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的掌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流程以及相关的工艺装备和工具的应用。

2. 教学目标•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流程;•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装备和工具;•学会运用机械制造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机械制造的定义和分类;•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2 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和流程•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包括设计、加工、装配和检验等;•机械制造的基本流程和工序;•机械制造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3.3 机械制造中的工艺装备和工具•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装备,如数控机床、切割设备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如测量工具、检测设备等。

3.4 机械制造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将了解机械制造的具体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的理解。

5. 教学评估•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机械制造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学习成果。

6. 参考书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刘维,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年。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学》杨进,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7. 实验安排•设计小组实验:学生将组成小组,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制造项目,如零件加工、装配等。

•实验报告:学生将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8. 讨论课•定期组织讨论课,引导学生探讨机械制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以上提供的机械制造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课程编码:101140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学分:2.5学分总学时:40学时(理论34学时,实验6学时)课程负责人:职称:从事专业: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先修课程: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制造冷加工工艺过程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2、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理解机械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提高机械加工质量的主要方法及措施;3、熟悉机床夹的工作原理及常用典型夹具的设计方法,了解机械制造设备和工装的设计制造及发展;4、培养学生在解决较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中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精神,逐步培养解决机械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本课程支撑以下毕业要求: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毕业要求X?.y?:将该毕业要求文字表达出来;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如下表所示:非理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支撑对象是本专业的学习成果.公共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只需要支撑一级毕业要求(学习成果),不需要列出分解后的毕业要求(学习成果)。

课程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应根据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或学习成果合理分解。

三、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对于部分简单文字性叙述的章节要求学生自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实验设备及部分视频材料,通过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实验、自学以及后续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等多种形式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理论知识更紧密地结合生产实际。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导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范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 3. 熟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制造工艺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常见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等;–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组装工艺:包括零件的装配和调试。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切削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优化。

4.机械制造中的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模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5.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控制:–精度与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精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6.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理解;3.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艺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4.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3.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基础知识部分a. 机械零部件的分类与命名b.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与方法c.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d. 机械制造中的测量与检测技术e.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与应用2. 基本技能部分a. 机械加工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b. 常见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操作c. 机械加工与装配的实践技能训练d. 机械制图及CAD/CAM技术应用3. 理论应用部分a.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的结合b. 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c.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理论笔记讲解、实践操作示范、案例分析探讨、小组讨论等形式。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3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四、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1. 参考教材a. 《机械制造技术导论》张三b. 《机械制造工艺学》李四c. 《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指南》王五2. 学习资源a. 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的学术期刊与专业网站b.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指南及相关文献资料五、期望学生掌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踪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六、课程备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相关职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大纲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为了适应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进行详细阐述。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概述1.专业定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指在机械设计、制造、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运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专业发展历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该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向现代化制造技术转变,自动化技术也逐渐渗透到机械设计制造的各个环节。

3.专业现状与趋势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点的新型制造体系。

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与应用。

三、教学大纲内容1.理论教学模块(1)机械设计基础: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机械制造工艺:涉及金属工艺学、机床与工具、加工工艺等课程,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

(3)自动化控制系统:涵盖自动控制原理、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程,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2.实践教学模块(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过实际项目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机械制造实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制造过程,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和掌握。

(3)自动化控制系统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3.素质拓展模块(1)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各类课题研究、技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适用层次:高起专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考核形式:考试所属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计算机文化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数控机床与编程》、《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一、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工程学科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及主要工艺方法,分析了制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习者解决机械制造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前续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和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学习本课程对于开展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本课程主要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方法、生产工艺和加工质量控制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产制造观念,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将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热加工工艺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训练系统。

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机械制造概述具体包括机械的概念、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机械制造的基本环节和现代制造技术等内容。

主要介绍机械的定义、机械产品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装配过程、机械加工方法和数控技术等相关概念。

一方面让初学者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要求掌握机械产品的分类、自动化制造系统、零件的生产过程和现代加工技术,熟悉机械产品加工方法,了解CAD/CAM/CAPP/CAE/PDM技术。

模块二:材料的力学性能及选用具体包括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金相图、钢的热处理、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选用等内容。

本部分是机械产品生产制造应当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机械加工的基础之一。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概论》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领域和相关技术,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今后深入研究和研究机械工程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
1. 机械工程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 机械工程的主要领域与应用
3. 机械结构与运动原理
4. 机械设计基础
5. 机械制造工艺与技术
6. 机械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7. 机械工程中的电气控制技术
8. 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机械工程概念
和应用的理解。

3. 实践操作:设置实验、实等实践环节,提供机械工程相关技
能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4. 群体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 教材:《机械工程概论教程》(主编:XXX)
- 参考书目:
- 《机械工程概论导论》(作者:XXX)
-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控制理论》(作者:XXX)
- 《机械制图与CAD技术基础》(作者:XXX)
六、考核方式与标准
1. 日常作业:占总成绩的10%。

2.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

3. 实验与实成绩:占总成绩的20%。

4.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七、其他事项
- 请学生按时上课,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如有疑问,请及时向任课教师咨询。

以上就是《机械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祝您顺利教学!。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教学大纲一、前言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工程设计、制造以及运用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而广泛。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划和指导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目标1.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2.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和优化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4.促进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继续深造和研究。

三、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机械制图基础(2)机械设计基础(3)材料力学(4)热力学基础(5)流体力学基础2.专业课程(1)机械结构设计(2)机械传动与控制(3)机械制造工艺(4)机器人技术(5)汽车工程3.实践课程(1)工程实习(2)实验课程(3)毕业设计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实验教学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机械系统的设计、搭建和测试,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五、评估方式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考试和实践测试,检验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2.课程作业布置课程作业和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对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六、教学团队机械工程专业的教学团队应包括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并鼓励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

七、实践环节学校应提供完善的实验室设施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工程实践平台。

八、总结机械工程教学大纲旨在推动学生对机械工程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探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优秀工程人才。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能够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指导,促进其在未来的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

机械制造工程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制造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学生能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流程、技术要求及设备选择;3. 学生能掌握机械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和精度分析;4. 学生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CAM软件进行零件造型、加工编程的能力;2. 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图纸制定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进行机械加工误差的检测和调整;4.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制造理念融入机械制造过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为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机械制造相关工作的基本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工程学基本概念:包括机械制造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制造过程的组成及各阶段任务。

2. 机械加工工艺:介绍车削、铣削、磨削等常见加工方法的原理、工艺参数及设备选择;讲解工艺路线的制定、加工顺序的安排。

3. 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分析加工误差的成因、控制方法;探讨表面质量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措施。

4.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介绍金属材料的性能、分类及应用;讲解热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 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制定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步骤和方法;掌握工艺文件编写技巧。

《机械设计与制造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制造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代码:IMEE1013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for Mechanical Design & Manufacturing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2周开课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智能制造工程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后续课程:机械制造工程生产实习、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课程性质: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学习任务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设计,是智能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一方面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工艺设计和夹具设计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能巩固与扩大学生的工艺知识、结构设计知识,为毕业设计做准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技术要求、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毛坯的种类和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选定各工序的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计算各工序的切削余量和工时定额,填写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设计指定工序的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能应用机械制造工程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的安排、工序尺寸确定等问题。

通过夹具设计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会使用相关的手册及图册资料。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达到具有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及夹具设计的能力。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选择定位基准,能够根据工件各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和规定的生产条件,合理选择表面加工方案并且确定工艺路线,能够运用查表的方法为各加工表面确定加工余量,能够运用尺寸链理论解工序尺寸及公差,能够运用规定的定位夹紧符号,正确绘制工序图,并能正确标注工序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核心教学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具备独立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熟悉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常见方法和工具;3.具备进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机械元件和结构–机械运动学–机械动力学2.机械设计与计算–机械设计原则–机械设计的基本计算方法3.机械工程材料与加工–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4.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方法–机械CAD软件的使用5.机械加工工艺与装配–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CNC加工的基本过程与操作6.机械设计实践–基于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案例–设计并制作小规模机械设备原型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过程,提升实践能力。

3.讨论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

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操作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提交。

3.设计作品:根据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完成制图和工程设计,并提交设计作品。

六、参考书目1.《机械设计基础》陈清源著2.《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3.《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梁士中著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承担,团队成员包括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

八、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实际教学安排以教师授课计划为准。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

机械类各科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机械类相关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二、机械基础知识1.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内容,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

2.材料力学:学习材料的性能、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破坏机理等,并能评估材料的适用性和耐久性。

3.热学:学习热力学和热传导等内容,并能分析机械系统中的热工问题。

4.流体力学:学习流体的性质和流动规律,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流体有关的问题。

三、机械设计与制造1.机械设计:学习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选型和优化。

2.机械制造工艺:学习机械加工、焊接、铸造等制造工艺,熟悉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过程和工装夹具的设计。

3.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掌握常用的CAD/CAM软件,能够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机辅助工作。

四、控制与自动化技术1.控制理论:学习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能够进行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分析。

2.自动控制:学习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3.机电一体化技术:学习电气和机械的基本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五、实验与实践能力1.机械实验:进行常见的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实验,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2.项目实践:参与机械相关的项目实践,掌握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六、工程伦理与安全1.工程伦理:学习工程师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了解知识产权和科研诚信等问题。

2.安全知识:学习机械工程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能够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风险。

七、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这些方法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项目报告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机械类知识和能力。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课程代码:060098学时:48(讲课学时:48,实验学时:4,课内实践学时:0 )学分:2.5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等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动向,从而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机械制造工艺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制造技术水准的基本标志。

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是培养具有高水平机械工程师的需要,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是研究工艺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制造工艺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这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环节,因此,在本课程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安排生产实习。

本课程是学分最多、与实际生产联系最紧密的专业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完《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机床》等基础课程。

本课程有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和实验课四部分组成,教学过程由实践到课堂,再有课堂到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和环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章教学结构及具体要求(一)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预备1.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章节教学创造条件。

教学要求:了解机械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掌握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掌握机械零件加工质量;掌握工件尺寸及形状的获得方法;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掌握尺寸链基本计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A340013,学分:4,学时:64,实验:4)
一、课程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程中切削、工艺、设备与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与生产实习相配合,进一步通过有关课程设计,掌握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术和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处理机械制造工程中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

涵盖了: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工艺等五方面的机械制造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

二、理论教学要求
1.了解和基本掌握金属切削过程原理的基本概念。

包括: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和成形运动、加工表面和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切削部分的结构要素;刀具角度;切削层参数与切削方式;刀具材料。

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刀具磨损、破损和使用寿命。

切削用量的优化选择。

刀具合理几何参数的选择。

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2.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金属切削通用机床的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

典型机床的运动分析。

各类典型通用机床的功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3.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包括:加工精度和加工误差的定义。

误差的性质及分类。

工件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原始误的定义及其分类。

原始误差与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始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重点掌握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夹具误差、刀具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工件内应力变化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与控制。

误差的性质及分类。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包括分布图分析法及其应用、点图分析法及其应用。

加工精度的综合分析方法及步骤。

4.掌握和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包括: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层物理机械性能的概念。

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配合质量等)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

切削与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

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措施。

机械加工表面层的冷作硬化、金相组织变化和残余应力形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物理机械性能变化的措施。

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途径。

常用的保证和提高加工表面质量的方法。

5.掌握和理解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包括: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的含义及其组成。

生产纲领与生产类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加工经济精度与加工方法的选择。

典型表面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顺序的安排。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加工阶段的划分。

影响工序加工余量的主要因素。

加工余量的确定方法。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工艺尺寸链的定义和特征及其基本计算式。

工艺尺寸链的建立。

工艺尺寸链跟踪图的绘制。

工艺尺寸链的分析、解算及运用。

6.了解和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包括: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零件的装配性质和装配精度。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装配尺寸链的定义和形式;装配尺寸链的建立。

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方法。

7. 掌握和理解机床夹具的定义、作用、组成及其分类。

机床夹具保证工件加工精度的原理。

掌握
和理解工件的安装;工件定位基本原理。

工件以平面、圆柱孔、圆锥孔和外圆柱面的定位方式及其所用定位元件的结构形式。

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了解和掌握工件在夹具上夹紧的作用、类型和结构特点。

夹紧装置的组成及其基本要求。

夹紧力的确定。

斜楔、螺旋和偏心三种典型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铰链夹紧机构。

定心夹紧机构。

联动夹紧机构。

8. 一般了解典型零件主轴、盘套、箱体、齿轮;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特点。

三、上机实验要求
实践环节要求熟悉车刀量角仪,掌握刀具几何角度的测量方法,根据刀具几何角度的定义测出车刀的几何角度;了解机床夹具的特点和种类,定位方法和原理、夹具的夹紧方式,加深对六点定位原理的理解和认识;通过C620-1车床结构实验,掌握C620-1车床主轴箱的传动路线,了解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等主要箱体部件的内部结构,理解其中操纵机构的工作原理。

四、能力培养的要求
1、通过与生产实习相配合及进一步有关课程设计,掌握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术和能力;
2、初步具备分析、处理机械制造工程中基本技术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办法(开卷、闭卷、论文、是否期中考试等,总评成绩构成)
期末考试:闭卷
成绩组成:平时作业成绩20% +实验报告、实验小结20% + 期末考试60%
另外:平时到课率(满勤)、课内讨论或小论文优秀可加分5—10分
六、课程学时分配表
七、教材与参考书
[1]唐宗军主编,《机械制造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7月第1版
[2]程序编,《机械制造工程原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3]张世昌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
[4] 周泽华主编.金属切削原理(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 袁哲俊主编.金属切削刀具(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 贾亚洲主编.金属切削机床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7] 龚定安主编.机床夹具设计.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 王先逵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9]李益民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习题集(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0]侯家驹主编.汽车制造工艺学(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制订人:黎达尊 2011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