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完整版第12课《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导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多数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由和表现。
2.认识宋元期间在文学艺术上获得的成就,感觉宋朝词人的风格特点,领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要点难点】要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1.北宋的、南宋的临安、元代的,都是当时世界上有名的多数市。
2.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寺,每个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庙内外进行各样商品贸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样表演。
3.跟着城市的繁华,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开封城内有很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
4.宋元期间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包含说唱、杂技等。
杂剧形成于宋朝,一致后,活动遍布城乡。
5.今日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都有了。
一些节日的风俗,如春节等流传到现在。
6.词在唐代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获得很大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之一。
7.宋朝词人优秀代表有、李清照、等。
苏轼的词豪放俊逸;的词风委宛俊秀。
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吞山河。
8.元曲包含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交融在一同,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的惨剧《窦娥冤》,他和、郑光祖、白朴在明朝此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合作研究】1.瓦子出现的原由和意义。
2.宋元期间的时代特点有哪些?这些时代特点与文化的发展有如何的关系?【当堂达标】1.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点,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
这些节日早在宋朝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A.重阳节B.元旦C.元宵节D.中秋2.宋朝期间,跟着城市的繁华,市民阶层不停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很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A.市集B.瓦子C.勾栏D.邸店3. 读其词“令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以外”,创始了豪放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词人是()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马致远4.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样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样表演;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第12课_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4.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学习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北宋________、南宋临安、元朝________,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____________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________”。
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4.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5.传统节日如________、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6.词在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7.(1)苏轼词风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2)词风委婉、细腻、清秀;(3)的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8.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9.________、________、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
10.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
11.北宋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是一部体的通史巨著。
二、合作探究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三、练习巩固1.宋元时期的城市,店铺鳞次栉比,商业活动频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
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①开封②兴庆③临安④大都A.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B.出现在宋朝时期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D.散布于广大农村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4.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一、导入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呈现出了奇特的特点。
通过进修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都市建设、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二、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2. 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建设和文化特点;3. 能够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三、导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也大大提高。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更替的时期,蒙古族建立了元朝,统治全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遥的影响。
2. 宋元时期的都市建设- 宋代的都市建设非常发达,城市规模扩大,街道宽阔,市场繁荣。
元代的都市建设也有很大的进步,蒙古族在中国建立了大批都城,统治全国。
3.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科技、文学、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元代在文化方面也有自己的特点,融合了蒙古族、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了奇特的文化风貌。
四、导学方法1. 教室讲授:老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都市建设和文化特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听方式更加直观地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五、导学过程1. 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发展。
2. 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的都市建设和文化特点,探讨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理解。
六、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小论文,分析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份关于宋元时期都市建设和文化特点的PPT,并进行展示。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乐至中学马梅
杂技等。
(2)市民文化生活:城市繁荣和壮大使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开封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里面有专供演出的,还有许多商业性的摊位。
南宋
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动,城内城外有瓦子多处。
(3)杂剧表演:杂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地进行演出。
它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在以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元朝统一后传入南方,遍及城乡各地。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最受重视。
二、宋词与元曲的流行
分类代表人物年代代表作风格特点
宋词
元曲
四.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探讨展示)
根据材料分析,宋代城市文化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宋朝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在钢铁产量上宋朝相当于600年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岁入总额是唐代最高额的3倍,铸币是唐朝最高时期的16倍; 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材料二:宋朝商业区和唐朝商业区相比较,分布有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材料四: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4.理解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后,完成知识填空和自学检测,并记录好你的疑惑)知识点1 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1)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传统节日:宋朝时,、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些节日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知识点2 宋词和元曲4.宋词(2):两宋之交的女词人,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辛弃疾:南宋词人,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元曲(1)特点:元曲包括、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著名杂剧家①关汉卿: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代表作是悲剧《》。
②元曲四大家: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郑光祖、白朴、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知识点3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6.概况: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7.评价: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情况,两宋时期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特点及成就和元曲“四大家”及关汉卿的代表作品。
2、能归纳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的内容及与《史记》的异同点。
3. 通过合作探究能总结商品经济发展对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影响。
【重点难点】1、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作品特点及成就,“四大家”及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商品经济发展对宋元都市生活的影响元曲。
【自主学习、夯基寻困】一、宋元的都市生活宋代城市有哪些特点?城市布局都城开封的地位及繁华情况、南宋时著名的商业城市是哪?娱乐活动节日二、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派别?有何特点?代表作?三、元曲兴起原因代表人物及作品四、《资治通鉴》的作者?时期?体例?内容?评价?【合作探究、互助解惑】商品经济发展对宋元都市生活和文学作品的影响。
【同步演练、拓展提升】(A级)1、我国古代的“瓦子”,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防御 B、进攻 C、和亲 D、投降(A级)2 、宋代都市中的瓦子是()A.表演区 B.办公区C.娱乐场所 D.居住区(A级)3、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A、有著名的‘元曲四大家’B、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D、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A级)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写的是宋人过元旦时的情景。
宋朝的元旦,今天称作()A、元宵节 B 、中秋节 C、端午节 D、春节(A级)6、我国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除夕夜“守岁”的风俗,源于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B级)7、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B、我国的经济中心发生了南移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B级)8、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A.《资治通鉴》B.《马可·波罗行纪》C.《梦溪笔谈》D.《贞观政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 12 课宋元期间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都市生活繁华的详细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色。
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宋词代表人物以及各自的词风。
3.认识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色、代表人物与作品,研究宋词、元曲的异同。
【要点难点】【学习要点】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
【学习难点】宋元都市繁华生活出现的原由。
【导入新课】资料一:北宋期的公民生,占有当世界的 80%, 京、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日夜不。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独一一个工商税超税的朝代。
资料二: 13世 ( 宋元期)的中国⋯⋯在社会生活、、、制度、工技域⋯⋯ 拥有全部原由把世界上的其余地方看作夷狄之邦。
——法国和耐资料三:英国史学家因比曾:“假如我,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自主学习】(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宋元期间着名的多数市:_____、_____、_____。
2、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___,专供演出的圈子:___。
3、杂剧形成于___。
宋元期间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___,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
4、欢喜的节日:___、___、___、___。
二、宋词(二)宋词和元曲:1、词在___时已经出现,成为___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宋词的代表人物:(1)北宋:______。
(2)两宋之交女词人:______。
(3)南宋:______。
3、元曲包含___、___和___等。
4、最优异的剧作家:元代的______,代表作是______。
5、元曲四大家:___、___、___、___。
【合作研究】1.宋朝万千气象的社会风采出现的原由(1)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交往亲密,民族交融进一步增强,大大丰富了中原文明。
(2)两宋期间,农业和手工业获得很大发展,市民阶层盛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两宋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推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知识点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都市生活(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2)瓦子①背景: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②表现: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杂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形成于宋代,元朝统一后,元杂剧传入南方。
(4)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一些节日习俗,如春节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你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三)元杂剧和节日1.(多媒体出示问题,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学生抢答戏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答案提示:杂剧。
宋代和元代。
2.图片展示3.看图,学生抢答图片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在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答案提示:春节(古代叫元旦)。
4.(多媒体展示诗句)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一、导入
在中国历史上,宋元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遥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如何发展的,以及它们对我们此刻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情况,掌握都市规划和建筑的特点;
2.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情况,掌握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特点;
3. 探讨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对摩登社会的影响。
三、进修内容
1. 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
a. 都市规划:城市布局、街巷格局、宫殿、城墙等;
b. 建筑特点:木质结构、雕刻艺术、园林建筑等。
2. 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
a. 文学:词、曲、戏剧等;
b. 绘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c. 音乐:雅乐、民乐等。
3. 都市和文化对摩登社会的影响
a. 都市规划和建筑对城市发展的启迪;
b. 文化传统对当代文化的影响。
四、进修活动
1. 小组讨论:就宋元时期的都市规划和建筑特点展开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城市进行深入钻研,分享给全班。
2. 观摩:观看宋元时期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
3. 创作:以宋元时期的文化为灵感,进行文学、绘画、音乐创作,展示给同砚们。
4. 实地考察:前去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感受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
五、总结
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不仅了解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情况,还深刻体会到了这段历史对我们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的进修就到这里,谢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导学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关键词】宋代、都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学【学习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状况;2. 了解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3.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4. 掌握宋代的文学发展情况。
【学习重点】1. 掌握宋元时期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状况;2. 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1. 理解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关系;2. 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
【学习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话题:你知道宋代和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吗?这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状况如何呢?2. 学生们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想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二、学习内容(50分钟)1. 阅读文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2. 讲解文章中的关键词和概念,如宋代、元代、都市、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文学等。
3. 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a. 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特点?b. 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如何?对都市的发展有何影响?c.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有哪些?d. 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情况如何?三、归纳总结(15分钟)1. 学生们陆续回答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a. 都市是指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宋元时期都市的发展状况良好,出现了许多大城市,如开封、杭州等。
b. 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稳定,使得都市的发展更加繁荣。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是兴起了科技、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繁荣。
c. 文学方面有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兴起。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 学生们选择一种宋元时期的文学形式,如宋词或元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了解。
2.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的阅读和理解;2. 准备一个关于宋代或元代的文学形式的介绍,如宋词或元曲,进行小组展示。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和文化特点。
2. 掌握宋元时期的都市建设和文化传承。
3. 能够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二、导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2.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3. 都市和文化的干系三、导学重点1. 宋元时期都市的兴起和发展。
2. 宋元时期文化的繁荣和特点。
3. 都市和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
四、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宋元时期的都市风貌,引起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2. 进修:介绍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包括都市规划、建筑风格、交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 都市规划:以汴京、临安等为例,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规划特点。
- 建筑风格:介绍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如宫殿、庙宇、民居等。
- 交通发展:讲述宋元时期交通工具的发展,如马车、船只等。
3. 进修: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内容。
- 文学:介绍宋元时期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 绘画:介绍宋元时期的绘画风格,如山水画、花鸟画等。
- 音乐:介绍宋元时期的音乐表演形式,如宫廷音乐、民间曲艺等。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特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干系。
五、导学延伸1. 观看相关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宋元时期的了解。
2. 阅读相关书籍或文章,拓展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讨论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六、导学检测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特点。
2. 请学生分析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之间的干系。
3. 请学生就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进行思考和表达。
七、导学反馈1.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判和反馈。
2. 鼓励学生对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进行深入钻研和思考。
3.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C.城市的繁荣 D.旅游业的兴旺
4、杂剧是宋元时期流行的表演形式,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形成于宋代 B.包含说唱、杂技、歌舞等技艺
C.元朝南北统一后,传入北方 D.在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5、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窦娥唱)为善的受贫更命短,造恶的享福 贵又寿延,天地也,做的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 勘贤愚枉作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材料一中的作品属于什么文学形式? 这种文学形式有什么突出特点? 它在哪个朝代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三、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C 2、B 3、C 4、C 5、C 6、D 7、C 8、B
(二)材料分析题
(1)词。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宋代。
(2)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 一起,具有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1、史学家 政治家资治通鉴
2、编年体 战国 五代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记
3、司马迁和司马光
二、合作探究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2016年咸宁市)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 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 )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班级______ 小组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大都市及市民生活。
2、知道宋元时期宋词、元曲、史学等文化成就。
3、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重点:了解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和市民生活;了解宋词和元曲。
难点:理解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①北宋的________、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__②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_______________。
2、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二、宋词1.出现及发展:词在_________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2.著名词人:三、元曲1.内容: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南戏等。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著名戏剧家:①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_》。
②“元曲四大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白朴。
四、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注意与《史记》比较)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有何关系?2.阅读材料:就时代背景考察,两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市民文娱之勃兴……为词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最充分的社会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明期的都市文化教学目标: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风貌,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2.通过了解宋元时期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直观性教学拉近了学生与历史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热爱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归纳法新课探究:一,导入新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宋朝的建立和统一,也领略到宋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较大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去看看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整体把握学习要点。
三,活动探究(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在书上做出标记。
2.完成问题预设(1)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有几个?北宋开封最繁华的是哪里?(2)吴自牧在《梦果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什么叫瓦合呢?瓦子产生的原因?请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找答案。
(3)杂剧表演的表演形式是什么?兴起的朝代和兴盛的朝代分别是什么时候?3.分析瓦子出现的原因宋代城市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4.宋元时期的杂剧:兴起于宋代兴盛于元期,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5.传统节日:注意区分: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春节”(二)宋词: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2.学生简介词的基本情况3.学生介绍宋代三位著名的词人及其风格?4.学生诵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悟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写作风格。
(三)元曲:1.自主学习,完成学案2.学生简介元曲的基本情况。
3.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了……五课堂巩固六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完成宋都市生活大都市:开封元市民生活:瓦子和勾栏都传统节日:春节市苏轼:北宋豪放派和宋词李清照:两宋之交婉约派文辛弃疾:南宋豪放派化元曲:四大家。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一、导入在中国历史上,宋元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有着重大变革,同时在都市和文化方面也有着奇特的发展。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帮助同砚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特点。
二、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情况。
2. 掌握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3. 能够分析宋元时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宋元时期的都市是如何发展的吗?2. 你能说出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吗?3. 你认为宋元时期的文化对后世有何影响?四、进修内容1. 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a. 首都汴京的繁荣b. 南宋时期的临安城c. 元代的大都2. 宋元时期的文化特点a. 文学:白话小说的兴起b. 绘画:南宋文人画派的兴盛c. 建筑:元代的大型宫殿和寺庙建筑3. 代表性作品欣赏a. 文学:《水浒传》、《红楼梦》b. 绘画:赵孟頫的《酒令图》c. 建筑:北京的故宫、承德避暑山庄五、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同砚们分组讨论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和文化特点,共同整理出重要的信息。
2. 观看图片:展示宋元时期的建筑和绘画作品,让同砚们通过图片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
3. 朗读文学作品:让同砚们朗读《水浒传》、《红楼梦》等代表性作品的片段,感受当时文学的魅力。
六、教室练习1. 请同砚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a. 为什么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如此繁荣?b. 为什么白话小说在宋元时期得到了发展?c. 你认为宋元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2. 请同砚们就以下作品进行赏析:a. 《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b. 赵孟頫的《酒令图》中表现了怎样的意境?c. 你觉得故宫和避暑山庄这两座建筑有何不同的地方?七、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发展情况,掌握了该时期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作品。
同时,我们也能够分析宋元时期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上这一重要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特点。
人教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归纳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2.通过诗词鉴赏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并了解其词风的特点3.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宋词、元曲的异同【学习重难点】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难点:通过宋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快乐起航】[自主学习一]一、繁华的都市生活:1.著名大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的,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开封的繁华:北宋时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热闹非凡。
3.瓦子的出现:①产生: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②含义: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
里面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③发展:南宋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4.戏剧: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
5.节庆习俗:今天的传统节日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就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俗称年节、新年,最受重视。
【合作探究】举例说明宋元城市的繁荣表现在那些方面?[目标一达成]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元旦2.宋元时期商业十分繁荣,因此也出了很多国际性的大都市,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有()①兴庆②开封③临安④大都A. ①②③B.①③C.①③④D.②③④[自主学习二]二、宋词:1.词的特点: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便于歌唱。
2.词的发展: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的格式:每首词依照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例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想过,中国古代的都市是怎样的?宋元时期的都市又有哪些特点?在这个导学案中,我们将一起探讨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了解都市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二、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历程;2. 掌握宋元时期都市的特点和文化;3. 增强对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导入问题1. 你知道宋元时期的都市是如何发展的吗?2. 都市在宋元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四、学习内容1. 宋代都市的发展在宋代,都市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中心设立了很多市场和商业街,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 元代都市的特点元代都市更加繁荣,元世祖建立大都之后,大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各种商品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商业文化达到了巅峰。
3. 宋元时期的文化宋元时期,都市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书院、书坊、戏楼等文化设施在都市中蓬勃发展,文人雅士云集其中,文化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导学环节1. 小组合作,讨论宋代和元代都市的特点,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2. 阅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相关文章,留意都市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繁荣。
六、展示成果1. 请同学们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分享你们对宋元时期都市和文化的理解。
2. 请同学们就已阅读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七、总结在本次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同时也明白了都市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都市和文化,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和文化特点;2. 掌握宋元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3. 分析宋元时期的都市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导学内容: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1. 都市的兴起:宋元时期,中国的都市化进程迅速发展,多个重要城市如汴京、临安等成为繁华之地;2. 都市的特点:宋元时期的都市以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文化交流为特点,城市规模庞大,街巷纵横,市井生活繁忙。
七下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主备人:曹伟伟课时:1课时使用者___ ___ 使用日期 ________【学习目标】1。
能讲出北宋、南宋、元朝著名的大都市及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2.能说出瓦子出现的原因、瓦子和勾栏的区别、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3.能讲出宋、元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能说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所处的时期及作品风格4.能讲出《资治通鉴》的成书时间、作者、体例、叙述内容时间范围【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繁华的都市生活1.著名都市:北宋时的、南宋时的、元朝时的,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2.社会生活:(1)主要群体: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2)主要表现。
开封城内有许多的场所,叫作,其中圈出许多的圈子,称为。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包含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繁华市区、等场所进行演出。
杂剧形成于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等,在宋代就有了。
宋词1.概况: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便于歌唱。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得到发展,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词牌:每首词根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
4.代表词人:、、等。
(1)苏轼:词风,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李清照:词风、细腻、清秀。
(3)辛弃疾:继承苏轼以来的词风和报国情怀,词境雄奇阔大,气势磅礴,进一步提高了词的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元曲1.概况: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 .元曲包括、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2.代表: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代表作是《》。
3.元曲四大家: 、、、。
文学艺术1.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的《》,是一部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到共1300多年的历史。
2.大画家的《》,描绘了北宋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和元大都的繁华的都市生活,知道瓦子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 了解宋元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的成就,感受宋代词人的风格特点,体会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
【自主学习】
1. 北宋的 _____ 、南宋的临安、元朝的______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 _____ 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庙内外进行各种商品贸易,还有傀
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3. 随着城市的繁荣,阶层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4. 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______ ,包含说唱、杂技等。
杂剧形成于宋代,________ 统一后,活动遍及城乡。
5. 今天的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 ______ 都有了。
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等流传至今。
6•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___________ 主要的文学之一。
7. 宋代词人杰出代表有 _、李清照、__________ 等。
苏轼的词豪迈飘逸;_______ 的词风委婉清秀。
辛弃疾词风豪放,气势磅礴。
8. 兀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艺术。
代表是______ 的悲剧《窦娥冤》,他和______ 、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合作探究】
1. 瓦子出现的原因和意义。
2. 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这些时代特征与文化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
【当堂达标】
1. 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
这些节日早在
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 .元旦C .元宵节D .中秋
2. 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
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集市 B .瓦子C .勾栏D .邸店
3. 读其词“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超然于尘垢之外”,开创了豪迈词风,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
献的词人是()
A.苏轼 B .辛弃疾 C .柳永D .马致远
4. 大相国寺举办庙会时,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杂技等各种表演;
过节时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上述这段文字描述映了何时何地繁华的都市生活()A.唐朝的长安 B .北宋的开封C .南宋的临安 D .元朝的大都
5. 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极力提倡B •农民休闲的需要C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 •达官贵人的需要
6. 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杂剧表述错误的是()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 •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C.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D .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7.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1)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试列举其中的几项娱乐活动。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略。
【合作探究】
1.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
意义:瓦子既是娱乐场所,又是商业场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 特征:政治方面:封建国家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民族关系: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民族间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和平仍是主流对外关系: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文化方面: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并继续世界领先地位关系: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基础的。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源头,文学艺术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当堂达标】
1.B
2.B
3. A
4.B
5.C
6.D
7、(1)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随之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瓦子便应运而生
(2)勾栏。
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