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458d9c336c1eb91b375d11.png)
实验结论
像铜丝、铁丝 、铝丝这样的材料容易导电,称之为导体。像木条、塑料棒、橡皮筋这样的材料不易导电,称之为绝缘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下)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制作小台灯
指导教师
实验器材
( 导线 )、(电池)、纸杯、( 开关 )、
(小灯泡)、底座、支架、绝缘胶带等。
实验现象
1、木块上的连线在(匀速)移动时保持(平行)。
2、钢尺上标记的点,在一定的运动轨迹作往复运动。3、叶片上的两个标记点始终围绕风车的轴心作圆周运动,且标记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
实验结论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下)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声音产生的秘密的实验
实验现象
1、矿泉水瓶会被皮球(击倒)。
2、核桃会被小锤(砸破)。
实验结论
运动物体具有(能量)。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四年级(下)
时间
记录人
实验名称
物体运动形状的实验
指导教师
实验器材
小木块、(钢尺 )、(小风车)等。
实验过程
1、在木块的一个面上任意位置标出两个点,并将两个点用直线连起来,再将木块放在平滑的桌面上推动,观察连线现象。2、在钢尺上做好红色标记,一只手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面的部分,观察红色标记的现象。3、在风车两个扇叶上分别做好标记,再用嘴吹动风车,观察风车上两个点的运动轨迹。
2、改变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可以改变声音的高低。物体长时,振动频率慢,发出的声音低;物体短时,振动频率快,发出的声音高。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9e2c40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db.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摘要:一、实验报告单概述1.实验报告单的作用2.实验报告单的内容3.实验报告单的结构二、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具体内容1.实验主题2.实验目的3.实验材料与工具4.实验步骤5.实验结果与分析6.实验结论三、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写作要点1.保持内容的完整性2.注意语言的准确性3.注重实验结果的逻辑性4.突出实验的创新性四、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格式要求1.页面设置2.字体字号3.行间距4.页边距正文:一、实验报告单概述实验报告单是对科学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记录整理、分析归纳、撰写报告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单应包括实验主题、实验目的、实验材料与工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
二、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具体内容1.实验主题:应简洁明了,突出实验的核心内容。
2.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关注实验的重点。
3.实验材料与工具:详细列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方便学生准备。
4.实验步骤:step-by-step描述实验操作过程,注意顺序和逻辑。
5.实验结果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6.实验结论:总结实验发现,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三、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写作要点1.保持内容的完整性:确保报告单内容齐全,不遗漏重要信息。
2.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使用科学术语,表达清晰、准确。
3.注重实验结果的逻辑性:展示实验数据的内在联系,体现逻辑推理能力。
4.突出实验的创新性:在实验设计、方法、材料等方面展现创新思维。
四、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格式要求1.页面设置:A4纸,纵向打印。
2.字体字号:宋体,字号适中。
3.行间距:固定行间距。
4.页边距:上下左右页边距一致。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可编辑)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1ea955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9.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可编辑)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进度表班级。
序号课题实验类型进度星期日期1 种子的萌发分组第一周 3.42 凤仙花开花了分组第三周 3.163 果实和种子分组第三周 3.184 点亮小灯泡分组第六周 4.85 简易电路分组第七周 4.136 电路出故障了分组第七周 4.157 导体和绝缘体分组第九周 4.298 做个小开关分组第十周 5.69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分组第十三周 5.2510 观察矿物分组第十三周 5.27实验报告单班级。
姓名。
日期。
年月日项目:种子的萌发实验目的: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优质的种子,也需要适宜的条件。
实验原理:种子是否能萌发与环境密切相关。
内容: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实验器材: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实验过程: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
置于低温环境里。
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环境,如湿度、温度等。
优质的种子也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进度表,其中包括了各个课题的实验类型、进度以及日期等详细信息。
在种子的萌发实验中,我们旨在认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优质的种子和适宜的条件,同时了解种子是否能萌发与环境密切相关。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种子(如绿豆和黄豆)40粒,并准备了4个有盖的罐头、小勺、餐巾纸和标签等实验器材。
具体实验过程包括将绿豆放入不同环境中观察其萌发情况,如室温、低温、湿润等。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c7ae675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5.png)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一、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1二、实验名称:简单电路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2三、尝试名称:电路检测器尝试目的: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尝试器材: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
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
3四、实验名称: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实验目的: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尝试材料: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 (1)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窥察现象: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d52c98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7.png)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土壤二、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特点和差异。
三、实验材料1、土壤样本(黏土、壤土、砂土)2、放大镜3、玻璃杯4、搅拌棒5、水6、纸巾四、实验步骤(一)观察土壤的外观1、用肉眼观察三种土壤样本,记录它们的颜色、颗粒大小和质地。
黏土:颜色较深,颗粒细小,质地细腻。
壤土:颜色适中,颗粒大小适中,质地较为均匀。
砂土:颜色较浅,颗粒较大,质地粗糙。
(二)探究土壤的成分1、取少量土壤样本放在纸巾上,用手指按压,观察纸巾上的痕迹,判断土壤的湿度。
2、把土壤样本放入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搅拌棒搅拌,使土壤充分溶解在水中。
3、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分层情况。
最上面一层是漂浮的杂质和植物残体。
中间一层是较细的黏土颗粒。
最下面一层是较粗的砂粒。
(三)比较不同类型土壤的渗水性1、准备三个相同的漏斗,分别在漏斗口铺上相同大小的滤网。
2、将三种土壤样本分别装入漏斗中,使其高度相同。
3、同时向三个漏斗中缓慢倒入等量的水,观察水渗出的速度和量。
砂土的渗水性最好,水渗出的速度最快,量最多。
壤土的渗水性适中。
黏土的渗水性最差,水渗出的速度最慢,量最少。
五、实验结果1、土壤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2、不同类型的土壤在颜色、颗粒大小、质地、湿度和渗水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六、实验结论1、黏土的保水性好,但透气性差;砂土的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壤土的保水性和透气性都比较适中,是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型。
2、了解土壤的类型和特点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反思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比如倒入的水的量要相同,土壤样本的高度要相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在观察土壤分层时,要耐心等待,让土壤充分沉淀。
八、实验拓展1、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如种植相同的植物种子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57ec523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b.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压力对气球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强度的压力对气球的影响,并研究压力对气球的变形及破裂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及工具:
气球、吸管、食醋、小瓶子、小锤子、手套、计时器、记事本和笔。
实验方法:
1.将气球插在吸管上,用小瓶子装满食醋。
2.将吸管插入气球并用手捏住气球口处,将气球压缩并浸入食醋中。
3.记录下气球的表面变化以及浸泡一段时间后的破裂时间。
4.将气球取出,用小锤子分别施加不同强度的压力,记录下气球的变形情况。
实验结果:
1.在气球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后,气泡的表面会逐渐变形。
2.在浸泡后,气球的破裂时间明显缩短。
3.在施加较大的压力后,气球的变形程度会明显增加,破裂时间也会相应地缩短。
实验结论:
1.气球的表面变形及破裂时间受压力的影响较大。
2.施加较大的压力会使气球变形程度增加,破裂时间缩短。
实验思考及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压力对气球的表面变形及破裂时间具有明显的影响。
同时,施加不同强度的压力也会对气球的变形程度和破裂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气球,避免施加过大的压力,增加气球被损坏的概率。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70b8d63551810a6f524868a.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
《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6e414bbf561252d381eb6e7b.png)
实验目的验证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1 年级I 实验名称l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勹主要性质研究物体的主要性质时间小组成员实验器材I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祛码、镂子、石块、刀子、量筒、水、塑料袋。
实验过程I i、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
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2-3 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处做一记号。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5、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液柱又有什么变化。
6、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试管,(会看到管口有气泡冒出)。
把手移开,会看到导管口中有一段水柱。
实验结论I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结论I 结论: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能被压缩。
实验过程1、2、3 、质益。
4、5、会流动。
6、观察石块,用手指或小刀划痕。
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称翟。
结论: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有一定的观察一杯水,并把水倒入量筒中读植。
结论: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用手按,再放开。
_年级时间I年级 姓名I时间 实验名称 I 测溢石块的体积小组成员实验名称 I 水 的 状态变化 实验 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I 研 究 水 的 三态变 化实验器材I 量筒、石块、线、滴管、水。
实验器材I 酒精灯、冰块、铁架台、火柴、烧杯、温度计。
4、计算: 石块 的体积 =水 体积 2- 水 体积 1实验过程I i 、把酒精灯放在铁架台上,调整铁圈的高度。
2、 把石棉网放在铁圈上, 把冰块放入烧杯 中, 将 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3、 将温度计挂在铁架台上,使玻璃泡接触冰块, 读值。
4、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记 录冰块完全化成水的温度。
5、 继续加热,测出水变成水蒸气的温 度。
6 、 水沸腾 后 , 继续加热,观察。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69041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a1.png)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及其重要性。
实验材料:若干绿色植物(如小草、绿叶等)、水、太阳光、放大镜、透明塑料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绿色植物放在室内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它们适应环境。
2. 实验一:观察植物对光的反应a. 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观察它们的变化。
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b. 将另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观察它们的变化。
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c. 思考:为什么植物对光线有反应?它们需要光线做什么?3. 实验二: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a. 将一片绿叶放在放大镜下,观察叶子的细胞结构。
用铅笔轻轻压碎叶子,将碎叶片放在透明塑料袋内。
b. 将透明塑料袋密封好,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的变化。
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c. 思考:为什么放在阳光下的叶子会产生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物质?4. 实验三: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a. 将一盆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b. 将另一盆绿色植物放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c. 思考:为什么植物在密闭环境中会出现不健康的状况?它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的结果表明,植物对光线有反应。
在阳光下,植物会向光源方向弯曲;在光线较暗的地方,植物的生长会受到限制。
这是因为植物需要光线进行光合作用。
2. 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放在阳光下的叶子会产生气泡。
这些气泡是氧气,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副产物。
这证明了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来进行能量转化。
3. 实验三的结果表明,在密闭环境中,植物会出现不健康的状况,因为它们无法获得足够的二氧化碳供光合作用使用。
而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植物可以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保持健康的生长状态。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植物对光线有反应,需要光线进行光合作用。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c76cf96bd97f192379e9b4.png)
○待改进
四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刘堡小学
四年级
四四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比较串联和并联情况下,灯泡的光亮强度
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观察到的现象:1、试管口部有水珠2、燃烧后剩下白色粉末物质
3、纸上有油迹 4、变蓝
结论:我认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脂肪、糖类、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四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刘堡小学
四年级
四四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步骤:1、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
2、观察金属、蜡烛玻璃泥土、丝绸的反光情况,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
3、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按反光强弱进行排列是金属.玻璃 蜡烛 丝绸 泥土。
结论:我认为不同矿物透明度 、光泽和形状不同,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
是金属矿。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结论:我认为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指导教师:
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四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
刘堡小学
四年级
六 四年级
实验者
时间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ebc586fd011ca300a7c39088.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科学实验报告单(3)科学实验报告单(4)科学实验报告单(5)篇二: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1.体验静电现象(P2)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 ;不一样的电荷实验目的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实验器材 :气球、羊毛制品、木尺步骤 :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实验器材小灯泡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4让小灯泡发光(P5)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b9065bf6360cba1aa811da9f.png)
沸腾一段时间后的质量
10
实验结论
结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的。如冰、水、()。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小水珠从哪里来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小水珠是怎样生成的
实验器材
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试管夹、温水、酒精灯
实验过程
1、向两个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倒入()的温水。
2、用试管夹夹住一片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要晃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论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慢。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快慢。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实验结论
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过程
1、观察石块,用手指或小刀划痕。
2、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称量。
3、结论: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有一定的质量。
4、观察一杯水,并把水倒入量筒中读植。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76ba26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1.png)
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
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5.用手指分别蘸取少量潮湿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的结构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镊子、凤仙花的花朵
实验步骤
1.使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2.解剖下来的花的各个部分要分类摆放,并标注每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各类岩石、标本盒、标签
实验步骤
1.清理: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放在阴凉、通风处彻底风干。
2.编号:将岩石和矿物分别编号。
3.识别: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电池、两个小灯泡和小灯座、两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说出电池(房间电源)、两个小灯泡(两盏电灯)、两个开关各在什么位置?怎样组成一个电路?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检测电路。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1c3eb96b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0.png)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发芽的情况,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以及不同种子发芽的特点。
三、实验材料绿豆种子、黄豆种子、玉米种子、培养皿、纸巾、水、遮光布四、实验步骤1、准备三个培养皿,在每个培养皿中铺上湿润的纸巾。
2、在第一个培养皿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第二个培养皿中放入黄豆种子,第三个培养皿中放入玉米种子。
3、给每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适量浇水,使纸巾保持湿润。
4、将第一个培养皿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第二个培养皿用遮光布遮住,放在阴暗的环境中,第三个培养皿放在温度适宜的室内。
5、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种子的膨胀、破皮、长出胚芽和胚根等。
五、实验现象及记录1、第一天绿豆种子:种子开始吸水膨胀,体积变大。
黄豆种子:有轻微的膨胀现象。
玉米种子:种子无明显变化。
2、第二天绿豆种子:部分种子破皮,露出白色的胚根。
黄豆种子:种子继续膨胀,有少数种子破皮。
玉米种子:种子开始吸水膨胀。
3、第三天绿豆种子:大部分种子都已破皮,胚根伸长。
黄豆种子:多数种子破皮,胚根开始生长。
玉米种子:种子膨胀明显,有个别种子露出胚根。
4、第四天绿豆种子:胚芽开始生长,种子长出嫩绿的芽。
黄豆种子:胚芽逐渐生长,芽体变长。
玉米种子:部分种子的胚根和胚芽都有所生长。
5、第五天绿豆种子:芽苗继续生长,叶子开始展开。
黄豆种子:芽苗生长良好,叶子逐渐形成。
玉米种子:多数种子的胚芽和胚根明显伸长。
6、第六天绿豆种子:叶子变得更绿,植株逐渐健壮。
黄豆种子:植株生长旺盛,叶子清晰可见。
玉米种子:部分植株已长出嫩绿的叶子。
7、第七天绿豆种子:植株高度增加,根系发达。
黄豆种子:形成完整的幼苗,具备根、茎、叶。
玉米种子:多数幼苗长出叶子,生长态势良好。
六、实验分析1、种子在吸水后会膨胀,这是因为种子吸收了水分,使种皮变软,为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创造了条件。
2、不同种子的发芽时间和速度有所不同。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805ed1ddb84ae45c3b358cfe.png)
科学实验报告单(1)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体验静电现象实验目的: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观察到的现象:摩擦后的塑料梳子吸上了。
实验结论:梳子摩擦后吸上了轻小物体,说明梳子摩擦后产生了。
科学实验报告单(2)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让小灯泡发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短路的现象及其危害,学会检查电路装置,能区分断路和短路的异同。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
实验结论:科学实验报告单(3)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目的: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并且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若干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5、整理器材。
观察到的现象:小灯泡亮了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科学实验报告单(4)四年级下册班次实验组别时间年月日实验者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实验目的:会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串联电路;会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若干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080a769ece2f0066f533224b.png)
1、观察石块,用手指或小刀划痕。
2、把石块放在天平上称量。
3、结论: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体积、有一定的质量。
4、观察一杯水,并把水倒入量筒中读植。
5、结论: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体积,会流动。
6、用塑料袋装一袋空气,用手按,再放开。
实验结论
结论: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会流动,能被压缩。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6、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
实验结论
结论:冰在0℃化成水,水在100℃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过滤实验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物体
实验器材
漏斗、滤纸、玻璃棒、剪刀、滴管、铁架台、烧杯2个。
实验过程
1、将滤纸对折两次,剪成扇形。
2、把折叠的滤纸分开呈漏斗状,放在漏斗中,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测量石块的体积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量筒、石块、线、滴管、水。
实验过程
1、向量筒中注入一定体积的水,并记录下来为体积1。
2、将小石块拴上线顺着量筒壁慢慢注入水里。
3、记录有石块后水的体积2。
4、计算:石块的体积=水体积2-水体积1
实验结论
结论:小石块的体积就是两次水的体积之差。
实验结论
现象:白色的淀粉变蓝色了。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时间
实验名称
溶解(混合)实验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验证那些物体可以溶于水,那些物体不能溶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