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合集下载

凝血结果解读

凝血结果解读

凝血结果解读模式1:P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这种模式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刚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存在轻度的维生素K缺乏。

因为PT检测中涉及的VII 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患者的凝血结果仅表现为PT升高,且通常其PT结果不会超过参考上限的一倍。

造成这种模式的另一种可能是,患者先天性缺乏VII。

当然,这是十分罕见的情况。

模式2:APT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当APTT明显升高时,根据患者有无出血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类情况:(1)患者存在出血。

那最可能的是先天性缺乏VIII、IX、XI 因子,也就是先天性血友病。

或者患者体内存在因子抑制物,最常见的是VIII因子抑制物,也就是获得性血友病。

要初步的鉴别这两类疾病,可采用血浆混合试验。

此外,血管性血友病的患者,APTT也可能单纯升高。

(2)当患者不存在出血表现时,APTT升高可能是患者体内存在的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导致的。

此外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K)缺乏也会导致APTT升高,但这些情况极为鲜见。

模式3:FBG升高,其余四项正常因为FBG不仅是一种凝血因子,同时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因此,在一些炎症、创伤和妊娠等情况下,它都可能升高。

模式4:PT和APTT明显升高,其余三项正常出现这种模式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缺乏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特定类型的鼠药中毒。

而这三种情况都与维生素K有关。

因为,维生素K对凝血因子II、VII、IX和X的活化十分重要。

因此,当患者由于摄入不足,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杀灭了可以合成维生素K的肠道菌群时,就会出现出血和PT/APTT升高。

而抗凝药华法林和一些灭鼠药(如溴敌隆、溴鼠灵),则是作为维生素K拮抗剂,使上述四种因子活性降低。

当凝血标本采血量明显不足,或患者的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时,导致抗凝剂与血浆比例失衡时,也会出现PT和APTT假性偏高,这类情况要与病理性增高相区别。

另外,如果护士妹妹,“神不知鬼不觉”的把紫头管中的血(含络合剂EDTAK),偷偷倒进了蓝头管送检,那也会出现这种结果。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共同途径: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形 成的复合物激活Ⅹ,最终形成凝血 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激 活Ⅱ 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精选ppt
8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Ⅹa-Ⅴa- PL-Ca2+)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精选ppt
9
PT---凝血酶原时间:
在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应外源性凝血因子是 否异常。


凝血因子的作用

的 理
抗血液凝固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精选ppt
3
凝血因子的作用
精选ppt
4精选ppt5Fra bibliotek凝血过程的启动
1、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 部来自血液,带负电荷的血管内皮下胶原 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2、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 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 。
精选ppt
6
血浆D-二聚体可替代3P试验
精选ppt
39
凝血功能检测标本处理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
1. 用专用的含枸橼酸钠的真空采血管(内含0.2 ml抗 凝剂)采集静脉血,枸橼酸钠是通过与血中钙离子螯合 而起抗凝作用。
2. 标本量=1.8ml静脉血+0.2 ml抗凝剂,要求标本量 尽量控制在1.8-2.2 ml范围内。
精选ppt
37
3P试验的临床意义
阳性:常见于DIC伴继发性纤溶的早期。而 在DIC后期,因纤溶物质极为活跃,纤维蛋 白单体及纤维蛋白碎片X(大分子FDP)均 被消耗,结果3P试验反呈阴性。
精选ppt
38
3P试验和D-二聚体的比较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凝血功能概述 • 凝血功能报告的主要指标 •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 常见凝血疾病及预防 • 凝血功能报告的注意事项
01
凝血功能概述
凝血系统的组成
血管内皮细胞
保持血管的完整性和通透性,参 与止血过程。
血小板
在止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 迅速到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
详细描述
VTE通常发生在长期卧床、久坐、术 后或创伤后的人群中,主要症状包括 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等。预 防措施包括多活动、穿弹力袜和使用 抗凝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AS)
总结词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血管疾病,表 现为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 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
VS
详细描述
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与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密切 相关。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 糖等指标,以及戒烟、适量运动和合理饮 食。
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和止血过程的蛋白质,在凝血过程中转化为纤维蛋白,有助于血液凝固。FIB水平升高可 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FIB水平降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总结词
反映凝血酶活性的指标
详细描述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是反映凝血酶活性的指标,通过检测TAT的水平来评估体内凝血酶的生成情况 。TAT水平升高可能表示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血 栓形成等表现,如皮肤淤点、淤斑、 关节腔出血、内脏出血等,甚至危及 生命。
特殊情况下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妊娠期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妊娠期女性由于生理变化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如妊娠期 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等。解读妊娠期凝血功能报告时,需关注D-二聚体、纤维蛋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最新课件)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最新课件)

2020-11-19
17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在体外模拟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
2020-11-19
18
APTT检测原理: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 荷 的 胶 原 暴 露 , 激 活 Ⅻ→Ⅺ→Ⅸ , 最 终 形 成 Ⅸa-Ⅷa-PLCa2+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 活剂(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 小板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 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 浆开始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2020-11-19
19
APTT的临床意义
内源性凝血途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内皮细胞下带负电 荷 的 胶 原 暴 露 , 激 活 Ⅻ→Ⅺ→Ⅸ , 最 终 形 成 Ⅸa-Ⅷa-PLCa2+
检验科凝血功能报告单解读
2020-11-19
1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PT :凝血酶原时间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FIB :纤维蛋白原 TT :凝血酶时间
AT-III:抗凝血酶-III
PFD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D-D:D-二聚体
2020-11-19
2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12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人平均凝血酶原时间)ISI
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INR,作为PT结果的报告形式,并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
2020-11-19
13
PT和INR的临床意义
外源性凝血途径: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 激活Ⅶ,最终形成
Ⅶa-TF- PL-Ca2+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做手术前,医生时常会要求患者做凝血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有无问题,以便做好准备,确保手术安全。

凝血检验报告单上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那么这些指标检测结果该怎么看呢?下文就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凝血酶原时间1、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英文简称为PT,正常参考范围为11-14s,超过正常范围数值>3s则为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PT检查实质是一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的筛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获得性或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Ⅹ与凝血酶原是否存在抑制物或者缺陷等情况;是监测抗凝剂使用情况的指标之一,对抗凝剂使用量进行监测。

相关研究发现,口服抗凝剂时,PT的适宜数值应是正常范围的1-2倍。

3、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PT指标可反映出被检查者的外源性凝血系统情况,并可监测口服抗凝剂使用情况。

PT指标延长表明:①获得性方面:多见于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DI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

②血液循环中存在FDP、口服抗凝剂肝素或者抗因子Ⅱ、Ⅴ、Ⅶ、Ⅹ抗体等物质。

③先天性方面:多见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等疾病。

PT指标缩短则多见于口服避孕药、存在高凝状态、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情况。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1、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国际标准化比值英文简称为INR,其正常参考范围为0.8-1.5。

2、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意义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参考凝血美元时间比的ISI次方就是INR,其中ISI指的是国际敏感度指数,数值在出场时由厂家确定。

现阶段,国际上多采用INR指标对患者口服抗凝剂剂量进行监测。

WHO规定的口服抗凝剂INR范围是这样的:①术前:如髋部外科手术前INR范围为2.0-3.0,非髋部外科手术前INR范围为1.5-2.5。

②肺梗塞治疗INR范围为2.0-4.0,而预防动脉血栓形成INR范围为3.0-4.0,深静脉血栓形成INR范围则为2.0-3.0。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在临床诊断中,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通过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下面就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进行介绍。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是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凝血过程中外源凝血途径和内源凝血途径的功能。

PT延长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Ⅶ、Ⅴ、Ⅹ、Ⅱ等,常见于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等情况。

APTT 延长可能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XI、XII等,常见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使用等。

二、凝血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凝血纤维蛋白原指的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它的测定可以反映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FIB水平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而FIB水平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三、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是指血浆中凝血蛋白形成凝血酶的时间,它主要用于评估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速度。

TT延长可能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等,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四、 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

D-Dimer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包括PT、APTT、FIB、TT、D-Dimer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医生在解读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准确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凝血报告分析

凝血报告分析

凝血报告分析引言凝血报告是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种检查项目。

通过分析凝血报告,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可能性和程度。

本文将根据凝血报告的常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步骤1. 查看凝血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PT和APTT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PT和APTT延长,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2. 观察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是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

正常情况下,FIB水平较稳定。

若FIB水平过高,说明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凝血异常,如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而FIB水平过低,则可能暗示凝血功能低下。

3. 分析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小板计数反映了体内血小板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血小板计数过低,说明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可能受损,易出现出血现象。

而血小板计数过高,则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4. 检查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T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TT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TT延长,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5. 观察凝血酶时间(CT)凝血酶时间(CT)是评估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CT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若CT延长,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存在出血倾向。

6. 检测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水平较低。

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

7. 综合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凝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若多个指标异常,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而正常范围内的指标则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

结论凝血报告是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析凝血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

凝血功能化验单各项解读

凝血功能化验单各项解读

凝血功能化验单各项解读
凝血功能化验单常用于检测人体内的凝血能力,其中包括以下一些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T):指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该指标常用
于检测肝功能、维生素K缺乏等问题,正常值为11-13.5秒。

2. 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该指标能够检测肝功能、血
小板、因子缺乏等问题,正常值在25-35秒之间。

3. 凝血酶时间(TT):指血浆中凝血酶形成所需时间,常用
于检测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等问题。

正常值为14-18秒。

4. 纤维蛋白原(FIB):该指标能够反映人体内纤维蛋白原的
水平,是血栓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

正常值在2-4克/升之间。

5. D-二聚体(D-dimer):用于检测体内是否有血栓形成或血
管损伤等情况,若D-二聚体水平升高,则可能存在血栓或血
管损伤等。

正常值为小于0.5微克/升。

6. 纤溶酶原激活物时间(PFA):该指标能够检测血小板聚集
和红细胞聚集功能,常用于评估出血性疾病。

正常值为100秒左右。

7. 血小板计数: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正常值为150~
400×10^9/L。

以上几项指标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指标,如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平均体积等都可以提供对人体凝血状态的评估。

如果有异常,则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四项报告单解读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在1.5-2.0 INR在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并用凝血酶原比值报告之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读懂凝血化验单只需三分钟

读懂凝血化验单只需三分钟

读懂凝血化验单只需三分钟凝血化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患者凝血功能的手段,但是由于病人较多,每位患者得到医生解答时间有限,患者在拿到凝血化验单后,只能得到简单结果及药物处方,故而容易出现不理解而抗拒治疗的情况,既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为了“物尽其用”,增加患者对自己凝血功能了解,现教你三分钟读懂凝血化验单。

相信大多数做这项检查的患者都不是特别能理解为什么要做凝血功能检查,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凝血功能是什么,做凝血化验有什么用。

什么是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是指人体血管中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一种能力,其实质是由于血管破损,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相继激活生成凝血酶,使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促进血液凝固的能力。

凝血功能异常包括凝血功能减弱与凝血功能增强两个方面,凝血功能减弱一般是由遗传性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引起或获得性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引起,以获得性功能障碍较为多见,患者多在成年后由原发病引起出血。

凝血化验有什么用?凝血化验是出血性疾病诊治过程中借助的一种必要手段,可协助如血管性血友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疾病的诊断,了解被检查者机体凝血、出血、止血状态;辅助疾病治疗,如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时,根据其检查结果估测患者凝血功能情况,决定药物正确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同时也可根据各项指标水平判断疾病预后及转归。

但是仅仅了解化验单的用处是远远不够的,化验单每项指标都代表着不同意义,结合起来便向大家展示着人体整个血液凝固系统运转机制。

根据血管受损情况可以将机体止血过程分为一期止血与二期止血,其中二期止血过程更为复杂,又可分为三个凝血途径。

止血过程1.一期止血:当人体微血管或小血管受损,出现破裂时,血液中血小板流经破损口受损伤刺激,相互聚集、依附、黏连,形成体积较大聚合物,将受损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阻止血液继续流出,达成止血目的。

通俗来讲,一期止血包括体外微、小血管受损引起出血后的结痂过程及体内血管轻度病变导致血栓形成过程。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

凝血功能报告解读凝血功能报告,这听起来就很专业很神秘,可咱别被它吓住。

这就好比是身体里的一个小账本,记录着血液凝结的各种情况呢。

咱们先说说凝血功能是干啥的。

血液在身体里流啊流,就像河流一样。

可要是身体哪里破了个小口子,就像堤坝有了个小缺口,这时候凝血功能就发挥作用了,就像是一群勤劳的小工匠,赶紧拿着工具来把缺口补上,让血液不再流出去。

如果凝血功能出了问题,那就好比小工匠们要么不来干活,要么干活太猛了。

那凝血功能报告里都有啥呢?这里面有好几个指标,咱一个一个来看。

有个指标叫凝血酶原时间(PT)。

这个指标就像是小工匠们集合的号角声响起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是比较固定的。

如果这个时间变长了,就像是号角吹了半天,小工匠们才慢慢悠悠地集合,这可能是因为身体缺乏一些凝血需要的物质,比如说维生素K,也可能是肝脏有点小毛病了,因为肝脏可是生产很多凝血相关东西的大工厂呢。

要是这个时间太短了,就像是号角声刚响,小工匠们就疯了似的冲过来,这也不好,可能会让血液在血管里就凝结成块,就像河流里突然有了好多不该有的小水坝,会阻碍血液正常流动的。

还有个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这可以理解成小工匠们开始干活前的准备时间。

这个时间也得恰到好处。

如果它延长了,就像是小工匠们在准备工具的时候磨磨蹭蹭的,可能是身体里有一些抑制凝血的东西太多了,或者是血液里某些凝血的成分少了。

要是这个时间缩短了呢,就像小工匠们还没准备好就开始干活,也容易出乱子,可能会有血栓的风险。

纤维蛋白原也很重要。

这就像是小工匠们用来补缺口的材料。

正常量的纤维蛋白原才能保证小工匠们顺利地把缺口补上。

如果纤维蛋白原的量少了,就像是材料不够,那缺口就补不好,出血就不容易止住。

可要是纤维蛋白原太多了,就像材料堆得太多,小工匠们干活的时候可能就会手忙脚乱,也容易让血液凝结得不正常。

另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这个指标也不能忽视。

它有点像给前面那些指标定的一个标准,就像给小工匠们的工作定了个规范。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

如何解读出凝血检查结果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民众健康意识较过去相比强化不少,不少公民已经养成定期去医院进行体检的习惯。

在拿到体检报告后,不少人因缺乏医学方面的常识,很难看到报告中的数据值,凝血检查也是如此。

出血与凝血作为检查项目中相对常规的一种,与不少疾病均存在较大的关系,有90%出血与凝血问题,均可以通过凝血实验室给出相对准确的诊断。

在当下常规检查项目中,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四项等项目,读懂相关数据也有较大的意义。

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凝血四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对检查中四个指标数值反映的信息进行解读较有必要。

在FIB水平不高的情况下,PT、APTT都延长,如果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或存在弥漫性血管内溶血、肝病等情况,也会导致PT、APTT都延长。

PT、APTT都延长也可能在凝血过程中,因共同通路凝血因子出现异常所致,常见的情况为凝血酶原(Ⅱ因子)异常、凝血因子V异常、凝血因子X 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等。

在相关情况下,均会导致PT、APTT出现同步延长的情况。

在凝血四项结果中,可能出现PT、APTT都缩短的情况,该结果表明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同时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血栓形成风险不小。

如果检查结果为FIB升高,PT、APTT缩短,也为同样的情况,患者形成血栓的风险较大。

在患者凝血功能状态评估中,还会结合D二聚体指标,其主要为高凝状态的反应指标。

出现该结果后,临床医生会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用以预防血栓。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对于PT延长,AFTT大体正常的情况,体检者多为缺乏维生素K、误服华法林或含有相关成分的鼠药。

药物华法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Ⅸ、凝血因子X等羧化,均持有抑制作用。

也是因此,所以华法林具有抗凝血的功效。

在凝血功能四项检查中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的情况,对于接受肝素抗凝治疗的患者,会出现APTT延长的情况。

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

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

凝血四项、血小板计数结果解读出血和凝血问题与多种疾病相关,但是约90%的出凝血问题可以由血凝学实验室给予诊断。

目前常规的检测项目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计数,这些简单的检查,要是理解到位,作用不可小觑。

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血小板计数(PLT):是血常规检查的常规报告参数。

一、凝血四项结果解读1.PT、APTT都缩短:PT、APTT缩短,FIB升高:表明患者处于高凝血功能状态,具有血栓形成高发风险。

可结合高凝状态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

临床上,建议医生防范血栓风险。

2.PT、APTT都延长:1.FIB水平低、患者使用将纤维蛋白药物均可导致PT、APTT延长。

2.肝病、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IC)以及抗凝治疗也会引起两者延长。

3.也可能是凝血过程中共同通路的凝血因子异常,如凝血因子V、X异常,以及凝血酶原(Ⅱ因子)、纤维蛋白原(I因子)异常。

3.PT延长为主,AFTT基本正常:PT延长,在临床最常见的是双香豆素药物抗凝,如华法林、误服鼠药(成分为华法林)及维生素K缺乏的患者。

华法林等药物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羧化,从而起到抗凝血作用,常用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在2~3之间。

PT延长,较少见的情况还有凝血因子Ⅶ的缺陷。

4.APTT延长为主,PT基本正常:APTT延长,临床常见的是肝素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口服Xa因子抑制剂,口服凝血酶抑制剂也会引起延长。

如未使用抗凝药物,应做APTT纠正实验,将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1:1混合后做APTT纠正实验。

若APTT能纠正,意味着凝血因子的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源性凝血因子Ⅷ、Ⅸ、Ⅺ、Ⅻ异常;如APTT不能纠正,意味着存在凝血抑制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质等。

教您看懂凝血报告单

教您看懂凝血报告单

教您看懂凝⾎报告单今天我们⼀起看看凝⾎报告单。

来源:齐鲁医学检验凝⾎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全⾃动凝⾎仪法:10.4~14s、国际标准化⽐值(INR):0.8~1.2临床意义:(1)延长:①凝⾎因⼦Ⅱ、Ⅴ、Ⅶ、Ⅹ因⼦缺乏症和低(⽆)纤维蛋⽩原⾎症;②严重肝病、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素K缺乏症、⾎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

(2)缩短:⼝服避孕药、⾼凝状态如DIC早期和⾎栓性疾病等。

⽤于⾹⾖素类等⼝服抗凝剂的监控,⼀般应维持PT值在参考值的2倍左右,即25~30s,或PTR为1.3~1.5(最⼤不超过2),INR为2.0~3.0为宜。

国际标准化⽐值(INR)正常参考值:0.8-1.2临床意义:INR是病⼈凝⾎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酶原时间之⽐的ISI次⽅(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时由⼚家表定的)。

同⼀份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性。

⽬前国际上强调⽤INR来监测⼝服抗凝剂的⽤量,是⼀种较好的表达⽅式。

世界卫⽣组织(WHO)规定应⽤⼝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栓形成⾮髋部外科⼿术前 1.5-2.5 髋部外科⼿术前2.0-3.0 深静脉⾎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 2.0-4.0 预防动脉⾎栓形成 3.0-4.0 ⼈⼯瓣膜⼿术 3.0-4.0。

活化部分凝⾎活酶时间测定(APTT)正常参考值:全⾃动凝⾎仪法:22.0~38.0s临床意义:(1)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为延长。

①APTT是内源凝⾎因⼦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于发现轻型的⾎友病;②因⼦Ⅺ(⾎友病⼄)、Ⅻ和Ⅶ缺乏症、⾎中抗凝⾎物如凝⾎因⼦抑制物或肝素⽔平增⾼时、凝⾎酶原、纤维蛋⽩原及因⼦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③其它还见于肝病、DIC、⼤量输⼊库存⾎等。

(2)缩短:DIC,⾎栓前状态及⾎栓性疾病。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凝血七项报告单解读
配、移植排斥
DIC的实验室诊断:
没有单一的检验可确立或除外DIC的诊断,需对临床表现和检验结果作全面评估。临床 疑似应得到可靠的实验检验的支持。DIC是极度的动态状况,应作动态检验跟踪。
FDP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诊断DIC中应用
敏感性(%) 特异性(%) 诊断效率(%)
单用FDPs
100
67
TXA2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FⅫ
PF3
启动凝血系统
凝血活酶
神经相 血管相 PLT相
凝血酶
凝血酶原
纤纤维维蛋蛋白白形形成成
纤维蛋白原
止止血血
凝血功能报告单项目
• PT:凝血酶原时间 •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FIB:纤维蛋白原 • TT:凝血酶时间
• AT-Ⅲ :抗凝血酶-Ⅲ
INR范围 1.5~2.5 2.0~2.5 2.0~2.8
2.5~3.0 2.5~3.0
14
APTT对肝素治疗的监测
□肝素通常采用APTT监测,以判断疗效,该值一般 应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
□不同设备与试剂APTT参考值略有不同。
□即使APTT在治疗范围内,也可出现严重的出血并 发症。
(三)TT
方法:在受检和对照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 间(S)
参考范围:16~18S,检测值>正常对照值3S以上作为延长。
TT对下列情况敏感:肝素和类肝素物质(SLE、肝肾病)、Fg↓(1.0g/L)和异 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DP水平↑(DIC、溶血栓治疗), 监测水蛭素/直接凝血 酶抑制剂。TT对UFH敏感,但对LMWH不敏感。肝素和FDP使TT延长呈浓度 依赖性。新生儿TT与成年人不同,因为新生儿体内存在胎儿纤维蛋白原。

「凝血五项」怎么读?请记住这张表!

「凝血五项」怎么读?请记住这张表!

「凝血五项」怎么读?请记住这张表!「凝血五项」怎么读?请记住这张表!2020-06-16原创:重症医学日常工作和考试中,很多检验人看到凝血五项(PT、APTT、TT、FBG和DD)结果,往往是一脸懵逼。

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解决?看完本文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凝血结果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但我们看看教科书上对凝血的讲解,往往都是从“瀑布学说”开始的,之后是通篇的A因子如何激活B因子,B因子又如何激活C因子。

这种文字看上几行,大多数初学者都合上书,直接去找周公解读化验单了。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在不怎么了解凝血理论的情况下,看懂一般的凝血报告。

先来一张很关键的示意图:别急,这张图只是为了展示凝血五项中,每种检测所涉及的凝血因子或过程。

你也完全不需要记住这个图。

而只需在遇到异常结果时,回过头再来看这幅图。

闲言少叙,干货来了:PT ↑,其余四项正常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轻度维生素K缺乏,VII缺乏APTT ↑,其余四项正常不存在出血:狼疮抗凝物,XII、PK、HK缺陷存在出血:VIII、IX、XI缺乏(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FBG ↑,其余三项正常妊娠,炎症反应,创伤PT ↑ APTT ↑,其余三项正常口服抗凝药(华法林),Vit K缺乏,鼠药中毒,X、V、II缺乏,采血量不足,HCT增高,EDTA污染APTT ↑ TT ↑,其余两项正常肝素污染PT ↑ APTT ↑ TT ↑,FBG ↓,DD 正常/↑肝病,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PT ↑ APTT ↑ TT ↑,FBG ↓,DD ↑↑DIC凝血四项均无法测出,DD可测出标本凝固最全解读:模式1:PT明显升高,其余四项正常这种模式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刚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存在轻度的维生素K缺乏。

因为PT检测中涉及的VII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患者的凝血结果仅表现为PT升高,且通常其PT结果不会超过参考上限的一倍。

造成这种模式的另一种可能是,患者先天性缺乏VII。

一张神奇的图,看懂也就明白了凝血五项代表的意义

一张神奇的图,看懂也就明白了凝血五项代表的意义

一张神奇的图,看懂也就明白了凝血五项代表的意义凝血五项的结果,与其他检验报告的解读是一个道理,我们不可能单纯只去分析某一项为何异常,而是要综合分析。

凝血五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非常关键的示意图:一、PT升高,其余四项正常原因是患者刚开始服用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存在轻度的维生素K 缺乏。

缺乏造成涉及的VII减少,PT时间延长,因VII半衰期短,所以最先表现为PT时间延长,其他四项正常,通常情况下PT延长不会超过34s(凝血酶原时间参考值:11~17 s)。

二、APTT单纯升高,其余四项正常。

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种存在出血最可能的原因是先天性缺乏包括VIII、IX、XI因子缺乏(也就是先天性血友病)。

也有可能存在VIII因子抑制物(也就是获得性血友病)第二种不存在出血原因是存在的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当然还有一下罕见(包括因子XII、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缺乏),可忽略。

三、FBG升高,其余四项正常原因:一些炎症、创伤和妊娠四、PT和APTT升高,其余三项正常原因:维生素K缺乏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混乱,维生素K吸收不好,一些老鼠药中毒(如溴敌隆)、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五、PT、APTT和TT升高,FBG偏低,DD正常或稍升高原因1、肝病(如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各种凝血因子合成不足。

2、先天性低(无)纤维蛋白原(非常罕见)六、PT、APTT和TT明显升高,FBG偏低,DD明显升高原因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DIC常见于产科意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等患者中。

上面讲的要么是PT延长,要么APTT延长,要么FBG偏低那么出现PT、APTT缩短,FBG偏高情况原因:凝血因子活性增加、加了促凝药物、凝血因子增多、抗凝因子排泄过多。

常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把手教程:解读凝血报告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正常参考值:12-16 秒。

与正常对照超过3 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 倍最为适宜。

P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 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 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 口服抗凝剂的监测:详见INR。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
INR 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 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
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
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
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
治疗肺梗塞2.0—4.0
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
人工瓣膜手术3.0—4.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
正常参考值:24-36 秒。

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

临床应用: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

同时,APTT 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 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 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APTT异常的意义:
1. 延长:
(1)因子Ⅷ、Ⅸ、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

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

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3)纤溶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 等。

2. 缩短:
(1)高凝状态,如DIC 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
正常参考值:2-4 g/L。

临床应用:
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

FIB 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纤维蛋白原异常的意义:
1、纤维蛋白原减少:(<1.5 g/l)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也见于蛇毒治疗(如抗栓酶、去纤酶)和溶栓治疗(UK、T-PA),故是它们的监测指标。

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1) 感染: 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

(2) 无菌炎症:肾病综合症、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恶性肿瘤等。

(3) 其它: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期也可见轻度增高。

3、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

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临床可无症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凝血酶时间测定(TT)
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3 s以上异常。

TT异常的临床意义
凝血酶时间延长:
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