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附8例报告)
Tzwli}#女l#成分里高*e.边缘£&&分信e%※.口周
^*i目3c
64l
万方数据
神经胶质细胞,恶变机制尚不清楚t 肿瘤播散与肿癌级别并无相关¨。。 节细胞胶质癌可以发生于中枢 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颞
叶m“.其次见于额叶,少数病例见
于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小脑、丘脑、 下丘脑、松果体,脑干、桥小脑角区 和脊髓”~・。通常好发于儿童或30 岁以下成人。本病75%以上的患者
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 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脑)。肿瘤结构形式多样,MRI表现可分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其中囊实性病灶6 例.实性病灶2例。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呈多样性。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有相对特征性的
2结果
2 1
号,发生于侧脑室的瘤内可见小囊变坏死区巾脑的
病灶呈弥漫性浸捆生长。在DWI图像上,肿瘤实性 成分呈等高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⑤增强情况:6 例囊实性病灶的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
MRI表现 ①病变部位:本组8例均为单发,其中额叶3
化,实性成分强化呈结节状和环形强化多见,其中枕 叶病变的实性成分强化不均,呈蜂窝样改变;l例侧 脑室发生的瘤体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图4),囊变 区无强化;1例位于小脑的病灶无明显强化(图5); ⑥瘤周水肿:6例无水肿,1例轻度水肿,1例有中度
EⅢ”口目船K&目(wHnI&)目2a
TtWI&t镕&g高信B(囊)&§信号(结节).☆周无木*目2c
目纠病g女色(HE女自.×ZOO)&i神女#目m密*#Ⅻ.月目日E腔雎目胞少量增±目3a~l实E敢女,女t&分靠m∞缘皮质E目3b DWI目镕Ei目休g荨信}.囊女E呈低僧e
大脑胶质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Sanson M,Napolilano M,Cartalat-Carel S,etal.ClioMavosis cerebri[J].Rev Neurol (paria).2005,161(2):173-181.
[2]沈天真,张玉林,陈星荣.世界卫生组织脑肿瘤分类的进展[J].中国计算机成像杂志,200术证实5例,3例经穿剌活检证实,临床随诊确诊2例。其MRI表现为:
2.1病变部位gC病变范围较广泛,主要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累及大脑二叶以上者8例(占80%)二叶浸润者1例(占20%),病变以额、顶、颞叶多见,同时伴胼胝体受侵弥漫性肿胀4例,基底节、丘脑侵犯2例,脑干、小脑侵犯各1例。
2.2病变信号病变呈弥漫性斑片状,在T1WI上均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2例可见小片状高信号,在T2WI或FLAIR上呈高信号,边界不清,伴周围脑组织肿胀、脑沟变浅、变平、脑室可变窄,但占位效应不明显,8例无或有轻微占位效应,2例占位效应稍大,周围正常脑组织结构可辨,未见中线结构移位,未见明显囊变、钙化和肿块形成。增强扫描后,5例无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区小斑片状强化,同时血管及脑沟裂可见局限性强化。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
脑胶质瘤影像学表现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通常由脑部的胶质细胞发展而来。
脑胶质瘤可以在不同的脑部区域形成,并且其影像学表现也可能各不相同。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脑胶质瘤的类型、位置、大小以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MRI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对于脑胶质瘤的检测和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MRI图像上,脑胶质瘤通常呈现为高信号灶,与正常脑组织相比较黑暗或明亮。
瘤内可见囊实交替排列的异常信号,以及周围水肿、瘤周梗死、囊变、出血等不同的改变。
而在造影MRI图像上,脑胶质瘤往往显示出强化效应,即肿瘤周围的血管对比剂明显浓缩,从而帮助医生更加清晰地观察肿瘤的周围情况。
除了MRI,CT扫描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CT扫描能够提供关于脑部结构的更加详细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脑胶质瘤的位置和范围。
在CT图像上,脑胶质瘤呈现为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对比。
有时,脑胶质瘤内还可见有钙化或出血灶,进一步印证了肿瘤的存在。
除了MRI和CT扫描,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还可以通过PET-CT、脑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进一步确认。
这些检查手段各有优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观察脑胶质瘤的形态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总的来说,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来综合评估。
及早发现脑胶质瘤,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合理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及时明确诊断,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脑胶质瘤诊断及鉴别
病例 2
讨论
病例 3
讨论
? ?
病例 4
患者刘国芬,女,53岁。 病 史 : 患 者 2 月 前 无 明 显 诱 因 出 现 阵 发 性 头
晕、头痛,为胀痛,以左侧颞顶部为重,并伴 左耳鸣,记忆力下降,无恶心及抽搐,无意识 言语障碍,对症治疗无好转,外院 MR 示颅内 占位。
MRI: T1等、低信号,T2高信号,50%单发、
多发强化
大脑胶质瘤病
(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 DNET)
概述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
皮质发育不良基础上良性局限性皮质内肿块(I级) 占20岁以下原发脑瘤的1~2%,局限癫痫发病
病理
脑、 下丘脑
病理
局限无包膜、膨胀无浸润生长,多有结节的
囊,25%钙化
影像学
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壁强化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 形细胞瘤
成人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男,70岁 [鉴别诊断] •淋巴瘤 •转移瘤 [误诊原因] •年龄 •部位
一、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
T2WI
T1WI
FLAIR
DWI
增强
矢状位 冠状位
讨论
1、胶质瘤 2、淋巴瘤 3、转移瘤 4、肉瘤 5、其他
病例 5
CT平扫
病理
(右额顶叶)胶质肉瘤 (WHO Ⅳ)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1993年)
1.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2.颅神经和脊神经肿瘤 3.脑膜肿瘤 4.淋巴和造血组织肿瘤 6.囊肿和瘤样病变
多中心性胶质瘤
a~c 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II级 d 纤维型星形细胞瘤II级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移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胶质母细胞瘤影像诊断
8
病理表现
• 肿瘤细胞可围绕坏死灶周围呈假栅栏状排列,是其区别于间变性星形 细胞瘤的主要特征。
• 肿瘤内毛细血管呈明显巢团状增生、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增生、肿大。 • 有时高度增生的血管丛呈球状,称为肾小球样小体。
• 免疫组化:GFAP、vimentin阳性;CD34、Ki-67高度表达
9
病理
10
03
影像诊断
11
影像诊断
好发额、顶、颞叶脑白质区,也可见于枕叶、丘脑、基底节区 侵犯方式:呈浸润性生长,可广泛浸润多个脑叶;可表现为多中心生;
12
CT表现 ➢ 混杂密度:囊变、坏死、出血多见(瘤卒中);钙化少见 ➢ 瘤周水肿:多明显,也可以无水肿或轻度水肿 ➢ 占位效应:中线移位、邻近脑实质、脑室受压 ➢ 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花环状强化
✓ 脓腔弥散明显受限: DWI呈明显高信号 ✓ 脓肿壁:薄且均匀、强化、弥散不受限 ✓ 伴脑膜炎:软脑膜强化 ✓ 可见卫星灶(子灶) ✓ 可有其他部位炎症性病变:如鼻窦炎、肺炎 ✓ 脑炎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
33
病理
34
小结
✓ 信号不均匀(囊变、坏死、出血) ✓ 境界不清 ✓ 肿瘤实质弥散受限 ✓ 瘤周水肿(可以无水肿或瘤周水肿不明显) ✓ 占位效应 ✓ 增强呈不规则厚壁强化:花环状、结节状、斑片状 ✓ 高灌注、rCBV、 rCBF值增高 ✓ NAA峰降低或消失、Cho、Cho/Cr升高,可见Lac、Lip峰
MI:(肌醇,位于3.8ppm):代表细胞膜稳定性
17
MRS表现
NAA峰降低或消失、Cho、Cho/Cr升高 坏死囊变区: NAA、Cho均减低,可见Lac、Lip峰
胶质瘤的CT、MRI表现
胶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少突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
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约占颅脑肿瘤的40%-50 %。
星形细胞瘤为胶质瘤中最常见的一类肿瘤(占40%),占颅内肿瘤的17%。
成人多见于幕上,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学表现」CT:(1)幕上I、Ⅱ级星形细胞瘤:大部分表现为脑内低密度病灶,少数为混合密度灶,部分患者瘤内可见钙化。
肿瘤边界不清晰,瘤周水肿少见且较轻。
增强后扫描常无明显强化,少数表现为肿瘤或囊壁和囊内间隔的略微强化,有的有壁结节甚至花环状强化。
(2)幕上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病灶密度不均匀,以低密度或等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最多。
肿瘤内的高密度常为出血。
低密度为肿瘤的坏死或囊变区。
肿瘤多有脑水肿。
增强扫描几乎所有的肿瘤均有强化,可呈不规则的环状或者花环状强化,在环壁上还可见强化不一的瘤结节。
若沿胼胝向对侧生长则呈蝶状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3)小脑星形细胞瘤:囊性者平扫为均匀水样低密度,边界清晰,囊壁可有钙化,增强扫描囊壁结节不规则强化。
壁结节较大,在1 cm 以上。
实性者平扫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多数有坏死囊变区,肿瘤实性部分变化可有明显强化。
多有水肿,第四脑室受压移位、闭塞,上位脑室扩大,脑干受压前移,桥脑小脑角池闭塞。
热文:各种脑肿瘤在PET-CT中显像脑胶质瘤在PET-CT与MRI图像MRI:(1)幕上星形细胞瘤:T1WI 略低信号,T2WI 高信号。
肿瘤的信号常不均匀,与其坏死、出血、囊变、钙化和肿瘤血管有关。
肿瘤内出血多数在T1WI、T2WI 像上均为高信号。
钙化在T1WI、T2WI 像上均为低信号,但其敏感性不如CT。
Gd—DTPA 增强扫描:偏良性的肿瘤多无增强;偏恶性的肿瘤多有增强,表现多种多样,可呈均匀一致性增强,亦可呈不均匀或花环状增强。
肿瘤四周水肿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增强扫描因肿瘤强化明显,可区别水肿与肿瘤。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胶质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脑肿瘤中胶质瘤发病率最高,约占半数,其中75%为星形细胞瘤。
1 材料与方法收集--哈密红星医院放射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及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13年5月~2013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3例脑胶质瘤,包括弥弥漫型星形细胞瘤13例、胶质母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室管膜瘤6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及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各5例、混合性胶质瘤4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型室管膜瘤1例。
年龄:3岁~73岁,平均45岁,性别:男30例,女23例。
采用GE1.5T及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常规行SE序列T1WI和T2WI轴切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DWI及ADC图。
扫描参数T1WI:TR 400ms,TE 14ms;T2WI:TR 5000ms,TE 128ms;视野(FOV)24cm,层厚6mm,间距2mm,矩阵256256,激励次数(NEX)2。
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使用Gd-DTPA,剂量为0.2ml/kg体重,注射流率为3ml/s。
2 结果2.1 30例星形细胞瘤2.1.1 13例弥漫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2例为薄壁环状强化(其中1例为多环状,1例为单环状),11例为T1WI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水肿不明显,增强扫描6例无强化,3例不均匀斑点、片状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
2.1.2 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表现为2例为囊实性,2例为大囊壁伴壁结节,T1WI 呈等低信号,T2WI等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壁结节明显强化,最大囊壁直径达5.5cm,1例为T1WI呈低信号,T2WI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无强化。
2.2 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MRI表现为均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均含囊变及钙化灶,瘤周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斑点状、线条状强化。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
但 是 颞 叶 强化 均 匀的 肿 块 , 有 瘤 周 水 肿 存在 。
1 6例 患者中, 有 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 区、 鞍上 、 小脑 以及脑干 , 而剩余的 1 2例均位 于大 对颅 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 共振上 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 发现特征 不显 著,
脑半球上 。8例 实性肿块 , 6例 囊实性肿块 , 2例囊性肿块。结论
【 关键词 】 颅 内节细胞胶质瘤 ; 核磁共振 ; 表现 ; 病理特征
颅 内节 细胞胶质 瘤为临床 发生在中枢神经 系统的肿瘤 , 主要 强 化 。见 图 1 、 2 。 为瘤样神 经元 细胞 、 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导致 , 在3 O岁以下年龄组 的发病 率较高… 。此类肿瘤 为临床 良性的病变 , 预后 较好 , 但是 由于缺少特异性的表现 , 容 易 发 生 误 诊 和 漏 诊 。为 了更 好 地 对 颅 内节细胞胶质瘤进行诊 断 , 我 院分析 了 MR I 的诊 断价值 和病理 特点 , 报告如下 。
结 情况[ 4 i 。
讨 论
细胞胶质瘤 的一个关键点 , 如果 有明显的水肿则体术我们节细胞 1 6例患者中 , 有 4例 肿瘤 位置分 别处 于丘 脑 区、 鞍上、 小脑 胶 质瘤 恶性程度较高 。 以及脑干 , 而剩余 的 2 3例均 位于 大脑半 球上 。8例 实性 肿块 , 6 综上所述 , 对颅内节细胞胶 质瘤 在核磁共振上 的表现及病理 例囊实性肿块 , 2例囊性肿块 。肿块大小 2 . 2 c m×1 . 3 c m× 0 . 8 c m 特 征进行 分析 , 发现特征不显著 , 但是颞 叶强化均匀的肿块 , 有瘤 6 . 3 c m X 8 . 9 e m×9 1 c m。5例 患者无 水肿 情况 , 6例有 轻度 水 周水肿存在。医生在 临床工作 中需 要根据 患者 的 MR I 特 点 , 与 肿, 4例有 明显 的水肿 , 1 例有 弥漫性水肿 。 星形细胞瘤 、 少 突胶质 细胞瘤 等鉴别 , 并 注意将 MR I 表现、 临床 MR I 信号 中 : 实性肿块表 现为 : T 为低 信号 或高信 号 , T 信 号稍高 , 并 有多发的钙化 点。囊实性病 灶 中: 实性 部分有大 片的 表现相结合进行综合诊断。
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简介脑胶质瘤(脑胶质细胞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6%,在1996年第三届(悉尼)国际肿瘤控制大会总结的资料中统计,脑胶质瘤的发病率为3~10/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手术加放化疗的平均生存期仅为8~11个月至今我国还没有脑胶质瘤大宗病例的长期追踪随访资料。
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死亡率顺序排位,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在全球,每年恶性脑胶质瘤无情地夺去18~60万中青年人的宝贵生命。
病因脑胶质瘤的病因至今都没有查出来。
可能与遗传、损伤、放射性、化学毒物、病毒等因素有关。
症状星形细胞瘤一般症状为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力视野改变、癫痫、复视、颅扩大(儿童期)和生命体征改变等。
局部症状依肿瘤生长位置不同而异①大脑半球星形细胞瘤: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约60%患者发生癫痫。
②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
③丘脑星形细胞瘤:病变对侧肢体轻瘫,感觉障碍及半身自发性疼痛,患侧肢体共济运动失调、舞蹈样运动,亦可表现为精神障碍,内分泌障碍,健侧同向偏盲,上视障碍及听力障碍等。
④视神经星形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视力损害和眼球位置异常。
⑤第三脑室星形细胞瘤:因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常表现为剧烈的发作性头痛,并可出现突然的意识丧失,精神障碍,记忆力减退等。
⑥脑干星形细胞瘤:中枢肿瘤常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桥脑肿瘤多表现为眼球外展受限,面神经及三叉神经受累,延髓肿瘤常表现为吞咽障碍及生命体证改变。
胶质母细胞瘤:肿瘤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至就诊多数在3个月之内,高颅内压症状明显,33%患者有癫痫发作,20%患者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
少枝胶质细胞瘤及间变(恶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癫痫常为首发症状,精神症状以情感异常和痴呆为主,侵犯运动、感觉区可产生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高颅压症状出现较晚。
大脑胶质瘤病
大脑胶质瘤病一概述大脑胶质瘤病(GC),又名弥漫性星形细胞瘤、脑弥漫性胶质瘤等,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
本病特征为:病变浸润性或多发性生长,涉及2个及以上脑叶。
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将其归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恶性程度为3级。
GC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一般为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
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头痛、偏瘫和癫痫发作,影像学上显示脑实质内多个脑叶受累的病变,应考虑本病。
目前该病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基本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
二病因大脑胶质瘤病来源目前尚不清楚,有三种主要学说:脑神经胶质细胞胚胎发育障碍,导致瘤细胞样畸变,最终形成离心样弥漫分布的肿瘤;可能由单发肿瘤经内在广泛扩布或区域性转移扩散;肿瘤为多中心起源,瘤细胞经进一步离心扩散呈弥漫性浸润。
目前多认为它是在一定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大范围的胶质细胞间变所致,同时瘤细胞沿着脑白质内的传导束向远处浸润扩散,而扩散的瘤细胞在适宜的部位和内外因素作用下又发展成为另一相对独立的瘤巢。
有人认为,脑胶质瘤可能来源于胚胎组织或为慢性炎症影响的结果,如脑梗死的亚急性期、多发性硬化、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它们均可合并有明显胶质细胞增生。
胶质瘤病分子水平的研究很少,分子水平改变还是很大的未知领域。
ChristianM报道,在胶质瘤病中存在P53的改变,但这并不是病情恶化的必要条件。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反复发作,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与精神障碍。
其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皮质脊髓束受累占58%,智能减退或痴呆占44%,头痛占39%,癫痫发作占38%,脑神经损害占37%,颅内压增高占34%,脑脊液受累占33%。
四检查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弥散,侵犯大脑半球2个或2个以上脑叶。
CT平扫病灶可呈高密度、低密度或等密度,病变边界欠清楚,同一病例不同病灶密度也可不相同。
病灶可强化或不强化,瘤周多有不同程度水肿。
胶质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PPT
星形细胞肿瘤(Astrocytoma)分类
级别
I级 II 级 III 级
IV 级
名称
局限型,良性,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 星形细胞瘤,广泛浸润,但分化良好; 间变性恶性星形细胞瘤,局限或弥漫性间变, 细胞数增多.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跃,属恶性;
在四脑室。可向脑实质生长,到脑 皮质表面. • CT: 边缘不规则肿块,等或混杂性 密度,囊变, 钙化,均匀强化. • MRI:边缘清楚或不规则高信号 (T2WI),肿瘤明显强化..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
常发生于四脑室,病变较良性,中度增强 或不增强
四、脉络膜胶质瘤(Chordoid glioma):
胶质瘤影像诊断星形细胞瘤, 少枝胶质细胞 瘤,室管膜瘤, 混合性胶质细胞瘤, 大脑 胶质瘤病等. 他们的影像学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现将 分述如下:
一.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一)分类
• 1993年WHO公布新的脑肿瘤组织学分类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Tumor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d II)
CT、MRI表现
C T:边缘不规则肿块,等密度,有多发条带 状及结节状钙化90%周边性脑回状 钙化为其特点 ,可有囊变.
MRI: 可见钙化及肿块,出血,50-90%有钙 化,MR不敏感,水肿少,.典型的呈 蜂窝形改变。强化见实质性及周边 性强化。
三、室管膜瘤
• 在脑室内,60%在侧脑室,40%
CT、MRI表现
• 局限型
• 一级星形细胞瘤:占5-10%.多见于后颅凹, 毛细胞型:儿童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