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孟子》

合集下载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是什么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是什么

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是什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

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五经: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是儒家经书之一,是一部先秦文献汇编,内容以上古及夏、商、西周君臣讲话记录为主。

是中国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

四书:孟子《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成于战国时代中后期。

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各项活动,及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学说和思想,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而成。

《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五经:春秋左传《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是学习、研究先秦历史、文学、哲学和语言必读的典籍。

四书:大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书:论语《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五经: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诗》,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

论语中的四书五经《论语》是中国古代先哲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在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实践经验。

四书五经则是指儒家经典中最为重要和广泛传播的五部著作,其中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一. 《大学》1.1 内容概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它主要阐述了人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该书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并相应地影响天下的重要性。

1.2 主要思想•始于明道:人们应该首先认识到"道"的存在,并从此追求真理。

•志道存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坚持正义与善良,并注重内心修养。

•务本达末:强调修身齐家治国为达到社会和谐所必须的道德要求。

二. 《中庸》2.1 内容概述《中庸》是一部儒家经典,讲述了中庸之道与人的修养之间的关系。

该书主张平衡、稳定和适度的生活态度。

•敬天爱人:凡事都应恭敬地顺应天命,并关心他人。

•思行合一:合理思考并将其转化为正确行动,以实现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

•克己复礼: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同时遵循社会规范与道德准则。

三. 《论语》3.1 内容概述《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举止,并探讨了如何成为一个有品德和才干的人。

3.2 主要思想•学而优则仕: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温故而知新:重视对传统文化和知识的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当代问题。

•君子克己:君子应该修身齐家治国,树立榜样。

四. 《孟子》4.1 内容概述《孟子》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详细介绍了孟子的思想和哲学观点。

该书主要围绕道德伦理、政治和社会问题展开。

•天人合一:人与天地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要遵循自然法则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

•性善不败:强调人性本善,并提倡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价值观。

•水火争讼:通过以柔克刚、善意沟通来解决矛盾和争议。

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问: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吗?
答:是四书都是儒家经典
“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家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


《论语》。

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合作编撰而成的一部经典,是儒家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这部经典是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载体,记录了孔子以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原则、道德观念、伦理思想以及政治主张。

虽然一共只有二十篇,一万两千字,但内容颇为丰富,义理很深,千百年来,一直广为传颂,是古代教学必修教材之一。

《孟子》。

是由孟子本人以及他的弟子一起整理而成的,是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

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这部书主要体现的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他的政治行动,也属于儒家重要经典。

《大学》。

这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弟子曾参整理孔子讲授内容所编的。

“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大人的学问,主要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思想,是初学儒家道德思想的入门典籍。

《中庸》。

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

自宋以来,成为新儒学即道学的最
为重要的经典。

中庸是儒家的一种思想主张,中庸之道指的是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人生处世态度。

中庸也是完美之意,就是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走极端,要找到最恰当的方法,把问题解决的究竟完美。

有关孔子的书籍

有关孔子的书籍

有关孔子的书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本有关孔子的书籍,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一、《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它以对话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于个人修养、社会伦理的看法。

二、《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也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等观点。

《孟子》一书中,孟子以自己的言行为例,阐述了人性的善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书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人编纂而成。

这本书主要记录了孔子的家庭生活、教育观念以及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内容涉及伦理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

通过读《孔子家语》,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孔子的思想、教育方法和他与弟子们的关系。

四、《孔子传》《孔子传》是一部详细记录孔子生平事迹的传记著作。

它包括了孔子的家世背景、求学经历、政治生涯、思想学说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阅读《孔子传》,可以了解孔子的成长经历、思想演变以及他对于社会变革的贡献。

五、《孔子新传》《孔子新传》是一本对孔子生平事迹进行重新解读和评价的著作。

它以历史文献为基础,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术研究成果,对孔子的思想、教育和政治观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阅读《孔子新传》,可以了解不同学者对于孔子思想的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建立自己对孔子的理解和认识。

六、《论孔》《论孔》是一本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评述的著作。

它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论孔》,可以深入了解孔子思想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四书五经的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的名词解释

四书五经是指中国古代的九本儒家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孟子》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语言和政治观点,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之一。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尚书》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收录了先秦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经典文献。

《礼记》是对儒家经典《仪礼》的详细解释,是一本关于礼节的书籍。

《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卜筮著作,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象和卦辞、爻辞等内容。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人物等方面的历史事件。

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孟子》名篇名句

《论语》《孟子》名篇名句

《论语》《孟子》名篇名句《论语》《孟子》名篇名句从孔子到孟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11.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12.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1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人的起点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3.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4.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5.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8.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9.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

仁者爱人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4.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孟子》名句70句背诵

《论语》《孟子》名句70句背诵

论孟名句背诵70句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篇》译文:孔子说:“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在其中也是很快乐的。

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一般轻。

”3、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篇》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为人怎样,子路没有说。

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哪,发愤努力以至都忘了吃饭,而快乐以至忘掉了忧愁,竟然连自己就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等等啊。

”4、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篇》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子贡说:“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篇》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

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6、子曰:“乡(一乡之中)愿(貌似忠厚者),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篇》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孔子说:“没有是非的好好先生,是损害德行的人。

《论语》和《孟子》_课件

《论语》和《孟子》_课件
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 圆润的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 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怎样学习与理解孔孟?
首先把握其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读注 释,借助工具书把握孔孟言论的基本意思;
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反复诵读其 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
最后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重点研讨、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 己的见解。
学习 理解 赏析
学会翻译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首先应注意句中的“牢”、“子” 分别所指代谁,“试”、“艺”又应做 何解释。
学习 理解 赏析
牢:指孔子的学生。 子:指孔子。
试:用,被任用。 艺:技艺。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 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学习 理解 赏析
学习 理解 赏析
何为《论语》?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 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 为主的汇编,又被简称为论、语、传、 记,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一共20卷。
学习 理解 赏析
何为《孟子》?
《孟子》为记述孟子思想的著作,完 成于战国中后期。该书详实地记载了孟 子的思想、言论和事迹。注本主要有东 汉赵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 集注》、清焦循的《孟子正义》等。
学习 理解 赏析
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尊 称为圣人。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文化。 试结合孔孟之道,谈谈你对儒家文化的 认识。
可联系孔子创立儒家之时,儒家学说 的发展状况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政策进行联系。
学习 理解 赏析
明确:儒家文化在经历了百家争鸣、 焚书坑儒等波折之后,经董仲舒集阴阳、 墨家文化于儒学之中,使之成为新入学。 儒家学说才得以借助于统治集团的力量逐 渐展示自己的魅力。“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之后的一千多年,儒家学说一直深刻 的影响着华夏民族。近代掀起的新文化运 动,则开始对儒学进行改造。

孟子》与《论语》同是国别体散文

孟子》与《论语》同是国别体散文

孟子》与《论语》同是国别体散文
摘要:
1.《孟子》与《论语》的共同点:国别体散文
2.《孟子》的特点:逻辑严密,论述深刻
3.《论语》的特点:言简意赅,语言生动
4.两者的关系:相互补充,共同传承儒家思想
正文:
《孟子》与《论语》同是国别体散文,这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部重要著作。

国别体散文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记载各个国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散文体裁。

在先秦时期,这种文学形式十分流行,其中,《孟子》和《论语》是其代表作。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作者是孟轲。

这本书以对话的形式,详细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

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论述深刻,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他主张仁政,提倡爱人,反对暴政,呼吁社会公平。

孟子的文章语言优美,思想深邃,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语》则是儒家学派的另一部重要经典,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们。

这本书以孔子的言行为主线,记录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和教育思想。

孔子的文章言简意赅,语言生动,寥寥数语,却能包含丰富的哲理。

他主张仁爱,提倡孝道,强调礼义,倡导中和。

《论语》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深远。

尽管《孟子》和《论语》在形式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国别体散文。

而且,两部书都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对我国古
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和《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孟子》和《论语》中的人生哲学

《孟子》和《论语》中的人生哲学引言中国古代哲学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哲学体系之一,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其中,众所周知的两本经典著作《孟子》和《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思想的瑰宝。

这两本书都是由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和孔子留下的。

本文旨在探讨《孟子》和《论语》中的人生哲学,揭示它们对于人们追求幸福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意义。

《孟子》:良心、仁爱、奋斗与发展孟子的人性观和发展思想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为人生哲学奠定了基础。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本质上是善良的,具有道德意识和良知,这与某些西方哲学家的原罪观不同。

他相信,人人都有实现自己良心的可能性。

孟子提出了「良心」的概念,认为它是一个道德的内在标准。

他强调,只有遵循良心的指引,人们才能正直行事,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这种良心意识的发展需要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培养。

孟子强调,人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可以通过自我超越和不断学习来实现。

孟子的仁爱思想仁爱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孟子认为,人的天性中蕴含着对他人的关怀和爱。

他强调,人们应该努力实现仁爱,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福祉,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私利。

孟子认为,仁爱是一种积极的品德,可以通过实践来培养和发展。

他提出了「养父母志」和「养子孝」的观点,强调个人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他主张,在家庭中培养出真正的仁爱之心,然后将这种仁爱推广到整个社会。

这种仁爱的行为和态度包括关心弱势群体、奉献和帮助他人等。

孟子的奋斗理念和自我价值实现孟子追求人的自我价值实现,他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立志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提出了「天命之谓性」和「抱不平之心」的思想,强调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孟子认为,人不能袖手旁观,当面对不公正和不道德的行为时,应该发出抗议和批评。

他主张个人积极投身社会事务,通过言行来纠正错误,并唤起他人的良知和良心。

这种积极的社会参与和奋斗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孟子》名句《论语》、《孟子》名句集锦《论语》及《孟子》中的名句有哪些你知道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论语》、《孟子》名句,欢迎阅读。

《论语》名句集锦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仁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3、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他(孔子)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译文】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时常烦恼忧愁。

1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最寒冷的冬天,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的叶子是最后凋谢的。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是很快乐吗?有共同见解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不为他人所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得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孟子》名句集锦一、《论语》名句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过则勿惮改。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4、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7、子曰:“君子不器。

”8、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子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7、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0、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5、子曰:“君子周急不继富。

”2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9、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与《孟子》课件

《论语》与《孟子》课件

---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对仗工整,排比,叠句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上》
《孟子》文风
BOYS
·深入浅出
比喻:
“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 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告子上》
类比:
对话体:以对话为结篇方式,展开论述。它体现了对话者的在场性,生 动形象。
专论体:即专题论文,围绕某一论题展开论述,论点明确,中心突出, 文字之间有内在逻辑联系,注重谋篇布局。
《孟子》文体
BOYS
·辩论文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
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论语》多为口语 语言质朴凝练 《孟子》思辨气息浓厚 文采华瞻流利
• 修辞手段
《论语》多比喻 多比兴 《孟子》多譬喻 多排比
BOYS
《论语》叙事风格
BOYS
• 《论语》所记录的言语与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 完整的篇章。
• 叙事部分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同时又很生动自然,寓意深远。
• 说理明晰,逐层批驳,气势凌人,激越时有偏激语、骂詈语,多连问排比
• 篇幅由短而长,由单纯的一问一答发展到有对话场面的描写、人物情态的刻 划以及互相间的辩答驳难。
• 除了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文章,还有一些单篇议论文章,也是有力的议论文
《鱼我所欲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
《论语》语言风格
BOYS
• 浅近易晓,通俗平易、明白晓畅
BOYS
《论语》思想价值
BOYS
主要内容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高考《论语》《孟子》名句及翻译

《论语》《孟子》《诗经》名句及翻译《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译】和朋友交往,能够说话算数。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诗经》上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诗经》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可以说是:“思想纯洁,没有邪恶的东西。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以下是对四书五经中的几部经典的介绍和解读。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它主要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和方法。

《大学》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指出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强调了修身是一切治乱之基。

只有通过自身的修养和道德规范,才能从个体到整体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使天下太平。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和政治制度。

《中庸》是《四书》之一,是《礼记》中的一部分。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主张人应当在各种事物中保持中庸平衡的状态。

中庸即是指适度,追求合理和平衡。

儒者应当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做到中庸。

只有在中庸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内外和谐、社会稳定的目标。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献。

《论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主题是仁义道德和政治治理。

《论语》通过对话形式来阐述孔子的学术观点和政治思想,强调了仁爱、忠诚、信义等美德的重要性。

同时,《论语》中也提出了君子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想,认为治理国家需要从个人修养做起,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社会,实现和谐平衡。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学派的著作。

《孟子》主要论述人性、道德和政治治理等问题。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这个善性需要通过修养和教育来发挥出来。

同时,《孟子》也强调了君子的责任和义务,主张君子应该有度地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使人民得到福祉。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五经的组成部分。

这些经典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宗教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经典的研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儒家文化和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指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孟子》

《论语》《孟子》

《论语》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关于这两部著作的一些介绍: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之一,已经推出。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总之,《论语》和《孟子》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等多个方面,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论语 孟子

论语  孟子
以忠”) •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 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3.仁政观
4、人格论
• 孟子论人的人格之美,以尧舜为榜样,以 “大丈夫”为基本准则。人格高尚者,称 之为“大人”,以“大丈夫”为人格之尊 者。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 刘勰:“夫子风采,溢于格言” (《文心雕龙· 征圣》)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 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对话录”
•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 的思想体系。 • 1、修德立身 • 2、政治哲学 ——―礼” 和“仁”。 • 3、教育思想 • 4、美学思想 (文艺思想)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 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第四回 《 论语》《孟子》

学者当以《论语》、《孟子》 为本, 《论语》、《孟子》既 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
一、孔子与 《论语》

孔子
(前551—前 479)
1、孔子事迹
• 孔子: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人,字仲尼,名丘。远祖:孔父嘉(宋国 大夫),父亲叔梁纥(孔纥):鲁国武士。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 家学说;伟大的教育家 ,首创私学,打破 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 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 面,孔子也有过重大的贡献,司马迁说孔 子“序《诗》、传《易》、正《礼》、 《乐》、作《春秋》‖。

《论语》《孟子》常见名句

《论语》《孟子》常见名句

《论语》、《孟子》常见名句1.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译文: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蔽:概括。

思无邪:思:思想。

无邪:不邪恶。

译文:《诗经》三百篇,一句话概括,就是它的思想纯正无邪。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译文: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5.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译文:“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

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译文: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译文: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8.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译文:八佾: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

是:此,这个。

忍:容忍;一说忍心,狠心。

孰:什么。

意谓这件事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啊!一说这样的事都忍心干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忍心干出来呢!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

封之有庳①,富贵之也。

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孟子·万章》)[注]①有庳:地名。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人对亲人应该拥有高尚的情感,不能有"怒"和"怨"。

B.亲爱亲人的方法有许多,最简便方法是是使他尽快的富贵起来。

C.自身贵为天子,弟为匹夫,不是仁爱的表现。

D.富贵要和亲人一起分辜,就是一种义举。

(2)请简要分析选文中"仁人"的标准。

(3分)二、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①(tiǎn 探取,获取)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

是皆穿窬②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注】①餂:tiǎn 探取,获取。

②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

(3分(2)结合两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的理解。

(3分)三、阅读下列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人伐燕,胜之。

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

不取,必有天殃。

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①而已矣。

”【注释】①运:转。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选段看,孟子是反对攻伐燕国的,他认为会造成“水益深,火益热”的后果。

B、“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是被攻伐的国家的百姓欢迎犒劳前来的仁义之师。

C、孟子以为是否攻打燕国应该看燕国人民的态度,做事情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D、文中举周武王和周文王的做法,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从而回答宣王的问题。

(2)结合下面选段,请简要分析孔子和孟子的战争观有何异同?(3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四、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论语·子罕》)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1)下列对选择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

(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

(3分)五、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

此所谓养口体者也。

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离娄》)【注】①彻:通"撤",撤除。

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3分)答:六.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①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②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论语·阳货》)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②耳矣。

”(《孟子·离娄上》)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

不祥之实③,蔽贤者当之。

”(《孟子·离娄下》)【注】①讱:言语迟钝。

②无责:不值得责备。

③实:结果。

(1)对于“言”,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2分)答:(2)孟子为何重视“言”?请简要分析。

(4分)七、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①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②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告子下》)③公都子曰:“滕更①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

”(《孟子·尽心上》)[注]①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

(1)从孟子“不答”滕更这件事,可以看出求学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请根据选段③简要说明。

(2分)答:(2)孟子“不答”滕更,是否违背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

(4分)答八、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①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①诸枉②,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②(孟子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注)①错:放置。

②枉:指邪曲的人。

③检:制止。

④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7.第①段孔子主要运用口口论证的方法来阐述道理,第②段孟子主要运用口口论证的方法来阐述道理。

(2分)8.关于如何使民信服,以上选段孔子与孟子的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4分) 答:九、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①子曰:“放①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②子张问善人之道。

子曰:“不践迹②,亦不入于室。

”(《论语·先进》)③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③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④之徒也。

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⑤也。

”(《孟子·尽心上》)【注】①放:依据。

②践迹:踩着别人的脚印走。

③孳孳:即“孜孜”。

④蹠:亦作“跖”,春秋时的大盗。

⑤间:不同。

(1)孔子和孟子都批评了什么样的人?请简要说明。

(2分)(2)如何才能成为“善”人,孔子与孟子有何不同的见解?请简要分析。

(4分)十、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15·21)②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7·4)③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孟子·离娄下》8·28)(1)第①、②两则文字体现的儒家所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2分)(2)结合第③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一方法的看法。

(4分)十一、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子曰:“不得中行而与①之,必也狂狷②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③,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离娄下》)【注】①与:交往。

②狂狷:狂,狂放不拘,志向高远;狷,狷介,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③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无过不及之谓中,足以有为之谓才;养,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

”(《朱熹集注》)(1)孔子所说的“中行”与孟子所说的“中”,意思是否相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3分)(2)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贤”?请简要概括。

(3分)十二、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①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论语》)②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①。

独孤臣孽子②,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注)①疢疾:灾患。

②孤:孤单,孤立。

孽子:即庶子。

(1)孔子认为“闻”者是什么样的人?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概括。

(2分)答:(2)如何才能成为“达”者?孔子、孟子各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

(4分)答:十三、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②李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论语·颜渊》)③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论语·为政》)(注)季康子:鲁哀公时任上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1)第①、②两则文字共同阐述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第③则文字表达了孔子的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