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9普地板块构造
南京大学_普通地质学_8普地褶皱+断层 第八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几何关系:每个褶皱横切面上可确定-弧尖,弧尖的连线 为枢纽,若干枢纽组成轴面。
3 褶皱分类(93页) (1)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 (2)根据剖面形态划分
4.空间位置由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产状三要素)所确定 a.走向strike: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交线方向。 b.倾向dip: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倾斜线即层面上与 走向垂直的线(指向下方)。 c.倾角dip angle: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夹角(真倾角)。 视倾角小于真倾角。
5.岩层厚度thickness:岩层顶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真厚度); 非垂直距离为假厚度(大于真厚度)。
● 确定地层正常与倒转 (2)应用● 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
● 寻找油气矿产的富集部位 ● 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三.断裂构造
1.定义:岩石中沿不同方向发生的破裂构造。 破裂面二侧岩石有明显位移的为断层;无明显位移的为节理。 2.断层的几何要素 ● 断层面: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 ● 断层盘:断层二侧的岩块
●倾斜岩层才有走向、倾向、倾角。 ●水平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均为零。 ●垂直岩层无倾向,用走向描述。 ●火成岩:层状侵入体有走向、倾向、倾角;厚度即二 边界之间的距离(无所谓顶底)。 非层状火成岩形态复杂,其产状据其延伸方向确定。
二.褶皱 fold 1 定义: 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
逆掩断层(倾角<30度)
(3) 根据断层组合分4种: ● 阶梯状:一系列走向平行的正断层. ● 叠瓦状:一系列走向平行的逆断层. ● 地堑Graben、地垒Horst:二条以上断层,断层面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舒良书复习整编重点
普通地质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2、岩石圈:地壳加上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幔合称为岩石圈3、地质学的任务:(1)指导人们寻找和开发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2)指导人们抵御自然灾害(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4、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主要发生在固体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个圈层相互作用(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河流、冰川、地下水、海水、湖泊、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5、地质作用的特点:区域特色、复杂性、漫长性第二章矿物1、矿物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单元,元素是构成矿物的基本物质单元2、地壳元素丰度(克拉克值):某一地区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称为该地区的元素丰度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非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晶面:包围晶体的平面晶体结构:其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呈有序排列的状态5、同质多象: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的现象,如石墨、金刚石类质同象: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如橄榄石(Mg,Fe)2[SiO4]中的Mg2+和Fe2+可以相互替代6、显晶质:用肉眼或者放大镜能看出来的晶粒隐晶质:晶粒细微,要通过显微镜才能分辨7、矿物手标本的鉴定,一般可根据其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及特征(a)矿物的形态矿物单体(单形):同形等大的晶块组成的晶体,形态有柱状体、针状体、板状体、双晶体矿物集合体(聚形):由矿物单体组成的的聚集体,形态有柱状体、针状体、板状体、块状土状(b)矿物的物理性质: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力学性质(硬度、解理、断口)(1)透明度:指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光线能从矿物0.03mm薄片透过,称其为透明矿物(2)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分为金属光泽:反射很强,方铅矿半金属光泽:反射较强,磁铁矿非金属光泽:i)金刚光泽,反射较强而耀眼,金刚石;ii)玻璃光泽,反射较弱,方解石、石英晶面(3)颜色:白色、他色、假色(4)条痕:指矿物粉末的颜色(5)硬度:摩氏硬度计1 滑石 6 正长石2 石膏7 石英3 方解石8 黄玉4 萤石9 刚玉5 磷灰石10 金刚石注:指甲2.5 ,小刀5.5(6)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解理面)的能力,如云母、方解石根据解理的完好程度分类:极完全、完全、中等、不完全解理四类(7)断口:指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形成的断裂面,主要见于解理不发育的矿物集合体中,如石英8、常见矿物(1)石墨:常见为鳞片状集合体,有时为块状或土状,色与条痕均为黑色,金属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度1~2(2)石英:常呈单晶或晶簇出现,或呈致密块状集合,玻璃光泽,硬度7,贝壳状断口(3)萤石:常呈块、粒状集合体,或立方体、八面体单晶,颜色多样有绿、紫、黄、蓝等,透明,玻璃光泽,硬度4,有4个方向的完全解理(4)方解石:常发育成单晶或晶簇、粒状、块状集合体,常呈白、灰、浅红、黄色,玻璃光泽,硬度3,具有3个方向斜交的完全解理,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5)白云石:块状集合体,一般为白色,因含Fe常呈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具有3个方向斜交的完全解理,遇冷稀盐酸反应微弱(6)硬石膏:单晶体呈等轴状或厚板状,集合体常呈块状粒状,纯净的透明,含杂质的乘暗灰色,玻璃光泽,硬度3,有互相垂直的3组完全与中等解理(7)石膏:单晶体常为板状,集合体常为块状、纤维状,白色,玻璃光泽,纤维状为丝绢光泽,硬度2,具有多方向的解理(8)橄榄石:常为粒状集合体,淡黄绿到橄榄绿,玻璃光泽,硬度6~7,解理不发育(9)普通辉石:单晶体为短柱状,横切面为正八边形,集合体为粒状,绿黑色,玻璃光泽,发育平行柱状方向的两组解理(10)普通角闪石:单晶常见,为长柱状,横切面呈六边形,集合体常呈纤维状,绿黑色,玻璃光泽,发育平行柱状方向的两组解理(11)滑石:单晶体为片状,通常为鳞片状、纤维状、块状集合体,白色,解理面上珍珠光泽,平行片状方向解理完全(12)白云母:单晶体为短柱状及板状,横切面为六边形,珍珠光泽,晶体细微称为绢云母,薄片无色透明,有平行于片状方向的极完全解理,易撕裂成薄片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1、岩浆作用:岩浆发育、运动、冷凝固结成为火成岩的作用,包括喷出作用与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固结的过程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体,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过程2、岩浆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高温硅酸盐为主的熔融体,其中硅铝氧化物含量高,温度低,气泡多的岩浆黏性大3、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由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火山灰形成凝灰岩,火山砾及火山渣形成角砾岩,火山块形成集块岩4、火山喷发方式:中心式喷发:岩浆沿管状通道上涌,从火山口喷出裂隙式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狭长裂缝喷出5、喷出岩浆的类型,根据SiO2含量进行分类(1) SiO2<45% ,超基性岩浆,富含Fe,Mg氧化物,超镁铁质岩浆,科马提岩(2) SiO245%~52% ,基性岩浆,又成玄武岩浆,镁铁质岩浆,玄武岩,由辉石、斜长石组成(3) SiO252%~65% ,中性岩浆,又称安山岩浆,安山岩,由中性斜长石与角闪石组成(4) SiO2>65% ,酸性岩浆,又称花岗质岩浆,流纹岩,由石英、钾长石与钠长石组成6、侵入岩的产状(1)岩基:规模极大的侵入体(2)岩株:截面积数十平方千米以内的侵入体(3)岩墙:也称岩脉,狭长形的侵入体(4)岩床:层状板状的侵入体(5)岩盖:底平上凸,岩盆:中间向下凹7、火成岩的结构指火成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相互关系8、火成岩的构造指火成岩中矿物集合体的形态、大小及相互关系,有块状构造,流动构造,气孔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层状构造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1、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2、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中颗粒的性质、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类碎屑结构:岩石中的颗粒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非碎屑结构:岩石中的物质由化学沉积作用形成3、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和排列形式,包括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结核,印模其中层理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递变层理,交错层理4、沉积岩分三大类,(1)陆源碎屑岩,包括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和黏土岩(页岩,泥岩)(2)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3)内源沉积岩,包括化学岩(灰岩,白云岩,硅质岩,铝质岩,磷质岩,)和生物化学岩(硅藻岩,放射虫岩)第五章变质作用与变质岩1、变质作用:岩石基本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份、化学成份、岩石结构构造的变换,形成新的结构构造或新的矿物与岩石的作用(属于地球内动力作用范畴)2、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3、变质岩中的矿物: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硅灰石、石榴子石、滑石、透闪石、阳起石、蛇纹石4、变质岩的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5、变质岩的构造:(1)变成构造:包括斑点状构造、板状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2)变余构造:变质岩中残留原岩的构造,变余气孔构造、变余层状构造6、变质作用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由岩浆活动引起,发生在火成岩与围岩接触带范围内,例如角岩,大理岩,石英岩,矽卡岩(2)区域变质作用,广大范围内由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引起的变质作用,例如板岩,片岩,片麻岩,千枚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3)混合岩化作用,由变质作用向岩浆作用转变的一种过渡性成岩作用,混合花岗岩(4)动力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石在强烈的定向压力下变化,糜棱岩,构成韧性剪切带第六章地质年代1、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年代)及地质体形成或事件发生距今的年龄(绝对年代)2、国际地质年代表:Q N E K J T P C D S O Є(新→老)第四级Q、新近纪N、古近纪E、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Є第七章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1、地震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距、等震线2、强烈地震一般特点:突发性、破坏性、连锁性3、地震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诱发地震震源深度分类:深源地震、中源地震、浅源地震4、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部分能量以弹性振动波的形式在地球中传播,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1)体波纵波:推进波,P波,质点做前后运动,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横波:剪切波,S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破坏性较强(2)面波,不是从震源发生的,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仅沿面传播,不能传入地下,分为勒夫波与瑞利波5、地震的震级:衡量地震规模大小的量,由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的破坏程度第八章第八章构造作用与地质构造1、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的机械运动,分为水平运动(相邻块体背向分离、相向汇聚、剪切错开)和垂直运动(差异性上深下降)2、构造变形:使地质体原有形态和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作用3、岩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4、褶皱的几何要素:核、翼、弧尖、枢纽、轴面、轴线5、褶皱的类型:背斜(油气、)、向斜(煤矿、地下水)6、褶皱分类轴面产状分类:直立、倾斜、倒转、平卧横剖面形态分类:扇形、箱行、单斜枢纽产状分类:水平、倾伏7、褶皱野外判别,沿倾斜方向上相同年代的地层作对称式重复出现,背斜核老两翼新;向斜核新两翼老8、断裂包括断层与节理断层: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破裂,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位移滑动节理:在地质作用下,岩块发生一系列规则的破裂,但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没有发生明显位移9、断层几何要素:断层面、断层盘(断层面以上的上盘)、断层滑距10、断层命名(1)根据断层两盘滑动方向:正断层(上盘下降)、逆断层(上盘上升)、走滑断层(2)根据断层走向与被断岩层走向:走向断层(平行)、倾向断层(垂直)、斜向断层(斜交)(3)根据断层组合关系地垒:倾斜面相背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下盘(上升盘),常为山岭地堑:倾斜面相向的两个正断层所夹持的共同上盘(下降盘),常为谷地11、断层的识别标志(1)擦痕、镜面与阶步(2)拖曳褶皱 (3)断层角砾岩 (4)断层泥 (5)密集节理(6)地质体错断 (7)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8)断层崖 (9)泉水出露及矿化现象12、断层的研究意义(1)找矿、找地下水、找油气(2)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性13、节理分类(1)按成因分类:原生节理、次生节理(2)按力学性质分类:张节理:垂直于张应力方向发生张裂形成,裂面较粗糙,裂缝较宽,常被矿脉填充剪节理:剪切作用形成,节理面平直光滑,裂缝细小、延伸稳定,成群出现14、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地层平行但是不连续)、不整合接触、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第十章风化作用1、风化作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通过与大气、水以及生物的接触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变成松散的碎屑物的过程2、风化作用类型物理分化:热胀冷缩、冰劈作用、层裂、盐分结晶撑裂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氧化生物风化3、影响岩石风化因素:气候、地形、岩石特征4、风化壳:全风化、半风化、微风化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1、河流的侵蚀方式:溶蚀作用、水力作用、磨蚀作用2、河流的侵蚀方向:下蚀、旁蚀、溯源侵蚀3、河流的搬运方式:底运、悬运、溶运4、河流冲积物的特点:由碎屑物组成、分选性好、磨圆度好、成层性明显、韵律性清楚、具有波痕交错层等原始沉积构造5、河流阶地的类型:堆积阶地、基座阶地、侵蚀阶地第十二章冰川及其地质作用1、冰川的剥蚀作用:挖掘作用、磨蚀作用2、冰蚀地貌:冰斗、冰蚀谷、角峰3、冰碛物特点:碎屑物、分选性差、无定向排列、无成层现象、磨圆度差第十三章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1、地下水类型根据埋藏条件分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根据含水层空隙性: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2、喀斯特发育条件:岩石可溶性、水具有溶蚀力、水具有流动性不断循环更新第十六章荒漠特征与风的地质作用1、风的地质作用:剥蚀、搬运、沉积作用2、风积物的特点:碎屑性、分选性良好、磨圆度好、碎屑矿物成分复杂、具有大型的交错层理、颜色多样3、风的堆积方式:沉降堆积、遇阻堆积4、黄土:主要由粉砂组成,含一定数量的细沙与黏土,棕黄色,质地均一,未固结,稍具粘性,孔隙度大。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知识点
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知识点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及其与大气、海洋等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板块构造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地球上表层的板块运动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球科学中的板块构造相关的知识点。
一、板块构造的概念和发现板块构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可以相对独立地运动。
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解释了地壳运动现象和地表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对于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和预测地震有着重要意义。
二、板块构造的证据1. 地震分布:地震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地震分布的研究表明,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地球上特定的地震带上,这些地震带是板块边界的位置。
2. 火山分布:火山活动与板块构造有密切关系,大部分火山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而板块内部大部分地区没有火山活动。
3. 地球磁场:地球历史上的地磁倒转现象为板块构造提供了证据。
通过对地球磁场的研究,可以了解板块的运动历史和速度。
4. 大地构造测量:利用卫星测量和地面测量等技术手段,可以测量板块的运动速度和相互作用。
三、地球板块的分类地球板块主要分为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两类。
大陆板块主要由地壳和部分上地幔组成,主要分布在陆地上,如欧亚板块、美洲板块等。
海洋板块主要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主要分布在海洋底部,如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等。
四、板块边界和板块运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上。
板块边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如地壳的互相碰撞)、转换边界(如板块水平滑动)和扩张边界(如板块之间的拉张)。
板块运动驱动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五、板块构造对地球的影响板块构造对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震、火山和山脉的形成等方面。
板块之间的碰撞和撞击会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边界的相互滑动会引发地震;板块下降和熔融会导致火山喷发。
六、板块构造与人类活动板块构造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_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板块构造学说
本章内容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
一、从“大陆漂移”到“海底 扩张”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1915年魏格勒公开发表了“大陆 漂移”假说:
他提出: 地球上的大陆曾是一个统一的 超级大陆--“泛大陆” 大约在距今 2 亿年前,泛大 陆解体成较小的陆块,并漂移 到了它们现今的位置
Alfred Lothar Wegener (1880-1930)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观察:大陆外形的吻合性(南美-非洲)
海岸线吻合(当用大 陆架边缘拼合时吻合 性更好)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大陆架
相似的古代 岩石组合
主要证据之一:古生物分布
从“大陆漂移”到“海底扩张
分离的不同大陆上有同种淡水爬行类动物 整个南方大陆上都有蕨类植物舌羊齿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的岩石圈由12个大板块和位于其间的若干小板块组成
板块构造学说
B、地球的岩石圈的12个大板块为:
• 以大陆为主的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 美板块、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南极洲板块; • 以海洋为主的板块: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 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加勒比板块以及东太平洋的 纳兹卡板块和可可板块
• 板块可在其下伏的较塑性软流圈上作大规模运移
• 海洋板块在洋脊处不断新生,又不断俯冲、消减到大陆板 块之下
•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而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 用而成为构造活动性强烈的地带
•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 作用过程,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全球板块的分布
大陆
地幔柱之上的拱起
普通地质学ecit09第九章 全球动力学模式:从板块构造到地幔柱
火山链和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的成因,提出了板块内部
和地球深部的活动性问题,深化、完善了板块构造学说。
1. 地幔柱的概念 Morgan 最 早 描 述 的 地 幔 柱 大 致 意 思 是 , 地 幔 柱 (plume)是一种起源于深部地幔、能在地表形成“热
点”(hot spots)的相对原始热物质流,其形成主要是由于
Alfred Wegner was a German Meteorologist in the early 1900s who studied ancient climates. Like most people, the jigsaw puzzle appearance of the Atlantic continental margins caught his attention. He put together the evidence of ancient glaciat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ossil to formulate a theory that the continents have moved over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sometimes forming large supercontinents and other times forming separate continental masses. He proposed that prior to about 200 million years ago all of the continents formed one large land mass that he called Pangea.
地幔的热浮性(thermal buoyancy)。 地幔柱(plume)可以说至今在地学领域还没有精确 的定义,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而且在不同学科里所 表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理论
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理论地球是一个活动的星球,它在持续的演化中形成了多样化的地貌,如山脉、河流、海洋等。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质学中一项核心理论,它解释了地球表面上的许多现象,如地震、火山、地形等。
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板块构造理论。
一、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诞生可以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由两位地球物理学家摩尔和威尔逊提出。
他们认为地球表面被分为若干个大块(即板块),并且这些板块是推动着地球表面的变化,这就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初步提出。
此后,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地研究和验证这个理论,逐渐形成了现代的板块构造理论体系。
二、板块的类型和构造特征板块是指地球上的一个大块状构造体,按照地球的地理划分可以分为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
大洋板块是地球上的一种大面积均质和相对平缓的板块,而大陆板块则是地球表面的地壳组成部分。
两种类型的板块在构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方面,大洋板块是由海底岩浆喷发形成,并且处于相对稳态状态,而大陆板块则是由多年积累形成,其地壳厚度较大;另一方面,两者在形态上也有巨大的差异,大洋板块表面大多数情况下是平坦无比的,而大陆板块则是有山脉和海洋等地理特征,存在着较大的高差。
三、板块构造的作用板块构造理论指出,板块的移动是地球变化的核心动力,它对地球的地质、气候和生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板块构造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理论最开始的提出就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的现象。
在本世纪初期,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些地球上分布相同的化石,这表明它们在远古时期曾经处于相同的地理位置上。
于是,一种新的观点诞生了,就是大陆曾经是在一个整体上的,后来由于地球内部构造的变化导致了它们的分离和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正是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而产生的。
2.火山和地震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上的许多火山和地震都是由板块的移动和碰撞引起的。
例如,两个板块之间的摩擦和挤压会导致地震的发生,而两个板块之间的碰撞则会引起火山的爆发。
普通地质学_试题库完整
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科学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均变说灾变说将今论古二、填空题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2.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及()等若干方面。
3.地质学的研究程序一般包括()、()、()及()等方面。
4.“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这句话的意思是(“ ”)。
简言之.就是地质研究中常用的(“ ”)的思维方法。
这一思维方法由英国地质学家()所提出.并由()发展和确立。
5.地质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保存在岩石中的各种()。
第1章绪论答案二、填空题1.地壳及与地壳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2.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层年代与地质发展历史;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力与地质作用;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3.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分析化验与模拟试验;综合解释。
4.今天是过去的钥匙;将今论古;郝屯;莱伊尔。
第2章矿物二、是非题1.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2.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3.矿物都具有解理。
()4.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5.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6.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7.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8.石英是一种晶面具油脂光泽.断口具玻璃光泽的矿物。
()9.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10.石英、玛瑙、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 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11.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12.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13.克拉克值高的元素易富集成矿。
()14.岩石无例外地都是矿物的集合体。
()15.出露在地表的火成岩都是喷出岩。
()16.地下深处正在结晶的岩浆其温度比同源喷出地表的熔浆低。
()17.火成岩根据石英含量多少.可进一步分成超基性、基性、中性与酸性四类。
()18.组成花岗岩的石英都不具自形特征.故它们都是非晶质体。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
普通地质学(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MOOC答案2023版第2讲矿物3学时第2讲矿物学单元测试1、1.下列全由矿物组成的一组是()答案:冰、高岭石、石英、长石。
2、不属于断口形态描述语的是( )。
答案:玻璃状;3、在野外,基性岩与酸性岩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答案:矿物成分;4、下列不属于自然元素单质矿物的是( )。
答案:长石。
5、下列可共存于一块岩石标本中的结构特征是()。
答案:似斑状、不等粒、全晶质;6、下列具有极完全解理的矿物是()。
答案:方解石;7、下列均具中等解理的矿物组是()。
答案:辉石、角闪石;8、下列均无解理的矿物组是()。
答案:黄铁矿、石英;9、下列均能被石英所刻动的矿物组是()。
答案:萤石、长石;10、为纪念克拉克的功绩,通常把地壳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克拉克值。
答案:错误11、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
答案:错误12、矿物都具有解理。
答案:错误13、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
答案:错误14、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
答案:错误15、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
答案:错误16、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答案:错误17、石英是一种晶面具玻璃光泽,断口具油脂光泽的矿物。
答案:正确18、黄铁矿也是一种重要的炼铁原料。
答案:错误19、石英、玛瑙、玻璃的成分都是SiO2,因此它们是同质多象矿物。
答案:错误20、某火成岩含50%的SiO2 ,即其含50%的石英。
答案:错误21、橄榄石具橄榄绿色的条痕。
答案:错误22、克拉克值高的元素都容易富集成矿。
答案:错误23、岩石是由一种以上矿物组成的天然固体。
答案:正确24、白钨矿在紫外光照射下发淡蓝色荧光。
答案:正确25、克拉克值可以简称为克拉值答案:错误26、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矿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答案:正确27、占地壳物质总量99.96%的10种元素顺序是Si、O、Al、Fe、Ca、Na、K、Mg、Ti、H。
普通地质学复习资料
第二章:矿物地壳元素丰度:16km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也称为克拉克值,用质量分数表示。
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状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准矿物:其产出状态,成因和化学组成等方面均具有与矿物相同的特征,但不具有结晶构造的均匀固体。
1,塑料,煤,水,石油不是矿物,冰是矿物。
2,矿物具有同质多像现象。
3矿物化学成分基本稳定,但含有杂质。
矿物的物理性质:课本第11页。
重点为透明度硬度表和解理,密度。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火成岩火成岩占地壳岩石体积的64.7%。
岩浆:形成于地下深处的、具有较大粘性的高温熔融流体物质。
●成分:硅酸盐+1-8%以水为主的挥发物质。
岩浆作用:岩浆发育、运动、固结成火成岩的作用. 岩浆喷出地表的过程,称火山作用。
未到达地壳而在地下某深处冷凝、结晶、固结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
火山岩:岩浆喷到地表、气体逃逸、冷凝而成的岩石。
又分火山碎屑岩(喷到空中炸碎的岩浆与围岩碎块,落下堆积而成)和熔岩(地表溢流而冷凝)两种。
●侵入岩:地下深处冷凝结晶的岩浆岩。
熔岩类型及其特征●按SiO2含量%的分类(国际通用) 重点!超基性:<45%; (▲超镁铁质)基性:45-52%; (▲镁铁质)中性:52-65%;酸性:>65%各类代表性熔岩介绍课本第35页表格必背!1 超镁铁熔岩: 科马提岩。
具鬣刺结构Mane :快速冷凝而成的长条状橄榄石骸晶集合体,常充填于橄榄岩或辉石岩裂隙中。
2 基性熔岩:玄武岩●黑色,致密,比重大,粘性小,有柱状节理。
喷发宁静(气体易溢出)。
3 中性岩浆:安山岩●粘性较大、爆炸喷发,多形成复式火山锥;●浅色、有气孔(泡)、杏仁体4 酸性岩浆:流纹岩●粘性大,强烈爆炸喷发,形成复式火山锥。
●浅色,具流纹构造(黏度大,冷却慢)。
火山口湖:喷发后期塌陷者称破火山口,易形成火山口湖。
安山岩线: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中靠近大陆及岛屿的多孕育安山岩,大洋内部为玄武岩,二者界线称安山岩线。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第九章板块构造第一节大陆漂移大陆漂移学说:1912-1915年魏格纳提出,证据:海岸线弯曲形状、古生物化石、地质构造、古气候;此外还有重力、地磁、地震波、大地测量等方面。
大陆漂移学说的含义及基本内容:地球表层存在大规模的水平运动—活动论:较轻的硅铝质大陆块在较重的硅镁层之上漂移,年均漂移速率可能在米级以上(快速)。
古生代晚期全球大陆连成联合古陆或泛大陆,其周围的广阔海洋称为泛大洋。
自中生代开始,在某种作用力影响下,泛大陆逐渐破裂、分离和漂移,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大陆漂移:由于大陆硅铝层在硅镁层上作大规模的水平漂移,从中生代开始,使晚古生代泛大陆分裂、漂移,并形成现今海陆分布基本轮廓的过程,叫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的证据——古生物学证据、蒸发盐、珊瑚礁、红层和煤等古气候证据、古冰川、南美和非洲岩石和构造的拼合。
第二节海底扩张一、海底地质考察二战结束后,大陆漂移学说逐渐得到学者更多关注。
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创立了海底扩张说。
海底地质考察主要集中在:1、水深探测2、深潜器探测3、海底地球物理调查二、海底扩张的论证1、洋中脊的发现2、洋脊地震的特征3、洋底沉积物的分布特征①沉积物在裂谷带中极薄,甚至缺失,向两坡方向呈对称式逐渐增厚。
②洋底沉积物最厚只有500~600m。
③洋底沉积物的形成不会早于侏罗纪。
4、海底热流值和重力值的分布规律三、海底扩张说的提出要点归纳为:①洋底不断在洋脊裂谷带形成、分离,分裂成的两半分别向两侧运移,洋底不断扩张。
同时,老的洋底随对流圈在海沟处潜没消减。
这种过程持续不断,因而洋底不断更新。
②洋地扩张速度平均每年数厘米,3亿~4亿年洋底便更新一次。
③洋地扩张表现为刚性岩石圈块体托在软流圈之上运动,其驱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
④洋脊轴部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
如果上升流发生在大陆下面,就导致大陆的分裂和新生大洋的开启。
四、海底扩张说催生的新成果1、海底磁异常条带的发现2、深海钻探所揭示的海底年龄3、洋壳剖面的发现4、洋底海山与地幔柱5、海底转换断层的发现与确认第三节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的含义是岩石圈分裂成许多巨大块体-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
普通地质学 南京大学 9 第9章风化作用2学时 (9.1.1) 第9章风化作用PPT
⑷ 碳酸化作用 (carbonation) ●含CO2的水溶液和矿物中K、Na、Ca等结合,形成碳酸盐矿物, 与水一 块迁移走。
如: 钾长石+H2O+CO2→高岭土(富集)+8SiO2+2K2CO3(碳酸钾)
● 斜长石易碳酸化,易使花岗岩强烈风化瓦解(disintegration)。 ● 碳酸钾有利植物生长。南方多雨水故花岗岩区植被很发育。
五、风化地貌
1.定义:由风化+侵蚀作用塑造而成的地形。 2.形态:千姿百态,形态各异,可构成重要的旅游资源。 3.控制因素:岩石性质、地层产状、构造发育程度。 4.四种常见的风化地貌区 ① 花岗岩区; ② 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碎屑岩区; ③ 垂直节理发育的杂色砂岩区; ④ X节理发育的岩石区。
◆ 在花岗岩发育区,以圆滑的石蛋地貌为特征,如黄山; ◆ 在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碎屑岩区,以秀丽的丹霞地貌为特征。
◆ 风化作用(weathering)
定义(definition):地表岩石在外动力(温度、压力、大气、 水、生物)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在原地
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分机械、化学和生物风化三种。 风化和侵蚀紧密相连。风化一般不发生明显移位,侵蚀则
显著移位。因风化和侵蚀,高山可变成平地,地貌被不断改观。 若无风化和侵蚀,则地球表面不可想象! 风化 + 侵蚀 = 剥蚀denudation。
如石英砂岩区多形成屹立突起的地形。 3.结构(texture):疏松的结构易风化(砾石层);
坚硬的岩石抗风化力强(石英砂岩)。 4.节理(joint):节理发育者易风化。
如湖南张家界、苏州花岗岩一线天、黄山的鲫鱼背等。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板块构造学说,就像是一部地球的“舞台剧”,在这个剧场里,地球的外壳被分成了好几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就像是演员们,时不时地就会“碰撞”一下,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哎呀,听起来好像挺复杂,但其实没那么难理解。
简单来说,地球的表面并不是一块坚硬的铁板,而是由这些板块组成的,它们在地幔上漂浮着,像浮在水面上的木筏。
你想,咱们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个板块就是一块拼图,合在一起又会变得千变万化。
这些板块的运动有点像打麻将,可能在角落里慢慢移动,有时候又突然重重地一击。
哦,提到这儿,就得说说这些板块的分类了。
其实,板块主要分为两种: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大陆板块就像咱们脚下的土地,海洋板块则是海底的部分。
它们之间的互动常常会导致地震、火山爆发等等,一言不合就“撕破脸”,真是让人捏一把汗啊!2. 板块的运动与相互作用2.1 板块运动的类型说到这些板块的运动,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向彼此靠拢、相互远离和侧向滑动。
想象一下,两个朋友在拥挤的地铁里,如果他们靠得太近,肯定会互相碰撞;如果他们保持距离,就像是守着个人的“小空间”,那就没事了。
再加上有些人可能会不小心侧身而过,这就像板块之间的滑动。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逗呢?其实这些运动的结果可大了去了!比如,当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时,哇,那可是大场面!山脉就此诞生,像是大自然的礼物;而当板块远离时,海洋就会形成,咱们的海洋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被“制造”出来的。
所以,地球的面貌真是变化多端,谁能想到呢?2.2 板块边界的现象再说说板块边界,真是个热闹的地方。
在这里,碰撞和滑动频繁发生,地震和火山的诞生几乎都是在这些边界上,简直就像是个地震派对。
靠近这些边界的地方,往往地形复杂、地质活动频繁,居住在那里的人可得多加小心,尤其是那些热爱户外活动的人。
想想看,万一爬山时正好遇到小地震,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这些边界中,有些地方叫做“俯冲带”,这是个危险的地方,板块会在这里互相“打架”。
地质学基础(第九章: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海底新发现与大陆漂移说的新生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H. Hess二战期间任美国太平洋战 争时期凯普.约翰逊号船长,用声 纳对海底做了不间断的观测。 于1962 年正式发表了“海盆的历 史”一文。
来又分开了;
19世纪末,Suess注意到南半球各大陆上的岩层非常一致,因
而将他们拟合成一个单一大陆——冈瓦纳;
1912年,Wegener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
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做了论证。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普通地质学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第九章 板块构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展学说 板块构造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1970在汉堡重 新命名的魏格 纳街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板块构造 在Wegener前,有人已经有了活动论的思想
1620年,英国人F.培根,注意到了非洲西海岸和南美东海岸线
如此吻合,不大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1658年,法国R.P.F普拉塞认为,南美洲和非洲曾一度相连而后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课后答案
第二章矿物本章小结1、放射性同位素通过蜕变就转变成稳定同位素。
1种放射性元素蜕变到它原由数量一般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半衰期是常数。
P52、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即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
P53、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Si、Al、Fe、Ca、Na、K、Mg、Ti、H。
它们总含量站地壳重量的99.98%。
P54、矿物的基本性质包括:天然产出、具有有序结构及固体等三方面。
5、晶体是具有有序结构的固体,矿物都属于晶体。
晶体生长良好时具有多面体外形。
P66、成分相同而内部不同的矿物称为同质多像矿物;成分不同而内部结构相同的矿物称为类质同像矿物。
P67、矿物单体和集合体都可以形成特征性的形态。
根据形态可以识别矿物。
P78、按透过光线的能力矿物可以分为透明的与不透明的;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的,非金属矿物都是透明的。
P89、按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可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及非金属光泽三类。
前两类是不透明矿物的特征,后一个是透明矿物的特征。
P810、矿物的颜色是鉴定矿物的重要特征。
P811、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对鉴定不透明矿物具有重要意义。
P812、硬度计由10种矿物组成,利用硬度计可以测定矿物的硬度大小。
P8-913、解理面是矿物受打击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分裂而成的光滑平面。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形成的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的破裂面,它总是不光滑的。
P9-1014、硅氧四面体是一切硅酸盐矿物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单位。
其特点是每一个硅的周围由四个氧。
P1215、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是其中最主要的硅酸盐矿物,在造岩矿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P12重要术语稳定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克拉克值、矿物、晶体、非晶体、晶面、同质多像、类质同像、矿物集合体、透明度、光泽、颜色、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解理、断口、硅氧四面体、硅酸盐矿物。
复习思考题1、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由哪些?什么叫克拉克值?2、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洋壳物质被带到俯冲带深处,受热熔化
后上升喷发,形成安山岩。另外一些物质则 被带到100km以下,形成高级变质岩:含金 刚石榴辉岩。一部分可在后期折返到浅部。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在海沟处,部分地壳物质如厚大的海沟型 复理石可通过铲刮增生到大陆边缘上,形成 俯冲型增生楔。 c.地震 海沟是浅源、中源、深源地震的策源 地。根据全球地震的密集分布规律,确定环 太平洋海沟是一个巨大的俯冲带。
中基性岩浆喷出,形成海底火山。
热点的位置固定,而板块在移动,所以可
形成一连串的火山。 火山开始时位置较高,山头容易被波浪削 平,最后成为海底平顶山。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3)地球物理证据 a.洋中脊二侧,海底岩石的正、负磁异常条 带对称分布。 ●洋中脊处形成的岩石,冷却时被磁化,记 录了当时的磁场方向。由于地磁南北极的 多次转向,导致海底岩石对称的正、逆向 磁异常条带。
3.2 地台基本特征简介
●奥地利学者E.Seuss(休斯或徐士)于1885年提出。 ●指地壳上稳定的、形成后不再褶皱变形的地区。 ●具双层结构:褶皱基底和水平的盖层
盖层:沉积薄;面形分布;地层平缓倾斜到水平;边界为正断 层;区域变质极弱;无火山岩;煤、石油、沉积铁矿等矿产发育。
●与地槽的关系:地槽褶皱上升-剥蚀夷平-活动性减弱并趋 向稳定-正断层使之下降-缓慢地接受沉积(地台阶段)。 ●古地台:以前寒武系(Precambrian)为基底; 年轻地台:以古生界(Cambrian-Permian)为基底 ●地盾Shield:基底之上无沉积盖层(无沉积或沉积薄被剥 蚀)。 ●世界著名的地台:北美地台、非洲地台、澳洲地台、西伯利 亚地台、俄罗斯地台、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 ●克拉通Craton :刚性强的稳定地台。一直被板块理论采用。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转换断层模型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三.板块的边界类型 1. 板块只有大陆板块、大洋板块二类 2.边界类型 离散边界:洋中脊 剪切边界:转换断层 敛合边界: 1.板块俯冲带,形成沟、弧、盆体系,
为地震、火山高发带,存在对变质带。 2.陆-陆碰撞带,印度与欧亚两个大陆碰撞, 形成双地壳厚度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过大西洋后,在西岸的北美加拿大和美
国再次出现。 特征相似的二叠系,同时在南非的开 普顿山和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现。 推理:在大西洋形成之前,它们是连
在一起的地质体。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d.冰川:石炭纪、二叠纪高寒带的冰川遗迹, 现在
却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印度、澳大利亚、非洲、
南美、南极等地。
陆海过渡带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盆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板块构造定义:在软流圈上作大规模水平
运动的岩石圈块体。
板块构造理论:系统研究岩石圈板块运动学、
动力学的学说。
3.板块构造存在的主要证据:地形、地质、地
球物理、深海钻探
1).地形证据:全球的大陆可以按一定方式拼
合在一起;特别是南美和非洲的海岸线及其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3.1 地槽基本特征简介
● 1857年美国丹纳Dana、霍尔Hall在研究阿帕拉契山时提出 ● 指沉降很深、狭长条形延伸的凹地:长数百到上千公里, 宽数十到上百公里。长期、原地、垂直沉降与堆积:时间达 数亿年,厚度大于一万米。 ● 位于陆-陆之间或洋-陆之间。 ● 有火山岩的叫优地槽Eugeosyncline;无火山岩的叫冒地 槽Miogeosyncline;两者成对出现。 ● 后期地壳运动使巨厚的沉积物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紧闭 的线形褶皱和大规模的挤压推覆构造。同时发生广泛的区 域变质作用,形成混合岩,并伴随中酸性岩浆活动和矿产。 ● 褶皱地层急剧上升成山脉,凹地变为造山带,称造山作用; 其高大山系称造山带或地槽褶皱带,如Himalaya、Alps、 秦岭、天山、昆仑山。●地槽理论已被板块理论所取代。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现在-69万年为布容正向,69万年-243万年
为松山反向,242万年-332万年为高斯正向,
2012-9-25
332万年前为吉尔伯特反向。 普通地质学
核磁成因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b.地热、重力 ●放射热的不均匀聚集,使地幔下层熔融体沿
洋脊上升,形成洋脊推张力。故洋脊处重力 值小而热流值高。在海沟处,洋壳冷而致密, 导致洋壳下沉消减。故洋脊处重力值小而热 流值高。由此组成一个循环系统,驱动板块 不停运动。
板块构造与成矿作用图解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洋 碰 撞 构 造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大 裂 谷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四.全球板块划分
(勒皮雄(法)方案,Le Pichon,1968)
1.六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澳大利亚-印度板块、南极洲板块
蛇绿岩套、高压变质带、岩浆活动、
地震活动、构造变形、变质作用、
区域断裂、成矿作用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4.威尔逊旋回(1974年提出,加拿大人,1993年去世) 定义:发生在岩石圈板块中复杂交替的大洋开合旋回。 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总纲和精髓,它控制了地球表层活 动与演化格局。
它将大洋演化分为6大阶段: ①胚胎期(裂谷,双峰火山岩;东非裂谷)→
震源机制研究表明,洋陆板块在不同深度
的摩擦与破裂(地震)是很有规律的。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大陆
浊积岩
大洋
弧前浊积岩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地 震 分 布 与 板 块 构 造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4).深海钻探和深潜器成果 ● 证实了洋底确切地貌、洋中脊高热流、枕 状熔岩的存在。 ●海洋地质调查表明,海底没有比中生代更早 的岩石,海底岩石以洋中脊为中心向二侧 依次对称变老。 5)大西洋脊边上的冰岛发现蛇绿岩套,完善 了洋壳剖面. A 沉积岩+枕状熔岩 B 单辉橄榄岩+堆晶辉长岩+基性岩墙
②幼年洋(狭海,双峰火山岩;红海)→
③成年洋(洋中脊及洋盆,拉斑及碱性玄武岩;大西洋)→ ④衰退期(沟—弧系,安山岩和花岗闪长岩;太平洋)→ ⑤终结期(造山带,混杂岩体,S型花岗岩,蒸发岩;地中海)→ ⑥遗痕期(造山后期红层堆积;喜山)。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脊-洋-沟-弧
普通地质学
b.古生物:三叠纪一种小的浅水爬虫中
龙,本身不能远涉重洋;但同种化石却 在相距6000公里的非洲和南美同时出现。 二叠纪的热带植物化石舌羊齿,现在 出露在寒带和非洲、南美、澳大利亚等
地。
推理:上述不同地区原先是连在一起的。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c.构造: 挪威-苏格兰的加里东期造山带,越
接合性质 分离 敛合 洋壳-洋壳 大西洋中脊 阿留申海沟 洋壳-陆壳 无 南美西海岸、日本海沟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陆壳-陆壳 东非 喜马拉雅、阿尔卑斯
3.活动大陆边缘
1).太平洋型:沟、弧、盆复合体系 2).安第斯型:海沟-山弧构造体系。 4.稳定大陆边缘(大西洋型): 是一种无海沟,因而无火山活动的大陆边缘 5.大陆内部古板块划分依据:
3.3 槽台论的大陆生长观: 槽台边缘形成新地槽,大陆向海洋方向扩大,海洋缩小; 大陆内部会发生开裂,如东非裂谷,但海洋不会消亡。 3.4 槽台论的地壳发展旋回性 也称构造旋回 周期性地产生新一代地槽。地槽后期的褶皱造山运动标志 着旧地槽的消亡,新地槽的孕育。
喜山旋回 (0.65亿年-现在) -----───── 燕山运动E1/K2───────── 燕山旋回(2.3-0.65亿年) -----───── 印支运动J1/T3───────── 印支旋回(2.95-2.3亿年) -----───── 海西运动,华力西运动T1/P──── 海西旋回(3.75-2.95亿年) -----───── 加里东运动D/S───────── 加里东旋回(8-3.75亿年) -----───── 格林威尔运动Z/Pt───────── 晋宁旋回(8-25亿年) -----─────── 阜平运动───────── 普通地质学 太古代旋回(35-25亿年)
2012-9-25
C 纯橄榄岩、斜辉橄榄岩 普通地质学
大 西 洋 中 脊 上 的 冰 岛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红 色 冰 岛 热 点 上 是 古 新 世 下 为 现 在
-
2012-9-25
“三位一体”的大洋地壳 Ophiolite 普通地质学
6).转换断层:发生在大洋底、与洋脊错位有关、不产 生增生与消亡的一种特殊海底平移断层。特点是相邻 块体的剪切平移运动只在两个转换点之间发生,一过转 换点,即无剪切。原因是断层延伸线两侧的洋脊错开方 向相同。 ● 如图,只有bc产生剪切, bc断层动向与洋脊错开方 向相反,有地震。过bc,无剪切,与洋脊错开同向。 ● 洋脊的错开是由扩张速率差异造成。 ● 扩张速度相同时,bc不会变大。 板块理论建立的三大支柱: 海底磁异常条带 转换断层 地幔对流(板块驱动力):霍尔姆斯最早提出。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板块构造
2012-9-25
普通地质学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舒良树
第九章 板块构造 Plate Tectonic
一.大地构造基本概念 1.定义:研究全球性地壳运动的学问称Tectonism。包括沉 积作用、 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规律等。 2.主要学说:槽台学说(30-60年代统治全球地学理论), 地质力学(李四光),断块学说(张文佑) 地洼学说(陈国达),波浪镶嵌(张伯声) 板块构造:伟大的地学革命! (65-68年理论成熟。有突出 贡献的人物:国际级的Wilson, Le Pichon,上田诚也,都城 秋穗;中国70-80年代以尹赞勋,李春昱,郭令智为代表) 3.槽台学说: 认为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大陆、大洋的 位置不变.将地表分为地槽活动区(Geosyncline),地台稳 定区(Platform)二个主要构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