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全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5419fa0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4.png)
对诗歌句意进行考查的题目,选的多是有代表性的句子。这类句子 含蓄地交代诗歌主旨,或描写生动形象,或揭示作者情感,或蕴含 深刻含义。一句诗(词)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也可能是 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 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词)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 诗(词)内容。
一、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技巧 1.审清题干,找准形象。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看题干是要求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即作者自 己)还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 2.知人论世,总体把握。根据诗歌标题、注释及平时积累的作者作品常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 或与作者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常见写作风格等,总体上把握抒 情主人公形象的性格、心态、情感等。 3.抓住关键,深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包括外貌仪表、性格品质等,要抓住诗歌中 有关人物描写的诗(词)句(如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以及反映人物品格 志趣的诗(词)句。 4.关注环境,理解形象。关注环境描写,特别是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环境或 者大的社会环境等,这些对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会有陪衬、烘托的作用。 5.结合形象,明确效果。结合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人物形象所 寄寓的情感,明确塑造该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古代诗歌“炼字”主要是锤炼以下几类:
1.动词: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2.形容词(修饰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如触其物,如临其境。 3.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4.拟声词: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5.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6.数量词:经作者精心锤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古诗鉴赏高考归纳总结
![古诗鉴赏高考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8b21254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f.png)
古诗鉴赏高考归纳总结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高考中的语文考试也经常会涉及古诗鉴赏,考察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本文旨在对高考中常见的古诗鉴赏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备战高考。
以下是对几个经典古诗题目的分析与总结:1.《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一首描写壮美景色的古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
该诗题材广泛,议论性较弱,篇幅较短,情感表达直接。
2.《江雪》——柳宗元《江雪》描绘了一幅冬日江雪的美丽景象。
诗人以清丽的笔触,描绘出冰天雪地中江水的奔流之美,抒发了作者的孤高情怀。
该诗情感悲壮,雄浑深沉。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该诗写了古原、草和别离这三个主旋律。
尽管别离是诗人寄托了自己凄清孤独的心情,但是整首诗表达了一种感慨人生的背离。
4.《将进酒》——李白《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寓情于景,以宴会与诗人的心情相结合,直抒胸臆。
诗人通过对豪情壮志的表达,表达了追求人生价值和将士们的豪气壮志。
通过对以上几个常见的古诗进行归纳,不难发现高考古诗鉴赏题目的特点:首先,题材广泛,有琴瑟、宫商、山川和孤独等多种多样的题材。
其次,议论性较弱,很少涉及到对某种事物的评判或者议论,大部分是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再次,情感表达直接,许多古诗很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读者能够很快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倾向。
对于高考古诗鉴赏题目的应对策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多阅读,积累古诗词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能力。
通过大量地阅读古诗,特别是经典名篇,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其次,善于分析,注重掌握古诗的题材、修辞手法和情感思想。
通过对古诗进行细致分析,揣摩诗人的创作意图,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最后,多积累,可以通过背诵经典古诗来提高对于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通过不断积累,将古诗融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中,能够更好地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b15c1a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a.png)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39375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e.png)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https://img.taocdn.com/s3/m/5088684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8.png)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1.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ee0d30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b.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鉴赏导语:高考作为每个学子人生中的一场重要考试,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极高。
其中,古诗词是高考作文和阅读理解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古诗词,帮助大家更好地鉴赏古诗词,提高语文水平。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静夜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明月和思乡的联想,使诗情与意境相得益彰。
考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应注重理解每个字的含义,领悟诗人的深意。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以壮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对追求进步的决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自身的描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唐代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以豪情万丈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通过黄河奔流和人的白发暗喻岁月无情,唤起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同时也激励了人们追求激情和成功的精神。
四、《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唐代王之涣的名篇《鹿柴》,通过描述空山寂静的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观察细节,领悟诗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考生在鉴赏这首诗时,应注意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和哲理。
五、《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唐代杜甫的名篇《登高》,以壮丽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启示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思考。
结语:高考古诗词鉴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深入理解和鉴赏古诗词,我们可以体验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首古诗词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愉悦,并在高考中发挥出更好的发挥。
高考古诗文赏析
![高考古诗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cd69e2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6.png)
高考古诗文赏析
第一篇:《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登鹳雀楼》。
诗中没有标题,但通过字里行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登上高楼楼顶的壮丽场景。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白天山脉连绵不断,黄河浩浩荡荡流入大海。
而第三、四句则表达了作者的壮志雄心,他欲望着通过登高来触摸更远的目标与境界。
第二篇:《江雪》
宋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宋代文人柳宗元的《江雪》。
这首诗同样没有标题,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个闭塞而萧瑟的寒冬景象。
诗中描绘了千山万径被积雪覆盖,寂静无声,连飞鸟的痕迹也消失了。
而作者孤舟独自钓鱼,雪花飘落在他的蓑笠和渔船上,给人以凄凉之感。
第三篇:《行宫》
宋代:元好问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赏析:
这是宋代文人元好问的《行宫》。
诗中没有标题,通过简练的文字描写了一个寂寞凄凉的行宫景象。
行宫似乎已经落寞不堪,只有几朵残留的宫花依然盛开,但寂寞的红却更显压抑。
白头的宫女孤独地坐在那里,闲谈着关于唐玄宗的往事,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
以上三篇古诗文赏析,都没有标题。
这样的形式,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品味和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9907b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f.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通过夜晚湛蓝的天空及明月给人以寂静、温馨的感受,使人感到亲切和怀念。
2.《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首诗是李白打动读者的直抒胸臆,抒发自己豪迈洒脱、豁达的情感。
诗中抒发了诗人豪情壮志和无畏风险的奋斗精神,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
3.《庐山谣》唐·白居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反映百姓疾苦、维护公正的诗篇。
白居易秉承“从善如流,化敌为友”的原则,以此激励天子显赫的权力去改变现状,实现社会和谐。
4.《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主题是抒发诗人登高远眺,对自然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深深的领会,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5.《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主题是孤独、寂寞,表现出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唯一性和无助感,是一首心灵通透的诗篇。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主题是客观地反映人与自然息息相通的关系,诗人通过在朋友离别时生动形象地表现草的生长和改变,来引人思考自然与人之间通力合作的关系。
7.《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主题是表现出春天的景色,这春天,给人以愉快、活泼、充满生机的感觉。
这首诗辞就为了让我们在诗人的笔下感受到这样的春天的美好。
8.《清平调·村居》宋·辛弃疾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雨村八九家。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
![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7897c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27.png)
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古诗文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特别容易的拿分点,平常我们背诵的时候还要注意去赏析其中的含义与道理。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必背古诗文赏析_高中古诗文鉴赏,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考必背古诗文(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
……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
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
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
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但《关雎》究竟如何呢?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必修古代诗歌鉴赏(精选5篇)
![必修古代诗歌鉴赏(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cbaf9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8.png)
必修古代诗歌鉴赏必修古代诗歌鉴赏(精选5篇)宋词和古诗,都是古人用以表达理想抱负,传达心绪情感,描写景物,记述过程......的文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古代诗歌鉴赏,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必修古代诗歌鉴赏(篇1)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必修古代诗歌鉴赏(篇2)《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必修古代诗歌鉴赏(篇3)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高三语文备战高考素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情诗鉴赏
![高三语文备战高考素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情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d90c217524de518974b7d45.png)
高三语文备战高考素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爱情诗鉴赏1、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
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
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
第一章写小伙子赴约等待对方时的急切心情。
第二章写情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加深感情。
第三写静女赠送嫩草和男青年内心的喜悦。
《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情感,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歌一开始就用“海上”、“天涯”,给人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加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更渲染了宁静、空灵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阔大、静谧的境界,漾溢着浓浓的抒情氛围。
“望月”往往伴随。
“怀远”之意,南朝宋人谢庄“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唐代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十五夜望月》),宋代苏轼“千里共婢娟”(《水调歌头》),都是望月怀远的名句。
此处作者用一个“共”字,纵概古今,横括地域,写出了自古至今,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
首联紧扣题目下笔,意境美丽深远,为下面委婉深沉的相思,在情境上作了铺垫映衬。
颔联承首联意思而下,并由各种怀远之情浓缩集中到“情人”“相思”上。
对这种相思之情,作者下一个“怨”字,可谓情致深婉。
由相思而怨,乃相思之深、相思之极、相思而不能如愿所致。
诗中那个“遥”字,语意双关,是怨的根源。
既指长夜漫漫,孤单凄凉,令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是怨;又可理解为情人远隔天涯,难以相见,只能望月长嗟,也是怨。
怨,还在“竟夕起相思”上,相思之情甘苦难言、悲喜莫辨,挥之不去,拂之又来,惹人恼人,乃至通宵,怎能不怨?从全诗来看,一个“怨”字,暗示着相思之苦、相思之痛、相思之深,既承首联“望月怀远”而来,又开启了颈联和尾联的曲折内容。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b64e8c30975f46526d3e124.png)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9af3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4.png)
高考古诗词
重点古诗词分析
针对高考热门古诗词进行深 入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考命题趋势
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古诗词 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学生 备考提供指导。
解析高考考题
通过对高考真题进行解析, 帮助学生了解出题思路和答 题技巧。
总结
课程回顾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 进展,确保对古诗词鉴赏有全 面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总结以及参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
特点
古诗词的句式优美、意境深远, 常用修辞手法鲜明。
鉴赏方法
通过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人 情感、品味诗句以及分析诗歌 结构,来全面鉴赏古代诗词作 品。
经典古诗词鉴赏
• 李白《将进酒》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 赏》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升其高考语文成 绩。课程内容包括《古诗词的特点》、《鉴赏方法》、经典作品欣赏,以及 高考古诗词分析与命题趋势等。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将对古代文化有 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引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提高高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梳理
总结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帮助 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和复习。
学习建议
给予学生学习建议和备考指南, 鼓励他们在高考中展现出最好 的水平。
参考资料
书籍推荐
推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相关书籍,供学生进一 步深入学习和阅读。
网站推荐
介绍一些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cb7b05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d.png)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1.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风李峤〔唐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2.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ad9bbd1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6.png)
• 3.作品风格:晚唐诗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散发出秋华的 晚香。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内涵上,追求语 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
• (学生蓝本187,教师286)
• 藩镇割据
• 唐中叶在边境和重要地方设置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事 大权。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势力逐渐扩大。有的节度使在 其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不服从唐朝 政令,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历史上称这种局面为藩镇割据。 唐后期中央与藩镇不断战争,藩镇间也连年攻战,割据局 面延续到五代十国,人民惨遭战乱灾难,社会生产受到严 重破坏。
• 3.作品风格:由于时局动荡,大多数诗人的作品更是前所 未有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忧,对民生疾苦的上心。与 此同时,受宋代发达理学的影响,不少宋诗主题也与精神 自由和心灵宁静的追求紧密相关。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 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理性化。
• Ⅱ南宋诗歌
• 1.时代特征: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靖康之变” 已在宋人的心灵上留下了耻辱的记忆;中原沦陷,南宋 小朝廷靠屈膝求和、不思进取、偏安江南,加之岳飞等 抗敌爱国英雄的被害,更激起了广大百姓和富有正义感、 有民族自尊心的士大夫的爱国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 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怀古用典
借古讽今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思念。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凌歊台 怀古”是题目,此曲是一首登高吊古之作,全曲紧切题意 “怀古”展开。 B.“望夫山下乌江渡”指的是项羽当年兵败垓下, 在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C.“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引用了杜甫《春日 忆李白》的诗句,直接抒发了对李白的怀念之情。 D.作者选用刘裕亡家、项羽自刎,而李白遗泽长存 的史实,使之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d22a4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b.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及答案(十八篇)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②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③葑上田④。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一个名叫端的和尚。
②底处:何处。
③枰:棋盘。
④葑上田:又称架田,古人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诗人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2)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试题。
叹疆场隋代民歌闻道行人至,妆梳对镜台。
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
到家[金]刘汲三载尘劳虑,翻然尽一除。
园林未摇落,庭菊正扶疏。
绕屋看新树,开箱检旧书。
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
(1)这两首诗所写内容的共同点是什么?试分别概括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对“依然故山色,潇洒入吾庐”两句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的隋诗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蜀道后期张说(唐)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两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人日:正月初七。
(1)试对薛诗前两句中的虚词作简要赏析。
(2)薛诗的三、四句和张诗的三、四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试做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①二首苏轼【问题】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https://img.taocdn.com/s3/m/4585837958fafab069dc02b7.png)
高考圈-让你的大学对得起高三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梧桐
梧桐
⊙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所以,用梧桐来写悲秋,就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
例1: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例2: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例3: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例4: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例5: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例6: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原文、译文、百字赏析】(共44份)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原文、译文、百字赏析】(共44份)](https://img.taocdn.com/s3/m/0fd900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a5.png)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原文、译文、百字赏析】(共44份)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原文、译文、百字赏析】(共44份) 诗歌鉴赏百字赏析文四十四题目录1.周德清《[中吕]满庭芳》 2 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3.杜甫《绝句》4.秦观《如梦令》5.2王维《送别》6.司马光《客中初夏》7.李白《秋浦歌》 8.张籍《秋思》9.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10.杜荀鹤《小松》11.欧阳修《田家》12.章碣《焚书坑》 13.许诨《途经秦始皇墓》 14.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15.王安石《孤桐》16.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17.杜甫《江村》 18.李珣《南歌子》 19.杜审言《渡湘江》 20.韩愈《春雪》21.徐再思《[中吕]朝天子》22.辛弃疾《南乡子·望京口北固亭有怀》23.刘禹锡《石头城》24.李好古《谒金门》25.温庭筠《过分水岭》26.白居易《杨柳枝词》27.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28.顾炎武《海上》 29.陆游《闲意》 30.杜甫《天末怀李白》 31.郑谷《菊》 32.王安石《示长安君》33.杜甫《月夜》34.阴铿《蜀道难》35.于良史《春山夜月》 36.余靖《山馆》37.白居易《欲与元八①卜邻,先是有赠》 38.杨万里《秋山》 40.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1.李商隐《柳》42.元稹《行宫》43.肖德藻《登岳阳楼》 44.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正文 1.原诗 [中吕]满庭芳周德清披文握武。
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译文孙长江(岳飞)文武双全。
正是他率领着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屡破金军,收复中原的大片失地使得敌人闻风丧胆,萎靡不振的南宋小朝廷因此才有了一点复兴的气象,他的功绩垂之于青史。
可是他的功名却遭到了那个误国害民的卖国贼秦桧的妒忌,秦桧与畏敌如虎的宋高宗赵构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一日里降了十二道金牌,把他从抗金的最前线召了回来。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4227813169a4517723a3c2.png)
1.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背景】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4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
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
契丹本是东北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
阿保机建立辽朝,成为与五代、北宋并立的国家,雄峙北方近200年,成为宋朝的北方之患。
宋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岁以百万计。
其国主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
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
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注释】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
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
此处指契丹。
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
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
”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文学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
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
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8f9baeba76e58fafab003f3.png)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篇1怎样把握一首诗的主旨六看:1、看题目 2、看作者 3、看注释 4、看意象 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规范答题技巧:(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
(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
(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形象的意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步骤一) 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
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
(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篇2第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大纲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谒金门(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
下面举例说明。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以折柳表惜别。
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松——坚贞高洁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鸟——离愁别绪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三、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四、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尺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第二节思想内容的评价一、由诗眼入手。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二、由典故入手。
古代诗歌是以凝练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用一个典故就可以省去许多文字。
因此理解典故是把握古代诗歌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1.引用前人语句。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放言》)②暗引:功名图麒麟。
(杜甫《前出塞》)——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二)分析典故的方法1.体会诗人用典的目的。
了解典故重要的不是了解典故内容的本身,而是要理解诗人用典的目的,因为它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
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
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
只用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第三节语言和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语言艺术鉴赏(一)语言的风格1.朴素与绮丽绮丽诗风的语言特点:绮错、婉媚、浮华、艳丽、纤巧。
朴素诗风的语言特点:清淡质朴、洗炼畅达、不事雕琢,言简意深。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形象地概括。
2.直白与含蓄直白诗风比起一般的朴素诗风,直白诗风更显朴素、平淡。
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近乎口语的语言,并且有的诗还溶入了俗语俚词、民歌之类,所以这种诗又被称为白话诗(近于打油诗)。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浅易如话、素朴真率、通俗凝练。
3.沉郁与豪迈在众多诗人中,有愤世嫉俗者,有报国无门者,有屡试不第者,有屡遭贬谪者,有为民请命、哀叹民生者,他们的诗表达自我的哀怨,切中社会现实,反映阶级现象。
代表诗人如杜甫、韩愈、李商隐等。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沉郁苍凉,节奏舒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且近于生活(多用俗语和对话)。
如杜甫的《兵车行》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等句利用俗语,增加了诗歌的真实性。
豪迈诗风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包括边塞诗),这类诗歌语言特点往往与诗人的心胸抱负有很大的关系。
诗人们或因生活在盛世政治清明时期,受到美好山河的熏陶,心怀满腔热情(如李白在年青时就立下不小的志愿“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或因仕途失意,便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出路(如高适);或因国难当头而主动请缨愿死疆场(如苏轼)。
所以在他们所写的诗歌中充满豪言壮语,显示一种豪情。
此类诗风的语言特点:铿锵有力、笔力豪健,节奏明快、音调高昂。
(二)语言的锤炼古人讲究炼字,要注意体味关键字词的意味。
例: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2.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象征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
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2.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如: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借景达情常用写景方式有:(1)侧面烘托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如: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以景衬情(景)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动、静景或动静景结合或动静景相互映衬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
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写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动景(前两句)静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
(4)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