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分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摘要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
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
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
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
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泥煤一灰壤土壤。
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
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
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
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
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
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
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报告一、事故简述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此次事故直接或间接导致数十万人受到辐射影响,数千人死亡,对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事故原因事故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1.操作失误:在反应堆进行停堆操作时,操作人员未按照规范进行,导致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失效,反应堆温度过高,进而引发了爆炸。
2.设计与建造问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是石墨水冷反应堆,这种反应堆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如无法有效防止高速流动的水在石墨中滞留,这会导致反应堆温度升高并最终失控。
此外,反应堆的建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3.政府与监管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对核能工业的监管存在严重缺陷,没有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
在事故发生后,政府和军队的反应迟缓,加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4.隐瞒与误导: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试图隐瞒事故的严重性,没有及时通知周边居民撤离,也没有向国际社会公开真实情况。
这导致了更多的人受到辐射影响,也使得事故的后续处理变得更为困难。
三、事故影响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的影响深远且持久。
以下是对各方面的影响概述:1.环境和生态:核泄漏和爆炸导致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严重污染了土壤、水源和空气。
动植物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
2.人类健康:放射性物质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影响。
大量的人口需要撤离污染区,数千人因此失去了家园。
至今,仍有许多人受到辐射影响,患上癌症或其他疾病。
3.经济和社会:事故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核电站周边地区的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大量的企业和产业被迫关闭或迁移。
同时,社会心理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核能的恐惧和担忧情绪长期存在。
4.核能工业发展: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引起了全球对核能工业发展的重新审视。
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其核能政策,并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措施和监管制度。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1986 年 4 月 26 日,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场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详细分析。
一、事故背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时期建造的一座大型核电站,采用了RBMK-1000 型反应堆。
这种反应堆设计存在一些固有缺陷,例如控制棒设计不合理、正空泡效应等。
在事故发生前,苏联的核能发展迅速,但在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同时,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也对核电站的运营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导致一些安全措施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执行。
二、事故经过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4 号反应堆正在进行一项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一系列错误的操作和设计缺陷导致反应堆功率急剧上升,引发了爆炸。
爆炸瞬间,反应堆堆芯暴露在空气中,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
随后,火灾持续了数天,进一步加剧了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三、事故原因(一)人为操作失误操作人员违反了安全规程,进行了一系列危险的操作。
例如,在测试过程中,他们关闭了一些关键的安全系统,导致反应堆失去控制。
(二)反应堆设计缺陷RBMK-1000 型反应堆的设计存在固有问题,如控制棒的插入机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反应性增加,正空泡效应会使反应堆的功率不稳定。
(三)安全管理不善核电站的安全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不足,对潜在的危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措施。
四、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事故发生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随着气流和水流扩散到周边地区,甚至飘散到欧洲其他国家。
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 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周边地区的土壤、水源和植被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许多居民被迫撤离家园,大量的农田和森林受到破坏。
五、人员伤亡和健康影响事故当场造成了31 人死亡,主要是由于爆炸和火灾导致的。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报告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事故的起因是在进行一项安全测试时,反应堆功率急剧下降,为了提升功率,操作人员违反了安全规定,将控制棒大量抽出。
这一错误操作导致反应堆失控,功率瞬间飙升,引发了一系列的爆炸和火灾。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采用的 RBMK 反应堆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这种反应堆的正空泡反应性系数较高,意味着在出现空泡时,反应堆的反应性会增加,从而使得功率上升,而不是像通常的反应堆那样下降。
这一设计缺陷使得反应堆在特定条件下极易失控。
其次,操作人员的失误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他们对反应堆的特性和操作规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测试过程中盲目操作,忽视了安全警示。
再者,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当时的苏联核工业在管理上存在官僚主义、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对核电站的运行安全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 等,它们随着大气环流飘散到周边地区,甚至远至欧洲其他国家。
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对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
在生态方面,事故区域的动植物受到了严重的辐射伤害。
许多动物出现了基因突变、生殖障碍和死亡。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也受到了抑制,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而且,这种污染的影响是长期的,至今事故区域仍然存在较高的放射性水平。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更是巨大。
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消防员和救援人员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许多人因此患上了急性放射病,甚至失去了生命。
长期来看,周边地区居民的癌症发病率显著上升,尤其是甲状腺癌、白血病等。
儿童和青少年成为了最脆弱的群体。
社会方面,事故导致了大量居民的紧急疏散。
普里皮亚季市瞬间变成了一座空城,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生活被彻底打乱。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一事件不仅对当时的苏联,乃至对全球都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堪称是一场难以磨灭的灾难。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 4 号反应堆在进行一次测试时,由于一系列操作失误和设计缺陷,引发了反应堆的爆炸。
瞬间,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锶-90 等,它们具有极强的放射性和毒性。
首先,核事故对当地的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降落到地面,渗透进土壤,使得大片土地失去了原本的肥沃和生机。
这些被污染的土壤无法再用于农业生产,许多农田被迫废弃。
即使在事故发生多年后,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仍然存在,并且可能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进入食物链,对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
其次,水源也未能幸免。
放射性物质随着雨水和地表水的流动,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
这导致了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对水生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大气环境同样遭受了重创。
放射性物质形成的烟尘随着气流飘散到很远的地方,使得周边国家甚至整个北半球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物质的存在。
大气中的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增加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同时,它们也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改变云层的形成和降水的分布。
在核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周边地区的植被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树木和草地逐渐枯萎,许多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其受损直接影响了整个食物链的稳定。
动物的生存状况同样令人担忧。
许多动物因为直接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而死亡,或者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幼崽畸形等问题。
一些动物虽然在短期内存活下来,但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影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生存能力大大降低。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灾难性的核事故,这次事故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能灾难之一。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当地地区,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
首先,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这对当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核辐射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在事故发生后的几个星期内,大量的动物死亡,植物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通过水源和土壤进入了食物链,进而对人类健康产生了长期的威胁。
其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事故后的几个星期内,大量的人员暴露在高剂量的辐射下,导致了急性辐射病例的增加。
这些病例包括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其他与辐射相关的疾病。
然而,更加令人担忧的是,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的人群也面临着患上癌症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事实上,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后果在人类健康方面可能会持续几代人。
此外,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地地区,还扩散到了全球范围。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风吹散到了其他国家,如白俄罗斯、俄罗斯、波兰和北欧国家。
这些国家也受到了核辐射的威胁,尽管程度可能不及乌克兰。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通过食物和水源进入了全球食物链,对全球人类健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
为了减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乌克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核电站周围的区域被封锁,禁止人员进入。
这样可以减少人类暴露于辐射的风险,并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
其次,乌克兰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工作,清除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然而,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寿命,清理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最后,乌克兰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监测措施,以确保当地居民和环境的安全。
然而,尽管乌克兰政府采取了这些措施,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仍然是长期的。
放射性物质的长寿命意味着它们将在环境中存在很长时间,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持续的威胁。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概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20世纪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在苏联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当时,该核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和火灾,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物质到大气中,并导致了至少31人的直接死亡和数千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辐射病变。
二、对环境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危害1. 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放射性物质扩散至空气、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导致大面积污染。
这些污染物具有长期辐射性,严重危害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2. 辐射病变带来的健康风险:事故后数年内,约有6000至8000名居住在附近地区的儿童被确诊患上甲状腺癌。
其他健康问题包括白血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紊乱等。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也对妊娠妇女和未出生婴儿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数千个先天缺陷的出生。
三、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教训1. 人为失误和技术漏洞的警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由当时苏联管理层的安全措施不力和设计缺陷引起的。
该事件提醒我们,在核能设施运营中必须高度重视技术细节和安全程序,防止人为失误造成灾难性后果。
2. 放射性物质的控制与处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暴露了放射性物质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造成的长期危害。
这一教训唤起了全球关于放射性物质处理和控制政策改进的意识,并加强了核电站运营中放射性废弃物管理方面的注意。
3. 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面对突发事件,有效、迅速的应急响应至关重要。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揭示了当时苏联管理机构和救援部门的缺乏有效协调合作的问题。
保证准确、实时信息传递,灵活而迅速地采取措施对抗灾难发生至关重要。
4.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公众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公众也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和参与度而感到无助。
这一事件引起人们对核能及其潜在风险的广泛关注,并促进了更多公众参与和批评监督机制的建立。
四、全球核安全体系的建设作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教训,国际社会致力于加强全球核安全体系,以共同应对潜在的核灾难风险。
切尔诺贝利事故分析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分析摘要本文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阐述了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作为核事故的污染来源。
描述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全过程,总结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具体说明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国际影响及各国的应对措施。
同时,本文综合介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员伤亡、生态习境、民众健康、公众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和后果,并针对核染物进行的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此基础上,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行深入思考,在应急预放、安全措施、运行安全、安全管理和事故后处理等方面作出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核污染;核安全;核电站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污染物来源核污染的来源主要有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的核产物及核废料、医学及科研和工业生产四种。
核反应堆的放射性核产物及其报废燃料是核污染第二大来源。
核电站及其它反应堆中大量裂变核废物,原则上是完全密封的,只在停堆换装核燃料时才取出转送到专门核废料处理厂进行处理。
一部分回收做新核燃料,剩余废料则经密封包装转送到专门核废料库永久保存。
上述生产、运输及加工过程的任何泄漏都是造成环境核污染的来源。
由于对于核安全的极端重视,现代核电站、反应堆正常运行中的泄漏是严格禁止的,一旦有泄漏发生就是核事故。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堆芯熔化的大泄漏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技术灾难,在事故中释放物质的放射性核素组成是很复杂的。
碘和艳的放射性同位素是最具放射学意义的:碘的放射性半衰期短,在短期内具有较大的辐射影响;艳的半衰期为几十年,具有较大的长期辐射影响。
释放到大气中的物质广泛地扩散,最后沉积到地球表面,实际上在整个北半球都遭到了可以测量到的污染。
事故对乌克兰及全东欧环境造成严重核污染。
2.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切尔诺贝利电站共有4套机组。
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
4套机组均为1 000 MWe(3 200 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
(完整版)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永远不能忘却的事故

5月9日扑灭石墨引发的大火
核安全事故
nuclear accident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事故影响
由原子炉熔毁而漏出的辐射尘飘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飘过欧洲的部份地区,例如: 土耳其、希腊、摩尔多瓦、罗马尼亚、立陶宛、芬兰、丹麦、挪威、瑞典、奥地利、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瑞士、德国、意大利、爱尔兰、法国(包含科西嘉)和英国
4、核事故应对
6.“服碘防护”指的是什么? 答: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将含有非放射性 碘的化合物作为一种防护药物分发给居民服用,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 7.什么情况下服用稳定性碘? 答: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发生后,人有可能摄入放射性碘,并集中在甲状腺内, 使这个器官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此时服用稳定性碘就可减少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的 碘。如果在吸入放射性碘的同时服用稳定性碘,就能阻断90%放射性碘在甲状腺内 的沉积。 8.服用稳定性碘应注意什么? 答:对出生后一个月内的新生儿,稳定性碘服用量应保持在有效的最低水平。 对有些人,例如,甲状腺有结节者,突眼性甲状腺肿已经治愈者,曾接受过放射性 碘治疗者,甲状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甲状腺单侧切除者,有亚临床性甲状腺功 能低下者,对碘过敏者,某些皮肤病(痤疮、湿疹、牛皮癣)患者等,应慎用或不 用稳定性碘。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核灾难
核安全事故
nuclear accident
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这一个值得所有人类永远铭记 的一天。
在这一天发生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核 事故;
在这一天人类对核能应用有了新的认识;
从这天以后,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 遭受核辐射,一生承受痛苦。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附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一事件不仅对当时的苏联,乃至对全球的环境都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当时正在进行一项测试,由于一系列操作失误和设计缺陷,4 号反应堆的功率急剧上升,导致了反应堆的爆炸。
这次爆炸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了大气中。
这些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锶-90 等。
它们随着大气环流飘散到了苏联的广大地区,甚至扩散到了欧洲的许多国家。
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周边地区的放射性水平急剧升高。
普里皮亚季以及附近的城镇和村庄不得不迅速撤离,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留下了一片寂静和荒芜。
在核事故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以烟尘和颗粒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物质随着风向扩散,使得大片地区受到污染。
土壤、水源、植被等都被放射性物质所覆盖和渗透。
许多农田和森林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农作物无法生长,树木逐渐枯萎。
对于土壤来说,放射性物质的沉积使其受到了长期的污染。
这些放射性元素在土壤中的存在时间长,难以通过自然过程迅速清除。
它们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例如,铯-137 会被植物吸收,然后被食草动物摄取,最终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
水源的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放射性物质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使得饮用水源受到威胁。
不仅如此,水生生物也受到了直接的伤害,生态平衡被打破。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植物和动物的影响同样巨大。
许多植物在高放射性环境下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物种多样性减少。
动物也面临着生存危机,一些动物出现了基因突变和畸形的现象,繁殖能力下降,种群数量减少。
在事故后的多年里,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一直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的状态。
核事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期内,许多参与救援和清理工作的人员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出现了急性放射病,甚至失去了生命。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研究报告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研究报告引言1986年4月26日,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核事故,这次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
本报告将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影响以及事故后的应对措施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该核电站的设计存在缺陷,安全措施不足。
其次,操作员在进行试验过程中,忽视了安全规定,导致核反应堆失控。
第三,事故发生后,应急措施不当,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1. 人员伤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有两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随后的数天内,还有29名人员因急性放射病逝世。
此外,由于事故导致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数千名居民接触到高剂量的辐射,造成了长期的健康问题。
2. 环境污染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导致了广泛的环境污染。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随风传播到周围地区。
污染的区域包括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边的土地、水源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广大地区。
这些地区的土壤、水域和植被长期受到辐射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经济损失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大量的农田和牧场被废弃,农产品的产量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事故导致的辐射污染,当地的旅游业和渔业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这些经济损失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
三、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的应对措施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减轻事故造成的影响。
首先,政府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封锁和疏散,确保了人员的安全。
其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工作,清除了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质。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基金,用于赔偿受害者和重建受影响地区。
这些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后果。
结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一场严重的核灾难,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教训总结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教训总结在1986年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毁灭性的核事故。
事故导致32人直接死亡,而间接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百万人。
这场事故震惊了全世界,也被称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
这篇文章将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中的教训。
一. 原因分析1. 设计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由苏联政府建造的第二代核电站。
在建造过程中,设计者忽略了许多安全措施,并未对设计材料和配件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质量控制。
此外,由于众所周知的苏联国内文化保密制度,许多设计错误和缺陷被隐瞒了下来。
这些缺陷导致了反应堆的运行不稳定,因此在事故发生前,已经发生过几次小规模的事故。
最终,一个严重的设计错误在事故发生时显露。
2. 管理不善在苏联的管理文化中,安全和可靠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核电站内,员工们也没有受到充分的训练和指导,例如事故处理和应急准备等。
此外,苏联的灾难控制中心也没有得到及时的通知,导致了事故扩大化和影响的扩散。
3. 人员失误在事故发生时,操作员受到了严重的压力和误导。
有报道称,操作员在试图推翻设计并试图进行手动控制之前,尝试过其他的控制方式。
然而,这种控制方式并不适用于该反应堆,结果只加剧了事态的恶化。
二. 教训总结1. 安全应处于首位在任何的工程项目中,安全都应该被当作首要任务。
设计师和工程师应该在设计和建造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并且仔细考虑万一事故的应急措施。
此外,管理层应该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这样员工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处理突发事件。
2. 透明度和开放保密措施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但在许多类似的大型工程中,保持透明度和开放性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可以利用专业的人员和相关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提高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沟通和协调当出现事故时,及时地通知灾难控制中心和其他相关部门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平时,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这意味着重视信息共享和可靠的沟通渠道。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场事故不仅给当时的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苏联在 20 世纪 70 年代建造的一座大型核电站。
当时,核能被视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各国纷纷加大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然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存在一些缺陷,加上操作人员的失误,最终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
事故发生时,核电站的 4 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爆炸瞬间释放出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铯-137、锶-90 等。
这些放射性物质以烟尘和蒸汽的形式进入大气,随着气流迅速扩散。
放射性物质的扩散范围极其广泛。
在短时间内,放射性物质就覆盖了苏联的大片地区,甚至飘向了欧洲的许多国家。
周边的居民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暴露在了高强度的辐射之中。
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极其严重。
首先,大量的土地受到了放射性污染。
在核电站周边的区域,土壤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极高,使得这些土地在未来的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内都无法用于农业生产或人类居住。
植物在吸收了放射性物质后,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这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其次,水资源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放射性物质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系统,使得水质恶化。
水中的生物受到辐射的影响,生存面临威胁。
人们的饮用水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同样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放射性尘埃的沉降使得大气质量急剧下降,人们呼吸的空气中充满了有害物质。
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
对于动物来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也是一场灭顶之灾。
许多动物直接死于辐射,而幸存下来的动物也面临着基因突变和生殖障碍等问题。
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了严重破坏。
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来应对。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核事故,这场事故至今仍然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导致该次事故的原因复杂多样,然而其后果却是令人震惊的。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事故过程以及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事故原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发生源于一次反应堆的爆炸。
爆炸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测试反应堆在缺乏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的操作错误所致。
在该反应堆的设计中存在一系列缺陷,导致该反应堆在低功率下的不稳定性。
而在测试中,操作员忽视了这个问题,使用了不恰当的方法。
这导致了剧烈的反应堆爆炸,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二、事故过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炸和火灾,第二个阶段是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爆炸和火灾发生后,反应堆的核心完全毁坏,导致大量的燃料和裂变产物外泄。
火灾不仅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也带来了空气中的大量颗粒物。
在此期间,火灾在附近的市区中肆虐,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破坏。
第二个阶段是放射性物质的大规模释放。
辐射物质通过空气和水的扩散迅速蔓延到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等周边地区。
尽管相关当局采取了隔离和疏散措施,但大量放射性物质的释放还是导致了广泛的辐射污染。
数百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
三、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类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影响。
首先,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
这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其次,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暴露在高剂量的辐射下会导致急性放射病,这是一种严重的放射性损伤。
除此之外,长期暴露在低剂量辐射下可能导致癌症、遗传突变和其他慢性疾病。
此外,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范围的疏散和隔离措施导致了许多人丧失家园和工作机会。
在污染地区,农作物和牲畜受到严重影响,农业和畜牧业产量大幅下降,带来了经济损失。
世界第三大核污染事故原因

世界第三大核污染事故原因
世界第三大核污染事故是指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该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缺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采用了一种叫做RBMK的设计,该设计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当反应堆发生
严重故障时,核燃料的一部分会熔化并产生蒸汽,而这些蒸汽会引起剧烈的爆炸。
2. 运营失误:在进行一次实验时,操作人员错误地关闭了反应堆的自动安全系统,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这导致了反应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最终引发了爆炸和火灾。
3. 缺乏培训和准备:核电站的操作人员缺乏足够的培训和准备,对于如何处理和应对紧急情况缺乏经验和知识。
在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不够及时和有效,迅速的疏散和应对措施也未能及时采取。
4. 缺乏透明和信息共享:苏联政府在事故发生后没有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以及向受影响地区居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保护措施。
这导致了事故后的扩散和影响范围更大,以及后续的健康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计缺陷、运营失误、缺乏培训和准备,以及缺乏透明和信息共享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切尔诺贝利详解

切尔诺贝利详解切尔诺贝利是指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在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核事故,也被称为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
下面是对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详细解释:1. 事故背景: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正在进行一次安全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测试在停电状态下核反应堆是否还能继续运行。
然而,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连锁反应,导致反应堆爆炸并释放大量辐射物质。
2. 爆炸过程:爆炸是由于反应堆内的燃料棒发生过热,产生大量气体,引起压力骤增,最终导致反应堆破裂。
爆炸释放的巨大能量瞬间摧毁了反应堆和建筑物,释放了大量的辐射物质。
3. 辐射泄漏:切尔诺贝利事故释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包括铯、锶、碘等,其中最严重的是放射性核素钚和铀。
这些辐射物质被喷散到大气中,并随风传播到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
4. 人员伤亡:切尔诺贝利事故导致数百名核电站工人和救援人员暴露在极高的辐射水平下,其中数十人在事故发生后的几天内死亡,成千上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辐射影响,导致许多人患上白血病、甲状腺疾病和其他癌症。
5. 灾后控制措施:苏联政府迅速采取了控制措施,包括疏散附近的居民,建立了一个30公里半径的“禁区”,严格限制了人员活动,并封锁了核电站。
此外,为了封堵放射性物质的进一步泄漏,政府还建立了一个称为“切尔诺贝利石棺”的混凝土结构覆盖在反应堆上。
6. 影响和后果:切尔诺贝利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除了造成人员伤亡和疾病,放射性物质的泄漏还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污染和植物死亡。
此外,动物和生态系统也受到了长期的辐射影响。
7. 应对和教训:切尔诺贝利事故揭示了核能发电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事故促使国际社会加强对核能的监管和安全措施,提高了核安全意识。
此外,该事件还催生了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总之,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对健康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事故原因分析及影响

原因分析关于事故的起因,官方有两个互相矛盾的解释。
第一个于1986年8月公布,完全把事故的责任推卸给核电站操纵员。
第二个则发布于1991年,该解释认为事故是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的设计缺陷导致,尤其是控制棒的设计。
双方的调查团都被多方面游说,包括反应堆设计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职员及政府在内。
另一个促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职员并没有收到关于反应堆问题报告。
根据Anatoli Dyatlov—一名职员所述,设计者知道反应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危险,但蓄意将其隐瞒。
这种情况是因为厂房主管基本由不具备RBMK资格的员工组成造成的:厂长V.P. Bryukhanov,只具有燃煤发电厂的训练经历和工作经验,基本上是负责政战的主管,事发半夜演习时并不在场,但主导演习的副厂长是核能专业。
他的总工程师Nikolai Fomin亦是来自一个常规能源厂。
3号和4号反应堆的副总工程师Anatoli Dyatlov 只有“一些小反应堆的经验”。
第二个“有缺陷的设计之解释”是由Valeri Legasov于1991所公布,把事故的原因归咎于RBMK反应堆设计的缺陷,特别是由于控制棒的缺陷。
反应堆有一个危险的空泡系数(void coefficient)。
空泡系数是一种衡量反应堆安全程度的数据,用于测量水冷却剂中蒸汽汽泡的形成与增加对于反应堆的影响。
大部分的反应堆设计会在水温升高时产生较少的能量。
这是因为如果冷却剂含有蒸汽气泡,则能被减速的中子数量将会下降。
速度快的中子一般不易造成铀原子的裂变,所以反应堆会产生较少的能量。
然而,切尔诺贝利的RBMK反应堆,使用固体石墨当作中子慢化剂来降低中子的速度[8],且用吸收中子的轻水来冷却核心。
因此尽管水中有蒸汽汽泡产生,仍有大量中子被慢化。
此外,因为蒸汽吸收中子不像水那样的容易,因而增加RBMK反应堆的温度,就会有更多的中子能够铀原子裂变,增加反应堆的能量输出。
这种设计导致RBMK在低功率时非常不稳定,在温度上升时存在输出能量在短时间内达到危险水平的倾向。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986 年 4 月 26 日凌晨 1 点 23 分,位于苏联乌克兰普里皮亚季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核事故。
这一事件不仅给当时的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深远且持久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 4 号反应堆在进行一次测试时,由于一系列操作失误和设计缺陷,引发了剧烈的爆炸。
爆炸瞬间将反应堆的顶盖掀开,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
这场事故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的量是极其巨大的。
包括碘-131、铯-137 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
这些放射性物质随着大气环流迅速扩散,覆盖了大片地区。
在事故发生后的短期内,周边地区受到了直接而严重的影响。
大量的放射性尘埃降落在附近的土地上,使得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植物吸收了这些放射性物质,进而影响到了食物链。
当地的农作物、蔬菜和水果都被放射性物质污染,无法安全食用。
许多牲畜也因为食用了受污染的饲料而受到影响。
受污染的区域内,许多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也急剧恶化。
一些动物出现了基因突变、繁殖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受损等问题。
许多物种的数量大幅减少,生态平衡被打破。
对于水资源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放射性物质进入河流和湖泊,污染了水源。
这不仅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了危害,也威胁到了依赖这些水资源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长期来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更是深远。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很长,意味着它们在环境中的存在将持续很长时间。
铯-137 的半衰期约为 30 年,碘-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但它的放射性较强。
即使经过了多年,事故区域的土壤、水源和植被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
核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在事故发生后的最初几天和几周内,许多参与救援和清理工作的人员受到了高剂量的辐射,出现了急性放射病,不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对于当地居民,长期暴露在低剂量的辐射环境中,增加了患癌症的风险,特别是甲状腺癌、白血病等。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正在发育,对辐射更加敏感,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及影响摘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反应堆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事故起因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事故的影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反应堆爆炸后流到外面.....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事故造成了大范围不同程度的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和癌症患者........... 错误!未指定书签。
3.4设立半径30km的禁区,撤离人员永远离开了家园错误!未指定书签。
3.5对地表水体造成了污染....................... 错误!未指定书签。
3.6前苏联政府为处理事故付出高昂的代价,今后还会付出多大代价尚无法预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
3.7对人类心灵的创伤无比巨大,严重影响核能的发展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摘要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
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
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
关键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因影响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概况1.1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概况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位于乌克兰普里皮亚季镇附近,该镇是电厂人员的生活区;西北距切尔诺贝利市18km,距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边境16km。
核电厂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相距110km。
核电厂周围地势平坦、是一望无垠的平原,核电厂的东面是乌克兰最大的河流第聂伯河,核电厂的主厂房离第聂伯河大约100m,核电厂的冷却水取自该河。
第聂伯河一般分为3部分:基辅以上为上游,基辅至扎波罗热为中游,扎波罗热至河口为下游。
上游盆地主要位于森林地区,这里大多是泥煤一灰壤土壤。
上游的特点是空气湿润、湿地多。
此地区支流密布,流量大(占区域流量的4/5)。
中游是黑土森林大草原地区,分水岭和河谷满布森林。
下游盆地位于黑壤大草原地区。
上第聂伯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为560一610mm。
第聂伯河流入黑海。
第聂伯河上建有8级水利枢纽工程,实行航运、发电、灌溉、供水、防洪等综合利用,在库区内有水产养殖,第聂伯河承担着对沿岸城市供水的任务。
1.2反应堆概况该电站共有4套机组。
第1,2号机组于1977年投产,第3,4号机组于1983年11月投产。
4套机组均为1000MWe(3200MWt)的石墨慢化压力管式沸水堆(РБМК-1000)。
这种堆用1700t石墨砌块作为慢化体,有1661根平行的压力管垂直穿过石墨慢化体,燃料组件即插在这些垂直压力管内。
还有211根控制保护系统管道分布在石墨砌体中。
堆芯等效直径为11.8m,高7m,总计装有约190t含2%铀235的低加浓二氧化铀燃料。
反应堆备有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应急供电系统和一系列安全连锁装置。
从安全角度看,РБМК型反应堆最大的问题在于其空泡正反应性系数。
此外,堆的反应性余量不足,控制棒从最高位置开始下落时有一个反应性增长区,以及反应堆没有有效的围封(安全壳)等,都是在设计上直接与此次事故有关的缺陷。
РБМК反应堆是石墨慢化压力管沸水型反应堆.它由轻水冷却,并在垂直压力管上部沸腾产生蒸汽。
反应堆由两个环路组成,每个环路有840根装有燃料的压力管、二个鼓式汽水分离器、四台冷却水泵及有关设备组成。
汽水分离器直接向两台500MW电功率的汽轮发电机供汽。
反应堆可以带负荷装卸燃料。
冷却回路的主要部份分别封闭在一些坚固的起安全壳作用的隔室内。
这些隔室与位于反应堆下部的抑压水池系统相连,以便在冷却剂拽漏时能够收集和冷瞬蒸汽。
但是在反应堆上部,特别是压力管上部装卸燃料的工作面上没有这类安全设施。
在堆芯燃耗平衡时,PFMK反应堆具有正的空泡反应性系数,但燃料反应性系数是负的。
功率变化时,总的净反应性效应取决于反应堆功率水平。
在满功率运行时,净效应是负的;而在20%满功率以下运行时,净效应是正的。
_因此,操作规程规定禁止在热功率700MW 以下运行。
否则,会发生热工水力参数的极端不稳定性。
РБМК反应堆有211根中子吸收棒,分别用于总的功率控制、局部功率分布调节和紧急保护.紧急事故停堆靠插入所有吸收棒,最大下插速度为0,4m/s.为保证所需功率分布和负的净反应性系数,运行规程规定运行时插入堆芯的吸收棒必须不少于30根。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四号机组。
截止那时,苏联对这种堆型已有100堆年的运行经验,切尔诺贝利四号机组也成功地运行了三年,而且还是РБМК系列中运行纪录最良好的机组之一。
2.事故起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计划于1986年4月25日停堆检修.停堆之前,拟定在该机组8号汽轮发电机上做一项实验。
实验的目的在于:探讨厂内、外全断电情况下汽轮发电机中断蒸汽供应时,利用转子惰走动能来满足该机组本身电力需求的可能性。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曾经作过类似的实验。
当时发现:发电机母线上的电压早在转子惰走动能耗尽之前就已下降。
这次实验准备用特制的电机磁场调节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计划停堆前,四号机组一直在额定参数状态下运行。
4月25日凌晨1点正,操作人员按照计划开始降低反应堆功率。
于13点5分,反应堆热功率降为1600MW,同时停止该机组的7号汽轮发电机。
14点正,按“实验大纲”要求,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动作,解除了该系统的备用状态.之后,本应开始作实验,但由于应电网供电要求,该机组继续运行。
这样,四号机组在解除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备用状态下运行,违反了操作规程。
于23点10分,再次降低反应堆功率。
按照“大纲”要求,实验是在反应堆热功率为700-1000MW条件下进行。
但是,在根据操作规程解除局部自动调节系统后,操作人员没有能够及时地排除自动调节器测量部分所引起的不平衡状态。
结果,反应堆热功率降至30MW以下.直到4月26日凌晨1点,操作人员才成功地把反应堆热功率稳定在200MW。
由于反应堆处于“中毒”过程,同时堆内可利用的剩余反应性量小,未能实现进一步提升反应堆热功率。
此时反应堆热功率显然低于“大纲”要求的值。
尽管如此,仍决定进行实验。
于1点03分和1点07分分别启动两个环路的一台备用冷却水泵,连同一直在运行中的六台主泵,八台冷却水泵全部投入运转。
由于反应堆热功率远低于计划值,从而引起堆芯和环路水阻偏低,加上八台冷却水泵全在运转,通过反应堆的冷却剂流量超过了规定允许值。
这是违反操作规程的,因为流量过大会引起泵的汽穴发生从而导致振动和损坏。
通过反应堆的水流量的增加,造成了堆芯内产蒸汽量的减少以及汽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和水位的下降。
操作人员试图用手动调节来维持汽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和水位,但未能达到目的.在这期间,他们看到汽水分离器中蒸汽压力下降了0,5-0.6MPa,水位低于警戒线。
为了避免反应堆停堆,操作人员解除了与这些参数有关的事故保护信号。
并于1点19分,加大给水流量。
30秒后流量加大到初始值的三倍多,从而成功地抑制住了水位的下降趋势,水位趋于稳定。
为了提高水位,继而进一步加大给水流量,约1分钟后给水流量加大到初始值的四倍。
当汽水分离器中较冷水进入反应堆堆芯后,产蒸汽量明显下降。
堆内容积含汽量减少导致负的反应性效应,因而引起自动调节棒提升。
约30秒内,自动棒提升到上部终端位置,操作人员不得不提升手动吸收棒以维持反应堆在200MW功率下运行。
由于不断提升手动棒,堆芯内控制反应性的能力不断减少。
为了限制汽水分离器中水位的进一步上升,于1点21分50秒,开始大幅度减少给水流量。
1点22分10秒,较热的水进入堆芯,从而引起堆内蒸汽品质上升。
为了补偿蒸汽品质上升(正反应性效应),自动调节棒开始不断下插。
直到1点22分30秒,操作人员才停止减少给水流量,此时给水流量已减少到比正常值小1.5倍(这是操作人员疏忽造成的操作错误).伪了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了解堆内中子场分布和反应性安全余量情况,计算机打印输出堆内功率分布和每根控制棒在堆芯中的位置。
操作人员从反应性快速计算程序打印结果看到:堆内反应性贮备已经太少,应立即停堆(按操作规程规定:至少应有30根控制棒留在堆芯内,但这时仅有6-8根棒留在堆内)。
尽管如此,操作人员并没有停堆,而是开始实验。
1点23分4秒,该机组的8号汽轮发电机的紧急截止阀关闭以停止向汽轮机供汽.此时,两台汽轮发电机都已解列(7号汽轮发电机已在4月25日停车),反应堆理应自动停止.但是,操作人员临时决定解除了该事故保护信号,致使反应堆继续在约200MW热功率下运行。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如果第一次试验失败的话,有可能再次重复试验.但“大纲”中并没有这样的要求,这样做再次偏离了实验计划。
由于较热的水进入堆芯(减少汽水分离器给水流量所致)和通过堆芯流量减少(停掉了四台冷却水泵),使得堆内产蒸汽量增加,反应性增加引起自动调节棒下插.I点23分3I秒,自动棒巳补偿不了蒸汽品质提高引起的反应性加大,反应堆功率开始上升。
1点23分40秒机组值班长命令操纵员按AZ-5按钮(紧急停堆用按钮)停堆。
所有吸收棒和紧急停堆棒开始下插,但由于绝大多数吸收棒处于最上部位置,不能立盯起到抑制反应堆功率作用。
3秒钟之内堆功率上升到530MW上,反应堆功率上升周期短于20秒,致使超功率保护和短周期事故停堆信号出现。
但这一切已经不能阻止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出现。
堆内传热条件的恶化,使得堆芯压力管内燃料棒温度急剧地上升。
由于燃料多卜勒效应和控制棒的插入暂时补偿了汽泡正反应性效应,堆功率略降,出现了第一个峰值。
之后,燃料碎化引起汽泡骤然增加,汽泡正反应性效应造成功率急剧上升;堆内压力管内压力上升,使得逆止阀关闭,主回路流量剧减,这进一步恶化了堆内状况.事后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的功率峰值在4秒钟内达到满功率的100倍.据四号机组外工作人员说,大约在1点24分左右,相继听到两声爆炸声,接着熊熊大火在破坏了的四号机组反应堆厂房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