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悼亡诗
离思元稹其四原文及赏析
![离思元稹其四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90b2c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d.png)
离思元稹其四原文及赏析离思元稹其四原文及赏析《离思其四》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思元稹其四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离思(其四)[唐]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释离思:离别后的思绪。
曾经:曾经经历过。
曾,副词,曾经。
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常称渤海为沧海,这里当指浩瀚的大海。
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除却:除了。
巫山:此指长江巫峡沿岸的“巫山十二峰”,其中朝云峰分外秀美,传说为神女所化。
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娇姬。
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取次花丛懒回顾:意思是说我即使走到女人堆里,也毫不留心地过去,懒得回头观看。
“取次”,依次。
这里有任意,随便之意,可理解为随便任意走走(引申)。
“花丛”,是用花比女人。
缘:因为。
君:你,指诗人的亡妻韦丛。
翻译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其它的江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只有巫山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色*多了,不值得观看。
信步漫游在花丛中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性*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赏析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文学家,河南河内(今洛陽市附近)人。
十五岁明经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作关监察御史,与宦官及官僚斗争,遭到贬谪。
继而起任工部侍郎,拜相。
后出为同州刺史,改授浙东观察使,又官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卒于任所。
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
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
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
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见元稹《遣悲怀诗三首》)。
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
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元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离思》五首①,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0dd9a3941ea76e59fa044a.png)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元稹《遣悲怀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遣悲怀三首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释】⑴谢公东晋宰相谢安,他最偏爱侄女谢道韫。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嫩时可食。
⑹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⑺戏言:开玩笑的话。
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⑻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⑼怜:怜爱,痛惜。
⑽诚知:确实知道。
⑾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⑿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⒀窅冥:深暗的样子。
【译文】【其一】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其二】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恋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谁不知夫妻永诀人人都会伤怀,想起许多往事令人极度地伤悲。
【其三】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8c1b3ea0941ea76e59fa043f.png)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离思》赏析鉴赏作者:元稹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
取次。
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字词解析】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dc8f340a2af90242a895e5ac.png)
白居易悼念元稹的诗 白居易 悼念元稹的诗是《梦微之》,著名的元白,元指的是元稹,白则是白居易。
虽然年龄相差七八岁,但是两人却是至交好友,而且情趣相投,无论是写诗,还 是纵情享乐,两人都可以相互切磋。
而一对好友,如果死去一个,对于另一个来 说,可谓极尽悲伤。
元稹去世,白居易给他写出了“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 雪满头”的悼亡诗。
情感真挚,意境悲凉到无以复加。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 易悼念元稹的诗,欢迎大家阅读。
《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梦微之》 注释 微之:唐朝诗人元稹(779-831),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 生诗友。
漳浦:地名,在今福建漳州南部。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君埋泉下:指微之去世。
阿卫:微之的小儿子。
韩郎:微之的爱婿。
夜台:指坟墓,因为闭于坟墓,不见光明,所以称为夜台,后来也用来指代 阴间。
茫昧:模糊不清。
《梦微之》 译文 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梦微之》赏析 这首《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诗。
其中颈联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古往今来更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伤怀! 公元 801 年,30 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 23 岁的元稹,他们为对方的文 采精华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对宦官专权、提倡轻徭薄赋。
真是相见恨晚! 为了实现古代仕人怀有的那份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 二人同时参加了吏部的制科 考试, 并且同时当上校书郎。
虽是个闲官, 倒也可自得其乐。
饮酒赋诗赏花听书, 好个诗酒风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被贬下放,白居易以死上书无 效。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https://img.taocdn.com/s3/m/2d3718c8b52acfc788ebc9bc.png)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夫妻之情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隐秘的感情,我国古代的诗(词)人们,尚缺少将这一感情宣于的习惯和勇气。
诗人中,以唐之元稹和的悼亡之作最有名,尤其是元稹,有《遣悲怀》七律三首,又有《离思》七绝五首、《六年春遣怀》七绝八首,共十六首悼亡诗。
下面就是关于元稹悼念亡妻的诗,欢迎阅读。
元稹悼念亡妻的诗《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出自《离思五首》(其四),为大诗人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以至美之景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深。
不尽情思久藏心底,因与韦丛的相识而使其自此对其他女人不屑一顾。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然而,韦丛去世后两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
《离思五首》(其四)赏析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浅论元稹悼亡诗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浅论元稹悼亡诗](https://img.taocdn.com/s3/m/d642122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48.png)
Vo l.32No .2Feb.2011第32卷第2期2011年2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悼亡,指的是悼念亡人,文学上一般特指悼念亡妻。
这是男性以自己掌握的话语权中消解了女性声音的一种做法。
早在《诗经》中就有悼亡题材,如《邶风·绿衣》、《唐风·葛生》,值得注意的是:后者是妇女悼亡丈夫的,甚至有人也称其为悼亡诗之祖。
但不可否认,女性悼念亡夫的诗篇相对于男性悼念亡妻的诗篇要少,且流传不广。
因此清人赵翼在《陔余从考》中认为:西晋潘岳、孙楚是最早做悼亡诗的。
而潘岳的《悼亡诗三首》第一次大胆、淋漓尽致的表达了一位丈夫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对后世可谓影响深远。
而在古代的悼亡诗中,中唐诗人元稹的作品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中提出“元氏长庆集第九卷悼亡诗中有关韦氏之作,共三十三首”[1]。
包括《夜间》、《感小株百合》、《醉醒》、《追昔游》、《空屋题》、《初寒夜寄子蒙》、《谕子蒙》、《三遣悲怀》、《旅眠》、《除夜》、《感梦》、《合衣寝》、《竹簟》、《听庾及之弹乌夜啼引》、《梦井》、《江陵三首》、《张旧蚊帱》、《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六年春遣怀八首》、《答友封见赠》、《梦成之》[2]。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也自称:“不幸少有伉俪之悲,抚存感往,成数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
”[3]元稹的妻子韦丛,是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她小元稹4岁,20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二人感情甚笃。
7年后,元稹已是监察御史分司东都,而她却于此年不幸去世,仅留一4岁女儿保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恩爱夫妻却不能白头到老,这让元稹痛心万分,为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自称“悼亡诗满旧屏风”。
在这些诗里,诗人叙述了早年的夫妻相得,妻子亡故后自己的痛苦思悼之情,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遣悲怀·其一·元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遣悲怀·其一·元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8e7090fc360cba1aa811da2e.png)
遣悲怀·其一·元稹|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遣悲怀;其一》由元稹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遣悲怀》是一组悼亡诗,共三首。
第一首是追忆生前。
先写爱妻甘于贫寒,再写如今富贵却不能共享,逼出“悲怀”二字,可谓至性至情,有力动人。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遣悲怀;其一》作者: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解】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
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
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
2、黔娄:春秋时齐国贫士,其妻也颇贤明。
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
3、乖:不顺遂。
4、顾我:看到我。
5、荩箧:草编的箱子。
荩:草。
【韵译】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自从嫁了穷困的我,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要扫落叶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评析】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为悼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的“悼亡”诗,在这一点上各家的看法是相同的。
但对这首诗的写作日期,说法是不一,有的说,是写在他的妻子逝世一年之后的元和五年(810年),有的说是写于他进入内阁、并出任同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的长庆4年(825年),对诗内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总体看来,有两个派别,一是对元稹颇有研究并撰写《元氏詩集、元白詩箋證稿》的国学大师陈寅洛,二是编了一本《元稹年谱》的文学教授卞孝萱。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离思五首(其二)》元稹唐诗鉴赏
![《离思五首(其二)》元稹唐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4a436804ed630b1c59eeb5d7.png)
《离思五首(其二)》元稹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一组著名的悼亡绝句,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写了诗人对亡妻韦丛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刻骨的思念。
其中尤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为世人所称颂。
【原文】离思五首其二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赏析】“潘岳悼亡犹费词”,元稹也向以悼亡诗著名。
他与夫人韦丛七载伉俪,情深意长。
元和四年(809),韦丛二十七岁撒手去世,元稹才三十岁。
也许元稹幼时孤苦,进士及第后,结褵长安望族韦氏,难免有知遇之感;且韦丛夫人才貌出众,生性贤淑,毫无贵族娇小姐派头。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遣悲怀》),对元稹体贴入微,集中地表现了懿德妻范。
元才子虽然少有“诡薄”之行,后有续弦之事,为某些论者不齿。
但就诗论诗,无论是以浑朴写实见长的《遣悲怀》三章,或是以秾丽想象取胜的《离思》五首,都异常哀怨动人,甚至可以说已超越了性爱的狭义范畴,而获得更普遍的人性的崇高与深挚品格。
崇高与深挚因其不同凡俗,往往寄托想象与幻想。
白居易《长恨歌》写杨玉环死后成仙:“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李义山《碧城》写曾与相即相离的女冠,也竭力渲染恍惚迷离意境:“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成鸾。
”爱之愈深,思之愈切,主体与客体相感,往往使对象物美化乃至神化,或创造某种超时空环境,一则表示挚爱之弥深,二则寄托倾慕之遥思。
元稹这首诗的一、二句,也给人以超凡绝尘之感。
碧山清泉漫流,万树桃花掩映,已非崔护《题城南庄》“人面桃花”小家碧玉,楼中丽人定是美艳绝伦的仙姝无疑。
置景由远及近,敷色自浅入深,焦点渐次凸现,为人物登场设置了悬念及具体环境氛围。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如果两者与规定戏剧情景浑然一体,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绝佳艺术效果。
本诗三、四句推出人物,工笔细描闺中“画眉”故事,对照着笔,角度则从一方眼中写出:“闲读道书慵未起”,“道书”也是一件小道具,不管是致用明道的儒家经籍,或是羽客仙心的方外秘箓,“闲”字传神地刻画了心不在焉的可笑情态,是一层深曲对比;“慵”既描述一方眼中的楚楚可怜,又流露无限呵护挚爱深情,是二层深曲对比;风光旖旎的闺房之乐出以如此潇洒高雅笔调,是三层深曲对比。
元稹最绝的一首悼亡诗
![元稹最绝的一首悼亡诗](https://img.taocdn.com/s3/m/a06eb8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png)
元稹最绝的一首悼亡诗长恨歌——悼亡一噩耗传至,世间鸦默。
黯然消魂,空留寂寞。
万般思念涌上心头,神伤忧愁真难措摸。
叹尔离别,怨尔无语。
弃我而去,惆怅无限。
桑梓乡间,君梦初醒。
碧莲重开,众花兴放。
翩翩飞向那辉煌之地,安息吧,我挚爱的儿郎。
二吾夫吾子,声容俱去。
感慨万千,悲泪涟涟。
残阳无语,流光盈盈。
孤舟漂泊在茫茫大海,饮风吸露,如人生荒凉。
越过高山,跨过大江,只为能够见你一面。
然而那寂寞的夜无言,雨里黄昏,哀愁满田。
三草木哀声,寒风凛凛。
我在异乡,思故人心。
亲人离我而去,永世不归,你的声声笑语已脱离。
归不得了,君已逝去。
待燕子弯弯,三月天暖。
我将归乡梦已老,黄土成塚,野草幽暗。
发愤扬眉,为君而战。
四烈士已成,功烈永念。
英魂光耀,存世百年。
佩剑埋于青山之中,愿君安息,不忘世间。
玉鸟东南,思念难禁。
诗家大手,短篇缺身。
情思泛滥,我只得欲凌云,雄心未泯,故人已逝。
五白昼寒冷,花间哀愁。
念念不忘,孤独旧州。
思亲意切,恨不能逆流。
今日东风相送,泪洒舟头。
大江横流,河水滔滔。
自言自语只为自慰,真情倚云,忧愁之长。
巴山楚水长寂寥,杨柳依依,崇山峻岭。
六东方已失,残阳遥望。
故园尔来,秋千座前。
曾经舞动繁星,笑语盈盈如花间仙。
行走江南,吟咏大典。
丰碑矗立,泪滴锦缨。
及此良辰,绕指双环。
莞尔一笑,世事真茫。
七鸣鸿翩翩,吟哦疏绿。
语重心长,往事灰烬。
思君如醉,忧愁无度。
闭上双颤,立意凝聚。
渡歌最绝,爱憎并躁。
文字为情,浩叹千庄。
江山如此多娇,春风十里,难挽红颜。
八悲情难占,以疾为仁。
泪眼如歌,思乡之人。
一日红尘,千年泪滴。
曲终人散,千丝万缕。
描写江南,雨声风过。
情归何处,落花和泪。
风萧萧,寂静若死。
九九曲黄河,万里畅游。
君寂寞魂,与我共舞。
吟风弄月,抚琴妙手,小桥芳草,待君东游。
故人不得回首,了无遗憾。
踏海而行,笑靥如花。
亲人今已归去,白发苍苍。
十匆匆岁月,流水匆匆。
回首往昔,似昨寻常。
君已长逝,万水千山。
但愿倩人,在我身旁。
离思元稹原文
![离思元稹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d12f9365ce0508763213c9.png)
离思元稹原文 导语: 《离思》 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 共五首, 其中 《离思》 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离思元稹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离思元稹原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 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化争艳, 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作者】: 元稹(779 年-831 年):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八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 贤而文,亲授书传。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元和初,应制策第一。
除左拾 遗,历监察御史。
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
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 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
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 事。
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
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
太和 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
年五十三卒, 赠尚书右仆 射。
稹自少与白居易 [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 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背景】: 元稹有离思诗五首,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做。
韦丛为 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丨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 受贫困之 苦,而她无半分怨言,元稹与她两情甚笃。
七年后韦丛病逝,韦丛死 后, 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 这一首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曾经经过 沧海的人,再看 到其他的水,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 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 即使从成千的美女中走过, 都懒得回过头看他们一眼, ! 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词意豪壮,用笔极妙。
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唐人悼亡诗中的千古名篇。
元稹的悼亡诗一直以前都是传唱的经典, 除此之外, 其还写了悼念亡妻韦氏 的《遣悲怀》三首,同样堪称中国悼亡诗歌 的绝唱。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b1622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9.png)
《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七言绝句,是《离思五首》的第四首诗。
这首诗并未直接写人,而是“索物以托情”,通篇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以世间至美的形象“水”、“云”、“花”来表达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诗人用一往情深的笔触,真挚热烈的情怀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抒发了对妻子的爱恋与怀念之情。
全诗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作品原文: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作品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③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④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⑤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也暗指青楼妓馆。
⑥半缘:此处指“一半是因为……”。
⑦修道:此处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⑧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作品译文: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汹涌澎湃,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就不会再为一些细小涓流所吸引;领略过如梦似幻的巫山云雨,那别处的云就根本不能称其为云!“我”在美女如云的花丛中信步穿行,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清心寡欲、修身养德,遵循自己处世的原则,一半则是因为心里只有你再容不下其他人!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
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
所谓崔莺莺者,即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0558496f705cc17552709e8.png)
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其三)阅读《遣悲怀三首》(其三)唐·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赏析】“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两句是在向已故的妻子表明自己的心迹,也是久经思量后所做的无何奈何之计。
人生百年,倏忽之间,还要承受生死离别之苦,作者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沉痛悲哀。
欲寄希望于死后同穴,不过死后之事哪还由得自己决定,不过是无谓的痴想罢了。
只有终夜不眠不休,永久思念着妻子,才能报答她一生所受的痛苦。
真是哀痛欲绝,千古痴情之语,比起“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更显情深似海。
当然,这两句仅仅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怀念,绝不是不再续弦以报答亡妻。
在当时那个时代,女子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她不可能是男人的,因此,元稹在妻子亡故不久即与薛涛生情,以及之后续弦就可以理解了。
扩展阅读: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元稹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并序》“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喻,和《长恨歌》齐名。
其铺叙详密,优美自然。
元诗中特色的是艳诗和悼亡诗。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元稹曾自编其诗集、文集、与友人合集多种。
今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卞孝萱有《元稹年谱》,周相录校有《元稹集校注》,冀勤有《元稹集》。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附注释与注解)
![唐元稹—遣悲怀三首(附注释与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4ea4ceda84254b35eefd34b0.png)
遣悲怀(三首全)·元稹【作品简介】《遣悲怀》共三首由元稹创作,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遣悲怀(三首)赏析】遣悲怀(三首)唐元稹遣悲怀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
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元稹的三首悼亡诗
![元稹的三首悼亡诗](https://img.taocdn.com/s3/m/d4d6e193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9.png)
元稹的三首悼亡诗
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悼亡诗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以下是他的三首悼亡诗:
1. 《遣悲怀三首·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2.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3. 《遣悲怀三首·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是元稹为了悼念他的妻子韦丛而写的,通过回忆往昔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悲痛之情。
这些诗情感细腻,词句恳切,充分展现了元稹的文学才华和对妻子的深情
厚意。
如何评价白居易的闲适诗及元稹的悼亡诗
![如何评价白居易的闲适诗及元稹的悼亡诗](https://img.taocdn.com/s3/m/6333d08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68.png)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元稹的悼亡诗评析白居易与元稹,都是唐代文学中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在不同的文学风格中展现了各自的独特才情。
其中,白居易以豁达的闲适诗著称,而元稹则以深情的悼亡诗感动世人。
让我们分别来评析这两位文学巨匠的代表作品。
**白居易的闲适诗:**白居易的闲适诗以豁达、淡泊、随意为特点,他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人西辞黄鹤楼”为开篇,展现了他对于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
他的闲适诗多以咏史抒怀为主,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描绘了战乱过后的原野景象,表达了对战争苦难的感慨,同时表现了对于个体命运的淡然态度。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形式上常常以骚体为主,修辞华丽,意境深远。
他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他以豁达淡泊的心态面对人生,表现了一种“临危不惧”的豁达气度。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所推崇。
**元稹的悼亡诗:**元稹的悼亡诗则以深沉、哀思、悲怆为主要特点。
他在《离骚》中有着“兮若朝露,君为东风”的悼亡之情,以及《长恨歌》中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的离愁别绪。
元稹的悼亡诗多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元稹的悼亡诗在语言上常常表现为豪放而奔放的风格,直接而深情。
他借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了许多富有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元稹的悼亡诗在表达个人感情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使其作品更显深邃、悲切。
**评价与对比:**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元稹的悼亡诗在表现主题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白居易以豁达淡泊的心态面对世间纷扰,他的闲适诗反映了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咏史抒怀为主,关注社会风云。
而元稹的悼亡诗则更注重个体情感的表达,他通过对逝者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感慨,展现了一种深切而哀伤的情感。
在艺术手法上,白居易运用修辞巧妙,描绘丰富多彩的画面,以雄浑宏大的语言展现豁达豪放的情感;而元稹则以豪放深情的笔触,通过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的表达方式,打动读者的心灵。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解析
![元稹悼亡诗《遣悲怀》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dc3ae1e87101f69f319585.png)
Don't think that if people talk to you a few times, they will be interesting to you. Maybe they want you to solve their boredom because they are bored.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元稹悼亡诗《遣悲怀》解析《遣悲怀》是悼亡诗的经典作品,不似苏轼悼亡诗的悲凉气氛,元稹的悼亡诗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真切感受到元稹与他原配夫人的感情。
《离思五首》其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更是千古名句,不得不让人相信这位风流才子的真情。
《遣悲怀》(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离思五首》其一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其二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其三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他擅写男女爱情,描述细致生动,不同一般艳诗的泛描。
乐府诗在元诗中占有很大分量,悼亡诗为纪念其妻韦丛而作,《遣悲怀三首》流传最广。
除开跌宕的宦海生涯,世人谈元稹的:一是友情。
他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元稹悼亡词
![元稹悼亡词](https://img.taocdn.com/s3/m/a15787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5.png)
元稹悼亡词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感小株夜合
纤干未盈把,高条才过眉。
不禁风苦动,偏受露先萎。
不分秋同尽,深嗟小便衰。
伤心落残叶,犹识合婚期。
醉醒
积善坊中前度饮,谢家诸婢笑扶行。
今宵还似当时醉,半夜觉来闻哭声。
追昔游
谢傅堂前音乐和,狗儿吹笛胆娘歌。
花园欲盛千场饮,水阁初成百度过。
空屋题
朝从空屋里,骑马入空台。
尽日推闲事,还归空屋来。
月明穿暗隙,灯尽落残灰。
更想咸阳道,魂车昨夜回。
元稹悲遣怀三首
![元稹悲遣怀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aaa782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5.png)
元稹悲遣怀三首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一组悼亡诗,重在伤悼已故的原配妻子韦丛。
第一首诗追忆往日的艰苦处境和妻子的体贴关怀,表达共贫贱而未能共富贵的遗憾。
第二首诗紧承上首,描写妻子死后的情景,以施舍旧衣、怜惜婢仆寄托深切的哀思。
第三首诗因妻子的早逝而慨叹人生的短暂,一死便成永别,抒发没有穷尽的长恨,突出悲怀,深化主题。
全诗直抒胸臆,朴素自然,以浅近通俗的语言和娓娓动人的描绘,抒写缠绵哀痛的真情,是古代悼亡诗中的佳作。
元稹叙事长诗代表作
![元稹叙事长诗代表作](https://img.taocdn.com/s3/m/7ea320d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2.png)
元稹叙事长诗代表作
1.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
《离思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一组悼亡绝句,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都是为了追悼亡妻韦丛而作。
这组悼亡诗共5首,其中以第4首最为出名,也是元稹最著名的诗之一。
此诗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脍炙人口。
全诗曲折委婉,耐人寻味。
2.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意
元稹最有名的诗《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意》又名《遣悲怀三首·其二》,是这组《遣悲怀三首》诗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诗。
这第二首诗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描写亡妻身后日常生活中引发哀思的几件事,抒发了自己对妻子的无限怀念。
末尾“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两句为世所熟诵,传唱千古,说透了的患难夫妻死别的悲伤。
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白二人互酬互赠的作品十分之多,《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其中一首杰作,亦是元稹代表诗作之一。
此诗是元稹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以及对挚友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全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其中“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⑴,自嫁黔娄百事乖⑵。
顾我无衣搜荩箧⑶,泥他沽酒拨金钗⑷。
野蔬充膳甘长藿⑸,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⑹,潘岳悼亡犹费词⑺。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⑻。
[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
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⑵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
此自喻。
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⑶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⑷泥:软缠,央求。
⑸.藿:豆叶。
⑹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
《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⑺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⑻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
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
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
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2]
译文
其一:她如同谢公最小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了我这样的贫士百事都不顺遂。
见我身上没有替换的衣衫,她到处搜寻翻箱倒柜。
我款款地缠着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的金钗将酒换回。
用豆叶一类的野蔬充饥,她却吃得十分甘美;没有柴薪,她就靠古槐的落叶作炊。
今天我的俸钱已超过十万,独自享受着荣华富贵;却只能常请僧道来超度亡妻,多献丰厚祭品聊表我一片情意。
其二:往昔我们戏言过身后的事情,今天都一一来到了眼前。
她穿过的衣裳施舍给别人,早已没剩下几件;她留下的针线,我封存起来不忍看见。
想着我们旧日的情意,对婢仆也格外爱怜;感慨她跟我受尽贫苦,梦中我为她送去钱财。
我知道夫妻永诀人人都一样地伤怀;像我们这样的贫贱夫妻,百样事便能有百种悲哀。
其三:我独自闲坐愁思万端,悲叹她困顿的平生和我孤凄的目前;人寿有限,一生能有多少时间!行善的邓攸没有儿子,想来想去知道是命中注定;潘岳写下哀切动人
的悼亡诗篇,可惜死者并不能知情。
夫妇同穴的夙愿是多么渺茫,要实现已没有什么希望;若打算结缘于来世,更加是虚幻的梦想。
我只有终夜睁着双眼,苦苦地把她思念;这样来报答她的厚恩,补偿她生前愁眉未展的遗憾。
[3]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
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
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百事乖”,任
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泥”,软缠。
“长藿”,长长的豆叶。
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
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
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
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
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
“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
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
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
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
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
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
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
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
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
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
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
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
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
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
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
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
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
”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