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学知识点归纳各纲特征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总结
脊椎动物每纲的主要特征1、头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终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三大主要特征(1分)脊索终生保留,且延伸至背神经管前方,为头索动物(1分)缺乏真正的头和脑,为无头类(1分)肌肉按体节排列,为V型肌节(1分)狭心动物(1分)2、简述圆口纲动物的寄生性或半寄生性特征。
吸盘式口漏斗,挫舌(2分)鳃囊,利于寄生时的呼吸(2分)唾腺,能够防止血液凝固(1分)3、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特征表现为:(1)外形:鱼类多为纺锤形体形可减少在水中的阻力。
(2)鱼类一般均具有鳍,包括偶鳍与奇鳍是水中运动和平衡的器官。
(3)鱼类体表多具鳞片和粘液腺,有保护身体的功能,同时也可减小水中的阻力。
(4)大侧肌是鱼类游泳的动力。
(5)鱼类均以鳃呼吸,鱼鳃是水中呼吸效能量高的呼吸器官。
(6)硬骨鱼类多有鳔可调节鱼的体重使其处于水中某一位置。
(7)鱼类均有侧线可感知水流。
(8)不同的鱼类具有调节体内水份平衡的器官;淡水鱼类通过发达的肾将体内多余的水份排出体外,海水硬骨鱼通过泌盐腺将体内多余盐份排出体外。
软骨鱼类通过体内积累含氮物来提高体体渗透压来保持体内水份的。
以上特点均表现为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
4、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及两栖动物克服的矛盾。
水陆环境的差异:水域是由含巨大热能的介质构成,水温的变动幅度不大,一般不超过25℃~30℃,使它能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水又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千倍的物体,因而尽管它对于动物运动所产生的阻力要比在空气中大得多,但是水具有浮力,能轻而易举地把沉重的动物体承托起来,使它们能在水中遨游;然而,水中的溶氧量只及空气的1/20,每L水仅含氧3ml~9ml。
面临的矛盾有:(1)呼吸空气中的氧问题。
(2)在陆地上体内水份丧失的问题。
(3)陆上支撑身体与快速运动问题。
(4)保持体温问题。
(5)适应陆地复杂环境的神经系统。
(6)陆地上繁殖问题。
两栖类解决情况及不完善性:(1)解决了呼吸问题:两栖类出现了陆地动物用来呼吸空气中氧气的肺,但两栖类的肺仅是一对薄壁的囊囊内呈现蜂窝状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但面积仍不大,不能胜任其对气体交换的需要。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脊椎动物学分纲特征
开始产生羊膜卵
纲
鸟纲
哺乳纲
外形
外形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流线型的外廓,减少飞行阻力
具角质的喙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实,后肢强大
皮肤薄、韧、干、松而且缺乏腺体
皮肤衍生物:羽毛、喙、爪、鳞片、尾脂腺
尾脂腺:鸟类唯一的由多细胞构成的大型皮肤腺,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
羽毛着生方式:羽区和裸区;不致限制皮肤下的肌肉收缩,有利于剧烈的飞翔运动,腹部的裸区还与孵卵有密切关系
脊柱分区明显,结构坚实而灵活
脊柱分为颈、胸、腰、荐5部分
脊椎锥体为双平型,椎体间有椎间盘
颈椎数目大多为7枚,尾椎一般退化
哺乳类特有3块听小骨:镫骨、砧骨和锤骨
胸骨发达
四肢下位,出现肘和膝(跖行式、趾行式、蹄行式)
封闭式骨盆:腰带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髂骨与荐骨牢固结合,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结合
头骨骨块的减少和愈合,下颌由单一的颌骨构成,颧骨发达
哺乳:母体具有乳腺和乳头,以乳汁哺育幼兽,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和安全保护下迅速成长
胎盘分类:非蜕膜型胎盘、蜕膜型胎盘
循环系统
心室不分隔,含有混合血
不完善的双循环(肺呼吸导致双循环的出现,双循环提高了血循环的压力和流速)
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动脉圆锥组成
左心房接受含有丰富氧气的肺静脉血液,右心房接受富含二氧化碳的来于静脉窦的血液
左右心房血液共同汇入单一的心室
心室内的肌柱可减少动、静脉血的混合
动脉圆锥内具有螺旋瓣,能随动脉圆锥的收缩而转动,具有辅助分配不同含氧量血液的作用
尾综骨、开放式骨盆、胸廓、龙骨突发达
肋骨间具沟状突
头骨薄而轻
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
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大一脊椎动物知识点总结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进化的生物之一,拥有脊柱和脊椎骨。
本文将为您总结一些关于脊椎动物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类生物。
一、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和进化线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群:1. 鱼类:鱼类是最早进化出来的脊椎动物,主要特征是鳞片和鳃呼吸。
鱼类可以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大类。
2.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可以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最著名的两栖动物是青蛙。
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具有肺和皮肤呼吸,以及生活史中的蝌蚪阶段。
3.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可以分为蜥蜴、蛇、鳄鱼和龟鳖等不同类型。
爬行动物的特征是四肢承受身体的重量和表皮的角质化。
4. 鸟类:鸟类是羊膜动物中最为进化的类群之一。
鸟类的特征是具有羽毛和鸟喙,能够飞行并进行高度复杂的行为。
5.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类群。
哺乳动物的特征是具有乳腺和发达的大脑,能够进行高级的学习和适应复杂的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起到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脊柱:脊柱是脊椎动物身体的主要支撑结构,由一系列的脊椎骨组成。
脊柱不仅能够支撑身体,还保护了脊髓。
2. 骨骼:脊椎动物的骨骼由骨头、关节和软骨组成。
骨头提供支撑和保护,关节使得动物能够进行运动,软骨则起到减震的作用。
3. 头骨:头骨是脊椎动物头部的支撑结构,保护了脑部和感觉器官。
头骨的形状和结构因不同的物种而异。
4. 四肢:脊椎动物的四肢分为前肢和后肢,用于移动和捕食。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不同,四肢形状和功能也有所不同。
三、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是维持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系统。
这些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通过气管、肺和鳃等器官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环境和进化历史,呼吸器官也呈现出多样性。
2. 心血管系统:脊椎动物的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脊椎动物》 讲义
《脊椎动物》讲义一、什么是脊椎动物在地球上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中,脊椎动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生物群体。
脊椎动物,顾名思义,就是具有脊椎骨的动物。
脊椎骨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一根坚固“大梁”,为身体提供了支撑和保护。
脊椎动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我们熟悉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从广阔的海洋到陆地,从天空到地下洞穴,脊椎动物几乎占据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环境。
二、脊椎动物的特征1、脊椎骨脊椎骨是脊椎动物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这一骨骼结构不仅赋予了身体基本的形态和支撑,还为神经的传导提供了通道,使得神经信号能够快速、准确地在身体各部位传递。
2、内骨骼与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不同,脊椎动物具有内骨骼。
内骨骼更加坚固且灵活,能够随着动物的生长而生长。
3、头部明显脊椎动物通常具有明显分化的头部,头部集中了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这有助于它们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及时发现食物、危险和潜在的配偶。
4、复杂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更为复杂,拥有大脑和脊髓,能够进行更高级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三、鱼类——脊椎动物的先驱鱼类是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它们在水中生活。
1、外形和结构鱼类通常具有流线型的身体,这有助于它们在水中减少阻力,快速游动。
鱼鳍则帮助它们保持平衡、改变方向和游动。
鱼类通过鳃呼吸,从水中摄取氧气。
2、种类繁多从小小的金鱼到巨大的鲸鲨,鱼类的种类极其丰富。
有的鱼类生活在淡水环境,如河流、湖泊;有的则生活在海洋中。
3、特殊的适应性为了在水中生存,鱼类发展出了许多特殊的适应性特征。
比如,一些深海鱼类能够发光,有的鱼类具有电感应器官,帮助它们在黑暗或浑浊的水中感知周围环境。
四、两栖类——从水到陆的过渡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类。
1、幼体与成体的差异两栖动物的幼体通常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但皮肤也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2、生活环境它们既能在水中活动,也能在陆地上栖息,但通常需要靠近水源,因为它们的生殖过程仍然离不开水。
脊椎动物学总结
(二)动脉
由多
少
原始种类:胚胎期一般具6对动脉弓。 软骨鱼:5对鳃A; 硬骨鱼;4对鳃A。 4体A弓 4体A弓 4右体A弓 4左体A弓 5 / / / 6肺皮A 6肺A 6肺A 6肺A
无尾两栖类:第3对动脉弓为颈总A 爬行类: 鸟类: 兽类: (三)静脉 3颈总A 3颈总A 3颈总A
1、“Y”形大静脉系代替了“H”形主静脉系。 2、肝门V 稳定 3、肾门V 退化 消失
4、静脉主干愈益集中。
七、排泄系统 前肾 系统发生上: 无羊膜类胚胎期 中肾 无羊膜类成体 羊膜类胚期 较后 中部 肾小管数多 无肾口 无 建立血管联系 后肾 羊膜类成体
个体发生: 最早 位置: 体腔前部 结构特点: 肾小管少 肾口开口体腔: 有肾口 体腔联系: 体腔联系
最后 后部 肾小管数量极多 无肾口 仅与血管联系
椎骨雏形
鱼类:2分区
躯、尾椎
双凹型
两栖类:4分区
颈、躯干、荐、尾椎;双凹、前凹、后凹
羊膜动物:5分区—— 颈、胸、腰、荐、尾椎,出现胸廓 椎骨类型: 爬行类,大多前凹;鸟类,异凹型;哺乳类,双平型。 鸟类愈合荐骨、尾综骨;哺乳类,荐骨。
2、带骨
肩带 腰带
单一软骨棒 单一软骨棒
一组坚硬骨骼 一对无名骨 一组坚硬骨骼
十、感官 1、嗅觉器官
圆口类:单个外鼻孔,嗅囊。 鱼类:1对外鼻孔,嗅囊一对。 两栖类:内鼻孔,出现犁鼻器。 爬行类:内鼻孔,出现犁鼻器,出现鼻甲。 鸟类:鼻腔不发达。 哺乳类:非常发达,鼻甲不发达。
2、视觉器官 1)防干燥附属器:圆口类、鱼类:无泪腺,无活动上下眼睑。 两栖类:瞬膜腺,具活动下眼睑。 爬行类:出现泪腺。 兽类:泪腺发达。
腰带由游离
与荐椎相连;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脊椎动物是指具有脊椎的动物,脊椎动物是现今地球上最为优美、繁盛的动物群体之一。
在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关于脊椎动物的基本知识和分类特征。
本文将系统介绍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
1. 脊椎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主要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五大类。
它们的分类特征是脊椎、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分化。
2. 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脊椎动物的骨骼系统是由骨骼、肌肉和关节三部分组成的。
骨骼系统是脊椎动物体内最为重要的组织之一。
在骨骼系统中,脊椎骨是最为关键的部位,可以保护和支撑脊髓和神经系统。
3. 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部分。
其中,肠道内侧壁有许多细小的突起,可以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4. 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大小和结构因不同的脊椎动物种类而异。
血液是脊椎动物体内流动的液体,它可以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5. 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鳃、肺、气管和喉部等。
鳃和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器官,它们的适用范围也不同,一般而言,水生动物使用鳃呼吸,陆生动物则使用肺呼吸。
6.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神经系统是脊椎动物体内信息传递的关键系统,也是它们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表现。
7. 脊椎动物的繁殖系统脊椎动物的繁殖系统主要包括生殖器官和内分泌系统。
繁殖模式因不同物种而异,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系统为外部受精,鸟类和哺乳动物则为内部受精。
结语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总结。
脊椎动物的优美和适应性是人们生物学探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希望广大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不断深入了解动物世界的奥妙和美丽。
脊椎动物学笔记重点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骨骼外胚层的外骨胳中胚层的内骨骼心脏消化道的背面消化道的腹面神经索实心、二条消化道腹面中空、一条消化道背面脊索无有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存在着很大差异●1866年发现柱头虫,形如蚯蚓,生活在浅海底部泥沙中。
●1867年发现海鞘,其幼体象蝌蚪,成体营固着生活。
●1871年发现文昌鱼,形如小鱼,无头无鳍。
以上三种小动物就是间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的桥梁动物。
1.脊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1.1具有脊索脊索是一条纵贯躯体背部,在消化管之上,神经管之下,并与之平行的一条索状结构,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
脊索由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脊索细胞内充满半液态的胞质,外面包有细胞膜。
脊索外有二层鞘膜组成脊索鞘:里层:纤维组织鞘外层:弹力纤维鞘1.2具有中空的背神经管背神经管是一条位于脊索上方的中空的管状神经索。
管内腔为神经腔。
前部膨大成脑,神经腔形成脑室。
后部为脊髓,神经腔形成中央管。
1.3有咽鳃裂在咽的两侧壁上有成对的裂缝,即咽鳃裂,通过咽鳃裂与外界相通。
在咽鳃裂上有许多毛细血管,有呼吸作用。
其它特征:有肛后尾为后口动物2脊索动物门的亚门分类脊索动物门可分为4个亚门:●半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前三个亚门为原索动物:是脊索动物中的低等类群,不出现脊椎;脊椎动物门终生有脊索。
2.1半索动物亚门2.1.1亚门的主要特征●有背神经索在背神经索的前端有中空的管腔,是背神经管的雏形。
●消化管的前端有咽鳃裂●具口索口索为口腔背面伸出的一条短盲管,管壁由泡状的角质细胞组成,作为吻部的支柱,被认为是脊索的雏形。
由于口索很小,还不是真正的脊索,故被称为半索动物或隐索动物。
2.1.2代表动物——柱头虫●体形特征:躯体分为头、领、躯干三段●原始特征:肛门位于身体未端。
除前端中空的背神经索外,还有一条腹神经索。
2.2尾索动物亚门2.2.1亚门的主要特征●幼体尾部有脊索和背神经管●成体体外被有被囊,也称为被囊动物。
脊索动物各纲特征
动物学脊索动物讲义脊索动物门1、具脊索或类似脊索的构造2、具背神经管3、具咽鳃裂尾索动物亚门海生,脊索和神经管只存在于幼体,成体在被囊中。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终生存在,贯穿身体。
体鱼形。
脊椎动物亚门1、身体左右对称,多分为头、颈、躯干、尾。
2、脊索仅存于胚胎期,成体为脊柱。
3、神经管位于消化管背侧。
4、多有上下颌,原口纲除外。
5、低等水生类呼吸器官为鳃,高等类群用肺呼吸6、完善的循环系统,心脏具肌肉。
7、排泄器官:1对肾。
8、多数为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
脊椎动物分类:1、圆口纲2、鱼纲3、两栖纲4、爬行纲(爬虫纲)5、鸟纲6、哺乳纲圆口纲1、没有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2、身体分头、躯干、尾3部分。
3、头、躯干圆形,尾扁。
4、神经系统、骨骼、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不发达。
鱼纲1、体多为纺锤形、扁形、棍棒形2、体表多有鳞、具鳍(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3、一条循环路线(一心室、一心房)4、呼吸器官:鳃5、生活环境:水生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纲具有水生和陆生脊椎动物的特点1、幼体水生,用鳃呼吸,没成对的附肢2、成体用肺呼吸,具五指形的附肢3、发育过程有变态现象4、水中生殖爬行纲1、身体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部2、骨骼发达3、肺呼吸4、心脏分为两心房、两心室5、感觉器官发达6、多为陆地生殖7、胚胎发育有羊膜、羊水原蜥亚纲、有鳞亚纲、龟鳖亚纲、颚亚纲鸟纲1、恒温动物2、肌肉发达,全身被羽3、前肢成翅,能飞翔4、骨骼坚硬,空腔内贮有空气5、肺呼吸,有许多气囊6、心脏具完整的两心室、两心房7、肠道短小,不积存粪便8、具泄殖腔9、卵生现生鸟类: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1、身体分头、颈、躯干、尾、四肢5部分2、身体恒温3、身体被毛4、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幼儿5、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6、齿有门齿、犬齿、臼齿之分7、心脏分两心室、两心房8、多为胎生原兽亚纲:如鸭嘴兽后兽亚纲:袋鼠、考拉真兽亚纲:如鲸、野马、大熊猫。
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知识点
脊椎动物是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在七年级的生物学科中,脊椎动物的学习是很
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知识点,帮助
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鱼类
鱼类是最简单的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被鱼鳞覆盖,有侧线系
统和鳃呼吸器官。
根据体内和体外受精的不同,鱼类分为卵生鱼
和胎生鱼两类。
二、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指在幼虫期和成体阶段均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动物。
它们有皮肤呼吸和肺呼吸两种方式,以及复杂的循环系统。
两栖
动物分为蝾螈类、蛙类和蟾蜍类三种。
三、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最早的陆地脊椎动物,具有鳞片、爪子和干燥皮肤的特征。
爬行动物分为蜥蜴类、龟鳖类、蛇类和鳄鱼类四种。
四、鸟类
鸟类是昆虫以外体型最小的脊椎动物,它们具有良好的飞行能力和独特的嗓音。
鸟类的皮肤覆盖着羽毛,并具有鸟嘴和脚。
鸟类分为翅手目和非翅手目两种。
五、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只有哺乳腺分泌乳汁喂养幼仔的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的特征包括毛发、耳垂和三个骨头的内耳。
哺乳动物分为有袋类、食肉类、兔形类、啮齿类、靈長类、鲸目、獭科和蝙蝠目等八种。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脊椎动物的主要知识点。
脊椎动物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它的分类很复杂,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拥有脊柱和脊髓。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每一
类脊椎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和分类。
脊椎动物学复习重点
脊椎动物学复习重点各纲动物进步的特征和适应性特征。
每纲几个重点目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比较鱼纲到哺乳纲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椎体类型的演变。
爬行纲一、名词解释胚膜: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包括绒毛膜、羊膜、尿囊。
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绒毛膜、羊膜、尿囊的卵称为羊膜卵。
为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所具有。
次生腭:爬行动物开始出现,颅底由前颌骨和上颌骨的腭突、腭骨以及翼骨共同构成,使内鼻孔后移,解决了呼吸与摄食的矛盾。
颊窝:爬行动物中蝰科蝮亚科蛇类中具有的热能感受器,位于眼和鼻之间的呈三角形的凹陷。
窝内有一薄膜,把窝腔分成内外两个部分。
对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极为敏感。
前肾:脊椎动物肾脏的一种类型,无羊膜动物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羊膜动物胚胎早期出现,但无功能。
由身体前端的几个生肾节形成,前肾小管一端以肾口开口于体腔,一端连于前肾管,在肾口的附近形成血管球。
还没有形成肾小体。
中肾:羊膜动物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由身体中部的几个生肾节形成的,肾口逐渐退化,形成了肾小体。
前肾管形成吴氏管和米氏管。
成体被后肾所代替。
后位肾(opisthonephros):无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是由除前端的几个生肾节以外所有的生肾节形成的,其结构与羊膜动物的中肾相同,肾口逐渐退化,形成了肾小体。
后肾:羊膜动物成体的排泄器官,由身体后面的生肾节形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肾单位。
二、作图绘羊膜卵胚胎发育模式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
(10分)要求绘图正确,注明结构包括:绒毛膜、羊膜、尿囊、胚外体腔、胚胎、羊膜腔、卵黄囊等。
三、问答一、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10分)羊膜卵的出现;表皮高度角质化,外被角质鳞;脊柱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其中颈椎多枚,第一、二枚分别为寰椎、枢椎,荐椎2枚;五趾型四肢进一步加强;附肢肌肉粗大;肺呼吸进一步完善;出现真正的泪腺;出现雏形外耳(外耳道)。
(羊膜卵、角质鳞各2分,其它选4项,每项1.5分)二、羊膜卵的主要特征及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羊膜卵具卵黄膜及包裹在卵外的蛋白、内外壳膜和卵壳。
脊椎动物各纲生物学特征(共37张PPT)
– 出现口腔咀嚼和消化,大大提高了对能量的摄取。 – 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为25~37℃),减少了对
环境的依赖性。 – 具有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 胎生、哺乳,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哺乳纲的生物学特征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具胎盘(单孔类除外),哺乳(具乳
其尿中酸6为0主%–要为排海出泄水产鱼现物,中。40%耳为淡和水鱼耳。 柱骨(在空气中传导声波),具犁鼻器;
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 幼体以鳃呼吸,成体以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
– 出现原脑皮; 生活于海洋或淡水中,无成对附肢,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大型鱼类或海龟类为寄主。
鱼类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 脊柱出现颈椎和荐椎的分化; 体形流线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鳞片,体表具侧线;
皮肤裸露,多腺体和色素细胞,轻微角质化; 心房出现分隔,不完全双循环;
– 心房出现分隔,不完全双循环; 体形流线型,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体被鳞片,体表具侧线;
体表被角质鳞,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大脑发达且机能皮层化。
➢ 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 在陆地支持体重并完成运动; – 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 在陆地繁殖; – 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
条件; – 适应于陆上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
总鳍鱼
go
两栖纲的生物学特征
– 变温动物;
鱼类在人–类生幼活体中具以有重鳃要意呼义吸。 ,成体以肺呼吸,辅以皮肤呼吸;
高的存活率。
鸟纲的生物学特征
体纺锤形,颈长; 体表被羽,皮肤薄、松且缺乏腺体;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征
脊椎动物的分类与特征脊椎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具备具有脊柱的特点,多数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本文将从分类和特征两方面探讨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和共性。
一、分类脊椎动物根据其形态、生态以及遗传关系可分为以下五个亚门:鳃尾亚门、无颌亚门、颌骨亚门、颔骨亚门和深口亚门。
1.鳃尾亚门鳃尾亚门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亚门,包括线虫型动物和海柳型动物。
线虫型动物体表覆盖着特殊的鳃尾,它们通常居住在淡水环境中;海柳型动物则生活在海洋中,具有鳃尾和外骨骼。
2.无颌亚门无颌亚门包括海生动物蠕虫和典型的无颌动物。
蠕虫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呈长条状,没有内骨骼结构。
而无颌动物则是无颌须、无鳞片、软骨鱼类等的总称。
3.颌骨亚门颌骨亚门是最大的亚门,包括了多种鱼类及其他具有颌骨的动物。
这些动物通过颌骨的一端连接到头骨上,使其能够自由地张合嘴巴。
4.颔骨亚门颔骨亚门是指现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它们具有坚硬的颔骨,被认为是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两栖动物具有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的特点,而爬行动物以四肢爬行为主。
5.深口亚门深口亚门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鸟类具有咬合器官和喙舌,以及独特的骨骼结构,如喙、飞羽等。
而哺乳动物则以产奶和哺乳为特点,其体表多被毛发覆盖。
二、特征脊椎动物在形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脊柱脊柱是脊椎动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它由一系列骨骼小块(脊椎骨)组成,这些小块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支撑和保护脊髓的骨架结构。
2.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相对发达,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
大脑负责认知、运动控制和感知等高级功能,而脊髓则传递神经信号以实现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
3.呼吸系统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因类群而异。
鱼类通过鳃呼吸,两栖动物通过肺呼吸,爬行动物通过肺部和皮肤呼吸,鸟类和哺乳动物则通过肺部呼吸。
4.循环系统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泵血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并收集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将其排出体外。
脊椎动物重点
第一部分:原索动物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2、脊索出现的意义✓ 1.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 2.脊索(脊柱)是支撑躯体的主梁,体重的主要承担者,使内脏器官得以保护。
✓3.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使动物”大型化”成为可能。
✓ 4.中轴的支撑作用使定向运动、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更为准确。
3、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无头类。
包括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上述3大特征,脊索在尾部,成体背神经管和脊索退化,只存在咽鳃裂。
头索动物亚门:3大特征终生存在。
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
4、脊椎动物:脊索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形成明显头部,称为有头类。
5、海鞘和文昌鱼消化系统的比较:相同点:咽内都具有内柱、背板、围咽沟等结构,食物经咽进入肠中消化吸收,最后由肛门排出。
不同点:文昌鱼的消化能力更强,在肠开始处腹面向前伸出一盲突,称为肝盲囊,能分泌消化液,文昌鱼初具细胞外消化外,还可以在后肠和肝盲囊处进行细胞内消化。
6、海鞘具有动物界绝无仅有的循环方式: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开管式循环,血液的流动每隔几分钟就周期性地改变方向。
7、逆行变态: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简单。
8、文昌鱼被称为活化石进步性(与脊椎动物相同点):1脊索2背神经管3咽鳃裂4分节的肌肉5相同的血液循环方向和血管配置6皮肤结构和低等脊椎动物类似原始性:1无头部和感觉器官2肾管分节排列3无生殖导管4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第二部分:圆口纲1、圆口纲原始性1.缺乏用作主动摄食的上下颌,无颌类(Agnatha)。
2.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为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和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羊膜动物最原始的尾型。
3.终生保留脊索,外围有脊索鞘。
4.脑颅不完整。
5.躯干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型肌节及肌膈,肌节间无水平隔,无上下轴肌。
脊椎动物总结
总结:1、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双接式:颌弓通过它本身和舌颌软骨与脑颅连接起来,见于原始的软骨鱼、总鳍鱼。
舌接式:颌弓借舌颌骨与脑颅连接。
多数软骨鱼和硬骨鱼属于这种类型。
自接式: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相连,其上的方骨与下颌的关节骨成关节。
见于肺鱼和路生脊椎动物。
颅接式:上颌颚方软骨直接与脑颅愈合,方骨和关节骨变为中耳的听小骨,下颌的齿骨直接连接脑颅。
见于哺乳类。
2、脊椎动物咽颅的演化:原始有头类咽弓名称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鸟类哺乳类第一对咽弓颌弓颚方软骨(上颚)方骨方骨方骨砧骨麦氏软骨(下颚)关节骨关节骨关节骨锤骨第二对咽弓舌弓舌颌软骨舌颌骨耳柱骨镫骨角舌软骨基舌软骨舌器舌器舌器舌器第三对咽弓鳃弓第一鳃弓咽鳃软骨(2)上鳃软骨(2)角鳃软骨(2)下鳃软骨(2)基鳃软骨(1)与软骨鱼相同,但通常骨化舌器舌器舌器第四对咽弓第二鳃弓舌器舌器甲状软骨第五对咽弓第三鳃弓甲状软骨第六对咽弓第四鳃弓会厌软骨第七对咽弓第五鳃弓喉部软骨喉部软骨喉部其他软骨陆生动物呼吸系统的演变趋势1)呼吸表面积逐渐扩大2)呼吸的机械装置更加完善:①两栖类的呼吸运动是借助口腔底部的上下运动来完成的。
②爬行类开始形成了胸廓,通过肋间肌的收缩完成呼吸。
③鸟类在静止时胸腹式呼吸,飞行时利用翼的扇动,使前后气囊收缩与扩张,完成呼吸。
④哺乳类依靠膈肌的升降和肋间肌收缩的协同作用完成胸腹式呼吸。
3)呼吸道和消化道逐渐趋于分开:①两栖类的呼吸通道和食物通道在口咽腔处形成交叉。
②爬行类的鳄到哺乳类,形成了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呼吸道和消化道完全分开。
4)呼吸道进一步分化,发声器逐渐完善。
脊椎动物心脏各部分的比较:圆口类软骨鱼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静脉窦有有有有退化并入心房动脉圆锥无有动脉球有无无心房 1 1 1 2 2 2心室 1 1 1 1 1(有室间隔)2各纲脊椎的特点:⑴圆口纲:终生具脊索,出现脊椎雏形(神经弧片)。
⑵鱼纲:体椎(具肋骨),尾椎(具脉弓),双凹椎体,具脊索痕迹。
脊椎动物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脊椎动物各纲的分类依据
脊椎动物各纲的分类依据
脊椎动物各纲的分类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骨骼结构:包括脊柱及支撑骨骼的骨头结构,如硬骨鱼纲、软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2. 体表特征:包括外部形态、皮肤特征、头部结构、口器、眼、鼻、耳和四肢结构等,如爬行纲和鸟纲的体表特征明显不同。
3. 内部器官结构: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内部器官的结构及功能,如哺乳纲为哺乳动物,其乳腺结构和产奶方式独特。
4. 生活习性:包括生活环境、食性、运动方式、生殖方式等,如鸟纲具有飞行能力和生蛋方式等特征。
5. 分子遗传学:利用分子遗传学方法进行分类,如利用DNA序列、RNA序列、蛋白质序列等进行分类研究。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门各纲的主要特征一、圆口纲1.外形身体圆筒形,分头、躯干、尾3部分,体表光滑无鳞,皮肤柔软,富黏液腺头部:七鳃鳗口漏斗位于头腹面,内壁有角质齿,周边有穗状皮褶;盲鳗无口漏斗。
短管状单鼻孔位于头背部。
鼻孔后方皮下有松果眼,具有晶体和视网膜,能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也能感光。
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眼后部有鳃裂,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5个鳃裂,有一个总外鳃孔躯干部:无偶鳍,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尾侧扁,尾鳍为原尾型。
雄性第2背鳍高,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臀鳍。
体侧和头部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肛门位于尾基部,其后是泄殖突。
七鳃鳗营体表半寄生生活,盲鳗营寄生生活。
2.结构特征(1)原始特征✧无可咬合、能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具适应寄生、半寄生生活的可吸附的口漏斗和角质舌✧无成对的附肢✧终生保留脊索✧皮肤裸露无鳞,有发达的单细胞腺✧具软骨脑颅✧支持鳃囊的软骨鳃笼✧肌肉按体节排列,成“V”形✧胃未分化。
有独立的肝脏,无胰脏✧肛门位于泄殖孔前方✧心脏由一心房、一心室和静脉窦组成。
无肾门静脉。
红细胞有核✧脑分化为大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延脑。
10对脑神经节。
混合神经✧有相对比较集中的感觉器官✓听觉器官:内耳。
七鳃鳗2个半规管,盲鳗1个半规管✓视觉器官:眼,晶体球状,角膜薄,不发达✓嗅觉器官:单一外鼻孔相通的圆形嗅囊✧雌雄同体或异体,变态发育✧具集中的肾脏,幼体为前肾,成体为中肾。
与生殖系统无联系(2)寄生及半寄生特征✧口漏斗由胚胎时期的上唇极度扩大发育形成。
当吸附在鱼类身上,其内壁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具有环肌、纵肌和角质齿的舌能作活塞样运动,刮取捣成浆状的血肉并吸食。
七鳃鳗眼眶下方、口腔后侧有一对“唾腺”,以细管直通舌下,分泌抗凝血物质,阻止动物创口血液凝固,有助于浆状血肉流入消化道✧呼吸管✓七鳃鳗胚胎时期,具鳃裂的部分向下分离,结果咽后部在消化管腹面形成一条盲管,叫呼吸管,管口处有5-7个缘膜触手,取食时封闭呼吸管,防止肉浆状食物进入呼吸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羽毛得着生方式:
羽区:体表有羽毛着生得地方。
裸区:体表不着羽毛得地方。
1、皮肤主要特点:
1)皮肤由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组成。
2)真皮得韧性极强。
3)真皮内含有丰富得血管、神经与感觉末梢,能感受温、压与疼觉。
4)真皮下脂肪层丰富,起着保温与隔热作用。
4、具有特殊得鸣管肌肉。
特点:
1、具有特殊得膈肌。
2、皮肤肌发达。
3咀嚼肌强大。
消化
圆口类得消化系统原始而且特殊,这就是与寄生营养方式相联系。分为:口,咽,食道,肠,肛门。
由消化道与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胃、肠与肛门组成。
消化腺:肝脏与胰脏。
包括消化管与消化腺。
1、消化管:口、咽腔(含颌间腺)、食道、胃、小肠、大肠与泄殖腔。
为了适应飞翔生活得需要,鸟类骨骼系统发生了显著得变化,主要表现为:轻而坚固、骨骼内充满气体得空隙,头骨、脊柱及骨盆得骨块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变形。
1、头骨:
1)具单一枕髁;
2)头骨薄、轻、坚固,颅骨愈为一个整体;
3)上下颌极度延伸,构成鸟喙,不着生牙齿
4)颅腔大;
5)眼窝大,眶间隔发达。
2、脊柱及胸骨、肋骨
胸骨:从两栖类开始出现了胸骨,陆生四足类所特有(上胸骨1块、肩胸骨1块、中胸骨1块、剑胸骨1块)附肢骨(肩带,腰带,上肢骨,下肢骨)
头骨(爬行动物头骨最重要得特点就是具有颞窝)
脊柱
脊椎:
特点:首先出现了胸廓,用来保护心脏,又加强了肺呼吸;脊椎牢固性加强,又有很大得灵活性;多数骨骼坚强,多数为硬骨。
肋骨,胸骨,带骨及附肢骨,肩带,腰带,附肢骨
2、脊柱:
分5部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与尾椎。
3、带骨及肢骨
1)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与锁骨组成。
2)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3)前肢骨(典型得五趾型附肢)
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4)后肢骨:股骨(大腿骨)、胫骨、腓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
肌肉
圆口类得肌肉相当原始,基本上与文昌鱼相似,由一系列原始得肌节组成,呈∑形。
2、消化腺:
肝脏与胰脏
特点:
1、爬行动物得消化道更进一步得分化,食道明显加长。
1)口腔与咽腔有了明显得分界,口腔腺发达
2)出现了次生腭使内鼻孔后移。
3)大、小肠交界处有不发达得盲肠。
2、有发达得肌肉质舌,与味觉、捕食有关,也完成食物吞咽得基本功能。3、牙齿类型多样源自1)端生齿2)侧生齿3)槽生齿
另外,还有特化得毒齿
7、水生与穴居得种类外形上有较大得特化
1、呈流线型体形。体表被光滑得羽毛。
2、具角质喙,就是啄食得器官。
3、前肢特化为翼,后肢四趾。
其她特征:颈长而灵活,尾退化,具有眼睑及瞬膜保护眼球。
1、体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等部分,尾大都趋于退化。
2、体表具兽毛。
3、前肢有肘关节向后转,后肢得膝关节向前转,从而使四肢紧贴于躯体下方,大大提高了支撑力与弹跳力,有利于步行与奔跑,结束了低等陆栖动物以腹壁贴地,用尾巴用为运动得辅助器官得局面。
皮肤
裸出无鳞片
由表皮与真皮组成
表皮富有单细胞得粘液腺,能分泌大量粘液,表皮内没有血管,供应表皮得营养来自真皮得毛细血管。
真皮内有色素细胞。
衍生物:鳞片,由真皮形成,终生不更换,鳞片上有许多同心圆得环纹,称为年轮。
由表皮与真皮组成,皮肤主要特征:
1、角质化程度低;
2、裸露光滑;
3、皮肤腺发达;
4、保水能力差,有呼吸功能。
圆口纲
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外形
体呈鳗形,尾形侧扁,体长约20 ~30cm。
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棍棒形。
1,体形:
蚓螈型
鲵螈型
蛙蟾型
2,五趾型附肢
1、身体外形差异显著,可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2、四肢发达;
3、颈部明显;
4、前后肢都就是五趾型,指、趾端有爪;
5、全身被角质鳞;
6、头得两侧有雏形外耳;
1、特点:
1)表皮厚,角质化程度高,真皮薄,富有发达得色素细胞。
2)皮肤被角质鳞、骨板、质片。
3)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4)蛇、蜥蜴得角质层及鳞片定期更换。
2、衍生物:
1)角质鳞,蛇、蜥蜴等表皮细胞角质化得产物。
2)角质盾片(龟类):表皮形成。
3)骨板:表皮真皮共同形成。
4)爪:表皮得衍生物
1、特点:薄、松、软。缺乏皮肤腺,仅有一尾脂腺。
1、组成:消化道:喙、口腔、咽、食道、嗉囔、胃(腺、肌胃)、小肠、盲肠、直肠与泄殖腔。
消化腺:肝脏与胰脏。
2、特点:
(1)消化能力强,消化过程迅速。
(2)食量大,食物得利用率高。
消化道:口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脏。
呼吸
1)游离时:水口呼吸管内鳃管鳃囊外鳃孔
1)、脊椎分颈椎、胸椎、腰椎、荐椎与尾椎。椎体呈马鞍型。
2)头转动灵活。
3)胸椎愈合,与肋骨与胸骨构成牢固得胸廓。
4)尾骨愈合为尾综骨
5)胸骨发达,隆起得龙骨突。
3、附肢骨:
1)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
2)腰带:支持后肢及身体。
1、头骨:特点:1)全部骨化;2)骨块数量减少。3)脑颅大;4)颧弓出现:5)次生颚完整等。
3、头部有了咬肌得分化,增强了捕食能力。
4、躯干肌
5、附肢肌
鸟类得肌肉系统与它们得特殊飞翔生活方式相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1、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得1/5,能发生强大得动力,牵引翼得扇动。胸肌可分为胸大肌与胸小肌
2、由于胸椎后得脊柱得愈合从而导致躯干背部肌肉退化
3、腿部得肌肉比较发达,具有适于树栖握枝得肌肉。
皮肤衍生物:
哺乳类皮肤衍生物复杂多样,主要由表皮衍生物得角质构造(如毛、爪、蹄、角等)与皮肤腺(如汗腺、皮肤腺、乳腺、香腺等)
骨骼
全身得骨骼为软骨,脊索终生保留
脊柱,头骨(脑颅与咽颅) ,附肢骨骼:分为奇鳍(背、臀鳍与尾鳍)与偶鳍(胸、腹鳍)
头骨(组成:脑颅、咽颅与舌弓。幼体有鳃弓)
2、脊柱:两栖类得脊柱比鱼类有较大得分化,由颈椎(1个)、躯干椎(7个)、荐椎(1个)与尾椎组成。
分节现象明显,有些种类得鱼其部分肌肉常演变成发电器官,能放电
主要特征:
1、肌肉分节现象已不明显,肌隔消失。
2、躯干背部得轴上肌:仅占躯干肌得一小部分,伸展于头骨基部到尾杆骨前部
3、轴下肌分化明显,分化为三层
4、附肢上发展了强而复杂得肌肉。
特点:
1、爬行动物得肌肉比两栖动物进一步复杂
2、肌节已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