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及计划资料
湘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湘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湘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共分为六个单元,包含了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材特点:该教材以故事为主线,通过儿童生活、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能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和解决问题。
3.科学素养:发掘学生的科学兴趣,增强科学素养,懂得科学方法和科学观点,形成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科学的乐趣。
2.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难点1.科学观念的构建,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
2.针对不同的学生,掌握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内容和形式1.天文:探索太阳系和月相变化,让学生了解星星和行星的运动。
形式:通过观察教学模型和模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太阳系和月相变化的过程,了解星星和行星的运动。
2.物理:认识物体的形态和特性,观察物质的物态转变。
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不同的物质,观察物体的形态和特性,并反思物质的物态转变。
3.化学: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4.生物:探索生命的奥秘,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形式:通过木棍、泥巴和其他简单材料,让学生DIY小生物模型,观察和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注。
六、教学时间分配1.天文:2课时2.物理:3课时3.化学:4课时4.生物:2课时七、评估方式1.观察:评估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2.测试:通过日常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科学二年级上册的全部知识点;2. 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兴趣和观察、实验的能力;3. 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1. 知识点:身边的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体、动植物的生活性;2. 活动设计: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探究物体的特性,了解动植物的生活性。
第二单元:物体的测量1.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重量的测量、时间的测量;2. 活动设计: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秤量物体的重量,研究使用钟表测量时间。
第三单元:物体与材料1. 知识点:物体的形态、物体的材质;2. 活动设计:观察不同形态的物体,了解物体的材质。
第四单元:物体与能源1. 知识点:电能、光能、热能;2. 活动设计:探究电能的产生和应用,了解光能和热能的特点。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1. 知识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2. 活动设计:观察物体的不同运动形式,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第六单元:物体的变化1. 知识点:物体的变化过程、物体的性质变化;2. 活动设计:观察物体的变化过程,探究物体的性质变化原因。
三、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或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
2. 实验活动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3. 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思辨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日常观察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
2. 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评价,考察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 期末测试评价:通过期末测试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评价。
五、参考资源1.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材;2. 教学辅助资料: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
六、教学安排详细的教学安排请参见教案附件。
七、其他事项如有需要进一步了解教案的内容,请与教师联系。
新湘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精品版(全册)(完美版)
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7 课题新学期的话第1课时总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目标性。
并懂得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2、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3、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中需准备的、要用到的材料工具、及早准备。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点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难点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入学教育1、让学生再次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重新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3、总结上期考评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
二、发新书。
三、引导学生了解本学期科学课的学习内容,以及上课时需要用到的,自备的材料用具。
四、进行科学实验小组的分组,选定课代表及组长,并明确其工作职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一般为4-6人一组。
板书:后记:第一单元溶解科目科技年级二班级70 时间.9. 28课题1、它溶解了吗?第1课时总2课时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2它有多远∣湘科版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4.2它有多远∣
湘科版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它有多远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使用距离远近可以在确定方向后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2.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体会到用远近、移动的格子数、走路的步数等,在确定方向后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
在找地雷游戏中,体验有了对物体位置清晰准确的描述如何能找到它;并在活动中体会如何能清晰、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科学态度、STSE
初步体验描述位置的本领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的乐趣;
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篮球、钢球和乒乓球,以及能将三个球容纳的带网格的大纸。
如果篮球过大,可以变换为其他网球、玻璃球等进行替换。
教师准备:篮球、钢球和乒乓球的板贴,网格帖;或者与之相对应的PPT 投影。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看教材中的图片。
图中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谁的回答更具体,怎样能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新课学习
1.是远还是近
(1)出示乒乓球、篮球、钢球,并按照教材摆放。
(2)引导学生使用远和近描述乒乓球、篮球、钢球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简单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了解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2.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等步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运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活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级上册科学》2. 教具:实物、图片、实验器材等。
3. 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的科学知识,为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4. 第四章: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身边的动植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湘科版)
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学生通过实验採亢,知道什么是溶解。
2.科学探究观察溶解实验,能如实描述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学生能导求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推盐的溶解过程。
3.科学态度乐于动手,会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类比分析的严谨性。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凉开水(矿泉水),3个试吃杯,2根玻璃棒(消毒),3根筷子,盐,沙子,胭脂红,吸管,包装袋,记录单。
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学生准备用具: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读一读:水加糖,就变甜:水加盐,就变咸。
藏在水中看不见,观察比较去发现。
(二)新课学习1.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1)出示食盐、沙子和水。
(2)提问: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怎样?(3)实验并观察,记录食盐和沙子刚入水时、搅拌时、静止后的变化情况。
(4)说一说你的发现。
2.食盐“藏”到哪里了(1)讨论:食盐“藏”到水中了吗?你有办法找到它的“踪迹”吗?(2)汇报:毫无疑问,食盐在水里。
看不到,可以用尝的方法找到并辨别。
方法:1.取杯中不同地方的水2.尝一尝从杯子底部、杯子中部、杯子上部取出来的水3.比较水的味道。
(3)思考:怎样用吸管取水?(4)吸管取水指导(观看微课)(5)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小结:充分搅拌后,食盐均匀“藏”在水中了。
同一个杯子中不同部位取的水味道都一样咸。
3.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1)取少量胭脂红放入水中,观察一会儿,然后搅拌。
(2)把观察到的过程画下来。
(3)食盐也是这样变化的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4)小结:像食盐和胭脂红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均匀地分散,最后它们的颗粒看不见了。
这种现象叫作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
2.科学探究能通过实验观察,辨认不同物品能否溶解在水中:依据实验结果,按能溶解、很难溶解把物品(例如厨房的调料品)分类。
湘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科版) 科学
二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学校:
年9月1日
第一单元溶解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板书:
蜗牛的反应
一、认识蜗牛
二、蜗牛对气味的反应
三、蜗牛与声音
四、蜗牛爬行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三、整理,下课。
板书:
变化的方向一、不同的月亮
○
二、观察月亮
第四单元物体的位置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第五单元尺子的科学
学校教师个人电子备课用纸。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溶解1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建构溶解的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食盐,沙子,胭脂红,装有水的杯子(每组3个),搅拌棒(每组2个),透明小塑料杯,胶头滴管,PPT,板书贴纸。
3.学生准备:笔袋。
教学过程一、观察食盐与沙子1.观察食盐和沙子【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食盐和沙子都是小颗粒,但是它们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一样,以及它们的数量不同。
1.1谈话: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样物品,一袋是食盐,另一袋是沙子。
②同学们平时肯定都见过它们,但是我猜你们肯定没有仔细研究过它们。
1.2教师出示ppt:食盐与沙子的照片。
谈话:①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准备了两个小塑料杯,1号小塑料杯中装有食盐;2号小塑料杯中装有沙子。
②一会请每组同学先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注意是看到的)③注意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触碰实验器材。
1.3活动开始。
活动停止。
1.5提问:谁能说一说,沙子和食盐看上去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1.6小结:二者的相同点:都是颗粒状(固体)。
二者的不同点:颜色不同,颗粒大小不同,数量不同(观察事物)。
2•猜想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的现象【设计意图】通过猜测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会出现的现象,提取学生前概念,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为后面在观察到它们放入水中的现象后形成认知冲突,激发进一步的研究兴趣做好准备。
教师出示PPt提问:①如果我们把沙子和食盐同时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量的烧杯中,此时你们预测会看到什么现象?②把食盐和沙子放入水中后,静置几分钟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有的同学认为食盐放入水中后会…(飘在水面上,沉底等);静置后会…(融化,消失等)。
二上科学教学计划
湘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上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综合考虑二年级上册的教育起点、科学概念发展的逻辑顺序、探究技能的发展层次、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层次、课程内容间的相关性等因素,以科学概念和探究能力并行发展为明线,以科学态度为银杏渗透、STSE为融合延伸的暗线来组织教材,用科技史来促进这两条线的完善。
依据学生的障碍点,设立了“教扶放”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有效引领学生达成《课标》的四维分段目标。
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小制作、小实验、游戏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进而学习溶解、动物的感官、位置描述、太阳和月亮、尺子原理等有关科学知识,体验认识事物特征、性质、变化的方法线索,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比较、描述、动手做实验或设计制作等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本册教材教材采用“主题单元——课题——活动——评价”的组织形式,将《课标》中4个领域的科学内容布设在“溶解”、“动物的反应”、“太阳与月亮”、“物体的位置”、“尺子的科学”5个主题单元中。
布设了5个单元,13课,35个探究活动。
第一单元“溶解”:基于学生认知起点,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示范聚焦——类比举证——提炼概念——判断检验——拓展迁移”的活动概念,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对比实验、制作与调试等技能。
教材中先将常见的食盐、沙子、胭脂红分别放入水中,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发现溶解的典型,再让学生用同样的实验方法,观察厨房中其他物品在水中的变化,判断识别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布设“自制泡泡液”一课,驱动学生拓展迁移,综合应用溶解知识。
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本课教材采用“分分总”的结构构建单元,按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思路,布设“兔子的反应”、“蜗牛的反应”、“有趣的动物反应”三课,重点训练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对比实验、描述等技能。
(完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湘教版教案
2018-2019年度二年级科学(上)教学进度表2018年9月1日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备注18.27—8.31它溶解了吗?29.3—9.7生活中的溶解39.10-9.14自制泡泡液49.17-9.21观察兔子的反应59.25-9.30观察蜗牛的反应9.30上课610.1-10.7国庆放假710.8-10.12有趣的动物反应810.15-10.19发光发热的太阳910.22-10.26看太阳认方向1010.29-11.2变化的月亮1111.5—11.9它在什么方位1211.12—11.16它有多远1311.19-11.23做尺子1411.26-11.30改进尺子1512.3—12.7活动1612.10-12.14活动1712.17-12.21活动1812.24-12.28活动教学计划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科学教材分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院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在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要求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加强教学组织,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3、明确观察要求,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6、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达标情况力争达标2018-2019年度二年级科学(上)整体备课2018.9.1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院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
湘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观察、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充分利用观察,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有了自己的认识。
但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感观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仍然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以认识周围常见事物、物体的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常规养成,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为探索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编排了“溶解”、“动物的反应”、“太阳和月亮”、“物体的位置”、“尺子的科学”等5个主题单元。
(二)本册教学目标“溶解”单元,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感官感知周围环境的;懂得保护、珍爱动物;培养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动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会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亮不发光,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和持之以恒探究的精神。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在合作交流中激发兴趣,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的科技史,认识到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基本的科学概念和现象;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基础知识: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2. 科学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 科学观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 科学探究: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教学方法1. 演讲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讲解,介绍科学基础知识;2. 实验教学: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亲自实践,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科学思维;4. 图片展示: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2. 新知呈现:讲解科学基础知识,介绍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3. 实验探究: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培养实验和观察能力;4. 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5. 总结归纳:对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强化研究效果;6. 课后作业:布置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估1. 实验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观察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验能力;2. 讨论评估:根据学生的讨论表现,评估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交流能力;3. 作业评估: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 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3. 图片资源:获取生动的科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是《湘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湘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溶解现象,知道什么是溶解。
能判断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的物品。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经历溶解概念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对比实验、抽象等探究技能。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态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将科学知识(溶解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自主意识。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建构溶解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胭脂红的溶解过程类比推理出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活动一材料,活动二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相关课件及“吸管取水”微课。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师出示食盐和沙子,提问:把食盐和沙子分别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2.学生猜测,说说猜测的理由。
3.动手实验:静置→观察→搅拌→再观察,注意搅拌时不要触碰到杯壁和杯底。
把看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4.学生描述用眼睛观察搅拌前后的现象。
二、活动一:食盐“藏”到哪里了?1.师:大家通过观察发现沙子还在水中,而盐粒不见了,盐“藏”到哪儿去了呢?2.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3.想一想:你们有哪些办法找到盐的“踪迹?”4.小组交流后,谈谈想到的方法。
5.师及时对可行的方法予以肯定和回应。
6.演示:使用“吸管取水”的方法。
7.学生实验,及时记录。
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活动中。
8.汇报、交流:从杯中不同地方取的水,尝一尝有咸味的是……师将各组的实验结果用红“●”标注在黑板上的烧杯图形中,集中展示盐分散“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9.小结:盐都藏在了这杯水的各个部位。
三、活动二: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
1.师:盐“藏”在了水中,那么盐进入水中后是怎样到达这些位置的?大家刚刚用眼睛应该是没有办法看到的,老师有个办法能让大家亲眼见证!2.观察胭脂红在水中的变化①介绍胭脂红。
②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含实验步骤),学生代表交流分享,师生点评。
③分组实验,将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④汇报交流:描述胭脂红进入水中后的现象。
2018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1年整理)
(完整)2018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8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8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
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
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
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措施:(1)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2)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湘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溶解第一课:它溶解了吗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沙子、胭脂红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
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
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三、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
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五、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食盐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第二课:生活中的溶解教学目标: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将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发现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教学准备: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粗盐、糖块、食用油、红糖、沙子、淀粉、陈醋、味精。
(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记录表附板书设计内)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四、拓展延伸气体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师总结:水除了能溶解一些液体和固体外,还能溶解少量的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
鱼就是靠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
第三课:自制泡泡液教学目标:1、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2、尝试不同的工具吹泡泡,感知泡泡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教学重难点:大胆尝试和探索,选择合适的材料调制泡泡水。
教学准备:清水、盆、沐浴乳、洗洁精、肥皂、洗发乳、塑料管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游戏“抓泡泡”引入。
这泡泡是从哪来的吗?是老师做的那么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出吹泡泡的水呢?2、介绍制作泡泡水的材料。
二、调制泡泡液1、制作泡泡水,让学生感知制作时的快乐和探索的兴趣。
1)、师拿出洗发乳、肥皂、洗洁精、沐浴乳试试哪种效果会更好?2)、教师总结并演示操作的过程。
2、生思考:怎样使吹出的泡泡更多更大呢?1)、在活动手册上记录你的发现2)、还有哪些想要探究的问题?小泡泡容易破还是大泡泡容易破?吹出的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吗?如果在泡泡液中加入少许白糖,吹出的泡泡会怎样?第二单元动物的反应第一课观察兔子的反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兔子可通过眼、耳、鼻、舌等感知环境,并产生相应的反应。
2.科学探究初步发展对比实验的设计能力;提高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判断的能力。
3.科学态度、ST SE 对研究兔子的反应产生兴趣;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能如实进行描述;设计方案与描述分析中,乐于倾听和交流;增进爱护保护兔子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兔子、兔笼;胡萝卜、青菜、干草、苹果等教师准备材料:挡板,两个黑色布袋,分别装篮球和青草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人用各种感官感觉周围的世界,做出反应。
小动物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兔子。
(二)新课学习1.观察兔子的感官(1)观察前提出要求:安静,不要惊扰兔子;先整体观察,再重点观察它的感官。
(2)观察兔子例如:兔子眼睛是红色的。
兔子有两颗大门牙。
兔子的耳朵上有很多红色的血管。
(3)画一画:把兔子的样子画下来,标出它的眼、耳、鼻等感官。
2.观察兔子对不同食物的反应(1)讨论:兔子喜欢吃什么?(2)将兔子依次放在胡萝卜、白菜、草和饼干附近。
(3)观察:兔子对几种食物的反应一样吗?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想法。
第二课观察蜗牛的反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蜗牛的身体主要由头、腹足和外壳构成,头部有长短不同的2对触角,长触角的顶端长有眼。
蜗牛对不同气味有嗅觉反应。
蜗牛对声音变化无明显反应。
初步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初步了解蜗牛喜欢吃的食物。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蜗牛,初步形成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辅导下,初步学习利用对比的思路设计实验的能力;发展观察、比较、描述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对观察小动物充满兴趣,认真细致、乐于记录;乐于将发现的动物反应主动与他人分享;乐于饲养小动物。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蜗牛,棉棒2支,小玻璃瓶2个,分别装少量白醋和糖水;透明长尺子、棉线绳、木头铅笔;放大镜。
学生准备材料:课前寻找并饲养的蜗牛。
教师准备材料:蜗牛身体组成部分的PPT;饲养蜗牛塑料盒(内放湿沙子、菜叶、黄瓜,放养多只蜗牛)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这节课,我们将观察蜗牛的身体特征和蜗牛的反应,大家在哪里找到的蜗牛?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二)新课学习1.认识蜗牛(1)出示蜗牛。
(2)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外形。
(2)组内交流之后再全班交流。
(3)画一画:把蜗牛的样子画下来,并标注出蜗牛的身体外形结构及感官。
第三课有趣的动物反应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举例说出2—3种动物利用某种感官(眼、耳、鼻、舌等)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进一步感受到多样的动物做出多样的反应。
2.科学探究能观察、比较环境变化下,动物做出反应的情况,并进行如实描述,力求准确;发展利用不同方式获取动物反应的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搜集动物反应资料的能力。
3.科学态度、STSE细致观察,比较,乐于与同伴分享发现;能倾听、欣赏同伴对动物反应的发现;不断形成研究动物反应的兴趣,增进亲近、关注、爱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的表现动物因环境变化做出反应的汇报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记录,可以是录制的小视频。
教师准备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观察身边的动物,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感知环境和产生反应的。
(二)新课学习1.“动物的反应”交流会(1)交流小动物利用感官对周围进行感知,做出反应的事例(2)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先准备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教材的图片组织交流。
例如:小鸡见到米时,会聚集啄米。
敲鱼缸时,鱼会快速游动起来。
当光线变弱时,小猫的瞳孔变大。
当有陌生人靠近家门时,家里的小狗会大叫并驱赶陌生人。
(3)交流饲养小动物的经验(更接近自然、常态的条件下进行动物感知环境做出反应的研究)。
(4)可以根据学生的预先准备进行交流,也可以借助教材组织交流。
例如:每过一段时间,要给小鱼换水。
(5)关注自己饲养的小动物对哪些环境感到不适、发生了什么不良反应,对哪些环境很适应、产生了什么趋近、喜爱做出的行为,合理饲养。
2.了解动物的本领(1)依次出示教材P18蛇、鹰、马的图片。
(2)想一想:这些动物都是通过什么感官感觉周围环境?(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领吗?例如:变色龙能在不同环境下改变自己的肤色。
乌贼在遇到危险时,会吐出墨汁。
(4)小结:动物用眼、耳、鼻、舌等感觉周围环境,从而产生各种反应,其目的是好好生存下去。
第三单元太阳和月亮第一课发光发热的太阳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科学探究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获取太阳发光发热的证据;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梳理关于太阳发光发热的影响的认识。
3.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用事实和证据说话的思维习惯。
4.STSE 太阳的发光发热对动植物和我们都意义重大。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太阳发光发热的图片、录像、小的冰块学生准备: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二)新课学习 1.寻找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的证据(1)提问:如何证明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2)生活经验的证据举例:太阳可见时,空中光线充足明亮;太阳不可见时,天空是阴暗乃至是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