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治疗ppt
合集下载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2024鲜版

分类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 病。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3/27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自身免疫 因素等。
危险因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家族史等。
5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1型糖尿 病),疲乏无力、肥胖(2型糖尿病) 等。
并发症筛查
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 访或门诊复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 用药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治疗 建议。
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 肾功能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2024/3/27
22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7
23
当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药物治疗需个性化,但部分患者用药不规范;药物副作用及安全性问题需关注; 胰岛素抵抗等难题待解决。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3
药物、饮食、运动的协同作用 强调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三者之间的 协同作用,共同控制血糖水平。
2024/3/27
21
定期监测和随访管理
血糖监测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血 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机遇
新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数字化技术助力精准医疗,提高 治疗效果;综合管理模式优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4/3/27
24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药物治疗将更加精准化、 个性化,满足不同患者 需求。
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 病。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3/27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自身免疫 因素等。
危险因素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家族史等。
5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1型糖尿 病),疲乏无力、肥胖(2型糖尿病) 等。
并发症筛查
随访管理
建立患者随访档案,定期进行电话随 访或门诊复查,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 用药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治疗 建议。
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 肾功能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2024/3/27
22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7
23
当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药物治疗需个性化,但部分患者用药不规范;药物副作用及安全性问题需关注; 胰岛素抵抗等难题待解决。
运动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 游泳等,以增强身体素质和胰岛素敏感性。
3
药物、饮食、运动的协同作用 强调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三者之间的 协同作用,共同控制血糖水平。
2024/3/27
21
定期监测和随访管理
血糖监测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血 糖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机遇
新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数字化技术助力精准医疗,提高 治疗效果;综合管理模式优化,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2024/3/27
24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药物治疗将更加精准化、 个性化,满足不同患者 需求。
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治疗(本科教学PPT)课件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有不适及 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血管 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 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 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糖尿病的分型、诊 断、治疗(本科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的分型 • 糖尿病的诊断 •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 新药研究与治疗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CATALOGUE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
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低血糖发生,选择 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地点,注意运
动安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具体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个体差 异和病情而定。
糖尿病的筛查
空腹血糖检测
禁食8小时以上,检测空腹血糖 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餐后2小时再次检测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 平。
尿糖检测
通过尿液检测尿糖水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02
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03
04
定期监测血糖和肝肾功能,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如有不适及 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04
CATALOGUE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视网膜血管 病变,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
神经病变
糖尿病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自主 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 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糖尿病的分型、诊 断、治疗(本科教学 ppt)课件
目录
• 糖尿病的分型 • 糖尿病的诊断 • 糖尿病的治疗 • 糖尿病的并发症及预防 • 新药研究与治疗进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CATALOGUE
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
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
根据个体差异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低血糖发生,选择 合适的运动时间和地点,注意运
动安全。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
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常用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具体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需根据个体差 异和病情而定。
糖尿病的筛查
空腹血糖检测
禁食8小时以上,检测空腹血糖 水平。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餐后2小时再次检测血糖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 平。
尿糖检测
通过尿液检测尿糖水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01
空腹血糖≥7.0mmol/L。
02
餐后2小时血糖 ≥11.1mmol/L。
03
04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9. Somogyi现象,低血糖后反应性高 血糖,胰岛素用量不增反减。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外因
1. 精神因素:精神刺激后,PTF升高,T3T4升 高,肝糖输出增加,导致胰岛素用量增加。
2. 运动:下肢运动可促进胰岛素吸收,运动 促进糖利用。
3. 进食时间、数量及质量。 4. 药物:升高血糖: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
尿剂、苯妥英钠、烟酸、消炎痛、异烟肼。 降低血糖:乙醇、他巴唑、心得安、磺胺类
1型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方案
• 高度个体化 • 开始胰岛素剂量为0.5-1U/公斤(体重)/天 • 每3-4天逐渐调整2-4单位,直到血糖滿意控制 注意:
1. 初始从小剂量开始,调整期间随时带含糖食品 2. 注意夜间低血糖,睡前加餐 3. 注意血糖高低, 波动大时,可考虑加用口服药 4. 运动前进餐,饮食、运动要定时定量 5. 感染胰岛素要加量,有胰岛素抵抗。 6. 进食少,适当减胰岛素量, 避免酮症酸中毒。 7. 应坚持蜜月期使用少量胰岛素。
• 314 名 患 者 为 对 照 组 : 常 规 胰 岛 素 治 疗 • 平 均 追 踪 3.4 年 (1.6 - 5.6 年 )
Malmberg K, et al.: BMJ, 1997
•30
DIGAMI 研 究
胰岛素强化治疗
• 使 急 性 心 肌 梗 塞 死 亡 率 下 降 28% (p=0.011)
•7
口服降糖药原发失效(无效)
• 指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糖 尿病未能得到控制
• 由于残存 的 细胞在OHA作用下仍 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
•8
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
指开始治疗控制有效一年以上,以后 发生控制失效达3个月以上
原因: - 肝葡萄糖输出 ( 26.1% ) -胰岛素抵抗 ( 17.3% ) - 细胞功能恶化 ( 12.6% ) - 原因不明 ( 44% )
糖尿病课件ppt(共125张PPT)可编辑全文

儿童1.75g/kg,总量不超过75g。
四、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 浆
白蛋白测定
GHbA1c 3%~6% GHbA1 8%~10% 果糖胺 ~
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 空腹5~20mu/L
30~60分钟达高峰,为基础的5~10倍,3~4小
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 肽 空腹
高峰达基础的5~6倍
2型 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 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一) 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休息时 25~30kcal/kg/日 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kg/日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kg/日 重体力劳动 40kcal/kg/日以上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一、尿糖测定 肾糖阈
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血糖是反应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 指标 葡萄糖氧化酶法
静脉血 血浆、血清
毛细血管 全血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IVGTT)
OGTT 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 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起病方式
急
缓慢而隐匿
起病时体重
正常或消瘦
超重或肥胖
“三多一少”症群
典型
四、糖化血红蛋白A1(GHbA1)和糖化血 浆
白蛋白测定
GHbA1c 3%~6% GHbA1 8%~10% 果糖胺 ~
五、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胰岛素 空腹5~20mu/L
30~60分钟达高峰,为基础的5~10倍,3~4小
时恢复到基础水平
C 肽 空腹
高峰达基础的5~6倍
2型 肥胖或超重患者,饮食治疗有利于减轻体重,改 善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物剂量
(一) 制订总热量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休息时 25~30kcal/kg/日 轻体力劳动 30~35 kcal/kg/日
中度体力劳动 35~40kcal/kg/日 重体力劳动 40kcal/kg/日以上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1 B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1)青年人中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 (2)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2 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基因异常)
3 胰腺外分泌疾病 4 内分泌疾病
5 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 6 感染 7 不常见的免疫介导糖尿病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8 其他 可能与糖尿病相关的遗传性综合征
一、尿糖测定 肾糖阈
二、血葡萄糖(血糖)测定 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 血糖是反应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 指标 葡萄糖氧化酶法
静脉血 血浆、血清
毛细血管 全血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IVGTT)
OGTT 75g 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 中,5分钟内饮完,2小时后再测血糖。
起病方式
急
缓慢而隐匿
起病时体重
正常或消瘦
超重或肥胖
“三多一少”症群
典型
一型糖尿病护理PPT课件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推广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智能医疗设备的普及
智能医疗设备如血糖监测仪、胰岛素 泵等将更加普及和便捷,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自我管理手段。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新型药物将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心血管风险评估及改善方案
评估心血管风险
通过检测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控制血糖和血压
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 键。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脂、降压、抗凝 等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动、均衡 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可适量增加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
运动时间与强度控制
03
建议病人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
心理压力缓解技巧传授
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心态培养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一型糖尿病,了解其发 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以减轻其 心理负担。
血糖监测频率和目标范围设定
监测频率
建议一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4 次血糖,包括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 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监测设备选择
选用准确可靠的血糖监测设备,如便 携式血糖仪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并 定期校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患者年龄目、标病范情和围并发症情况,
设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一 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 。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智能医疗设备的普及
智能医疗设备如血糖监测仪、胰岛素 泵等将更加普及和便捷,为患者提供
更好的自我管理手段。
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多新型药物将进 入临床试验阶段并逐步应用于临床。
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心血管风险评估及改善方案
评估心血管风险
通过检测血压、血脂、心电图等指标,评估 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控制血糖和血压
血糖和血压的控制是预防心血管并发症的关 键。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降脂、降压、抗凝 等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适当运动、均衡 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
针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可适量增加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
和耐力。
运动时间与强度控制
03
建议病人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
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低血糖。
心理压力缓解技巧传授
正确认识疾病
积极心态培养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一型糖尿病,了解其发 病原因、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以减轻其 心理负担。
血糖监测频率和目标范围设定
监测频率
建议一型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监测4 次血糖,包括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 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监测设备选择
选用准确可靠的血糖监测设备,如便 携式血糖仪或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并 定期校准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患者年龄目、标病范情和围并发症情况,
设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一 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 。
1型糖尿病ppt课件

住院期间进行强化血糖监测(每日三餐前+三餐后+睡前) SMBG时建议每天监测3-4次
连续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天的血糖信息
可以发现不易被监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 血糖波动大、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或者无法解释的高血糖患者
应进行CGM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27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运动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进行
预防低血糖
预防运动中及运动后低血糖:运动前、运动后监测血糖;当运动前血糖 小于7.0mmol/L,应补充碳水化合物;运动前把胰岛素减少25-50%; 注射胰岛素后1-1.5h是胰岛素作用高峰,应避免运动
反映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控制目标:儿童和青春期<7.5%,成人<7.0% 测定频率:年幼儿童应每年监测6次,年龄较大的儿童应每年监测3-4
次,条件限制时,每个儿童患者应该至少每六个月检测一次。
17
血、尿酮
反映严重糖代谢紊乱的重要监测指标,最好监测血酮,尤其是留 取尿样本较为困难的年幼患者
0.70%
5% 5%
90%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糖尿病 城市妊娠糖尿病
5
中国的儿童T1DM发病率较低
<15岁儿童标化发病率:0.57/10万人/年
上海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北京 大连 长春 齐齐哈尔 武汉 吉林 哈尔滨 郑州 济南 沈阳 南宁 自贡 南京 铁岭 兰州 海南 长沙
0.00
不同地区T1DM的校正发病率(每10万人)
年龄较大女性病程较长携带有高滴度gada及共同遗传易感基因断5年内每年需进行至少一次筛查5年后则毎两年筛查一次32胰岛素治疗目录33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2012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应尽量避免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34最常用也称为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戒长效胰岛素不生活方式相匘配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营养呾活动水平适合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控制丌佳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波动大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频繁严重低血糖戒低血糖昏迷及黎明现象明显的患者患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呾强烈的控制血糖意愿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方案的选择35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餐时速效胰岛素睡前长效胰岛素血糖血糖血糖36持续近24小时少数可能需要每天注射2次低血糖风险较低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可部分满足餐时胰岛素的需要如早餐如果在早晨给药但能导致迟发的低血糖如午餐后甘精胰岛素nph选择何种长效胰岛素
连续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天的血糖信息
可以发现不易被监测到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低血糖 血糖波动大、反复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或者无法解释的高血糖患者
应进行CGM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长期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27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
运动的原则: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进行
预防低血糖
预防运动中及运动后低血糖:运动前、运动后监测血糖;当运动前血糖 小于7.0mmol/L,应补充碳水化合物;运动前把胰岛素减少25-50%; 注射胰岛素后1-1.5h是胰岛素作用高峰,应避免运动
反映既往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控制目标:儿童和青春期<7.5%,成人<7.0% 测定频率:年幼儿童应每年监测6次,年龄较大的儿童应每年监测3-4
次,条件限制时,每个儿童患者应该至少每六个月检测一次。
17
血、尿酮
反映严重糖代谢紊乱的重要监测指标,最好监测血酮,尤其是留 取尿样本较为困难的年幼患者
0.70%
5% 5%
90%
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其他类型糖尿病 城市妊娠糖尿病
5
中国的儿童T1DM发病率较低
<15岁儿童标化发病率:0.57/10万人/年
上海 呼和浩特 乌鲁木齐
北京 大连 长春 齐齐哈尔 武汉 吉林 哈尔滨 郑州 济南 沈阳 南宁 自贡 南京 铁岭 兰州 海南 长沙
0.00
不同地区T1DM的校正发病率(每10万人)
年龄较大女性病程较长携带有高滴度gada及共同遗传易感基因断5年内每年需进行至少一次筛查5年后则毎两年筛查一次32胰岛素治疗目录33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2012版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应尽量避免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34最常用也称为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三餐前用短效胰岛素睡前用中效戒长效胰岛素不生活方式相匘配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营养呾活动水平适合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控制丌佳的患者尤其是血糖波动大反复发生酮症酸中毒频繁严重低血糖戒低血糖昏迷及黎明现象明显的患者患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呾强烈的控制血糖意愿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方案的选择35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餐时速效胰岛素睡前长效胰岛素血糖血糖血糖36持续近24小时少数可能需要每天注射2次低血糖风险较低特别是夜间低血糖风险可部分满足餐时胰岛素的需要如早餐如果在早晨给药但能导致迟发的低血糖如午餐后甘精胰岛素nph选择何种长效胰岛素
1型糖尿病ppt课件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或侵 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9
鉴别诊断
四、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区别:1型与2型糖 尿病均可发生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但在并发症的类型上有些差别。 就急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较 少发生酮症酸中毒,但年龄较大者易发生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就慢 性并发症而言,1型糖尿病容易并发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 神经病变,发生心、脑、肾或肢体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则不多见, 而2型糖尿病除可发生与1型糖尿病相同的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 变和神经病变外,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性病变的发生率较高, 合并高血压也十分常见。因此2型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及脑血管意 外的机会远远超过1型糖尿病人,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点。 五、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区别:1型糖尿病只有 注射胰岛素才可控制高血糖,稳定病情,口服降糖药一般无效。 2 型糖尿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便可获得 一定的效果,当然当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胰岛B细胞功能趋于衰 竭或出现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时,也是胰岛素的适应症。
1型糖尿病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 或侵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1
概念:
1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
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各种年龄。起病比较急剧,体内胰岛素 绝对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 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或侵 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或侵 权的请及时联系删除! 8
鉴别诊断
一、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年龄的区别: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 40岁以下发病,20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 仅极少数例外;2型糖尿病大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 上的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总之,年龄越小,越容易是1型糖尿病; 年龄越大,越容易是2型糖尿病。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
T1DM的病因分型诊断
血糖控制目标 降低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是T1DM血糖控制的两大目标,因
此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 情况下应使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对于个体患 者而言,血糖控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以下方面:患者的 年龄、患者本人或其家庭管理和认识糖尿病的能力、血糖 监测频率及就诊的方便性与积极性。建议我国T1DM血糖控 制目标是:在尽量避免低血糖基础上,儿童和青春期 HbA1c<7.5%;HbA1c<7.0%;老年人HbA1c<7.5%;不同年龄 阶段的T1DM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
22
完整版ppt课件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将血糖安全地控制在目标范围的重要手段之一。 监测血糖可以评估和反映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指导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利用快速血糖仪进行床 边血糖检测(POCT)和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SMBG)是临 床上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反映2-3月平均血糖水平的 HbA1c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连续3-5天的动 态血糖监测是在血糖波动较大患者中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和 血糖波动特征的重要手段;糖化白蛋白和血、尿酮体也是 反映糖代谢异常程度的有用指标。
发病率显著高于郊县和农村。这可能
与城市生活水平、与污染物接触及就Fra bibliotek医条件等有关。
9
完整版ppt课件
二、T1DM患病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还表现在居住于不同国家 和地区华人儿童的T1DM发病率差异很大, 如Diamond研究中我国大陆儿童的T1DM标化 发病率为0.57/10万/年,而台湾为1.5/10 万/年,香港为2.0/10万/年,移居美国的 华人高达4.9/10万/年。这些结果都提示环 境因素可影响T1DM的患病率。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06
医生处方行为规范化培训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掌握
01
医生应熟悉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
物治疗方案。
规范处方书写
03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详细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
等信息,便于患者理解和执行。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 是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 者。常用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 嗪等。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 减少肝糖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 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 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 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等。
《糖尿病药物治疗》 ppt课件
目 录
• 糖尿病概述 •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注射类降糖药物介绍 • 药物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糖尿病概述
0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 兼有引起。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以及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感染易发等非典型症状。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的检测 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 判断。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02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1型糖尿病科防治指南解读PPT

T1DM与T2DM的鉴别要点
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见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体重下降、食欲减 退;随着脱水加重,
患者逐渐出现循环功能不全及神 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反应迟钝、烦 躁或淡漠、嗜睡;晚 期少尿、无尿、休克、昏迷。
诊断依据:(1)血糖≥33.3 mmol/L;(2)血浆 有 效 渗 透 压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
血管危害
感染
治疗原则:
T1DM 患者因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完全或部分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基础胰岛 素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是 T1DM 首选的治疗方案。基础胰岛素在餐前 状态下抑制糖异生和酮体的生成,餐时胰岛素覆盖 碳水化合物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引起的血糖升高。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包括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MDI) 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I)。 一、MDI方案是 T1DM 患者最常用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进餐前使用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 物或短效(常规)胰岛素,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或NPH(部分患者需要每日注射 2 次)。 二、CSII方案也称胰岛素泵治疗,即采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通过持续皮下输注短效胰岛素或速 效胰岛素类似 物的一种胰岛素给药方式,可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从而达到更好控制血糖的目的。
糖尿病致死人数(20-79岁)达670万,平均每5秒 即有1人死亡。
糖尿病造成至少9660亿美元的健康支出。 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
势。2017年全球T1DM患病人数达900万,占全 球糖尿病总数的2% 。
“2010年~2013年覆盖全年龄段的 中国1型糖尿病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说:;你想想药在那里,你就知道原因了;。我又去 历史上没有哪个年代像今天这样,糖尿病如此盛行,呈井喷式发展。
到了那家医
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糖尿病前期患者1.4亿并且以每年8-10%
的速度转化为糖尿病。25年间发病率增加了25倍。
糖尿病是我国引起致残、致贫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
院,医生说:;又是你,第三次了,一定要按时吃药。 你肯定没有吃,这次你一定要吃,发烧很有可能会把脑
因此,糖化血红蛋白被国际糖尿病界认为是监测血糖的金标准。
什么是血糖异常
尿糖阳性不等于糖尿病,因为影响尿糖的因 素很多,所以不能否定或肯定是否为糖尿病。 尿糖阳性提示糖尿病可能性大,需测血糖证实。
02
糖尿病的分类及 症状
糖尿病的分类
1.Ⅰ型糖尿病:一般从幼年就可发现,是由于自身分 泌胰岛素绝对不足而引起。 2.Ⅱ型糖尿病:就是目前常说的糖尿病,主要为成人 发病,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合理而造成胰岛素功能降低 而诱发糖尿病。现少儿发病逐渐增多。
1型糖尿病治疗ppt
汇报人:某某某
神。最近他去海南打工了,他告诉我,他非常想家,我 们也非常想他。他怕我们不方便出去买衣服,所以常常 网购,快递寄回来。海南非常热,天天出大汗,晚上开 风扇才睡得着,听说他的那些工人们晚上起来洗凉水澡, 我每次叫他不要冲,天气这么热万一感冒了怎么办?他
防治糖尿病 最终还是答应了。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生病了,去一
让你毫发无损。三岁时一个小孩和一个年轻的男人站
contens
01 什么是血糖及血糖异常 02 糖尿病的分类及症状 03 糖尿病的危害 04 糖尿病的病因及预防 05 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01
什么是血糖及 血糖异常
什么是血糖
当我们进食后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转变成葡 萄糖,再将葡萄糖经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转换成 能量(能源)以保证全身各个部位的工作。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葡萄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保持一个 恒定状态(3—6mmol/L).当人体胰岛素功能障碍或 数量下降时就会出现血糖升高。
(1)两次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上 (2)两次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3)空腹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11.1mmol/L
符合以上任何2条,都可以诊断糖尿病。注意 老年人2/3的人空 腹血糖不高,而餐后血糖高,因此要监测餐后血糖 (4)糖化血红蛋白 ≥6.5% 说明2-3个月内血糖总体水平超过正常。
什么是血糖异常
1.血糖 正常范围: 空腹3.6—5.6mmol/L 因为空腹血糖>5.6mmol/L部分人群存在糖耐量 异常,日后可发展为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以下 2.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血糖6.1—7mmol/L 餐后血糖7.8—11mmol/L
什么是血糖异常
3.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目 子烧坏的。我吓得半死,不敢不吃药了。爸爸,您是我
心中的一盏明亮的灯,您是我回家的北极星,您是我冷 的时候给我带来温暖的火炉。您是我一生一世的骄傲, 我一辈子的偶像,爸爸,我想念您,我爱您!您放心, 我会好好学习的。父爱如山,一座好大好大的山。父爱 如山作文800字
录 父亲是永远在你身后的靠山,将你保护得不受一的危害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 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控制好可以与正常人一 样生活、工作、长寿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易产生下列疾病(并发症)
1.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等 2.高血压:不易控制 3.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浮肿、肾功衰竭 、尿毒症 4.糖尿病心肌病:心律紊乱、心力衰竭 5.脑血管疾病:脑梗塞、脑功能下降
糖尿病的症状
1. 2型糖尿病在被诊断糖尿病以前没有典型症状,出现三多一 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已为时过晚。 早期只是血糖升高 ,表现食 欲好、肥胖、常有饥饿感、甘油三酯高、脂肪肝等。正式诊断糖 尿病时通常已有7-10年的血糖高的病史。
2. 许多人是在发生了并发症后才发现已患糖尿病。 表现:食 欲好、肥胖、疲乏、 伤口久治不愈 、 中 晚餐之前饥饿难忍、低 血糖现象、心悸、气短、神经系统损伤(多汗、四肢麻木、疼痛、 性功能降低、便秘、腹泻等)、视力减退等等。
早期发现糖尿病
3. 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 伴有肥胖 、高血 压、 高血脂每年进行血糖监测,及早发现糖尿病。 晚发现一天,意味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多损害一天。 4. 运动量小 反尔食欲好 ,老年人吃过年轻人 , 经常有饥饿感 就要考虑是否有糖尿病。 因此,以上人员要定期监测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 血红蛋白
家小医院治疗,医生说他不敢医,我爸爸又送我去大医 院,吊大针,他们一直陪着我,特别是我爸爸他不敢睡 觉,因为一睡就没有人叫针水作文,他就一直坐着,我 们都睡了,他们在
主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并联合降糖药物降血糖
睁着眼睛,打完了吊针,我太累了,爸爸就背我去了车
上。第二天早上,病情要严重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冒冷
糖尿病的危害
6.糖尿病眼病:白内障、视网膜病变、失明。 7.神经系统:感觉障碍、疼痛、麻木、皮肤溃烂不易愈合 (糖尿病足)。 8.消化系统:便秘、腹泻、反复呕吐(胃瘫)等。 9.感染:皮肤、尿道等反复感染。 10.肿瘤:好发于胰腺部位及其他
04
糖尿病的病因及 预防
糖尿病的病因
1. 关键是碳水化合物(主食)、脂肪、酒、甜食等 总 体摄入热量过多 2. 运动量少、消耗少, 造成体内热量过剩 3.有糖尿病家族史、高甘油三酯、高血压、肥胖、脂肪 肝、中老年人等均为糖尿病高发人群,要特别注意监 测血糖
汗,爬都爬不起来,妈妈帮我给老师请假,我爸爸有送
我去看病,后来稍微好了一点点,爸爸告诉我按时吃药,
可是我并没有听,没有想到,病情在学校里复发了,爸
爸听到我又生病了,马上换好衣服来接我,他一边开车
一边叮嘱我说:;一定要按时吃药,不然病情又发了;。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
我当时就奇怪了;说;您怎么知道我没有按时吃药呢?;
糖尿病的预防
1.合理饮食:控制主食、脂肪(植物油)、甜食、干 果、限制饮酒。 2.适当运动:150分钟/每周中等强度的运动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