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

合集下载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用壮丽意象,表达青春之志——《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2.分析词的内容与结构,体会炼字的精妙。

3.知人论世,领略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胸怀。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美国华人学者龚忠武于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在纽约华人举行的纪念会上,对毛泽东精神的归纳——骨气、志气、勇气、才气、正气、王气。

毛泽东的一生,是挺起脊梁进行战斗的一生,是永不向强权和邪恶势力低头的一生,在他的领导下,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挺坚了脊梁,尊严地立于大国之林,永远告别了屈辱挨打的时代,这是骨气;毛泽东一无高贵的家世,二无显赫的学历,但他一生胸怀大志,树立人生的目标,然后百折不回,力求实现。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浪遏飞舟”,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志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是志气;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次史诗般的军事壮举和奇迹,长征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说有多困难就有多困难。

“天上每天有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 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然而, 红军终于冲破重重障碍,克服了一切困难, 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胆识?!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

”这是勇气。

耶苏、释迦牟尼只是个宗教家,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只是个哲学家、教育家,孙子只是个军事家、战略家,秦皇汉武、成吉思汗、康熙,只是个军事家、政治家,李白、杜甫,只是个诗人,王羲之只是个书法家,然而毛泽东却兼而有之,集众美于一身。

这是才气。

毛泽东一心为人民服务,这是正气;以天下为己任,这是王者之气。

今天我们通过几首他的词体会一代伟人的志气与王者之气。

【诵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与联想,实现“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实践中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够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一、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重、难点)二、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重点)三、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难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人物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最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围绕选定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创新的观点和建议。在展示环节,各小组能够清晰地阐述讨论成果,其他同学也能够对于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了互动交流。
3. 随堂测试:在随堂测试中,学生的整体表现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与《沁园春·长沙》相关的问题,显示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某些细节问题上存在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辅导和巩固。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诗词鉴赏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在分析诗歌的隐喻和象征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其次,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还不够自信,他们害怕犯错而不愿意积极参与讨论。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我还计划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诗词的魅力和创作乐趣。
4. 行为习惯: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学鉴赏课程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这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沁园春·长沙》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沁园春·长沙》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沁园春 长沙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 长沙 》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作者在长沙橘子洲头远眺湘江北去时的深情和对往昔革命斗争的回忆。

该课文是学生从初中进入到高中的的第一课,且所在单元主题是“青春”,与高一学生实际情况特别契合,因此要把握住本节课,不仅让学生掌握词的赏析方法,且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励志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需熟练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并能在无辅助的情况下准确复述。

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韵律,理解词中的主要意象和象征意义。

学会运用文学术语分析作品,如“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析词作的深层含义。

结合多媒体资源,如PPT展示、视频播放等,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历史的敬畏之情。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引导他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挑战。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背景介绍:了解1925年历史背景及毛泽东个人经历。

2.意象分析:识别并分析重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情感与抱负:探讨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政治抱负。

4.修辞技巧:分析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教学难点:1.时代背景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20世纪初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2.情感共鸣建立:让学生从现代视角感受近百年前的情感和抱负。

3.修辞技巧应用:学生可能在实际写作中应用修辞技巧感到困难。

4.文学批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新课导入】开课之初,老师来担任一次如同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回到1925年的中国。

那个时代烽火连天、风云变幻,我们将去看一下毛泽东如何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挺立潮头,大家准备好做一位探险者,准备好踏入那段尘封的历史了吗?【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创作于1925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动荡而关键的时期。

《沁园春长沙》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全文;(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3)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背景;(4)把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2)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分析;(3)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解读。

2. 教学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把握;(2)诗歌创作背景的理解;(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沁园春长沙》,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解释和翻译问题;(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 课堂讲解:(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2)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2)分享对诗歌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理解;(3)讨论诗歌创作背景对诗歌意义的影响。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下一课的热情。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自主学习,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积极性。

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一、前言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为例,介绍一份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背景和目标本次教学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选用此篇诗词的原因是其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次教学的目标是:1. 理解课文的意思和背景;2. 运用课文语言分析和归纳出相关的思想;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阅读课文通过朗读和阅读课文,让学生熟悉和理解其意思和背景。

在阅读时,可以提供一些关于毛泽东的生平和革命背景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的思想。

2. 解读课文通过课文的语言分析,让学生归纳出相关的思想,并通过与相关历史事件的对比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意义。

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以及诗意反映的历史现象。

3. 赏析诗歌通过赏析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可以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的艺术特点,如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等,以及语言运用的技巧。

4. 练习写作通过练习写作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诗歌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实施1. 引入(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沁园春·长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

例如:毛泽东的革命经历、长沙的历史和地理、诗歌创作背景等。

2. 阅读和解读(20分钟)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段让学生轮流朗读,并在读完每段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结合相关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思考课文的意义。

3. 赏析和分析(20分钟)通过赏析诗歌,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学特点和语言表达技巧,比如韵律、节奏、修辞等。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一首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你知道本是谁所作吗?毛泽东。

看看毛泽东的情怀,想想我们现在考进华理大附中(许多人一副落丧的样子)的心态吧,我们不一定都具备毛泽东那样的领袖气质,但至少要自信啊!顺便再看一首毛泽东的诗:《立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引入到《沁园春·长沙》。

二、齐读全词。

正音。

三、了解大致背景。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表明地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独”“立”“洲”。

关键词句:上片“看”字、下片“忆”字。

“万类霜天竞自由”。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等。

有表现力的词句:上片“万”“遍”“漫”“争”“击”“翔”。

下片“挥斥”“指点”“激扬”“粪土”等。

2、整体感知思考:本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根据内容给各幅画拟出小标题。

讨论、明确: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160;湘江霜天图峥嵘岁月图#160;中流击水图五、再诵诗歌,品味鉴赏1、写壮景,抒豪情①独立寒秋图:注意“独”字。

②湘江秋景图:抓住“看”字。

注意视角、用词、手法。

品味明确:远眺:万山红遍#160;#160;#160;层林尽染#160;#160;(静)近观:漫江碧透#160;#160;#160;百舸争流#160;#160;(静、动)仰视:鹰击长空#160;#160;(动)俯瞰:鱼翔浅底#160;#160;(动)总写:万类霜天竞自由小结:远近结合,总分有序,动静交错,红绿辉映,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精品教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第1学时青春感怀:钦敬先驱宏愿——《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能通过诵读诗词,从诗歌中寻找意象信息,理解诗词的意境,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品味诗人的青春情怀和感悟青春使命,陶冶性情。

【学习准备】1.借助学习任务单,完成文本基础预习。

2.借助学习资料,明确本课创作背景。

3.回顾学过或背过的一些有关秋天的古典诗句。

【学习进程】一、导入曾有人站在长沙的橘子洲头放眼望去,瞭望世界,这位就是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今天我们便一起走进《沁园春·长沙》,一起感受伟人的革命豪情。

二、情境任务你是一名著名导演,现筹备开拍电影《毛泽东》,其中有一场要拍摄主席在长沙橘子洲头的场景,请根据主席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以及这首词的相关创作背景来完成拍摄。

拍摄结束后将选出最佳导演组。

(一)学习任务一:电影背景我选择学习活动1:你要在长沙选择和这首词的内容比较吻合的景物作为拍摄背景,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自主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后统一意见)1.选择哪些景物?2.所选景物的特征?3.整体景物形成的意境?预设:看”统领景物(意象):山、林、江、舸、鹰、鱼、万类等景物(意象)。

讨论提示:红叶、绿水、鸟飞鱼跃,这些景物单独看上去也很平常,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诗文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吴均《与朱元思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化用唐僧玄览诗中的名句,见初中课文《鸟飞鱼跃的联想》)诗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组合有序,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总。

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争、击、竞)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征。

预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静穆的伟大中律动着勃勃的生机,扫尽千古悲秋之气。

(意境)评价要点:在学生回答时只要能给出意象,结合意象能形成画面感即可。

学习活动2:从古至今,历代作家笔下写秋天的诗词无数,是每一首秋天的诗词都会呈现如此生机勃勃,绚丽多姿吗?请举出那些意境不同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

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

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统编版《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读诗词,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的精当、巧妙和形象。

说明:对于生活在今天的中国青年学子, 要真切感受到一个屹立于天地之间对革命理想执著追求的伟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难的, 如果立足于文本辅以一定的背景介绍, 在反复诵读中、在对关键语句的反复咀嚼中, 借助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分析, 应该是可行的。

本文语言精当、巧妙和形象的特点很明显, 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范读、点拨, 然后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势必逐渐加深对情感的理解和对文章语言特点的感悟。

教学重点与难点1、从词中对湘江秋景的描写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感悟本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以分析结尾的两大问题为抓手, 领悟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说明:词的上阕侧重于写景, 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

正是壮观的景象, 阔大的意境激起了诗人的满怀豪情, 于是历史、现实、未来情不自禁的变成了“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感叹。

词的下阕运用联想, 引发了对往事的回忆, 其中主要是对于少年同学的描写, 这些人青春年少、热情奔放、干劲十足、豪迈自信, 心胸阔大。

也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 本词的解读基本是流畅、清晰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老师引入:他是领袖, 他为人民谋幸福, 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 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神采飞扬,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 再回长沙, 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 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

从已知出发来带动未知的求索, 为新课学习做好情感体验方面的铺垫。

研读文本整体把握: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 听朗读录音。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

《沁园春长沙》的教案(6篇)《沁园春长沙》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一、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第三,了解词语结构及相关知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教学时间:1课时。

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毛泽东,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二十世纪的中国又出现了一位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词人——毛泽东。

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现实生活,是一部中国革命的英雄史诗。

现在,就让咱们充满激情地追寻着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

(板书课题)2、简介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二、诵读鉴赏1、诵读欣赏①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

②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

"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

"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学问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进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力量培育目标1.训练同学诵读力量。

2.着重训练同学抓准词中意象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育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喜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日的一切,激发同学奋勉向上的热忱。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妙的。

缘由在于越写山河的壮美,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全都中突出了剧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亮,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教导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精确精当。

【解决方法】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同学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学问。

【同学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预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老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争论。

【课时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同学朗读,老师点评。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三)改进措施
1. 教学管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加严格管理课堂纪律,确保学生能够安静有序地进行学习。
2.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不足的问题,我将会通过引入更多的历史文化资料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背景。
3. 教学评价:我将加强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训练,通过组织更多的课堂展示和点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评价能力。
1. 教材:《沁园春.长沙》,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 辅助材料:湘江秋色图片、长沙地域文化介绍资料、毛泽东生平介绍视频等。
3. 实验器材: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在线资源和信息。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2)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介绍一些关于毛泽东诗歌研究的学术文章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历史文化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长沙历史文化资料,如湘江流域的历史变迁、地域文化特点等,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文中的文化内涵。
(4)诗歌创作指导:提供一些诗歌创作指导和样例,让学生在学习《沁园春·长沙》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 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分析诗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提升古典诗词的语言运用能力。
2. 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诗歌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3)诗文背景知识: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背景,湘江地域文化特色。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沁园春·长沙》,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培养语感。

- 理解并积累诗词中的重点字词和名句,如“怅寥廓"百舸”“挥斥方遒"等,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能够准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

- 学习诗词中精美的语言表达方式,模仿其遣词造句,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万山”“层林"百舸”“鹰"鱼”等,展开联想和想象,构建生动的画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究诗词的内涵,如从历史背景、作者经历、文学传统等方面,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诗词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 培养创新思维,尝试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境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生能够品味诗词中壮美的意境,如“万类霜天竞自由"所展现的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水平。

- 体会诗词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和力度,如作者的壮志豪情和忧国忧民之情,理解其审美价值。

- 尝试模仿诗词的创作手法,进行简单的诗词创作,如运用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等,培养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体现的担当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 理解诗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文化价值,如反映当时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的思想追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探讨诗词与当代社会的联系,思考如何将诗词中的精神内涵应用于现代生活,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深入剖析诗词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情感内涵,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意象所象征的革命形势和作者的热情,感受作者通过自然景象表达的内心情感。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现代新诗。

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诗词的相关概念,明确新诗新在何处,使学生了解新诗的概念和特征;其次,要向学生介绍学习诗歌的意义以及怎样鉴赏诗歌,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同时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因此以美读诗、以情赏诗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读之后,通过对诗歌语言、意象的赏析来学习怎样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情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意境。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写的一首美词,在格式上仍属于旧诗,正好可以与新诗进行比照,方便学生明确新诗与古典诗词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作为刚升上高一的新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比较旺盛,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可,字音和词义应无大碍,此外,学生初中已学习过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对诗歌的鉴赏有一定了解。

所以本课的拓展延伸尤为必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美读诗,以情赏诗,以诗写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诗词的相关概念,明确新诗的概念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意象,学习以意象为切入点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情感与价值:感受革命先辈的博大情怀和凌云壮志,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远大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分析诗歌意象,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难点:分析诗歌意象,学习以意象为切入点鉴赏诗歌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讨论法、问答法六、教学时数:2课时七、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入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场白中这样说道:“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

”的确,自古以来,中国便是诗歌的国度。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早已流进了我们的血脉。

正如那位充满诗情画意的老人(海德格尔)所说的:“生命中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

沁园春长沙》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版)XXX《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XXX《沁园春·长沙》是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选文。

该单元主题是“青春”,单元语要求“理解运用意象书法感情的手法,研究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还对学生作出了“尝试写作诗歌”的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沁园春·长沙》作为表达青春激情的现代诗,有着丰盈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选词表达。

对此,本文授课时将从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出发,重点捕捉和体会本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结构,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3.感受XXX的情怀。

教学重点】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本诗活泼灵动的意象。

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的情怀。

教学办法】品味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任务(附:研究任务单)能力层级AB研究任务预梳理《沁园春`长沙》生字词。

了解诗人XXX的基本信息,积累相关诗句。

掌握本诗的写作背景。

思考:1.请找出上下阙的引领词。

2.本诗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3.本诗描绘了几幅图?4.本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一、导入首先,欢迎大家步入高中生活。

大家都还没满18岁吧?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看来大家的青春都还在。

电影《青春派》大家看过吗,看过的同学能不能起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剧情?没看过那老师简单介绍一下。

的确,这部青春派重燃了不少青春学子斗志昂扬的激情,正如影片的插曲歌词“只要我还有梦,就会看到彩虹”。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就是展现青春斗志激情的一首诗,一起体会一代伟人XXX的青春激情。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一)播放朗诵录音,全班齐读。

二)师生讨论,感知全文。

1.刚才我们一起诵读了本词,请找出上下阙的引领词。

预设: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沁园春·长沙》是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选文。

该单元主题是“青春”,单元语要求“理解运用意象书法感情的手法,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还对学生作出了“尝试写作诗歌”的文学表达方面的要求。

《沁园春·长沙》作为表达青春激情的现代诗,有着丰盈深邃的意象和精妙的选词表达。

对此,本文授课时将从语言的个性化表达出发,重点捕捉和体会本诗的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揣摩体会本诗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结构,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3.感受毛泽东的情怀。

【教学重点】领略壮志凌云、激情澎湃的伟人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本诗活泼灵动的意象。

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家的情怀。

【教学方法】品味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布置课前预习任务(附:学习任务单)一、导入首先,欢迎大家步入高中生活。

大家都还没满18岁吧?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看来大家的青春都还在。

电影《青春派》大家看过吗,看过的同学能不能起来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剧情?没看过那老师简单介绍一下。

的确,这部青春派重燃了不少青春学子斗志昂扬的激情,正如影片的插曲歌词“只要我还有梦,就会看到彩虹”。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就是展现青春斗志激情的一首诗,一起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青春激情。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结构。

(一)播放朗诵录音,全班齐读。

(二)师生讨论,感知全文。

1.刚才我们一起诵读了本词,请找出上下阙的引领词。

预设:上阕“看”字,领起七句。

下阕“忆”字,领起八句。

2.这首词上下两阕,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预设:上阕写景:绘湘江多彩秋色;下阕抒隋: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隋。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主要是起引导和总结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不拘泥于整齐,而只要能够把握住“景”和“人”即可。

)三、问题引领,支架教学,揣摩语言美。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成为动人诗篇的原因,就在于它聚集了多种语言美因素而体现出的丰富的意蕴。

下面我们一起去体会一下本词的个性化语言。

师: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

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

诗词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丽诗是语言之精粹,尤其重视选择和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感。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历来被人们称赞为动人的诗篇,下面大家就一起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一下诗的语言。

活动支架一:聚焦语言美。

师:我们先看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

(1)后面“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是什么样的景色?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板书:语言的画面美)“层”山之多:“遍”红之广······(语言的密度美)“看万山红遍”中的“红遍”;“层林尽染”经过多次霜打,所有的树林都变成红色,“染”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的仿佛人丁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的“透”活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语言的色彩美)“击”准确地形容出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升空展翅高飞;俯首,怎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语言的动态美)(2)前面都是写景,后面“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这句感叹放着是不是不太恰当?预设: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的感叹,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3)下片中有没有体现语言精美的地方?预设:“怅寥廓”中的“怅”准确地描述诗人当时特定的心态。

面对广阔无垠生机蓬勃的世界,诗人的心里油然升起“怅”的思绪。

“携来百侣曾游”道出了曾许多青年战友一起到这坐聚会、游览。

这里也体现了语言的精美。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上下文的结构?(谋篇布局的结构美)《沁园春·长沙》体现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体现了全词奇妙结构的语言艺术技巧.全词结构与内容极为和谐统一,呈现出一种雅致的艺术美。

四、升华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活动支架二:问题引导,聚焦关键字“独”(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一句“独”怎样理解,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吗?预设:①诗人在寒秋独立,天气寒冷和一人独往照应,体现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②诗人看上去孤独可是内心却汹涌澎湃,并不孤独。

(2)从句式上来分析,“独立寒秋”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预设:这是个非正常语序和省略句。

这里的词序本来应该是“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分别点明了“处境”“季节”“地点”。

“独立寒秋”中的“立”字用得传神,让人联想到“站立、直立”,意气昂扬。

“独立”,表明是一个人,虽为“寒秋”,却独自一人伫立在微寒的秋风之中,体现了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也显示了诗人充当中流砥柱,顶天立地的气概。

诗歌语言常用变序,这里将“独立”前置,增强了表现力。

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这是伟人湘江独立图,诗人置身于广阔的秋水长天之中,透露的是一种浩然之气。

活动支架三:了解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主题在解决“诗人内心是否孤独”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之前布置了相关预习任务,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从三个层面来了解。

(1)诗人的政治命运。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不仅没有出席,而且连委员都被选掉。

1958年毛泽东在对自己的诗词中作的一些“自注”中,曾言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从事革命活动,是诗人所从事所追求的事业。

这时,诗人受到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被排挤出党中央。

(2)政治背景。

作为一个政治家、革命活动家,他总是和时代同呼吸同命运的。

作为抒情言志的诗歌也恰恰表现了他们这种生活。

本词写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

但共产党内部,对革命统一战线由谁来领导,产生了分歧。

(3)当时遭遇。

诗人在1923年和1925年两次入湘,均被当时称霸湖南的军阀赵恒剔所追捕,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仅仅几个月内,我们组织了二十几个以上的农民协会,同时引起了地主的怨毒,要求将我逮捕。

赵省长派兵来抓我,我逃到广州。

”(《毛泽东自传》)“逃到广州”,是指诗人1925年深秋,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理解这首词“独立寒秋”。

师:“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到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诗句中的“湘江北去”,平添了豪迈之气,甚至让人想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抹去了“孤独”的感觉。

下阕中写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诗人回忆起了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战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事情。

心在,梦想在;心在,希望在;心在,朋友在。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有朋友的人内心永远是温馨。

况且诗人和他们的朋友又有着如此激动人心的岁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这峥嵘的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报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军阀如粪土。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人在叙事之后,进一步抒发个人情怀。

“曾记否”,是对同学遥远的亲切的问候,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所以“独立寒秋”的“独”是形独心不独,是诗人在对大自然的激情关注中融入的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个人事业遭受挫折的时候,诗人依然是奋而前行,愈挫愈奋,砥柱中流,“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独立寒秋”,从个人层面来看,“独”是独立不羁的人格,是沉着、镇静,是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是个人命运的急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

这是难能可贵的。

不仅如此,我们从起初诗人用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林尽染”,“层”表现了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壮,“透”表现了江水碧绿清澈,“百”写舸之多,“争”给碧绿天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击”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翔”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的盘旋回飞的壮志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

从这首词的运用中,我们可以体察到毛泽东阔大的内心世界,五彩缤纷的精神视野,这不仅仅是逆境中的拼搏,还是诗人灰色际遇中的亮色,是丰富多彩的底色,是“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是“冬天到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哲思,是冬天中的诗人心中的春天。

所以,当他面临生命的威胁时候,能够“独立寒秋”“怅寥阔”,能够发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激动人心的呼声。

五、群文阅读,拓展延伸,反观自己我们不能把诗人这种拼搏简单地理解成“让暴风雨来的更狂烈些吧!”简单的单薄的呼喊。

联系诗人以前的诗作,我们来看诗人的心路历程。

活动支架四:群文比较阅读(1)《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毛泽东在东山书院读书,他的同学们大多是纨绔子弟,衣着华丽,看不起来自穷乡僻境、衣着很差的毛泽东。

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毛泽东在精神上感到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毛泽东写下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