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人物介绍
杜甫人物介绍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天宝三年(744年)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天宝七年(748年)秋,杜甫转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群文阅读 千秋诗圣-杜甫
五、作品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八月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 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巴陵。 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 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 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 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诗篇。
五、作品赏析 —《春望》
艺术鉴赏: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
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围 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由开篇描 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 ;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 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 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 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 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 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五、作品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艺术鉴赏: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
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 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 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 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 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 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 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 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甫个人简历
杜甫个人简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朝文学家,被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丰富多样,涵盖了社会风貌、政治时事、个人悲喜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杜甫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的简要介绍。
一、个人背景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于陕西长安,是唐朝宰相杜预的后代。
他少年时就显示出卓越的才华和温文尔雅的性格,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
二、求学生涯杜甫深知学问对于他的诗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在求学上格外努力。
早年间,他涉猎了儒家经典及史书,并广泛阅读唐代先贤的诗歌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他对古文的研究和对诗词灵感的追求并行不悖。
三、旅游经历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杜甫多次踏上远行的旅程。
他游历过中国的多个地方,亲身目睹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为他的诗作提供了非凡的素材和灵感。
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使他的诗作更富现实感和情感共鸣。
四、政治参与杜甫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深入社会的观察者和政治参与者。
他在政治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批评时事,呼吁改革,并为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正是他独特的政治洞察力和关注,使得他的诗作带有浓厚的社会意义。
五、文学成就杜甫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被后世称为“杜诗”,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诗作具有深沉的哲学思考、大气的叙事能力和感人的抒情风格,被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六、文学影响杜甫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他生前的时代。
他的作品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诗歌不仅在国内广为传诵,还对东亚各国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创作理念、音韵技巧以及探讨社会现实的立意,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范本。
七、文学地位杜甫被公认为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诗作被收入了《全唐诗》和《唐才子传集》,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他的墓地至今仍为人们朝拜,他的传世作品也在世人心目中永存。
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杜甫一生的简介
杜甫一生的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古典文学史历经的最伟大的诗人,唐诗“三言两语”的代表人物。
杜甫出生在古代文化名城洛阳的一个文人家庭,父亲杜杓和兄长杜润是当时民间著名的文人。
他五岁便留下诗文。
明末清初文学家郑板桥(1646—1705)肯定他文章写得好,也能娴熟演绎乐谱。
十五年龄时便受过科举考试,曾当过洛阳太守,但不久便官失门非,流落江湖。
他在不同地方游历,到处体验大变局中百姓生活,而大量的生活及历史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
元文之前,他发表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如《梦李白》、《送友》、《窗下晓莺》等。
唐中宗景云元年(742年),他出任广陵县尉,随任期间受任平明尉,袁州刺史等职,临近崩亡时,因为军队内部政变而受到监禁。
经过刘岱救出,杜甫投靠后来发达的唐宗熙宁(743—756)朝廷。
熙宁七年(750年),杜甫被任命为钱塘府尹,并在任上受封“关内侯”,但依然不改官势分散,文章日新月异,形成了他著名的琐句通例的风格,影响了长兴文艺的发展,其诗文影响深远。
738年,加上他之前写的《远上寒山石径斜》、《江南一寒寺老少两空》,现存的诗歌数量有六百多首,现存乐府有二十多首;他也写了不少文章剧本,如《西厢记》、《西洋三部曲》等,其中《泊船瓜洲》、《金锁记》被称为“古都机关架”。
从创作内容上看,杜甫以其歌颂大自然的宏伟风景为主。
他以紧凑的琐句,传达出不同寻常的意象,流露野性之美,大自然与宇宙之魅力,使他的乐府、诗歌非常博大广阔。
熙宁十四年(755年),杜甫有恩断义绝的史实,卒获“新乐府”,乃改口唱和《回风集》等有存于人,后以礼法酌定《诗经》《楤木》五十六咏,并参预《杂札集》七十首,收有《贻诗》《征人怨》《形影乐》等,共计一百零八首。
杜甫的文学成就使唐诗博大、流传深远,同时也为汉语诗歌创作技巧提出了新的理论,此外他也擅长乐府编写和改编,他的编改乐府的表达方式,更加独具匠心,创下了古代中国文学史上非凡的作品,除了写出无数百经典,对后世诗文创作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
唐代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广泛涉及时政、社会、人生哲理、历史、自然等方面,充满思想性和深邃的感情,被后世誉为“杜诗集大成”。
一、人物背景杜甫出生于712年,唐代中期,他的祖籍是河南巩县(今平顶山市),家境贫寒,六岁丧父。
他性格豁达,有才华,16岁时考取了秀才,但未能继续深造科举,因此五年后离开老家,开始漂泊生涯。
二、人物事迹1.先天优异,后天刻苦求知杜甫自幼聪明好学,他的父亲曾是一名文人,因此他自幼接受严格的教育。
13岁时已通晓《易经》、《左传》等经义,16岁时考取了秀才。
然而,他的家境贫寒,文化水平有限,因此未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分。
杜甫十分自卑,认为自己智商不够,因此他开始刻苦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2.流浪生涯,亲历世事杜甫漂泊生涯持续了大约十年,在这段时间内他游历了华北、川陕等地。
在此期间,他目睹了当时战乱、饥荒、贪污等社会现象,对之产生了深深的感受,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追求理想,奋发图强杜甫热爱民族文化和民间音乐,他常在山野间吟唱自己的诗歌作品,以寻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追求民族大同的理想。
他的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反映了对历史、社会和生命的思考和反思,深刻肯定人类追求幸福、美好事物的精神追求。
三、人物成就杜甫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豪放自然、深刻抒情、史诗般流畅。
他的作品包括政治抒发、人生哲学、风景描写、怀古咏史、写景婉约等多种题材,独具特色,成就非凡。
1.杜甫的诗歌风格受到汉乐府、古体诗、汉魏间俚语的影响,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情感强度,直抒胸臆,豪放自然,视野广泛,形象、内容丰富而有力。
他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诗是诗史上的名篇,措辞明快,充满青春朝气。
2.杜甫的抒情诗方面,他以家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眷恋,如《石壕吏》、《丽人行》等,其中《丽人行》被誉为杜甫最具爱情色彩的诗歌之一。
杜甫人物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一、个人简历7岁学诗,15岁名扬洛阳。
20岁以后可分为四个时期:1、漫游时期: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到江南和齐鲁进行两次长时间的游历。
名作《望岳》便出自这一时期。
2、长安时期:从天宝五年至十四年,生活在长安的杜甫,对贵族和下层人民的生活多有接触。
《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名作出自这一时期。
3、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从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杜甫经历了各种磨难,目睹时局的动荡,对政治深感失望。
著名的《北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便出自这一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从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著名的成都草堂就建造于这一时期。
二、作品的思想内容1、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是贯穿杜诗的一根红线。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便是很好的例证。
2、爱国思想和忠君思想交织在一起。
这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等诗句便可见一斑。
3、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的生活和祸国殃民的罪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生动写照。
4、其它还有描写日常生活、写景抒怀、咏物怀古、赠友怀人、论诗题画等诗作。
三、艺术成就1、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代诗人杜甫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甫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代表作《谴怀》《昔游》《卜居》《堂成》《蜀相》《为农》《有客》《狂夫》《舍》《江村》《野老》《遣兴》《南邻》《恨别》《客至》《江亭》《可惜》《独酌》《寒食》《石镜》《琴台》《病柏》《枯棕》《不见》《大雨》《四松》《归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笋行》《赠花卿》《少年行》《大麦行》《题桃树》《漫城二诗》《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绝句二首》《绝句四首》《戏作花卿歌》《望岳》《酬高使君相赠》《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绝》《绝句六首》《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兖州城楼》《登楼》《月夜》《潼关吏》《新安吏》《垂老别》《旅夜书怀》《水槛遣心二首》杜甫代表名句1、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杜甫的简介和名言
杜甫的简介和名言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
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数量众多,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历史、风景、人物、哲理等多个方面,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关于杜甫的简介和名言的内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四川绵州人。
生于唐高宗咸通三年(712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770年),享年58岁。
他的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做过私塾教师、盐官、礼官和淮南节度使幕僚,但都未能有所成就,最终成为了一位儒士和诗人。
他的创作生涯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直到唐道宗中和年间结束,历时40年。
他的创作以诗为主,尤以田园诗、叙事诗和议论诗最为著名。
他的诗篇数量极多,达到了1万余首之多,但现在流传下来的是不到1400首。
杜甫的诗歌倾向于现实主义,广泛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哲学、道德等多个领域,其中富有激情和热血的爱国诗和感人肺腑的丧乱诗最为著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二、杜甫的名言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杜甫的名句之一,出自《登高》诗。
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社会不公和群众苦难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天下的富足和和平。
2.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出自《前出塞九首·其一》诗,表达了杜甫的自信和对于自己才华的坚定信仰。
他相信自己的才华是永恒的,即便世间的一切物质财富都耗尽了,自己的才华也会再次回归。
3. "挥毫落纸读万卷,博览群书费尽心。
"这句话出自《秋兴八首·其一》诗,表达了杜甫对于知识和学问的追求。
他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才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知。
4. "为民父母,不得不贤。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引得滤池亭绝句其四》诗,表达了杜甫对于人民的关爱和责任心。
他相信只有那些非常聪明和有才智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领袖和治理者,因为他们是最有能力和最愿意为民众服务的人。
杜甫的简介(5篇)
杜甫的简介(5篇)杜甫的简介(5篇)杜甫的简介范文第1篇2、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特别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作品。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旧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简介范文第2篇一提及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那富强昌盛的社会秩序和美轮美幻的诗词歌赋,要说到诗,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大诗人——被为“诗圣”的杜甫了!我很小就学习杜甫的诗句,他给我留下了无穷的神奇,于是周末我们特意开车来到了成都杜甫草堂体会一番。
刚走进大门,只觉得空气非常清爽,身旁古木参天,妩媚小花竞相开放,交相辉映,美得醉人。
我贪欲地呼吸着这空气,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花香,真乃世外桃源也!我我仿佛观察当年杜甫在这圣地中听着潇潇雨声写下《春夜喜雨》,在花香袭人时写下《江畔独步寻花》。
我不禁吟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沿着一条小路连续走着。
“唐风遗韵馆”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禁走了进去,眼前消失了杜甫展纸作画的雕塑和图片。
杜甫的风采在这里完善的体现了出来。
看看门前杜甫生平简介,上书“杜甫年幼丧母,靠着自己超凡的毅力和天赋才有如此宏大的造诣,我对他鄙视不已。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样剧烈的对比写出了杜甫见到黎民百工受到寒冷饥饿双重压迫时的痛心!这里也曾见证了世界宏大的两位诗人——李白和杜甫的手足情深和兄弟之情!走出草堂,我我久久回味,心中悄悄赞美道:“草堂啊,诗圣!你令我明白什么叫文化,什么叫艺术,你被誉为“全国爱护单位”当之无愧,你被视作成都傲慢更是毋庸置疑。
古代诗人名人杜甫人物介绍PPT
相关资料
杜甫死因
唐人刘斧的《摭遗》、李观的《杜传补遗》都提出了“淹死 说”。《杜拾遗补传》记载:“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 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 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日: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 矣。以此事闻。”“聂令”为掩盖事实,制造假坟,并骗玄 宗说杜甫是因为“牛肉白酒”撑死的。
作品特点
理论主张
杜甫重视诗歌的思想内容,他创作的诗歌都表现出有益于国家人民。 他在诗中经常赞美《国风》《楚骚》。杜甫重视诗歌的形式和技巧。 杜甫对诗歌艺术反复锤炼,“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 休。”“晚节渐于诗律细。”道出他对诗歌形式、技巧、格律、语言 的追求。在继承文学遗产方面,杜甫包容海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批判地继承前人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杜甫艺术眼界的开阔,对较全面 地欣赏文学作品的宏伟、清词、豪迈等多样风格。
第四部分
相关资料
相关资料
后世影响
杜甫一生写作了大量诗歌,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甫集》六十卷。 《全唐诗》存其诗一九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文苑》《新唐书》卷 二零一、《文艺》有传。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 18卷,题为《杜工部集》。宋元明清时期,杜诗学成为显学,出现“千家 注杜”的诗学壮观。历代整理、笺注、评点、研究杜诗的著作,今存者尚 不下二百余种。
表现手法的成熟运用
杜甫的诗表现手法多样,《前出塞》《后出塞》《石 壕吏》《无家别》《垂老别》等,用寓普遍性于特殊 性之中典型的手法;《枯棕》《三绝句》等,用带有 象征意义的比喻的典型的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驱竖子摘 苍耳》)则用贫富对比的手法;还有白描勾勒的方法, 瘦语(不用辞藻)盘空,委婉曲折等。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生平代表作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之一,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文学价值,对于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本文将从杜甫的简介、生平以及代表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本籍河南巩县金水(今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出生于687 年,去世于779年,享年92岁。
这位诗人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而且多灾多难,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表现出了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
杜甫的字是子美,号也叫做杜陵,因为他的先祖是从今天的陕西省杜陵迁徙而来的。
杜甫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作品被称为“诗中有史,史中有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成为了唐代文学的一个巅峰和高峰。
二、杜甫的生平在杜甫的人生经历中,他经历了许多不幸,这也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悲壮和悲凉的色彩。
他在出生后的17岁时就离开了家乡,避难到了江淮之间,随后又辗转于西南各地,当时的他对于政治和社会时局相当关注和担忧。
公元742年(开元30年),杜甫26 岁时,朝廷大赦,他回到了长安,进入了翰林院做了一名书写员。
然而,由于官场上的腐败和污染,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晋升,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他时常遭到境况的苦难,如战乱、贵族和官员的压迫等问题都给了他很多的痛苦和困扰。
但是,在这个底层的生活中,杜甫却成功地创作出了许多深刻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三、杜甫的代表作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其优美的构思、流畅的词汇和丰富的意境,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登山的壮阔景象,将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父母妻儿曾游此,泪眼问前程。
”《兵车行》是杜甫创作的另一件代表作品,这首诗歌描绘了人们在战争和压迫中的痛苦和哀叹,表达了对于战争的反思和警醒。
杜甫人物简介
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2、主要成就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被誉为“诗史”
2、主要成就
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五言古诗
4、人物评价
与李白合称“李杜”
—— 清《全唐诗》
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目 录
CONTENTS
MORE
01
人物生平
02
主要成就
04
人物评价
03
个人作品
1、人物生平
与李白合称“李杜”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人物生平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
杜甫的简介和诗风特点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其悲愤的风格、伟大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风特点。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唐代文学家,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卒于唐懿宗宝历四年(770年),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出身于文化世家,自幼好学,喜欢在诗经、楚辞等古籍中寻求灵感。
他早年曾经历了多次家庭和社会的变故,如其父亲被废黜、兄弟被流放等,这些事情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常以“忧国忧民”为己任,写下了大量关注民生的诗篇,从而成为“诗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二、杜甫的诗风特点1. 内容广泛、题材丰富杜甫的诗作涵盖了诸多领域,探讨了政治、礼仪、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话题。
他从乡村到城市,从政府到普通百姓,把中国的社会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他的作品对于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非常有利、有益。
在题材方面,杜甫的诗歌涵盖面较广,包括政治、史诗、议论、轶事、感慨、杂言、咏史、咏物等等。
其中,前期的诗作注重社会利益,反映出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后期的作品则更加关注人性的光辉,这使他的作品在艺术性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 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杜甫的诗歌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关注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悲壮呼吁。
在他的大量诗作中,探讨了农民、工人和商人等各个社会阶层的现实问题,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法制等方面。
杜甫关注社会现实的另一个方面,是对霸权强权的抗衡。
他的作品也表达了对官僚主义、腐败和权贵的反感,谴责了官员的贪污、糜费、暴力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3. 探索人性,抨击邪恶杜甫的诗歌力求内外统一,追求真理,抨击邪恶、呼唤良善。
他通过创作反映了人性的卑微和光辉,揭示了社会的阴暗面和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他以平等、自由、公正、爱和奉献等人性美德为“治国之道”,反对用暴力、压迫等极端措施来解决问题。
他强调“仁义”并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表达出对于人间恶行的无情谴责和对英雄悬促的忧伤。
诗圣杜甫-专业文档!
诗圣--杜甫1、人物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文学特点(1)诗文表述<1>语言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南朝,“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对杜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歌风格的形成,与其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杜甫处于盛世末期,少时有雄心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舛,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2>意象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
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有哪些特点
杜甫的简介和他的诗有哪些特点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上的伟大人物”,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浓烈的人文情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生平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河南巩县,出生于陕西绵州,唐代中期著名诗人。
在唐代群英中,杜甫以其雄奇豪迈、深刻宏伟的诗歌风格而著名。
其父杜审言曾任随州通判,后封为蜀州刺史,据史料记载,杜甫年轻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后因反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作为而被贬黄州戍卒。
杜甫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崇尚自由思想,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浓烈的人文情怀。
杜甫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以叙事和抒情为主,同时也有不少以议论和讽刺为主的作品。
二、诗歌特点1.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和反映杜甫的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人类苦难的感受和揭示。
例如《春望》中,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深深悲哀。
此外,在《赠别马融》中,他写道:“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意归不。
音书断绝天涯路,何处觅知音?”,表达了诗人对身在异乡的遭遇、思乡之情的“万点咨嗟”和对与友人的离别之情的表达。
2.热爱自然杜甫的诗歌热爱自然,颂扬大山、大海、大地、大气之美。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秋天的追求。
3.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杜甫的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是杜甫独特的艺术特点。
例如《月夜忆舍弟》中,他写道:“戏筝灯下闻机杼,蛩声已报五更秋。
又顷灯前梦旧游,重到湖南听楚腔。
”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乐器的追求和对于舞台表演、音乐表演的景仰,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起来。
4.巨大的社会关怀杜甫的作品中注重表现社会现实,密切关注社会百态,其中包括贫穷、饥饿和战乱等。
例如《画马图》中,他写道:“长安士女多画马,平明寻花赏画好。
杜甫人物介绍
杜甫人物介绍杜甫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下辖的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湖南省东南部),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初唐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因曾长居于长安城南少陵塬,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并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有时候也称为“大李杜”,以区别于“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杜公祠堂凡有数处,自成都﹑夔州﹑耒阳外,又存四祠。
"四祠指江原﹑鄜州﹑同谷﹑剑门诸祠。
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
杜甫遗愿要归葬首阳山,但其次子宗武因穷困无力做到,只好暂时掩埋于耒阳,死后四十三年方由其孙杜嗣业扶柩归葬于河南洛阳偃师首阳山下,在首阳山下也有杜甫墓。
今陕西省西安城南长安少陵塬有"杜工部祠",为明代创建,解放后全面修整,辟为"杜甫纪念馆"。
还有成都杜甫草堂,现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
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人物介绍
杜 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 杜少陵,诗中自称少陵野老。 祖籍襄阳,迁居巩县(今属河 南)。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 的地主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 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 爱国、积极入世的心情,但因 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 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 因而能对下层人民的疾苦寄予 诚挚的关怀和同情。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兵车行》
忧国忧民——确立了现实主义创作方向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 (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 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 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 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 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 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 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的人物介绍
杜甫的人物介绍
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古代史诗诗人,出生于唐朝的绍兴,原名杜
叔轩,字元颜,乃有“甫”、“子轩”两个字。
他最早接受过文伯彦弟子米芾的教育,后在绍兴知作和道学。
①尽孝:杜甫很注重尽孝,他把尽孝作为活着的同义词,以“至亲拟于天”为表达,坚持要尽孝父母,他也曾说过“大自然近为养育,尽孝定
道义”。
②孝子慈孙:杜甫一生非常爱孝子慈孙,非常注重家庭关系,不拘婚节,广以友政威惠平民,更宣扬慈孝的精神。
③勤奋好学:杜甫是一位勤奋好学的人,坚持虚心学习,对真理的追
求以及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他大量研究文史,勤于吟写,归纳学术
论断,且阅读多种书籍,不断思考,乐于交流。
④勇于挑战:杜甫终身反抗僵化的唐朝官僚文化。
他不断挑战旧制度,主张改革,并勇于表达异议,其时举家抗敌,他的政治观念追求,乡
土创作,诗歌吟诵都具有激进的旋律。
⑤ “送别”主题:杜甫的诗作大多具有送别的主题,比如《蜀相》《怀古》《定风波》等,他在作品中写出了离别时的悲切之情,发出了与
时共悲非常明显的声音。
总之,杜甫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古代史诗诗人,在保持古典精神的同时,也有创新的思想和表达,这无疑也使他在诗歌学术领域形成起独特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