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项脊轩志》说课稿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4ee67d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57.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项脊轩志》是统教版高中语文的一篇课文,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如泣如诉,哀婉动人,最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认识这美好、高尚的情感能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项脊轩志》既承载着许多文言知识,又体现着古代散文体裁特征和感情表达的基本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的阅读鉴赏,可以使学生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项脊轩志》是一篇明代散文,新课程标准的对此类文章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再根据新课标“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2: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3:品味作品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文言文在整个语文教学和考试中地位重要而且新课标关于其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文实词、文言文虚词、文言文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意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我制定文章的重点为:训练文言文整体感知的能力。
并把握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应用。
2·作者归有光的散文多写身边琐事,并且注意吸收小说的技法,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这篇优美动人的回忆性散文也不例外。
本文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使得平常场景、生活小事的一些细节都有其极不寻常的意义。
对此,我设置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为: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事沧桑的感慨,学生进行简要的赏析。
二、说教法与学法(一)说教法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再结合高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自主学习的学情,本文教学,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问题导引、讨论交流和合作探究,勾画圈点,反复诵读。
(完整版)项脊轩志 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57f53f98e9951e79b89279e.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15周说课者:阮华钦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它是粤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必修2第四单元的第3篇课文。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而《项脊轩志》是明中叶古文家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本文以“志”的文体写成,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它借书斋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本文属于浅易性文言文,学生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已能大概疏通文意。
并且本文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学生可以较轻易地领悟。
这对探索后面几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很好的铺垫作用。
2,本文记叙的是家庭琐事,抒的是亲情,这对高一学生来说,熟悉而容易理解,切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并且可以启发他们观察生活,珍惜亲情。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前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具体表现“三位一体”的理念,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在教学方式上提倡采用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A、理解和掌握:a、“顾、视、稍、置、胜、始、抚、过、去、故、凡、比、殆”等一般实词;b、“垣墙、乳、手”等活用词;c、“然、之、而”等虚词;d、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e2ae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2.png)
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项脊轩志教案(优秀6篇)《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704bf7b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9.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章节一: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项脊轩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简介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
2. 阐述《项脊轩志》的创作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及其生平,阐述创作背景。
2. 提问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志”的意义。
章节二:作者归有光简介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文学家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作者归有光的生平事迹。
2. 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成就。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归有光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章节三:课文整体感知教学目标:1. 使学生对《项脊轩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大意及结构。
2. 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大意及结构,分析重点词句。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章节四:分析人物形象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举例法: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章节五:品味语言特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感受《项脊轩志》的语言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品味语言特色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辞藻及修辞手法。
2. 互动法: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交流感受。
六、深入解读课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深层含义的把握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b0a35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9.png)
2024项脊轩志说课稿范文教学内容:2024项脊轩志一、说教材1、《2024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
它描写了作者周国平在农村乡村的一段生活经历,表达了对乡村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高中语文中的经典之作,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乡村文化的理解和爱国情感的培养。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散文《2024项脊轩志》的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乡村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散文《2024项脊轩志》的内容主题和写作风格,把握文章的基本意义。
难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法上采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直观呈现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与感悟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乡村图片和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乡村的向往之情,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2024项脊轩志》。
2. 分析与理解通过阅读散文《2024项脊轩志》,学生自觉感悟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风格,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和情感表达。
3. 文章解读与鉴赏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一起对散文进行解读与鉴赏,分析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式和感情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总结与交流通过学生展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思考和交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和思想内涵。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https://img.taocdn.com/s3/m/ed7cab3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项脊轩志》的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使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珍视家庭,热爱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以及对家庭、生活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掌握《项脊轩志》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
2.3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作者对家庭、生活的感情,以及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询问学生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3.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5 课堂小结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项脊轩志》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项脊轩志》原文。
5.2 参考资料有关《项脊轩志》的解析、评论等资料。
5.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讲授法在讲解课文内容时,运用讲授法,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6.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6.3 比较教学法将《项脊轩志》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其独特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6b28d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3.png)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苏洵的《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要求在老师指导下自主赏析。
关于文言文阅读欣赏,《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要钩玄,精辟地指明主要内容;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的具体方法是反复朗诵;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散文,核心词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本单元所取角度是古代散文中最能显示其纯文学特征的一些方面。
本单元所选课文篇幅都不长,形式自由活泼,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富于情趣。
文虽短小而情味隽永,值得反复研读品味。
因为本单元的选文在阅读上难度不大所以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赏析,教师挑选有启发性的问题,加以引导,多让学生活动,引发学生兴趣。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以口头语说家常事的笔墨与意境,是归有光在唐宋八大家之后的一种创造,他的文章比以往的散文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他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文特色,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
并把:学习本文捕捉生活中典型细节、平凡场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和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三、说教法学法本文拟采用诵读法、翻译法、点拨法、讨论法进行教学,通过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53e6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5.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项脊轩志》全文;(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3)能够把握文中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分析文本,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3)运用写作技巧,尝试进行文学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人、故土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2)领悟人生百态,珍惜当下,追求真善美;(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2)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3)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准确理解与翻译;(2)文中丰富情感的把握;(3)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项脊轩志》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合作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 文本分析:(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2)品味关键字词,理解文章的表达技巧;(3)探讨文本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人生感悟。
4.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本的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项脊轩志》;2. 分析并总结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感悟文章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86445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1.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代表作。
这篇散文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文章细节描写生动,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独特魅力,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家庭的温暖与人生的无常。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和理解能力。
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词汇和句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手法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素材,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翻译、讨论等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感受亲情的温暖与珍贵。
(2)理解作者在历经人生变故后对身世的感慨,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挫折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通过项脊轩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的深情。
(2)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和情感。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872522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0.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亲人的深沉怀念。
文章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感情真挚深沉,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和感悟古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篇章,在理解文意和把握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高二学生的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1、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理解文意。
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运用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在平淡的叙事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理解文章“事细而情深”的艺术特色。
项脊轩志 说课稿
![项脊轩志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52233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5.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一、选题背景《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纳兰性德的一篇小品文,以作者身世和题材独特而闻名。
本文以纳兰性德小时居住的小楼——项脊轩为背景,生动描述了纳兰性德在这个狭小的空间中所感受到的自由、舒适和宁静。
文章以简约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心灵的寄托,展示了纳兰性德独特的艺术情怀和追求。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纳兰性德的豪放与潇洒,体验纯粹的艺术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项脊轩志》,学生能够了解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纳兰性德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 《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与创作背景;(2)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 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阅读和欣赏文章的重点句子。
2. 教学安排:(1) 导入:介绍纳兰性德的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呈现《项脊轩志》的全文,学生进行默读和个人理解。
(3) 分析与解读: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4) 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解读文章中的特殊词汇、修辞手法等,理解语言美感的体现。
(5) 高潮展示:选取文章中的重要句子进行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启示,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项脊轩志》这一古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2) 掌握小品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读文章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启示,完成相关写作任务。
五、教学方法1. 阅读解析法:通过讲解和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艺术表达。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1730a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1.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2)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掌握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教师巡回指导;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2. 合作探讨法: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讲授法:对一些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4. 提问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2.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4. 影音资料:如有必要,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提前准备好《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方便学生阅读;2. 教学课件:提前制作好课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3. 参考资料:提前搜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4. 影音资料:如有必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影音资料。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087590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3.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项脊轩志》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项脊轩志》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脊轩志》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出示课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项脊轩志》是《语文》教材第六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
《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由于文言文距今年代较远,阅读困难较大,所以大多技校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就必须考虑文言文教学的“古为今用”,必须面向学生实际。
我在日常教学中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感情共鸣。
《项脊轩志》是浅易文言文,抒发的是亲情,容易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从我校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和语文教学改革的小环境出发,我想通过本文的教学,尝试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以教材为例子,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同时使他们克服对文言文的陌生感,愿意学习文言文。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分析,在第一堂课学生已理解文意和掌握篇章结构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2、德育目标:解读归有光难言的伤痛,培养学生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完成能力目标。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完成德育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为了使学生掌握上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教学中将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通过讨论、课堂剧演出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5个步骤:(一)、新课导入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先出示一个谜语:以成语“衣锦还乡”为谜面,猜一位明代作家名。
项脊轩志说课稿
![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43987e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28.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这篇文章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文所在的单元主题是“文以载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散文,体会作者如何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项脊轩志》以其朴素真挚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族变迁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深切怀念,是一篇体现“文以载道”的佳作。
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围绕着项脊轩这一狭小的空间,回忆了与之相关的许多往事,如祖母对自己的关爱、母亲的慈爱形象、夫妻间的深情等。
这些回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情感世界,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然而,对于像《项脊轩志》这样情感细腻、内涵丰富的散文,学生在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中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于家庭、亲情等主题有着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为理解本文的情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够准确翻译全文;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句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392f5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4.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作者背景、时代背景,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项脊轩志》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词语,感受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的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内容分析1. 课文内容分析:详细解读《项脊轩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情感表达等。
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2. 教学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马洪言《项脊轩志》说课稿
![马洪言《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74493ef111f18583d05ad3.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嘉祥一中新校区马洪言一、说教材《项脊轩志》被人教版编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部分,既然是“欣赏”,那我们就不能仅仅从学习文言知识这个单一的角度来学习它,而要从更高的欣赏的层次来认识和把握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点就是一个“情”字,文中饱含着归有光对祖母对母亲对妻子浓浓的亲情,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感受到这人间伟大的真情。
同时,以口头语说家常事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归有光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要让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
二、说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这样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浓厚情感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并感受作者质朴的叙述中所蕴含的浓浓亲情。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感受作者在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这样的细节描写和质朴的叙述中所饱含的浓厚情感。
难点:学会运用通过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这样的细节描写来表达浓厚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1、导学案教学法把作者简介、课文背景和课文中重要的知识点整理到导学案中,重要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供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2、反复朗读品味法课文中感人的地方要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作者的深厚情感。
3、合作探究法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堂上学习的交流与合作。
4、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巩固课上学习的写作方法。
四、说课时安排两课时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写出了父亲为自己送行的一幕,于平淡的生活中显露出伟大的父子情。
细微处见精神,平淡中显真情,这恰恰是做文章的至高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于平淡记叙中蕴含浓郁深情”的经典散文——《项脊轩志》。
(二)文言知识检查检查课前文言知识预习的效果。
(三)课文内容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解决导学案第四部分“课文内容导读”的第一个问题,先写了项脊轩,又写了与项脊轩有关的几个人物,板书“物——人”,概括讲写了“喜”和“悲”两点内容,板书“喜——悲”。
文言文《项脊轩志》优质说课稿
![文言文《项脊轩志》优质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c75b5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0.png)
(向评委及各位老师问好)一、说教材、学情今天我说的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文章——《项脊轩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
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百读不厌的散文。
作者借一阁(项脊轩)而回忆三代亲人(祖母、母亲、妻子),讲述家族兴衰。
所叙之事,是日常生活细琐之事;所用之语,为清新朴实无华之语;所抒之情,乃天地人间挚爱之情。
这篇文章,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备受推崇的经典名篇。
文章看似浅显,却意蕴深邃;语句朴素易懂,却情深意切。
高二学生虽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粗略翻译文章容易,真正读懂文章却很难。
因此要上好本文,有一定难度。
为此,我将在这堂课上,力求贯彻以下理念:1、对话。
文本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对话的过程。
学生与老师共同走进文本,去与作者对话,叩开作者的心扉,聆听他的倾诉,感受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和分享阅读心得。
2、语文味。
在整体感知文本之后,我将重点让学生品味本文语言。
读出字里行间那催人泪下的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3、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注解与工具书疏通本文大意,梳理文言知识,并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项脊轩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同时,感受文中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追忆,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这美好、高尚的情感充实他们的心灵世界,获得精神的成长。
据此,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体会本文情感,领悟本文教学重点难点为: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2、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三、说教法学法我将贯彻以下教法、学法:教法:诵读法(文本)、涵泳法(重点语句)学法:归纳整理(文言知识)、旁批(重点语句)四、课时安排本文的学习安排两课时:第一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注解,疏通文意;整理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 第二节课:师生共同学习(即本说课稿内容)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衣锦还乡(打一明代文学家)2、作者作品: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明朝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著名散文家。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
![(完整版)项脊轩志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813930ee53a580216fcfe9b.png)
《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
《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
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
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
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
(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
(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285b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d.png)
《项脊轩志》说课教案(教师中心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族历史的传承和对家国情怀的抒发,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项脊轩志》的文言文内容;2.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课文思路;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方法;4.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练习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教学内容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第二课时进行深入学习,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
七、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案、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归有光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结构和文化内涵;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梳理课文思路;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说课稿各位评委、同行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项脊轩志》。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一)(首先是)说课标。
《项脊轩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关于选修古代散文,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说教材及其地位。
本单元的基本内涵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按照新课程标准,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体会杂文、小品文这一类文章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感受此类文章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项脊轩志》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学生可以通过感受、理解、认识文中优美高尚的情感,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说学情。
要想使课堂教学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
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有了一定深度的情感体验。
但是对那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比如说父爱、母爱)体验得较为肤浅。
(而选修课程“诗歌和散文”模块开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就知识结构而言,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必修阶段对文言文比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对于浅易文言文已基本能疏通文意。
(四)说教学设想和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而且注释详细,因此我准备将文言知识的积累放在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通过抽查、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课后,将本课的知识要点制成简表以利于学生集中记忆。
(如图所示)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②鉴赏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深沉情感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品味作者平淡记叙中蕴含的浓郁深情②激发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五)说教学重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制定为: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世沧桑的感慨,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感悟亲情。
(六)说教法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此我遵循人本原则和开放原则,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相应地会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圈点批注法和合作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八个环节。
(1)首先是布置预习。
本文是一篇明代散文,难度不大,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运用圈点法,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同时留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以期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知。
①有人用“1、2、3”来概括文章内容,即“围绕一间书屋,抒发两种感情,感怀三位亲人。
”请问是哪两种感情?哪三位亲人?②文章哪一部分侧重写喜?哪一部分侧重写悲?(2)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为了切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从学生的写作切入。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许多同学都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确,在我们短短的生命历程里,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是平淡的生活里也有着精微的情思。
“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淡中显深情”,恰恰是文章的至高境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于平淡记叙中蕴含浓郁深情”的经典散文——《项脊轩志》。
(3)作者介绍。
鉴赏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接下来我介绍明代散文家归有光。
运用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对归有光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介绍完作者之后,对文题应有一个解释,因为突出作者的身世和仕途不畅的遭遇,能够为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做铺垫。
(4)接下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目标明确,才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5)第五个环节是研习课文,解决重难点。
《项脊轩志》是一篇“于平淡记叙中蕴含浓郁深情”的经典散文,教读本课,最重要的是在文本和实践之间,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够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感悟去体味文本,体会人生。
所以我教读的核心方略是读文本、品语言和懂生活。
①首先,教师范读文本,让学生体味文中的意境,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②接着让学生们诵读文本,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初步体味作者的情感。
③诵读完成之后,采用提问法,与学生共同解决预习时留下的两个问题。
④接着是本课的重点:品读语段。
指导学生用圈点法,先找出本课中的所有细节描写,轻声品读,交流各自的体会,接着由教师随机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完成教学重点。
示例1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东犬西吠”照应了前面提到的“诸父异爨”,他们不能和睦相处的情景,令作者心情凄凉破碎。
“鸡栖于厅”,翻译过来是“鸡在门厅中休息”,在古代封建大家庭中门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显示这个家庭的地位和门楣,一般家庭对此都非常重视,但作者这个家却让鸡在厅中随意栖息,可见没有人再顾及这个家庭的脸面,这个家庭已变得混乱不堪。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在没有分家的时候用的是同一个大庭院,那么在分家后各自开始建造篱笆,就象征着家庭已经开始分裂,开始有了隔阂。
但是篱笆毕竟还比矮,有空隙,彼此还能进行感情间的交流,但是后来把篱笆拆了建了墙,墙又厚又冰冷,没有一点人情味,这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冷淡了。
这个时候作者就发出了“凡再变矣”的感叹,这虽然只是一句很简单的陈述,但是也包含了作者的感情,家庭衰落的伤痛,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
老师提示:在这个语段中,作者抓住了几个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非常到位。
虽不言情感,却情感自明。
示例2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老师提示:请学生联系自身体会,也联系归有光的身世:八岁丧母,十年世态炎凉该有谁知,“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未必人人体会得到,“没妈的孩子象根草”确是失亲之人难以逃避的痛彻感受。
示例3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老师提示: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平平常常的几句话语,平平常常的几个动作,就把老祖母对孙儿极其疼爱、关怀的感情,写得淋漓尽致。
示例4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老师提示:归有光想起母亲,潸然泪下;想起祖母,长号不自禁;悲伤之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可想起亡妻的好,作者的感伤之情表露得非常含蓄深沉,给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⑤合作探究。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少年丧母的悲凉,让学生讨论归有光为什么不直接去写他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呢?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一下青年归有光那一刻的心情,让学生讨论文中为何只写祖母来来去去,不写作者自己半句话?(6)拓展学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文写作技巧的理解,课堂最后要让学生在一起回顾与亲人在一起的某个细节,交流各自的感受,让学生体味亲人的爱,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之后请同学再次美读全文,感受文情。
(7)归纳总结。
为了总结全文,再次唤起学生的感恩意识,我用这样一段话来结束整个课堂教学。
“一间百年老屋,又小又漏又暗,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但老屋却见证了作者家境的变迁,也记录了他家人的音容笑貌,寄托了作者的绵绵哀思,读之令人心酸掉泪。
联想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辛勤付出,缺乏感激之情,缺乏感恩之心。
拥有时不知道珍惜,失去时才知道可贵。
我们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学生们珍惜亲情,从感恩开始,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
愿本文就是一面镜子,时刻照见同学们感激的面容,感恩的心灵!”(8)布置作业:为了学以致用,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我布置了一篇作文:学习本文写作技巧,想想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写作《感受母爱》。
(九)说板书设计。
主要是根据文章的脉络进行,突出教学重点。
(十)最后是我的说课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其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必修时应将文言基础打扎实,从而能更好地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另外每节课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突出重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的说课完毕,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