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苏教版(2019)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学习计划、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必修《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及其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任务一感知丰富的结构
任务二认识结构的受力
任务三辨析结构的类型
本课综合与测试
二稳固结构的探析
任务一探析结构稳定性
任务二探析结构强度
本课综合与测试
三结构功能的实现
任务一感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任务二欣賞经典结构的案例
本课综合与测试
四简单结构的设计
任务一分析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四素
任务二设计并制作站立式办公桌
本课综合与测试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第二单元流程及其设计
一流程的探析
任务一感知生活、生产中的流程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任务一解析闭环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任务二辨析反馈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本课综合与测试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探究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素
任务二设计与实施雨水收集池水位控制系统本课综合与测试
本单元综合与测试
本册综合。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一.教材内容分析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
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
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高中《通用技术二》教案全套
高中《通用技术二》教案全套教案名称:机械原理及应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础概念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机械传动和转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研究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工程案例。
二、教学内容
1. 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分类。
2. 机械传动和转换的基本原理。
3. 机械原理在各种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示,向学生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不同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原理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机械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评估
1. 笔试:设置选择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撰写关于机械传动装置工作原理的实验报告。
3.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评估。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通用技术二》相关章节。
2. 图书和资料:关于机械原理和应用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3. 实验装置: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模型和演示装置。
六、教学计划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原理的基础概念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教学评估环节,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对机械原理的掌握程度。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教案 必修二 技术与设计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案全套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常见的结构(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分析1.从广义上了解结构的含义。
2.能够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
3.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
4.能够说明三种结构类型的各自特点。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1.本课时要通过讲解列举关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并对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2.本课时还要通过总结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等各方面的结构例子,来归纳三类结构类型的特点。
3.本课时意在培养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的感性认识,留意身边的各式各样的结构,培养学生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结构理念,通过讲解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学生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教学重点:结构的含义(能够从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列举出具体的结构)教学难点:结构的类型(能够从结构本身外形和受力的角度来分析结构的特点)三、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身边存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不能准确把握结构的定义。
此外,学生不能准确地区分三类结构类型,特别是壳体结构的特点。
四、教学策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
从身边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
并及时让学生自主总结和归纳。
(二)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总结,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发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时对苏教版教材的内容编排加以调整,按照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中的顺序为:讲解相关的例子——总结概念——概念延伸——细化讲解,也就是先把无处不在的结构和结构的类型放在一起来讲解,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高二上学期必修二全套教案通用技术高二上学期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第一课时常见结构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介绍结构的类型,并对直观的结构实例展开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测和分析常用结构,唤起自学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融合实例展开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结构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力和形变。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五、教学准备工作: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纸板、砝码等。
六、教学过程1.引入。
为了让大家了解结构与受力的关系,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让大家切身感受一下结构与力。
2、演示试验传授“纸板忍受压力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第1页共79页(1)取废旧纸盒的纸板,分别裁出3条大小均为10cm*40cm的小纸板。
(2)分别取若干本书(用于支撑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
试验过程:(1)将一纸板用两摞书提振出来,在纸板上中间不断减少重物,直至它塌下去,记录此时忍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2)将另一纸板弯成拱形,两端用两摞书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长,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3)将剩的纸板斜向比前次跨度大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减少重物,直至它塌下去,记录此时忍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师生互动】上述演示试验说明: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已经达到其极限值。
那么,说明是应力呢?3.总结这文言我们自学了两个基本力学概念:内力与形变,介绍了五种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分析探讨掌控了结构的类型。
4.教学思考:第二课时结构与力(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公开课教案】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与设计2 第二章第三节 流程的优化
技术与设计2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的内容。
在本节内容之前教材先介绍了“生产和生活中的流程”,接着让学生尝试了“流程的设计”。
依照第一册中已经学习的设计的一般步骤,“流程的优化”正是对已有的流程设计的评估优化的过程。
本章内容层层铺开,逐级深化的安排方式,也是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节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化与应用,也为第四章《控制与设计》中用方框图表达控制过程奠定了流程的思想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把想法转化为方案的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生产和生活中流程的学习,多数的学生对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并设计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的流程。
但学生对如何优化流程还不清楚,优化流程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更不了解。
通过流程优化的学习,正是解决了学生想要完善自己的设计却无从下手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较高的积极性。
但是流程的优化也需要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和一定的生活经验。
如果学生对某个流程完全不了解,思维就很难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在案例的选用上教师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经历过的流程,或者通过简单介绍学生就能有大概了解的事物的流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2、掌握流程优化的定义及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流程优化的目的与内容2、通过对课本中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指标是怎样优化的。
3、通过小组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流程的优化方法,并用文字或图表表达流程设计的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严谨态度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3、让学生领会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流程优化的内容难点: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的流程进行改进,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教学过程】案例分析(1)工期优化:展示机械设备修理工期优化的案例让学生试着改进,并判断属于那种优化,然后思考这种优化需要考虑什么?教师总结:在这个优化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工期,但是只考虑缩短时间也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到并行工作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增加还有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要求。
2.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流程设计的活动体验,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3.通过流程设计,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流程设计,并用流程图表达出来。
通过流程设计,体会流程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教学过程任务一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情境导入情境展示:孙宇妈妈平时在家没有固定摆放的地方,随意乱放,所以她总是不停地找。
孙宇决定送给妈妈一个亲手制作的架,方便妈妈摆放。
体验目的:通过简易架的制作流程设计,分析流程设计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活动准备:材料:三合板、支架的设计图纸。
工具:美工刀、线锯、手电钻、尺子、铅笔、砂纸等。
主要过程:1.同学们分成两部分,甲组同学独立制作,乙组同学以同桌为一小组合作完成。
2.根据要求,确定环节及时序,并画出流程图。
3.制作与组装任务二设计金属笔筒加工流程1、情境导入流程设计,第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第二,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设备和人员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的流程设计结果。
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环节。
例如,一个产品的生产流程设计一般由材料准备环节、加工环节、组装环节、产品质量检查环节等组成。
这些环节中分别应该安排哪些工作,是串行工序还是并行工序等。
第五,选择种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
对于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一个流程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反复的修改,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案例分析金属笔筒制作与装配的流程设计如图222所示的金属笔筒可分为三个部分:笔筒1 (高)、笔筒2(低)、铭牌。
其中,笔筒包括筒身与底板:两笔筒可分可合,笔筒之间有一定的连接结构;铭牌制作后还要与笔筒连接。
高二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
高二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课程简介《技术与设计2》是高二通用技术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技术设计和制造工艺。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常见的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和制造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制图技能和图纸阅读能力。
2.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
3.了解并运用现代制造工艺来制造出实际的产品。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制图基础1.1 制图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 制图的目的和意义 - 制图所涉及的图形和符号 - 制图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规范1.2 基础图形的绘制和组合 - 直线、圆、多边形等基础图形的绘制 - 基础图形组合成复合图形的技巧1.3 基础图形的变换和投影 - 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缩放 - 图形的投影类型和投影方法第二单元: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2.1 界面和工具介绍 - 软件的主要界面和功能 - 常用的绘图工具和物体控制工具2.2 三维模型的设计 - 三维模型的创建和编辑 - 三维模型的切割和组合2.3 三维模型的渲染和动画 - 三维模型的材质和贴图 - 三维模型的动画和演示第三单元:现代制造工艺3.1 材料与材料性质 - 常见的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 - 材料的硬度、韧性、延性等相关属性3.2 制造工艺与设备 - 常见的加工方法和设备 - 制造的流程和要点3.3 产品设计与实践 - 产品的功能和实际需求 - 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 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 + 实践」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将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行完成简单的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实践等任务,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20%):包括课堂参与度、发言质量、作业完成情况等。
2.平时作业(30%):包括上机实验、课堂小测验、个人学习笔记等。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讲稿) 苏教版必修2
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讲稿) 苏教版必修2前言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技术与设计1》模块,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技术世界,认识了技术及其主要特性;我们一起步入了设计殿堂,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体验了设计的初步过程,进行了设计的交流和评价。
应该说,在培养“技术素养”的进程中,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程的第二个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
本模块共有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
同学们会发现,在第一模块中的八个内容是用“章”来表示的,而本模块的四个学习内容则用来“单元”来表示,这是因为,第一模块的八个内容是彼此相连,且有递进关系的内容,而本模块的四个内容相对比较独立。
但并不是说它们没有关联。
实际上,这四个主题,也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这种联系可以理解为:系统是主体,结构是核心,流程是系统状态的变化,控制是对系统状态实施的干预。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我们除了要继续加深对技术的认识和对设计知识的掌握外,同学们特别要对包含在这些专题里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理解,并将这些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由于本模块内容的知识性和专业性都比第一模块要强得多,同学们在学习中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并要学会灵活运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解决技术问题。
要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技术理论素养、技能素养和创新能力。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为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而竭尽全力。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结构的涵义“结构”一词,对同学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学习其它课程中,有哪些课程提到过“结构”?对!;在生物课中提到过:人体的结构;在政治课里有社会结构;在化学和物理中,有物质结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在语文课里接触过:文章的结构,在地理课中有地质结构。
看来,世界上的事物,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分子;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有其自身的结构。
通用技术二教案全套_(32课时)_67页
通用技术二教案全套 (32课时, 67页)一、教学目标1.了解通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通用技术的主要内容和要点;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课时内容1通用技术的概述2通用技术的基本原理3通用技术的应用领域4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5数据通信的编码与解码6数字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7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8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9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10数字通信系统的解调技术11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控制12数字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13数字通信系统的侦错技术14数字通信系统的解码技术15数字通信系统的多址技术16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度与流量控制17数字通信系统的数据链路层18数字通信系统的网络层19数字通信系统的传输层20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层21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概述22密码学基础知识23非对称加密算法与公钥密码体制24对称加密算法与数据密钥的管理25数字签名与认证26网络安全概述27网络安全的攻击与防御28网络入侵检测与防范29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30信息技术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31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32信息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三、教学活动•概念讲解:通过课堂讲解的形式,介绍通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通用技术相关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讨论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通用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课堂练习:通过小组和个人练习,巩固学生对通用技术内容的掌握;•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等方面运用通用技术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材:通用技术二教材全套•实验器材: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五、教学评估方法•总结评估:每章节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总结和评估,了解学生对该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实验评估:通过实验操作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结构的涵义,是学生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进而,使学生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并且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虔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最终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二节探究结构(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虔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虔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二节探究结构(二)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虔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虔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2)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三、实施措施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
2.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
流程设计教学目标:学会流程设计教学重点:流程设计的目标及考虑的因素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流程教学方法:讲授法、例举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过程:导语:以生活中一些常用流程为例引入课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流程不自然存在的,而是靠人们研究和设计出来,流程设计对于指导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效地组织生产起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流程设计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因此,应以科学、严谨态度,充分考虑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和相关因素,遵循事物的内在性质、规律进行设计。
设计一个流程首先应明确流程实现的具体目标。
【PPT】看视频回答问题,观看各种流程设计,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流程设计的目标。
一、流程设计的目标1、工作流程设计目标对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流程设计,主要应考虑分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目标。
2、工艺流程设计目标对于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主要应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明确设计的目标。
二、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例如:工作流程,以上课为例,为达到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考虑的因素有环境(安静的教室)、温度(适宜的温度)、PPT的设计(内容丰富、清晰)、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同学自身状态以及配合状况可能都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农业生产的流程设计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环境方面的因素,种植相关的农作物。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
举例介绍三、流程设计的步骤流程设计,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所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其次,要分析现有的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
不同的设备和人员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的流程设计结果。
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第四,分析各事项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案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案教案名称: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常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团队中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常见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工程设计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白板、示范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实践用品。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意义。
2. 讲解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如锤子、电锯、钳子等工具,以及钢材、木材、塑料等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步骤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提供一定数量的工具和材料。
2. 设计一个简单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手中的工具材料,解决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并执行他们的设计方案,通过动手实践来完成任务。
步骤四:成果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和解决方案。
2. 教师和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建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困难。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设计一款简单的工具或材料的改进方案,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或科技创新竞赛,展示他们在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方面的才华和能力。
通用技术_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课程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
基本信息课题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作者及工作单位职教中心罗易依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简单结构的设计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也是技术设计的基础。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明晰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以简易相片架结构的多方案设计为案例,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结构设计,并能运用所学的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进行多方案的结构设计,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方法的体验。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在介绍了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后,通过案例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认识结构设计的反复过程。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通过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和制作,让学生亲历结构设计的过程,把握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结构无处不在,但结构设计往往涉及较复杂的数学、科学的知识和原理,而学生初次接触结构设计,再加上知识有限,只能进行较简单的结构设计。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本节课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制作奠定了基础。
3.非认知因素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结构的稳定性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充满了兴趣和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生活中的经验会设计出较满意的作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简易相片架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的分析,能对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 并绘制设计草图和优化。
(2)通过对简易相片架设计作品的展示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熟悉结构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并能够在自己的设计中得到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做中学”,以自己的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和各小组代表的作品展示及答辩,让学生在探讨和辩论中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掌握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用技术教学计划(必修2)资料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三、实施措施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技术高二上学期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全册教案第一课时常见结构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 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 了解结构的类型,并对简单的结构实例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察和分析常见结构,激发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结构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力和应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纸板、砝码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
为了让大家了解结构与受力的关系,我们通过一个实验,让大家切身感受一下结构与力。
2、演示试验讲解“纸板承受压力试验”: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1) 取废旧纸盒的纸板,分别裁出3条大小均为10cm*40 cm的小纸板。
(2) 分别取若干本书(用于支撑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
试验过程:(1) 将一纸板用两摞书支撑起来,在纸板上中间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2) 将另一纸板弯成拱形,两端用两摞书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长,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3) 将剩下的纸板弯成比前次跨度小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师生互动】上述演示试验说明: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结构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就会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已经达到其极限值。
那么,说明是应力呢?3.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力学概念:内力与应力,了解了五种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分析讨论掌握了结构的类型。
4.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结构与力(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 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 继续了解结构的类型,并对简单的结构实例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察和分析常见结构,激发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结构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力和应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六、教学过程【演示试验】橡皮筋的拉伸试验。
1)拿出两根粗细不等的橡皮筋,分别拉伸。
2)学生观察并记录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3)加大力度,拉断细的橡皮筋。
【教师分析】从力学角度分析,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当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即内力F。
为什么细的橡皮筋容易断呢?【学生回答】由于细的橡皮筋强度不够。
【师生互动】这是由于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其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已经达到其极限值。
应力就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用希腊字母σ表示。
内力与应力之间用公式σ=F/S表达,其中F是内力,S是受力面积,σ是应力。
在相同外力的作用下,由于粗的橡皮筋的受力面积较大,根据公式可知,其应力较小,因此不容易断。
【学生活动】指出下列结构可以抵抗外界哪些方面的作用力:建筑物的窗户墙体的正向与侧向压力、风的作用力、自身重力等餐桌桌面物体的压力,自身重力等硬纸包装箱箱内物体的重力、挤压力、自身重力等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构件分为受拉、受压、受剪切、受弯曲、受扭转这五种基本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受力,并分析。
4.教学反思在通用技术的课堂上,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不断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多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奇思妙想,也就蕴藏着许多创造和发明的契机。
大家要知道:多一种设想,就多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多一条通往成功的途径。
第三课时结构与力(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2) 能够结合简单结构,分析结构的受力。
(3) 继续了解结构的类型,并对简单的结构实例进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构的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观察和分析常见结构,激发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进行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结构受力时所产生的内力和应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和提问法,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PPT六、教学过程1).【回顾】对上节课的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
提问:什么叫结构?哪些事物存在结构?结构会决定事物的性质吗?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什么?根据实例说出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结构的基本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物理所学的稳定条件。
2).【学生活动】投影仪展示请连线:受拉构件承受使之弯曲的力受压构件承受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受剪切构件承受使之被挤压的力受扭转构件承受拉拽力受弯曲构件两端承受方向相反的均匀的力,使它发生扭转形变【案例分析】桥梁的桥面的受力一座简易桥梁,行人和车辆通行的桥面受到的力有行人和汽车对桥面的压力P1,桥自身的重力P2,两端桥墩对桥面的支撑力N,以及风对桥面的力F等。
【马上行动】填空:在下图中,吊兰的支撑架承受,桥墩承受来自桥面、桥上负载的,两端被托住的桥梁受到。
在分析简单的结构时,是将结构分成简单的结构原件, 再进行分析3)【探究】观察右图,说明石磨的推杆为什么要用一根绳子吊起来。
进一步挖掘:石磨在推动过程中,绳子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什么图形?1. 保持推杆在平行于地面的一个平面上运动;2. 防止推杆弯曲变形。
3. 结构的类型通过纸板演示试验我们知道,不同的结构所能承受的力是不同的。
【投影展示】不同类型的图片。
指出图片中结构的类型。
【学生回答】万里长城、水库大坝属于实体结构;头盔、国家大剧院属于壳体结构;建筑脚手架、钢架厂房属于框架结构。
4). 【学生总结】总结三类结构的各自特点结构类型定义特点例子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5)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基本力学概念:内力与应力,了解了五种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通过分析讨论掌握了结构的类型。
九、教学反思本课时对教材的内容编排加以调整,按照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中的顺序为:讲解相关的例子——总结概念——概念延伸——细化讲解,学生容易理解。
结合许多实际的身边事例加以讲解讲解“架构形态”和应力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度拓宽。
通过探究石磨的推杆为什么要用一根绳子吊起来,启发学生回答石磨在推动过程中,绳子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圆锥形”,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技术空间想象能力。
第四课时稳固结构的探析(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了解稳定性的概念。
(2) 能够分析影响简单结构的稳定性的主要因。
(3) 掌握初步的技术试验的操作技能。
(4) 能进行基本的技术测试,会写简单的技术测试和技术试验报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简单的技术试验过程,学会简单的技术试验方法。
(2) 形成初步的技术实验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探究欲望。
(2)培养良好的合作与交流的态度。
(3)体验解决结构稳定性问题的艰辛,感受解决结构稳定性相关困难所带来的愉悦。
二、教学重点:分析影响一个简单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难点: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空矿泉水瓶、废纸、可以装入矿泉水瓶的形状相同的小铁块、可以开合的装光盘的塑料盒、形状相同的方木块、可以构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竹条、容易弯曲的电线(长40厘米左右)、乒乓球等若干。
2. 教学课件的准备:收集、拍摄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将一个两头为圆锥形的物体下端顶在左手的食指上保持平衡5秒钟。
请同学(2至3人)表演一个杂技(如图一):经过几次努力,杂技宣告失败。
“老师原来还想在顶部放置一个乒乓球的,看来难度太大,但有没有可能成功呢?”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结合同学们意见,给予引导:一切都有可能。
《西游记》中孙悟空像鱼一样在海底龙宫自由穿梭,但在200多年前,只能是人们的梦想。
是潜水艇的发明圆了人们的这个梦。
我们的先人早就想能像嫦娥一样飞天奔月,从“神五”、“神六”到“神七”,伟大的中国航天人正在把这个愿望一步步变成现实。
只要我们不懈探究,不断创新,所有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
回到我们刚才的杂技,要表演成功比较难。
是什么原因呢?引出本次课的课题——稳固结构的探析。
我们今天学习第一个内容:结构与稳定性。
2.探讨新课⑴结构稳定性的概念请同学们观看图片:新移栽的树木(图二)与电线杆的结构(图三),提出问题:新移栽的树木的支撑和电线杆的斜拉索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二至三个学生回答。
教师进行点评与分析。
【思考一】除了上述新移栽的树木、电线杆以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与稳定性有关的结构和事例吗?(交通讯号灯杆、高层建筑用的塔吊,悬挂式空调、抽油烟机,幼儿走路,自行车支撑,阳台晾衣架、太阳能热水器……)左图(图五)所示,为了摩托车的载重平衡,在左边坐一个人。
这样做,摩托车的稳定性提高了,但出现了什么大问题?(请同学回答,引导同学们回答出安全问题)。
进行安全教育。
由此可见,结构与稳定性是生产与生活中十分广泛的问题。
结构的稳定性: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这种性质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一个结构能够安全、正常发挥其作用(功能)的前提。
例如,刚才显示新移栽的树木,若不加支撑,遇上刮风天,便可能翻倒,影响树木的成活与生长;交通讯号灯杆,若没有足够的稳定性,就会栽下来,压伤行人和车辆;上述头上的电线杆,若没有优良的稳定性,就有可能造成触电等严重的安全事故;我们居住的房屋,若总是摇晃,我们就会提心吊胆。
中央电视台2009年9月8日《今日说法》报导了江苏省常州市江北区春江镇的圩塘新村有21幢楼房一天到晚摇晃,造成这些居民没有安全感。
3、教师总结:结构,其稳定性的好坏,用使其失去原有平衡状态的力的大小来衡量。
相同的结构,使其失去原有平衡状态的力越大,就说明这个结构的稳定性好,维持稳定的能力越强;反之,则稳定性不好,维持稳定的能力越弱。
(例如塑料脸盆和塑料水桶,使脸盆侧翻的水平力比水桶要大,因而我们说脸盆的稳定性比水桶要好)。
4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若同学们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设计试验装置来进行探究和验证,,这堂课就达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