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化学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过程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5c28f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6.png)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过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基础、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是一种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光合体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叶绿体。
通过光合作用,光能被光合色素吸收,进而转化为ATP和NADPH的化学能,最终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光能转化和化学能转化。
在光能转化阶段,光能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吸收。
叶绿素有多种类型,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
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叶绿素a,它能吸收红、橙和蓝绿光的最大量。
其他类型的叶绿素则补充了吸收不同波长光线的能力。
当光线被吸收后,它激发了叶绿素中的电子,开始光合色素系统的能量转化过程。
化学能转化是光合作用的核心过程。
在这一阶段,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最终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可分为光依赖反应和光独立反应两个子阶段。
光依赖反应发生在光合体的膜上,其目的是产生ATP和NADPH。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捕获,激发了一系列电子转移过程,最终将电子和质子转移到NADP+上,生成NADPH。
同时,光能的捕获也驱动了质子泵活动,将质子从膜内侧转移到膜外侧,建立了质子梯度。
这种质子梯度将用于下一阶段的ATP合成。
光独立反应,也称为卡尔文循环,发生在光合体的液相中。
它利用了光依赖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进行碳的固定和有机物质的合成。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体内的酶,如鲈酮酸羧化酶,催化了一系列反应,将可可酸和NADPH转化为糖类物质。
光独立反应的产物可以排除氧化碳、进行能量化学反应或转化为其他有机物质,以维持细胞的生活活动。
总体而言,光合作用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能量转化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光能被转化为化学能,为生物体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有机物质。
这不仅支持了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因素会影响其效率。
比如,光的强度、波长和光照时间都会对光合作用的速率和产物的质量产生影响。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2475bc2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4.png)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并对环境中的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
1. 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叶绿素等色素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的葡萄糖合成途径中。
光合作用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2. 光反应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似光合作用系统的膜系统中。
当光线照射到叶绿体时,光能被吸收,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电子能量。
这些电子被捕获并用于产生ATP(三磷酸腺苷)和NADPH(辅酶NADP还原型)等能量分子。
3. 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光合作用作用的另一个重要位点——叶绿体中的液泡体中。
在这个过程中,ATP和NADPH被用来将CO2转化为有机物质,最终生成葡萄糖。
这个过程称为光合作用的固定碳过程。
4. 能量转换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可以用于许多生物学过程。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之一,它可以被植物用作能量来源或储存在植物体内。
其他生物可以通过食物链来获取葡萄糖的能量。
此外,光合作用还释放出氧气,提供给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呼吸和氧化过程。
总结: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生物生存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产生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通过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协作,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转化为能量分子如ATP和NADPH。
这些能量分子在暗反应中被用来固定CO2并生成葡萄糖。
光合作用通过能量转换,使植物和其他生物可以获取能量并维持生活过程的正常进行。
光合作用的发现和研究为人们理解能量转换和生物生存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深入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调控对于人类对环境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继续探索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全过程,以便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edaad0c1c708a1284a4496.png)
一.关于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的基本问题1、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成(质)2、元素的共生组合和赋存形式(量)3、元素的迁移和循环(动)4:地球的历史和演化(史)三.地球化学研究思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在宏观地质体变化和形成的同时,亦伴有大量肉眼难以辨别的化学组成变化的微观踪迹,它们包含着重要的定性和定量的地质作用信息,应用现代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剖析这些微观踪迹,从而揭示宏观地质作用的奥秘。
(一句话那就是“见微而知著”)第一章地球和太阳系的化学组成第一节地球的结构和组成一.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1.大洋地壳较薄,10-5公里,平均厚8公里;大陆地壳较厚,最厚可达70公里,平均厚33公里。
(整个岩石圈也是大陆较厚,海洋较薄。
海洋为50—60公里,大陆为100—200公里或更深。
)2.在元素的分配上,洋壳比陆壳贫硅和碱金属,但较富镁富铁。
正是这种原因,大洋沉积物中富含Fe、Mn、Co、Ni等亲铁元素,它们是现代海洋中巨大的潜在资源。
二. 固体地球各圈层的化学成分特点○1地壳:O、Si、Al、Fe、Ca○2地幔:O、Mg、Si、Fe、Ca○3地核:Fe-Ni○4地球:Fe、O、Mg、Si、Ni第二节元素和核素的地壳丰度一.概念1.地球化学体系:按照地球化学的观点,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C,T,P等)并且有一定的时间联系。
2.丰度:表示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如地球,地壳,宇宙星体及某岩类,岩体等)的含量。
3.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4.质量克拉克值:若计算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时以质量计算,则称为质量克拉克值。
5.原子克拉克值:以原子数之比表示的元素相对含量(即指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全部元素的原子总数中所含原子个数的百分数)任意元素的原子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相对原子数(用N表示)/所有元素相对原子数之和(用 N表示)6.浓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元素克拉克值二.克拉克值的变化规律:①递减:元素的克拉克值大体上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少(但锂,铍,硼以及惰性气体的含量并不符合上述规律,丰度值很低)②偶数规则: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总分布量(86%)大于奇数元素的总分布量(14%)。
光合作用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光合作用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668b2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d.png)
光合作用过程中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通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一反应涉及到多个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
本文将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
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它在叶绿体内进行。
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体系中,其中包括光合色素与电子传递链。
光反应的最终目标是生成ATP和环己烯二酮磷酸(NADPH),这两种物质是驱动暗反应进行的重要能量和还原力。
在光反应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首先,光合色素(例如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太阳能,激发电子。
这些激发的电子经过一系列蛋白质和辅酶的传递,最终转移到一条称为维生素K素的分子上。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色素被氧化,而维生素K素则被还原。
这是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接下来,激发的电子从维生素K素传递到细胞色素b_6f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中的两个色素(细胞色素b和细胞色素f)在电子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细胞色素b被高能电子激发后释放出电子,成为氧化态。
而细胞色素f则接受这些电子,并成为还原态。
随后,电子从细胞色素f传递到叶绿素P700。
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色素f被氧化,而叶绿素P700则被还原。
这是另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最后,激发的电子从叶绿素P700传递给叶绿素A_0。
叶绿素P700变为还原态,而叶绿素A_0则被氧化。
这一步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是释放一个高能电子,使叶绿素P700回到激发态。
通过这些氧化还原反应,光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高能电子。
这些电子将继续在光合体系中被传递下去,最终用于暗反应中产生ATP和NADPH。
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的第二阶段,也称为碳固定过程。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并不直接依赖于光能。
它的目标是使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暗反应中最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卡尔文循环。
在卡尔文循环中,ATP和NADPH提供能量和还原力,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
名词解释光合作用
![名词解释光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4dbfc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c5.png)
名词解释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指的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不仅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还能通过释放氧气为环境提供氧气。
光合作用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叶绿素这种色素,它们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叶绿素主要存在于植物叶子中的叶绿体中,叶绿体具有复杂的结构,能够提供充足的表面积来吸收光能和进行化学反应。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气孔中,通过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为电子能,并将其转移到辅助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中。
在光反应过程中,能量丰富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并最终用来还原辅助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转化为了化学能,并生成了氧气。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它利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化学能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主要是葡萄糖。
暗反应的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被转化为三碳酸,然后通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逐步合成葡萄糖。
这个过程不依赖于光能,所以被称为“暗反应”。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还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大气中的动物提供,维持了氧气的稳定供应。
同时,光合作用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作为化学反应的底物进行还原,减缓了温室效应。
除了植物,一些藻类和一部分细菌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在海洋中,海藻和潮间带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氧气,维持了海水中氧气的平衡。
而光合细菌通过类似的机制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总之,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产生氧气的过程。
它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有机物质,维持了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平衡。
地球生物化学循环
![地球生物化学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44de83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4.png)
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神奇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神奇的秘密!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其中一个超厉害的魔法——地球生物化学循环!咱们先来说说碳循环吧。
碳,这可是个重要的家伙!就好像我们身体里的骨头一样,支撑着整个地球的生命。
植物们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吃”进去,然后变成自己的“食物”,长出叶子、花朵和果实。
这难道不神奇吗?这不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把知识“吃”进肚子里,然后变得更聪明一样吗?然后呢,动物们又吃植物,把植物里的碳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当动物们呼吸、排泄的时候,碳又回到了大自然中。
这像不像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小伙伴,知识就在我们之间传递来传递去?还有水的循环!水从大海、河流、湖泊蒸发,变成了云朵飘在天上。
哇塞,这云朵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到处乱跑。
等到它们玩累了,就变成雨水落下来。
雨水落到地上,又流回大海、河流和湖泊。
这难道不是一场超级有趣的旅行吗?氮循环也很重要呢!氮气在空气中到处都是,可是植物们不能直接用。
这时候,一些特别的细菌就来帮忙啦,它们把氮气变成植物能吸收的形式。
植物长大了,动物吃了植物,氮就进入了动物的身体。
动物们死后,氮又回到了土壤里。
这多像一个接力比赛呀,大家一个接一个地传递着氮这个“接力棒”!哎呀,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可真是太奇妙啦!这就好像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想想看,如果碳循环出了问题,植物们没办法好好“吃饭”了,那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水不再循环,天上不再下雨,河流干涸,我们又该怎么办?氮循环要是乱了套,植物长不好,动物没东西吃,那不是乱了套啦?所以说呀,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地球,让这些神奇的循环一直顺利地进行下去。
我们可不能乱丢垃圾,不能乱砍树木,不能污染水源,不然就像在拼图里故意放错了一块,整个画面都会变得乱七八糟!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这个神奇的地球家园吧!。
碳循环知识: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全球生态化学的视角
![碳循环知识: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全球生态化学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a3a37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2.png)
碳循环知识: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全球生态化学的视角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全球生态化学的视角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它在生物体内以及地球大气层和海洋中的循环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碳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在全球生态化学的视角下,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对于人类认识碳循环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机制,尤其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碳循环包括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大气层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地球生物碳循环等几个方面。
其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最常见的。
生物体利用二氧化碳和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和光呼吸,将大气中的CO2和亚硝酸盐还原为有机物,并对土壤物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此外,有机物在生态系统内部的分解也会产生CO2和甲烷等时间。
这些过程使得碳在生物体内得以循环利用,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大气层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主要由植物和微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海洋的生物量和水文循环作用、以及大气溶胶的形成和沉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
其中,生物量极具代表性,它可以将大气中的碳转变为有机物,在后续的分解和化石化过程中形成石油等有价值的资源。
同时,海洋也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地球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影响。
地球生物碳循环是另一方面的内容。
地球上生物体本身就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线性和规模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性。
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因其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真实碳循环速率。
生态系统的总体碳循环速率直接影响着稳定性,对于人类认识地球上生物体的规模和分布有很大帮助。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循环过程之中,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的研究更具有全球生态化学的意义。
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从根本上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许多重要的生态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改变等,可以通过对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的探讨得到解答。
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1e0ac3f271fe910ef12df8d6.png)
二、参考文献
[1]谢尧,赵琼,李炎真,于占源,曾德慧.干旱化对樟子松固沙林氮磷循环的影响[J/OL].生态 学杂志:1-9[2019-11-26].https:///10.13292/j.1000-4890.201912.007. [2]程龙秀. 河流与盐沼地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D].浙江大 学,2018. [3]金晶,高扬,王洋,李艳华,齐长青,洪慧兰,罗彬,郑中华.土-水界面磷的稳定性与生物有 效性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8(04):60-65. [4] 徐 洁 , 王 红 , 李 思 言 , 阮 爱 东 . 湖 泊 沉 积 物 中 微 生 物 与 生 物 地 球 化 学 循 环 [J]. 环 境 科 技,2019,32(01):74-78. [5]方安琪,贺志理,王成,杨超,颜庆云.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驱动硫循环研究进展[J/OL]. 微生物学报:1-17[2019-11-26].https:///10.13343/ki.wsxb.20190117. [6]胡欣,刘纪化,刘怀伟,庄光超,荀鲁盈.异养细菌硫代谢及其在海洋硫循环中的作用[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48(12):1540-1550. [7]胡东平. 晚奥陶—早志留世海洋的碳、硫、锶和汞循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8]宋虎跃. 中生代初海洋碳-硫循环的异常演变[A]. 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第 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古生 物学会,2013:2. [9]孟佳. 长江口—东海内陆架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10]秦先燕. 南极无冰区和近海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 11]徐洁,王红,李思言,阮爱东.湖泊沉积物中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J].环境科 技,2019,32(01):74-78.
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
![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3921649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8.png)
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主要关注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生长、代谢等方面对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在这个领域中,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植物的吸收、转化和释放物质的过程,揭示了植物与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本文将围绕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展开论述。
一、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包括植物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吸收、转化和释放过程。
首先,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元素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转化成植物所需要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
同时,植物还将部分元素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
其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并释放出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植物将大量的碳元素固定在植物体内,起到了重要的地球化学循环作用。
固定的碳元素在植物体内经过代谢作用,最终被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通过植物的生长、繁殖等途径进一步传递到其他生物中。
最后,植物通过凋落物的分解和腐败等过程将植物体内的元素释放出来,重新进入到土壤或水体中。
这样,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就得以完成。
二、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对地球的环境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植物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浓度,从而对气候变暖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此外,植物通过释放氧气,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中氧气的平衡。
其次,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影响了水循环的进程。
此外,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也参与了碳循环和氮循环等重要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三、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植物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预测气候变化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地球化学循环,可以揭示植物与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化学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72d2967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51.png)
地球化学循环
地球化学循环又称“外循环”、“大循环”。
生物圈物质循环途径之一。
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各种元素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周期性变化的化学过程。
它包括无机化学循环、有机化学循环和生物化学循环。
扩展资料:
地球化学循环的总趋势不是简单的重复,也不是完全可逆的,其中有新质产生,它是一个前进发展过程。
首先是无机化学循环,它导致地球物质的有机进化;其次是有机化学循环,它使地球产生生命;再后是生物化学循环,它导致生物进化乃至在地球上产生人。
人类的生产活动在地球化学循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加速化学循环的进程,扩大化学循环的规模。
特别是人为地球化学循环可能破坏大气圈二氧化碳平衡、氧平衡和水平衡,造成酸雨现象、地球“温室效应”现象,使地球臭氧屏蔽可能受到破坏。
这一切正逐渐引起人们的严重关切。
人类认识地球化学循环是认识地球的一部分,而且目前人的认识所及主要是地壳化学循环。
随着认识运动发展,人类将认识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及其对地球化学循环的意义。
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e04852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2.png)
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也对人类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包括食物供应、能源产生、氧气生成和环境平衡等方面。
首先,光合作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食物供应。
绝大部分食物来源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而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和合成有机物的基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阳光的能量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构成了植物组织,如果实、蔬菜、谷物等,是人类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能量和营养来源。
其次,光合作用对能源产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光合有机物中,如葡萄糖等。
而这些有机物质也是生物燃料的主要来源,如木材、煤炭和石油等。
人类利用这些生物燃料作为能源,满足照明、加热、交通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光合作用供应的能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光合作用对环境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维持了地球大气中气体成分的稳定。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一种,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地球气候变暖和全球气候变化。
而光合作用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助于抑制温室效应的发生。
另外,光合作用还维持了氧气的供应,保障了动物和人类的呼吸需求。
没有光合作用,地球上将缺乏氧气,生命将无法存在。
此外,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石,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光合作用的支持。
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适当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类对食品的需求。
同时,利用控制光照和光合作用的技术手段,人们能够实现农业的温室种植、组织培养等现代农业模式,提高粮食和蔬菜的生产效率。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cbdeca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05.png)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
光合作用是一种充满魅力的过程,它发生在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的叶绿体中。
它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简单表示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通过这个方程式,我们可以看到光合作用的两个重要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
在这个过程中,光能被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吸收,随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化学能。
光能被植物中的叶绿素吸收后,光合作用开始进入光反应阶段。
在光反应阶段中,光能激发了叶绿素的电子,使它们变得充满能量。
这些充能的电子通过一系列传递链传输,并在过程中释放出能量。
随后,叶绿素通过光合细胞呼吸链将能量储存在分子中。
在光反应阶段中,水被分解为氧气、电子和质子。
这个过程被称为水的光解作用,它是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
水的光解作用发生在光合体中,通过光反应中的光化学复杂过程实现。
此过程产生的氧气会释放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呼吸过程中必需的氧气。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后,光合作用进入暗反应阶段,也被称为卡尔文循环。
暗反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
在这个阶段中,光能储存在分子中的电子驱动一系列的反应,最终形成葡萄糖。
在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与通过暗反应产生的能量富集的化合物反应,形成一个3碳的化合物。
这个3碳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再生过程,最终合成出六碳的葡萄糖。
这个过程需要辅助酶和适当的温度条件来进行。
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另一个重要产物。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葡萄糖被植物用作能量来源和有机物质的构建块。
大部分葡萄糖会被植物储存起来,形成淀粉或纤维素等多聚糖。
这些多聚糖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能量,还可以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除了氧气和葡萄糖,光合作用还产生了其他一些有机物,如脂肪和蛋白质。
这些有机物对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地球化学中的稳定同位素应用
![地球化学中的稳定同位素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040c4f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69.png)
地球化学中的稳定同位素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学科,涉及岩石、土壤、水、大气等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能够提供元素的地质定年、热液作用发生的时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等信息,还能够揭示地球历史上生命演化和古环境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具体应用。
稳定同位素的定义同位素是指原子中,原子序数不变,质子数以及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稳定同位素是指具有稳定原子核的同位素,相对计量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应用一:地质定年同位素的存在量可以通过质谱技术进行测量,而不同同位素的存在量比例可以用同位素分馏系数来表示。
同位素分馏系数是同一物质内不同同位素相对存在量的比值,其大小和温度、压力、化学组成等因素有关。
在大自然中,同位素分馏现象通常受到物质来源、形成温度、化学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地球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具有同位素分馏现象,如果岩石的形成温度和时间比较确定,测量该岩石中不同同位素的存在量,就能够精确计算出相对的地质年龄。
稳定同位素在地质定年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通过同位素比值来推断其岩石年龄,如氧同位素比值用于确定化学沉淀物(如石灰岩等)或骨骼的年龄,碳、氮同位素比值用于确定有机物的年龄;另一个是通过稳定同位素示踪,揭示它们在成岩过程中受到的环境变化,如碳、氮同位素可以揭示有机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水、氮营养条件等的变化。
应用二: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过程通常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三个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其中既有生物化学反应、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也有构造作用引起的高温热液作用等。
稳定同位素在探测这些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水文地球化学中,同位素分馏所表现的是水的挥发作用。
水分有18O和16O两种同位素,18O水比16O水更容易蒸发,因此,水体中,18O与16O的比例大小能够表现水的源头、地下水系统及人为污染影响等信息。
地球化学总结
![地球化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b4dd83fbed5b9f3f90f1c93.png)
地球化学总结地壳与地幔地球化学地球的元素丰度的估算方法:1 陨石类比法,该估算方法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基础之上的:1)陨石是太阳系内的产物2)陨石与小行星带物质成分相同3)陨石是星体的碎片4)陨石母体的内部结构和成分与地球相似2 地球模型法和陨石类比法在地球模型的基础上求出各圈层的质量和比值,利用陨石类型或陨石相的成分计算各圈层的元素丰度,最后用质量加权平均法求出全球的元素的丰度。
例如:华盛顿球粒陨硫铁可以代表地核的成分;球粒陨石中硅酸盐的平均成分代表地幔和地壳的成分可以按比例各取一定质量的陨石,然后分别计算出各元素的全球丰度克拉克值: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重量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的重量平均含量原子克拉克值:指地壳中元素的原子平均含量地壳的平均化学成分的确定方法:1)岩石平均化学组成法克拉克将岩石圈的全部岩石分为两类:火成岩,质量占95%,水成岩占5%。
然后取样按质量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地壳的成分2)细粒碎屑岩法戈尔德施密特认为,细碎屑岩是沉积物源区出露岩石经过剥蚀,搬运,并均匀混合的产物,其成分可以代表物源区地壳的平均化学组成Taylor和McLennan 则用细粒碎屑沉积岩,特别是泥质岩作为上地壳的混合样品进行了研究。
3)地壳模型法Taylor和McLennan提出,现今大陆壳质量的75%在太古宙时期形成的,25%是在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
后太古宙的大陆壳生长主要发生在岛弧地区,代表性物质是岛弧安山岩,由此他们计算出了现代大陆壳的元素丰度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中各种元素的丰度是极不均匀的,其中,前三种元素O,Si,Al就占了82%,前8种元素占了98%2)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其丰度趋于降低,但Li,Be,B的丰度仍表现为亏损3)除了惰性气体和少数元素外,质量数为偶数的元素丰度大于奇数4)元素的丰度仍表现为质量数位4的倍数占主导地位5)相对地球整体,地壳最亏损亲铁元素,次亏损亲铜元素和少量亲氧相容元素;富集亲氧不相容元素地壳中某些元素丰度的偶数原则被破坏的原因:1)惰性气体元素丰度异常低的原因:不易参于其他元素相结合,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过程中,它们易于从固体地球内部不断地通过排气作用进入大气圈,在通过脱离地球的引力作用而释放到宇宙中2)在地壳与地幔分异的过程中,部分相容元素停留在地幔中元素克拉克值在研究地球化学中的意义1)元素的克拉克值决定了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克拉克值高的元素可以形成独立矿物,而克拉克值低的元素只能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于主要矿物的晶格中2)作为元素集中分散的标尺浓度克拉克值=观测值/克拉克值>1表明富集<1表明贫化3)标志地壳中元素的富集和成矿的能力浓集系数=矿石的边界品位/克拉克值浓集系数越大越不容易成矿主要类型岩石中元素的丰度特征1)超基性岩富集亲铁元素和亲氧中的相容元素2)基性岩富集亲铜元素和分配系数接近于1的亲氧元素3)酸性岩富集不相容的亲氧元素和挥发元素载体矿物:岩石中某元素主要赋存的矿物富集矿物:某元素的含量远远高于岩石平均含量的矿物地幔地球化学地幔成分的研究方法:1)上地幔成分的确定:幔源的玄武岩及其所携带的地幔岩包体,或通过构造推覆上来的地幔岩块2)下地幔成分的确定:一是根据实测的地球内部地震波速资料和高温高压下矿物的或岩石的原位声速测量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获得,二是根据宇宙化学资料研究获得地幔不均一性的研究方法:1)地幔化学研究不均一性的样品地幔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类岩石方法:元素比值和同位素比值,同位素和强的不相容元素之间的比值可以代表地幔源区岩石的比值元素丰度模式法:一种图解法,类似于用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模式图地幔不均一性的原因:1)在地球形成的行星吸积过程中就存在组成的化学不均一性。
环境工程原理13. 物质循环与地球生物化学过程
![环境工程原理13. 物质循环与地球生物化学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262f233cfc789eb172dc879.png)
13.2.4 全球的水资源危机
虽然地球上的水数量大,分布广,但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绝大部分淡水是 冰川,80%在南极,10%在格陵兰,水量相当于全球河流年径流量的900倍,剩下的 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为总量的0.5%左右。全球淡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是极不 均匀的,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气候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而远离海洋的大陆性气候的干旱 或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异常缺乏,全世界约55%的耕地分布于干旱地区。
李永峰 教授
1.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与有关概念 2.水循环 3.气体型循环 4.沉积型循环
5.有毒有害物质的循环
13.1 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与有关概念
13.1.1 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无机化合物和单质通过生态系统的循环运动。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可以用库(pool)和流通(flow)两个概念来加以概括。
① 半纤维素的分解过程
聚糖酶
好氧分解
经 EMP 途径
TCA
半纤维素 H2O
单糖+糖醛酸
各种发酵产物 厌氧分解
ATP CO2+H2O
② 分解半纤维素的微生物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多数能分解半纤维素。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节细菌及放线菌 都能分解半纤维素。霉菌有根霉、曲霉、小克银汉霉、青霉及镰刀霉。
13.3.1.4 果胶质的转化
① 蛋白质的氨化作用 a. 蛋白质的水解
兼性厌氧 的无芽孢杆菌
荧光假单胞菌粘质赛氏杆菌和普通变 形杆菌是不生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兼性厌氧,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 能进行氨化作用。
生态学中的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恢复
![生态学中的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恢复](https://img.taocdn.com/s3/m/c954f4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0.png)
生态学中的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恢复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恢复:保护我们的家园伴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发展,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等现象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问题,生态学成为了我们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生态学研究中,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恢复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地球生物化学地球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和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和地球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为人类提供珍贵的资源。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可以与氮、磷等元素相互吸收,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能源和材料。
同时,地球生物化学也负责研究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重要的生态问题。
例如,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会对土地、水资源以及微生物等生态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地球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从而推动环境保护的实践。
二、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多种手段对已经或者即将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生态恢复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生态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
生态工程指的是通过各种生态修复技术来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
例如,修复生态水系、恢复湿地等技术手段都属于生态工程的范畴。
生态工程的目的是促进自然生态过程的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指通过生物多样性恢复手段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和了生态系统的蓝图,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无数珍贵的资源和生态服务。
因此,生态恢复工作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项重要而必要的工作。
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开发生态旅游,让人们走进生态系统,观察、感受、学习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生态旅游,不仅能够促进对生态保护的重视,而且可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小结地球生物化学和生态恢复是两个相互关联而又不可分割的领域。
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研究
![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cea3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f.png)
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研究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的主要作用:
1. 氮循环:微生物通过生物固氮作用,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或亚硝酸盐,提供给植物使用。
部分细菌还能将氮气还原为氨气,使得氮气得以重新进入大气中。
同时,微生物还参与着氮的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氨氧化细菌能够将氨转化为亚硝酸盐,而反硝化细菌能够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2. 碳循环:微生物在碳循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如二氧化碳,从而维持碳循环的平衡。
3. 硫循环:微生物在硫循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分解含硫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硫酸盐,从而维持硫循环的平衡。
4. 磷循环:微生物在磷循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分解含磷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磷酸盐,从而维持磷循环的平衡。
总的来说,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通过参与各种物质的转化和分解过程,维持着地球生物化学循环的平衡和稳定。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https://img.taocdn.com/s3/m/acfc104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3.png)
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调节着地球上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功能与调控。
一、氮循环氮循环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涉及氮的固定、转化和释放等环节。
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首先,部分细菌和蓝藻可以进行氮的固定,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无机氮化合物,例如氨和亚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其次,微生物参与了氨化和硝化过程。
氨化是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而硝化是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这些反应由不同的细菌和古菌完成,确保了氮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最后,微生物还参与了脱氮过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主要由反硝化细菌完成,对地球上的氮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这些氮循环过程,微生物调控着土壤中氮的可利用性,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碳循环碳循环是地球上最为关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一,包括碳的固定、呼吸、分解和溶解等环节。
微生物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首先,光合作用中的光合细菌和藻类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化合物,尤其是通过进行固氮作用的蓝藻,进一步促进了碳的固定。
其次,腐殖化过程中,微生物参与了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将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过程由厌氧呼吸过程中的细菌和真菌完成。
另外,在地球的水体中,微生物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湖泊和海洋中的细菌通过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调控,促进了溶解有机物质的循环,维持了水体的营养循环。
通过参与碳循环过程,微生物调节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
三、硫循环硫循环是地球上的一项重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涉及到硫的固定、转化和释放等环节。
微生物在硫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硫氧化细菌可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参与硫的氧化过程。
其次,硫还原细菌通过还原硫酸盐生成硫化物,参与硫的还原过程。
生物化学循环定义
![生物化学循环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2511830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2.png)
生物化学循环定义
生物化学循环是指在地球上生物体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些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等。
这些化学元素在生
物体中持续地循环,同时又与环境进行相互作用。
其中,碳循环是指碳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碳的吸收、释放、转化和利用等过程。
这个过程中,碳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被生
物体吸取、利用和释放,从而影响着大气和海洋中的碳含量。
氮循环是指氮在生物体中的吸收、转化和释放过程。
其中,氨是
一种重要的氮源,被细菌、植物和动物吸收和利用。
通过固氮作用和
硝化作用等过程,氮可以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形式,同时也支持生态系
统的运作。
磷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过程。
磷是构成核酸和细胞膜等
重要化合物的元素,在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
通过食物链的过程,
磷可以在生物体之间循环,并最终被回收。
生物化学循环在整个生物圈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循
环促进着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也为生态系统
提供了能量和物质。
光合作用原理的作用应用
![光合作用原理的作用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efe3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3.png)
光合作用原理的作用应用1. 什么是光合作用原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存在的最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之一,它为地球提供了大部分氧气,并且是食物链的起源。
光合作用的主要发生在叶绿素中,通过光能激发电子运动,从而产生能够合成有机物质的氢离子和能量。
2. 光合作用原理的作用光合作用原理的作用非常广泛,不仅仅是提供氧气和食物,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应用。
2.1 提供氧气光合作用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氧气。
氧气是许多生物生存的必需品,它用于呼吸过程,维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存。
2.2 生产食物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从而合成食物。
植物是食物链的起源,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
2.3 能源来源光合作用可以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能源来源。
通过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产生能量。
目前已经有一些科技研究致力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开发太阳能电池板技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生活和产业使用。
2.4 环境保护光合作用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起到环境净化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影响。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起到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
3.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3.1 农业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合理的光照条件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从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农作物的种植也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条件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
3.2 药物研究光合作用原理在药物研究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光合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涉及到许多酶的参与和调控。
通过研究光合作用原理,可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机理,为药物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壤碳的稳定机制?如何理解土壤的固碳潜力?
1.土壤碳的稳定性与植物生长速率及碳氮比关系--在高碳氮比和低养分有利于共生生物生长和土壤固碳
1)化学稳定机制-腐殖质的形成,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 约占60%以上,
是最稳定土壤有机质组分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它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面:营养元素的贮存库;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状, 增强植物抗逆性。
是
土壤碳的最重要的稳定形式之一
2)物理保护机制—土壤结构形成
颗粒有机质
砂粒>50μm
粉砂粒20-50μm
粉粒2-20μm
粗粘粒0.2-2μm
细粘粒<0.2μm
惰性组
2.根据这些你写一下就是固碳潜力吧。
1)全球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农业生态系统的碳素循环。
农田生态系统主要是土壤碳库,合适的管理措施,能够
增加农业土壤碳库
3)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碳循环与转化土壤。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汇,土
壤是大气-陆地-水生生态系统中的C素循环的重要环节。
气候变化、CO2浓度提高、
N沉降、臭氧层变化和土地利用改变对植物初级生产系统、土壤生物活性及其产生
的温室气体反馈作用
4)固碳量与植物生长速率、土壤异养生物种群、土壤矿物组成关系密切。
快速生长的
植物碳素周转速率快,但土壤固碳量较少。
土壤矿物和蚯蚓的存在有利于土壤固碳
5)碳转化与温室气体的排放
6)腐殖化过程与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7)微生物代谢物及其活性
二、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干扰体现在哪些方面?
1)养分元素矿产的开发与能源利用
2)物质投入―养分、水分、能量
3)对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干扰土地利用变化、污染物排放
4)对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的干扰城市化、农牧业的集约化生产、水循环
5)人为干扰下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岩石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地球系统过程循环三大基本过程中的两个:水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stry Cycles), 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理解物质在自然和人类环境系统中的循环、迁移和转化规律
生物地球化学是研究影响自然环境(水圈、大气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化学组分变化的化学、物理、地质和生物学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一个交叉学科,即研究生命活动对化学元素迁移和分布的影响,以及化学元素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研究碳、氮、硫、磷等生源要素的循环,即由于生命活动引起它们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富集、分散,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效应。
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重点研究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污染物和碳、氮、
硫、磷等元素循环的污染效应等。
三、从生物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为何人们十分关注农田系统中的氮循环?
1)大量的氮素投入减少了生物固氮量
2)农田氮素损失是环境中氮素的主要来源
3)全球氨排放量与农业生态系统的排放关系密切
4)流域中农田所占比例与平均每年向河流的氮输送量
5)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氮含量的影响
6)欧洲减少氮肥施用量后河流中氮素含量下降
7)对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含量,管理措施对硝酸盐淋洗的影响,耕作和土壤质地对硝酸
盐淋洗的影响
8)动物生产体系的碳、氮素的流向
9)堆肥过程中有机废弃物氮素的损失(氨挥发、反硝化、淋洗
10)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及对其他生态系统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
大气中的无机
氮臭氧分解
11)农业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灌溉对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