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金义都市区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部署的四大都市区之一。金华市 委市政府抓住这一促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积极优化都市区规划体 系。结合图示信息,你认为该规划体系可能包括( D ) ①打造便捷交通,完善配套设施 ②做大民营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③依托各自优势,实现特色发展 ④加强区域合作,组团协同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D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煤、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7.长江经济带采取“退田还湖”的举措, 体现了流域开发“人水和谐”的理念,其根本目的是( B ) A.增加灌溉水源 B.修复生态系统 C.促进工业发展 D.发展水产养殖
住
关注房屋耗能,使用节能灯
日常出行选择骑车、步行、公共交通,尽可能 行
拼车或合乘
可持续发展的பைடு நூலகம்个维度
三个维度
具体要求
生态持续 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和种资源,
发展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基础。
经济持续 经济发展需要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能以
发展
牺牲环境作为发展的代价。
社会持续 社会发展过程需要兼顾地区之间、代际之
4.我国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打破了传统的 “南稻北麦”格局。三江平原可以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C.地势低平,黑土广布 D.日出最早,光照充足
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D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3、措施
(1)中国政府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根据中国的国情,坚持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第3章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
(3)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①趋中纬性 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90%,南 半球由于陆地面积较小,开发的历史较晚,其人口只 占10%左右。全球4/5以上的人口,集中居住在 20©~60©之间的中纬地带。 ②趋低平性 在海拔200m以下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面积 的27.8%,集中了世界人口的56.2%;200~ 500m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面积的29.5%, 人口占 24.0%;海拔500~1000m的陆地占陆地总面 积的19%,人口仅占11.6%。
《人文地理学》
2013年2月27日—6月14日
③趋海性 世界人口的1/2,居住在距海岸200千米以内,而 这一地带的面积仅占陆地的30%。其中,距海岸50千 米内的区域分布着世界人口的27.5%。在距海岸500千 米以外的广大内陆地区,人口则变得稀少起来。距海 岸1000千米以外的区域,人口仅占8.6% 。
预计2012年达到70亿。
《人文地理学》 2013年2月27日—6月14日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
《人文地理学》
2013年2月27日—6月14日
(2)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增长 人口自然变动是各种区域性地理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包 括: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人口迁移、 宗教、习俗、人口政策、战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年 龄性别结构、人体生理素质等。 (3)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①适度的人口增长将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 协调发展
《人文地理学》 2013年2月27日—6月14日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地理科学
人 口 问 题
人 口 数 量
数量增加 寿命延长
人口总量、人口密度 人均寿命、预期寿命
二、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讲解

1、人口问题: 人口现状 基数大 增长快
解决途径
点我
年龄结构老 龄化速度快
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 人口分布 不平衡 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影响经济,社 会发展和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
使就业 压力日 益沉重
对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压力 日益沉重
人 口 问 题 4 、 全 球 性 问 题 解 决 可 持 续 发 措 施
环 境 问 题
我 国 基 本 国 策
计划生育
保护环境、资源
回主菜单
40年前,我国人口在6 亿 左右。而到如今,2000 年11月全国人口 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 人口已近13亿。
要 求
①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损害下代人 的利益 ②要求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 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①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 长,大力推广优生优育,逐步提高人口 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相 协调。 ②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充分、有效、合 理地开发利用好有限的资源,依法治理 污染,保护环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努力实现良性循环。
环境与资源(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摘要如今,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七十三亿的这个关口,人口的暴涨使得地球的负担越来越严重。
每个人都要占用和消耗地球的一部分资源,但是地球的资源又是有限的,那么人均资源就非常少了。
当地球的资源开始少了,我们就又会对地球进行开采挖掘,获取更多的资源,与此同时,就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到最后,地球能源会枯竭,生态环境被破坏,那么地球上的人类也将会消失。
因此,我们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地球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是属于人类面临着的巨大问题。
人口问题: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许多问题,主要造成了就业难、住房难、交通拥挤等问题,而且也导致了人均的占有资源越来越少,对于一些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国家的人口过度地增长,也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使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
资源问题: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腾发展,从而导致了资源的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继而造成了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资源短缺就意味着缺乏物质基础,那么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活动会导致周围环境的质量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造成影响。
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有个居住的地方,必定会将自然环境改造为社会环境。
但是,如果大量地改造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与环境就会不断地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产生出环境问题。
正文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总人口数量大约为7 340 085 068人,平均折算一下,即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7万人、每年增长约8296万人。
试想一下,一秒就会出生四个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啊,这也就意味着,在一秒钟的时间,资源又要分出四份给四个人,但是地球又只有那么大,是不可能总是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资源的,况且现在地球上的资源已经出现匮乏现象了。
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

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1. 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关系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资源消耗也随之增加。
如能源、水资源等。
人口多了,需要的资源就多,资源消耗也就会随之增加。
环境保护,就需要在资源消耗上下功夫。
因为资源的消耗直接和环境保护有关系。
2.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上下功夫,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生态、土壤、水、大气、地质等多个方面。
3. 人口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针对人口和环境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下功夫:一是从家庭教育做起,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二是加强环保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三是提高环保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拓展绿色发展的方向。
4. 加强人口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力度人口的控制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没有人口的控制,就无法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同时,生态修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在生态修复上下功夫,建设更绿色的生态环境。
5. 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提高资源消耗的效率,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环保科技的研发与应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
总结人口和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下功夫。
只有在人口控制、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下功夫,我们才能找到人口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

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五篇范文)第一篇: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浅谈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在经济大系统中,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
资源不仅为人类生存所必需,而且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要素,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转化成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环境是人类周围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的总和,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的供给。
经济的发展也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影响。
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减轻了空气污染、水污染等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合理、更加充分的利用了各类自然资源。
2.人口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发展又是为了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人口发展。
同时,人口又处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是经济发展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的能动要素。
一方面,人口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资源。
人口资源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对经济发展也起到阻碍作用。
3.人口和环境、资源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又与环境、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
人口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使资源利用合理和环境优化;也可以阻碍经济发展,造成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恶化。
可见,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这就要求人口本身也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但又不能孤立地发展。
这是因为,离开了资源、环境,就不可能有人类;离开了经济、社会,就不可能有人口发展。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1-是有条件的,不顾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人口增长是不能长久的。
上述诸方面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说明,只有各方面都能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别的方面创造条件,人类生存和发展才能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2024年全球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年

海洋污染治理
海洋灾害防范
建立海洋灾害预警和防范体系,减少 海洋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 响。
加强陆源污染物的排放监管,减少海 洋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海洋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壤修复技术
土地利用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 用效率。
显现。
气候变化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短缺和疾病传播等问题,对人
03
类生存和发展构成挑战。
当前面临主要挑战与问题
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 盾日益尖锐,如何实现可持续
发展成为紧迫问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对全 球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和修复。
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经济社会 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需要 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和合作。
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途径
扩大教育资源供给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提高教育普及率,特别是要 关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 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2024年全球人口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年
汇报人:XX
2024-02-04
• 全球人口与环境现状 • 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战略目标 • 节能减排技术在各领域应用推广 •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实践案例分
享 • 人口健康与福祉提升策略探讨 • 未来展望与挑战应对
目录
01
全球人口与环境现状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1960
6.6 1.4
非农业人口比例(%) 21
1965 1970
8.3
1.3 1.3
docin/sundae_meng
18 16
1975
9.2 1.4
1980 1985
9.9 10.5 1.7 17 21
1990
11.4 3 26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年份(年)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全国人口(亿)
7.3
非农业人口(亿) 非农业人口比例(%)
docin/sundae_meng
15
2.2
(3)A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B 我国人均 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 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A
;
B
。
A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B 2019年人均GDP(美元)
世界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0.24 0.08 0.76 0.87 5020 775 31520 2300
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
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
;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
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
科学文化素质水平。
docin/sundae_meng
【答案】(1)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人口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高 (2)毁林开荒 生态环境恶性循环 人口群体的科学文化素质低 【解题回顾】人口素质高,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同步进行,实现 人地协调;人口素质低,发展经济破坏环境,人地关系对立。 【迁移·变式】长江上游某山区,这种做法,会出现哪些一系列后 果?你认为这里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 【例2】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 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回答(1)~(3)题。
如何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污染排放等方面。
要应对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政府和媒体可以加大环境教育的力度,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二、推进绿色发展为了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调整经济发展模式,推进绿色发展。
这包括加大对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引导企业和个人实施绿色发展,同时加大对环保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三、优化城市规划人口增长导致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规模扩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四、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根本性问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可以采取合理的生育政策,提倡计划生育,鼓励晚婚晚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健全养老制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对社会的压力。
五、加强监管和执法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严禁超标排放和违法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测和检查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震慑效应。
同时,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环保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支持。
六、加强国际合作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全球性的问题,国际合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挑战。
同时,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三、对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不可厚 此薄彼 • 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同样应予以 重视,这两种模式不是谁取代谁 的问题, 也不能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而是要 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的 实际加以推广应用,发挥两种模式的作 用,促进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真正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 的产业基础、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
(二)相同点 第一,都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重大 转变的发展模式。 第二,都是贯穿生产、流通、消费 等经济全过程的重大行动。 第三,都是涉及面广且相互衔接的 系统工程。 第四,都是强调技术创新和制度创 新的重大举措。
(三)不同点 • • • • 一是提出的背景不同。 二是针对的重点不同。 三是实施的方式不同。 四是实施的进展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 和高效利用;理念是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化害为利;目的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和效益;统计指标是资源生产率。简单说
,循环经济是从资源利用效率的角度评价
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
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 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 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 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提高能源效率、提 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口 号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保护全球环境是 人类的共同责任;统计指标是碳生产率。因此, 低碳经济是从保护全球环境的角度评价经济发 展的环境代价。
安定区委党校 朱荣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 ——人口、资源、环境之间问题的 源头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 。 —— 从系统的观点说,人口与资源、 环境的关系从三个方面互相结合: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浅论中国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前言人口、资源和环境这三方面,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但就中国的国情而言,人口问题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量大,给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问题的解决,包括人口数量问题、人口素质问题和人口结构问题。
二.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总是和两个根本性的问题纠缠在一起: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人口问题。
从环境问题本身来看,它的产生似乎同人口增长没有什么直接的和必然的联系。
但是,自从8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几乎以同样的速度增长,加上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给我们这个地球增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这同样是摆在人类眼前的事实。
发达国家作为世界环境污染的主要出口商,他们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产、生活垃圾和废物的处理不当造成的,人口增长在其中的影响微乎其微。
与发达国家截然相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则是以快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在增加,这使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生存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在这些国家中,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好似一对苦难的孪生兄弟,而这两者的关系实际上又相当复杂。
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模式。
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但是,为了确保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致遭受根本性的破坏,人类的选择又显得十分有限。
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涵,同时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有必要明确一点,为了实现经济的增长,人类目前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是不可取的,是有背于人类和地球的长远发展目标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人类已经开始努力改进以往的不利做法,并力图去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克服种种阻力,人口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为此,发展中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七章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人口迁移
1、旧中国 (1)历史上二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① 东晋南北朝(从两汉始少数民族内迁) ② 南宋(金人南侵) (2)近代 ① 华北破产的农民移向东北和西北 ② 华南广大破产的农民移向东南亚 2、新中国 (1)工人、技术人员支援边疆 (2)军人转业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人口稠密地区集体移民 3、改革开放以后 人口迁移由西向东、由内地向沿海
注意:可持续发展不是不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等 于环境保护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同代间、代与代间、资源分配) 2、可持续性原则 3、共同性原则
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必要性:中国的国情(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 源问题)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树立新的伦理和道德观(节能、节水、降耗) (2)实施清洁生产 (3)改变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 (4)调整生活方式
第一节 中国人口
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
1、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呈现阶梯式增长的特点 (1)公元前(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1000 万左右 (2)公元初至17世纪中期(封建社会):5000-6000 万 (3)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突破1 亿 (4)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突破2亿 (5)1760-190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突破4 亿 (6)1990-1954年:突破6亿(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5.4亿) (7)1954-1969年:突破8亿 (8)1969-1982年:突破10亿 (9)1990年:达到11.34亿 (10)2000年:控制在13亿以内
三、资源问题
1、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纳入国民 经济体系的机制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口和环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两大元素。
如何实现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本文将从减少人口增长、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可持续资源利用三个方面探讨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减少人口增长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全球人口数量已经超过70亿,人口增长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
人口过剩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问题的加剧。
因此,通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性别平等教育,以及提高妇女地位等措施来降低人口增长率非常重要。
同时,改善生育医疗条件和普及避孕知识也能够帮助控制人口增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其次,改善环境质量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工业废气、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以及大规模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提倡绿色生活方式。
这包括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广清洁能源,提倡循环经济,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最后,提高可持续资源利用是实现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于减少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鼓励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此外,要加强对非可再生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广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密不可分。
只有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环境质量,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采取行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球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美丽,为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纪念《公开信》发表30周年20世纪以来,人类的发展得到空前的快速提高,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精神和物质文明。
在这辉煌成就的背后却是一番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受到令人触目惊心的严重破坏景象。
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因此,人类开始反思过去工业革命时期所走的道路,并积极探求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1981年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新修改的《宪法》。
1980年的一封公开信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给多少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提高了中国经济。
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第二次世界环保大会,大会研究制定并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了人类社会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号召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说明人类对自身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年,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第四届亚太人口会议发表了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巴厘宣言,主题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走向21世纪的目标和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21 世纪的发展目标。
1.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00年的人口达到13亿之多,据预计到21世纪中期,我国的人口将达到16亿。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在随后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这项基本国策发挥了举世瞩目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增长率下降到千分之十左右。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也愈发突显,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
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是与人口增长密不可分的。
而如何平衡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中外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
在这个问题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一同探求解决之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而人口的增长则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创伤。
人口数量的增长,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土地沙漠化、森林的采伐过度等环境问题。
此外,人口增长还带来了更多的工业、农业、城市化和能源消耗,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
首先,水资源的短缺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之一。
由于人口不断增长,导致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同时水资源消耗却没有相应地增加,造成水资源的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储水量或供水量难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造成了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现象。
其次,土地沙漠化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又一不利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变大,大量土地被用来进行农业和工业活动。
而随着森林的砍伐和牧场的扩大,土壤质量下降,土地减少,沙漠化现象逐渐恶化。
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农民的生计和居住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各地的自然资源枯竭,损害人类的生产和生存环境。
此外,森林的采伐过度是人口增长对环境的恶劣影响之一。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也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重要来源。
然而,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和城市,这使得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发,导致全球各地的森林减少,环境破坏加剧。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所倡导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要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下,让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可持续的方向。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来解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况。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里,首要的需要学会减缓和制止环境问题。
此外,应促进节能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人们的消费水平,缓解资源过度消耗的后果。
1土地、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也有学者把它称为环境人口合理容量 是人口、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下的人口容量
2、影响因素
问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其中哪个因素是首要因素?
第二节 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 续发展
基本内容
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 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 ——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 1、人类对土地的需求
食物生产的需求和其他用地需求
2、土地供给
自然供给 自然所实际供给的各类土地数量。
妇产医院诞生。受人口惯性规律的作用,在今后相当长一段
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持续增长。
据估算,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10年,我国人口约为13.6
亿,2020年为14.3亿,最高峰值可能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
的中期,预计达到14.5亿左右。如果控制得不好,还会出现
较大的波动,其峰值可能会推迟到本世纪中叶,人口总量将
小结
一、土地与人口的辨证关系 --表现为土地的供求关系 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定义及其联系 二、人地比例关系的变化与环境问题 --表现为承载力问题 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三、土地、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从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如何实现土地、人口、环境的可持
续发展
人们利用土地从中获益,但由此造成的资源退化、破坏、环境污染,转嫁 给了社会、未来和自然界,而乱垦滥用的责任人却不承担任何损失,这种外 部性是造成土地、人口、环境系统失调的基本动因。外部性内在化,要将破 坏土地资源与环境的代价由责任人承担,从而使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与 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第十二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学系——杨松茂
阅读文献
1. WCED ,《我们共同的未来 》世界知识 出版社,1989 . 2.刘思华等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湖 北人民出版社,1998. 3.杨云彦等,2004,《人口、资源与环境 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4.鲁传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 人口、资源与环境 的协同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章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战略 §12-1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12-2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
经济学系——杨松茂
§12-1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涵义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在资源环境可持续 支撑能力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发展,是社会、 经济、资源、环境各要素相互协调,有机 结合的整体体现。
经济学系——杨松茂
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发展能力
(1) 经济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的持续能力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再生能力;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互替代能 力; 环境污染吸收和净化能力;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平衡的自我维护和稳定能力。
经济学系——杨松茂
经济发展环境的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学系——杨松茂
课后作业及讨论思考题
1.谈谈你对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以 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的理解。 2.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的理解。
经济学系——杨松茂
经济学系——杨松茂
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
经济学系——杨松茂
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按照可持 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能力。 包含:科学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 本的积累以及区域自然系统的供给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专题讲座(八)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考纲要求一、人口与环境(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
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防治。
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点难点分析一、学习本节要理解关于人口的几个问题: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作用。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发展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因为当人类自身的生产同物质资料生产互成比例协调发展时,人口增长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当两种生产互不协调时,则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偏多或偏少,对社会发展都有延缓作用。
2.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当一个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时,称为老年型的国家,这样的社会称为老年型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趋势本质上是一种进步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过度老化会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由于老年人越来越多,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这就挤占掉一部分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费用,给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老年人本身的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健问题、精神孤独问题,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
人口老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人口老化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移;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提供积累率不高,也会使消费结构不变及经济停滞。
3.学习人口迁移的概念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作人口迁移,只有其中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的运行,才能被当作人口迁移,这就是人口迁移的时间性,要有别于旅游、购物、出差等活动。
另外按照这一定义,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应包括在人口迁移之中。
(2)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而居住地的改变包含有人口迁移必须超过“一定的距离”,这一点教材已用图表示出来,同学们应注意看图下文字。
4.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三峡建设中等重要经济建设项目中如何正确处理人地矛盾成为考查的热点问题二、环境问题的表现、特点及形成原因1.当前全球性最紧迫的环境问题可归纳为六大问题:①人口增长或人口膨胀问题。
②全球性气候变迁问题。
③大气污染问题。
④遗传学方面的变化,有些动植物种类灭绝。
⑤土地贫瘠化问题。
⑥生态平衡失调问题。
以上六大问题在热带雨林区、干旱地区、温带地区、海洋中表现比较严重。
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着重从三方面学习:①地域性(城市与乡村)环境问题的不同特点。
②国家间越境污染(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出现环境问题的不同特点。
③全球性(大气运动和国际性河流的传送)。
4.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①人口压力客观上,地球确实存在一个对人口的可容量(承载量)问题。
这主要是由人类生活离不开的水、空气、能源、矿产、土地、食物和生存空间等物质条件来决定的。
②资源不合理利用资源不合理地利用造成了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短缺。
所谓不合理利用可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导致某些资源枯竭。
二是为了暂时满足人类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式地开采。
三是只顾高消费,挥霍无度,浪费资源。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依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我们来分析说明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的道理经济的增长仅仅表示人们的货币收入增加,它不能保证人们的生活有了实质性的改善。
也许住房面积扩大了,便失去了蓝天、绿地、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只涉及经济总量或人均数量,它不能表示财富的分配状况。
因为贫富的两极分化仍很严重。
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经济的发展更加重视在社会、文化、伦理道理和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经济的发展还要体现在社会上公平合理的分配。
又比如,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农矿产品(初级产品),表面上看来,该国经济收入增多了,实质上却反映了该国加工工业不发达,把宝贵资源廉价出售,而使该国经济受到了损失。
三、注意地理统计图表在这部分试题中的应用本部分中地理图表出现的频率相对要高一些,所以在学习时要适当重视图表的分析判读,深入理解地理图表在地理信息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应掌握绘制图表的一般方法,能够把数据资料用图表形式表示出来,尤其要注意图表绘制中的细节问题:坐标轴、图例的标注等。
范例分析[例题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相比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1)在产生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很低,世界人口发展缓慢。
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口发展的速度加快,特别是二战以后,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人口迅猛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亚非拉人口增长迅速,欧、北美人口增长趋缓。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在近代明显趋缓,造成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人口老年化现象严重。
答案:(1)①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②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快;(2)增长很快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缺乏劳动力,影响经济的发展。
[例题2]下图是“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示意图”,回答问题:(1)20世纪以来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变化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是_________。
(2)人类必须协调与环境的关系,才可做到既能不断满足人类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又能_____;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是①————②————并开展国际合作。
分析:(1)20世纪以来人口和环境污染在迅速地增长,而可利用的资源在迅速减少,这是由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人为原因对环境资源的破坏造成的。
(2)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两者的统一,就是要研究人类的发展方向问题。
首先要读懂图意,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的数量从1900—2000年是迅速地增长,而环境污染的曲线也是迅速地增长,资源的数量是在不断地下降,说明出现了环境和资源问题。
接下来论述环境污染和资源下降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如何使人类、资源、环境协调统一。
答案:(1)人口剧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加剧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的危险;(2)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搞好国土整治。
(2)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主要由__________平原向__________方的________流域和_______流域扩散。
(3)简要分析造成以上迁移的原因。
(4)比较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作用?点拨:西汉时,我国南方人口2470685户,占全国人口数的19.8%,我国北方人口9985785户,占全国人口数的80.2%;主要原因是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开发校早,当时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
后来人口频繁地迁移,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南方经济发展,物质丰富,吸引了人口不断迁入。
引起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迁移是国家有计划组织各类人员由内地迁往西部和边疆,支援西部和边疆建设。
答案:(1)北北方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开发较早,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从串火耕生产,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北方 (2)黄河中下游南长江珠江 (3)两晋南北朝时,为躲避战乱,此方人大量南迁,唐末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使北方战乱不绝,出现北方人南迁的高潮,使北宋时南方人口大大超过北方。
同时,南方人口增多也是由于南方经济专题训练下面是四个国家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加大的国家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今后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3.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4—7题4.此图说明该地区 ( ) A .城市化水平高B .城市人口为2500万C .大经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D .人口密度较大5.该图所示的城乡人口比例,比较符合下列国家中的 ( )A .美国B .英国C .巴西D .印度6.形成上述国家这种人口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 A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B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C .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D .居民生活以消费动物性食品为主 7.图示人口状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②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产值下降 ③城市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加 ④农村人口增长减缓,出现负增长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读人类社会和环境相关模式图完成8—10题。
8.和图中A 、B 、C 、D 箭头表示的意义相匹配的内容是( ) ①铁矿石、水产品0 5 10 15 20 25 30(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②煤渣、污水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④植树造林和废物利用A.A①、B②、C③、D④B.A①、B②、C④、D③C.A②、B①、C③、D④D.A②、B①、C④、D③9.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不是()A.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越深刻B.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小C.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对环境的影响越大D.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积的10.下列事实能够反映人类文化素质提高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是()A.东北林区采取皆伐方式提高生产效率B.南方低山丘陵区广泛修筑梯田C.黄淮海平原低湿地挖渠排水D.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11.垃圾已成为城市又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