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复习导入:(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2:16= 4、5:2、7= 10:6=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第一天第二天运输次数 2 4运输量(吨) 16 32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
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 2)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 :4)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 :16)(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2 :16; 4 :32; 16 :2; 32 :4;16 :32; 2 :4; 32 :16; 4 :2。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
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 :2;32 :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意义:比例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3.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采用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新课: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强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剩余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继续编写。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直观理解。
2. 通过数学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七、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比例实例和关键概念。
2. 实物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比例关系。
3. 练习题纸张或电子文档,用于学生练习。
4. 分组学习材料,如小卡片或计算器,用于小组活动。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理解度评估:通过练习题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
能够识别比例关系,并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比例。
1.2 教学内容比例的定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比例的意义:比例反映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实际情境中的比例关系。
2. 讲解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3. 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比例的作用。
1.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定义,复习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个性质。
3.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
2.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比例性质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三章:比例的化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化简比例,理解化简比例的方法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比例的化简:将比例中的项进行约分,使得比例中的项为最简整数。
3.3 教学步骤1. 引入比例化简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化简比例的意义。
2. 讲解比例化简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化简比例。
3.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化简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3.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运用化简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第四章:比例的计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比例的计算方法:利用比例的性质,通过交叉相乘等方法进行比例计算。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性质,复习比例的化简方法。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5篇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教材直接以比例“2.4:1.6=60:40”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即什么叫做比例的项,什么是比例的內项,什么是比例的外项。
引导学生计算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并追问“如果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即呈现:“2.4×40○1.6×60”。
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做一做”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个人认为这样的材料呈现方式至少存在两个弊端:(1)例题缺乏意义和挑战性,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2)没有给学生想想的猜想和验证的空间。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设想】:1、教学情境的呈现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就好比创建了一个充满引力的磁场,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
为此,在准备这节课时,我对情境的创设有如下考虑:简单却能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教材中直接呈现比例“2.4:1.6=60:40”,并跟进两个填空:两个外项的积是(),两个內项的积是(),从而得出结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情景图、多媒体课件、习题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比例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习。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比单关的有关知识。
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
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师:相机板书:3:5=2.7=4.5?今天我们将深入学习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三、自主探索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国旗?【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国旗,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国旗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国旗的变化。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9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的:1.理解和掌握,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应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
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
(如80:2=200:5,=,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三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三案设计:学案一、自学质疑[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2、师板书题目:(1)4:5 20:25 (2)0.6:0.3 1.8:0.9(3)1/4: 5/8 3:7.5 (4)3:8 9:27[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
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数学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1.1 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即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2 比例的表示方法讲解比例的表示方法,如a:b 或3:4。
第二章:比例的性质2.1 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2 比例的变形讲解比例的变形,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乘法和除法。
第三章:比例的应用3.1 比例的计算讲解比例的计算方法,如解决比例问题时的步骤。
3.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折扣的计算。
第四章:比例尺的概念4.1 比例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4.2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讲解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如1:1000 或1/1000。
第五章:比例尺的应用5.1 比例尺的计算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如根据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5.2 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
第六章:比例的解法6.1 比例的交叉乘法讲解比例交叉乘法的原理,即两个比例相等时,内项交叉相乘的结果相等。
6.2 比例的解法应用举例说明比例交叉乘法在解决比例问题时的应用。
第七章:比例问题解决策略7.1 比例问题的一般步骤讲解解决比例问题的步骤,包括理解问题、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检验答案。
7.2 比例问题的解决技巧介绍解决比例问题的技巧,如通过画图、列举实例等方式帮助理解问题。
第八章:比例与百分比8.1 比例与百分比的关系讲解比例与百分比的关系,即比例是一种相对关系,而百分比是一种绝对关系。
8.2 比例与百分比的转换介绍如何将比例转换为百分比,以及如何将百分比转换为比例。
第九章:比例在几何中的应用9.1 比例与相似图形讲解比例在相似图形中的应用,如如何通过比例关系来求解相似三角形的边长。
9.2 比例与几何比例尺介绍几何比例尺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几何问题中应用比例尺。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比例的定义比例是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比关系。
如:$\\frac 23$ 是2与3的比,记作2:3或2÷3。
其中,2叫做比例的第一项,3叫做比例的第二项,用a:b表示。
比例的两个量叫做“比”或“项”。
二、比例的意义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意义有以下几点:1.比例是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关系。
在比例中,第一项与第二项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比较了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比例之间可以进行等比变化。
即使改变了比的大小,但第一项与第二项的比较关系保持不变。
例如,2:3=4:6。
3.比例可以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比例可以用于描述两个事物的关系,如长度的比例可以用于计算缩小或放大的比例,重量的比例可以用于计算材料的比例等。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有以下几个基本性质:1.首项与末项乘积等于其他两项的乘积。
即:a:b=c:d,则 $a\\cdotd=b\\cdot c$。
2.如果比例中一个量增加(或减少)k倍,则其余各量也依次增加(或减少)k倍,这时比例仍然成立。
3.如果各比例项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k,则比例仍然成立。
4.如果两个比例相等,则其四个比例项成比例。
即:a:b=c:d,c:d=e:f,则有 $\\frac ab=\\frac cd=\\frac ef$。
四、比例的求解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需要根据已知的比例来求解未知量。
比例的求解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1.纵向比例法。
使用纵向比例法时,需将比例中的各项按照相同的单位写在竖列中,然后通过乘法或除法计算出未知量。
例如,已知一条跑道的长度与宽度的比是5:2,且跑道的长度为40米,求跑道的宽度。
解:设跑道的宽度为x米,则由比例的定义可知,$\\frac{40}{x}=5:2$,即$\\frac{40}{x}=\\frac 52$。
将两边同时乘以x,得到$x=\\frac 45\\cdot 40=32$。
故跑道的宽度为32米。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什么叫比?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12:16 1/4:1/3 和9:12 4.5:2.7 10:6二、教学新课1、教学比例的意义(1)出示例1:同学们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观察这些比,哪此能用等号连接?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这些式子都是比例,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吗?(2)归纳比例的意义(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4)完成第45页“做一做”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创意作业: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教学教案篇2教材分析:《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比例的意义:比例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两个量的相对大小。
3.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探讨中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 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比较价格,引入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理解并掌握。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希望能对你的教学有所帮助。
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继续为你编写后续章节。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对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评估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或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进行比例相关的游戏和练习。
2. 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小研究,探究比例在历史上的应用,如商业、建筑等领域。
3. 引导学生关注比例在现代社会中的例子,如广告中的比例、设计中的比例等。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例的了解程度,并布置一些巩固练习。
2. 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 练习应用比例的知识(25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课堂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5. 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板书
2.音频、视频
3.课件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5.实例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作业
3.测验
4.表现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和解比例。
2、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比。
比如,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 25:20,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 3:2 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概念——比例。
(二)讲授新课1、比例的意义(1)出示情境图:操场上国旗的长是 24 米,宽是 16 米;教室里国旗的长是 60 厘米,宽是 40 厘米。
提问: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学生计算后回答:操场上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 24÷16 = 15,教室里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 60÷40 = 15,它们的比值相等。
(2)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巩固练习: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① 6:10 和 9:15 ② 20:5 和 1:42、比例的各部分名称(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例如:24 : 16 = 60 : 40 ,24 和 40 是外项,16 和 60 是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1)计算上面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
24×40 = 96 ,16×60 = 96 ,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举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3)通过验证,我们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正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及应用。
2. 学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际问题素材。
3. 练习题。
学生准备:1. 课本。
2. 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对比例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环节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环节五: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出示课后作业,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1. 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收集生活中的比例实例,进行交流分享。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播放课件,引出主题图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数学课,这节数学课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发现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播放视频,生观察,并说看到的内容)师:看到这些画面你的心情怎么样?(激动、兴奋、骄傲、自豪……)师:是啊,老师和你们一样,每当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老师的心情也十分激动,国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神圣的。
问:画面上这几面国旗有什么不同?(大小不一样)师:虽然这几面国旗大小不一样,但是长和宽的比值都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比例的知识。
(板书:比例)(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出长和宽各是多少)问:你能根据这些国旗的长和宽的尺寸,写出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吗?请同学们先写出学校内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生动手写比、求比值)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比例的意义(生汇报求比值的过程)师:请同学们观察你求出的学校内两面国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把这两个比连起来,可以吗?(可以)师:从图上四面国旗才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求出比值,也写成这样的等式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一试(生动手写比,求比值,写等式,并汇报)师:指学生汇报的等式小结,像这样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就是比例,谁能概括出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生汇报,是板书意义)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关键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小练习,课件出示)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自学比例的名称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那么在比例中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各部分名称与各项在比例中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呢?打开书34页,自学34也上半部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复习。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1 4·5:2.7 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
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
)“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 200:5=40。
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
再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
)“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参考教案第一章:比例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知道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2. 让学生能够识别比例,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定义: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2. 比例的表示:比例可以用“:”或“/”表示。
3. 比例的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比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练习识别比例,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
巩固练习:1.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式子是否是比例。
2. 填空题:填空完成比例的表示。
第二章: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2. 比例的变形: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将比例进行变形。
1. 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2.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巩固练习:1. 填空题:填空完成比例的变形。
2. 应用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比例尺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知道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1. 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2. 比例尺的计算:通过比例尺,可以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2. 练习:让学生练习运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巩固练习:1. 填空题:填空完成比例尺的计算。
2. 应用题: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比例的应用1. 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应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应用:通过比例,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行程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比例的应用,举例说明。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公开课教案
件,那“比“要符合某种条件就可以成为”比例“。
要符合什么条件呢?我们接下来深入研究。
看到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总结并出示学习目标:1.什么叫比例?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吗?质疑。
二、引导自学生活中还有很多“按比例“缩放的现象。
国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请看这两面国旗的尺寸。
学习提示1:它们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学习提示2.自学41页内容,合作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准备汇报:什么叫比例的项?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和内项?计算两个外项和内项的积,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写比并计算出比值,说发现。
自学41页内容,同桌交流收获。
三、汇报点拨组织学生汇报。
(一)比例的意义。
这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2.4:1.6=60:40 或2.4/1.6=60/40(板书)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尺寸又不2.4:1.6=3/2,60:40=3/2。
发现:比值相等。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同了,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组成哪些比值相同的等式?教师分类板书。
结合板书归纳:我们看到这三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都可以组成等式。
同样,这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值也都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宽与长的比也都可以组成等式。
另外我们还发现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宽与宽的比值也相等,所以每两面国旗的长的比与宽的比也可以组成等式。
从这三面按比例缩放的国旗的尺寸中我们可以组成许多等式。
板书5:10/3和1.6:2.4,这两个比是否相等?为什么?小结:是的,你们已经观察到,在“按比例”缩放时,要注意,只有相对应的量之间的比,比值才相等,才可以组成等式。
这些等式也叫比例。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比例吗?出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汇报等式。
比值不等,一个是长:宽,一个是宽:长,另一个也应该是长:宽才行。
预设: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写成的等式。
齐读记忆。
完成“做一做”的1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个相似图形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食谱的倍增),引出比例的概念。
操场上的国旗:2.4:1.6 = 32 教室里的国旗:60:40 = 32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2.41.6 = 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 新课讲解:①定义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形式(如 a:b = c:d)。
②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如果a:b=c:d,那么ad=bc3. 实践操作:①分组进行活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并进行讨论分享。
②安排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如调整配方比例制作不同量的饮料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总结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包括直接应用比例性质的问题和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问题。
五、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绩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人教版六下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例的意义(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根据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4 ∶ 18 = 4 ∶ 3 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外项×外项=内项×内项) 如果a :b = c :d 那么 ad = bc 或例1、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52∶65和12∶25 方法一:用求比值的方法 方法二:因为52×25= ,65×12=52∶65=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所以能组12∶25= 成比例。
因为两个比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
组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 例2、用3、6、9和18组成不同的比例。
点拨:根据3×18=6×9组成比例3、解比例方法:(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2)通过解方程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3)书写格式和解方程相同。
例3、解比例 (1) 10x =2.10 (2)43∶81=X ∶125教学拓展【易错题】1、判断:5X=6y ,则 X ∶y=5∶6 ( )2、解比例:X36=9∶3真题训练:1.在比例里,两个( )的积和两个( )的积相等。
2.如果7ɑ=5b ,那么ɑ:b=( ):( ),ɑ:5=( ):( )3.10:( )=( ):8 = 5:1 =4.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A. 6:9和9:12B.1.4:2和2:40C.51:21 和 41:85 D.9.5:13和5.9:3.15. 红星小学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人数在165到170之间,其中男女人数的比是3:4。
那么六年级学生的总人数是( )。
( A )166 (B)167 (C)168 (D)169 6.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第1课时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 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与学法指导:1、通过联系旧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意义和性质,并通过运用巩固。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判断比例成立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相应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
3、通过实例拓展学生思维,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5:10 65:3
1 9: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15:10的比值和9: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15:10=9: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2页的四副图。
(1).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副图,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
(第一副图的内容是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校园升国旗的仪式;第三幅图的内容是教室场景;第四幅图的内容是台式国旗。
)
(2).请同学们找一找四副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都有国旗)
(3).请同学们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
比可以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或6
.14.2; 60:40或4060; 15:10或1015; ) 2.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
师:接下来我们选取其中两个比: :和60:40,请你求出它们的比值。
生::=23 60:40=2
3 师: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师: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一个等式::=60:40,也可以写成 :。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多媒体课件显示)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所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
,
3.利用新知,学以致用。
(1).在图上的这四副图的尺寸中,让学生找出那些比来组成比例
(2).根据找的结果,这四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值都相等,宽与长的比值也相等。
(3)每两面国旗长与长的比值与它们的比值也相等,可以组成许多个比例。
4.加强练习,巩固新知。
(1).教科书第33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哪些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2)第2题.(首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汇报结果)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组织看书,认识名称。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
例如:∶ = 60 ∶40
2.探究新知,充分验证,确定性质。
师:观察比例式,你能发现比例的内项与外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可以动手计算。
(小组交流、汇报)
生:两个外项的积是×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60=96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出示课件)
师: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是这样的呢你在黑板上另选几个比例式验证一下。
(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通过验证,适合任意一个比例)
师:如果改写成分数形式:
6.14.2
=
40
60
,请你找出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生:和40是比例的外项,和60是比例的内项。
(根据学生说的,把外项与外项、内项与内项分别用箭头连接)
6.14.2
=
40
60
师:写成分数形式后,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生:相等。
师: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
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师:学到这里,你已经学习了几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生:两种。
师:哪两种
生:一种是依据比例的意义,看两个比是否相等;另一种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相等。
三. 反馈与巩固。
(1).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强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2).开放练习。
(3)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练习六”第2题和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