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三个平面的语法观

语法的三个平面指语法的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汉语语法学中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拓宽了语法研究的视野,深化了人们对语法问题的认识,为语法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萌芽

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明确区分句法、语义、语用,最早见于胡裕树主编的《现

代汉语》:

具有选择关系的两个实词,依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常常能表达某种句

法关系。在这里,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

“你看我”和“我看你”的含义不同,是由于在“A看B”的格式中代入了不同的

词,句法关系并没有改变。这里的语序改变是语义上的。

“你哥哥来了吗?”和“来了吗,你哥哥?”有不同的色彩,后者是因为说话的

人的情绪比较紧张,行为的本身最先浮现在意识里,所以先说出来。这种语序的差别

是语用上的,是为了在交际过程中适应具体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客来了”和“来客了”、“雨下了”和“下雨了”的差别,才属于语法上的。

这里由“名动”(主谓关系)变成“动名”(动宾关系)。

这一论述可以看作三个平面语法观的萌芽。从这个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语

法、语义、语用的区分既是一个方法问题,同时又是语言本体的问题。最初这种

语法、语义、语用的区分还欠精确,并且是仅就语序而言的。

(二)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初步形成

1982年,胡裕树和张斌在《中国语文》第3期上发表《句子分析漫谈》。这篇论文标志着三个平面语法观的初步形成。文章正式将“语法、语义、语用”改为“句法、语义、语用”,不仅再次指出语序“有的属于语义,有的属于句法,有的属于语用”,而且将分析扩展到虚词,指出虚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的分别。文章还区分了一般主语和话题主语,区分了语用成分和非语用成分,指出独立成

分、提示成分都是语用成分。《句子分析漫谈》中多次谈到“句法分析不是自足的”,单依靠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分析还不能完全达到了解语义的目的。这篇文章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三个平面,但是其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三)三个平面语法理论的全面形成

1985年,胡裕树和范晓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发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长篇论文,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第二部分论述“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第三部分论述“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第四部分论述“三个平面的区别和联系”。文章指出:“要使语法学有新的突破, 在语法研究中必须自觉地把三个平面区别开来, 在具体分析一个句子时, 又要使三者结合起来, 使语法分析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 描写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这样, 语法分析也就更丰富、更全面、更系统、更科学。”这篇论文标志着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全面形成

二、三个平面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个平面的具体内容是指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其中句法是基础,语义通过句法表现,语用要在句法和语义的基础上才能体现。

(一)句法平面的研究

句法平面的研究,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法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分分析,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并进而归纳句型,与此密切相关的是结构关系的判别,研究一个

组合体属于什么样的结构类型。二是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指出句法结构中词语的关系。

(二)语义平面的研究

语义平面的研究,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句子中的词语,除了符号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之外,还可以反映符号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

比如:

1、他买毛笔。

2、他写毛笔。

对于动作行为“买”而言,“毛笔”是受事;对于动作行为“写”而言,“毛笔”是工具。而两例中的“他”都是动作行为的施事。

显然,这种语义关系与词的概念意义无关,语法平面的语义必须从句法结构中去探寻。语义平面研究的主要内容,胡裕树、范晓先生认为有七个方面:

①动核结构(述谓结构);②动词的“价”;③名词的格,即名词在语义结构中充当的语义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处所等。④语义指向;⑤歧义;⑥词的语义特征;⑦词义的选择限制。

(三)语用平面的研究

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进行交际。句子中的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属于语用的。语法分析中讲词类、讲句子成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工具等等,都只是停留在对语法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写。语用是偏重于讲表达的,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比如:

他骑走了自行车。 / 自行车他骑走了。

语用平面的分析包括:

①主题和述题;②表达重心和焦点;③语气;④口气;⑤评议;⑥句型或句式的选择。

三、三个平面的关系

(一)三个平面都很重要,任何一个句子都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结合体。

(二)三个平面互相制约,互相联系。

(三)句法是句子的基本结构;语义通过句法表现;语用要在句法、语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四、三个平面理论的意义

三个平面的学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是国外语言学理论影响和国内汉语语法研究自身发展综合作用的一个必然结果。三个平面的学说不是单一的语法形式分析,也不是单一语义关系分析,也不是单一的语用意义分析,而是同时注重句法形式、语义关系、语用意义的区别与联系,因而汉语语法研究的视野拓宽了。三个平面既是语法的本体观,也是语法分析的方法论。句法、语义、语用是语法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法分析必须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透视,才有可能更充分地观察、描写和解释语言事实。

黄伯荣《现代汉语》分析实例:

①老王有个儿子很骄傲。

②老王有个儿子很孝顺。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差别?

1、词类序列相同。

2、①是歧义句,②不是。

原因:

1、结构不同:①既可以是兼语句,②又可以是连谓句;只能是兼语句。

2、语义特征不同:“孝顺”有[晚辈]的语义特征;“骄傲”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