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
新建 第四讲:柏格森生命哲学

四、柏格森的自我观
• 不仅如此,人的语言加深了人们对于自 我的理解。因为语言总是要把食物作为 间断的、可以分割的东西来表达,而且 用同一概念称谓许多心理状态。所以他 主张:“心灵和语言之间没有共同的尺 度”,语言不能完全把握生命的自我, 语言只能把握僵死的东西,而生命的自 我是活的。我们应该从时间的绵延出发 来理解自我、体验自我。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2、时间是形而上学的对象,而非空间。 • 柏格森哲学与传统哲学不同的根本就在于他主
张用时间,而不是空间来作为形而上学的对象。 • 柏格森认为传统的各种哲学都是用研究空间的
方法来研究时间,或者将时间和空间放在同等 的地位。这样做法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因为传 统的形而上学模仿科学,用空间化的语言来谈 论时间,而这种语言又被常识的习惯所支配或 左右,使得人们谈论的是时间的被计算的方式, 而不是时间本身。
第四讲:柏格森生命哲学
一、柏格森的生平与著作
•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 年—1941年)是19 世纪末至20世纪上 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 最大的人物。 柏格 森所提出的关于生命 和时间的原创性理解, 对于现代哲学、科学、 文学与宗教产生了非 常重要的影响,被誉 为法国最原创的哲学
二、科学与形而上学
• 柏格森认为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与科学 是有着根本的不同的。科学的方法是实 证的方法,是一种理智的方法,这种实 证的方法并不能把握心灵生活和内在的 生命。生命是哲学关注的重点。哲学应 当有一个不同于实证科学研究的对象, 这一对象就是时间,也就是真正的绵延。 只有我们了解了时间,才能把握生命。 因而时间就是生命的本质。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柏格森是法国哲学家,他的时间理论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理论中,他明确了现代物理学理论的限制和不足,并提出了一种与之不同的观点,以向读者描绘一个完全不同于物理学时间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并举出五个例子来支持这个理论。
柏格森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世界的创造与创造者》,其中他详细阐述了他的时间理论。
他的时间理论建立在他对内部体验的研究上,这使得它在当时受到了许多批评。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学的更深入研究,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柏格森理论认为,时间是一个连续的流,而不是离散的物质。
他说,时间不能用数学或几何方式来刻画,因为它是一个不断进化和变化的过程。
按照他的看法,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我们不能回到过去或预测未来,我们只能在此时此刻,体验当下。
接下来,我们将为你呈现五个例子,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柏格森的时间理论。
例子1:日出日落的过程,柏格森认为是时间流的最好的体现之一。
日出和日落是一种不停变化的连续流,不是刻在钟表上的时间。
我们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并不是均匀的、不可逆的、逐渐递增的,而是一种非线性的、不可逆的、逐渐递增和逐渐递减的进程。
这种进程迥异于物理学中的时间概念,它更像是柏格森所描述的时间流。
例子2:围绕地球运动的月亮。
月亮以恒定的速度绕地球旋转,而地球又以恒定的速度绕太阳旋转。
物理学家认为这是时间的一种测量方式,但是柏格森认为这种测量方式忽视了时间流的本质,时间不仅仅是钟表刻度上的微小变化。
在柏格森的理论中,时间流是一个在人类内部感知中展现的现象。
这种感知是一个生动的体验,它远远超出了物理学中的时间测量。
例子3:人的内心体验是柏格森时间理论的核心。
柏格森强调,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才能真正体会时间的流动。
智力极高的人,尤其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并不能真正理解或感受到时间的演变,因为他们几乎只依赖于物理学术语和机械观念来认识时间。
柏格森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

柏格森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柏格森的名言有哪些(篇一)摘要:亨利·柏格森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和教育家,以其独特的时间观念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而闻名。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柏格森的不低于20句的名言,包括对时间、自由、爱、幸福和人生意义等方面的思考。
正文:1. 生活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我们应该与其同步前进,而非被困于既有的习惯和模式中。
2. 真正的智慧在于发现和悟得内心的真相,而非凭虚无的知识和理论而自欺欺人。
3. 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流动,我们应该学会与时间共舞,而非追逐它的脚步。
4. 自由并非无序,而是一种自律的境界,通过自由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和实现自己的本质。
5. 爱是一种超越自我、扩展我们个体意识的力量,它是连接一切生命的纽带。
6. 幸福并非来自外部的物质和权力,而是在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中寻找。
7. 存在就是表达和实现我们独特个体性的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发掘和展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8.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只有当我们在当下全心投入,才能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9. 人类的本性是自由的,唯有逆向时空的束缚,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存在。
10. 真正的自由是在改变中体验持续的变化,而非恪守不变的束缚。
11. 真正的爱是无私的,它远超越个人欲望和私利,而是渴望将对方的幸福置于自己之上。
12. 感知时间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内心的直觉把握当下瞬间的流动。
13.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状态,它不是取决于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是一种心灵的安宁与满足。
14. 时间是精神的扩张,意识的深化,只有在时间的洪流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丰盈。
15. 我们的情感不应该受到外部世界的种种优势和限制,而是要逆流而上,重新发现自己的真实本质。
16. 自由并非来自外部的权力和控制,而是通过觉醒自己内在的力量和智慧来实现。
17. 爱是唯一能够穿越时光和空间的力量,它是超越肉体和表象的纯粹存在。
柏格森的哲学观点

柏格森的哲学观点
柏格森的哲学,不仅是法国哲学的现代先行者,而且还是开创整个欧洲哲学现代阶段的先行者之一.(我们读了亨利·柏格森的书后你会感觉到,如读康德一样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异曲之妙)如果不嫌过于夸大,他在欧州哲学史上的地位,竟然可以和近代初期的笛卡尔相媲美.在此我以此回答纪念我国不该遗忘的哲学家,早期引入柏格森思想的张东荪先生.柏格森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思考致力于批判机械论,反对机械的唯物(Matter-Matiere)主义,提倡一种直接本质的精神(spirit)主义,他以这种立场来理解宇宙万物的创造变化和创生的过程,“时间-绵延”在回应芝诺悖论和康德知识论,从而使这个世界不作为一个死寂冰冷的物质概念的世界,而是作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_变化的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时间-绵延”时间作绵延观本身就是自由,就是创造,也就是生命是活的意识是“精神(esprit)”,而不仅仅是理智(intelligence)”理智对于认识外物,认识世界,认识空间中的物体-事物,是很有用的.然而这还不是人类精神的创化,而精神高于理智,理智是空间性的,精神则是时间性的绵延性的.理智为必然,精神则自由. “生命冲动”柏格森认为,“生命本质上是一种不断创新、不断克服物质阻力的冲动,即生命冲动,生命就是生命冲动.”活着就是为了行动,它是一股火山爆发式的冲击力,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整个世界,冲破物质的防线,奔向人格向上、自由意志的最高境界.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力图征服物质的反抗,以获
得自由意志,而生命一旦衰竭、停滞,就会堕入罪恶的物质之手,堕落成像物质一样的僵死物.生命必须战斗,战斗是生命的生命.。
柏格森生命美学探析

柏格森生命美学探析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探讨了生命和时间的概念,被广泛认为是一位生命美学的奠基人。
在他的著作《创造进化中的生命》(Creative Evolution)和《事与时间》(Matter and Memory)中,柏格森提出了生命的“创造”概念,并强调了直观体验和持续变化的重要性。
本文将对柏格森的生命美学进行深入探析,并讨论其在现代世界中的价值和意义。
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进化过程,是远离机械性和惯性的不断变化和成长的力量。
他将生命视为一个不断变化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物质组织。
对柏格森而言,生命不仅是能量和物质的结合,更是一种自由、创造和意义的表达。
他将生命的本质描述为“elan vital”,即“生命力”,这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力量,推动着生命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柏格森的美学观点强调了直观体验和持续变化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观体验,人们才能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直观体验是一种直接的感知和理解,超越了理性思考和分析。
通过直观体验,人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和生命力的存在,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创造性和变化性。
时间在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认为,时间是一种基本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线性的测量工具。
柏格森主张“持续时间”的概念,这是一种非线性的时间观念,将时间看作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过程。
他认为,只有通过直观体验时间的持续性和不断变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在柏格森看来,艺术是直观体验的最高形式,能够打开我们对生命的直观认识。
艺术家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他们对生命的直观感知,并将这种直觉传达给观众。
艺术作品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观众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生命的力量和美感。
在现代社会中,柏格森的生命美学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陷入工作和快节奏生活的窠臼中,失去了与生命本质的直接联系。
柏格森生命哲学

柏格森生命哲学是指瑞典哲学家阿尔弗雷德·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
柏格森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的存在意义:柏格森认为,人类的存在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
自己的生命。
人类的生命不是被动地存在,而是要自己创造自己的意义。
2 人类的自由:柏格森认为,人类是自由的主体,可以自己决定自
己的人生。
人类有责任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承担后果。
3 人类的责任: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责任创造自己的生命,并且要
承担后果。
人类要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意义,并承担自己的责任。
4 人类的自我意识:柏格森认为,人类有自我意识,是一种自我反
思的能力。
人类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能够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
5 人类的生命价值:柏格森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的自我
创造。
人类的生命价值取决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并不取决于外部的任何因素。
总之,柏格森生命哲学是一种著名的哲学思想,强调人类的自由、责任和自我意识,并认为人类的生命价值在于人类自己的创造力。
柏格森思想总结

柏格森思想总结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初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理论主张直接针对了当时盛行的形而上学观点,并提出了直观和直接经验的价值,强调人类意识的流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对柏格森的主要思想进行总结,并分析其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首先,柏格森的思想提出了“持续的创造”这一概念。
他认为时间不是像牛顿主张的那样是一个流动的线性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演化的过程。
他将时间比喻为一条流动的河流,它不断地创造新的经验和存在。
柏格森认为,真正的现实只存在于持续的创造中,而不是静止不动的物质之中。
其次,柏格森强调了直观和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感知和直觉,人们能够获得比思考更为真实和全面的认识。
他将思考看作是一种抽象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而直觉则是直接和直观地体验现实的方式。
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对于现代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直觉往往能够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解决方法。
第三,柏格森的思想强调了人类意识的流动性和不可分割性。
他认为,人们的意识不是离散的个别经验的集合,而是一个连续的流动过程。
他提出了“纯粹的持续性”(pure duration)这一概念,指的是人类意识中的连续和连贯的经验。
这个概念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连贯性十分重要,同时也对于理解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后,柏格森的思想对于心理学和进化论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强调了直觉和直观经验的重要性,对于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实践产生了启示。
他的观点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理论相契合,强调了生命的不断演化和变化。
柏格森的进化观念对于理解自然界和生命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柏格森的思想主张了持续的创造、直觉和直观经验的重要性、意识的流动性和不可分割性,对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柏格森的绵延名词解释

柏格森的绵延名词解释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以他关于时间、意识和创造力的理论而闻名。
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即绵延(duration),该概念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柏格森对绵延的解释和其在人类经验中的重要性。
一、绵延的定义和特点柏格森认为,绵延是时光流动的质感,是时间的实实在在的存在。
他将绵延与抽象的时间概念相区分,后者倾向于将时间看作一系列相继发生的事件。
相比之下,绵延更加真实和具体,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感受。
绵延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是不可分割的。
柏格森主张,时间不能被简单地切割成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我们的经验并不是在一个个瞬间中发生,而是在时间的连续流动中进行。
其次,绵延是变化和发展的。
它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演变、扩展和转化的。
因此,绵延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
二、绵延与现实的关系在柏格森的哲学中,绵延是人类体验现实的基础。
他认为,我们通过绵延感受到时间的流动和变化,而这种感受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真实理解。
绵延不仅贯穿于我们的内心,也存在于周围的世界中。
它超越了我们的理性思维,使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事物的存在和本质。
绵延还与我们的记忆和想象力密切相关。
我们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都是通过绵延来构建的。
柏格森认为,记忆是绵延的一部分,它使我们能够在当前的经验中融入过去的时刻。
而想象力则将绵延延伸到未来,使我们能够预测和构想各种可能性。
三、绵延与自由意志在柏格森的理论中,绵延还与自由意志的存在密切相关。
他主张,绵延使我们能够超越因果关系的束缚,拥有真正的自由意志。
按照他的观点,时间的连续性意味着我们的选择不仅取决于过去的因素,还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直觉和创造力。
这种自由意志让我们能够做出实时的决策,而不是简单地被过去所决定。
四、绵延的应用和意义绵延的概念不仅在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论柏格森的动态宗教观

论柏格森的动态宗教观法国哲学家伦敦·柏格森提出的动态宗教观,是一种强调人的内在体验和生命的流动性的哲学思想。
这个观点并没有像其他宗教信仰一样强调神明的存在,而是将精神力量视为生命的不断流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柏格森动态宗教观的主要思想,并提供5个例子来证明它的实用性。
柏格森的动态宗教观主要思想是,人的存在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生命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它不停地变化和演化。
这种流动性是宗教生活中的神秘力量,能够启发人们思考自己的生命目标,以及探索人类的内在世界。
柏格森认为,灵性的体验源于个人的内在体验,而不是目睹外在的神的存在。
人们可以通过参与一些宗教仪式来获得这种内心体验,以及吸取他人的愿景和思想,来改善自己的精神境界。
以下是五个例子,它们证明了柏格森的动态宗教观的实用性:1. 日本茶道日本茶道是一项非常特殊的宗教仪式,是一种通过简单的饮茶仪式传达感恩意识和尊重。
渐变的茶味、杯的形状和大小以及陶瓷的纹理,全部都表达了茶艺师的个性和他对茶具的重视。
通过饮茶仪式,参与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并理解人类文化对大自然的影响。
2. 印度瑜伽柏格森的宗教思想和瑜伽的思想非常相似,因为两者都强调人们的内在体验和自我认识。
瑜伽的目的是协调身体和灵魂,提高身体的耐力,感知自我和周围环境。
参与者可以通过练习瑜伽,使自己更加舒适和放松,并且学会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衡和冷静。
3. 非洲音乐会非洲音乐会是一种速度快、富有节奏、充满活力的音乐表演。
它强调的是自由表达个人思想和感受,以及分享音乐的快乐。
非洲音乐会是一个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通过共同经历音乐的震撼和情感体验,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氛围和生动的文化体验。
4. 佛教禅房佛教禅房是一种通过冥想和静默来探索人的内在体验的宗教仪式。
在禅房中,参与者们必须做好沉浸于完全的沉默和自我思考的准备。
通过冥想和静默,参与者可以感受到禅宗的精神力量,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开始和结束并非完全由环境决定,而是由内心决定。
时间与存在伯格森的观点

时间与存在伯格森的观点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初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对时间及其与存在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柏格森的哲学观点不仅改变了对时间的传统理解,还引领了思想界对生命、本质及其与时间的联系进行重新思考。
通过对柏格森哲学中“持续”、“记忆”和“生命”的分析,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对于时间与存在关系的理解。
柏格森的时间观柏格森在其哲学体系中强调“持续”(durée)。
他认为,传统的时间概念主要是基于物理学的时间——线性、可量化、离散化的时间。
相反,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是流动的、连续的,这种体验应该被视为“持续”。
柏格森通过这一区分,质疑了科学测量所带来的时间观。
线性时间与持续在柏格森看来,科学所计算出的线性时间只是一种抽象化,它将真实生活中的流动和变化简化为一个静态的、量化的序列。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存在被压缩为一个点,而忽视了这一点背后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柏格森用“持续”来指代生活实际中的动态体验,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易被科学测量所捕捉。
通过强调“持续”,柏格森将个人的内心体验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提醒我们注意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区别。
记忆与身份柏格森在讨论时间与存在时,亦涉及到了记忆这一核心概念。
他认为,记忆不仅是过去经历的简单再现,而是塑造我们身份和存在的重要因素。
每个个体都是由其过去的经历构建而成,记忆在我们的意识中持续流动,使我们能够认识和构建自我。
在此基础上,柏格森提出了“选择性记忆”这一观点。
即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所有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情感和需要主动选择记忆特定片段。
此时,记忆便成为了一个动态过程,它不仅仅关乎过去,还成就了个体未来可能性的展开。
正是这一点,使得每个人都可以独特地体验时间与存在,并且彼此之间千差万别。
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格森看来,记忆本身并不局限于生理现象,而是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人生意义,并直接关乎个体对于存在的认知。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探析柏格森的生命伦理思想是20世纪初法国哲学家伯格森对自由意志、时间、生命等问题的哲学思考,他强调生命与时间的不可分割,提出了精神生命对于世界和存在的根本性质的理解和阐述。
以下将探析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的主要观点及其意义,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论证。
一、生命是自由的体现柏格森认为,生命是自由的体现,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
自由不是一个外在实体,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创造的一种状态。
生命是在时空涌动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
柏格森强调生命是自由的,是因为生命是不定的,是自我超越的过程,生活总是产生新的行动选择,而这些选择都是具有真正意义的选项。
柏格森生命伦理思想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和哲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在个人自由方面,如果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本身,那么我们应该充分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外部环境和舆论的限制。
现代社会中充满了种种束缚,不少人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自由权利,尤其是在政治环境紧张的国家,不少人更是面临不同程度的限制,柏格森的思想有助于提醒人们反思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不断探索自由的基础,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二、时间是沉重的负担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时间被看作是沉重的负担,在时间这个绝对的幕布之上,生命的糅合和流动,呈现了一个涌动、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势流。
只有在时空中自由运动的生命才是可以被认为是真正的生命。
生命与时间的这种关系是指时间中的存在是一种动态的状态,是一种流动的非静态的现象。
所以,时间是一种永恒的流动和变化的存在,从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
柏格森的这一观点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生活是否已被时间所淹没?如果我们不断地沉迷于过去或者未来,那么我们就会在时间镜头下消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
通过时空的涌动和变化,我们需要舞蹈在时间的调节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目的,向前发展,探索世界的不同角度和壮丽景象。
三、生命中的精神柏格森的生命伦理思想中强调了生命中的精神。
这里的精神不是指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而是指超越时空局限的本质属性。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读后感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1b21b5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1f.png)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柏格森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时间与自由意志》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本质、自由意志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此书,让我对时间、自由意志以及生命哲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柏格森认为,时间是流动的、创造的,而非静态的、均匀的。
他提出了“绵延”的概念,用以描述时间的流动特性。
绵延是时间的一种内在特质,是生命冲动的体现。
在此基础上,柏格森探讨了自由意志的问题。
他认为,自由意志并非完全自主的选择,而是源于生命的内在冲动。
在这种内在冲动的驱使下,人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书中有一段原文:“生命冲动是创世的火,是推动世界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观。
他认为,生命冲动是创造一切的源泉,是推动人类自由意志发展的关键。
柏格森在书中还批判了理性主义对自由意志的束缚。
他认为,理性主义过于强调逻辑和分析,忽略了生命的直觉和创造。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往往难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为此,他提倡直觉主义,强调通过直觉来认识世界,实现自由意志的发展。
在书中,柏格森还以丰富的实例说明了时间与自由意志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他提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把握时间的流动,利用自由意志来实现创意。
同时,时间与自由意志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总结,我认为《时间与自由意志》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哲学名著。
柏格森的观点独到,论述深刻,让人耳目一新。
书中对时间、自由意志以及生命哲学的探讨,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不断吸收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人生境界。
第二篇范文《时间与自由意志》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重要著作,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本质、自由意志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份对人类生活本质的深入剖析。
柏格森认为,时间是流动的、创造的,而非静态的、均匀的。
他提出了“绵延”的概念,用以描述时间的流动特性。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一、柏格森的生平及哲学概况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哲学界影响最大的人物,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教都有广泛的影响。
柏格森出身于一个音乐家的家庭,早年曾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毕业后一度在外省中学任教。
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意识的直接材料》(英译本名为《时间与自由意志》)使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96年《物质与记忆》一书使他一举成名。
1900年至1924年任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最著:名的《创造进化论》(1907),提出生命冲动的学说,途写了《笑的研究》(1900)和《形而上学导言》等著作。
柏格森对数学、心理学、文学和一般科学理论如达尔文进论、细胞学说等都比较熟悉,也研究过贝克莱、休谟以及英、法实证主义者的学说。
在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期间,他的讲课非常常成功,吸引了许多人包括巴黎的一些上流社会人物前去听讲,这使他声名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柏格森狂"。
1914年柏格森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2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他发表了《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至此他的哲学兴趣逐渐转向道德和宗教方面,他晚年接近天主教会,但并未正式成为天主教徒。
1941年:月4日他在巴黎去世,时年82岁。
柏格森哲学公开举起非理性的旗帜,围绕时间-生命问题,提出一系列与当时思想界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相左的新见解。
这些见解既吸收、利用了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又试图超越科学和理性,达到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它以生命冲动为基石,以时间为本质,以直觉为方法,包罗与人有关的一切理论领域。
处在世纪之交,柏格森哲学同时具有两个思想时代的特征:一方面,他承诺了19世纪哲学家们研究的中心问题,仍致力于寻求绝对、实在和唯一不可辩驳的真理,而这个真理在他看来就是纯粹绵延的理论;他的《物质与记忆》一书专门讨论身心二元论,也表明他仍在寻求解决传统哲学问题方法。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

简述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1)直觉主义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极大影响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凸显的重要问题,而且对意识流手法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2)直觉和理性分析是认知对象的两种方式。
①直觉:进入对象内部,追随对象的内在生命进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由于它不再取决于主体的认知立场,所以它对对象的把握是绝对的,人唯有凭借非理性的直觉才有可能沟通世界的本质。
②理性分析:环绕对象而过,必须有赖于观者的立足点,结果借助符号得以表现。
但事实上无以把握而必须用理性分析来拆解对象,用自己熟悉的术语来描述对象的各个成分,因此,人就不是同现实本身进行交往,而只是从个人的角度来感知现实孤立的碎片。
(3)直觉与艺术:①柏格森提倡由内向外的直觉体味式的读解模式,因为人物自身的内在本质读者是无法从外部感知到的,为此他将描述、历史、分析归为一类,认为这些知识只能让人驻足于相对的知识,而只有直觉才能通达绝对。
②诗人运用语言总是有违规范,目的就在于激发读者自己的直觉感知;而具有欣赏力的读者也能透过语言表层进入那些喜怒哀乐的情感之中,捕捉到语言与毫无共同之处的某种东西。
(4)艺术的非功利性:①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大都为物质需要和实用功利所束缚,人们总是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以至于不能看到对象鲜明的个别性,而只能看到它被复述的部分,所以我们对事物、他人和自我的情感感知都是片面抽象的。
②而抛弃上述功利性面对对象内在生命的艺术,就成了一种心灵的感知。
因此,伟大的艺术产生的效果总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5)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
艺术家的心灵在于能以直觉超越理性,在其最高的境界上可以统万物为一体,无论是物质世界的形色声貌抑或内心生活中最细微的变化都能如其本然的感知其个别性。
柏格森

柏格森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国哲学家。
1859年10月18日生于巴黎。
父亲是犹太裔的波兰人,音乐家,母亲是爱尔兰籍犹太人。
柏格森自小便接受典型的法国式教育,对哲学、数学、心理学、生物学有深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
1878年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1889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97年任高等师范讲师,1900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1901年当选为伦理政治科学院的研究员,1914年当选为该科学院主席,并被膺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学者身份步入政界,历任驻西班牙和美国大使。
1919年任法国政府文教最高会议委员,1922年担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一任主席。
柏格森倡导的生命哲学是对现代科学主义文化思潮的反拨。
他提倡直觉,贬低理性,认为科学和理性只能把握相对的运动和实在的表皮,不能把握绝对的运动和实在本身,只有通过直觉才能体验和把握到生命存在的“绵延”,那唯一真正本体性的存在。
“它使人置身于实在之内,也不是从外部的观点来观察实在,它借助于直觉,而非进行分析。
”(《形而上不导论》这种体认、领悟实在的方法,在哲学史上叫做直觉主义。
在《创造的进化》中,他还提出和论证了生命的冲动。
“生命冲动”即是主观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又是创造万物的宇宙意志。
“生命冲动”的本能的向上喷发,产生精神性的事物,如人的自由意志、灵魂等;而“生命冲动”的向下坠落则产生无机界、惰性的物理的事物。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它对种种理性主义认识形式的批判和冲击,对于人类精神解放确有重要意义,因而不仅成为现代派文学艺术的重要哲学基础,而且对现代科学和哲学也影响很大。
同时代的哲学家詹姆斯·怀特海,文学家普鲁斯特,画家莫奈,音乐家德彪西等都对柏格森学说非常称赏。
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时间与自由意志》(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1896)、《笑的研究》(1900)、《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的进化》(1907)、《生命与意识》(1911)、《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1932)等。
6.生命哲学之柏格森

第六讲生命哲学之柏格森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前言生命哲学概述一、生命哲学的精神1.生命的本体论意义。
哲学思考只有服务于生命(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2.从存在到生成。
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是存在和本质,生命哲学的核心则是生成和创造。
二、生命哲学的准备1.叔本华的生命意志2.尼采的权力意志三、生命哲学的代表人物1.柏格森:对机械论世界图景的反叛。
2.狄尔泰:对精神科学独特性的辩护。
3.齐美尔:从社会学角度丰富生命哲学。
四、生命哲学的影响舍勒、海德格尔和胡塞尔一、生命及其进化(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特点1.传统哲学的错误:把意识与物质混为一谈。
古代科学和哲学:把意识赋予物质,即“万物有灵论”。
近代科学和哲学:把思想同化为物体,把时间“客观化”为空间。
在柏格森看来,“把不占空间的东西非法地变为占空间的东西,把质量非法地变为数量”,“以抽象的时间代替具体的绵延”,构成了哲学上大多数错误的根源。
2.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使命:破除近代科学和哲学对人的生命、人的意识的“宰割”,维护人、人的意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维护人的自由。
(二)创造的进化1.生命和物质一样源始。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具有明显的进化论特征。
但他不满于达尔文“机械的”进化论,不认为生命出现之前宇宙中只存在所谓的原始物质,而生命是后来额外添加上去的东西。
相反,他认为“物质与生命是共存并互为依存的。
”2.生命冲动。
与物质共存的生命首先表现为一种“冲动”即“生命冲动”(vital impetus),它充溢于整个宇宙,并支配着进化过程。
进化的核心概念不是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而是生命冲动。
3.生命与意识。
生命是意识的同义词。
“我们称之为一般的意识,它应当与一般的生命是同外延的。
”所谓无生命物质就是“无意识的”。
“没有什么东西妨碍我将无意识的领域弄得特别宽广:我认为它不仅存在于心理生活中,而且还存在于一般的宇宙万物之中”。
无机物质由不变的部分构成,其特征是可重复性、非时间性。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在当今社会高度竞争的时代,节省时间及合理利用时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也就是柏格森效应,是一套保持管理者、员工生产力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柏格森效应来源于美国管理学家霍尔登柏格森(Harold J. Parker)1959所发表的《时间的管理》。
柏格森的时间理论以工作时间的有效分配为前提,指出管理者以及员工从事的每份工作,都应分配合理的时间,并且要尽力做到每份工作尽善尽美的完成,而不是集中于仅仅完成任务本身,因此,就柏格森的时间理论而言,思想是贯穿于每一份工作的,就是即使实现了生产目标,但作为管理者或员工,如果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或者没有完美的完成这份工作,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一般来说,柏格森的时间理论蕴含着四个基本原则:(1)计划(2)组织(3)分析(4)优化。
第一,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指出,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计划,给予自己一个目标和限定的时间,使得自己的工作行为与任务目标和限定的时间相一致,这样就可以减少分心的可能性,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每个人的效率和积极性。
第二,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指出,在时间规划上,要尽量避免重复及繁琐的工作,从而提高时间的效率。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尽量把工作部署给最专业的人员,并以表决制做决定,而不是由任何人做任何决定,以此来消除冗余的过程。
第三,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指出,应该将不同的工作分解为子单元,并采用详细的步骤来完成任务,将任务更明确的分割时间段,以此来确定每一步骤的完成时间,保证时间管理的有效性。
最后,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指出,每一段工作完成之后,要有效地反思它,以确定它给人们带来的改变和影响,以此调整计划和行动,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可以说,柏格森的时间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者及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当管理者把柏格森的时间理论用于日常管理时,必须要打破以往企业所认为的一种专家知识的内涵,去探索一种快速的变革,以更佳的时间管理和更好的品质,达到柏格森效应的最佳状态。
请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观点,评价柏格森的上述观点。

柏格森作为现代生命哲学的一位代表人物,其关于物质与运动的观点,如果以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和运动关系为评价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的,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这意味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柏格森虽然强调了运动的实在性,但将其与物质完全割裂开来,这在唯物主义视角下显然是有问题的。
反对机械论:柏格森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当时机械论思想的反叛,他认为机械论将物质与意识、生命与无生命、有机与无机等截然对立起来,忽视了生命和意识的内在能动性。
而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时也强调意识、生命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从这个角度看,柏格森的观点有其合理性。
强调生命的“创造性进化”:柏格森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其“创造性进化”,这是其观点的核心。
虽然辩证唯物主义也强调物质的自我运动和演化,但并不认同柏格森的唯心主义倾向,即认为意识或生命是超越物质的、具有自主创造力的实体。
综上所述,如果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和运动关系为标准来评价柏格森的观点,可以说他在强调运动的实在性和生命的主体性方面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将物质与意识、生命与无生命对立起来,以及过分强调生命的创造性方面,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存在明显的分歧。
柏格森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柏格森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柏格森是法国哲学家,他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
物质是静止的,而运动则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物质是存在于空间中的实体,它是有形的、可触摸的。
然而,物质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它总是处于运动之中。
物质的运动可以是微小的、细微的,也可以是宏大的、广泛的。
无论是微观的粒子运动,还是宏观的星球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的表现。
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它包括旋转、震动、振荡等各种形式。
这些运动形式使得物质具有了丰富的多样性。
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它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物质的运动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物质存在于时间中的表现。
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物质的运动是连续的、无限的,它没有始终点,也没有终点。
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不可逆转的,它是物质存在的标志。
物质和运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物质的存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物质通过运动来展现自己的特性和属性。
物质的运动可以改变物质的形态、状态,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
物质和运动的相互作用使得物质丰富多样,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在柏格森看来,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它们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和区别。
物质是运动的表现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本质。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是世界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柏格森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哲学思想。
他的观点突破了传统的二元论,揭示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他的思想为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物质和运动关系的认识,以推动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物质与记忆
❖ 记忆的分类
❖ 机械的记忆:一种身体习惯,一有适当的刺激,就 能自动开始运作。比如记单词或者背数学公式。它 并不是过去生命经验的积累,不是生命中的一个事 件,而只是一种半自然的天性或倾向。被记忆的东 西也不是我们生命经验的一部分,而始终是外在于 生命的东西。这种记忆只是一种表象。
❖ 纯粹的记忆:是在时间中发生的我们日常生活一切事 件的记录,是一种生命自发的行动。我们的历史经验 以记忆影像的形式储存在心灵的下意识区,在每个特 定的时间记忆只能调出一些影像给意识。如果我们所 有的记忆在一个时候一涌而上,那么我们就什么都做 不成,记忆也就失去了它们最重要的实践功能。大脑 的功能就是不让所有记忆影像一下子都进入意识,而 是在不同的时候选择不同的记忆。
❖ 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是要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从危机中拯救 出来,建立新的形而上学。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问 题,就在于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他认为,哲学不是具体 科学的综合,因此,应该严格区分哲学和科学,不能用实证 科学把握空间中的物质的方法来把握生命,而应该以真正的 时间来把握生命。
时间与绵延
德效力往往只及于自己社会的成员,而对“非我族类”则可 以无所不用其极。封闭社会的道德是静态和专制的。
五、道德观
❖ 开放社会 ❖ 开放社会的道德:不是专属某一个封闭社会,而是
属于全人类的理想社会。这种道德不是通过社会压 力使人遵守,而是通过那些道德理想主义者的感召 力。 ❖ 开放的道德是出于对人类普遍的爱,这种爱归根结 底是生命的冲动,可见,开放的道德是起源于超理 性的东西。
三、生命与直觉
柏格森按其思想研究的一贯方式区分了两种 认识:理智与直觉。
理智的方式适用于认识外在的物质世界,但 却不适用于把握以绵延为本质的生命。其对象是 空间中的事物,其方法是从整体到部分、从运动 到静止的逻辑分析方法,其特征是抽象性和固定 性。
直觉的方法是直接地、深入内部地通过对内 在生命的体验、领悟来把握绵延。在直觉中,认 识主体与认识对象完全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对对 象的有机的整体性把握。
五、道德观
❖ 封闭道德与开放道德的混合 ❖ 实际生活中,两种道德是共存和混合的。理性在它们中间起
到了沟通的作用。 ❖ 它一方面把普遍性引进封闭的道德,使它不至于狭隘;另一
方面又把义务感引进开放的道德,使它可以制度化。开放的 道德只有得到理性的认可才会在社会中生效;而封闭的道德 则要从开放的道德那里不断得到生活的源头活水。 ❖ 因此,实际上道德包括了“一个由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社会 要求命令的秩序体系,和由代表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的人 们向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一组呼吁。”
柏格森以其独具特色的绵延理论重新理 解了世界。世界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出于 永恒流变与生成之中的世界,世界的本质 特征是“生成”。
时间与绵延
在绵延概念的基础上,柏格森提出了“生命冲动” 的概念,并赋与生命冲动以本体的崇高地位。他以生命冲 动阐释了世界的生成,对宇宙进行了总体的描述。
柏格森把生命的本质理解为绵延,认为绵延是一种 创造,是一种本原的冲动力。他认为生命的冲动是世界上 一切事物生生不息、推陈出新的最深刻的根源。生命进化 论的原动力就是生命的冲动,生命创造地进化着,进化是 一种不停顿的崭新创造。因此,他称自己关于生命进化的 理论为“创造的进化”,以区别于以往的机械进化论。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
❖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无疑属于非理性 主义哲学之一脉,对20世纪各种非 理性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柏格森在其哲 学中处处贬低理性和科学,但是, 他并不反理性。可是,无论在其生 前还是身后,柏格森常常被指责为 反对理性,否定科学知识,这是不 符合事实的。
三、生命与直觉
柏格森说,不能要 求他给直觉下一个单 一的几何学式的定义, 也就是说,直觉的定 义不能用分析的方法 得到。尽管如此,从 柏格森的阐述中可以 看出,直觉有一个基 本的意思:直觉就是 在绵延中思维。
四、物质与记忆
❖ 传统形而上学在关于知觉和外部世界,及身心关系问题上, 也都错了。
❖ 通常人们的看法:客体是客体,主体是主体,客体作用于主 体。人们把客体称作物质,把大脑的运动叫做意识。
他认为,宇宙的进化不是线性进行的,而是发散式 进行的,就想炮弹爆炸一样。柏格森以生命冲动为基础的 创造进化论把世界的发展理解为一个自由的创造过程,很 好地阐释了世界的生成性,是对以往机械论和目的论世界 观的有效超越。
二、“自我”和自我的意识状态
❖ 自我的意识状态是一股不可分离的意识之流,每 一个意识状态既包含了以前的意识状态,又产生 着新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之间并不是彼此分离 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容的。
德和宗教领域。
一、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
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造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
❖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 后;超越自然科学而靠 思辨把握的学科(哲学)
形而上学
❖ 西方物质文明进展,但在精神方面没有跟上,我们今天面临 的许多问题,大部分产生于这种灵肉比例失调。
❖ 旧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是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这是因 为旧形而上学往往纯粹用理智的手段来处理生命的问题。Biblioteka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
❖ 柏格森认为自己并不是站在实证科学和理性的 对立面来反对实证科学和理性,而是指出它们 的有限范围。实际上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否 认过理性和科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只是认为 科学和理性的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研究范围和对 象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界限,它们就无能 为力了。
❖ 由于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时间中绵延着的生命, 其生成性、创造性和流变性都不是具有抽象性 和凝固性的理智所能把握的,理性对于把握生 命史无能为力的,只有通过直觉才能加以把握。
五、道德观
❖ 道德的起源 ❖ 道德的起源不在理性,而在下理性和
超理性。道德的明显特征是人的义务 感。人为什么会有义务感?因为人是 社会的动物。
五、道德观
❖ 柏格森把社会分为
封闭社会 开放社会
五、道德观
❖ 封闭社会 ❖ 原始部落——今天的文明社会 ❖ 特征:社会成员抱团扎堆,对其他人漠然置之,防范着攻击
柏格森认为应当区分两种不同的时间:
科学的时间 真正的时间
科学实践观把时间看作是由一个个同质而独立的前后 相继的瞬间组成的先,其特点是:
同质性
特点
可计量性
可分割性
时间与绵延
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绵延”是其核心概念。柏格 森在与传统的科学实践的对比中阐释了他对真正的时间—— 绵延的理解。他认为要精确地给绵延下定义是不可能的,因 为绵延是非常难以捉摸的东西。但是,从柏格森对绵延的阐 述中大致可以把握到“绵延”具有以下特点:
四、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思想影响
❖ 柏格森的思想对现代哲学、科学、文学与宗 教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哲学上,柏格森 哲学对德国的生命哲学,如,齐美尔、奥伊 肯等人的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英美 实用主义和过程哲学,如席勒、詹姆斯和怀 特海等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 在文学上,柏格森的意识流思想为文学创作 活动提供了哲学基础,巴特勒、贝尔纳、劳 伦斯等许多作家都深受柏格森思想的影响或 启示。
四、物质与记忆
❖ 记忆的实质: ❖ 是一种原始历史经验。它不是我们的心理行
为或者大脑功能,而是我们的存在方式。它 让时间成为存在本身。
五、道德观
❖ 《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是柏格森 最后一部主要著作。
❖ 柏格森不像传统哲学家那样,从纯粹 理论的角度来处理道德和宗教的问题, 而是从人类社会生活出发来处理这两 个问题。
术界的人,而且还吸引了很多时尚界的人,听他的眼睛本身 就成了巴黎的一种时尚,这使他名声大振,一度在法国出现 “柏格森人”。
❖ 1914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1919年任法国政府文教最高会议委员。 ❖ 1922年任国际联盟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一人主席。 ❖ 1928年,《创造进化论》一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
或者进犯,警惕着疆界,事实上,处于永无休止的斗争中。 ❖ 封闭社会的形成,不是出于高尚的理想,而是出于人类自我
保存的生存本能,所以它是封闭的,排他的。 ❖ 封闭社会对它的每个成员有所规定和强制,所谓道德,就是
这种规定与强制。久而久之,被迫成为习惯,有了义务感 ❖ 因为这种道德起源的强制性,人们为了自己社会的名义,道
❖ 然而,作用于我们神经系统的客体总是具体的事物,而不是 抽象的物质概念。“物质”只是理智发明的抽象概念,而不 是具体的事物。
❖ 世界是影像的集合——我们排除形而上学的概念和理论,在 我们面前的只有影像。
❖ 在众多的影像中,唯有我们的身体与众不同,我们无法凭知 觉认识它,只能通过情感从内部认识它。并且,它能做选择, 能储存它所发现的东西。
❖ 因此,真正的自我就是绵延。由此,柏格森认为, 经验的方法对于解释和把握人的内心状态时无能 为力的,只有通过意识的直觉和反省才能把握到 真正的自我。
二、“自我”和自我的意识状态
自我的意识状态是一股不可分离的意识之流, 每一个意识状态既包含了以前的意识状态,又产 生着新的意识状态,意识状态之间并不是彼此分 离的,而是相互渗透、互相包容的。
1.绵延是不可度量的、连续不断的,不可分割的时间。 2.绵延是连续不断的质的变化流。 3.绵延是一种创造。 4.绵延是无法预知的。
时间与绵延
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强调了一个非常 重要的观念:生成。他对于世界的这种理 解是与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唯意志主义一 脉相承。生成观念是对西方传统哲学“预 成”观念的一种超越。
❖ 1878年,考入被称为哲学家摇篮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大 学期间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哲学,他钻研了古希腊典籍,精通 希腊语。
❖ 1881年获哲学学士学位。 ❖ 1889年出版第一部哲学著作《时间与自由意志》,获哲学博
士学位。
❖ 1897年,柏格森受聘于母校任教。 ❖ 1900至1924年任法兰西学院教授,他的课不仅吸引了很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