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相关法规依据
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
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保障货车驾驶员的安全,避免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货车驾驶的驾驶员和相关单位,包括货车运输公司、货车驾驶员等。
第三条货车驾驶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得擅自违反规章制度。
第二章疲劳驾驶的定义和危害第四条疲劳驾驶是指货车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驾驶后由于体力和精神上的耗竭而导致的驾驶不安全状态。
第五条疲劳驾驶会降低货车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对货车驾驶员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章疲劳驾驶预防措施第六条货车驾驶员应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合理安排驾驶时间,避免连续驾驶时间过长。
第七条货车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驾驶后应停车休息,适当活动身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八条货车运输公司应加强对货车驾驶员的管理和监督,配备专业的驾驶员管理人员,定期进行疲劳驾驶的培训和考核。
第四章处罚和奖励第九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货车驾驶员和相关单位,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驾驶证等处罚。
第十条对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货车驾驶员和相关单位,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表扬、奖金、荣誉称号等奖励。
第五章监督和检查第十一条货车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货车驾驶员和相关单位的监督和检查,发现疲劳驾驶行为及时处理。
第十二条货车运输公司应建立健全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对货车驾驶员的驾驶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第六章附则第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四条对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货车运输管理部门所有。
第十五条本规章制度的修订和补充,需经货车运输管理部门批准。
以上为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的草拟,供参考。
疲劳驾驶知识点总结
疲劳驾驶知识点总结一、认识疲劳驾驶1.1 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与酒后驾驶一样,都会使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和记忆能力出现下降,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疲劳驾驶容易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迟钝、走神。
在疲劳状态下驾驶,容易出现瞌睡、视觉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1.2 疲劳驾驶的特征疲劳驾驶是指在长时间连续驾驶后,由于身体疲劳或睡眠不足,产生的一种状态。
疲劳驾驶有以下特征:驾驶员的注意力会下降,出现疲劳感、反应能力下降、行为变得迟钝、眼睛发干、头痛、目眩等。
1.3 容易疲劳驾驶的人群容易发生疲劳驾驶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轮班交替工作者:包括夜班工作者、工作不固定的部分职业者;(2)长时间开车的驾驶员:包括专业司机、长途客运驾驶员、物流司机等;(3)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人群:包括旅客、家庭长途汽车自驾游的驾驶员等。
1.4 疲劳驾驶的危害后果疲劳驾驶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防范疲劳驾驶2.1 规避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是可以避免的。
了解疲劳驾驶的特征,能够预防疲劳驾驶。
驾驶员可以遵守交通法规,规范自身行为,避免疲劳驾驶。
2.2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充分休息,避免在疲劳时开车。
2.3 监控驾驶时长规定自己每天的驾驶时长,不要超过规定的行车时间。
避免连续长时间驾驶,中间要适时休息,进行体力和精神上的放松。
2.4 安全驾驶尊重交通规则、安全驾驶,避免任何形式的危险驾驶。
行车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
2.5 定期体检驾驶员应开展定期的身体健康检查,保证身体健康,避免患有严重的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
2.6 素质培养提高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增强抗压能力和疲劳驾驶的应对能力。
三、发生疲劳驾驶后的处理措施3.1 疲劳驾驶时要及时休息在发生疲劳驾驶的情况下,要立即停车休息,放松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深圳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
深圳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货车司机和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避免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深圳市制定了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对货车司机的驾驶行为做出明确规定,加强对疲劳驾驶的监管,保障公共交通安全。
二、相关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驾驶员不能饮酒驾驶、不能疲劳驾驶等内容,对疲劳驾驶做出了明确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实施条例》:对驾驶员规定了疲劳驾驶、休息时间等,并对不同类型的车辆驾驶员的休息时间做出了详细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货物运输管理条例》:规定了货车司机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等,对疲劳驾驶有所规定。
4. 深圳市交通运输管理规定:对货车司机的驾驶时间、休息时间等做出了详细规定,禁止疲劳驾驶。
三、深圳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的内容1. 疲劳驾驶定义:货车司机在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后,未经休息超过30分钟或者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均属于疲劳驾驶。
2. 驾驶员休息时间规定:货车司机每4小时驾驶后需停车休息至少30分钟,休息期间不可从事其他工作。
每天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不得超过4小时。
3. 驾驶员健康检查:所有货车司机必须每年接受一次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符合驾驶要求。
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司机,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4. 疲劳驾驶监管措施:深圳交通运输部门将设立疲劳驾驶监控平台,对货车司机的驾驶时间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发现疲劳驾驶行为,将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5. 处罚措施:对于疲劳驾驶的货车司机,将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暂扣驾驶证等处罚,并向社会公布,严肃处理。
6. 安全教育培训:对货车司机进行疲劳驾驶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疲劳驾驶意识,帮助其更好地完成驾驶任务。
7. 其他规定:深圳市将建立完善的货车驾驶员休息站,为司机提供休息、食宿等服务,保障司机的休息质量。
四、总结深圳市货车疲劳驾驶规章制度的实施,旨在加强对货车司机的管理,规范驾驶行为,保障公共安全。
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十三、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防患驾驶员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根据《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办公室在招聘录用驾驶员时要严格把关,对应聘驾驶员要求提交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状况证明,身体健康的才能安排上岗,在岗期间,应每年组织驾驶员进行一次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第三条调度员要了解驾驶员心理状况,休息情况、家庭环境,具备一切良好状况才能安排驾驶员驾驶车辆。
第四条调度员在安排运输任务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客运驾驶员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一)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公里)的客运车辆应当配备2名及以上客运驾驶员;
(二)日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三)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
(四)任意连续7日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其间有效落地休息;
(五)禁止在夜间驾驶客运车辆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山区公路;
(六)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停止运行;从事线路固定的机场、高铁快线以及短途驳载且单程运营里程在100公里以内的客运车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凌晨2时至5时通行限制。
第五条安技部监控员充分利用监控系统全程监控跟踪、监督驾
驶员按照相关规定安全行车,防止疲劳驾驶。
第六条驾驶员在接到运输任务出车前12小时,严禁喝酒、赌博和参加影响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保持头脑清醒、保持有充足的时间安全驾驶。
疲劳驾驶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疲劳驾驶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对于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是,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个⼩时没有停车休息,停车休息的时间少于20分钟的都按照疲劳驾驶处理,根据《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疲劳驾驶的违法⾏为可以处20元以上到200元以下的罚款。
关于疲劳驾驶法律规定是怎样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疲劳驾驶法律规定是怎样的1、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指的就是疲劳驾驶。
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时,期间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少于20分钟的处警告。
2、饮酒、服⽤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3、任何⼈不得强迫、指使、纵容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
2、法律依据:《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条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为:(⼀)在车门、车厢没有关好时⾏车;(⼆)在机动车驾驶室的前后窗范围内悬挂、放置妨碍驾驶⼈视线的物品;(三)拨打接听⼿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为;(四)下陡坡时熄⽕或者空挡滑⾏;(五)向道路上抛撒物品;(六)驾驶摩托车⼿离车把或者在车把上悬挂物品;(七)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在禁⽌鸣喇叭的区域或者路段鸣喇叭。
《中华⼈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条,机动车驾驶⼈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明驾驶。
第九⼗条机动车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规定的,处警告或者⼆⼗元以上⼆百元以下罚款。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
⼆、疲劳驾驶发⽣重⼤交通事故怎么处罚《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百三⼗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发⽣重⼤事故,致⼈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驾驶员生理疲劳解聘标准
驾驶员生理疲劳解聘标准驾驶员生理疲劳是指长时间驾驶或连续驾驶导致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疲劳,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解聘标准一般由雇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制定,例如:1.驾驶员连续驾驶超过规定时长(例如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2.驾驶员工作时间超过规定限制(例如每日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每周驾驶时间超过56小时);3.驾驶员在驾驶途中出现多次昏睡、睡意浓厚等明显疲劳症状;4.驾驶员被发现在驾驶过程中频繁违规或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增加;5.雇主通过监控记录等方式证实驾驶员存在明显的生理疲劳现象。
解聘标准的具体制定需遵循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以及维护公共交通服务的正常进行。
同时,应该提供驾驶员工作保障政策和安全教育培训,以减少驾驶员生理疲劳引发的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之规定:即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依法处罚;连续驾驶普通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扣6分,罚200元;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扣12分,罚200元。
疲劳驾驶的预防:1. 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根据生理规则,每天7-8小时的睡眠是人类必不可少的。
2. 保持警戒并提高安全意识。
3. 增强对疲劳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安全意识和培养驾车兴趣。
通过心理调节和控制,一些精神疲劳是可以战胜的。
4. 合理饮食,增强体质。
5. 安装疲劳预警器也是防止疲劳驾驶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对于司机没感觉到疲劳或者因为他们经常疲劳而忽略了的情况是非常有效的。
在预警系统的帮助下它能大大提高安全水平。
改善疲劳驾驶的方法:休息、打盹、热刺激、味觉刺激,运动刺激、声音刺激、大脑氧化作用。
防疲劳驾驶制度范本
防疲劳驾驶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道路运输的客运、货运、危化品运输、校车等驾驶员。
第三条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对于疲劳驾驶行为,驾驶员应自觉抵制,做到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第四条各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驾驶员对疲劳驾驶危害的认识,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五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驾驶员疲劳驾驶监管机制,确保驾驶员不疲劳驾驶。
二、疲劳驾驶的定义及判定标准第六条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第七条判定疲劳驾驶的标准如下:1. 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且中间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2. 连续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且中间休息时间少于30分钟;3. 连续驾驶时间超过12小时,且中间休息时间少于40分钟。
三、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第八条各单位应确保驾驶员每天充足的睡眠,提高驾驶员的睡眠质量。
第九条各单位应合理安排驾驶员的作息时间,避免驾驶员长时间连续行车。
第十条各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宣传教育,使驾驶员充分了解疲劳驾驶的危害,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如感到疲劳、困倦,应立即停车休息,待精神状态恢复后再继续行车。
第十二条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可适当播放轻松音乐,保持头脑清醒。
第十三条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车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含量过高导致困倦。
四、监督管理第十四条各单位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驾驶员疲劳驾驶档案,对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进行记录和考核。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对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驾驶员身体健康,符合驾驶要求。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督检查,确保驾驶员不疲劳驾驶。
关于疲劳驾驶的规定是什么
Don't be so sensitive, and don't be so soft-hearted. People who are too sensitive and too soft-hearted will definitely have an unhappy life. You will have to think about it all day if someone else says anything.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关于疲劳驾驶的规定是什么导读:关于疲劳驾驶的规定就是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这个时候公安交管部门对于这种违规就可以进行处罚,一般处罚的情况都是罚款200元,然后再扣2分。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之规定:即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依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及记分标准》中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将被罚款200元、扣两分。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者长时间身体处于疲劳状态开车,疲劳驾驶是引起种种车祸的隐患。
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
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驾驶员驾驶车辆当天驾车不得超过8小时或晚间加班时间不得延迟超过23点以后,达到或超过的建议第二天强休息半天(带薪休息,不算正常休息时间),尽量减少周六、日加班。
疲劳驾驶解决方案:1、从外面直接租赁车辆,既保证了良好的车辆状况又合理的规避安全风险。
2、第三方厂家自带车辆,既节省了车辆使用费用开支又能合理安排更多的工程进程。
3、驾驶员驾驶车辆当天驾车不得超过8小时或晚间加班时间不得延迟超过23点以后,达到或超过的建议第二天强制休息半天(带薪休息,不算正常休息时间),尽量减少周六、日加班。
禁止疲劳驾驶法律解读
禁止疲劳驾驶法律解读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必需品。
然而,疲劳驾驶给道路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公共安全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各国纷纷立法禁止疲劳驾驶。
本文将对禁止疲劳驾驶的法律进行解读。
一、法律背景疲劳驾驶指的是在长时间驾驶或连续驾驶后出现疲劳症状的情况下继续驾车的行为。
长时间的专注和高度集中精力对司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驾驶员和道路安全,禁止疲劳驾驶已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要求。
二、法律要求禁止疲劳驾驶的法律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驾驶时间限制:法律规定了驾驶人在连续驾驶的时间上的限制。
具体规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驾驶员在连续驾驶一定时间后需要进行休息,以恢复精力和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
2. 休息时间要求:法律还规定了休息时间的要求。
驾驶员在连续驾驶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一定时间,以确保身体和精神状态的恢复。
这通常包括每天的强制休息时间和每周的休息日规定。
3. 驾驶员交替:为了减少疲劳驾驶的风险,法律还要求长途驾驶时进行驾驶员交替。
这意味着在连续驾驶一段时间后,驾驶员需要交替换人,以确保驾车过程中的安全。
4. 处罚条款:对于违反禁止疲劳驾驶法律规定的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些处罚通常包括罚款、扣除驾驶证分数、暂停驾驶资格等措施,以惩罚违法行为并防止其再次发生。
三、法律执行禁止疲劳驾驶法律的执行主要依靠交警部门和相关执法机构。
他们通过巡逻、设立检查站等方式检查驾驶员是否违反了疲劳驾驶的规定。
对于违法行为,他们有权对驾驶员进行检查、处罚和告知相关法律法规。
此外,为了增加禁止疲劳驾驶法律的执行效果,一些监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一些车辆配备了疲劳驾驶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并发出报警,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禁止疲劳驾驶法律的实施。
交通法解读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与安全休息
交通法解读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与安全休息交通法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其中对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以及安全休息有着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对交通法中关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和安全休息进行解读。
一、疲劳驾驶的定义及危害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由于长时间驾驶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身体或精神状况不佳而影响行车安全的行为。
疲劳驾驶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根据交通法的规定,禁止在疲劳状态下驾驶机动车辆。
二、疲劳驾驶的违法行为及处罚根据交通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驾驶机动车辆的,将被处以罚款,并记违法记分。
三、安全休息的重要性为了避免疲劳驾驶的发生,驾驶员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安全休息有助于恢复驾驶员的体力和精神状态,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安全休息的要求及措施根据交通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驾驶连续驾驶超过四小时的机动车辆的,需每次行驶四小时连续驾驶时间后休息不少于二十分钟。
此外,对于驾驶连续驾驶八小时以上机动车辆的,除了每次行驶四小时连续驾驶时间后的二十分钟休息外,还需连续休息时间不少于四小时。
为了确保安全休息的效果,驾驶员在休息期间应采取以下措施:1. 停车休息:驾驶员应选择合适的地点停车休息,确保停车安全,并遵守相关规定,切勿在禁停区或危险路段停车休息。
2. 休息方式:在休息期间,驾驶员可以选择静坐休息、小憩或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拉伸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3. 注意环境:驾驶员应在休息期间避免强光刺激,选择安静、清凉的环境,并避免大量进食或过度饮水,以免影响下一段行车安全。
五、疲劳驾驶与安全休息的重要提示1. 提前规划行程:在长途驾驶前,驾驶员应合理规划行程,将休息时间纳入计划中,避免连续驾驶过长时间。
2. 分段休息:在连续行驶时,驾驶员应根据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分段休息,以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
3. 合理搭配时间:为了确保安全休息的效果,驾驶员应注意在休息期间不要过度沉睡,以免导致反应迟钝。
驾驶员休息规章制度
驾驶员休息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驾驶员休息管理的监督,保障道路行车安全,维护驾驶员的合法权益,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道路运输单位及从业驾驶员,规范其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第三条道路运输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驾驶员休息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驾驶员能够有充足的休息和精神状态。
第四条道路运输单位应当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其对休息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第五条从业驾驶员应当遵守本规章的相关规定,加强自我管理,确保在驾驶过程中有足够的休息和精神状态。
第六条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驾驶员休息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规章的行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惩处,保障道路交通秩序。
第八条本规章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相关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不得私自修改或违反规定。
第二章休息时间规定第九条从业驾驶员每日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应当休息至少30分钟后再次驾驶。
第十条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当每隔2小时休息10分钟,适当进行身体伸展活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第十一条驾驶员每周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应当保证每周至少有一天的休息时间,确保足够的休息和精神状态。
第十二条长途驾驶的从业驾驶员应当每4小时休息30分钟,确保驾驶安全和精神状态。
第十三条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避免因疲劳驾驶造成事故。
第十四条驾驶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或长时间行驶后应当主动请求休息,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三章休息方式规定第十五条驾驶员应当在规定的休息时间内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休息,如睡眠、休息或运动等,以保证精神状态的恢复。
第十六条驾驶员在休息期间应当远离驾驶座位,进行适当的休息和调整,避免因长时间驾驶而导致肌肉疲劳和身体不适。
第十七条驾驶员在休息期间应当遵守休息规章制度,避免在驾驶时间内进行过度活动或激烈运动,以免影响驾驶安全。
有关疲劳驾驶的题目
有关疲劳驾驶的题目摘要:一、引言1.疲劳驾驶的定义2.疲劳驾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二、疲劳驾驶的原因1.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2.睡眠不足3.长时间连续驾驶三、疲劳驾驶的预防措施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2.保证充足的睡眠3.适当休息和调整4.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四、疲劳驾驶的法律责任1.我国相关法律法规2.疲劳驾驶的处罚措施五、结论1.疲劳驾驶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2.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杜绝疲劳驾驶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疲劳驾驶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杜绝疲劳驾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疲劳驾驶的定义以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导致驾驶能力下降的现象。
疲劳驾驶会降低驾驶员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20%,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疲劳驾驶呢?首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使得许多人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
其次,睡眠不足也是导致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研究,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而实际生活中,许多人的睡眠时间远远不足。
最后,长时间连续驾驶也是引发疲劳驾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预防疲劳驾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休息和调整,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
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应根据自身情况,适时休息,避免连续驾驶时间过长。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提神醒脑的方法,如喝咖啡、做深呼吸等,以提高驾驶能力。
在法律责任方面,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疲劳驾驶进行了严格规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规,驾驶员在疲劳驾驶状态下发生交通事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疲劳驾驶,我国交通管理部门也加大了查处力度,对疲劳驾驶的驾驶员进行处罚,以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疲劳驾驶标准规章制度
疲劳驾驶标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驾驶员和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情况,包括公共汽车、货车、客车、私家车等各类车辆。
第三条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因连续驾驶时间过长,身体疲劳或睡眠不足而导致驾驶行为产生隐患的情况。
第四条疲劳驾驶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危害驾驶员本人的生命安全,也会危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严格禁止和惩处。
第五条道路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疲劳驾驶的监测和处罚标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第六条本规章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如有必要修改或补充,应当另行公布。
第二章疲劳驾驶监测与控制第七条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疲劳驾驶行为,道路管理部门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建立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对驾驶员的驾驶时间和行为进行监控,并及时发现疲劳驾驶情况;(二)对疲劳驾驶的驾驶员进行定期体检和睡眠监测,确保驾驶员身体状况良好;(三)定期开展疲劳驾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八条疲劳驾驶监测系统包括车载监测设备、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设备等,道路管理部门应当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及时处理监控信息。
第九条驾驶员应当遵守交通规则,遵循交通信号,不得疲劳驾驶,不得超速、不按规定变更车道等危险行为。
第十条疲劳驾驶的驾驶员应当及时停车休息,保证驾驶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确保行车安全。
第十一条道路管理部门应当加大对疲劳驾驶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发现的疲劳驾驶行为及时处理,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章疲劳驾驶处罚标准第十二条发现疲劳驾驶行为,道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处罚:(一)首次发现疲劳驾驶行为的,驾驶员将被罚款2000元,扣除12分,吊销驾驶证;(二)再次发现疲劳驾驶行为的,驾驶员将被罚款5000元,扣除24分,终身禁驾。
第十三条疲劳驾驶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追究驾驶员的刑事责任,依法进行严厉处罚。
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预防和应对
02
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
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是导致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之一。为预防疲劳驾驶,驾驶员应保证每 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通常成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
驾驶员应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避免过度兴奋和饮用 刺激性饮料,如咖啡和茶等。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驾驶员在长途驾驶过程中,应合理安 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
以便更舒适地驾驶。
使用提神物品或设备
使用咖啡或茶
在行驶过程中,适量饮用咖啡或茶等提神 饮品,以增强警觉性。
使用提神喷雾
使用提神喷雾来刺激感官,提高警觉性。
使用车载音乐
播放轻快的音乐来分散注意力,减轻疲劳 感。
04
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和责任
各国对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法律规定
美国
根据联邦法律,卡车和客车司机在驾驶前10小时或更长时间内不得驾驶,并且在一天内 驾驶时间不得超过14小时。此外,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司 机可能会面临罚款或监禁。
补充能量
在行驶过程中,确保不断补充水分和其他 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调整休息时间
根据驾驶时间和路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确保身体得到充分内温度,以保持舒适的
环境。
通风换气
在封闭的环境中,打开窗 户或使用空调,保持空气
流通。
调整座椅
根据个人身材和驾驶习惯 ,调整座椅位置和角度,
疲劳驾驶的原因
长时间连续驾驶
长时间持续驾驶会使得驾驶员 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逐渐下降。
生活压力过大
生活中的压力和不良情绪会影 响驾驶员的身心健康,从而导 致疲劳驾驶。
睡眠不足或不规律
行业管理部门对超速及疲劳驾驶员的定义和要求
疲劳驾驶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之规定:即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依法处罚;连续驾驶普通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扣6分,罚200元;连续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扣12分,罚200元。
疲劳驾驶的原因疲劳驾驶的原因有:1.生活环境: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娱活动时间太长。
2.睡眠质量: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
3.车内环境: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人关系紧张。
4.车外环境: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雨、雾、雪天气行车;交通环境差或交通条件拥挤。
5.运行条件: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6.身体条件: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
7.驾驶经历: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
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的危害有: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疲劳驾驶预防预防疲劳驾驶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防效果更好。
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认定标准
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认定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确定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的认定标准,以确保司机的行为符合安全规定并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定义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指的是司机在连续驾驶过程中出现倦意、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身体疲劳症状,可能导致驾驶失误或事故发生。
认定标准为了准确认定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的情况,以下标准可供参考:1. 驾驶时间: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应开始监测司机的疲劳情况。
2. 驾驶时间间隔:视路况和车辆情况而定,连续驾驶时间不应超过6小时。
3. 体力状况:司机在长时间驾驶前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保持良好的体力状态。
4. 行为表现: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是否出现频繁打哈欠、眼睛无法保持睁开、姿势不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5. 事故记录:司机过去是否出现过由于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记录。
监测方法为了及时发现司机的疲劳状况,以下监测方法可供选择:1. 驾驶员监测系统:安装相关设备,监测司机的眼睛活动、头部姿势以及身体状况,及时提醒司机休息。
2. 驾驶记录仪:记录驾驶时间和路线,可作为证据用于事故调查。
3. 定期体检:司机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健康状况良好。
处罚措施对于发现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的情况,以下处罚措施可供参考:1. 警告通知:首次违规疲劳驾驶可给予警告通知,提醒司机注意驾驶安全。
2. 处罚罚款:对于多次违规疲劳驾驶的司机,可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罚款。
3. 暂停驾驶资格:严重违规疲劳驾驶的司机可能会被暂停驾驶资格,并参加相关培训。
以上是公路货运车辆疲劳驾驶认定的标准和相关措施,旨在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建议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具体实施。
交通安全法规解读不得疲劳驾驶
交通安全法规解读不得疲劳驾驶交通安全法规解读:不得疲劳驾驶一、引言交通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疲劳驾驶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驾驶员的安全,交通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明确规定了不得疲劳驾驶的规定。
本文将对交通安全法规中关于疲劳驾驶的解读进行阐述。
二、疲劳驾驶的定义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连续驾驶后出现疲劳状态,身体和精神疲乏,无法保持足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行为。
疲劳驾驶容易导致驾驶员的判断能力下降,行车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问题,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三、相关法律法规为了遏制疲劳驾驶现象,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我国交通安全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不得疲劳驾驶的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驾驶员在连续驾驶4小时后需停车休息至少20分钟。
而对于长途驾驶,法律规定驾驶员在驾驶时间满4小时之后,应在规定休息区或者安全地点停车,休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四、处罚与风险对于违反疲劳驾驶规定的驾驶员,交通管理部门会给予相应的处罚,如罚款、扣分,情节严重者可能会吊销驾驶证。
此外,疲劳驾驶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不仅危及驾驶人自身的生命安全,还可能给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伤害。
五、预防措施为了避免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风险,驾驶员应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遵守交通法规,安排合理的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
其次,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之前,应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此外,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经常进行体操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如有必要,可以在安全地点停车休息一段时间,避免连续驾驶过长时间。
六、总结疲劳驾驶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严重威胁着驾驶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交通安全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不得疲劳驾驶的相关规定,并将违规者处以相应的处罚。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驾驶员有责任遵守交通法规,科学安排驾驶时间和休息时间,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减少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防疲劳驾驶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因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驾驶车辆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员工、司机、实习驾驶员等。
三、制度内容1. 驾驶员健康管理(1)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2)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素质。
(3)驾驶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条件符合驾驶要求。
2. 行车时间安排(1)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每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
(2)驾驶员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晚10时至次日晨6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驾驶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车辆、班线客车、旅游客车或者校车,在24小时内累计驾驶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晚10时至次日晨6时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长途客运车辆凌晨2时至5时不得载客运行。
3.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1)公司应配备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对驾驶员的驾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
(2)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如出现疲劳驾驶预警信号,应立即停车休息,必要时可更换驾驶员。
4. 驾驶员培训与教育(1)公司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
(2)驾驶员应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活动,提高自身安全素质。
5. 违规处理(1)驾驶员违反本制度规定,连续驾驶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或未按规定休息的,一经发现,将予以警告或处罚。
(2)驾驶员因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的,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监督与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2. 驾驶员有权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进行举报。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驾驶员疲劳驾驶解读
驾驶员疲劳驾驶解读在现代社会中,驾驶员疲劳驾驶已经成为了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
过度劳累、长时间行驶以及睡眠不足等原因往往使得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无法保持足够的警觉性,这将对自己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造成威胁。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法规来加以控制和规范。
一、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危害驾驶员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疲劳驾驶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丧失、反应迟钝、思维不集中,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
根据调查研究,驾驶员疲劳驾驶是造成高速公路事故中死伤人数最多的原因之一。
二、疲劳驾驶的判断标准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常常是一种主观判断,但也可以通过一些客观标准来加以判定。
根据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驾驶员连续驾驶4小时后,应停车休息。
而对于长途驾驶来说,连续驾驶超过8小时往往会引发严重的疲劳驾驶问题。
三、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为了预防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
常见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安排驾驶时间,每4小时或8小时进行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确保精神状态良好;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合理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影响消化;在驾驶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体操活动,保持身体活跃。
四、法律对疲劳驾驶的规定各国法律对疲劳驾驶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例如,在中国规定,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超过4小时但不满8小时的,运输行业的各类从业人员违反法规的,交通警察可以对驾驶员处以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罚款;连续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的,可以受到罚款2000元、扣留驾照或者吊销驾驶证等处罚。
总之,驾驶员疲劳驾驶是一种严重的交通安全问题,其危害不可忽视。
为了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驾驶员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疲劳驾驶的发生。
同时,法律对于疲劳驾驶也有明确的规定,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只有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合理安排休息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够有效预防疲劳驾驶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连续驾驶或其他原因导致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下驾驶车辆的情况。
疲劳驾驶不仅会影响驾驶员自身的安全,还可能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潜在的危险。
因此,为了预防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各国都设立了相应的疲劳驾驶制度。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规定:“驾驶人连续驾驶4小时以上或者行驶超过400公里后,必须停车休息,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连续驾驶时间累计达到8小时的,驾驶人应当停车休息,休息时间不得少于40分钟。
”根据这一规定,我国设立了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
一、限制驾驶时间: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客运驾驶员连续驾驶4小时以上或行驶超过400公里后,必须停车休息。
连续驾驶时间累计达到8小时的,驾驶员应当停车休息。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后能够休息,恢复精力和专注力,以防止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安排驾驶班次:对于客运企业来说,为了遵守疲劳驾驶制度,通常会安排驾驶员按班次轮班驾驶。
这样可以确保每位驾驶员在一天内有规律的休息时间,并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
三、配备驾驶员休息区:为了给驾驶员提供必要的休息条件,客运车辆通常会配备驾驶员休息区,包括休息床、茶水、卫生间等设施。
这样驾驶员在休息时间可以有舒适的环境进行休息和放松。
四、加强疲劳驾驶监管:为了确保疲劳驾驶制度的执行和遵守,相关部门会加强对客运企业和驾驶员的监管。
通过设立疲劳驾驶监测点、巡查和抽查等方式进行监管,对于发现的疲劳驾驶行为进行惩处和处理,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对客运驾驶员来说,既是一种约束和规范,也是一种保护和安全。
通过限制驾驶时间和加强休息,可以降低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的风险,保障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同时,加强疲劳驾驶的监管和处罚,也能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
总之,客运驾驶员疲劳驾驶制度的实施对于保证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限制驾驶时间、安排驾驶班次、配备驾驶员休息区以及加强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相关法规依据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七款之规定:即驾驶机动车不得有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行为,对违反法律规定的,公安交管部门可依法处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及记分标准》中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将被罚款200元、扣两分。
”
据交通部门统计,60%以上的交通事故与疲劳驾驶有关,而因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的占总数的20%左右,占特大交通事故的40%以上。
疲劳驾驶的危害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疲劳驾驶呢?其直接原因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种:
一、长时间驾驶车辆,尤其超过正常工作时间,使精神长时间高度集
中。
驾驶时大脑连续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往往是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一丝都不敢走神,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导致头昏脑涨,反应不灵。
二、是身体的相对静止性。
驾驶员开车时,上身基本不动,手脚动作
单一,身体长时间的相对静止,缺乏调节,精神又高度紧张,很容易引起脑部疲劳,造成反应迟钝。
三、是季节天气和时间段影响。
人的身体状态会随着春夏秋冬季节或
者天气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也会受日夜时差甚至不同时段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夏天、春天,日常中午和夜间尤其是黎明前,是人比较容易感到疲劳的时间,如果驾驶员强行长时间驾驶,很容易陷入打瞌睡或者大脑短暂失觉状态。
四、是环境的单一性。
单一的环境,对驾驶员的视觉影响很大。
这种
情况就象在冰山上造成的“雪盲”一样,多数发生在高速公路上,不间断地长时间接触开阔的水泥路和笔直的标线,极易麻痹驾驶员的反应,造成视觉疲劳,进而导致驾驶疲劳。
车辆服务中心
2012年3月10日
关于驾驶员长期疲劳驾驶解决的几点建议
一、从外面直接租赁车辆,既保证了良好的车辆状况又合理的
规避安全风险。
二、第三方厂家自带车辆,既节省了车辆使用费用开支又能合
理安排更多的工程进程。
三、驾驶员驾驶车辆当天驾车不得超过8小时或晚间加班时间
不得延迟超过23点以后,达到或超过的建议第二天强制休
息半天(带薪休息,不算正常休息时间),尽量减少周六、日加班。
四、用车单位要提前准备好安排用车计划、合理调派使用车辆,
确需特殊加班的使用车辆,应尽可能的提前告之驾驶员及
车辆调度管理人员,以便合理安排车辆使用。
五、在使用车辆方面,应尽量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车辆因其它
种种原因跑冤枉路、跑“观光”车。
车辆服务中心
2009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