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53b94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c.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书中记录了歌德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与他的助手艾克曼的谈话。
这本书展示了歌德的思想和见解,让人们对这位伟大的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艾克曼先生初访歌德时,歌德已经70多岁了,但他仍然担任着大公爵的得力干将,处理宫廷里的各种事务。
他的时间被分配给了王公贵族、文学家、科学家、哲学家、画家等各种人物,他们经常在歌德的家中聚会,谈论艺术和歌德的作品。
在这些谈话中,他们经常讨论歌德的剧本和诗歌,因此,在音乐会上经常演唱歌德剧本中的歌曲,而在宴会上则经常朗诵他剧本中的某一段,这种高雅的生活氛围令人向往。
歌德的晚年生活并非一帆风顺,他经历了许多痛苦的事情,包括与席勒共同经营的魏玛剧院被烧毁、大公爵去世、儿子在意大利旅行途中中风而死、大公爵夫人去世等。
这些不幸的遭遇并没有击倒歌德,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更加专注于写作。
在这些经历之后,歌德《浮士德》进展得更快了。
在阅读《歌德谈话录》的过程中,我仿佛亲身经历了歌德的晚年生活,感受到了他的智慧和坚持。
这本书让我对歌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
歌德的品质和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14d4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3.png)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1歌德《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漫谈式的语录体著作,谈话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它以一种交谈的方式真实地记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其中尤以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最为人称道。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对此,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密切交流。
在无拘无束、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
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
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
他说:“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来看。
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吸收。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6f17eb04b35eefdc8d333b3.png)
高中生《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看着妈妈单薄的背影,我的眼眶也红了,——我仿佛看见密不通风的菜场里,妈妈大汗淋漓地招揽顾客做生意的情景。
歌德《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漫谈式的语录体著作,谈话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它以一种交谈的方式真实地记下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思想和实践经验,涉及哲学、美学、文艺理论、创作实践、自然科学以及日常生活和处世态度,其中尤以对艺术的真知灼见最为人称道。
在歌德生活的时代,有人认为诗人需要的只是他自己,只有孤独的作家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
对此,歌德认为,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需要的不是闭门不出地咀嚼孤独,而是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切交往以及作家之间的密切交流。
在无拘无束、开诚布公的相互交往中,可以得到最大的收获和满足。
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
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人类社会在发展,科技在发展。
据此,歌德认为,文化产品将在世界范围内交流,并且确信普遍性的世界文学将要形成。
他说:“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喜欢环视四周外国民族的情况,我也劝每个人都这么办,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
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不过我们一方面重视外国文学,另一方面也不应拘守某一种特殊的文学,奉它为模范……对其他一切文学我们都应只用历史眼光来看。
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
”关于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歌德强调民族文学的特殊性,同时又主张各民族文学相互了解、相互吸收。
吸引外国优秀文学的创作经验来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学,歌德自己是有深切体会的。
他曾对爱克曼说:“中国有成千上万这类作品,而且在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山野森林的时代就有这类作品了。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aca6c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4.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他与友人们的对话和思考。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而著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艺术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歌德在书中对于人生的思考所感动。
他认为人生是一场旅程,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成长。
他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力量。
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由的追求,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
其次,我对歌德在书中对艺术和文学的看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的表达,是对生活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强调了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认为他们应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启发和鼓舞人们,让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艺术家的崇敬,让我对艺术和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我对歌德在书中对于人类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他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社会的责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种对社会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思考,让我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读完《歌德谈话录》后,我对人生、艺术和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歌德的思想和语言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对艺术和文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e20a00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8.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完《歌德谈话录》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
这本书不是那种干巴巴讲道理的书,而是像和一位睿智的老朋友聊天,轻松又自在。
歌德在书中分享的种种见解,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大门。
书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歌德对于艺术和创作的看法。
他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绘画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决定去郊外写生。
我背着画架,带着颜料和画笔,满心期待地来到了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
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打招呼。
我找了一个舒适的位置,支起画架,准备开始我的创作。
一开始,我满心欢喜,觉得眼前的美景肯定能被我完美地呈现在画布上。
可是,当我真正拿起画笔时,却发现事情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想要画出花朵的娇艳,却怎么也调不出那种鲜艳的色彩;我想要描绘出微风拂过草地的动感,可笔下的线条却显得那么生硬。
我着急了,额头上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
我不停地修改,可画面却越来越糟糕。
就在我几乎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了歌德说的那句话:“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我突然意识到,我太过于追求完美地复制眼前的景象,却忽略了自己内心对于这片美景的感受。
于是,我放下画笔,闭上眼睛,深呼吸,用心去感受微风的抚摸,去聆听花朵的低语,去感受阳光的温暖。
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拿起画笔时,我不再纠结于每一朵花的形状和颜色是否逼真,而是试着用线条和色彩去表达我内心的情感。
我用轻快的线条勾勒出微风的轨迹,用明亮的色彩涂抹出花朵的生机,用大片的蓝色渲染出天空的辽阔。
渐渐地,画面开始有了灵魂,不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充满了我对这片美景的热爱和感悟。
当我完成这幅画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我看着自己的作品,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虽然它可能不如专业画家的作品那么完美,但它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承载了我那一刻最真实的感受。
通过这次经历,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歌德对于艺术的见解。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b502f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b.png)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启示的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入地体会到了歌德的智者之言,他那些闪烁着才智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却时时给予我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首先,我被歌德对于文艺的崇高目的的强调所感动。
他认为,文艺的真正意义在于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才智,使之更接近于真理与道义。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艺术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歌德的人道眼光和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使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更深入地关注到人的内在自我以及人的自然需求。
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面对社会问题时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我对歌德的才智与学理中的三种眼光印象深刻,即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和世界的眼光。
这三种眼光交相辉映,使歌德能够站在一个超越常人的高度,看到事物的本质,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
在书中,我还学到了如何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以及如何从全球视角思考地理文明的发展。
歌德提出的开凿巴拿马水道、连接欧洲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开通苏伊士水道等设想,都体现了他的全球视野和远见卓识。
最后,我对歌德关于天才的论述深感认同。
他认为,天才不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状态,而是与民族、时代等文化因素紧密相连的。
这种观点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民族和时代的一部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歌德谈话录》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对歌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进和成长。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17e3b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1.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一部重要作品,它记录了歌德与他的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和交流。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哲理而闻名于世,对于读者来说,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一部人生的指南。
在读完《歌德谈话录》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都产生了共鸣。
首先,我被书中所呈现的歌德的思想深深吸引。
他的思想宽广而深刻,对于生活、人生、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生是一场旅程,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探索和体验,而不是被困于生活的琐事和功利的追求中。
这种对于生活的豁达和对于人生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
其次,我对于《歌德谈话录》中的艺术观也有着深刻的感悟。
歌德认为,艺术是人类精神的表达,是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他对于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这种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于艺术的理解,让我对于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我也被《歌德谈话录》中的人生智慧所感染。
歌德在书中反复强调,人生是一种体验,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体验和探索,而不是被生活的琐事和功利的追求所困扰。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和探索,而不是在于功名利禄。
这种对于人生的理解,让我对于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歌德谈话录》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思想的宝库。
在读完这部作品之后,我对于生活、艺术和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相信,这部作品会对于每一个读者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e478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f.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一部重要著作,记录了他与友人们的谈话内容,内容涉及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读完《歌德谈话录》,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产生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我被《歌德谈话录》中的思想深深吸引。
歌德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思想涉及到了人生、艺术、自然等多个领域。
在谈话录中,他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他丰富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
他的思想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而且富有启发性,让人不禁深思。
其次,我对《歌德谈话录》中的艺术观念有了新的认识。
在谈话录中,歌德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待艺术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表达,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诠释。
他提倡艺术家要有高度的自觉和责任感,要把艺术视为一种追求真理和美的过程。
这些观点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启发,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外,《歌德谈话录》中的人生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德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认为人生是一种宝贵的礼物,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
他主张人们要有追求真理和美的精神,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这些观点对我来说是一种鼓舞和激励,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总的来说,读完《歌德谈话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歌德的思想和观念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深度,而且富有启发性,让我对人生、艺术等诸多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这部著作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修养、有内涵的人。
《歌德谈话录》经典摘抄及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经典摘抄及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92fee6ab4daa58da0114a54.png)
《歌德谈话录》经典摘抄及读书笔记摘抄1.如果诗人每天都抓住现实生活,并经常以清新的心境来处理呈现在他眼前的事物,那么他总可以写出一部好作品,即使偶尔不成功,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每次想写些东西,总想的很大,要什么齐备,要读多少东西,要怎样怎样才会开始准备,然后到真的准备好了材料,发现自己的灵感少了甚至没了,就这样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而且有时候即使自己写一部东西出来,有不错的片段,却不能保证全部很好,就想一张专辑很多歌都是为了其中一两首作陪衬而附带的。
这样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就写那些很好的片段呢?2.“呸!”歌德笑着说,“仿佛爱情与智力有某种关系似的!我们之所以喜欢一个年轻的女子,并不是因为她有智力,而是因为她身上有许多其他的特点。
我们喜欢她的美丽、年轻、调皮、爽直,喜欢她的性格,也喜欢她的缺点、怪念头,以及其他所有非言语所能描绘的东西。
可是我们并不喜欢她的智力是,如果她的智力是出色的,那么我们重视它,这样,在我们的眼里,一个姑娘可以获得无限的价值。
如果我们已经喜欢上她,那么她的智力也许会把我们吸引住;但是,单靠智力是无法燃起我们的激情的。
”这段话真的够经典了,歌德对女性的吸引力的一个总结性解释。
其实尽管现在女性权利已经那么公平化,但是男性对女性吸引力还是很明显侧重于外在美。
我自己就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虽然阅历已经相当丰富并对这方面有些个人看法了,而且自己还常说,选女孩最主要是看一个善良的内心和勤劳与否,但是今天看了我一直要好的知己同学,看见她没以前那么可爱漂亮了,突然内心难受,之余还增添了陌生感。
我不知道这跟歌德前辈说的是否相关,不过我发现自己对外表还是相当在乎的。
3.只有靠观赏最优秀的作品才能培养出鉴赏力,所以我只让你看最好的作品。
如果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那么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
这是其中一个让我喜欢歌德的原因,其实我们从小就受歌德的影响,老师总想让我们读最优秀的作品来促使我们进步。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范文(2篇)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范文(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a6bd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a.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范文《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和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他也创作了许多戏剧、诗歌、小说,同时,他也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和造型设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歌德在当时的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本书中主要写了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文艺、美学、自然科学思想等方面的见解。
我们应该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艾克曼,是他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描写出这些精彩的论述和对白以及这位伟人的一言一行。
这本书中充满了一位智者对另一位智者的评价,这些评价有的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有的给人很大的启发,有的让人茅塞顿开。
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的话语,就像是圣水一样洗礼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精神得到解放提升。
歌德这位智者不像其他人,他不是一个会盲目随大流的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原则,这种精神充分体现在整本书里。
比如下面这句话:“不是只有以刀枪上阵才是爱国,文人还可以以思想、作品启迪人民的思想心智,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行动,和上阵杀敌的将军是一样的。
"在哥德看来,一个诗人不应该有任何狭义的想法,真正的诗人应该爱护国家和人民。
歌德也是一个崇尚和平,讨厌暴力的人。
他认为“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是不可取的,甚至是野蛮的、无耻的。
他的这种观点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明。
阅读此书能为你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
歌德的一些话录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于心,它能指引我们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范文(2)《歌德谈话录》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这本书是歌德在他的晚年,通过记录和整理他与朋友、学生以及其他人的谈话而创作的。
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吸引了很多读者,我也不例外。
读完《歌德谈话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被书中歌德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质所震撼。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四篇)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13b6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f.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
在书中,可以了解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许多著名诗人,作家的评价,以及他对许多科目的独特见解。
正是爱克曼给世人记录下了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爱克曼忠实的记录了歌德晚年的一些有关哲学,美学,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重要谈话。
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而且用世界眼光预示世界地理文明的发展。
就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多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多瑙河与菜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河的航程。
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他关心青年一代,对他们的创造给予忠告。
他不支持暴力革命,认为是“为了得到一些好的东西,而以毁灭同等数量的好东西为代价”。
在这本书里,充分体现歌德的伟大思想和人性光辉。
从而告诉我们一种精神。
通过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一场心灵的盛宴,灵魂的洗礼。
在了解歌德的生活,思想的同时,有所感悟。
我想,认真读过《歌德谈话录》的朋友,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里脑海里。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二)《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的主人公是歌德,他是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和欧洲最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
他也创作了许多戏剧、诗歌、小说,同时,他也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和造型设计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歌德在当时的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本书中主要写了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文艺、美学、自然科学思想等方面的见解。
我们应该感谢这本书的作者艾克曼,是他用自己的辛苦劳动描写出这些精彩的论述和对白以及这位伟人的一言一行。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bb8920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d.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完《歌德谈话录》这本书,感觉就像和一位智慧的长者进行了一场深入灵魂的对话。
这本书没有那种让人望而生畏的高深理论,反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实的感悟。
在书中,歌德对于文学、艺术、人生的见解,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我思维的角落。
他对于创作的看法,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他说,创作者不能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要有自己内心坚定的方向。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写作经历。
那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作文比赛,主题是“家乡的变化”。
我满心欢喜地投入到创作中,我写了家乡新建的高楼大厦,拓宽的马路,还有越来越多的商场和娱乐设施。
我自认为写得很不错,满心期待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
可当我把作文交给老师后,老师却给了我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建议。
她说,我的作文虽然描述了家乡表面的变化,但缺乏了对家乡人民内心感受的刻画,没有真正写出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冲击。
这让我一下子陷入了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想按照老师的建议去修改,可又觉得违背了自己最初的想法。
就在我纠结的时候,我想起了歌德的话,创作者要有自己的坚持。
于是,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作文,我决定在保留原有描述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关于家乡人民的故事。
我写了隔壁老奶奶从破旧的平房搬进了崭新的小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写了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因为家乡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留在家人身边;还写了村头的张大爷,看着曾经的农田变成了现代化的工厂,虽然有些不舍,但也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当我再次把作文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最终,我的这篇作文在比赛中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歌德关于创作的观点。
创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坚守。
歌德还谈到了对于艺术的理解。
他认为艺术应该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一次参观画展的经历。
那次画展展出的大多是一些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作品。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53c50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9.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最近读了《歌德谈话录》这本书,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多呀!在书中,我仿佛置身于歌德的世界,聆听着他的智慧之音。
歌德对于文学、艺术、人生的见解,就像一道道光,照亮了我思维的角落。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歌德对于创作的看法。
他说,创作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灵感的火花。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决定去公园散步,放松一下心情。
公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有老人在悠闲地打着太极,有小孩子在欢快地奔跑嬉戏,还有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漫步在花丛边。
我随意找了个长椅坐下,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个卖气球的小贩。
他穿着一身有些旧但很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
他手里拿着一大把五颜六色的气球,那些气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就像一个个梦幻的精灵。
有一个小女孩跑向他,眼睛里充满了渴望,她拉着妈妈的衣角,撒娇地说:“妈妈,我想要一个气球。
”妈妈微笑着答应了,小女孩兴奋得手舞足蹈。
小贩细心地挑选了一个粉色的气球,递给小女孩,还轻轻地帮她系在了手腕上。
小女孩开心地笑着,一蹦一跳地跑开了,那粉色的气球也跟着她的节奏上下舞动。
我看着这一幕,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这个平凡的场景中,充满了生活的温馨和美好。
小贩的耐心和善良,小女孩的天真和快乐,妈妈的温柔和宠爱,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无比动人的画面。
我开始思考,如果把这个场景写进故事里,会是怎样的呢?也许可以是一个关于成长和温暖的故事,小女孩因为这个气球,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从此心中充满了爱和勇气;也许可以是一个关于陌生人之间的善意的故事,小贩的一个小小的举动,给小女孩的童年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就像歌德说的,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往往蕴含着最真实、最动人的力量。
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感受,就能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
再说说歌德对于艺术的看法。
他认为艺术应该是自然与心灵的结合,既要反映现实,又要超越现实。
《歌德谈知录》读书笔记高中
![《歌德谈知录》读书笔记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42fd232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5.png)
《歌德谈知录》读书笔记高中歌德,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自然科学家,博物学家,画家,是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歌德的心目中,父亲是严厉的,严肃的。
歌德的母亲用不同于父亲的那种温柔体贴的母爱安抚、保护、鼓励着歌德,促使他愉快地、始终如一地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并竭力培养歌德掌握对于文学的正确理解能力。
歌德小时候,母亲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膝头,讲述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他听。
母亲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语汇也十分丰富。
歌德常常听得如醉如痴。
也许正是继承了母亲的这种才能,歌德在自己的朋友中间,总是以知晓各种趣味横生的笑话而著名。
歌德成年以后,母亲仍是他与之共同探讨创作的伙伴。
同时,母亲还起着激发他创作热情的作用。
对于儿子的作品,母亲是凡有必读,并总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论。
歌德深有感触地说:从父亲那里,我得到一付强壮的体魄和做一个正直人的人生观,从母亲那儿,那么继承了她乐观的性格和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
对我而言,这本书读得非常畅快,以至某个周五的晚上,原本打算轻轻松松看个电影,翻开读了几页就再也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到了十二点。
对于那些企图写点什么的人来说,这些经验之谈太实在太可贵,以至我写下这些阅读心得之后,翻开黄灿然的《必要的角度》,看到一篇《歌德的智慧及其他》,不少句子就是我刚刚抄写下来的,甚至惊异于我们抄写段落的相似性。
以下是阅读时记下的点滴心得:1、不要过早醉心于大作品的创作,从描绘日常生活提供的、熟悉的小题材开始,循序渐进,既能随时享受创作的喜悦,也是成就一个优秀作家的最正确捷径。
这一两年看了无数半成品长篇,惊异地发现,有那么多人热爱写作,可有那么多人,或许连一个像样的千字文章尚且不能写得有滋有味就操刀长篇,且一写就是十几万,网络时代的写作自由随心却又失之急躁。
对于大多数没有天分且喜爱写点什么的人来说,尝试着将每天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感受深刻的描写下来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
这一点值得我谨记终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1b7b20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b.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完《歌德谈话录》这本书,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思想之旅。
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歌德这位文学巨匠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
在书中,歌德对于文学、艺术、人生的见解,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他的话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像一位亲切的长辈,用平实而富有智慧的语言,与我分享着他的经验和思考。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歌德对于创作的看法。
他强调创作者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和素材。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次写作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写一篇关于春天的散文。
一开始,我坐在书桌前,绞尽脑汁地想着各种华丽的辞藻,试图描绘出春天的美丽。
可写出来的东西,总觉得空洞无物,缺乏生命力。
于是,我决定放下笔,走出家门,去真正感受春天。
我来到了附近的公园,一踏入公园的大门,那满眼的春色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
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探出了头,像是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湖边的柳树垂下了柔软的枝条,那嫩绿的叶子就像一片片小小的翡翠。
微风拂过,柳枝随风飘舞,就像姑娘的长发在风中飞扬。
湖面上波光粼粼,一群鸭子在欢快地游来游去,时而把头伸进水里,时而拍拍翅膀,嘎嘎地叫着,好不快活。
我沿着湖边漫步,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泥土的气息,那是春天特有的味道。
我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阳光洒在脸上的温暖。
在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歌德所说的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我不再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词汇,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把我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
回到家后,我一气呵成地完成了那篇散文,读起来充满了真情实感。
歌德还谈到了对于艺术的欣赏。
他说,欣赏艺术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要深入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这让我想起了我参观美术馆的一次经历。
那次,我在美术馆看到了一幅名为《希望》的油画。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7df13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e.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完《歌德谈话录》,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内心被深深触动。
这本书不是一部普通的文学作品,而是一扇通向伟大诗人、思想家歌德内心世界的窗户。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歌德。
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只存在于经典著作中的文学巨匠,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丰富情感和深刻见解的人。
他对文学、艺术、自然科学乃至人生的种种思考,都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歌德对于文学的见解让我受益匪浅。
他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真正伟大的作品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的结晶。
这让我明白了,想要创作出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就必须扎根于生活的土壤,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周围的一切。
同时,他也指出了文学创作需要具备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不能盲目地模仿他人,而是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
这使我反思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明白了只有形成独特的风格,才能在众多的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艺术方面,歌德的观点同样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他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一种提炼和升华。
艺术家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到自然中最美好的瞬间,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将其展现出来。
而且,艺术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一种对真理和人性的探索。
这让我对艺术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仅仅把艺术看作是表面的形式和技巧,而是一种能够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力量。
歌德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视也让我感到惊讶。
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并不常见,但他却能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他认为自然科学能够为文学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文学又可以以一种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传播自然科学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知识的领域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将它们孤立地看待。
我们应该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以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见解,歌德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让我深受感动。
他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f1c8a1df46527d3250ce05c.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说话录》读后感(一)《歌德说话录》是一原让人蒙损无量的孬书模板。
正在书模板外,您会理解到粗彩的阐述战对皂,借能够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因、司汤达等驰名诗人、做野的细腻评估,以及他对政乱、文艺、哲教、做作迷信、宗学等多圆里的独到睹解。
人们应该感激做者爱克曼的辛劳逸动,他用谦厚的献身精力给众人记载高了歌德那位伟年夜人物的一言一止。
读那原说话录,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欢快战谦足。
歌德这些闪烁着伶俐取教理之光的话语,虽然说并不是句句皆是真谛,但能不时给咱们以精力的封迪、束缚、浸礼战晋升。
歌德的伶俐取教理之外有三种目光,即:人叙的目光、艺术的目光、世界的目光。
那三束目光交相照映,组成了歌德白叟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叙目光是取他的艺术目光严密联合正在一同的。
当他弱调文艺的高贵目标时,是念让人们充实留意到文教艺术对丰盛、脏化、晋升人的精力、伶俐的重要意思。
歌德不只用世界目光掌握文明的谢搁性,并且用世界目光预望寰球天文文化的开展。
便正在1827年,他领高了三年夜誓愿:1、谢凿巴拿马运河,买通从年夜西洋到承平洋的最远航叙;2、把欧洲的二年夜河道多瑙河取莱茵河连贯起去;3、开明苏伊士运河,年夜年夜缩欠从欧美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尔念经验那三年夜事务,以是为了它们值失再活几个五十年。
”歌德1832年谢世,已能睹到那三年夜誓愿的真现。
但正在他逝世三十七年后的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明了;又过了四十五年(1914年),巴拿马运河也通航了;便正在那期间,多瑙河取莱茵河也由一条运河连贯起去。
歌德,那位年夜艺术野、年夜思维野,他具备脱透百年的预感性,那预感性又邪是他这巨大、谢阔的世界目光的体现。
歌德临末时对身旁的人说:“翻开窗户,让更多的光出去!”咱们邪处正在一个“翻开窗户”的时期。
尔念,仔细读过《歌德说话录》的伴侣,城市感触有一束精力的光照入了脑海面。
《歌德说话录》读后感(两)《歌德说话录》一书模板,感到颇深。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0bcd8c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6.png)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歌德谈话录>读后感》读完《歌德谈话录》这本书,感觉就像跟一位智慧的长者畅聊了一番,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在这本书里,歌德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文学巨匠,而是一个亲切、真实,对生活和艺术有着独特见解的人。
他的话语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弯弯绕绕,每一句都实实在在,直抵人心。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歌德对于艺术创作的看法。
他说艺术创作就像是酿酒,需要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画画的经历。
以前我总是心急,想着一下子就能画出一幅惊世之作。
结果呢,往往是画得乱七八糟,自己都看不下去。
后来我试着静下心来,一笔一笔地去描绘,去感受每一个线条和色彩的魅力。
就像酿酒一样,慢慢地等待,慢慢地酝酿,最后出来的作品,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至少让我自己感到满意。
还有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让我深有感触。
歌德说自然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应该向自然学习。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去爬山的经历。
那座山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就是我们家乡一座普通的小山。
一开始,我只是想着赶紧爬到山顶,证明自己的体力。
但是当我真正走进山里,看到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闻到泥土和花草的芬芳,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
我放慢了脚步,仔细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斑,像是大自然洒下的碎金。
路边的野花,五颜六色的,每一朵都有着独特的姿态,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还有那些石头,有的圆润光滑,有的棱角分明,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也明白了歌德为什么说我们要向自然学习。
自然用它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展现着美,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刻意。
歌德还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就应该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不能满足于现状。
这让我反思起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觉得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温馨的家庭,人生就圆满了。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太狭隘了。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1293f3e79563c1ec5da71c2.png)
《歌德谈话录》的读书笔记建立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文学艺术的民族特点。
歌德认为作家、艺术家一定要认识自己民族的特点,作品一定要有民族性,这样才能使它保持这些特点并且通过这些特点同它交往……一个真正的、全面的宽容应做到如何使每一个别的人和民族的特点能够自己保持下来,因为他们确信: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会因此而显露出来,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歌德的思想存在一些偏颇之处,他说:“探测宇宙的活动,非人类的能力所及,理解万物的奥妙,也非人类在小小的空间内所能完成,只是徒浪费努力。
因为人的理性与神的理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人根本无法左右神的理性”。
他认为人不可能探测认识宇宙,世间存在着神,人无法左右神,这是一种唯心思想,他的这种思想使我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正内涵。
每个人都有缺点,歌德也不例外,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你的不足就是你没有缺点。
我觉得这很能说明歌德是伟人,但又是常人。
我很崇拜歌德,不仅仅因为他的话语大半都使用的是优美的字眼来修饰,我更爱他的思想。
他曾说:“世界是宽广、美丽的,但是我却由衷地高兴自己拥有一个小庭园,这个庭园虽小,却是自己的庭园,它的土地更不需要园丁的灌溉。
倾心于自己庭园的人,拥有名誉、快乐与喜悦”。
他这简单的百来字却是我一生的追求,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很多时候就在那里想“我不要太多的金钱,不要太高的地位,因为那样也不一定能快乐,同时,人是贪婪的动物,再多的钱和再高的地位也满足不了人的欲望,我只要一个美丽舒适的小庭园,它里面有着喜悦快乐就够了,他的那段话几乎说出了我的心声。
在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却有希奇古怪,他们渴望美好乞求神的保佑,但当现实与他们想像相背驰时,一切的一切就会显得那么虚无缥缈、苍白无力。
歌德说:“人真是深不可测,他们希望神对待他们如同自己同辈一样,得到最高的存在。
如果不如他们所愿,神、爱神、善良之神等等,一概不再招呼。
此时,神对人类,尤其是对每日赞美神的圣职人员而言,知识一句空话,徒具其名而已;即使口中仍然赞美神,心中却毫无敬仰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歌德谈话录》读书笔记《歌德谈话录》是一本让人受益无穷的好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到精彩的论述和对白,还可以听到歌德对莎士比亚、拜伦、雨果、司汤达等著名诗人、作家的细致评价,以及他对政治、文艺、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等多方面的独到见解。
人们应该感谢作者爱克曼的辛苦劳动,他用谦逊的献身精神给世人记录下了歌德这位伟大人物的一言一行。
读《歌德谈话录》,是颇使我受感动的,这其中有一种“体味智者之言”的愉快和满足。
歌德那些闪耀着智慧与学理之光的话语,虽说并非句句都是真理,但能时时给我们以精神的启迪、解放、洗礼和提升。
让我的对人生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使我更深切的感悟到爱国、人类自然、人生荣辱、宗教信仰、道德情操、个人集体、志向成才、读书学习、文学艺术的真正内涵。
我认为,观览现今,歌德的几个观点实在是发人深省。
歌德的智慧与学理之中有三种眼光,即:人道的眼光、艺术的眼光、世界的眼光。
这三束眼光交相辉映,构成了歌德老人的智者之言。
歌德的人道眼光是与他的艺术眼光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当他强调文艺的崇高目的时,是想让人们充分注意到文学艺术对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智慧的重要意义。
歌德不仅用世界眼光把握文化的开放性,而且用世界眼光预视全球地理文明的发展。
母亲在那个险恶的年代,在个人安危毫无保障的日子里,她心系远方的儿子和孙子,她克制着内心的恐惧和痛苦,把坚强、安详、无微不至的关怀传送给漂泊异国他乡的亲人。
一件为孙儿一针又一针织出来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却为“礼薄”而不安;为了让儿子在异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丝不苟地写下菜肴的制作程序,惟恐疏漏一个细节;她爱夫爱子,一生为这个家奉献。
然而,她同样为了不再忍受人格尊严被践踏和侮辱,夫妻二人共同将生命融合,迈向永恒。
或许更多的是徇情,这也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吧。
在1827年,他发下了三大誓愿:一、开凿巴拿马运河,打通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最近航道;二、把欧洲的两大河流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三、开通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从西欧到印度洋的航程。
他说:“我想经历这三大事件,所以为了它们值得再活几个五十年。
”1828年3月12日的谈话录中,歌德提出:近代文化病根在城市,年轻一代受摧残,理论和实践脱节。
他认为,“我们的情况太矫揉造作、太复杂了,我们的营养和生活方式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们的社交生活也缺乏真正的友爱和良好的祝愿……人们往往宁愿生在南海群岛上做所谓的野蛮人,尽情的享受纯粹的人的生活,不惨一点假。
”歌德的话深深反映了现代人尤其是所谓的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处事方式:虚情假意、矫揉造作。
人们为了金钱、名声、权利……而化作一副小人嘴脸,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这是时代的痛苦,这是现代人遭受地祖先的罪孽的惩罚,而现代人还要加上自己的罪孽去贻祸后代。
所以,我们所谓的朝阳、花朵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灵魂丧失了他们该有的本真,眼睛丢失了该有的神采,思维忘却了他们该有的想象力。
重复着加深着前人的虚伪,假情假意,被精神束缚,随波逐流,以致后面的千千万万辈。
所以,为了挽救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歌德提出:“少一点哲学,多一点行动的力量,少一点理论,多一点实践,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拯救,人民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可以从下面做出很多事来,统治者和臣僚们从上面也可以做出很多事来”。
拯救我们的未来,必须需要大家的力量。
歌德对近代文化病根的追究及探讨给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发展指引了一条明路。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再看看在读书学习上,歌运担“他们在学校里教的东西太多了,太多了,而且是漫无边际的铺开,远远超出听课者的需要……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
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歌德针对当时的西方教育传统提出的这些看法,虽说并非句句在理,但是在精学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我们莘莘学子应该实践贯彻的。
学一定要致用,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需要,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
”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
“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
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
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
”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
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读这本谈话录,歌德的自由观是最直击我心灵的东西。
歌德说,“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一个人如果只要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的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
”歌德还谈到了他的好友席勒,指出席勒的送命就是自由理想害了他。
依我愚见,歌德的自由观实际上是一种节制的自由观,且我认为而这种自由观是现代人应有的自由观。
诚然,自由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东西,但是,如果是钻牛角尖般追求一种绝对自由,是否就得要独自一人不受任何工作、情感、区域的束缚,浪迹在天涯,一个人享受自由同时享受孤独和寂寞,恐怕到时任随多大的地域空间也只能更加的凸显自己的孤零。
所以,我们追求自由,但是我们还仍在这世界生活,我们应该知足,我们的日常的一般的行动是不受束缚的,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是自由,同时,我们还是得正常的与人交往,工作,吃饭。
总之,我们得学会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
第一,剥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工人切身体会到的。
马克思把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形象地说成,一部分是为了弥补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为资本家创造的“剩余劳动”,非常直观而且简单明了,很容易使工人接受。
刚出生的小羊水灵鲜嫩,活杀活吃,对于生性凶猛的藏獒来说,无疑是顿难得的盛宴。
沈石溪想:这只小羊羔和那只小野猪是同样的下场。
一个让我深感意外惊讶万分又终生难忘的镜头映入我眼帘:小羊羔已抖抖索索站立起来,秀气的养眼半睁半闭。
曼晃侧卧在小羊羔身旁,长长的狗舌舔着小羊羔身上湿漉漉的胎液。
我仔细看曼晃的脸,表情温柔,狗眼充满母性的光辉,仿佛是在舔吻它亲生的狗崽,沈石溪带着小羊回到观察站,并把刚才发生的告诉向导巴强,他兴奋地告诉我它已经是条渡过魂的藏獒了。
哦,可以用它换两头牦牛了!事实上当我对一部电影用到这些褒义词的时候,通常是在说日本电影。
《情书》、《在世界尽头呼唤爱》、以及岩井俊二的几乎全部电影,这些电影的成功之处绝不仅仅在于感人肺腑,更多的时候他们让我感同身受,觉得这就是身边随时在发生着的故事,甚至我可以从主角身上找到自己过往生活的影子。
生活化的场景、人物、对白、甚至是看似简单的情节设置,导演和编剧的每一处细节设计都恰到好处地为观众的情绪变化做好了铺垫,观众可以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中投入到故事中去,处在每一处情节的背景中思考问题,情绪也随着角色起伏变化,一切好比是亲身经历,感受来得深切、却又真实。
读到这里,我的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顿时酸酸涩涩。
我想内疚的不应该只有吉利欧的爸爸,还有我。
和吉利欧相比,我的家庭条件比他好很多。
要什么有什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
可还是不好好学习。
初次看《西游记》是在六岁左右,那时只觉得很好看,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情节曲折,使我回味无穷。
后来再看《西游记》是在十岁时,那时已经懂事了,明白这故事里的道理了,也更加欣赏这本书了。
如今,再看这本书时,里面的道理便了解的更多了!这本书的作者是吴承恩,他是明朝著名的小说家。
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师徒经过了重重磨难和各种考验,仍坚持到底,不屈服,顽强的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成佛的神话传说。
《西游记》使我感受到世间的正与恶,以及只有敢于拼搏,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歌德谈话录》是一本意蕴深刻的书,内容涉及的很多方面可能并不是吾等才疏学浅之辈能够参悟的,只能凭着我的本真尽力的去思考。
歌德,这位大艺术家、大思想家,他具有穿透百年的预见性,这预见性又正是他那宏大、开阔的世界眼光的表现。
有一次,凤姐的公公---老流氓贾赦看上了老太太的丫环鸳鸯,可他自己又不敢说,于是托她的婆婆邢夫人找到凤姐,希望她去找老太太说。
前文说过,凤姐很孝顺啊,自然不能指着贾赦的鼻子大骂:“你这个臭流氓!”可是,她又那么的嫉恶如仇,自然也不能帮他的忙啊!于是,凤姐就展开她的聪明才智,三十六计,躲为上计。
最后邢夫人在老太太那碰了一鼻子灰。
百善孝为先,老流氓的行为又确实让人不齿,凤姐该怎么做?能有比躲开更好的办法吗?不失孝道,不为非作歹,凤姐,难能可贵呀!他临终时对身边的人说:“打开窗户,让更多的光进来!”正如歌德临终箴言所说,我认为,不管是何种层次的人阅读这本书必定都会感到有一束精神的光照进了脑海里。
以上是xx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