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资料学校体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体育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1953年,毛泽东发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号召。(1章)

2.1979年教育部在扬州召开了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或扬州会议),开启了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1章)

3.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学校应做到“三育并举”。(1章)

4.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提出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而且在于“卫国”。(1章)

6.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首倡体、智、德三育,称力、智、德三育为国家民族富强之基础。(1章)

7.主智主义主张将一堂体育课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1章)

8.1990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1章)

9.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能力较差。(2章)

10.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2章)

1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2章)

12、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课程内容和全部体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13、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

13.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手工艺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3章)

14、在学校体育目标制定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3章)

15、《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体育竞赛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4.学校体育工作是指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活动、课外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通常也称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两大方面组织形式。(3章)

15.体育课程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并使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相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4章)

16.“健康第一”的提出,对单纯生物观的体育教学客观上起到了纠偏的作用。(4章)

17.运动性条件反射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动作技能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达到动力定型阶段 (也可称之为动作自动化阶段)(4章)

18、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社会需求、体育学科因素、学生自身因素。(5章)

19、体育课程编制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规划阶段、体育课程实施阶段和体育课程评价阶段。(5章)

21、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角色。(5章)

22、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5章)

2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5章)

24、课程实施实质上由三个阶段组成:起始阶段、实施阶段、维持阶段。(6章)

2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可分为认知与定向、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三个阶段。(7章)

26、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习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7章)

27、学习策略的本质在于对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7章)

28、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强调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较为低下的学生,注意保护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8章)

29、对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

为表现等。(8章)

30、在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时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采用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简便、易操作;二是在评价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时

个体内差异性评价要与绝对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8章)

31、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8章)

32、体育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法结合运用。(8章)

33、.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一般为精神形态的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体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体育课程资源。(9章)

3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通常要辅以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环节优化,才能确保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9章)

35、对现有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主要是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器材等(9章)

36、校外体育课程资源包括学生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和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9章)

37、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

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10章)

38、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全校性活动和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俱乐部活动、个人锻炼活动小团体活动和。(10章)

39、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是一个以自觉自愿为主,强制规定为辅;宏观调控指导,微观自主开放为特点的操作过程。(10章)

40、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检查评价三个环节。

(10章)

4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10

章)

4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11章)

4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战略。(1 1章)

4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具有业余性、基础性、广泛性的特点(11章)

45、课余体育训练是对学生进行身体、技术、战术、心理和品德与作风等各方面的训练,其中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内容。(11章)

46、身体训练水平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11章

47、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计划,一般有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11章)

48、选拔参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时,最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是身体形态指标、生理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11章)

49、身体训练是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包括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11章)

50、课余体育竞赛有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等特点。(12章)

51、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12章)

52、课余体育竞赛是充分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比赛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12章)

53、竞赛规程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制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12章)

54、制定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时,应考虑群众性可行性、常规性、简便性的几个方面。(12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