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簇合物的合成化学
研究生配位化学第12章
![研究生配位化学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50480cb1daef5ef7ba0d3cd8.png)
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就是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 氮酶的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将氮转变为氨。 经研究证明,固氮酶中含有过渡金属与氮分子 形成的分子氮配合物。这种配合物能使 N2 分子 活化,易于被还原。分子氮配合物合成后,一 些化学家设计了某些生物体系,实现了人们在 温 和 条 件 下 固 氮 的 设 想 。 1975 年英国的夏特 (Chatt) 等 人 将 钼 的 分 子 氮 配 合 物 [Mo(N2)2(C6H5)2PCH2CH2P(C6H5)2] 在 酸 性 介 质 中还原为 NH3 ,我国化学家卢嘉锡设计了“福 州模型”,厦门大学的蔡启瑞提出了“厦门模 型”,都为生物模拟固氮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端基配位 由于N2中3σ g电子能级较高,它们的电子 云主要集中在 N 三 N 骨架的两端,所以在 和金属原子配位形成 σ 配键时, 36g 电子 填人金属的空轨道,与此同时,N2的最低 未占据轨道 1π g 接受金属的 d 轨道电子形 成反馈 π 键,这种 σ -π 配键的协同作用 使得分子氮配合物趋于稳定(图6-5a)。
由于N2的最高占据轨道能级低于CO,说 明N2分子不容易给出电子形成σ 配键,是比 CO弱的σ 给予体;而次高占据轨道也略低于 CO,说明N2的π 电子也比CO难于给出;N2 的最低空轨道能级高于CO的轨道能级,说明 N2分子不容易接受电子形成反馈π 键。
因此,N2的σ 给予能力和π 接受能力都不如 CO,故分子氮配合物的稳定性比金属羰基 配合物差。至今,所制得的单核分子氮配合 物中,尚没有N2为配体的单一型配合物,通 常是只有一个氮分子和其他配体(如NH3、 X2或其他有机σ 给予体)构成的混合型分子 氮配合物。这些配体向金属原子配位电子对, 金属原子的电子密度增大,增强了金属原子 向N2分子的π *轨道反馈d电子,其结果是N2 分子与过渡金属的配位键以反馈键为主。N2 的配位方式主要有端基和侧基配位。
原子簇的概念
![原子簇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c7372e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7.png)
原子簇的概念
原子簇,也被称为金属簇合物或金属原子簇,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由两个或更多的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多个金属-金属键合的分子或离子。
这些原子簇通常具有特定的几何形状和电子结构,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行为。
原子簇的形成是由于金属原子之间存在强的金属-金属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使得金属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多个金属-金属键。
这些键合方式可以是桥键、面内和面外配位等。
原子簇的大小可以从二聚体到包含数十个甚至数百个金属原子的庞大簇合物。
原子簇在化学反应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独特的几何形状和电子结构,原子簇可以作为催化剂、反应中间体或反应底物参与到各种化学反应中。
例如,在烯烃复分解反应中,RuCl2(CO)2(PPh3)2这样的二茂铁二氯化钌催化剂可以通过与烯烃的配位和插入反应,促进烯烃的分解和重组。
此外,原子簇在材料科学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原子簇可以作为功能材料、磁性材料、光电子材料等。
例如,Fe3S4是一种具有磁性的原子簇,可以用作磁记录材料;又如,Pt3Ni4是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原子簇,可以用于催化氢化反应。
在研究原子簇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通过合成、表征和反应等方法来探索其性质和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簇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在化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总之,原子簇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涉及到金属原子的键合方式和性质。
原子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机制,而且有助于发现新的功能材料和催化剂,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合成化学
![合成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fd7a10479563c1ec5da717f.png)
固相反应
高热 固相反应
>600℃
中热 固相反应 100-600℃
低热 固相反应
<100℃
2.1.3固相合成法
固相合成方法原理
化学反应必然从两个反应固体互相接触开始进行。然后旧化学键断 裂,产生新键,发生固-固化学反应。当生成产物的个别分子分散在 母体中,只能看作是一种杂质或缺陷。只有当产物分子聚集到一定 大小,才显示产物相的出现,这就是成核。随着成核的增长,达到 一定大小后就有新的晶相产生。一般的高温固相化学反应的决定步 骤是扩散和成核生长,原因就是再很高的反应温度下化学反应这一 步速度极快,无法成为整个固相反应的决速步。再低热固相化学反
2.1.3固相合成法
高温固相合成是指在高温(1000~1500℃)下,
固体界面间经过接触,反应,成核,晶体生长反 应而生成一大批复合氧化物,含氧酸盐类、二元 或多元陶瓷化合物等。 高温固相合成法特点
高温固相反应只限于制备那些热力学稳定的化合物,而对 于低热条件下稳定的介稳态化合物或动力学上稳定的化合
2.1.5电化学合成法
电化学合成法特点
① ② 在电解中能提供高电子转移的功能 及其产物不会被还原剂(或氧 化剂)及其相应的氧化产物(或还原产物)所污染 由于能方便的控制电极电势和电极的材质,因而可选择性的进行 氧化还原,从而制备出许多特定价态的化合物 能制备出其他方法不能制备的许多物质和聚集态
③
缺陷:
一些近代有机合成方法
相转移催化反应
离子液体的应用 固相合成法
微波辐射有机合成
一锅合成法 无溶剂反应 声化学反应
其他合成方法 组合合成法
2.2.1相转移催化反应
第十二章 配位化学基础-2008
![第十二章 配位化学基础-2008](https://img.taocdn.com/s3/m/5d62550190c69ec3d5bb75e1.png)
4–
一、配合物的组成
3、配合物的组成
(4) 配位数:与中心离子(或原子)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总数
配位数 = 配位体 i 的数目×齿数
一般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为2、4、6、8,其多少取决 于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性质,包括半径、电荷、中心离子核 外电子排布等,以及形成配合物的条件。 (5) 配离子的电荷 ( 3) 配阳离子 配阴离子
一、配合物的组成
3、配合物的组成
一、配合物的组成
3、配合物的组成
(1) 内界和外界
← 配 位 体
Ag(NH 3 )2 Cl
← 中 心 离 子 内界 (配离 子) (配 分子)
Ni(CO) 4
← ←
CoCl3 ( NH3 )3
←
中 配 中 配 心 位 心 位 原 体 离 体 子 子 形成体 — 中心离子或原子,提供空轨道, 电子对 接受体,Lewis酸
2 Cl2 4+
K2 Ni
Ag (NH3 ) 2
(+)
Co Cl2 (NH3 ) 4
(+3)
Co Cl3 (NH3 )3
(0)
Ag (S2O3 ) 2
()
3
Fe (CO)5
( 3) K 3 Fe (CN)6 赤血盐
( 2) K 4 Fe (CN) 6 黄血盐
12.1 配合物的基础知识
一、配合物的组成
1、配位化学的建立
1704年,德国染料技师Diesbach:普鲁士蓝, KCN· Fe(CN)2· Fe(CN)3(第一个有记载的配位化合物) 1798年,德国Tassart:CoCl3· 3,配位化学的真 6NH 正开始
组合化学
![组合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5fc0ccbbb4cf7ec4afed0da.png)
组合化学1、前言组合化学是一门将组合理论应用于化学合成的技术。
组合化学合成方式有着传统化学合成所没有的优点。
组合化学可用于化合物尤其是肽链的合成。
组合化学可以一次性合成大量结构相似的分子以供筛选。
而如果只用传统方法去合成,那么所需时间必定很长。
正因为组合化学这个特点,使得合成化合物周期大大缩短。
当然,组合化学在制药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药物的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为药物的研发带来了福音。
2.正文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于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compound library),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1]。
组合化学合成技术已经给传统的有机合成化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是近年来科学上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
组合化学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组合化学通常所指的是1984 年由Geysen 提出的大量化合物之合成策略, 即组合合成,它是合成大量新化合物的有力工具。
狭义组合化学可以定义为平行、系统、反复地共价连接不同结构的“构建单元”(Building blocks) , 得到大量合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筛选的一类策略与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一次性或批量地获得很大数量的类似化合物—化合物库( Chemical library ) 以供高通量筛选, 寻找先导化合物。
采用这种方法, 可以大大增加找到具有化学家所希望的特殊性能的化合物的机会[3]。
组合化学的出现,给化学合成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它的应用已经遍及化学领域,药物学也不例外。
那么组合化学在药物开发方面有哪些实际应用呢?当美国人Houghten通过组合化学合成一些多肽后,世人开始正视这种化学合成方式,组合化学也就开始蓬勃兴起4。
白介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于是组合化学就利用这门学科自己的特点以及分子配体结合位点合成了一系列配体,并经过纯化,得到了理想的白介素一1受体拮抗剂[5]。
金属簇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金属簇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f82ced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6.png)
金属簇的制备及其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金属簇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由限定数量的金属原子组成,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领域。
制备金属簇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溶剂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溶剂还原法是一种制备相对较为简单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金属盐在某些还原剂的作用下还原成金属,形成金属簇。
常用的还原剂有纳米尺度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也可以使用有机还原剂,如氢化钠、氢化钾等。
溶剂还原法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还原剂的浓度来控制金属簇粒径大小。
但缺点在于其产物含有大量有机物残留,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处理才能应用。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利用气相化学反应,在气相中制备金属簇。
在反应室中,金属源在高温、高压下蒸发,形成金属原子,在溶剂的存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簇。
该方法可以得到高纯度的金属簇,且反应条件易于控制。
但由于其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设备成本较高。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制备金属簇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与化学气相沉积法不同之处在于,金属簇是通过热蒸发或电子束蒸发等物理方式获得的。
其优点是对反应物所需条件要求不高,可以在较低温度下得到金属簇。
但由于需要进行真空下反应,设备成本较高。
金属簇在催化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优点在于高效、高选择性以及与传统催化剂相比,相对较小的粒径,使得其催化反应的活性更高。
金属簇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催化剂、化学传感器和光催化剂等。
在催化剂领域,金属簇可以用于加氢反应、氧化反应以及脱氢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以应用于有机合成、催化水解等反应中。
其中,加氢反应是一种将双键转化为单键的反应,广泛应用于制药和石油化学工业中。
氧化反应是一种将氢原子从有机物中移除的反应,广泛应用于合成高附加值的化合物。
脱氢反应则是通过去除分子中的氢原子,增加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这些反应不仅可以提高反应效率,还可以减少催化剂的使用量和反应废物的产生。
在光催化剂领域,金属簇也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金属簇合物
![金属簇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56c0956c9b6648d7c1c7461c.png)
Re3C19(Py)3
在插入反应中,簇合物的骨架不变但整个分子结构发生 变化。
(3)降解反应:
[Rh6(CO)15]2-+4 CO
[Rh5(CO)15]-+[Rh(CO)4]-
在降解反应中,簇合物的骨架也发生了变化。
(4)分解反应: Fe3(CO)12 +6 PPh3 3 Fe(CO)4(PPh3)2
m12混合金属原子簇金属非金属杂原子簇金属原子形成氧化态高氧化态缺电子簇低氧化态富电子簇卤素硫氧等羰基异腈基等3簇骨架结构的几何特征三原子三角形四原子四面体正方形菱形五原子四方锥三角双锥六原子八面体三棱柱七原子戴帽三棱柱八原子四方反棱柱十二面体九原子三戴帽三棱柱单戴帽四方反棱柱配体类型羰基簇合物非羰基簇合物簇合物反应特殊性
含有直接而明显键合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金属原子的化合物。
1982年徐光宪提出:
原子簇合物为若干有限原子(三个或三个以上)直接键合组成 多面体或缺顶多面体骨架为特征的分子或离子。
第一个金属簇合物(亦即第一个原子簇合物):
Roussin黑盐:Cs[Fe4S3(NO)7]•H2O 1858年,Roussin合成得到 。 1958年,经X-ray分析确定其结构 。 1970年,经IR光谱和Mö ssbauer谱进一步证实 。
由于其合成上的困难,结构的复杂性,在应用领域 方面还没有取得人们所期望的结果。
核心问题探索合成规律。
谢谢大家!
二、影响形成M-M键的因素
1.金属要有低的氧化态,一般为0或接近0。
M-M键的形成需要成键电子,高氧化态,d电子已给出,无法提供d电 子成键;并且M-M键的形成要依靠d轨道的重叠,当金属处于高氧化态 时,d轨道收缩,不利于d轨道的互相重叠;相反,当金属呈现低氧化 态时,其价层轨道得以扩张,有利于金属之间价层轨道的充分重叠, 而在此同时,金属芯体之间的排斥作用又不致过大。
金属原子簇化学
![金属原子簇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8834d0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3.png)
金属原子簇在其他领
05
域的应用
金属原子簇在电池材料中的应用
总结词
金属原子簇在电池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 用,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
VS
详细描述
金属原子簇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可以作为电池的正极或负极材料,提高 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例如,铁原 子簇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稳定性。
金属原子簇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金属原子簇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因此在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光电转换等领域 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金属原子簇的精准合成与调控
目前,金属原子簇的合成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如何实现金属原子簇的精准合成与调控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 究方向。
金属原子簇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详细描述
金属原子簇能够通过特定的活性位点,控制烃类分子的裂化路径,实现高选择性、高活性的催化效果 。例如,铂、钯等金属原子簇在石油工业中广泛应用于烃类催化裂化反应,能够将重质烃类高效转化 为轻质烃类,提高石油的利用价值。
金属原子簇在醇类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金属原子簇在醇类催化氧化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能够将醇类高效转化为醛、酮等含氧衍生物。
金属原子簇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合成出多种金属原子簇,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 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金属原子簇的形成机理,还为金属原子簇在催化、能源和医学等领 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属原子簇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金属原子簇在新型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金属原子簇可以作为催化 剂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学品合成,也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癌症治疗等。
有机锡氧簇合物[(μ-O)(μ-OH)Sn_2(n-Bu)_4]_2(C_5H_4NCO_2)_2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
![有机锡氧簇合物[(μ-O)(μ-OH)Sn_2(n-Bu)_4]_2(C_5H_4NCO_2)_2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eb8e6ddc1c708a1284a44ed.png)
邝代 治 冯 泳 兰 张 复 兴 王 剑秋
4 10 ) 20 8
( 功能金 属有机 材料 湖 南省普通 高等 学校 重 点 实验 室 , 阳 师范学 院化 学与材料科 学 系, 阳 衡 衡
摘 要 :吡 啶一一 4甲酸 与( B ) n 反 府合 成 二 ( 氧) 一 基 氧) 联 四I ( 丁基 ) 二 ( 啶一一 n u SO — 一 _( 羟 桥 二 止 锡1 吡 4甲酸 酯 )经 元 素 分析 、 MR、 l N H
,
I 和 x 射 线衍 射 表 征 分 子结 构 , 配 合物 晶 体 属单 斜 品 系, 间群 1 R 一 该 空 / 晶胞 参数 := . 6 ( m, 1 1 52 n c .6 () 仃 1 0 3 n b . 4 () m :1 083 3 51 : 3 6
,
l l39 . 05。v 2 3 () i ,= , 1 5 ・l一p M )1 8 l~ FO 0 l 4 , 10 4 9 w 20141 > , 和 l ,= 61 ( , = . 5 9 n3 Z 4 D= . 4gCl ,( o n/ 8 ) 8 7 l 4 l . = . 4ln ,(0 ) 8 R= . 4 ,R = .2 ,2 f1 7 n =2 0 ( )
化学合成技术名词解释
![化学合成技术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21c712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1.png)
化学合成技术名词解释
化学合成技术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和核心。
本课程主要介绍当今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合成化学(Chemical synthesis),又称化学合成,合成化学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和核心。
本课程主要介绍当今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有机合成部分主要讲授有机合成与路线设计的的基本知识、现代有机合成方法、绿色合成化学、仿生合成等。
无机合成部分主要讲授高温合成、低温固相合成化学、水热与溶剂热合成、无机材料的高压合成与技术、CVD 在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微波与等离子体下的无机合成、配位化合物的合成化学、簇合物的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化学、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陶瓷材料的制备化学、无机膜的制备化学、合成晶体等。
有机锡氧簇合物{[(n-Bu)2Sn(o—I—C6H4CO2)]2O}2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
![有机锡氧簇合物{[(n-Bu)2Sn(o—I—C6H4CO2)]2O}2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6121f1aef8941ea76e056a.png)
取 0 2 9g 1r o ( 一 u 2 n 和 0 2 8g 1 to) 碘 . 4 ( t 1 B )S O e ) o . 4 ( o 1邻 e r
物[ 】
苯 甲酸 于 2 5mI甲醇 溶 液 中 , 热 搅 拌 回 流 反 应 1 , 却 , 加 0h 冷 过滤 , 转 蒸 发 除 去 溶 剂 , 纯 , 温 放 置 , 出 无 色 晶 体 旋 提 低 析 0 2 1g收 率 为 5 , 点 :0 ~ 12℃ 。元 素 分 析 ( 。 . 5 , 1 熔 11 0 H IO。 n) 实 测 值 ( 算 值 , ) C 3. 0 3. 2 , . 1 4 1S4 : 计 : 6 8 ( 6 9 ) H 4 5
行 了 量 子 化 学 从 头 计 算 , 讨 了 配 合 物 的 稳 定 性 、 子 轨 道 探 分
能量及一些前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 。
1 1 7 w) l 0 3 w) 8 0 w) 8 5( ) 7 0( ) 6 7( ) 6 5 4 ( , 1 ( , 8 ( ,4 W , 5 m ,8 w ,3
1 3 4 9 ( ) nT , b 1 1 8 7 ( ) n ,c 2 6 1 9 ( 3 n , = 1 3 4 0 ( ) 。 Z一 4,V 一 3 6 0 8 ( ) . 1 5 7 l l — . 4 9 6 m 一 . 4 1 1) m 1. 3 3 , .6 3
n m ,D 一 1 7 0 mg・ . 7 m~ ,
( K ) 一 3 0 3mm ,F ( 0 ) 一 1 8 0 Mo . 8 00 8 ,R一 0 0 62 . 5 ,w R一0 1 2 中心 锡 .4。
原 子 为 五 配 位 畸 变三 角双 锥 构 型 。 利 用 量 子 化 学 G合 物 的稳 定性 、前 沿 分 子轨 道 0W a ld 基
10.10第十二章配合物合成新方法
![10.10第十二章配合物合成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b5e2d778e9951e79b89272b.png)
2. 该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类沸石、具有开放骨架结构 化合物的合成中。 3. kresge 等人利用表面活性剂 [(CH3)3N(C16H33)]+ 作为模板剂 , 合成了孔道内部直径为 1.5~10nm 的新型分子筛 , 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 , 为后来 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合成思路。
4. 现在 , 水热反应应用到一般配合物合成中 , 使 水热反应的内涵和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5. 反应温度不再局限于高温 , 而是从水的沸点100 ℃以上开始均有报道
6. 把这些反应温度相对较低的水热反应称为低温 水热反应(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reaction )。
L2 配体的四个咪唑氮原子 , 以及来自 2 个叠氮根离子的 2 个氮原子配位 , 构成八面体配位构型, 每个 L2 配体连 接两个 Ni, 另外1 个咪唑氮原子不参与与 Ni 的配位 , 从 而形成了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配合物。
水热、溶剂热反应的特点: 1.简单易行、快速高效 ( 一般反应时间较短、每 次可同时进行多个反应)、成本低、污染少。 2.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 一般情况下只能看到 结果 , 难以了解反应过程 , 尽管现在有人设计 出特殊的反应器 , 用来观测反应过程 , 研究反 应机理 , 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 还需 要一定的时间和积累 , 有待于进一步突破。
中 , 未参与与金属离子的配位 , 起到了模板剂的作用。
4. 研究发现模板剂的结构、大小、几何形状以及电荷分 布等都会影响多孔配合物的形成、结构以及孔道的结
构、大小。
5. 合成中选择合适的模板剂很重要。
二、水热、溶剂热法合成配合物 1.上面介绍的合成反应主要是在常规条件 下 ( 常温或一般加热、常压等 ) 进行的溶 液反应 2. 得到的配合物在水或有机溶剂中都有一 定的溶解度 3. 有些化合物使用上面的合成方法很难奏 效。
苯膦酸和水杨酸修饰的{Ti_(6)O_(4)}钛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苯膦酸和水杨酸修饰的{Ti_(6)O_(4)}钛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1aff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b.png)
苯膦酸和水杨酸修饰的{Ti_(6)O_(4)}钛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刘梦南;牟文玉;纪润武;姚博馨;王娅丽;赖川;谢斌【期刊名称】《四川文理学院学报》【年(卷),期】2024(34)2【摘要】用溶剂热合成了苯膦酸和水杨酸修饰的钛氧簇合物[Ti_(6)(μ_(3)-O)_(2)(μ_(2)-O)_(4)(PhPO_(3))_(2)(SA)_(2)(OiPr)_(10)](SA=水杨酸根),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表征了簇合物的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簇合物为具有对称中心的、由苯膦酸桥联两个{Ti_(3)(μ_(3)-O)}子单元所构筑的{Ti_(6)O_(4)}钛氧簇合物,呈现出四棱柱{Ti_(6)P_(2)}的框架构型.簇合物的带隙为2.49eV,光电流密度为0.46μA-cm^(-2),表现出较好的光电性质.研究表明簇合物对亚甲基蓝(MB)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性.【总页数】9页(P29-37)【作者】刘梦南;牟文玉;纪润武;姚博馨;王娅丽;赖川;谢斌【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4.4;O643.3【相关文献】1.铕与苯乙酮酸、1,10-罗啉及三苯基氧膦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2.篮子型有机膦酸锰簇合物:合成、晶体结构与磁性质研究3.草酸配体修饰的锆取代型硅钨-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研究4.钒-砷氧簇合物[Zn_(2)(dien)_(3)]_(1/2){[Zn_(2)(dien)_(3)]As_(6)V_(15)O_(42)}·2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5.EDTA-柠檬酸法合成的SrCo_(0.8)Fe_(0.2)O_(3-δ)钙钛矿的结构及制氧性能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立方烷型M—Fe—S(M = Mo、W)簇 合物的合成
3.2 线型M—Fe—S簇合物的合成
所谓“线型”M—Fe—S簇合物,系指含 FeS2M结构单元,而且金属原子成近线型排布 的钼(钨)铁硫簇合物。迄今已合成出数十个这 种类型的化合物,其中包括二核、三核和四核 簇合物。
2. 线型M—Fe—S簇合物的合成
第三节 金属原子间具有多重键的簇合 物的合成
1 含金属间多重键的簇合物中的配位体 2 具有金属-金属多重键的簇合物的合成
含金属间多重键的簇合物中的配位体
这些配位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单齿配位体 (2)螯合配位体 (3)三原于桥联配位体 对于金属-金属多重键体系,这是一类很重要 的配位体。它可以 概括地表达为: X,Y为非碳配位原子。
偶然发现的反应
有大量的多核簇合物是通过非设计的反应制 得的。这些偶然发现的牢运的合成,包括简单 地把试剂放在一起,应用加热或辐射给予能量, 研究反应混合物.看生成了什么种类的化合物。 反应式(12—29)、(12—30)和(12—31)给出了 几个实例。
偶然发现的反应
偶然发现的反应
这种方法虽然不导致所设计的持定的原子簇的 合成,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合成方法。因为很 多有趣的化合物是以这种方式制备出来的。例 如,几乎所有的高核数的向核簇合物(Mn,n >4)都是通过这种方法制备出来的。
含金属间多重键的簇合物中的配位体
这当中又包括: ①中性配位体,如
②二价阴离子配位体,如SO4-、HPO42-和 CO32-等
含金属间多重键的簇合物中的配位体
③一价阴离子配位体,如羧酸根和类羧酸根等:
④含环体系三原子桥联配位体:
具有金属-金属多重键的簇合物的合成
所谓金属间的多重键,包括二重键、三重键和 四重键。这里主要介绍具有金属间四重键的簇 合物的合成。含金属间四重键的簇合物均为二 核簇合物。M—M四重键的电子组态为 σ2π4δ2迄今所合成出来的这类簇合物,主要是 含第ⅥB和第ⅦB族元的簇合物。
含Mo—Mo和W—W四重键的簇合物的 合成
含Mo—Mo和W—W四重键的簇合物的 合成
(2)W(Ⅱ)的羧酸盐簇合物的合成
自从用Mo(CO)6成功地制备出Mo2(O2CCH3)4 以来,人们就试图用类似的方法制备 W2(O2CR)4,但长时间未取得成功。直到 1981年才合成出了三氟乙酸二核钨簇合物 W2(O2CCF3)4。其制备程序为:在-20℃,用 钠汞齐还原W2Cl6 (THF)4的四氢呋喃溶液,接 着加入Na(O2CCF3)4。于是便制得了黄色的 W2(O2CCF3)4。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桥助反应
桥助缩合反应
桥助缩合反应已经用于制备金属-金属键合的 产物。这种方法普遍用于磷桥联的簇合物的合 成。涉及HCl和丙烯消除的缩合反应分别表示 于反应式(12—26)和(12—27):
桥助缩合反应
桥助缩合反应
在所有的桥助反应中,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即 使有一个桥联配位体固定在两个金属原子之间, 也不能保证金属-金属键一定生成。例如,反 应式(12—28)不生成金属—金属键合的化合物, 即使延长加热时间也是如此。
与上述紧密相关的一种合成方法是通过某些过 程使一种金属配合物加成到另一种金属配合物 上,在这个过程中,不引起从一种金属试剂上 失去配位体,这样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虽然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在机理上具有相似性,但 是在反应物同产物的关系上它们是不同的。
加成反应
表示在反应式(12—7)中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 因为在合成中无配位体失去。
定义
原子簇化合物的定义并不统一。几种定义所包 含的范围也不同。但是,就金属簇合物而言, 有金属—金属键存在是其区别于其它类型化合 物的根本特征。
定义
对于金属一金属间的键合,有两条通则。 第一,当金属原子处于低氧化态时,金属一金 属间容易成键。 第二条通则是,元素周期表中任何一族给定的 元素,重元素通常具有较大的成键倾向。
反应式(12—34)是制备[Re2Cl8]2-的最方便的路 线,其主要缺点是产率低,只有40%。
1.含Re-Re四重键的簇合物的合成
第二种方法是以簇合物Re3C19为原料,将其同 过量的熔融的(Et2NH2)Cl反应,则三核簇被破 坏,生成(Et2NH2)2Re2Cl8。然后将其溶解于 6mol· L-1盐酸中,可以转化成四正丁基铵盐、 四乙基铵盐或铯盐。产率可达60%。这种方法 已成为制备(Bu4N)2Re2Cl8的快速而方便的方 法。其缺点是必须有容易来源的Re3Cl9。
背景
1990年在美国由著名化学家Smalley和Cotton等为编 委的Journal of Cluster Science(原子簇科学杂志)的 创刊,标志着原子簇科学这个新的分支,以开始走向 成熟。原子簇的许多特殊性质是由于其尺寸介于宏观 和微观之间造成的,例如,异常的化学活性和催化特 性、量子尺寸效应和极大的比表面积等。由于这些基 本特性,使得原子簇在光学、光电子学、磁学、化学 和生物学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奇现象,而研究这些基 本现象和规律,涉及到物理、化学、材料以及生物科 学等多学科领域。因此,原子簇是当今多学科交叉领 域研究热点之一。
1.含Re-Re四重键的簇合物的合成
虽然在天然存在的元素中,铼是最后发现 的—个元素(1925年),但是过渡金属原子间所 有的多重键(二重键、三重键和四重键)的发现, 都是铼的化合物提供了第一个例子。
1.含Re-Re四重键的簇合物的合成
(1)Re2X8(X=F,Cl,Br,I)的合成 合成 [Re2Cl8]2-的主要方法有三种。第一种万法是 [ReO4]-为原料,在盐酸中同次磷酸反应:
含Mo—Mo和W—W四重键的簇合物的 合成
(1)Mo(Ⅱ)的按酸盐簇合物的合成
Mo2(O2CR4)是含钼-钼四重键的最重要的一类 化合物,因为它们是合成几乎所有其它含 Mo—Mo四重键的衍生物的原料。这种类型簇 合物的结构骨架与相应的铼的簇合物 Mo2(OCR)4的骨架是类似的,只要用Mo取代 Re,再去掉两个配位的Cl原子就行了(见图 12—3)。
钼(钨)铁硫簇合物的合成
3.1 立方烷型M—Fe—S(M = Mo、W)簇合 物的合成
关于合成反应过程,Kolm认为,M—Fe—S簇 合物的制备,所进行的是一种“自兜”反应过 程(Self Assembly Reaction),即适当的反应试 剂加合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自发地 组合成原于簇化合物,他提出了如下方程式(M =Mo,R=Et,CH2Ph):
加成反应
这个反应可能是通过[Re(CO)5]-加成到配体不 饱和的Mn-酰基配合物上进行的。锰-酰基配合 物是经由反应式(12—8)生成的:
加成反应
图12-1 金属-金属多重键的加成与碳-碳(或金 属-碳)多重键的加成的相似性
缩合反应
在缩合反应中,伴随着金属-金属键生成的同 时,有另外一种小分子产生。反应式(12-12) ~(12—16) 式给出了不同缩合反应的例子。
分类
对于原于簇的分类,有各种不同方法,最基本 的可分为金属簇和非金属簇两大类。 金属簇分为含有配体的金属簇合物和不含配体 的金属“裸簇”(“naked” metal cluster),后者 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说的金属团簇(或称金属超 微粒)。
分类
金属簇合物又有几种不同分类方法: ①按配位体类型分类。 ②按同核(合同种金属原子)和异核(含不同金属原 子)分类。 ③按核数即金属原子数)分类。含核数超过100的 簇合物,称为“巨簇”(giant cluster) 。 ④按结构类型分类。
缩合反应
消除H2的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
消除烷烃的缩合反应:
缩合反应
消除其它分子的缩合反应:
金属交换反应
这种方法就是把两种多核金属化合物混合在一 起,然后用足够的辐射能或热能使金属-金属 键均裂,所产生的碎片可以重新组合,给出产 物的平衡混合物:
金属交换反应
反应式(12—18)和(12—19)给出了这种方法应 用的例子。
配位体取代反应
在过渡金属中心上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配位体 被另一种金属碎片取代,归类于配位体取代反 应。阴离子配位体(一般为卤素离子)被阴离子 金属配合物取代,已经证明,对于金属-金属 键合的配合物的合成是非常有用的。下面给出 了利用这种方法制备簇合物的通式和具体例子。
配位体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无机合成
—— 簇合物的合成 化学
背景
“Cluster Chemistry”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化学 学科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十分活跃的研 究领域。英语“Cluster”一词,可译为原子簇、 团簇或簇。原子簇是由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组成 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介于原子、分子和凝聚 态之间。由于原子簇具有复杂多变的空间结构 和电子结构,从而常常产生奇异的物理性质和 化学性质以及多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 的极大重视。
第二节 含羰基配位体簇合物的合成
1 配位体取代反应 2 加成反应 3 缩合反应 4 金属交换反应 5 桥助反应 6 桥助缩合反应 7 偶然发现的反应
第二节 含羰基配位体簇合物的合成
含碳基配位体的金属簇合物,是迄今数量最 为庞大的一类簇合物,也是催化作用研究得最 深入和最有应用前途的簇合物。 总结迄今金属碳基簇合物的合成反应,可将 其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反应类型。
桥助反应
所谓桥助反应,就是用一个配位体把两个金属 中心结合在一起,在最终产物中该配位体在金 属原子之间起桥联作用。这种反应正在引起人 们日益增长的兴趣,这是由于桥联配位体在阻 止原子族的碎裂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在本节 中不讨论羰基桥,尽管它们在促进金属-金属 键的生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在桥助反应中, 桥助的取代、加成和缩合反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