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
第五章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
第五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途径、模式及策略1、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1)确立全社会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效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能照搬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发展道路,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和节能路子。
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来看,以构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为基础,确立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引导社会能源消费行为,对于构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能源需求和能效变化预警指标体系。
同时,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为各地区和各个产业部门具体的能效技术经济目标,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总体要求转化为可操作、数量化的具体工作任务。
(2)强有效地推进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物价,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经济安全的有效手段。
尽快建立我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减少经济代价,有利于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除了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之外,还要规定最低的商业储备。
维持国内石油的备用产能,是一项昂贵的政策选择。
为了建立备用产能,需要在国内石油供应链上的许多环节进行重复建设,包括钻井、采油、输油管线和炼油厂等。
(3)到本世纪末,建立环境友好、人居和谐的低碳社会。
低碳社会的特征是碳的排放已经大幅度的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民众生活在无污染,或污染度极低的自然环境当中。
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原油化石能源即将耗尽,难以继续为人类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必然要求。
建立这样的低碳型社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许多层面多策并举。
一方面大力提高原有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产业,从碳源上遏制碳排放的增长;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原油化石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
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摘要:“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饮食“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态经济”、“生物质能经济”。
但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
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了20%。
低碳经济的三低指的是什么
低碳经济的三低指的是什么
有人把低碳经济归结为工业的“三低模式”,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我国的低碳经济?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央的有关文献记载,从技术层面来讲大致有3个途径:首先,低碳经济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低碳出产,一种是低碳消费。
详细一点讲就是:工、农业出产过程必需坚持持久的节能减排,城乡居民要尽快地适应低碳糊口方式。
经由科技立异、探索实践、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一种节能、降耗,同时也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出产模式和糊口习惯。
其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能源调整的枢纽时期,低碳经济的兴起为清洁能源(太阳能、水电、风电、核电、生物能源)等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从“高碳”过渡到“低碳”,不仅仅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且需要各个行业进步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单位GDP能耗,同时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的结构。
最后是化学节能,即通过化学或化工的方法,使碳元素频繁地被反复利用。
这样,不仅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和污染,也能更好地利用碳资源。
众所周知,水泥产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被国家列为必需用低碳经济管理的重点。
水泥行业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其枢纽或许要取决于良多细微之处。
助磨剂是为水泥产业服务的一个新兴辅助行业,其简朴、高效的特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水泥出产企业所认可。
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有
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
低碳经济是指在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各国积极探寻多种途径。
1. 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均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因此,各国纷纷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兴起。
2. 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提高能源效率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源效率是指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和管理策略,实现同等或更高的经济产出,但能源消耗却较低的能源利用效能。
促进能源效率提升可以实现单位产值的增加,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各国可以通过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能源管理和监控的改进,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实现。
3. 促进绿色交通发展绿色交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促进绿色交通的发展对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关重要。
各国可以制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工具的政策,提供便利和优惠,以减少汽车的使用。
同时,加大对绿色交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发展,进一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4.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的产业结构往往依赖高碳能源和高排放工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对推动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可以加大对低碳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强对高碳产业的监管和限制,推动向低碳产业的转型,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实现。
5. 强化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探讨
些 政 策 上 的障 碍 第 四 , 展低 碳 经 济 是 关 发 乎 每 个 人 的事 情 , 对 全球 变 暖 , 乎 地 球 应 关 上 每 个 国家 和 地 区 , 乎 每 一 个 人 。 关 4 2 低 碳经 济发 展遇 到障碍 . 4. 1经 济 高 速 发 展 与 低 碳 经 济 的 矛 2.
发 展
4我 国低碳经 济发 展存在 问题
4. 低 碳经 济新概 念 的理 解 1
由于 低 碳 经 济 是 个 新 概 念 , 多 人 对 很 此 很 不 理 解 , 此 对 低碳 经 济 就 产 生 很 多 因 误解 , 文对于低碳 经济理解 如下 : 先 , 本 首 低 碳 不等 于 贫 困 , 困 不 是 低碳 经 济 , 贫 低碳 经 济 的 目标 是 低 碳 高 增 长 。 二 , 展 低 碳 第 发 经 济 不 会 限制 高 能 耗 产 业 的 引进 和 发 展 , 只 要 这 些 产业 的 技 术 水 平 领 先 , 符 合 低 就 碳 经 济发 展 需 求 ; 三 , 第 低碳 经济 不 一 定 成 本 很 高 , 室 气 体 减 排 甚 至 会 帮 助 节 省成 温 本 , 且 不 需 要 很 高 的 技 术 , 需 要 克 服 一 并 但
1低碳经济 内涵
低碳 经 济 是 以 低能 耗 、 污染 、 排 放 低 低 为 基础 的 经 济 模 式 , 人 类 社 会 继 农 业 文 是 明 、 业 文 明之 后 的又 一 次 重 大 进 步 。 工 低碳 经济 实 质是 高 能 源 利 用 效率 和 清 洁 能 源结 构 问题 , 心是 能源 技 术 创 新 、 度 创 新 和 核 制 人类生存 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 变。
目前 , 国 仍 然 以 工 业 发 展 为 主 , 我 并且 处于工业化 、 代化 、 市化的发展 中, 现 城 为 了 改 善 我 国人 民 的 生 活 水 平 及 生 活 质量 , 工 业 快 速 发 展 , 多 城 市 及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很 大 规 模 发 展 , 就 意 味 着 我 国 的 能 源 消 耗 这 仍 然 处 于 快 速 增 长 中 , 与 低碳 经 济 发 展 这 有 冲突。 4. 2以 煤 为 主 要 能 源 的 高 碳 经 济 与 2.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之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期 核 证 减 排 单 位 , 仍 具 不 确 定 性 。 同 时 项 目 国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项 目 。2 公 开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以 上 , 所 以 我 国 碳 交 易 市 场 交 易 对 象 为 碳 减 交 易 通 常 涉 及 两 个 以 上 国 家 , 除 需 要 符 合 认 权 交 易 市 场 信 息 , 促 使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成 本 最 . 排。 证 要 求 外 , 还 须 满 足 项 目 东 道 国 的 政 策 和 法 小 化 , 有 效 降 低 交 易 费 用 。 3 建 立 碳 交 易 所 。 选 址 可 在 排 放 量 大 、 潜 在 CDM合 作 项 目 中 国 的 碳 交 易 市 场 起 步 较 晚 , 目前 中 国 律 限制 ,使 政 策 风 险 问 题 更 加 突 出。 CDM 项 目 产 生 的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量 总 量 上 发 展 较 多 地 区 , 这 可 提 前 启 动 一 些 因 缺 乏 资 金 或 经 济 效 益 、 近 期 难 以 启 动 的 项 目 , 使 企 业 更 迅 速 , 约 占 全 球 近 一 半 , 但 尚 未 形 成 一 个 高 三 、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机 制 的 发 展 途 径 效 规 范 的 碳 交 易 市 场 。 截 至 2 0 年 9 ,国 家 09 月 (~ 】政 府 要 完 善 与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有 效 规 则CDM 合 作 。 发 展 改 革 委 批 准 的 CDM项 目2 0 个 , 已 签 发 体 制 相 适 应 的相 关 管 理 体 制 。 2 0 (四 )创 新 森 林 参 与 碳 排 放 权 市 场 的 交 减 排 量 约 为 1 5L吨 , 已 超 过 欧 盟 目前 实 际 . { 1 建 立 健 全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法 律 法 规 ,将 易 机 制 政 府 应 积 极 鼓 励 森 林 进 入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减 排 量 。 因 此 积 极 参 与 国 际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市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置 于 法 律 框 架 下 。 参 考 国 外 经 场 , 探 索 建 设 本 国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机 制 , 对 我 验 的 同 时 , 根 据 中 国 特 有 和 不 断 变 化 的 立 法 市 场 , 但 如 何 促 使 森 林 部 门 进 入 市 场 却 尚 待 国 建 设低 碳 经 济 具 有 重 要 作 用 。 和 司 法 要 求 , 创 造 ~ 系 列 法 律 条 件 , 为 碳 排 解 决 , 因 为 其 进 入 方 式 、 内 容 等 与 交 易 成 本 密 切 相 关 , 有 效 的 交 易 机 制 能 降 低 交 易 成 放 权 交 易 的推 行 奠 定 法 律 基 础 。 碳 排 放 交 易 的 内涵 2 建 立 完 善 的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市 场 管 理 机 本 。 目前 符 合 《京 都 议 定 书 》 要 求 的 林 业 碳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指 根 据 各 国 政 府 实 现 《京 制 ,组 建 专 业 排 污 权 中 介 机 构 , 建 立 相 信 息 汇 项 目 交 易 成 本 极 高 , 除 项 目 谈 判 成 本 以 都 议 定 书 》 减 排 承 诺 的 前 提 下 , 对 本 国 企 业 网 络 系 统 为 交 易 各 方 提 供 中 介 信 息 , 提 高 外 , 项 目 需 要 参 与 国 政 府 和 主 管 机 构 批 准 , 控 制CO, 放 额 度 同 时 允许 其 进 行 交 易 ,从 而 交 易 透 明 度 , 降 低 碳 排 放 权 交 易 费 用 ; 建 立 联 合 国 清 洁 发 展 机 制 执 行 理 事 会 派 出 的 审 核 排 国 家 实 现 对CO, 放 总 量 的 控 制 。 如 果 一 个 公 激 励 机 制 , 对 积 极 减 少 排 放 、 出 售 碳 排 放 权 机 构 行 核 证 ,最 后 由 联 合 国CDM 执 行 理 事 会 排 隹 司 排 放 少 于 预 期 的CO。 ,那 么 可 以 出售 剩 余 额 的 企 业 从 资 金 、 税 收 、 技 术 等 方 面 予 以 扶 批 ; , 这 一 过 程 中 交 易 成 本 很 高 , 所 以 按 照
浅谈当前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
刘树田 黑龙江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鹤 岗分公 司 1 4 。 10 5
长 ,这与低碳 经济的发展有冲突 。 2 2以煤 为主要能源的高碳经济 与低 . 碳经济相矛盾 。 中国的能源形 势是 “ 富煤 , 少气 ,缺油 “ 的资源现状 ,这就决定 了我 家仍在使用的能源形势 ,电力主体结构是 煤炭 , 电只有约 2 %左 右 , 电占7 % 水 0 火 7 的 “ 高碳 “ 的绝对统治地位 。 。掂计算 , 每 燃烧 - 炭会产生4 1 吨的二 氧化碳气 吨煤 .2 体, 比石 油 和 天 然 气 每 吨 多 3 %和 7 %, 0 0 而 据 估 计 , 国在 未 来 2 年 的 能源 将 达 到 1 中 0 . 8万亿美元投资的 力最 。大 型火 电发展对 环境的威胁 ,不可忽视。 2 3 术 水平 落后 制 约 低碳 经 济 的 发 .技 展 。 中 国仍 然 是 发 展 中 日家 ,技 术 还 比较 落 后 低 技 术 严 重 影 响 了 低 碳 经 济 的 发 展。尽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 定 ,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 中国家提供 技 术转让 ,但是从实 际的 来看 ,中国仍要依 靠商业 渠道 引进 为主。据估计 ,2 0 年国 06 内生产总值 ,中国,从高碳 经济向低碳经 济的每年需要 2 0亿美元资金。如此 巨大 5 的投 资 ,显 然对 于 发展 中 的 我世 界第二大温 室气体排放 国 , 多 年来 ,我 国气 候发 生 了显著 变化 ,从 18 年到 2 1 年的 2 年全部 出现了全 国 96 00 4 性暖冬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 自然 灾害 的频率与强度 明显增大 。据预测 ,到 2 3 00 年 ,我 国沿岸 海 平面 可能 的上升 幅度 为 lc O m 1c 的机 会增 大;而且气候变化 6m 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 ,如果 不采 取 任 何 措 施 ,到 2 世纪 后 半 期 ,我 国主 要 l 农 作 物 ,如小 麦 、水 稻 和 玉 米 的产 量 最 多 可下降 3 %, 7 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 的严重冲击。要扭转这一局 面,就要从其 症 结— — 温 室 气 体 的 火 量 排 放 来 着 手 。低 途 径 碳经济以政府 文件 的出现首先见于英国能 【 关键词】 源 白皮 书 《 我们能源 的未来 : 建低碳经 创 低 碳 经 济;经 济 发展 ;问题 ;发展 途 径 ; 济 他们 首先提 出了创建低碳经济随之低 , 探 讨 碳经济逐渐得 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比如美国 的 低碳经济法案 , 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 低碳 经 济 内涵 斯特的 《 斯特恩报告》 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 , 在 目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低碳经 会 “ 巴厘 岛路 线图”以及我 国的 《 中国应 济 是 摆 在 我 们 面 前 亟 待 解 决 的 主 题 问题 。 对气候变 化国家方 案 中国的能源状况 、《 所谓低碳 经济是 以低 能耗 ,低 污染 ,低排 与政策 白皮 书等等 , 低碳经济得 到人类 五 、我 国发展 低碳 经济 途径 探 讨 放 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 社会的大 力呼吁 , 为低碳经济 的发展 垫 根据 世界各 国发展低碳经济 采取 的措 也 步 的 又一 重 大 文 明 。真 正 的低 碳 经 济 是 一 定 了基 础 。 施及 我国的实 际国情 ,中国的低碳 经济 , 个高 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 ,核心是能 技术 创新和制度创 新发展是 关键的 因索 , 政府 土导 、企 业参与是主要 的形式实施 。 源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和 人类生存和发展 四 、我 国低碳 经 济 发展 存在 问题 观 念的根本转变 。 具体如下 。 l 低碳经济新概 念的理 解。 、 低碳经济 1 依 据 我 国建 设 资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 环 是一 个新概念 ,其 中许多人对 此都非常不 好型 社会和节能 减排的工作需 求 , 首先 制 二 、低 碳 经 济 的提 出背 景 理解 ,因此生产低碳经济的很多误解 ,这 通过工业经济的发展 ,人类对消费化 种低碳经济 的理解如下 :首先 ,低碳不等 定 国家低碳经济 发展战略 , 展社会经济 开 学能源 的大量使_ ,以及对环境的排放的 于 贫 穷 ,贫 穷 不 是 低 碳 经 济 ,低 碳 经 济 的 发展 碳排 放强度 评价 , 用 指导 和 引领 政府 、 有 害物 质 很 多 , 得 地 球 的 变 化 , 如 , 使 例 人 目标 是 低 碳 高 增 长 ,二 是 低碳 经 济 的 发展 企业 、居 民的行动方 向和行为方式 , 比如 : 类赖 以生存 的地球时常发生灾难 :地球极 将 不 会 限 制 能 源 密 集 型 产 业 和 技 术 的 发 戒除 以高耗能为代价的 “ 便利消费” 嗜好; 地冰盖融化 , 地球的温度增 加 , 气候异常 , 展 ,只要引介 同行业的佼佼者 ,以满足低 戒 除 使 用 “ 次性 ”用 品 的 消 费 嗜好 ;戒 一 等等这些环境 问题。这使我们认识到 ,只 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低碳 经济 的成 本 除 以大量消耗能源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 有 在 人 类 能 源 结 构 的 变 化 ,节 约 能 源 才 可 不一定高温室气体排放 ,甚至有助 于节 省 代价的 “ 面子消费” “ 、 奢侈 消费”的嗜好 ; 以拯救我们的地球 ,拯救全人类 ,所以低 成本 ,并且不要求高的技术 ,但需要克服 等 等 。 碳经济应运而生 ,其 目的是开发在地球 的 2 、增强 自主创新 能力 , 开发低碳技术 些政 策的障碍 ; 第四 ,低碳 经济 的发展 生物 圈保 持平衡 ,气候变 暖的进程 减缓 , 是关 系到每个人 的事情 ,应 对全球变 暧 , 和 低 碳 产 品 。 高 度 重 视 研 发 工 作 , 点 着 重 能耗低 , 作为经济的基本特征 , 低排 放 , 减 关乎到每个 国家和地 区上每一・ 人。 眼于 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 ;整合市场现 个 少生态系统 , 经济 发展 , 对碳循环 的影响 , 有的低碳 技术 , 以迅速 推广和应 用 ;理 加 2 、低碳 经济发展遇到 障碍 碳保护臭氧层 不会蚀缺。低碳 经济指导新 顺 业风 险投融资体制 , 鼓励企业 开发低 21 .经济高速 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矛盾 。 的人类逐渐发展 清洁能源和能源 效率 技术 目前 ,中国仍是 由工业 发展 ,工业化和现 碳 等先进 技术 ;加 强国际 『交流 与合作 , 白 J 的研 究 和 开 发 利用 ,使 有 限 的能 源 发 挥 更 代化的主导着城市化的发展 ,为改善我 国 促 进 发 达 国 家 对 中 国 的 技 术 转 让 。 夫的作用。 人 民和 生 活 ,工 业迅 速 发展 ,许 多 城 市 和 3 、开 征碳 税 和 推 行 碳 交 易 被 认 为 是 大型基础设 施的发展 ,质量 的生活水平 , 有 效的经济政 策手段 , 应充分利用 节能减 三 、低碳 经 济 的发 展 这意 味着 在我 国能 源消 费依 然在快 速增 排 与低碳经济 发展 之 间的政 策协 同关系 ,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
意见 。做模 型的人都知道 ,无论多么复杂 的模型最后
都要 简化为线性模型 ,即表示 为 y a+ 形式 。但事实 =xb
上气候 变化 不可能是线性的 ,而是波动的 ,正像社会
的波 浪式前 进~样。如线型模型能准确预测气候变化 的长期趋势 ,就没有必要 做那么多的科学研究了 !关 于气 温升高由于人 类活动引起的结论隐含 了一个哲学
03 06 -~ .℃,第三次报告 是 0 ~0 o ,第 四次报告是 . .【 6 9=
07  ̄ . C。这 种 差异 是 自然升 温 幅度 加 大还 是 人 为结 4 果 ,公众并不清楚 。最后 ,对未来升温 的预测有不 同
城市化 。什 么是低碳经济 ?国内有不同理解 ,有人狭
义地 认 为是 以新 能源 、可冉生 能源 为 重点 的能 源经
战 略选 择 。
命 题 ,也就 是人 定胜 天 。在哲 学上 这个命 题 能否成 立 ,也是可 以讨论 的。简言之 ,气温升高的现象是存
在的 ,但对气候变化的原 因有不同解释。
二 、气 候 变 化 在 科 学 上 存 在 不 确 定 性
首先 ,研究 气候变化 的办法很多 。据我所 知 ,研 究气候变化 的办法 ,有人用 冰芯测定 同位 素的办法 ,
经 济 观 察 T E R T A O I N H O EI L R O C H Z
中 国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意 义 与 途 径
■周 宏 春
【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气候 变化 意 义 途径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7 7 2 1 )2 0 3 — 2 0 8 14 (0 0 0 — 0 3 0
有 人用 孢粉 分 析办法 ,有人 用气 候历 史数 据 分析 方 法 ,还有人 对历史 文献进 行分析等 。从总体上 看 ,地 质 学研 究 的是长 期变 化 ,周期 是 千年 、万 年甚 至更
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路径
• 在2030-2040年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达 到峰值。但是其人均排放的峰值不仅低于 工业化国家历史峰值,而且低于美国2030 年的排放水平(根据美国目前的减排承诺 预测,2030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为1012吨),接近于英国2030年的排放水平。
不同领域对减排的贡献(单位:亿吨二氧化碳)
产业结构调整、物理能效提高减排贡献很大,2020年、2030 年、2050年贡献分别在60%,62%和57%。能源结构优化的 贡献,由2020年的16%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24%和2050年
法国
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08年11月,法国环境部公布了一揽子旨在发展可再生 能源的计划,该计划包括50项措施,涵盖生物能源、风能、地热能、太阳能 以及水力发电等多个领域。同时,法国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 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
美国
主要国家经济刺激计划中的绿色投资
• 纽约州能源办公室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样的发电量, 纽约州风力发电企业创造的工作机会要比火电厂多27%, 比天然气电厂多66%。
可再生能源部门的就业
避免碳锁定和路径依赖 避免出现高耗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城市基础设施。
主要耗能设施的生命周期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中国2050情景构架
Scenario Framework
• 人们越来越关注转型所带来的潜在经济、 社会和政治效益,是获得更好发展的历史 机遇,而不是其成本。
• 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的价值每年至少会有 5000亿美元甚至更多(斯特恩报告)。
•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要把二氧化碳浓度控 制在450ppm以下,投资必须比“一切照旧”模 式增加18%,到2050年平均每年要增加1万亿美 元。
低碳经济措施
低碳经济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增大,低碳经济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低碳经济措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
本文将对低碳经济措施展开详细阐述,包括加强能源效率、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培育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
一、加强能源效率能源效率是低碳经济的基础。
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能源消耗量高、能源利用效率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加强能源效率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措施之一。
首先,可以加强工业用能方面的改进。
通过改造企业的生产工艺、优化设备配置、推广高效能源利用技术等手段,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加强居民用能方面的管理。
推广智能家居系统,鼓励居民使用节能电器、低碳照明设备等,降低居民用能需求。
此外,通过宣传教育、政策扶持等手段,加强能源管理意识,提高整个社会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二、推动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清洁能源可以实现对传统高污染和高碳排放能源的替代,从而实现减排的目标。
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
首先,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
通过发展风电、光伏电站、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提高能源供给的绿色性。
其次,推动核能产业的发展。
核能作为低碳清洁能源的代表,具有能源密度高、取之不尽等优点,可作为重要的补充能源。
此外,还可以探索发展其他新型清洁能源,如地热能、潮汐能等,以满足能源需求的多样化。
三、培育低碳技术创新低碳技术创新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量,并降低对高碳排放能源的依赖程度。
为了培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加强对低碳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使技术创新具备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一、简介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
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还可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措施。
二、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先需要加强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能源效率。
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量,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其次,需要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替代传统能源,并建设相应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逐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2. 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
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地球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促进绿色、低碳的经济增长。
3. 社会共享低碳经济还需要实现社会共享。
通过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改善民生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三、低碳经济的措施1. 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引导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还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结构调整。
2. 推动技术创新低碳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支持新能源技术、清洁能源技术、低碳技术和环保技术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开发低碳、高效的能源环保技术,扩大技术应用范围,降低技术成本和门槛,推动低碳产业发展。
3.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应引导传统产业向低碳、环保、高效能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机制主要途径探索
能 消
" 城
对^ 自 35 费 倍
g 玻 化
.
从 I 8 97
1 9% 7 度
*
2 08 4 8% 0 年 56 { , 日
平 均 增 化 碱 ^ 口
每 I %
气候 ^会在最终 育达成具 肓 律约 力
展臻 思 , 并
* 目都
j
、 碱 拙术 、怔 砖消 费等 济形
砖 托 发 展 模 式 它 是 境代
_ 月 # 厂
称.
,
带来 环 境 题考 r 进
步
200 3年 英 政 发 表 7 为 我 I 末 来 门
丰最 低
能够 实 地球生 意 统 自我调节能 力白 勺
娆
、 垛 岌 ; 化 燃 尝 地 中 氧 化 碳 ☆ c‘
6 ℃
气 中 = 氧 聩 ☆ 他 1, _ t
加 I 倍
衷 破 , 鲆 朝着 R l 球 砖 排 低 碳 * 累, 咛 ¨ 代 一 文 减 少 r, 低 吱 、 ^ # ! , _ 并 武 ± 文 #
化专 一 会( C ) 表 蚕 1 C P
Ⅻ 究撮告 排 放 青 . 使 得 h 然 暖 ∞ 势 d
20年口 球 0 7
新 革,
将m底地 改变建 Ⅱ 化 矬料 在
低碾 济 本质 改变能*结 构 提 . 能* 5 效 率, 景 限度地臧 Ⅱ至取 消硅i 煤表
持 续 发 磐 济 幢
.
战
然选辑
c n EC D abo O Om y ,并 r j *
社
7
框 … 低 璀 娶
2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是 中 国 经 济 发展 的 的 必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亿—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摘要: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结构低碳型社会正文:一、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其目标是到2050 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于1990年削减掉60%,并在英国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体。
无独有偶,同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也掀起了一场“A、B发展模式”之争。
即以人为本,以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资源、小型水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称之为“B模式”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现行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称作“A模式”的传统发展模式之争。
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要提高能源的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的排放。
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就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在2008年4月温家宝总理举行的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把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和重点企业,并落实为政绩和业绩的考核指标。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推进措施
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推进措施一、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低碳经济是指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走出一条可行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呢?1. 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为了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政府应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引导力度。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计划,并确立明确的责任分工。
其次,加大环境保护税等环保收费制度力度,借助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
此外,加强对企业能源消费情况进行监管和考核,鼓励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绿色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促进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加强技术转移与共享,建立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各方面的创新活力。
3. 鼓励低碳投资与融资低碳经济需要资金支持,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鼓励各类主体加大对低碳项目的投资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出台优惠税收政策等方式引导和扶持低碳项目的发展。
此外,应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推动银行、证券市场等金融机构在低碳领域提供更多融资支持。
4. 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低碳经济意义和价值的认知。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高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推进措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以下是一些重要而有效的推进措施:1.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低碳经济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间加强合作和交流。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并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共享技术成果。
同时,可以通过设立联合研究机构、开展国际项目合作等形式加强国际间在低碳领域的合作。
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结构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
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D
3 中 国 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从当前中国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中国应
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
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
长期看,中国的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 CO 2
(作者单位:河南省标准研究院)
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
19
, C0 2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
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
和甲烧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
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
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 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
⑩世界标准曰专栏
CHINA STANJE|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共建起一Jf儿
摘要:当前全球面临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的局面,国际社会共同认识到唯有低碳经济才能 突破环境困局O本文探讨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发展低碳经
济应采取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到新。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节能环保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
和应用
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
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 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
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措施研究
利 用 能 源 引 发 的技 术 创 新 为 契 机 的 。 同 时 , 源 也 是 社 会 进 步 能
程度的重要标志 , 经济 社 会 越 发 达 , 费 的 能 源 就 越 多 。在 过 去 消
的 1 0多 年 里 . 足 世 界 人 口 1 %的 发 达 国 家 先 后 完 成 了工 业 0 不 5 化。 消耗 了地 球 上 大 量 的 能 源 , 目前 仍 在 消 费 全 球 6 %以 上 的 O
清 洁环 保 、 永 续 利 用 的 特 点 , 目前 来 看 . 发 利 用 好 可 再 生 可 从 开
能 源 , 解 决 人 类 能 源 环 境 问 题 的 根 本 出 路 , 是 当 前 发 展 低 是 更
碳 经 济 的重 要 途 径 。
2 提 高能 源效 率是发 展低 碳经 济 的必然 要 求
占到 了 7 %以 上 。 这 种 格 局 造 成 一 氧 化 硫 、 氧 化 物 等 污染 物 0 氮
排 量 大 , 别是 二 氧 化碳 排 放 量 大 , 可 持 续 发 展 十 分 不 利 。 目 特 对
前 。 国 人 均 能 源 消 费水 平 还 较 低 , 为 23 标 准 煤 , 大 低 于 我 约 . t 大 发 达 国 家 水 平 。 随 着 经 济 发 展 和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进 程 的 推
响 , 目前 技 术 来 看 , 炭 的转 换 效 率 比天 然 气 要 低 , 从 煤 同样 能 源
需求量 , 如果 用 煤 炭 就 会 比天 然 气 多 。 此 . 从 单 位 G P能耗 因 仅 D 难 以客 观 准 确 评 价 能 源 效 率 问 题 。特 别 是 从 社 会 发 展 需 要 的 角 度 来 看 , 须 生 产 一 定 量 的 钢 铁 、 泥 等 建 筑 村 料 . 在 这 个 地 必 水 不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2012年第11期总第221期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经贸管理】浅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途径张道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是继工业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全球性经济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两方面着手,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1-0097-02作者简介:张道健(1984-),女,天津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内涵英国政府在2003年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涵盖了所有国家都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相当于重新包装了环境保护问题,将环保牌打成经济牌。
在这个议题中,用“气候变化”取代了“地球变暖”,淡化了一直争议很大的温室效应理论。
在全球能源资源价格飙升,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将环保问题提升至低碳经济问题,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低碳经济的涵义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会有碳排放(包括呼吸),比环境污染等问题覆盖面更为广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势在必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过去以高消耗、高增长、单纯追求GDP 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中提出我国将降低碳排放总量,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
温家宝总理在当年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 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
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目标,就是在保证对整体经济发展影响极小的情况下,降低单位GDP 能耗,进而减少总体能源的消耗。
在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能源商通过经济循环获取暴利,并通过各个环节传导,最终由消费者来负担能源消耗的代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探讨
内容摘要: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张、甚至面临枯竭的背景下,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途径。
文章针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若干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制度,核心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也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转型或升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的使用和消费,减少碳排放,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能源紧张的状况日益严重,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主要的经济问题加以研究,努力寻求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缓解全球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和日益恶化的环境。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和制约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多种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以求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有所借鉴。
一、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低碳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1978-2009 年间,中国经济实现了9.8%的年均增长,在这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现象十分的普遍和严重,许多地方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也
做了一些工作,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丝毫起不到震慑的作用,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行动中。
2、低碳原料稀缺导致以高碳原料消耗为主
从目前已发现的可大量利用的自然能源产品来看,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而这些能源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再生,是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每个国家、地方、单位和个人也都认识到这些能源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但又因为新型的、可循环的、低碳的、环保的能源产品稀缺而导致人们不得不以高碳材料消耗为主。
3、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能源利用率不高
由于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加之其他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新兴产业的发展缺乏科技的引导及健全的创新机制,导致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不高。
从世界上主要国家单位gdp的能耗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非常高的:与美国比较,2000年-2005年间是美国的6倍左右,是日本和英国的7倍左右;这些数据表明我国还处于严重的粗放型生产与管理模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不足。
4、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新型低碳产品难以推广
大家现在公认的新型能源是太阳能(光伏、光热)、风能、潮能、地热能、核能、水能,它们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好替代能源,但不容否认的是它们除了受到地理位置、核心技术、并网等因素的影
响以外,还因建造成本的不菲而暂时难以全面推广。
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全面推广和使用新型低碳产品是任重道远。
二、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
1、没有完善与科学的制度作保证
纵观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政策与法制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政策没有到位,有些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可操作性很差,对于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约束力很差甚至没有约束力,许多地方和企业为了地方利益和经济效益,往往不顾社会效益。
2、缺少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
我国虽然是低碳产业大国,但不是低碳产业强国,led、太阳能电池、风电、核能等低碳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别人手里,由于我们缺少核心技术,只能是制造的大国,紧依靠扩大产量维持产业生存,而且往往经不起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在风能发电领域,我国已具有生产1.5兆瓦以下整机的能力,但和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设备制造技术水平落后,制造工艺不成熟,缺少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缺少核心竞争力。
3、存在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随着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许多低碳的、环保的、清洁的、可再生的、可循环的产品不断出现,普遍受到关注和欢迎。
同时在价格上也体现不出什么优势,在税收方面不能得到国家的优惠或免税
的制度性保障,而这些问题皆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4、缺失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机制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40%来自于建筑物,13%来自于城市交通。
数据统计,在2005年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为69.1%,石油比重为21%,而轻型或低碳型能源如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所占比重不足10%,为9.9%,中国能源消费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模式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之所以如此,一方面主要是制度创新不够,没有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长期有效的机制。
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1、建立健全完善的科学的法律法规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法规。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初始阶段,必须通过强制手段加以实施,必须通过法律加以引导。
如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对本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根本保障。
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
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
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规划与政策。
但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缺少一些主要领域的单行法律,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同时在法律中体现的量化指标缺失,使得可操作性很差。
因此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尽快拥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
国家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在许多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否则发展低碳经济只是空谈。
我国要尽快地拥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应设立低碳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多种形式的低碳技术产学研联盟,大力培育和发展低碳经济产业。
政府要积极牵头和组织,通过技术研发,形成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尽快转化为低碳产业经济。
3、破解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
政策、资金、价格、土地、税收、信贷等被普遍认为是制约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如何破解这些瓶颈?在发展低碳经济产业方面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或免税,真正能够使做低碳经济产业的企业得到实惠,而且是永远的实惠,应保持政策的一贯性。
4、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机制
创新的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民主的环境。
在一个专制、家长式管理的企业很难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很难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环境里,要调动人们的创新积极性是不现实的。
其二应该有巨额的奖励政策。
“重赏之
下必有勇夫”。
其三是完善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政府应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也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走进企业联手,加快科技成果向新产品和服务的转化。
总之,要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有完善的制度,要有政策的引导,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全民自觉进行参与。
没有政府的领导,发展低碳经济只会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全民的自觉参与,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会实现。
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很多,但完善的制度和机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保障。
参考资料:
[1] 杨国锐 . 低碳城市发展路径与制度创新城市问题
[j] .2010年第7期.
[2]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r] .2007年
[3] 温丽萍. 论风电成本降低途径. 电力与能源[j] .2010年第27期.
[4] 李雷. 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望.光伏产业观察.2010年第9期.
[5] 李春蕾.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中国学术研究[j].201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