二个船长"。
从管理的角度看这强调的是统一指挥原则。
()20、管理工作主要是致力于内部的生产运作,精诚合作,与外界环境没有太多的关联。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考研复习《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总结
考研复习《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总结篇一:2021年考研-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同时实现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首要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进程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文本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基本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亦须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编配转调和组合领导: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如期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创新: 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某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二重性:管理工作的自然道德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此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逼不得已的出现明显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是生产力。
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成功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迪塞县服务的。
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监督管理的过程、惯例、工艺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一系列典型性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显现出来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取得联系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改变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考研复习《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总结
考研复习《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总结篇一:2013年考研-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管理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各项行为的内容的概括,是人们对管理工作应有的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所作的理论概括,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五种基本职能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组织:指按计划对企业的活动及其生产要素进行的分派和组合领导:领导者运用组织赋予的权力,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下属人员,完成领导任务的职责和功能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创新: 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管理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 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是生产力。
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
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罗伯特-卡茨)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管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或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种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也称为实证研究。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展开全文《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1060621012.总学时数: 54 ,其中理论环节学时数: 54 ,实验实践环节学时数:0。
3.学分:34.适用专业:本科5.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管理学原理》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
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是我院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专业基础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管理职能有一个比较全面地、概括地了解和掌握。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增强管理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针对我国的管理实践,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管理经验。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明确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各类工商企业和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三、学时分配章节(序号)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实验总学时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6 6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2 2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2 2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2 2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4 4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3 3 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3 3 第八章组织设计 3 3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 3 3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4 4第十一章领导 3 3第十二章激励 3 3第十三章沟通 2 2第十四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3 3第十五章控制方法 2 2第十六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3 3第十七章企业技术创新 3 3第十八章企业组织创新 3 3合计54 54四、大纲内容(一)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弄清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管理学原理第16章重点知识笔记
第十六章激励员工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个体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条件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在动机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努力要素是强度或内驱力指标。
需要:指的是一种内部状态,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
二、早期的动机理论早期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在动机方面,马斯洛认为,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性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
同时,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它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如果你想激励某人,就必须了解这个人目前处于哪个需要层次上,并重点满足这一层次或这个层次之上的需要。
2、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X理论:主要代表了一种对人消极观念,它认为工人没有雄心大志,不喜欢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为了保证工作效果必须要严格监控。
Y理论:提供了一种积极的人性观点,它认为工人可以自我指导,他们接受甚至主动寻求工作责任,他们把工作视为一项自然而然的活动。
麦格雷戈相信Y理论更抓住了人的实质特点,认为应该以此指导管理活动。
3、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内部因素和工作满意和动机有关,外部因素与工作不满意有关。
导致工作不满意感的外部因素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为导致工作满意的内部因素。
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
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差异很大。
当保健因素得到充分改善时,人们便没有了不满意感,但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满意。
要想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必须注重激励因素,这些内部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三、当代动机理论当代动机理论包括: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具有激励作用的工作设计、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
管理学原理激励43页
11、工作激励
? 如果工作也成为一个的激励手段,零成本激励 就很好地完成了工作,那该多好啊!事实是确 实可以如此。工作激励的思路包括工作扩大化、 工作丰富化、工作特征模型、工作轮换、弹性 工作、在家工作等。其中工作特征模型是比较 系统化的理论。
? 工作特征模型( 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 ), 也称作五因子工作特征理论,是美国哈德曼 (Hackman )和奥德汉姆( Oldham)提出的, 它是工作丰富化理论的演变,如图 10-4所示 。
? (1)正强化。这是通过给与被强化者适当报酬的方式,以肯定 某种行为。
? (2)负强化。这是指预先告知人们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可能 引起不良后果,以使人们采取符合要求的行为或回避不符合要求 的行为,从而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 (3)惩罚。以某种强制性的后果来表示对某种行为的否定,不 希望这种行为重复出现。
在本章你将学习:
? 需要、激励与激励的过程 ? 需要理论 ? 工作激励 ? 过程激励理论 ? 强化激励理论 ? 浮动薪酬激励方法、股权激励 ? 精神激励
1、需要
? 需要(need)是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 内部状态。需要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 体内部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状态,指某种重要或 有用的事物匮乏、丧失或被剥夺时个体内心不 平衡的一种主观感受。
关联性 :
达到工作 绩效能获 得理想回 报吗?
效价 : 获得的回 报有多大 的吸引力?
激励力 =期望值×效价
公平理论
? 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员工劳动积极性不仅 受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相对报酬的 影响。人们都有一种将自己的投入和所得与他 人的投入和所得相比较的倾向。其中,投入主 要包括工龄、性别、所受的教育和训练、经验 和技能、资历、对工作态度等方面。而所得主 要包括工资水平、机会、奖励、表扬、提升、 地位以及其他报酬。如果当事人与他们进行比 较后,感觉到公平则相安无事;如果他感到不 公平,就会产生一种恢复公平的愿望,并采取 相应的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版)
杨文士 焦叔斌 张雁 李晓光 编著
课程结构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绪论 计划工作 组织工作 人员配备工作 领导工作 控制工作
第五篇 领导工作
本篇结构
第十四章 领导工作概述 第十五章 沟通 第十六章 激励 第十七章 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
有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以达到组织目标作 为自己致力于实现目标的最大报酬。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一般人的智能潜力只得到了一部分的
“复杂人”的假设
超Y理论 权变理论
我们的认识
人的需要是能够改变的 对人的性质的认识十分重要
第二节 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需要理论 期望理论 公平理论 波特-劳勒模式 强化理论 我们的认识
第十六章 激励
第一节 对人的认识 第二节 激励理论 第三节 激励方式与要求
第一节 对人的认识
“经济人”的假设 “社会人”的假设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复杂人”的假设 我们的认识
“经济人”的假设
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 人指导。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 自尊与受人尊重
社交和爱情 安全
生理的需要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保健因素(环境)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
薪金 管理方式 地位 安全 工作环境 政策与行励需要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克莱兰(David C.McCleland)提出激励需要理论,认为人 的基本需要有三种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tacey Adams)于 1976年提出的理论。
公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奖励与满足的关系 问题,主要用在分配上。
波特-劳勒模式
报酬的价值
从事一个特定 任务的能力
看到了公平的 报酬
努力
工作成就
内在的报酬
满足
看到了努力所取得 相应报酬的概率
对任务本身 的理解力
外在的报酬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如同游戏 或休息一样自然。
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惟一手段。人们在执行任 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 动寻求职责。
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 发挥出高度的想像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社会人”的假设
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要而引起工作的动机 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 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 义。
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对管理者所给 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要的
解除
第三节 激励方式与要求
激励的方式 有效激励的要求
激励的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 奖励 职工参加管理 工作丰富化
有效激励的要求
坚持物质利益原则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
件
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 惩罚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 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 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 些人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强化的类型
□积极强化 □惩罚 □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 □消失
强化的原则
□要设立一个目标体系 □要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 □要使奖励成为真正的强化因素 □要多用不定期奖励 □奖惩结合,以奖为主
我们的认识
心
需
理
动
求
紧
机
张
反馈
行
目
组织目标
满
为
足
标
个人目标
□对权力的需要 □对社交的需要 □对成就的需要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 of motivation) 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V.H.Vroom) 提出的。
激励是一个人某一行动的期望价值和那个人 认为将会达到其目标的概率之乘积。用公式 可表示为: 动力=效价×期望值
公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