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探讨,是药学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
首先,抗菌药物可以分为抗菌素和抗生素两大类。
抗菌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而抗生素则分为广谱抗生素和狭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可以同时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效果较好,但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狭谱抗生素则只对其中一种或几种细菌有效,选择性更强,但对多重感染可能无效。
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对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应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菌的敏感性进行药物的选择。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免疫状态,合理调整药物的剂量与用药途径。
此外,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疗效和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恰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机制非常复杂,包括突变、基因转移和获得性耐药基因等。
为了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医生和药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力。
其次,加强药物使用监管,限制抗生素的滥用与过度使用。
此外,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的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意识。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至关重要。
药学毕业论文可以从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合理应用的原则、耐药性的机制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最后,希望通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能够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传播,从而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药学毕业论文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抗菌药物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以下是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应用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优化抗菌治疗”既能有效的治疗感染性疾病,又能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抗菌药的滥用易导致细菌耐药,使医院难治性感染增多,导致皮肤黏膜和重要器官的损伤、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加二重感染机会等,要按原则选用抗菌药,避免滥用。
因此,做到抗菌药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产生耐药性和二重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耐药性;抗菌药;副作用一、合理选用抗菌药物1.所选药物的抗菌谱应对感染的微生物有效(最好是首选)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致肺炎,草绿色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它们对青霉素仍敏感,所以宜首选青霉素。
大环内酯类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者,但不宜用于严重感染,红霉素对G-菌无效,但对支原体肺炎有效。
链球菌感染不宜用庆大霉素,因氨基糖苷类属静止期杀菌药,只对需氧G-杆菌作用较好,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志贺菌属等,其特点是对厌氧菌无效,对链球菌、肺炎球菌作用较差。
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对青霉素耐药时,应首选苯唑西林。
院外呼吸道感染应选氨卞西林为宜,但氨卞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曲松、头孢派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肾脏基本无毒,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对金葡菌的作用不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氯霉素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对流感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有效。
万古霉素是治疗抗菌药相关性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也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亚胺培南或头孢曲松是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首选方案。
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炎的细菌感染有独特的疗效。
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透过血脑屏障好的药物可用中枢感染,治疗各种脑膜炎时,可选易进入脑脊液的抗菌药如头孢噻肟,氯霉素、氨卞西林、磺胺等。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引言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在日常医学实践中,抗菌药物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需特别注意个体差异和潜在的患者特殊情况,以确保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儿童是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个重要群体。
由于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故其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也有所不同。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此外,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在感染时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如婴儿、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应综合考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孕产妇孕产妇是另一个特殊人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谨慎。
由于胎儿的发育和母体的生理变化,孕产妇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因此,在孕妇期间应尽量避免或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感染、细菌性肺炎等,孕妇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胎儿的健康状况和抗菌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权衡,选择适当的药物和剂量。
老年人老年人是另一个特殊人群,他们的免疫功能和药代动力学有所减退。
因此,在给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关注药物的剂量调整和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另外,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这些疾病本身可能需要其他药物的治疗。
医生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情况,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包括器官移植患者、白血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等。
由于其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易于感染,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特别谨慎。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感染类型、感染部位、病原体敏感性等因素。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广谱抗生素,以免对患者的治疗造成负面影响。
结论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抗菌药物是一个需要谨慎操作的过程。
(王睿讲义)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8[1].26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王睿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随着新的抗菌药物不断出现,在药物的敏感度、耐药性等方面出现了新情况。
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提高治愈率,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课题。
由于特殊人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的特殊性,本文将针对各人群病理、生理特点,抗菌药物使用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及其用药选择原则等方面对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一些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作一全面而详细地综述。
一、老年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一)老年人病理、生理特点1、老年人感染机会增多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呈退行性变,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易罹患各种感染。
老年人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发病的增多、以及免疫功能的低下、白细胞吞噬功能减弱等均是菌血症发生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继菌血症增多,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的发病率亦相应升高。
老年人胆汁中亦常有细菌,胃酸减少后胃液和胃粘膜中亦易有细菌生长,为胆系感染、胃肠道感染易于发生的重要原因。
2、老年人常见感染老年人常患有各种慢性病易诱发各种感染,包括肺部和支气管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前列腺炎、伪膜性肠炎、术后感染等。
感染时由于机体反应性差,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不显著,且可为原发病表现掩盖;以致造成早期诊断的困难而贻误诊治。
老年人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常为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产气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次也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其他尚有真菌及厌氧菌等。
(二).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基于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及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的特殊性,加之免疫功能减退,机体耐受能力减弱,使用抗菌药物机会增多,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
1、药物的吸收老年人随着增龄发生的胃肠道组织与功能变化会影响药物吸收。
体内胃酸减少和胃内容物PH升高使药物崩解延缓,溶解度降低而吸收减少;老年人胃、肠肌张力与动力减低,可使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吸收增多;老年人小肠吸收面积比成年人要减少30%左右,肠道血流减少导致药物浓度高峰减低;胃肠道内液体减少使不易溶解的药物吸收减慢。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抗菌药合理应用
近年来,抗菌药耐药的现象日趋严重,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甚至被当成了“万能药”,滥用的情况严重,抗菌药一旦被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不合理使用抗菌药,会导致耐药性、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危害。
所以,合理应用抗菌药是目前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提出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
我国现阶段抗生素使用情况
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非常普扁遍,有资料表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适应证过宽或失控、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方法不当、社会因素及经济利益的影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我国抗菌药物的总体使用率偏高,为70%~80%,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用药。
合理选用抗菌药的概念就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合理使用抗菌药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适应证,适应证必须是细菌性感染,并且有明确的感染部位、感染性质和感染诊断[1]。
如感冒发烧吃抗菌药,但感冒是病毒感染,只需对症处理。
大部分需要患者的自身恢复。
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化脓是要用抗菌药的。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毒性反应、耐药性、二重感染等。
为了获得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各种副作用,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抗菌素的使用。
1抗菌药物的应用(1)有针对性地采用抗菌药物;(2)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3)不作退热用,发热原因不明等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
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2选用抗菌药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
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用药要全面考虑。
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①疗效高;②副作用小;③使用方便;④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
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
Www..CO m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3.l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
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联合用药的指征①病因不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肠穿孔后腹膜炎。
②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
③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
④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
⑤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霉菌药物治疗。
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
⑥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联合用药的规律①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可获得增强作用。
如β卜内酰按类与氨基苷类。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论文
浅谈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260-01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抗菌药物因此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那么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显的尤为重要,下面就谈谈关于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
1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1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1.2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2 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2.1 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酶的分泌不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
确有应用指征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不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者,不可选用上述药物。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分析论文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分析论文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药学干预方式分析论文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药物种类不断增多。
如果医疗人员对于药物的了解程度不够且临床经验相对缺乏,那么在实际使用中,其过于依靠处方或者盲目相信药物效果,就可能会产生药物滥用现象。
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越加增多,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整个医疗行业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现结合我院的基本状况,对抗菌药物使用加以研究,并将临床药物干预应用其中,希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800例病例资料,按入组时间将所选病例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00例(2014年1月-12月)未经药学干预,乙组400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经药学干预。
甲组男性213例,女性187例;年龄4~74岁,平均(41.2±6.9)岁。
乙组男性210例,女性190例;年龄3~75岁,平均(41.3±6.7)岁。
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1)根据选取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病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具体状况进行记录。
同时,从资料中了解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实际状况。
并且,针对药物使用量与使用后的效果进行记录。
将这些资料作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分析基础。
(2)根据临床资料,能够有效发现抗菌药物使用后存在不良反应的病例。
从其反应的具体状况来分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因素。
(3)在分析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后,积极采取针对性较高的药学干预措施对乙组400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效益,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1.3 临床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的应用情况,比较治疗总费用与抗菌药物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头孢菌素类 一代:口服药: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 注射用:头孢唑啉、头孢噻啶等。主要对G+菌作用强, 对G-菌作用较差;对-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具有一定的 肾毒性。口服主要用于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 二代:头孢呋辛酯、头孢克罗、头孢孟多等,对G+菌、 G-菌均有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对-内酰胺 酶较稳定;肾毒性小,。一般用于肺炎、胆道感染、尿 路感染。三代: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 孢他定、头孢泊肟。对G+、G-菌都有效,对铜绿假单 胞菌有效;对-内酰胺酶稳定;对肾脏基本无毒性。主 要用于尿路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肺炎、盆腔炎等严 重感染。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2、婴幼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胃容积小于成人,胃内酸度也低于成 人,故对药物的吸收与成人不同。血-脑屏障仍 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排泄能力和肾血 流量迅速增加,在6~12个月时接近成人水平。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3、儿童生理特点 儿童期体格发育较缓慢,智能发育更趋完善, 到该期末,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 近成人水平,进入青春早期。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4)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阿齐霉素、螺旋霉素、克拉霉素 等,抗菌谱似青霉素类,更适用于青霉素过敏 患者,主要抗G+菌及G-菌球菌、厌氧菌、军 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抗菌谱略广与青霉素 类。本类抗菌药物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但红霉素由于易耐药,口服后有恶心反应等, 应慎用。无味红霉素较易引起黄疸和肝脏损害, 孕妇禁用。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二)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 儿童新陈代谢旺盛,代谢产物排泄快,但对 水、电解质的调节能力差,用利尿剂可能引起低 钠、低钾现象。要特别注意药物对神经系统、营 养吸收等的不良反应以及长期用药是否影响生长 发育。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刍议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刍议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老年化成增长的趋势。
相对于老年人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免疫力逐渐下降,在用药期间,很容易会发生用药不合理的问题,特别是服用抗菌药物。
老年人因独特的生理因素,自身免疫力的逐渐下降,新陈代谢较差等因素,很容易会受到感染。
相对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问题,不只是导致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增重,同时还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健康。
因此,首先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来控制抗菌药物的药量。
与此同时,也要做好相应的血药浓度的监测,并根据数据结果制定相应的给药方案,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服用抗菌药物的监护工作,确保老年患者的用药安全合理。
关键词:抗菌药;老年人;药物监测;合理用药1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主要是以患者的身体状况、体质等其他因素来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选择出更符合患者身体状况的药物,最终实现“对症下药”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将服用药物的效果发挥更大,控制毒副作用的产生。
进行药物服用的过程中,临床医生也要按照患者的年龄段对药物的剂量、用药时间进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
老年患者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用药人群,年龄增大,导致老年患者的身体免疫力逐渐下降,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随之下降,对药物服用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大。
因此,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去规范老年患者的用药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能够将用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2老年人合理用药六大原则(1)受益原则:首先有明确用药指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值>1,同时选择疗效确切而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2)五种药物原则:联合用药品种越多,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越高,用药品种要少,最好5种以下,治疗时分轻重缓急,抓主要矛盾,选主要药物治疗,选用具有兼顾治疗作用的药物。
(3)小剂量原则:老年人用药量在中国药典规定为成人量的3/4,老年人用药要遵循从小剂量(成人量的1/4~1/3)开始,逐渐达到适宜于个体的最佳剂量(疗效满意而无药物不良反应)。
医院感染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医院感染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医院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抗菌药物情况。
结果在各部分感染中,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
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以及青霉素类使用最多。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结论老年医院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是,依旧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等问题,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医院感染;老年患者;抗菌药物当前,在老龄化不断严重的背景下,老年患者逐渐增多。
老年患者受到免疫功能减退的影响,容易产生医院感染。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的组织器官会产生生理性退行病变,肝脏的药物代谢能力以及肾脏的药物排泄能力都出现下降。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病原菌耐药性产生,增加治疗难度及医院感染发生率[1]。
当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时,需选择适合抗菌药物治疗,能够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样本。
其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63例、57例,年龄为61-82岁,年龄均值为71.4岁。
1.2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包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天数、感染部位、使用抗菌药物名称、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
在调查后,对于相应数据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在本研究中,利用百分比统计数据。
2.结果2.1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在各感染部分中,肺部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34.17%。
详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构成比感染部位例数构成比呼吸道3630.00肺部4134.17泌尿道2520.83肠道108.33血液4 3.33口腔2 1.67颅内2 1.67合计120100.00 2.2各类抗菌药物使用次数构成比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应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以及青霉素类,具体使用次数构成比见表2。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原则受益于抗菌药物的应用,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系统已经有效地控制了许多传染病。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导致了许多紧急人类感染事件的发生。
一方面,有些人群对抗菌药物的需求更为迫切,但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因此,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抗菌药物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慢性疾病患者等。
对于这些人群,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因为他们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成人差。
因此,在对儿童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按照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剂量。
儿科抗菌药物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对儿童机体的影响,以及副作用的风险。
此外,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也需要注意,避免长期或过度使用。
其次,孕妇是另一个特殊的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在孕妇应用抗菌药物时,需要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药物的益处和风险。
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其他不良影响的药物。
对于孕妇来说,治疗感染的最佳方法是通过预防和控制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老年人是另外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都在逐渐下降。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容易感染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此外,由于老年人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常常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这可能引发药物相互作用。
在老年人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评估药物的耐受性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适当调整剂量。
免疫功能低下者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包括器官移植患者、艾滋病患者、化疗患者等。
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
因此,在对这些人群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原则,包括正确选择药物、合理的应用时间和剂量,以及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最后,慢性疾病患者也属于特殊人群,他们通常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感染。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药物在特殊生理与病理情况下的体内过程与一般正常生理条件下不同,因此其用药剂量与给药方案必须调整。
否则,不仅影响疗效,而且会增加药物毒性反应。
(1)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某些药理特点突出的抗菌药却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凡是肾功能减退者易于感染;大多数的抗菌药主要经肾排泄,这些都显示肾功能减退者的抗菌药物如何合理应用十分重要。
合理用药的原则:①根据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药物的肾毒性、主要排泄途径、感染严重程度、药敏结果、是否血透或腹透等因素综合决定抗菌药的品种与剂量;②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须使用时应严格调整剂量;③剂量调整通常以减量法、延长间期法和二者结合三种方式调整给药方案。
减量法即将每次剂量减少,而用药间期不变,该法的血药浓度波动幅度较小。
延长间期法每次给药剂量不变,但间期延长,血药浓度波动大,可能影响疗效。
减量法或减量与延长间期结合较妥当;④实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是应用毒性明显的药物的安全有效方法。
肾功能不全者宜选用的抗菌药在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已作阐述。
药物选择也可根据致病菌的种类,尽量选择表3(附后)中前二组药物⑼。
第一组药物大多对肾脏无明显毒性;且主要经肝胆系统排泄,或在体内代谢,或经肾与肝脏双途径排泄。
在患者肾功能轻度损害时,可仍给常规剂量;当属中度以上损害时剂量略减少或延长间期。
第二组药物大多无明显肾毒性或具轻度肾毒性,主要经肾排泄。
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适当调整剂量。
第三组药物都具明显的肾毒性,且主要经肾脏排泄,故通常避免选用。
当适应证明确必须选用时,应按肾功能损害程度严格调整剂量,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第四组药物具不同类型的明显毒性反应,肾功能不全者不予应用。
①简易法:按肾功能试验结果估计肾功能损害程度调整剂量(表4)。
其中内生肌酎清除率反映肾功能最具参考价值,血肌酎其次,血尿素氮影响因素较多。
肾功能轻度、中度和重度损害时,其抗菌药每日剂量分别减低至正常剂量的2/3〜1/2,1/2〜1/5,1/5〜1/10,其方法简明,适用于门急诊用药。
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
特殊情况下抗菌药物的应用一、前叙自抗菌药物问事以来,曾大大降低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于是人们把它当成治病的法宝。
多年来人们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误区,滥用抗菌药物使得我国的细菌耐药程度成为全球最严峻的国家之一。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被提到重要议程上。
下面介绍几个概念: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其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磺胺类)。
抗菌谱:每种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的范围称为抗菌谱;仅作用于单个菌种或某些菌属的称窄谱抗菌药。
如异胭肼只对结核杆菌有效;抗菌谱广泛者称广谱抗菌药。
如四环素、氯霉素类等。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
耐药性严重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抗菌药物应用于不同生理、病理情况下的个体,其体内过程各具特点,必须掌握抗菌药物在特殊情况下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才能使抗菌药物对特殊情况下感染的治疗有效而安全。
抗菌药物的应用需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
本培训主讲肝、肾功能减退时和老年用药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新生儿、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免疫缺陷者的抗菌药物应用留作后讲。
二、肝、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一)、肝功能减退时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功能十分复杂。
肝脏的主要功能: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应用(糖、蛋白质、脂肪);2、分泌胆汁,助消化作用;40%脂肪从粪便中丢失;3、肝脏的解毒作用。
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解毒器官,无论是外来的或体内产生的毒物,都要经过肝脏处理,使毒物转变为无毒的、或毒性较小的随胆汁或尿液排除体外。
许多药物包括抗菌药物经由肝脏生物转化、解毒和清除。
肝功能不全时上述过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肝功能减退时如何选用抗菌药物也成为十分复杂的问题。
肝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应用目前常用的肝功能试验并不能反映肝脏对药物的代谢清除能力,因此不能作为调整给药方案的依据。
肝病时必须考虑(1)肝功能减退对该类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影响;(2)肝病时该类药物发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7-01
【摘要】目的: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合理建议。
方法:总结和分析临床种类人群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副反应和耐药性。
结果:老年人应减少抗菌药物用量。
妊妇、儿童和肝肾功能障碍者应避免应用对肝肾功能毒性大的抗菌药物。
结论:抗菌应合理应用于种类人群中。
【关键词】抗菌药,应用,人群
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合成。
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菌药主要分八大类其中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含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及单环酰胺类等;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药物不断涌现,时下,各种类型抗菌药物正竞相问市。
据统计,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用药中应用范围最广、消耗量最大、相对较贵重的一大类药品,尤其是此类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有限
的医药资源,更严重的是直接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尤其是特殊人群不同的病理和生理差异,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促进各类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下面做一简要介绍,
以供临床正确选用。
1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免疫功能也见减退,一旦罹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小,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
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并在有血液浓度监测的条件下使用。
2 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小儿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类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尽量避免应用。
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的抗菌药物可供选用
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和有血药浓度监测的条件下使用。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该类药也有一定的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和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四环素类:可导致恒齿永久变色,牙釉质发育不良和抑制骨骼生长,因此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
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3 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
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妊娠期避免应用,确有应用指征时,需在有血药浓
度监测条件下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磷霉素等毒性较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可用于妊娠期感染。
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药物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
其中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
氯霉素,甲哨唑等在乳汁中的分泌量较高,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较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导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类可致核黄疸、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选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类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
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4 危重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肝功能减退患者:体内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而失去药理活性,所以肝功能减退时应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主要由肝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明显减少,而无明显毒性反应,如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可以正常应用,但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肝功能。
主要或大量经肝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并可导致毒性反应,如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酯化物等药物应避免使用。
经肝、肾两途径清除的药物,肝功能减退时清除减少,血药浓度升高,但药物本身毒性不大,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需减量应用。
主要由肾排泄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在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剂量。
肾功能减退患者:大多数抗菌药物主要经肾排泄,某些具肾毒性
药物的应用,在肾功能减退时需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主要经肝胆排泄或与肾同时排泄的药物,如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三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抗结核病药等,在肾功能减退时维持原剂量或略减量应用。
主要经肾排泄,而本身无肾毒性的药物,如青霉素、一二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曲南等,在肾功能减退时需适当调整剂量应用。
具明显肾毒性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去甲)万古霉素等,在肾功能减退时避免应用。
多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为疾病治疗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广泛应用严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耐药性的产生。
为此,正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临床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更要引起临床以及社区医疗的高度重视,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光华街132号天利医药广场
336页)
大场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 [2]
2 结果
2.1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2.1.1 革兰氏阳性菌43例,占36.4%,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0例,表皮葡萄球菌8例,a群链球菌7例,d群链球菌5例,肺炎链球菌3例。
2.1.2 革兰氏阴性菌75例,占6
3.6%,其中大肠埃希氏菌32例,铜绿假单胞菌14例,肺炎克雷伯氏菌14例,结肠炎耶尔森菌4例,液化沙雷氏菌6例,聚团肠杆菌3例,普罗威登氏菌2例。
2.2 细菌药敏结果:革兰氏阳性菌43株,其中32株敏感,4株中度敏感,7株耐药,敏感率为74.4%。
革兰氏阴性菌75株,其中67株敏感,4株中度敏感,4株耐药,敏感率为89.3%。
革兰氏
阳性菌mic为0.06,革兰氏阴性菌mic为0.04。
3 讨论
3.1 从医院感染病人呼吸道、泌尿道、胸腹水及其他部位共分离出细菌118株。
其中痰分离出52株,革兰氏阳性菌23株占4
4.2%,革兰氏阴性菌29株占5
5.8%。
尿标本分离出38株,革兰氏阳性菌11株占28.9%,革兰氏阴性菌27株占71.1%。
其他标本分离出28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占32.1%,革兰氏阴性菌19株占67.9%。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可以看出革兰氏阴性菌从检测结果分析有逐年
上升趋势,特别是泌尿系统占71.1%。
3.2 采用k—b法,用mh平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v耐药性分别为82、51、44、79、23%。
大肠埃希氏菌为88、10、46、68、65%。
而拉氧头孢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为7
4.4%,对革兰氏阴性菌敏感率为89.3%。
本
研究初步表明,目前无论是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菌对拉氧头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3.3 拉氧头孢为新型半合成β-内酰胺类的广谱抗生素,具有以下特点: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
尤其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活性高,对肠杆菌科的大部分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略弱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绿脓杆菌亦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因此,本人认为拉氧头孢在临床院内感染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前途。
3.4 由于近年来临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造成耐药菌株不断增多,某些细菌对多种药物有较强较广的耐药性,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了避免产生耐药性,临床医生要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按照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个体化用药。
此外要加强细菌室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使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监测工作及时准确;还要系统地监测当地和本医院的细菌种类及其药敏谱,要有定期、快速、系统地报告机制,使医生在经验用药时有迹可循3]
参考文献
[1,2]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2006.897~906
[3]王爽,李冬,范霞,等.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研
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7):825~826
作者单位: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宣城地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